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2-19 20:31:02
- 小编:FS文字使者
- 文件格式 DOC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寓言的教案篇一
1、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
2、研读作者关于九个故事的议论,解决疑点,读懂这篇含蓄甚至隐晦的文章。
3、在研读过程当中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把握文意。这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解难,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4、理解难句含义。
1、第一部分(前两个自然段)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2、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2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时候最爱读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同学七嘴八舌)这些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或你产生哪些联想?(各抒己见)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有一位出色的作家,他就是我们熟悉的钱钟书,他读了《伊索寓言》,借里面的九个寓言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化陈腐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今天我们就来研读这篇文章。
二、解题、简介作者。
关于作者请同学们参看课后的插说内容(p44)(教师也不适当补充)。
三、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总体结构、研讨。
四、学生朗读1、2自然段,质疑解难。
课文开始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教师用书)。
五、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质疑解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它至少给予我们三重安慰”应如何理解?
2、“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是不是反语?
六、引导学生对九个故事进行研读、解决疑点。
1.学生读蝙蝠的故事,让学生研读后,说一说寓言的原意是什么,作者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以下八个故事,研读的步骤同此)。
:原意是讽刺没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附炎趋势,仰人鼻息,毫无原则可言。
作者议论“人比蝙蝠就聪明多了。他会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见教师用书)。
2.学生读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研读、讨论。
:原意是讽刺只图安逸,只想不劳而获的人。作者议论“促织饿死了,本身就做蚂蚁的粮食;同样,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等。”作者指出了作家与亲朋好友、批评家和学者的关系。请仔细分辨,这里的“蚂蚁”指什么?这里的“促织”指什么?(“蚂蚁”指写回忆怀念的亲朋好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促织”指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
3.学生读狗和自己的影子的故事,研读、讨论。
:原意是讽刺贪婪和多疑。
作者议论“不自知的东西,照了镜子也没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作者用这个故事来比喻人照镜子。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坐得端、行得正的人,用不着旁人来指责;搞歪门邪道的人,就算是指责也无济于事)。
4.学生读天文学家的故事,研读、讨论。
:“他只望着高处,不管地下”结果“失足掉在井里”,原意是讽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心想往上爬却必然摔跤的人。
作者议论“下去之后,决不说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就是下去之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作者对“天文学家的`故事”的体会是什么?(那些被迫下台的人最终还是想要上去为所欲为)。
5.学生读乌鸦的故事,研读、讨论。
:“乌鸦把孔雀的长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应选”,原意是讽刺伪装者,它惹起众怒,下场可悲。
作者的议论:“这只乌鸦借来的羽毛全给人家拔去,现了原形,恼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到那时候,大家光着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这个遮羞的方法至少人类是常用的。”这句话讽刺的是什么人?(那些明明知道自己不如别人,却偏偏要找出理由为自己边界的人)。
6.学生读牛跟蛙的故事,研读、讨论。
:“牛有我这样大吗?”原意是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作者的议论,“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说是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讽刺那些本不如人,却偏偏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是反语吗?
7.学生读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研读、讨论。
:“老婆子贪。已不足,希望她一天下两个蛋”,原意是讽刺贪婪,讽刺急于求成。
作者议论,“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是什么意思?(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
8.学生读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研读、讨论。
:原意是讽刺狐狸得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以此自我安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心存嫉妒,便说那成就并没什么了不起。
作者议论,“诉苦经可以免得别人来分甜头”。用意是什么?(见教师用书)。
9.学生读驴子跟狼的故事,研读、讨论。
:“狼信以为真,专心寻刺,被驴踢伤逃去”,原意是赞扬驴的机智,讽刺恶狠的愚蠢可笑。
作者的议论,“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教师用书)。
六、课文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3、作者说:“我是相信进步的人。”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七、在研读九个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把握中心思想。
完成练习题四,示例。
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就要讲根据,讲理由。讲理由好像很难,其实并不难,其中包括运用我们熟悉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的复句或一群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讲明自己的理由。
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
示例:我认为寓言可以让孩子们读。因为寓言通过短小的故事把人类的智慧和善良教给孩子们,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孩子们读了寓言,会认识到人世间的喜悦与悲伤、成功与失败都像寓言中讲述的那样,蕴含着有益的哲理。他们长大了就会时时处处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寓言的教案篇二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3个生字,读记:伯乐相马、大汗淋漓、精神焕发、等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
一、情趣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你对这两个题目的理解。介绍寓言故事。
二、初读感知
1.熟读课文
2.概括寓言所讲的内容。
3.想一想自己从寓言中读懂了什么?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课文
汇报交流,体会寓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寓意: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四、自学理解
用学习第一篇寓言的方法,自学第二篇寓言
五、引发思考
2.请同学们从善待动物的角度对《鲁王养鸟》这则故事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实践活动
1.演一演《伯乐相马》的故事。
2.改写《鲁王养鸟》这则寓言。
寓言的教案篇三
1.理解故事,进一步了解作品中动物的特点。
2.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自己的优点要看到,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到。
猴子、狗熊、大象、鳄鱼、蚂蚁卡片5―6套。
1.说说这些动物。
――教师出示猴子卡片,请幼儿说一说喜不喜欢猴子,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把准备的动物卡片分别发给每一个小组,请他们讨论:喜不喜欢这些动物,为什么?
――每组幼儿派一个代表说一说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2.听听动物夸自己。
――刚才你们说了自己喜欢这些动物的哪些地方,动物们也知道自己的优点。我们听一听它们是怎么夸自己的。
――讲述故事,并按故事情节中的先后次序将动物呈现在黑板上。
――这些动物夸自己有什么特点?它们看别人呢?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夸自己的优点是对的,但是夸自己时不能把别人说得什么都不好。
3.夸夸自己和别人。
――请幼儿夸夸自己的优点,同时也夸夸别人的优点。
建议。
最后一个环节可根据幼儿自信与不自信的情况,引导幼儿选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我学会了跳绳,xx小朋友也学会了,我们跳得很好。”或“xx小朋友会讲故事,我也会讲故事。”要注意鼓励那些不自信的幼儿,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从而树立自信。
附:夸自己。
有一天,一位医生来到森林里。他让动物们说说自己的长相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他可以帮助动物们变得漂亮起来。
医生让猴子先说。猴子说:“我对自己的长相很满意呀。我和人一模一样,有四肢、有五官。我还比人多一条漂亮的尾巴呢。你们瞧,狗熊的长相才不好看呢。他长得肥肥胖胖,又蠢又笨。”
狗熊说:“什么呀,我的长相一点都不难看。我比猴子长得壮,我的力气也大呀。大象才难看呢!你们瞧瞧,大象的身子那么大,可是他的尾巴那么短那么小,好像长了一条猪尾巴,大象的耳朵那么大,鼻子也长得不像样子。”
大象听了很不高兴,他生气地说:“我的鼻子、耳朵和尾巴长得很好看,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请我去当滑梯呢。要说身体吗,鲸鱼才是长得太大太蠢呢。”
鲸鱼也生气了,他喷出一股水,高高地冲上天空。他说:“我是海里最大的动物。最厉害的鲨鱼看到我都逃得远远的。没有那么大的身体,鲨鱼会怕我吗?你们瞧,蚂蚁才长得不好看呢。蚂蚁长得那么小,让人看不清楚,一脚就把他踩扁了。”
蚂蚁虽然长得小,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长得难看。蚂蚁说:“谁说我长得不好看呀。猴子才真的难看呢。猴子说他和人长得一样,人的身上可没有那么长的毛呀,还有那么难看的红屁股,人也没有呀。”
动物们夸了一通自己,批评了一通别人,很开心地回自己的家去了。
医生没什么事可干,也回家去了。(根据拉封丹同名寓言改编)。
寓言的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
2.会运用所学的方法改编故事。
3.说写相结合,进行故事改编。
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方法改编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学生表演寓言故事片段,下面同学猜故事名。
1.像刚刚我们小朋友表演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却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这样的故事就叫——(寓言故事)。
2.说到寓言故事,我想到了我们之前在课本上学过的《乌鸦喝水》,还记得吗?谁能简单的和大家讲一讲?(及时评价)小朋友们请看——(播放《新乌鸦喝水》)。
3.同学们,看仔细了吗?那我可要发问了,请问:这里的《新乌鸦喝水》和原来的《乌鸦喝(出自::)水》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请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局等,学生回答不完整可出示范文)。
4.小朋友们真棒,经过一番思考,你们竟然找到了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板书课题:寓言故事改编)好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也就一目了然了,那就是对寓言故事进行——(改编)现在小朋友们知道寓言故事改编的方法了吗?那我们在改编一篇寓言故事时,可以从那几个方面进行改编?一起读.
1.嗯,好的,那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篇小故事,看,熟悉吗?(出示寓言故事图片,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师生评价)。
2.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其中选择一个故事来进行改编。(拿出事先分发的“新点子检视表”纸张)请同学们拿出“新点子检视表”,你先来想一想,你想改编哪些方面,想好了,把它写在纸上,一会我们再来交流。(交流)。
3.听了你们的新点子,我觉得非常的有趣,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你到底是怎么写的,在写之前,老师有几点小要求:(1)尽量用一两个成语。(2)尽量用一个修辞手法。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动手写一写吧。(写在改编小能手纸张上)。
4.交流写作,师生评价。
5.小结。
改编一篇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写完可以读给同学听,也可以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寓言故事改编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结局。
寓言的教案篇五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查阅资料,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3、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自学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第三则寓言《蝉和狐狸》。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5、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三、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寓言的教案篇六
1、“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会读书,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读书,我快乐”(爱读书)。
1、让学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的书的基本方法,订立读书计划,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师准备:
1、通读《伊索寓言集》,了解其内容,知道伊索寓言在种程度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设计读书计划表样表,读书卡样卡。(样表、读书卡附后)
学生准备:
1搜集整理伊索寓言(课内外)(已读或未读的),准备汇报自己的读后感。
2、讨论:我们应如何读书、设计读书计划表、读书卡、准备交流。
3、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的资料。
教师导引
民间俗语导入:日常生活中,人们口头流传着许多含着深刻道理的名句和寓言故事,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龟兔赛跑、老鼠与青蛙、叼着肉的狗、狼与小羊、熊与狐狸……这当中不少是来源于《伊索寓言集》。
问题激趣:有了解《伊索寓言集》和其作者的吗?
师生互动
交流
简介《伊索寓言集》和作者:(尽量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机会)
生:………………
(掌声鼓励)
师生点评或补充:
生:我觉得………………
师:………………
生:……………………
……………………(掌声)
…………………………
………………………………
(掌声)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
1、你所读过的《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有哪些共同特点呢?举例说明。
提示:从故事的主人公方面、故事的结果方面、故事中的人物双方的情况……多方面去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班级汇报。师生小结。
2、你都是怎样去读所读的故事的?你建议同学们读书时要注意什么?
讨论预设: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导入读书要求---------
(1)读书做记号,不动笔墨不读书。
如是自己的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是别人的书,就要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以自制读书卡,抄写点明故事寓意的语句。
(2)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这样一来不但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积累,而且给自己留下特别愉快的回忆。
(3)整本的书怎样读?
寓言的教案篇七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么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学习文言文要把语句读通顺,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学习本课,首先要读懂、读通,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读熟并能背诵。)。
1先学《矛与盾》。教师范读,领读。使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语气。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2小组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1小组讨论:
(1)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
1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读(分叙述人,卖矛与盾的人,观看的人),体会寓言的情境。
2练习背诵课文。
3读写生字。
1学习《郑人买履》。学生自读课文,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教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
重点指导难句:“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引导学生注意“之”字的意思。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的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种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练习读熟;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说句意,注意比较认识“之”字的不同意思。
3练习背诵,指导写生字。
寓言的教案篇八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进入课题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2、自己读一读这个成语,“亡羊补牢”有不理解的字吗?
3、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4、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能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吗?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 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 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 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a.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b.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四、体会寓意。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 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五、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 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 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窟窿:这是个洞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六、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 ) 叼( ) 屈( ) 隆( )
梅( ) 叨( ) 窟( ) 窿( )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激趣导入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面对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七、作业设计:
1、完成《课堂作业本》。
2、阅读几则课外寓言成语故事。
3、找几个好朋友排演课本剧。
教学反思:
两则寓言,其中第一则比较简单,容易理解,第二则要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寓意的理解需要引导。
1、 其实这节课可以两个故事放在一个课时里来上,《亡》先让学生谈谈读后对寓意的体会,然后分析细节,再让孩子们回忆自己的生活里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南》在寓意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先体会文章的内容再归纳寓意,和《亡》的顺序正好相反。
2、 在学习《南》的时候,由于孩子们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所以很多孩子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地球是圆的,所以可能这个人花费的时间多一些,盘缠多一点,可是他最终还是会到达楚国的啊?这样的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寓言故事和普通的事实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学习寓言故事的时候不能完全按照普通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和分析,要注意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而不是靠理性的去分析课文中出现的情景。
3、 在教学写字时,最容易出错的是:叼、窟、窿,在教学时,因为时间的关系,分析的不是很详细,所以在课后的练习中这三个字,写错的次数最多,可能是因为第一印象很牢固的原因。
4、 刚刚考好了第二单元的测试,分析丢分的原因:主要是字词和课文内容掌握的不够扎实,所以丢分很多,主要是由于这学期教学任务比较紧张,复习的时间很紧张,同时也因为这个单元没有认真、系统的复习造成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寓言两则 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施工安全责任承诺书(精选19篇)
- 2023年宣传推广合同交印花税 广告推广宣传合同(通用8篇)
- 最新龙潭大峡谷导游词讲解(汇总8篇)
- 最新宣传推广合同(优质11篇)
- 2023年赞助合同协议书(通用11篇)
- 语文初中答题各种题型 初中语文教案(优秀8篇)
- 龙潭大峡谷导游词(大全16篇)
- 会计岗位年终工作总结及计划 会计岗位年终工作总结(优质8篇)
-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总结(精选14篇)
- 最新小学生暑假读后感摘抄本 小学生暑假读后感(实用16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