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篇一
走过牌坊,顺着墓道,跨过陵门,那连绵不断的台阶映入我的眼帘。拾级而上,来到第五层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换句话说,这两个孔是当时留下的弹坑。如今虽早已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坑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终于登上顶处的大平台。微风徐徐,此处阵阵松涛,更觉伟人浩然正气与天地同存。这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来到顶处的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乳白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受孙中山葬事筹委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塑成后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六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六幅画面。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看着伟人的光辉业绩,我心中无比敬佩。
如今,作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旅游纪念胜地,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先生泉下有知,也必会含笑长眠!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篇二
导游词。
供大家参考!
走过牌坊,顺着墓道,跨过陵门,那连绵不断的台阶映入我的眼帘。拾级而上,来到第五层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孔。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换句话说,这两个孔是当时留下的弹坑。如今虽早已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坑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终于登上顶处的大平台。微风徐徐,此处阵阵松涛,更觉伟人浩然正气与天地同存。这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总计有大小10个平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平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平台。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来到顶处的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乳白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受孙中山葬事筹委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塑成后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六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六幅画面。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看着伟人的光辉业绩,我心中无比敬佩。
如今,作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旅游纪念胜地,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先生泉下有知,也必会含笑长眠!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我们一边向上攀登,一边拍照留影。走到一半,我向上看了看发现,映入眼帘的只有台阶,没有平台。我再回头往下看时,却只能看见平台,看不见台阶了。我问导游:“中山陵的台阶设计得这么巧妙,可有什么含义呢?”导游说:“从下往上看,只有台阶,寓意着前面的路很艰辛。而从上往下看,全是平台,寓意着当经过了艰辛和磨难以后,看自己走过的路,发现过去的路也很平坦。”奥,我明白了:其实学习也是一样,会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一旦你弄明白了,才感觉并不是那么难。
处在山顶最高峰的祭堂,有三个拱门,上面书写着孙中山先生所创导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堂中置放着孙中山先生的坐像,高4.6米,逼真生动,再进入一扇铜门,可以看见一座汉白玉雕像-孙中山先生静静地躺在灵柩上.听导游说,孙中山先生的躯体在紫铜棺内,被混泥土浇筑在离地面5米的地下...我久久地站着,心里默默的向这位老一辈革命家致敬!
中山陵之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饱览美景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思考,对民族的热爱,对领袖的敬意。作为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篇三
中山陵亲爱的朋友们,来到历史文化名城,一定要去看看该地区最著名、最有特色的景点。到了南京,如果不去中山陵,只能看到南京的一半。虽然南京号称:“六朝古都”拥有“金陵四十景”等等,但中山陵无疑是最具吸引力和知名度的名胜之一。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人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朋友称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使用了"中山桥"他的别名,所以他在中国被尊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象山县翠横村。他野心不大,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读书。毕业后在广州澳门行医。后来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了中国同盟会,被选为并提出了“驱逐满洲、恢复中国、建立人民国家、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以及“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理论。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从那以后,我经历了“袁世凯窃国”第二次革命民族保护运动保护法运动”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总统。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把旧的三民主义发展成新的三民主义,并“提出:联俄共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年11月,应冯玉祥邀请,北上商讨国家计划,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操劳过度而死。
据说早在1912年孙先生就任临时会长时,灵谷寺僧就曾向他推荐过这首曲子。平川前,清逸后”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了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职务。四月初的一天,他和胡、等人在明陵打猎,来到现在陵墓所在的地方休息。孙先生环顾左右,对左右说,以后我死了,我要向百姓要这块地安葬(再过一天我死了,我要向百姓讨一块地安顿我的尸体)。当然,紫金山风水的气势不是孙先生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问:“我死后,可以葬在南京紫金山脚下。因为南京是临时政府成立的地方,所以我不忘辛亥革命。"所以,虽然孙先生在南京呆的时间不长,但南京对孙先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作为墓地,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篇四
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称,各个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迹和遗址。现在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地的选择非常慎重,特别注重选择“吉壤”之地,即风水宝地。每次外出选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员外,还要吸纳通晓地理、会看风水的方士参加。选好陵地后,皇帝还必须亲自审视现场,满意了才被最后确定下来。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关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开始筹划营建陵墓。据说,他曾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臣召来,商议选址。五人约定各自先把所选最佳墓址写在纸上,然后同时公开。结果,英雄所见略同,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这样定了下来。独龙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径约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坟冢。中国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龙天子,在独龙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筹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军都督府企事李新。当时,动用大量民工,迁走了前人留下来的几十座寺庙。自东晋、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当作国教,因此南京寺庙林立。东晋时,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侣达10万之众。唐代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当年南京佛寺兴盛的写照。除了迁寺之外,甚至还迁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但当要迁走三国时孙权的陵墓(在今南京梅花山上)时,朱元津说了一句话:“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守门。”才没被迁走。洪武十五年(1382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正好遇上马皇后去世,朱元津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灵枢葬人陵墓,封她为“孝慈皇后”,陵墓的名称也由此而来。1383年,孝陵的主体工程大殿建成。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葬在孝陵东,称为东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工程历时多年。朱元津临终前,曾留下遗命;“丧仪物一以俭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无所改,天下臣民三口皆释服,无妨嫁娶。”这显然是朱元璋收买人心的把戏。整座明孝陵建筑范围,东起孝陵卫,南到卫岗下马坊,西抵城墙边,北达独龙岗半山腰,方圆20多公里,可谓规模恢宏。在漫长的工程建设中,耗尽了民脂民膏。当时墓区内植树万株,养鹿千头,派守的卫兵多达5700人。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明代以前是少见的。而且朱元津下葬时,有40位嫔妃殉葬,其中2人葬在孝陵东、西两侧,38人从葬于孝陵。这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残忍,他们不仅生前要享受荣华富豪,死后仍要“虽死犹生”,实行厚葬,不惜百姓性命。
明孝陵的建筑可分为引导建筑的神道和主体建筑的陵寝两大部分。
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大字。当时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
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2.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各位游客: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这一段神道从望柱起到根星门止,长250米,俗称翁仲路。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对圆形擎天柱,上面刻有蟠龙纹饰,这就是华表。华表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宫殿、宗庙的标志。其实原先的华表与我们现在见到的不一样,它是一根木柱,后来演变为在靠近木柱顶部安上短的横木或木板,把它竖立在交通要道或是朝堂上,让人书写谏言,或是起到表识作用。这种表柱也叫柜表,因为远看好像一朵花,而古时候花与华是相通的,所以又叫华表。墓前立华表始于战国时的燕昭王,到西汉时已很盛行,但当时也都是木制的。用石柱作华表,直到东汉才盛行,东汉时的石柱周围有瓜棱形直纹,柱上还题刻着“某官职某某神道”的字样。到南朝梁代,石柱上端出现了莲花纹因盖及蹲坐的小辟邪。唐乾陵的石柱、柱身、柱础、柱顶出现了卷草纹雕饰。宋陵石柱通体都刻有龙纹。由于受宗教的影响,柱顶端也逐渐演变成承露盘和立在上面的望天犼。华表上的犼头朝外,表示望君归;华表上的犼头朝里,表示望君出。由于犼性好望,所以凡有石犼蹲立的华表又称“望柱”。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从明孝陵神道到这对华表为止改变了走向,呈南北向,而不像其他皇陵呈直线排列。据说这是为了绕开孙权陵墓,遵守朱元津不迁孙陵,让他为朱元津看守大门的诺言,所以使神道呈弯月形,环抱着梅花山。每到初春时分,漫山遍野的梅花吐艳,宛如一片“香雪海”。
过了华表,这由南往北排列着的是8个石人,其中4个文臣,4个武将,人们也把它们叫做石翁仲,因此这段路又叫翁仲路。传说翁件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元比,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县),镇服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铸了阮翁仲铜像,立在咸阳官司马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远看见这尊铜像,都畏惧不敢靠近。从此以后,人们就把铜像、石像通称为“翁仲”了。这些翁仲全部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文臣身穿朝服,端庄肃穆;武将披甲戴盔,威武雄壮。这些石人像和前面的石兽同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珍品。
走完3里神道,明孝陵的引导建筑便参观完毕了。接着请大家跟我往北前行,去参观明孝陵的主体建筑。
首先我们来到了金水桥前,金水桥为三孔石桥,桥面设有栏杆。从金水桥直到方城、宝顶,方向为正南北,建筑按中轴线对称配置。
从金水桥向北200米,顺坡而上,这就是明孝陵主体建筑的正门,名叫文武坊门。门上嵌有青石碑一方,宽1.99米,高1.07米,阴刻馏金“明孝陵”3个大宇,为曾国藩所题,边饰云龙花纹。现在的大门等建筑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的。门外东侧墙下,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高1.05米,宽0.63米,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镌刻,内容是保护明孝陵的告示。这块碑是清宣统元年(1920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会衔竖立的。
进人文武坊正门,是一座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所建的碑殿。碑殿正中竖立着高大的石碑5块,中间一块最为醒目,上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这是清圣祖玄烨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第三次南巡拜谒明孝陵时题写的。意思是赞扬明太祖的功绩胜过了唐宗家祖。这块碑高3.85米,宽1.42米,碑下有座。碑的两侧,还有两块立碑,分别刻有乾隆巡谒明孝陵时的两首题诗。
由碑殿向北55米,是享殿。从正门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铺成一条宽1.6米的御道。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为3间,檐高3。11米,长11米,进深7米,规模比原来的孝陵殿小得多。殿内挂着的是朱元津与马皇后画像的复制品。殿的前后各有踏垛三道,这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称“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下陛为“天马行空”,均为浮雕图案。
穿过内红门,走过大石桥,一座全部用大条石筑成的大型建筑便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方城。它前高16.25米,后高民13米,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1米,东西两侧有八字墙。方城正中是一个高大的拱门,拱门内是一条深长的隧道,由54级石阶组成,出隧道分左右二石阶,向南登上方城,便是明楼所在。
明楼俗称“马娘娘梳妆台”,东西长39.15米,南北宽18.40米。南面开拱门3个,东、西、北三面各开拱门一个,楼内地面用方砖铺地。明楼原来是有顶的,现仅存四壁。方城和明楼是明代的创新,明以前的帝王陵墓都没有这样的建筑。在宝顶前面建造一座高大的方城和明楼,其中又夹以深送的隧道,更增加了庄严肃穆的气氛,显示出帝王的无比威严。
方城之后就是宝顶,也叫宝城,只见正面的石壁上横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7个楷书大字。据说,它刻于民国初年,用以回答游人的提问。宝城是一座近似圆形的小丘,直径约325米到400米,四周围有砖墙,墙以条石作基础,依山就势而筑,高约7米,墙顶厚度2.i米。宝顶之上,树木参天,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地宫就在这宝顶之下。据说,这地宫完全按南京明故宫前朝后寝形式建造。根据专家考证,据陵墓地面建筑的规模估计,这座地下宫殿必定大于北京昌平十三陵中已发掘的第十个陵墓“定陵”。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曾得到发掘,一旦发掘,必将又是一大奇观。
各位游客,明孝陵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将尽量满足你们。现在清随我一起上车,去游览下一个景点。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篇五
中山陵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小编收集小编收集了南京中山陵。
导游词。
讲解,欢迎阅读。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新世纪”旅行社的导游王子阳,欢迎大家跟随我来参观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10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千百年来,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成了许多园林、第宅、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与北京逝世,临终前一再表示,愿其遗体如友人列宁一样得以保存,归葬南京紫金山,根据他的遗愿,国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一致决定在南京紫金山建陵,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最后,评出首奖是中国设计师吕彦昌设计的钟形图案,钟有“示警”和“自由”的含义,它象征着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钟山相吻合,在具体设计上,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方法,很好的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中山陵于1926年春动工兴建,中间由于军阀割据,政局混乱,工程进展缓慢,至1929年3月方才竣工,1929年6月1日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奉安大点,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悲哀之中,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2时,在101响礼炮声中,葬入墓穴,一代伟人就此安息在钟山南麓。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是一座三间三楼琉璃瓦顶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手术“博爱”横匾一方,继续向里,沿着墓道,便到大陵门,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气势非凡,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循陵门后至石阶及至碑亭,亭内在龟趺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镶金楷书“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自碑亭再往北,跨过290级的台阶便登上了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开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向人们展示其周围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平台中央,便是祭殿,祭堂正面明间的双眼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术“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呈内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为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巍巍中山陵,巍巍的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不朽精神,也可以所,它是孙中山品格与精神的象征,在中山陵肃穆的氛围中,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中山陵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据说,早在1912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篇六
大家好!我是“新世纪”旅行社的导游小王,欢迎大家跟随我来参观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10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千百年来,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成了许多园林、第宅、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与北京逝世,临终前一再表示,愿其遗体如友人列宁一样得以保存,归葬南京紫金山,根据他的遗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一致决定在南京紫金山建陵,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最后,评出首奖是中国设计师吕彦昌设计的钟形图案,钟有“示警”和“自由”的含义,它象征着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钟山相吻合,在具体设计上,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方法,很好的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中山陵于1926年春动工兴建,中间由于军阀割据,政局混乱,工程进展缓慢,至1929年3月方才竣工,1929年6月1日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奉安大点,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悲哀之中,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2时,在101响礼炮声中,葬入墓穴,一代伟人就此安息在钟山南麓。
陵墓的入口位于最南端,是一座三间三楼琉璃瓦顶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手术“博爱”横匾一方,继续向里,沿着墓道,便到大陵门,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气势非凡,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循陵门后至石阶及至碑亭,亭内在龟趺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镶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自碑亭再往北,跨过290级的台阶便登上了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开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向人们展示其周围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平台中央,便是祭殿,祭堂正面明间的双眼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术“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呈内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巍巍中山陵,巍巍的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不朽精神,也可以所,它是孙中山品格与精神的象征,在中山陵肃穆的氛围中,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篇七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中山先生生前所选定的.1920xx年3月孙先生临终前,他又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下面是本站带来的中山陵。
导游词。
概况,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山陵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20xx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
1920xx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0xx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0xx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0xx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据说,早在1920xx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南京紫金山的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这里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中山陵.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中山先生生前所选定的.1920xx年3月孙先生临终前,他又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吕彦直所设计的中山陵,平面为一“木铎”形,形状如钟,象征着中山先生精神如响亮钟声,无远弗达,这种设计也最符合先生遗嘱中“唤起民众”之意.被“葬事筹备处”认为“简朴坚实且完全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精神”,从而获“一致决定采用”,陵墓在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奠基,1920xx年6月1日开工,1920xx年春天完工.
各位游客:在到达中山陵之前,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是中国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20世纪初年的中国,灾难深重,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目睹清政府的,孙中山毅然放弃行医,投身革命,于1920xx年8月和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即“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1920xx年到1920xx年10月前,同盟会在我国华南地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20xx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从此各省纷纷响应,了20xx多年的中国封建帝制,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1920xx年12月29日,在中央临时政府会议上,大家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商议成立中国临时政府并定都南京,确定1920xx年为民国元年。1920xx年1月l日,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因袁世凯的扶持和革命党人的妥协,1920xx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定都北京。革命虽然受到挫折,但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气馁,继续展开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讨袁运动。1920xx年1月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直到肝癌晚期,他仍忍着病痛,北上与冯玉祥商讨国事。1920xx年3月12日,终因肝病恶化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紫金山)。早在1920xx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登山游览。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回长眠此山的想法。在北京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当然,孙中山葬于紫金山,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表示了讨伐帝制和继续革命的决心。
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的应征者中,年仅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平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为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在工程接近尾声时,身患肝癌,于1920xx年3月18日病逝,时年36岁。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篇八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山陵现场考试。
导游词。
希望能够帮到您!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古都南京来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员,今天我们即将要参观的景点是中山陵景区。
中山陵景区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5a级景区。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后,葬事筹备处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定了墓址,也许你们有人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于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世界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紫金山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因为在当年,孙先生在临终时曾嘱咐道“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南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故不可忘辛亥革命也。”陵墓于1926年3月12日开工(奠基),于1929年春完工,建筑按照传统的中轴对称的形式,色调采用蓝、白二色,在群山林海的映衬之下更显得庄严肃穆。它的设计者吕彦直匠心独具,将整个陵寝设计为“木铎”形,寓意“警钟长鸣”。
接下来,就容我为您简单的介绍一下孙先生的生平。孙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年少时远赴美国和香港等地求学,攻读医学专业,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于192019年在日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192019年武昌起义胜利后,先生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192019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先生在革命生涯中也收获了人生和革命的伴侣——宋庆龄女士,她陪伴了先生共同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4年一月,孙先生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名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连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十一月,他受冯玉祥将军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是,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住所,享年59岁。
1926年3月12日,中山陵开始修建。1929年春,陵墓的主体建筑完工后,国民政府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仪式。所谓奉安大典,就是将先生的遗体葬入中山陵的仪式。1929年5月下旬(5月22日),先生的遗体从暂时的停灵地北京香山碧云寺移出,在北京举行了三天的公祭和悼念活动(各界人士参与了公祭并举行了一系列的悼念仪式),后由专列护送抵达南京浦口火车站,经轮渡摆渡过江后于南京下关码头登岸,在国民政府中央党部礼堂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公祭后,于1929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仪式,从此孙先生便一直长眠于此,距今已有80多年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在陵园广场的正南端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有一尊三足两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一。它是由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携全体师生于1933年秋捐资建造,鼎高4.25米、腹径1.23米,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是儒家提倡的君子的三种德行。在鼎的上半部还有一六角形铜牌,上面镌刻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手书的《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被称为是“孝经鼎”。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半月形的博爱广场,沿广场拾(she)级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称博爱坊,它高12米,宽17米,花岗岩石柱上盖蓝色琉璃瓦,柱脚前后夹抱鼓石,牌坊上雕刻莲花瓣及和玺彩画等图案。在正中的横额上有孙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语出自韩愈《原道》的“博爱之为仁”之句,孙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恰是对先生伟大革命精神的最好的写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穿过博爱坊,走上陵园墓道,向前通往的是陵前广场,这一段路气势开阔,绿化规整,具有西方园林的开阔大气的美感。墓道长480米(240米),共有三道,中道最宽为9米(12米),东西两道宽为4.5米,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雪松、荟柏、银杏和红枫等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好的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走过了墓道,面前出现的是陵门平台。根据吕彦直当时的设计,整个陵墓的平面为“木铎”形。木铎的声音洪亮,而且传的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寓意,其用意也在警示后人。陵门广场的边缘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在广场四周栽种有很多的树木,如枝叶修剪成圆球状的大叶黄杨,日本友人赠送的六株千头松以及银杏等其他植物。在陵门前有一对汉白玉石狮,在这儿显得十分的庄严古朴,这对石狮是当时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在1935年所赠送的。
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座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陵门了,上覆蓝色琉璃瓦。在陵门的正中的门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句,意思是“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哪一姓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句话是对孙先生三民主义的极好的注解,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崇高的理想。
现在我们穿过陵门,我们面前出现的这座重檐歇山顶建筑是碑亭了,它高17米,宽12米。亭顶重檐歇山顶,上覆有蓝色琉璃瓦,亭内石碑高8.1米,正中镌刻有国民政府党徽的图案,上面的碑文是由原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政府/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在碑的背面没有镌刻文字,因为大家都认为孙先生的思想功绩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概括,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民众的心中,索性干脆不写铭文。整个建筑端庄朴实,显得肃穆庄严。
绕过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了,说起台阶这可是中山陵的一大特色,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而从上往下看则是只见平台不见台阶。由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由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院合掌的权利。(整个台阶爬的愈高则愈陡,使我们在爬台阶时感受到革命愈来愈困难。中山陵的台阶就是为了让我们在爬台阶时可以感受孙中山先生之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现在我们来到的第四层平台上,大家可以看到左右两边分别陈列着一个紫铜鼎,这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政府所捐赠的,在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上有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时所留下的弹孔。在第五层平台上有一对石狮,是福建雕刻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狮子的造型极富有动感,造型极其生动。在平台的花坛(大小盆栽30余盆),各类绿色植物装点了沿途的风景。
各位游客,大家可以感受到,整个中山陵的修建是依托紫金山而修建的,陵墓更显得气势雄伟壮观。从最下方的博爱坊到祭堂,我们已经走过了平面大约700米,高度大约70米的距离。先生的祭堂与墓室依托钟山的气势,更显巍峨,让谒陵者感悟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浩然正气长留于天地之间。
现在我们来到了第8层的平台,在第8层的平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所敬赠的青石鼎。祭堂前还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所赠的一对华表。祭堂与墓室相通,墓后有一圈圆墙包围,辟有“墓堡花园”,内设“中山陵建设史料馆”,用翔实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全面展示了中山陵从设计、建设到奉安大典的全过程。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面前看到的是陵墓的主体建筑祭堂,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有蓝色琉璃瓦,在坊额的正中是由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门楣上有国民政府元老张静江手书的“民族”、“民生”、“民权”六个篆字。祭堂正面开三扇拱形大门,在祭堂外立面的西侧,有奠基石一块,记述了在1926年3月12日中山陵建设工程的奠基的历史(仪式)。
走入祭堂,大家可以看到,祭堂内采用了云南的大理石铺地,十二根黑色大理石柱采用了四隐八显的手法增加了祭堂内部空间的气氛,在左右两侧的护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民政府党徽的图案。在祭堂正中有一的孙中山先生的坐像,是由当时法国的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所雕刻的作品。孙先生身着长袍马褂,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在坐像的底部的四周还有六幅浮雕,摘取的内容都是先生生平的革命活动的片段。分别是(南)如抱赤子,(东)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北)国会授印,(西)振聋发聩、讨袁护国。
祭堂与墓室相通。在墓门门额上有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门分两道,外门为对开铜门,第二道门为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篆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墓室为穹窿状封闭式建筑。在墓室中央石圹内有孙中山先生的白色大理石卧像,墓室上方是用马赛克镶嵌的国名党党徽的图案。卧像由当时捷克雕刻家高琪所雕刻,孙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石圹下5米深处。自1929年6月1日的奉安大典到今日,墓室从未被打开过,孙先生长眠在这儿已有80多年了。
其实,在中山陵的周围还有许多的附属建筑,均为中山陵的纪念性建筑。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原名为藏(zang)经楼,在里面收藏有孙先生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在藏经楼后有三民主义碑廊,镌刻有孙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藏经楼外有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是由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所捐赠的。
在中山陵南端有“音乐台”,是当时由美国旧金山华侨代表和国民政府辽宁省党部捐资建造的,由当时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杨廷宝先生所设计。在先生的陵墓周边还有光华亭、行建亭、流徽榭、中山植物园等社会各界捐建的中山陵纪念性建筑。这些建筑散落在中山陵景区的周边,在青松翠柏的映衬下显得秀雅大方,大家有时间不妨前去游览。
环绕在中山陵周围的还有不少民国时期的名人墓葬,如廖仲恺、何香凝墓,谭延闿墓等等,大家有时间也可前去探寻一番。
好,各位游客,因为时间关系,中山陵的游览到这儿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对我的导游讲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的配合,再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食品安全心得体会(汇总13篇)
- 学校师德师风总结简报 学校师德师风工作总结(模板9篇)
- 2023年宿舍遵守纪律保证书 遵守纪律保证书(实用13篇)
-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七年级数学个人教学计划(通用11篇)
- 最新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名著(优秀8篇)
- 出纳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优质8篇)
- 最新验收邀请函(大全8篇)
- 煤矿对标活动总结(精选16篇)
- 公安机关疫情防控工作报告(汇总14篇)
- 2023年个人工作自我反省检讨书(实用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