手机阅读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专业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6 03:37:06 页码:10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专业17篇)
2024-01-26 03:37:06    小编:文锋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追溯自己的成长轨迹,看到自己的进步。在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时,我们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的范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创作灵感和写作潜力。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一

作文是体现学生的文字表达、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和思考水平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综合训练的一种途径。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多年来,我以课内作文为轴心,以课外作文为补充,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互结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对此的一些粗浅看法:

这里所谈的课内作文是指常规的每周一次的当堂作文。这种作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完成一定要求的作文。这当然离不开教师在内容技巧上的指导,更离不开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写作上的特色,或让学生举一反三,或让学生摹写,或让学生改写,或让学生联想。总之,重在围绕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点,假设环境,创造氛围,让学生通过当堂审题、立意、构思,从而进行记叙、说明、议论等的练习。这种在有限时空内进行的当堂训练,让学生有紧迫感,有压力,使他们提高效率,快速作文。一学期通过这样多次的练习,学生就会加快速度,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完成作文的好习惯。

要使课内作文保质保量,老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面前心生仰慕之情,手生写作欲望。当他们跃跃欲试时,教师适时地布置当堂写作,或口头作文,这就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让学生在语文教材各单元之后进行规范的课内作文训练,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文章便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如能长此训练,有什么文体的文章不能练就?又有什么样的中考、高考作文不能当堂完成?甚至在纷繁复杂、高效竞争的社会大考场中也会立于不败之地。我在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初中第三册)时,由于学生受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感染,很多学生仿照摹写了《贵铝塔山公园》、《白云公园》;学了秦牧的《大自然警号长鸣》(初中第四册),很多学生被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形所激愤,他们在课堂上一气呵成地写出了《保护校园环境时不我待》、《地球只有一个》等感人文章。96届中考,我所任两个班级语文及格率100%,平均分80.95,优分率58.92%,作文分数比较突出。由此可见,课内作文应该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一条主线,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课外作文是课内作文的补充和延展。

[1][2][3][4][5]。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二

作文是体现学生的文字表达、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和思考水平的一种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综合训练的一种途径。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多年来,我以课内作文为轴心,以课外作文为补充,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互结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对此的一些粗浅看法:

这里所谈的课内作文是指常规的每周一次的当堂作文。这种作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完成一定要求的作文。这当然离不开教师在内容技巧上的指导,更离不开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写作上的特色,或让学生举一反三,或让学生摹写,或让学生改写,或让学生联想。总之,重在围绕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点,假设环境,创造氛围,让学生通过当堂审题、立意、构思,从而进行记叙、说明、议论等的练习。这种在有限时空内进行的当堂训练,让学生有紧迫感,有压力,使他们提高效率,快速作文。一学期通过这样多次的练习,学生就会加快速度,珍惜时间,养成按时完成作文的好习惯。

要使课内作文保质保量,老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面前心生仰慕之情,手生写作欲望。当他们跃跃欲试时,教师适时地布置当堂写作,或口头作文,这就容易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让学生在语文教材各单元之后进行规范的课内作文训练,他们会感到有章可循,有凭可依,写起文章便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既有格式的仿照,又有内容的启迪联想,如能长此训练,有什么文体的文章不能练就?又有什么样的中考、高考作文不能当堂完成?甚至在纷繁复杂、高效竞争的社会大考场中也会立于不败之地。我在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初中第三册)时,由于学生受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感染,很多学生仿照摹写了《贵铝塔山公园》、《白云公园》;学了秦牧的《大自然警号长鸣》(初中第四册),很多学生被大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形所激愤,他们在课堂上一气呵成地写出了《保护校园环境时不我待》、《地球只有一个》等感人文章。96届中考,我所任两个班级语文及格率100%,平均分80.95,优分率58.92%,作文分数比较突出。由此可见,课内作文应该是中学生作文训练的一条主线,是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课外作文是课内作文的补充和延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迅猛增长,语言交际日益重要,而作为作文(就语文尚且如此)教学的主要时间(课时)、空间(教室)、内容(教材)、却不得不一再被削减,压缩,如果只是强调见效于课堂,那么,作文教学早就到了不甚重负的时候了。因而,打开由课内走向课外的训练渠道,把课外读物看成是语文教材,把社会空间看作作文课堂,有意识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扩展到社会,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为此,我采取一周一文,写读书笔记和写日记等课外作文练习,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课外作文是课内作文的补充,是课内作文的延展。学生应立足于课内,经营于课外,让学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空间,亲自到课堂以外的广阔空间、大千世界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生活、思考生活,从而提高思维能力,真正做到能书善写、能言善辩,让学生能够运用全部的生活积累、情感积累、思想积累,调动、感觉、感知、感受,去深入体察、体味,融通那些有血有肉的“人、事、物”,养成一种自觉作文的习惯。

通过一周一文,通过日记和读书笔记等的练习,我所任班级初中三年下来每个学生要写下厚厚的6本左右,其中有写新闻的',有写见闻感受的,有写亲戚朋友的,有写读书心得的,有对社会现象发表看法的,有写个人苦衷的,还有向老师发牢骚的,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作文中无处不是生活,生活中无处没有作文。其中,有个在小学基础较好,爱好比较广泛,但初一下开始明显下降的女同学在日记中写到:我恨我自己,我更恨父母为什么生下了这样的我――又黑又矮,同学们背地里都叫我“刚果布点”。……我甚至想到了死,但却缺乏勇气……我从日记中了解到该同学的症结后,找她谈心,开导她、鼓励她,她终于振作精神,不再自卑,努力学习,初二上学期期末三科统考(语、数、外)以285分的总分获班级第三名,在贵州铝厂教培处举办的中学生作文竞赛中,她写的《我的家乡》获第二名。

借助了课外作文的帮助,为课内作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课内作文的质量,让学生锻炼了感悟生活的能力。另有两位同学通过练习写读书笔记,培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喜欢阅读,在演讲比赛中分别获一等奖和三等奖,大大提高了语文成绩,真可谓一箭多雕!

作文是个大课题。在听、说、读、写的四项基本能力中,我认为写的能力最难。它要求学生“读万卷书”,还须“行万里路”,更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因而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结合起来才是推动作文教学的重要出路。

课堂作文,是有教育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传统作文教学方式,它培养了无数作文好手。特别在摆脱不了的考试面前,它真可谓立下过汗马功劳。课内作文有其不可低估的优势,可以培养学生思想感悟,技巧能力;而课外作文则在对学生领域面的拓宽,思维上的延伸上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二者有机结合,必然带来作文教学的新局面。那么,当如何做好这一结合呢?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首先,通过课内作文练习指导学生认识生活。

以教材的“例子”教学作为出发点,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其兴趣,唤起其积聚在头脑中的各种素材,使他们迅速地进入写作状态。课文多是概括生活的典范之作。教课文不能忽视对其生活内涵的揭示和其表现生活技术的点拨。利用教材“例子”,使学生掌握作文有关的知识技巧和方法,领悟生活的“源头活水”,以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生活中的语文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教材中出现的各类生活点作为课内外写作的结合点,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拓展和迁移,活化作文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

立足课内、着眼课外,课内举一,课外反三,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折射课外,课外延伸课内。真正做到以培养兴趣为先导,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基础,注重写作方法、技巧的传授,将知识化为能力,通过课堂作文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动地认识生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并用它来准确表达思想。如初中课文《这不是一颗流星》,写出了孩子天真、纯洁的童心,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人们的情感多变;《羚羊木雕》写出了大人们的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导致孩子的心灵创伤;《背影》写出了父子道别时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道出了人间最美的亲情;《我的老师》写出了师生间七件难忘的小事,展示了一位心灵和外表统一的教师形象;《北京立交桥》通过一种新型的陆上桥――立交桥在北京的发展,反映了北京十年发展的胜况;《我的小桃树》借小桃树的成长遭遇,写出了“我”对人生的感悟;还有鲁迅的《故乡》、都德的《最后一课》及古代彭端淑的《为学》等等,虽然他们写法各异,背景不同,但这些课文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甚至是作者亲身的经历。由于学生认识不深,辩别力不强,加上没有用心去想,当然感受就会很淡漠,或者浑浊一片。教学中,我有意去揭开这些生活的内涵,让学生去对照,寻找自己的影子。渐渐地学生就会对周围生活观察思考,就不会对周围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致作文时守着“生活”却没有生活可写。结合课文实际,适时对学生进行文思点拨,逐渐就会避免那种“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状态。让学生由“学”到“思”到写成“文”,形成由感知到深入理解的学习过程。

本着这一思路教学,我班学生写出了:《我读〈背影〉》的读书笔记,从中联想到“奶奶的手”、“老师的身影”等;学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有的同学写下了《我的一家》、《母亲和我之间》;学了《羚羊木雕》,有同学写下了《我妈就是这样》;学了《松鼠》以后,我班同学写出了《我家的小狮子狗》。我班有一个孤儿,父母在他小学的时候就先后去世,靠一个做豆腐的堂哥堂嫂照顾,做豆腐的情形让他耳濡目染,学了说明文之后,他写下了《豆腐的制作》,语言朴实真切,清楚明白,让那些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懂得了富含营养的豆腐的制作方法,引得班上不少同学跑上门去观察了解。还有一同学,由于受贾平凹的《我的小桃树》的感染,将他独立生活的一段日子写成了《生活锻炼了我》的好文章。通过生活的体验,他不仅学会管理自己,且作文也逐渐走向深度。

因此,课内作文和课外作文形成浑然一体的结合,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课堂步入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在写作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的的同时养成观察认识生活的好习惯,在提高语文素质的同时,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从而促进自身人格的完美,更好地写好生活中的作文。

其次,用课外作文辐射并推动课内作文。

[1][2]下一页。

老师评改或抽改,写法是学生可自由拟题,也可出参考题目,并附有审题揭示,文体根据各年级各学期训练点而定。评改:只要认真完成均给“优”,不完成给“差”,有事后来补上也评“优”。特殊情况还有特殊布置。如“我班一女同学平时作文枯燥,写不出多少内容,更没有真情实感。前不久她的家庭惨遭不幸;父母出车拉煤,夜间遭到车祸,母亲不幸遇难,身上一千多元钱还被当地农民掳走,父亲幸于无难,但已是腰椎骨折,送至医院抢救。一次周记作文我单独给她布置了一篇文章――《家中的灾难》,结果她含着眼泪完成了这篇文章,情真意切,深深地触动了全班同学的心。同学们纷纷前往医院去探望其父,还向她捐款200多元(她坚决不收才罢),这以后她好像找到了感觉,作文内容逐步丰富,逐步成熟。还有一同学成绩一向很好,初一两次考试均拿年级第一,可能有些忘乎所以,可全国希望杯预赛结果下来,以两分之差而落选,一种失落感笼罩着他。我提醒他,一周一文何不就写此内容,于是他以《失败的滋味》为题写下了一篇真实的感受,经我推荐此文章发表于《初中生辅导》98年第2期“作文评荐”栏里,因此他还和施秉县一位同学结成了“联谊”的朋友。

当同学们感到学习压头时,我给他们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到贵州铝厂电解厂电解车间参观。同学们看到工人们在上千度高温下作业时,学生们从电解工人(有几个正是班上同学的父亲)汗流浃背的神态中受到感染,一周一文又有了内容,作文中自然少不了拿工人们的劳动和自己的学习困难进行对照,还记下了深深的感悟,并表示不再给父母增麻烦,相比之下学习中的一点苦头算不了什么等等。

如此将课外作文和周围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会感到此情此景好作文,写出的作文自然不乏真情实感,从而会更有效地学习课文例子。那么,课内作文自然也就会逐步达到顺手拈来的地步。

此外,为了培养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我要求:作文在下午自习课或其他自习时间完成,书写必须工整,难字难词,自查字典;内容:或头天见闻感受,或当天读书心得,或摘抄重要文章段落。这样的训练,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勤练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丰富词汇,减少了错别字。一开始要求学生能写就行,然后逐步要求能达到表达自己的认识,并加以联想、评论,最后过渡到能就文就字连段成文,同时也为一周一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自然而然就养成了对生活多个“心眼”的习惯,极大地辐射并推动课内作文。

通过指导学生课外练笔,把所见所闻写下来,那么学生在一周时间内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会为完成作文而进行有效阅读,会对社会人生进行冷静思考,还会针对同一论题互相磋商,互相讨论。

如果这样训练,初中三年,学生就会写成150篇以上的作文练习,这样的练习量,倘能坚持并逐步完善,学生完全可以适应实际需要以及应考要求,并练就出扎实的写作功底。

总之,通过不断尝试,我认为,可将课内作文和课外作文的结合方式概括为“一点二线”的训练过程。“一点”,指的是作文能力训练这个中心点,所谓“二线”,即课内作文和课外作文两条线,课内作文致力于“课文例子”,致力于“举一”;课外作文致力于课外练习,致力于“反三”,课内作文旨在点火,课外作文旨在燎原。有人将此概括为“课内长骨,课外长肉”,教师“铺路搭桥”,学生“结丝成网”。(参考第11期《中学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更新语文教学模式p[,7]》)。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三

摘要:职业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者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认知情况,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素养;认知情况。

前言。

相较于其他传统院校,高职院校以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教育为主。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与岗位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面临着学生对职业素养认知不明和职业素养教育缺失等问题,背离了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职业素养培养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学习,也能够培养其创新能力,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教育部门和教师要结合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现状,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

一、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调查方法。

作者应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并从传统文化和礼仪与职业素养的关系、职业能力内涵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对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进行阐释和分析。

(一)传统文化和礼仪。

针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学习是否对职业素养养成有帮助”的问卷调查中,76.39%的学生认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传统文化,对其职业素养养成具有帮助;15.96%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并无太大关联;7.51%对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关系持不了解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礼仪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正向影响的认可度比较高。针对“大学期间是否有必要进行职场礼仪训练”的问卷调查中,90.96%的学生赞同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5.67%的学生反对大学期间进行职场礼仪训练。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希望开展职场礼仪培训活动[1]。

(二)职业能力内涵。

在“职业能力内涵”调查中,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认为,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思想品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业精神等(如图1)。

(三)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职业素养。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最优势和最缺乏的职业素养的认知情况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吃苦耐劳和实干精神等层面[2]。

二、学生们对职业素养的认知结果解析。

(一)专业认可度不高。

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研发现,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但是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本专业了解程度的加深,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还是有一定认可度的。职业教育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知,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普遍缺乏激情。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加强职业素养方面的教学,不断对学校专业结构进行优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

(二)专业前景信心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认为专业前景不乐观。学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和未来就业问题持质疑的态度。特别是教育类、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尤为明显,工科类和医学类专业对专业前景则比较乐观。综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对其就业心理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对专业前景信心不足的根源在于对高职院校教学水平和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质疑。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明确认识,进而制定相关职业规划,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信心[3]。

(三)学生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认知情况,发现80%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必备内容。其对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在认知广度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在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加入管理能力和团队能力培养。综合学生对自身优势和缺点的认知,不难发现,其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说明学生普遍认为这两项内容属于必备职业能力。大多数学生认为职场礼仪和企业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其培养职业素质,高职院校要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培养。

(四)教师在职业素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认为,能够结合职场情况进行授课的教师仅占少数。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高职院校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并没有对职业素养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导致教师日常教学普遍偏重书本理论,不注重将实际企业文化和背景纳入课堂教学中。医学类专业在实训课程方面做的相对较好,其注重在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考察。

(一)注重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生源决定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目前,我校已经开展了相关阅读活动和文化学习活动。教师要对文化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为人处世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职业观。同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定期开展文化特色浓郁的课外活动或者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并不断规范其职业习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4]。

(二)重视实践课程与职场对接。

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学校要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特点,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同时,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的模范作用,在职业行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加强实践课程与职场的对接。教师在实训课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职业规范,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为其以后适应职场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实训教师专业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构成决定了部分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很熟悉,却对职场环境比较陌生,没有相关从业经验。教师的职业素养一般是通过书本理论知识获得的,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引导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学校要结合教师的学历背景和教学要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沟通关系,让教师通过企业进行挂职训练,并注重对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其参与到职场环境中,以提升其职业素养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并培养他们的职业习惯。

(四)开设《职业素养》课程。

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的诉求,开设独立的《职业素养》课程。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将其付诸实践。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比较完善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特点,从职业思维、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着手,编订《职业素养》教材,在实训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相关理论知识教学,让学生能够对职业素养具有全方位的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5]。

四、结束语。

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部门和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将教学活动与职场进行对接,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专业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四

1.学生学习行为。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老师要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知识和思考的学习模式。

2.教师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学板演、教学示范操作、教学语言以及教学姿势、表情等,这一系列的教学行为都是基于以讲授数学知识为目的,让学生愉快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教师的引入行为要具有吸引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要详细进行解释,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对于不同状况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待,创造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的机会,要关注学生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进行评价和指导,最后加上一定量的数学习题,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

3.学生、老师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来促进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几何画板、ppt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具等实物可利用资源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新颖的环境下更生动、形象地接受数学知识。

4.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之间的关系也叫做生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之间的关系叫做师生关系。其中学生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对数学问题之间的讨论和合作,这种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比较明显,而师生关系主要指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以及双方共同研究问题。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中师生关系平等,呈现民主的特点。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愉快学习的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感情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有平等的和民主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完全将自己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和谐的课堂气氛会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2.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的过程较明显。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双方之间即时的信息反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种平等式的交流互动,还能使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和学习,教学的质量也就随之提升。

3.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上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老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活动中主动进行探索、反思,最终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和思考方法。

4.充分地利用教学环境来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和灵活。数学教学中通常会涉及到立体的图形和系统的流程,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能将立体图形和更精确的知识展现给学生,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新途径,让学生在新的环境下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综上所述,经过多年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具有一定的特色。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主导作用,并加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是主要的行动者,积极参与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基于学生的情况设计了生动的课堂教学方案,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共同进行探讨和研究,这种开放式的教学途径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让学生形成了主动思考、探索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发散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利用科技手段来增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讨,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断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五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生迈向教育大门的第一步。学前教育的质量对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对学前教育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先后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其实,要提升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加强师资建设。学前教育教师的质量过关,才能引领学前教育走向更好的发展。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旨在培养具备钢琴演奏技能的幼儿钢琴教师。为了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有针对性,本文提出几点构建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高效课堂的建议,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构建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高效课堂的建议。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要使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未来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需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第一,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必须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乐理、弹奏等知识节能,从入学起,学生就应该接受钢琴弹奏方面的训练,提升眼、耳、手的灵敏度,以便在弹奏钢琴时,全身都能有机配合。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钢琴弹奏基本技巧,使学生反复训练音阶判断,熟悉各种音调形式,使弹奏出来的钢琴曲悦耳动听。

第三,教师还要训练学生的钢琴弹奏指法,使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随时都能弹奏出美妙流畅的钢琴曲,给别人带来审美享受。

(二)优化钢琴教学内容。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师学前教育专业要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设置课程内容,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针对性,体现在钢琴课堂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内容,使学生对钢琴课充满激情。

第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安排学科知识,使学生牢固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打牢理论基础。

第二,教师要对学生加强钢琴技能训练,使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会创作,弹出具有自己个性的钢琴曲。

第三,鉴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所以中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多练习弹奏幼儿钢琴曲,如《蜗牛与黄鹂鸟》《泥娃娃》等,学会简单的儿歌伴奏技巧,学生才能胜任日后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三)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正所谓“教学无法,贵在得法”,在钢琴课上,教师应该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第一,教师要使用示范讲解法,这是最基本的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基础。在授课之初,教师要对学生实施准确的钢琴示范演奏,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钢琴曲的演奏状态和音乐特色。示范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解弹奏要领,然后安排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演奏进行密切观察,注意细节,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个错误。

第二,当学生对钢琴曲具有一定的演奏基础后,教师可以引入竞赛法,学生普遍具有好胜心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钢琴比赛,这样不仅能锻炼锻炼学生的钢琴弹奏熟练程度,也能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在紧张的竞争氛围中提升综合素质。

第三,教师还可以引入“师徒制”,即将钢琴演奏技巧好的学生任命为“小老师”,让他们对其他同学进行教导,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提前体验当老师的感受,对他们日后就业大有裨益。

(四)加强教学反馈。

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钢琴课堂中,教学反馈必不可少。教师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等形式。

第一,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弹奏一整首钢琴曲,学生弹奏完毕后,教师让他自己评价自己的弹奏表现,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优势,进而查缺补漏。

第二,教师还要安排其他学生对该同学的演奏技能进行点评,这样的过程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第三,学生自评和互评都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评,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接着以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再接再厉,不断进步。

二、结束语。

在学前教育事业不断改革的今天,中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堂也要加强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加强钢琴教学改革,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胜任未来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要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环节入手,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1).

[2]钟武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现状与培训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3]王建华,唐敏.浅议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方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6(9).

[4]何志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5).

[5]陈姝娟,李晖,蒋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新探[j].教育探索,2007(12).

[6]王兢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8).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六

构思了许久,才得以平心静气地写下对那段时光的怀念。可能交流的那一个学期是我目前为止经历过最寒冷的的时光,但也正是寒冷催化了我的成长。期望未来的某一天我想起它时,会有寒夜里四季如春的温暖吧。

一时的冲动让我提交了前往北国的申请,放弃了很多机会,离开了不想离开的人。此刻想来,值得与不值得已经不重要了。

生命,酸甜苦辣都值得。十月底大雪纷飞,十一月湖水结冰,十二月能够体验东北独有的滑冰课。每一天早晨看到手机上显示零下三十度的时候,按时上课成为一种勇气。

课程的转化与对接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大部分课程是一致的。吉大不同于南师,采用大班授课的和小班答疑的模式,专业课有四五个班一齐进行,进度快,有些课难度也高一些。

老师的授课水平因人而异,但是都是很随和的。可能是男女比的巨大差异,让我感觉到整个校园的氛围都更加热情,有一种北方的粗犷。整体的学习氛围很浓郁,课堂里总有一些学霸,会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

生活上,吉大的硬件还是比较一般的,空调、独立卫浴都没有。但是,日新楼是个例外,在这个距离宿舍三分钟路程的地方,集聚了商场、超市、餐厅、电影院,那里也是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出了校门有轻轨,能够直达很多景点。另外,地道的东北菜值得推荐。

学到的东西终会遗忘,经历过的人和事也会渐渐变得模糊。当我再次回首的时候,那段时光真正教给我的,也许就是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能够重新开始,你有潜力开启一段新生活。

而课外,跳大绳是好多同学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它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它不但能强身健体,更能增进团队合作的默契。

有一次学生在校周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高一29班班主任张老师组织的跳大绳活动。全班同学被老师以宿舍为单位分为三组。起初同学们有序的进行热身准备,即便是不会跳的同学,也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了努力尝试,同学们轻轻一跃,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跨越了绳子,随后班主任提出了三组比赛的想法。随一声令下,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比拼,只见所有同学全神贯注于比赛之中,互帮互助,班主任也加入了比拼的行列,师生融为一体,最终第一组成功夺冠。班主任最后做了总结,告诉同学们跳大绳团队协作重要性,两边仍绳的配合不好,绳子扔不高,一齐跳的步调不一致跳不了几个,只有大家相互合作,配合默契,才能跳的更多。

看到这种师生共同协作,热闹非凡的.画面,脑海中跳出了自己小时候的跳大绳情景。

记得6岁那年,姐姐用稻草搓成草绳,作为我的跳绳。开始跳几个,慢慢跳几十个,正跳,反跳,花式跳,之后让姐姐搓更长的草绳,把小伙伴都邀请来一齐跳大绳,当时的草绳很不结实,我们跳着跳着从中间断裂,抽的小脸一道道红印,痛并快乐着,对跳大绳的热爱有增无减,从中间系个疙瘩继续跳,有歌声有笑声,欢快的不得了,跳大绳陪着我们快乐成长。

透过参加同学们这次体活,体会到老师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不仅仅仅让同学们锻炼身体,还让同学们透过体育活动释放近期考试的压力,同时学会了团队合作,促进了同学们及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跳大绳正像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工作,团队合作,大家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什么困难都不怕,团体的力量是最大的,合作共赢,力争上游。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七

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蒙以羊正是指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儿童道德习惯形成的主要措施。孔子提出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述,对后代儿童教育发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朱熹的“古之教者有小学;有大学……,小学是事……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的著名论断,一语道破了小学道德教育主要应培养具体的道德行为,大学的道德教育才揭示其道理。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本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们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系统地研究了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特征,认为小学儿童的完整品德是在学校中遵守明确的道德要求、准则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他们强调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儿童个性形成与品德发展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教授在他的《品德发展心理学》中指出,由于年龄所致,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比较肤浅,只知道“应该去做”,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具有外部调节向内心自觉发展的特点,“要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儿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在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质时,我们认为思品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有别于小学其它学科,具有“教养课”的性质,它既不像语文、数学那样具有明显的“知识”性,也不具有音体美劳那样的“技能”性,而是具有养成教育的引“行”性,或是道德认识的启蒙教材。我们的这一观点与有的论者近年提出的“思想品德课程是‘修养课’”的论点不谋而合。

二、养成教育应确立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养成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

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然涉及到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首先是确立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文献资料,目前我国对养成教育的内容以及分类还没有成功的经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坚持从实践出发的原则,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作为确立养成教育内容的主要依据。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初步归纳出了适合儿童特点需要的10种道德行为习惯,像爱国、守纪、待人、劳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助人、勤俭、刻苦奋发、团结友爱等,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诚实、虚心、正直、宽容、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这些都是道德教育范围以内的,也是小学生力所能及的。为了使这些行为能有的放矢地得到落实,我们又根据低、中、高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有关的理论,探究寻找儿童行为习惯的最佳发展期,然后把上述行为习惯有效地匹配到不同学段中去。例如,品德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不同范畴的道德行为发展是有别的,在“对人”、“对己”、“对社会”三个方面,对己方面的道德发展较高,对社会方面的道德发展次之,最低的是对人方面的道德行为的发展。对此,我们在匹配过程中,低年级注重对己方面的行为习惯训练,中、高年级依次配加对社会、对他人的行为习惯内容。像助人、待人、团结友爱等习惯都具有一定的“对他人”的特点,故而匹配时应注重把行为形成的最佳养成期放在高年级。其次是确立养成教育的行为习惯标准,由于人的道德行为习惯不是先天的,而是习得而来的,故此在行为的养成过程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行为标准或行为深度。

对此,我们曾进行设问:一种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到何种程度才算达标?行为标准分哪几级水平?转绕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多次博览群书,深入到实践中观察,经过反复地论证分析,最后将每一行为习惯从程度上分成三级水平:自发、自觉、自动化。自发是出自于个体的本能需要而产生的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是不稳定的。自觉是一种没有外在力量催促的中性行动,但它带有主观情感的色彩。自动化是一种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或者说是一种行为定势,达到了孔子所谓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在确立了行为习惯的三个层次之后,我们又尽力做到对同一行为根据学段不同和强化次数的不同分度要求。比如对在车上见到老人后让座这一礼貌行为,低年极可以达到自发或自觉的程度,中高年级就应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老人上车后,用不着多想就会主动地给老人让座。

三、养成教育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略。

1.构建全方位结构体系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体系,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各自分担的任务看,我们认为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它既承担着道德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时还接纳学生的行为评价。

对于家庭中的养成教育,我们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以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社会教育则特别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建立起宏观结果框架的同时,我们又从微观上想问题,尤其是对学校教育,我们也找到了三结合的教育关系,那就是在校长统一领导下的政教处、教导处、少先队。这三者之间除具有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关系之外,各自还都有独立联系的线索。政教处对内可直接管理班主任,对外我们规定与家庭教育接轨;少先队对内有各中队辅导员属于直辖的对象,对外让它与社会教育直接挂钩;教导处的主要管理对象为各任科教师。宏观与微观结合,自然形成了一个双重正三角形关系的养成教育结构体系。

2.制定双元制实施制度所谓双元制制度,即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给实施单位或教师制定出落实养成计划的管理职责、制度等。我们在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制度的落实是养成计划具体付诸于实践的有效措施,或者说,制度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这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矗”正是出于这一考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曾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性内容先后制定了《莱州镇中心小学小学生一日常规》、《莱州镇中心小学文明学生标准》、《莱州镇中心小学文明班极标准》等,学校制定了《莱州镇中心小学德育工作纲要》、《养成教育实施条例》、《德育工作管理制度》等。双元制如同两条轨,并行不悖,学生教育有方向,教师执行有动力。与此同时,双元制还能起到禁于未发的作用,具体明确的各种规范、守则、制度,还可收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的效果。

3.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基础和源泉,更是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不仅因为道德行为必须在实践中得到体现,也因为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练习、锻炼和巩固,才能使道德行为成为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行为习惯。鉴于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为学生创造、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德育生活充满七彩阳光。实施过程中,我们既注意从不同的渠道设计活动,又重视从不同性质的养成内容方面设计活动。比如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成立了“雕塑公园护园小组”、“军休所红领巾大院”、“争磊集团实践基地”、“南关市场讲文明讲卫生宣传小组”等等,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开展的升旗仪式、我最敬仰的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红领巾广播站、重大节日颂祖国、春游等,都为学生开辟了实践的天地,创造了熏陶的氛围,提供了教养机会,锤炼了道德行为。

4.注重多角度因村施教人们一直把因村施教作为智育中的原则和方法,其实它同样适用于德育工作。我国古代荀况在他的沉气、养心艺术中,就非常主张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实施德育,且对后代的影响极大。我们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个性方面的因村施教。我们责成班主任要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加强扬其长补其短的训练。比如,对于倔强刚强的,要注意养成柔顺调和的品质;对于个性内向的人,注意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对于气量狭小的,遇事就烦悉的,要注意开阔其胸怀;对于没有学习志向,把学习看成是给老师和家长学的,要注意树六其远大理想……。除注意性格方面的因村施教外,我们还注意特殊家庭学生行为习惯的因材施教。例如,对于近几年来,社会上一些“大款”的孩子,家庭往往给予孩子过多的溺爱,学生花起钱来如流水,勤俭节约习惯极差;再如,受不良思潮的侵袭,目前社会上的离婚率越来越高,生长在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家境是极其不理想的,他们不仅失去了父母的严教,而且整天遇到的不是父母的痛哭流涕,就是痛骂,更或许是皮肉难以忍受的痛打,长此以往,学生很可能染上恶习……。对于上述种种类型,学校都非常重视,分别建立了特殊家庭学生档案,并采取一些特殊补救的措施,进行因材施教。

5.建立立体式评价模式加强养成教育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价,不仅可以优化养成教育的方法体系,更能促进养成教育的深入开展。从评价的内容上,我们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编制了《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评价细则》,对常见的道德行为习惯分类别编制了指标体系;从评价的时间上,我们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每日一对照,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学期一表彰的作法;从评价的方式上则采取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比如,我们设立的“日常行为监督岗”旨在强调他评,红领巾广播站设立的“自律信箱”目的又在于自评。这样,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相结合,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立体式评价模式。

四、开展养成教育取得的初步成果及体会辛勤的汗水换来丰收的果实。

学校自开展养成教育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行为习惯越来越趋向规范。礼仪的教诲,使孩子们心灵上早已深深地烙下了文明礼貌的烙印,行队礼、见人问好、尊老爱幼已成为孩子们的自动化习惯。道德的熏陶,使孩子们能够据章就矩地生活和学习。几年来,我校近1200名学生没有任何违法犯罪的行为。助人的思想,孩子们已把它作为一种高尚的美德,献爱心活动中,全校为灾区人民捐款3000余元,衣物近1000件,学雷锋小组已达80多个……。近年来,我校先后有40多名学生获地级以上德育活动奖励,我们的德育经验经常在地级以上刊物上报道。少先队曾多次获得上级组织的多种德育活动奖状、奖杯、锦旗,学校多次被评为县以上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小学段的道德教育,教学生“明理”固然重要,但是,重心要放在“导行”上。正如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应该尽可能地培养有崇高的道德愿望和个人对道德理想的向往而产生的道德行为―――这是少年儿童教育的金科玉律。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八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新的千年。新时代的学生有许多新的特点,培养适合社会竞争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摆在新时代教师面前的历史责任。我作为年轻教师,更应该走在改革、探索的道路上,摸索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开放式”的学习内容。

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个个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他们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等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老师以亲切的.口吻或商量的语调试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兴趣……从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理解课文。

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支持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多元思维,肯定他们的新思路、新见解、新观点,不强求一致性,允许多种答案并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安排一些开放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充分动脑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

“开放式”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了人自身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

二、“开放式”的学习形式。

老师站讲台,学生一人一位的学习形式整齐而有序,但是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形式也需“开放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自由学习等。改变传统的单行单列,把学生座位摆成四人一组、五人一组、六人一组,摆成方形、圆形、花形……,平时根据男女差异分成几个小组,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自由结组,结成“问题小组”,即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一组;结成“伙伴小组”,即研究问题最为默契的同学一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意见、观点,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观点,集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老师作为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一员,也参与到学生小组中去,与他们一起思考、讨论、交流。学习形式的开放,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活动的空间,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开放式”的学习形式使学生获得了自由,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了青春活力。同时,增强了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性格。

三、“开放式”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老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文大多是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美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感悟理解。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语文,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学生自然其乐融融。

“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逐渐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将“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到底,我想长此下去,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将是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九

论文摘要: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教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沟通与合作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特别对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交流互动式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育工作者充分运用交流互动。

加强对师生互动的研究,特别对枯燥无味的小学数学以及小学生认知特点来说,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的基础工作。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尽管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互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建立起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使教与学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那么小学数学课教学效果将得以大幅度提高。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时空。

探究离不开问题,课堂探究活动主要围绕“问题”进行,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探究型问题,有时甚至要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来设计,这样做的意义不在于寻求完全正确的解答与现成的结论,而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见解,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1.让学生面对问题。揭示课题后首先提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提出了诸多令人产生疑问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在学生形成的关于该问题的多种原始想法中,教师引导学生筛选并板书关键的问题:(1)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2)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3)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能不变?(4)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途?2.建立假说。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作为后继探讨的导向:“先来看第(2)个问题:请大家猜想一下,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即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不变?3.收集证据,验证猜想。要求学生以“48÷8=6”为例,小组合作学习,举例验证多种猜想(被除数48和除数8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看看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商是不变的?4.解释说明。学生解释验证结果。5.交流评价。通过归纳总结,对验证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组织和整理,并与教科书的内容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从提出问题到指导探索,都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这样的教学就改变了传统有上下之分、尊卑之别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了新型平等、合作交流关系,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理念。

二、倡导主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生生互动主要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进而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如学习“百分数”以后,我们可设计这样的实践性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实验黄豆的发芽率,规定每个小组实验的粒数和质量,并要求每个成员互相配合,认真地观察与记录。一周后的课上,让各位学生查验黄豆的发芽粒数和未发芽的粒数,各组分别计算发芽率。当汇报求得的发芽率不同时,可随时引导学生在各自的小组内进行讨论:为什么发芽率不一样呢?要使自己组内实验的发芽率高,必须怎样做?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在讨论与交流时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想法,灵活地修正他人的观点;虚心地倾听他人的发言,认真地修正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通过组内交往协作,有效地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既深化了对发芽率的理解,又学到了课本中没有的知识,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以正确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三、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

尽管课堂是动态生成的,但互动的过程必须服从教师课前预设的价值追求(不排除追求过程中的自觉调整与完善),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多元发展,但是有高质量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可能会丧失方向,成为信马由缰式的活动。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百以内的`口算减法(44—25)”时,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了七八种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真行!”“还有不同意见吗?”加以引导,整个交流过程学生非常投入,教师也很满意。最后教师说:“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没有意识到各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种方法之间还有相对合理、简洁的区别,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类,在此基础上做出选择和自我调整,使学生的构建活动富有意义而不是杂乱无章。形式化的开放和放开只能带来表面的热闹而缺乏实效。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即适时介入,充分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总之,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既能保证互动的方向又能催生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朝有效的方向发展。

总之,交流互动是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必需条件。教师要善于创造富有情感的氛围,而富有情感的氛围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有着共生关系。如果教师教学能从这样的角度出发。那么数学课堂将会成为学生们喜爱的课堂,成为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他们将因此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课堂也将因此而生动。

参考文献:

[1]吕含贞,谈“交往互动”在课堂中的构建[j],课改纵横,,(4)。

[2]何振中,洪涛,新课程理念下的“交往互动”摭谈[j],现代中小学教育,,(112)。

[3]李素芹,交往互动创建高效课堂[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11)。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十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教学课堂,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正视这一问题,对于提高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地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能够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语文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第一,教学目标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明确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制订严密的教学计划,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第二,教学环境有效性。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保证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语文这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去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解决策略。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有效地放松,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三,教学组织有效性。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一个组织活动,在这个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将自己作为组织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组织目标,共同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培养自己的责任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真正做到实践教学。第一,实现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师必须要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计划,比如对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都进行细致的规划,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实现高效率教学。第二,教学过程科学化。教师需要主动去探索科学的教学课堂,保证学生能够适应这样的教学环境,并且提升自己的综合发展能力。通过形成科学化的教学课堂,教师能够有效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通过计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第三,形成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学习和认识,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团队互助合作的形式来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实施,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形成有效的教学课堂,掌握科学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语文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探索,更好地提高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十一

论文摘要: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放实验教学更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潜能,也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机制,增强本科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应用创新能力。本文结合开放实验教学的体会和实践经验,对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法来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在各高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实验中需要研究的教学问题。

高校教学实验室是进行科研和生产基地的重要地基,也是培育和发展创新人才的平台。因此,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已日益成为高校教学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1]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只是对学生有限的辅助教学形式,创新和研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随着经济和信息社会对专业技能的发展,创新人才的需求增加。高校不仅承担传统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任务,而且是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发明创造和科学的态度意识的重要场所。开放式实验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创新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发展空间。

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是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必须转变思想,更新教育体制,改革人才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本文结合开放实验教学的体会和实践经验,对开放实验教学的特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一、开放式实验室管理。

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和实验主体三个要素。[3]。

(1)实验时间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包括时间点开放和实验学时开放,不再统一要求,可以自由选配。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入,实验室的实验必须立足于开放时间的前提。

(2)实验内容的开放。主要是指我们的实验内容,已不再是千篇一律,不同的学生可与不同的学科实验,实验对象相同的具体测试程序也有所不同。

(3)实验主体开放。其含义之一是实验教学的主题是自愿的,参与不再是标准要求;另一层含义是指主体试点范围扩大。

2.开放式实验性质。

高校开放实验室从功能可分为开放式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开放型。高校实验室工作应该是开放的实验教学,促进开放运行,并促进作为首要任务人员的培训。作为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因此从实验教学的角度来看,开放实验室的完全意义上应包括三个方面:教学时间的开放,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开放。

3.开放式实验的意义。

传统的观念认为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作为一种辅助实验课程,并且是验证式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来选择或设计自己的试验项目,实验从验证性实验到综合性和设计性过渡。[4,5]这种转变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

(1)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并在实际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室开放有利于开放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在这一事件中,在合作的“双重”模式的学生和教师使用,在“教”与“学”,以找到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实现一个开放性实验,首要条件是建立一个开放实验室。这是我们对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开放性实验不是简单地打开了实验室将实验时间延长,而是根据项目的实验测试独立发展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的内容应具有探索和创新。

(2)促进和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提高实验室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综合实验室,实验的设计将涉及大量的新知识,随时会有问题,这是对实验的指导教师及实验室技术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和提高自己。开放实验室,学生做实验在时间和内容方面不再受限制,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测试频率和测试周期节律的调控提高利用实验室资源。

二、开放式实验室队伍建设。

1.实验队伍建设。

(1)加强队伍的素质教育,重视对实验教学人员的业务培训。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以雄厚的技术,奉献,敬业,创业精神,求实的精神,建立了实验队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关键。[2]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高校实验室技术人员发展的相互渗透,越来越高的知识层次的需求,对实验室人员的整体情况,以便能够统筹规划和有序运行的实验室。因此,为了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学校应建立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管理水平,更新知识的专业素质,提高质量,使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方法不断提升。

(2)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促进实验教学队伍结构的合理化。高校实验室应给予最优先的教师队伍。一个结构合理,优秀的运营测试团队,实验教学和科学实验的有序,提高了实验教学保障的基本水平。高校教学型的测试团队,应该注意的年龄结构和合理的职称,使技术职称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团队年轻,并给高级工作人员充分发挥青年实验者主导作用,逐步完成了新的取代旧的实验室技术人员,以提高实验队伍业务水平。[4]充分吸引理论和研究培训和教学经验的高品位,高学历,高品质,高素质的人才充实到实验队伍作为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以促进学术标准,提高教学水平。

2.引入新的激励和竞争机制。

为了调动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适当的政策和措施,以激励教师和实验室技术人员,自觉地为实现实验室工作的各项目做出贡献智慧,高效,有序运作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些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都必须围绕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师,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积极参与,有利于教师和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为全民终身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借鉴现代新知识,新管理,帮助促进了实验室人员的智慧发挥。

3.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实习基地。

专业教学实践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习基地开展课外开放实验,创新实践教学的实验研究本科学位的学生提供了课堂的主会场,帮助学生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他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生产实践,而且要帮助学生研究自己的实践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思路。

三、开放式实验的指导问题。

1.建立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开放式实验室对指导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要求他们有超前的科学实验意识和世界一流的敏锐眼光。实验指导教师实行相互交流互访制度,国外著名大学教师来国内学校对实验室指导和建设,从实验使用、管理和实验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交流,使实验室吸收国外先进科学思想。另外给国内实验指导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去国外大学实验室进行访问学者,才能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实验室教师吸收新鲜思想,保持世界一流实验指导意识,进而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实验室开放教学中,实验性质由验证性向设计性、综合性过渡,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实验教学中,无论是实验项目的数量,还是实验项目的难度都远远超过以往,为了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效果和质量,各实验室需选拔出责任心强、知识面宽、实验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开放工作。

2.尽快培养或引进一批承担实验室开放的师资队伍。

承担实验室开放教学的教师在准备、辅导开放式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比以往更多的知识难点,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将会更高。首先实验室主任要由高学历、有较强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来担任,只有高水平的实验室主任才能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做出良好的规划,并对实验室行使有效的管理;对实验指导老师从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加强培训,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熟练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演示的手段;其次要引进一批了解新技术、新知识国外大学的师资队伍,探索实验新方法,提高实验室开放的质量和效率,对新进教师全部引入实验室工作,熟悉相关课程的实验程序。最后探索对高校实验教师实行合理走读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高校实验教师资源以及资源均衡发展,促进实验教师资源薄弱学校实验发展和提高,另外走读还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师积极性,防止实验教师资源浪费。

四、开放式实验室资源共享。

五、结束语。

在这个重要的教学实验室、科研平台建设中,人力资源、设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实验室管理的三个和谐管理是重要方面。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开放式实验室是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促进实验教学的开放形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十二

摘要: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认识语言文字并进行实践活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有很多缺陷,教学课堂比较死板,课堂模式僵硬没有活力,教师关注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语文课堂中没有任何的实效性而言。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进行课堂观察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文中主要论述课堂观察的重要意义及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有很多缺陷,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为了课堂更加的生动有活力,会大量的使用多媒体课件,这也成为评价一堂课的关键因素。同时,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部分教师就通过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将整个课堂都交给学生去完成,在课堂中虽然学生们都很活跃,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仅仅是拥有充足的自由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采用高效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在课堂中发挥高效的教学方法。

一、善于课堂观察的重要意义。

课堂观察在各级专家学者的分析研究中,已经有较为完备的体系,在教育领域被广泛使用,那么,什么才是课堂观察呢?主要指的是观察者在观察学习过程中带有明确的观察目标,过程中发挥多种感官的共同作用,加之于相应的辅助工具,在课堂中收集材料并进行学习的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课堂观察和日常的观察是有所区别的,日常的观察主要是在有意或无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获得能力。然而课堂观察则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在观察之前也有明确的目标,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也不仅仅是个体独立的活动,还需要有一定的辅助工具,观察不仅要对外在特征的观察,还要有深度及广度的挖掘。这里的课堂观察不同于教师和讲师口中的观察方法,教师眼中的课堂观察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对同行课堂的观察及自我反思,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课堂观察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观察,对教学方式和教材使用的观察,还有对学生学习表现及学习思维、学习态度的观察。课堂观察具有特殊性,从宏观角度分析,课堂观察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是自我的观察,在讲课过程中进行观察,主要观察的对象是学生,在讲课过程中要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敏感度的观察,这些都是关于学习的内容,教师还要对非学习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另一方面就是观察别的教师的讲课过程,要观察课堂的整个学习氛围,观察教师的教学设计,观察教学的导入、过程及结尾、评价。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观察中,要在课前设计观察计划,对于课堂中的各种状况进行真实有效的记录。课堂观察过后还要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通过经验总结,最终应用到高中语文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观察与实效性语文课堂的关系。

课堂观察与实效性的语文课堂具有密切的关系,课堂观察是实现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1.课堂观察是高效性语文课堂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课堂观察中能够搜集更多的学习因素,通过对学习各因素的分析研究能够进一步指导实际教学,最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说,课堂观察是高校课堂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双向的交流,要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同样是通过课堂观察实现的,在课堂中观察各种现象,然后在分析研究之后再一次的引入课堂。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对课堂的环境因素进行观察,对课堂学习氛围和班级的学习风气进行全面的把握。语文课堂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课程,只有在具体的教学中才能得到这样的动态信息,在观察过程中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提出及时的解决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采用合适的课堂观察方法可以建构起实效性的语文课堂。课堂观察是一种途径一种方法,语文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那么,在具体的课堂观察中如何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呢?在观察过程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具备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长期教学实践检验补充,高中语文教师及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完善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有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情。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教师自身要热爱祖国的文化,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要全方位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自己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增强高中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语文学科具有浓厚的学科特点,同时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不是长期的机械记忆能达到的,学生在过程中是精神劳动和心理付出的双向努力,课堂教学的收益也必将在课堂中实现。最后,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高中语文教师要由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在动态的课堂观察中,发现课堂教学的丰富魅力,要善于捕捉课堂中丰富的资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通过思想上的交流与孩子们深层次的交流沟通。

课堂观察的重要重要只有在观察、记录、分析之后才能显示出重要的价值,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案例,教师在课堂观察中发现问题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反省自己,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最关键的是要实事求是,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语文教师在课堂观察之后,还要进行书面材料的教学反思,用理论指导实际,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中,课堂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在课堂观察过程中渗透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这样的课堂观察主要通过俩种方式呈现出来。

1.根据课堂观察的目的而制定有效的评判标准。这样的评价标准主要针对的是教学设计环节、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及教师的主要应对方式,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表格式的方式进行,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具体的事项中进行课堂观察以及自我评价。在表格中可以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对教学设计的完成情况及完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给学生思维的发展空间,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在问题创设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的参与其中,教师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把握程度也是课堂观察的重点,还要纪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深层次的交流分析。高中语文教师就表格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2.依据课堂教学构成的三要素课堂观察。这里的三个因素主要指的是教学目标,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的态度以及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态。高中语文课堂要想有实效性的发挥,就必须转变课堂的教学氛围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对课堂导入要留意观察,同时还要兼顾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课堂中的活动设计以及学生的反馈信息。课前的铺垫环节是整个课堂的基础,好的铺垫决定着是否有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以及活动设计都决定了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观察中我们要进行实地观察,详细记录。例如,在教学中会有高中语文教师对课文的朗读环节,这个时候教师不能只盯着书本,这样不仅会让人觉得教师对教学内容不熟悉,还没有进行课堂观察。当教师问学生课本上有答案的问题时,这时候学生一般会照本宣读,这时候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上文提到了教师的范读,教师可以适当的鼓励学生先读,也可以指定学生个体进行阅读。当然,在具体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中课堂观察方法,课堂观察是一种教学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收集材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在高中语文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采用课堂观察方法,要避免新课改的部分误区,全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使高中语文的课堂更加高效实用。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实现实效性的课堂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让一些名家教师谈及自己的经验之谈,强调观察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听课,评价等级,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课堂观察,了解课堂观察的意义,掌握相关的知识,并按照操作规则合理进行,课堂观察是构建语文实效性课堂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过程中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去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健.高中语文课堂观察研究[d].苏州大学,2014.。

[4]阎宗学.语文课堂观察与思考[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1).。

[6]李国强,魏春梅.“课堂观察”的实践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

[7]陈瑶.课堂观察方法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8]张菊荣.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和初步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9).。

[11]杨玉东.“课堂观察”的回顾、反思与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11).。

[13]李长吉,余芳艳.课堂观察研究:进展与趋势[j].当代教育与文化,(6).。

[15]郭永峰.论教师的课堂观察技能及其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1).。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十三

随着软件行业大发展,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文章对软件工程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的研究,一起来看看吧!

一、软件工程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本文所论述的职业素质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工程专业,应该说it职业都有所涉及。通常,我们所认为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it工程师)应该具备如下的一些基本素质。

1.有良好的文档书写能力。

任何一个对软件有深刻理解的工程师都应该明白软件的构成:知识、程序、数据和文档,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而学习软件的学生很容易对这方面有误解,通常更注重编写代码,而对其他方面有所忽略。

2.热爱软件行业。

和其他职业一样,爱业才能敬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当然需要自身热爱软件行业。在软件行业这点特别重要,因为it行业发展迅速,若是被迫就职于其中,就很容易落后。喜欢编程,在技术上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新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喜欢创新,享受编写软件带来的成就。

3.在技术或管理上不断的总结。

这也是每个职业都要求的,没有总结,就没有进步。每做完一个项目,都要有所收获。

4.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软件的制作越精良,越需要团队的合作。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一定要明白,这已经不是计算机发展早期的个人英雄主义阶段了。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5.有较好的英文阅读能力。

从目前情况来看,计算机行业国外技术仍领先于我国,而且从发展来讲,软件外包产业也是发展的趋势,不论从学习还是交流方面,都需要较好的英文阅读、交流能力。

6.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是面,沟通能力是点,没有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谈不上合作,对个人的发展也不利。

7.责任心和规范严谨。

8.成熟稳重的心态。

不浮躁、耐心,软件不可能没有bug,做一个软件要做好,软件开发过程有可能是很枯燥的,很多时候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解决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9.创新意识。

开拓创新,不安于现状。没有软件是尽善尽美的,因为科技在发展,计算机软硬件在发展,用户的需求在变化,所以不存在无法超越的软件产品。

二、职业素质的影响因素。

前文提到的职业素质中,并没有谈到专业技术技能。这是因为,一方面,技术是从业的基础,不需要强调;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的职业素质,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可以短期培训出来,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所以,现在很多企业更注重的是技术之外的素质,因为这些方面才能体现一个人的长期发展潜力。

职业素质并不是两三个月就可以有明显提升的,某些方面的素质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慢慢积累起来。其实,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开始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塑造了,这些素质中就包含了以后的职业素质中的一些方面,如创新,兴趣爱好等。大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其实在读大学之前就基本定型了,大学里只能尽量的去培养一些新的技能,改变一些习惯,纠正一些观念,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过程是逐步积累的,不可以急于求成,否则,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在众多的职业素质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自身素质、团队合作、技术素养。大学中可以通过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等大力培养的是团队合作和技术素养方面,对于自身素质的培养则只能通过教师和班主任的引导逐步改善。

三、课程的设置以及内容的扩展。

按照职业素质的要求,在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相关课程应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规范、作业、实验以及课程设计里面体现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

1.基本素质方面。

英语阅读能力:应逐步的加强,在大一的时候应引入部分的“专业英语”,让学生尽早接触英语教学,接触专业英语书籍及文章,克服畏惧感。在低年级可以简单点,从“点”入手,即从一段话、一篇文章的阅读开始,培养成就感,让他们认识到专业英语其实更简单。在高年级(二年级)引入双语教学,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时的.双语就不那么突兀,学生也应该能接受。从教学效果来看,双语教学在普通本科院校的效果并不好,原因是学生一下接触到大量的英语,心理和知识面上都难以接受。

文档写作能力:从c语言开始,要求学生在学习编程时,尽量的会写“设计文档”,特别是到了函数一章,要求学生在写完程序之后,写出自己的设计思想:函数的作用,参数,类型等,并用流程图等描述。开始阶段,可以是在程序完成后来完善文档的表达,在熟练之后,过程应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先设计,再编码。

代码规范: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的后期加强,方法是交换代码阅读,以了解变量命名,注释,书写格式、结构良好等规范在程序交流时的重要性。学生从写代码开始,教师就要严格要求,正确引导,经常要用结构良好、代码规范的程序和差的程序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怎么写,也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写。

团队合作:在素质培养中,较难的一环。一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强,要融入团队需要克服自身的一些缺点;二是学校中教学资源的有限,不容易找到合适的项目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先从“团队考核”开始,让一个寝室的同学完成一个任务,而任务(通常是编程)除了程序代码,还需要写文档,注释,和测试(这些都需要手工抄写,而不是在电脑上完成)。要完成这样一系列琐碎的工作,一个人是要花很多时间的,自然,学生就会分工:学的好的可能就是写代码,然后给其他讲解程序,分配任务。之所以要求任务用手写文档而不是电脑打印,就是避免一个人完成,避免拷贝、抄袭。考核的成绩应只有一个:即整个团队的成绩,以抹去个人因素,体现团队的精髓。

2.高年级教学。

在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更难一些,需要教师认真的选择合适项目,一个好的教学项目的标准应满足如下几点:

(1)有一定的代表性,实用性。

(2)容易分解成若干小模块,这些模块有难有易。

(3)一个人完成整个项目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4)项目可以扩展。只有这样,团队的合作才有意义,大家才有兴趣在一起合作,否则,团队容易沦为一个人的工作。

沟通能力:在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等课程上应展开讨论。在开始阶段,教师应当适当的引导,否则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沟通,讨论需要哪些方面。

创新能力:对中国的学生来讲,这是最难的一方面,制约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很多方面,主要是国内现行的教育体制导致的。在软件领域,对本科生的要求,主要是思路上的扩展,创新是从小开始培养的素质,更多的是在课外培养,课堂上教师只能尽量的去引导,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技术层面的创新基本不现实。而软件的创新,可以从“模仿”开始,给出一个基本的要求,让学生自由的添加功能,比如“闹钟”,可以扩展:提醒方式的选择,网络同步,智能设定(和课表、工作表结合),进一步和职业结合等;经典的扫雷游戏,可以拓展为“网络对战”,“团体对战”等模式。创新思想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的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可能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可以做到,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具备这种能力。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软件行业的前景越被看好,但同时,高校软件专业毕业生大量涌现和软件人才的缺乏是一种矛盾。大学里面教出来的软件工程学生,不应该是那种仅仅能够自己会写代码的技术宅男,而是要全面发展、具备高端职业素质的it精英,没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只能沦落为“代码劳力”,成为it界的体力劳动者,也势必被淘汰。大学虽然不是职业技术学院,但我们肩负着输送人才的任务,应该明白企业、公司所需要什么样的人,有意识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尽早的融入社会,开启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2]张小川,等.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j].计算机教育,(16):1-3.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十四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不仅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中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也开始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这就给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读,使教学实践得与失并存,教学成效不高。所以,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唱主调。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至今仍然被一些老教师沿用。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部分教师为了保证“升学率”,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迫使学生一味地听老师讲那些枯燥的知识点,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想法,缺少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文素质差,实践能力欠缺,没有创新意识,因此,课堂教学成效很低。

(二)只重模仿形式,忽略内容。

近几年来,多地在小学及初高中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多次派遣教师到课改示范校进行观摩学习。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针对多年应试教育下,学生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在真正的改革过程中,外出学习这部分教师,仅是学到了示范校新的教学模式,而对内涵理念的研究并不透彻,所以他们回到所在学校后只是将新型教学模式传播给其他教师。多数教师也只是模仿这种教学模式,但简单的改变教学模式并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反而这种突如其来的改革让学生们手足无措,他们无从下手,只能是应付了事。教师们从课堂中被解放了出来,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这样的教学成效反而更低了。

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了针对高中生应该有的阅读量和相关的知识积累,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高考应试的问题占据了主要位置。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成绩,学生手中更多的是备考资料,更多的时间是用于背诵一些文言篇目和示例文章。对于学生本身来讲,他们每天徜徉在题海中,他们只能在问题中获得一些知识和信息,真正的文学方面的知识他们掌握的并不多,高考过后,留给他们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文学知识,很快就会忘记。

二、如何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课堂。

要想将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抛弃传统的陈旧的语文教学观念。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领会中学素质教育的本质,还要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且教师必须要对自己正确定位,就好比旅游景点的导游,风景美不美要游客自己来发现和体会,导游讲的再多,也只是片面的。所以语文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是引导和辅助,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针对教育教学现状和学生情况,结合新型教学模式,形成相应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需要教师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步步走出来的,所以,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教师本身要对课改新模式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借鉴,在内容上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教学方式,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问题的设计上进行有梯度的预设,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问题和学习内容,在对问题的解答和展示的过程中,也可以调动起后进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让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展示自我。讲解《荷塘月色》时,可以让对朗诵感兴趣的学生尽情展示他们的朗诵才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味文本中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才能对我们的课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成效也会提高。

1.有效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有效备课需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以教材为基础,并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联系与融合,精选教学内容,为每一节课制订可行的学习目标。二是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会既要有感性认识,还要有理性认识,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课型的内在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有所提高。三是教学设计要真正实现从“教”向“学”的转移,以“学”定“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四是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确定好教学的难度、坡度、角度,加强提问的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

2.有效的问题设计。

(1)问题要有预设性。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问题设计这一环节,围绕文本内容和学习目标预设一些有效的问题,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可以做到环环相扣,增强课上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完成学习目标的要求。

(2)问题要简洁明了。要实现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教师必须做到清晰、简洁地陈述问题。若出现学生可能在回答该问题时所需的生僻词汇、术语时,教师应提前给出解释,或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查找相关的内容和资料。

(3)问题应具启发性。要想使语文课问题变得有效,问题必须具有启发功能,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学文本,独立思考学习内容并组织答案。教师要避免提出一些花哨的问题,因为问题会让学生觉得不必探求课堂内容就随便猜一个答案来搪塞。

(四)增加课堂之外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考试的一个科目,更是学生了解世界的媒介,所以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应当是多样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文学知识讲演活动,古诗文兴趣研究活动。这类活动要求学生阅读面要广,知识掌握要全面,在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面也有一定的锻炼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指导学生深入研究,让他们在查找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经验,提高学习能力。也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在复习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竞赛的方式,将各部分各类型的内容组织竞赛,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复习文言文的教学中,可以分小组总结必修一至必修五中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也可以结合“书香校园”的相关活动,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有计划的阅读,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积累美文美句、成语寓言,让学生更多的更直接地去了解一些他们不知道的内容,让他们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为学生的作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总之,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真正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新观念,潜心研究,进行角色转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针对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和改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语文教学成效,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每一节高中语文课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十五

通过以上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为了能够全面增强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应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改进:

3.1合理运用引导式教学语言。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当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一言堂的方式,也就是教师是课堂主体。然而,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要充分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因而,语文教师需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以保证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对其自我学习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其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并在交流当中重视语言使用的启发性,合理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其自我思考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语文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拟人或者是比喻的方式,使得语文知识更为形象,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强化课堂教学的质量。

3.2语文教师提升自我修养与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师自身语言表达能力之间存在紧密地联系,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语文教师合理地运用规范性的教学语言,同时,要保证发音准确,不存在口语或者是语气词,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而语文教师还应当不断学习以丰富个人知识储备,增强语文功底,全面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基于此,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语言使用不合理的问题,及时改正,增强自身修养,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3.3增强课堂语言幽默感与趣味感。

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激发,增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教学语言的作用十分关键,一定要幽默,并且生动有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口]。而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则能够增强课堂的活跃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使其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与学生互动并交流,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并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全面培养。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与学生学习的态度存在直接联系,同样也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对教学语言进行合理地运用,为学生创设生动且愉快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的应用,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增强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十六

如今的初中语文课堂,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如今的语文课堂中,老师单向的传授,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语文课索然无味,当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丧失兴趣,学生的语文成绩和理解能力也会呈现下滑的趋势。比如,当老师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解课文时,由于课堂中仅仅只有老师的单一方面的传授,学生很容易在语文课堂中分心,从而学生不能在课堂中有效的吸收到老师上课讲解的知识精华。语文成绩的下滑,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语文可产生厌学心理,学生不愿意学习,甚至觉得语文课不重要,在课堂中看其他科目的书本或者做其他的事情让学生的语文成绩一再的下滑。初中学生对于语文科目,本质上还是有许多不懂得知识点,需要在课堂中好好听讲。中国语文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需要新一代的学生来传承。在课堂中,老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如果学生没有认真的理解老师在课堂中的讲解,就不容易理解古诗词中的`内涵,不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对于其他古诗词也难以理解的局面,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学生觉得语文科目的学习有难度,不愿意对语文科目进行深度探索,从而在语文方面,学生不懂得东西越来越多,不愿意去学习语文,从而导致了学生不能够发现语文科目的美。

二、有效讨论的内涵以及办法。

有效讨论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是有效,有效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经过一段时间关于语文方面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预计语文成绩的提高。讨论是指在课堂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老师之间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在初中学生的语文课堂中,有效讨论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语文的理解以及应用。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什么是有效的讨论,然后针对学生的能力情况找到有效讨论的方法,并且实施在实际教学中。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讨论,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语文课堂中需要讨论的问题,只有通过明确讨论问题后,学生才能根据某一个点去进行讨论,这样,通过这个点,学生获得的讨论结果也更加的有深度和精确。例如,在初中语文课程进行到背影这一课时,老师在课堂中可以先向学生讲解课文中需要学习的字与词,其次,再向学生提出问题。

比如,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度秒回父亲背影的这一场景,在课堂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讨论中,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语文课不再沉闷。对于作者思想的讨论,也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写作水的提高,这样的讨论一举两得,学生不仅会对活跃的语文课堂充满兴趣,也在讨论中无形地加强了自身的写作能力。其次,在学生在课堂中对问题进行讨论的同时,老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讨论问题,老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在班级中,有部分学生的胆子小,不敢在课堂中发言,哪怕是大家一起讨论,他也不敢勇敢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哪怕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在班级讨论中,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不同的看法都应当得到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老师在讨论中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老师要善于引导,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看法与意见,都与常规的看法与意见不同。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往往有学生不敢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当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学生他们的思维面很广,知识面也很广。他们提出的见解,往往具有发散性思维。因此,老师应该找出这些见解中合理的有效的地方。对于同学上课讨论的见解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应当,提出正确的指导。在课堂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同学,进行发言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老师应当照顾每一位同学,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每一个同学在课堂的讨论中都可以进行有关于自己思维的发展和开拓。这也是有效讨论在语文课堂中的好处。当学生在有效讨论中,当学生遇到不清楚不明确的问题时,老师也应当及时地给予指导。同时,在学生进行课堂谈论的过程中,老师作为讨论的领导者,应当控制好学生进行讨论的时间,不可以太长,也不能够太短。最后,在这次讨论的地最终,老师应当适当的提出总结,将学生之间的讨论提出建议,让学生在老师的建议中也可以获得新的启发,学生在启发中也可以不断地进行自主思考,补缺补短,将自己语文思维方面的疏漏弥补上,并且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三、有效讨论的意义。

老师在课堂中通过讨论的方法让课堂的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与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激发对语文科目学习的兴趣。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用心地去思考,逐步发现自己与同学和老师在语文思维方面的不同,并且相互学习。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如今的主动学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升,在课堂中愿意发言,愿意参与道语文课堂中,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语文成绩的提高,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提升了学生的写作和理解能力。如果单纯重视学生的考试能力的提升的话,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现代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的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综上所述,由于新课标的提出,语文学科面临着改革,让语文在课堂中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在语文课堂中实施讨论策略,学生会在课堂中慢慢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课堂的投入程度。虽然在语文课堂中,讨论环节的实施仍然需要不断地进行磨合,但只要坚持,就能让讨论环节在课堂中更好地实施。

大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实践篇十七

(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

摘要: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欣赏文章,帮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创造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对如何开展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探索,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