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21:44:15 页码:10
最新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优质11篇)
2023-11-24 21:44:15    小编:温柔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篇一

学校要将德育中的学习目的的教育,学习习惯教育和辨证启蒙教育等内容在贯穿在各个科目的教学之中,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你知道具体的计划要怎么制定吗?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小学学科渗透德育。

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努力从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两方面入手,系统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按要求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而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天生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识字与写字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使用。

字典。

词典,锻炼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文化阅读”活动,发动学生多些朗读,规范学生发音,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独立思考,学会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引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留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三)习作方面。引导学生留心四周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留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能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并且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四)口语交际。引导学生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引导学生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感动他人;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扼要转述。

(五)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题目,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题目。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练习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老师做了大量的预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伏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串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条件下进行学习。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1、结合词汇和句子学习渗透。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关的。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课文学习渗透。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异,使学生中西合璧。

3、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

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际,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际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大胆应用,养成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4、结合课外活动渗透。

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如举行生日聚会、圣诞晚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育人质量。

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选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用教育"。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中,对学生实施中西文明礼仪教育是一大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如早上见面互相说声"goodmorning",新年互相祝贺"happynewyear"、互送贺卡,得到别人帮助记住说声"thankyou"。

2、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

教师要结合不同话题教学内容灵活地联系学生实际,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习惯教育。如《pep英语》,pep4unit2谈论时间,让学生在课文故事学习中学会珍惜时间,安排好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以下案例均选自《pep英语》教材);pep2unit3谈论水果,通过熊猫盼盼吃水果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能贪嘴,要养成科学地食用水果的习惯。

3、渗透社会美德教育。

社会美德内容广泛,英语学科要和其它学科一道全面渗透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等美德教育。如pep4谈论职业,让学生知道每种职业都是社会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人人平等,人人都在为社会作贡献,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pep2第二单元icansingarainbow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欣赏彩虹、唱彩虹歌的乐趣之后,告诉学生:彩虹虽然美丽,但现在很少见了,因为空气变的越来越不清洁了,我们人人都要做环保卫士才能看到彩虹;pep4atthefarm教学,学习动农场里的动物,孩子们无不发出友好欢快的笑声,我适时告诉学生:鸟类和其它有益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要多关心他们、保护他们。

4、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态。整套小学英语教材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如pep6unit2谈论节日,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十三亿华夏子孙最浓重的节日,庆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pep4unit6atafarm谈论动物,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参观动物园,就可教育学生在参加小组、班集体、学校各种活动中都要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添采;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的高手。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品德优良的学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进行实施的,而素质教育又是把德育放在一个很大的位置上加以考量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新课程下的一个崭新的话题。德育渗透是基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育人因素。《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就体现初德育方面的目标,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两大目标中也有具体的体现。在进行科学教学时,我们要发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更重要的是不要在科学教学中带上沉重的"镣铐",偏离教学的根本。要处理好教学和德育教育的问题关系,这也是科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一门艺术。

就目前的科学教材而言,如果牵强附会的话,每一课都可以挖掘德育教育内容。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那种挖掘很容易让课堂的情感付之东流。因此,在这里强调应该是"科学的利用"而并非是"努力的利用"文本来实施德育教育。要上好一堂科学课,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文本,寻找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所以,教师要研究教材文本的依托性、前瞻性和德育的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切入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更应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科学课程的德育价值就蕴藏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之中。把握好每一个蕴含的教育契机,并扑捉到它,使它成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资源。

如三年级《我看到了什么》一课,安排了"看图上的大树"、"回想以前在大树前看到什么"、"到一棵真正大树前看到什么"、"和同学们交流"等内容,通过经历上述活动教育学生做事要细心,要实事求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中高年级又转向情感价值的培养上来。在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时,在这方面就落实的好了,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好,养成了一个比较好的道德素养。教材中不同的课例文本体现出不同的德育价值,不同单元也体现出特有的德育价值。

科学是由一个个有趣的活动组成,学生在学习的前提就是参与一个个探究活动。小学的科学教育是一个启蒙的教育,也是一个人学习科学知识的开端,它可以让一名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更为可贵的是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因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所经历的这些活动以小组出现,或以群体活动出现。学生在活动中必然要和周围的环境和同学相处在一起,互相合作,但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和激励,在教学同时更会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活动展示中就会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就能在德育价值中体现出来。

如:如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或实地观察之前,我们总要细致的告知学生外出的注意事项,目的是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有效,其中的德育价值是教育学生要保护自身的人生安全、遵守纪律,接受约定规范的约束。同时,我们还要求同学们注意保护周围的环境、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均体现出活动的德育价值。学生参与活动受到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品质的支持,这也为在活动中进行德育带来了契机。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都是父母心中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皇帝",时常摆出"唯我独尊"的态势。缺乏耐心、坚持、情感等应有的品质,对事物的观察没有毅力,做事常常敷衍了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由于学生的特点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继续深入。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适时提醒,在放弃时及时鼓励,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在科学德育渗透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讲就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体验,他们才能理解和感悟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由此可见我们进行德育工作时,强化学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蜗牛》和《蚯蚓》的实践中,让学生观察蜗牛和观察蚯蚓等一些活动。在布置学生去找寻蜗牛的活动中,在没有弄清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的情况下,不可随意伤害小动物。因此,我们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让学生体验到遵守规则、遵守公德、与人合作、保护环境、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等方面的重要性,这对他们今后的行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科学发明成就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科学新教材中插入了一些关于我国古代科学家及古代科学研究的故事,教学时要适时引用之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发明的重大成果,了解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体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程度,感觉祖国发展的时代脉搏,激发学生的受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要努力学习,努力创新,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祖国争气的雄心壮志。

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构思与传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为关键的是,构思与传达的主体科学教师这"源头水"必须是"活水"常流。也就是说,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新、和谐的情感氛围的教学中,让他们去领略科学教学德育渗透艺术殿堂里一幅幅闪耀着人类理性光辉的一幅幅画面!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篇二

本学期继续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德育队伍整体素质与育人能力,注重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德育合力,努力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科学性、可持续性发展。

一、不断提升德育队伍育人水平。

继续以德育队伍的专业发展为目标做好骨干班主任、新任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德育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德育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组织班主任积极参加太仓市第八届班主任基本功竞赛,进行校笔试初赛,选拨优胜者参加复赛。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到浮桥中学学习观摩主题班会课活动。邀请太仓市“林老师”讲师团的专家给班主任作讲座,先后请太仓市德育学科带头人徐燕来校为我校的全体班主任做了《班级团体活动心理组织技巧》的专题讲座;胡有川老师给全体班主任作《从理解到行动——-说说家校沟通的心诀》的报告,促使班主任不断_级管理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青蓝结对,携手共进。努力培养新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进行师徒结对,给新任班主任配备一位指导老师,本学期有张瑾师傅带领朱巍老师,许月红师傅带领姚秋霞老师,使新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业务上获益匪浅。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本学期有包志凌和蒋健两位老师参加了太仓市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使参加培训的班主任增加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了业务水平,相信能使他们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更有效,也使我校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实效。

二、深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一)认真组织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1、组织基础年级学生观看影片《一生有爱》,并组织学生撰写观后感,使同学们深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理解,互相尊重欣赏,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帮助别人的同时享受着心灵的春风细雨,共同谱写一曲人间的真爱之歌。

2、组织初二年级举行“中国梦学习梦”主题班会,通过这次的主题班会同学们拥有一份青_想,拥有一颗自主学习之心,拥有一双勤奋不已的手脚。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学习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行动。

(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在今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__周年之际,我校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比赛,为抗日先烈默哀,向抗战历史致敬!让同学们更好地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我校初二(3)班陆依琳同学的演讲稿《高举橄榄枝》被太仓市选中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演讲作品,由同班同学张梦瑶前去演讲,并且获得了太仓市“三等奖”。

2、为传承文化底蕴,弘扬民族精神,我校举行第六届“红五月”歌会,同学们用欢歌唱响了青春的激情岁月。

3、组织部分师生开展了“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活动。勉励广大师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把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化作刻苦学习、发愤工作的动力;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明天更加富强而努力奋斗。引导全体师生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志士的优良革命传统,做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举办乐于助人爱心活动。

1、我校组织第二届爱心淘宝活动,在活动中同学学会沟通、学会诚信;在活动中培养公众参与意识,在奉献一份爱心的同时,弘扬一种精神,传递一份能量,扛起一面旗帜。此次活动让爱心在校园流动,让全体师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快乐着自己。

2、我校团委组织教师开展“献出暖暖的爱——捐冬衣到贫困地区”的活动,此次活动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我们共收到了28位教师的捐赠,共计冬衣200多件,将老师们捐赠的冬衣邮寄到一些贫困地区,把我们的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组织各类活动丰富师生校园生活。

1、本学期举办了以“团结、文明、创新”为主题的春季校运会,本届校运会和以往不同,我们的老师也参与到了比赛中来,进行了足球带球障碍比赛和篮球投篮比赛,一幅幅画面,让人感奋、激动,校运会,展现了全校师生的运动风采,检验了全校师生的文明素质。校运会,也谱写着一首__人的拼搏超越之歌,团结协作之歌和力量信念之歌。

2、举行了20__春季校运会摄影比赛评选活动,把校运会与摄影比赛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

四、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利用学校常规工作和重大活动之际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本学期校园礼仪岗、学校公共车棚卫生和自行车的排放大部分工作由学生志愿者完成;在我校的第二届爱心淘宝场活动中维持同学不踩踏草坪和地面卫生由学生志愿者完成;在学雷锋活动中许多学生志愿者做了许多工作,这些都不断提高了我校志愿服务水平。

五、全面开展生命教育。

1、配合今年“5、12”防灾减灾日的主题宣传,我校举行“全国红十字青少年自救互救知识竞赛”活动,通过这次竞赛,学生们学到了许多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掌握了防灾减灾技能,希望他们把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转变为保护自己、救助他人的能力。

2、我校于5月12日上午组织了一场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此次演习活动检验了学校安全的反应机制,提高了应对危机的能力。同时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和老师也懂得并掌握了地震安全、自救自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本学期我校初一年级举行“预防为主学会自救”的主题班会活动。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对付突发事件。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篇三

“渗透体系”的含义德育渗透过程是一个系统,体育学科也是一个系统。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是从整体上研究事物,把研究对象看作是一个由各部分要素组成的系统,系统本身又是更大系统的组成要素。本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学科渗透德育计划,仅供参考。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体育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教材。例如:体育基础知识教材中的体育目的,任务,亚运会,简介,我国体育事业的巨大成就和体育发展史,尤其是通过讲述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兴旺、五十年代我们中国人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六十年代开始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七十年代我国体育进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新的发展时期;八十年代我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等生动,具体,激动人心的事例,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进行集体主义和精神文明礼貌教育。例如:队列队形,接力跑,拔河游戏,各种集体球赛以及体育教学常规的实施等均与集体主义和文明礼貌紧紧连在一起.通过这些教材的教学和练习,团结,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讲文明,讲礼貌的优良品德,生动自然地在青少年的思想中得到了培养,受到了熏陶.

意志品质与道德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顽强、坚忍不拔等意志品质,是体育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这方面的教材多,范围广,一般以田径教材中的快速跑,障碍跑,跳高,跳远;器械体操中的单,双杠,支撑跳跃;篮球、足球、武术等教材最为典型,这些教材内容与培养青少年优良的意志品质和助人为乐,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等高尚的道德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

组织纪律与法制观念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与纪律教育,了解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法制观念。例如:严格的队列训练、课堂常规的纪律要求,各种体育竞赛规则的执行等、与组织纪律,法制观念教育等自然结合在一起.

国防观念及劳动教育.教育学生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保卫祖国,增强国防意识联系起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布置运动场地和收还器材,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和爱护公共财产的教育.以及在练习中、组织学生相互保护和帮助,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高尚品质,这是进行德育渗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再如,学习障碍跑,中华武术与民族自豪感自然相结合,队列,接力跑与组织纪律,集体主义教育融为一体等.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恰如其分的不失时机的进行简短的讲解,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改革创新,组织教育法.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合理的选择和运用组织教育法,努力实现多样化与科学化,采用从感情入手,重视发展个性,讲求启发兴趣,注重引导发现,鼓励竞争与创新等等.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寓德于趣,游戏竞赛法.游戏竞赛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的特点、同时,大多数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题,有很强的教育因素,寓德育渗透于游戏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情绪.例如:在迎面接力中、竞争意识的培养,拔河游戏中、团结就是力量的引导,开火车游戏中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等.尤其是球类教材,教师必须把握球类项目是集体竞赛活动,且富对抗性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团结,配合用集体的知识与力量去争取胜利的集体主义教育;并利用竞争的特点、进行竞争意识,尊重对方、尊重裁判,相互学习的体育道德风尚的教育.

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自我评价。

自我激励。

自我总结。

教师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了解体育课结构进行全方位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

规章制度。

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结合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3、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

教案。

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篇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

一、理论引领,是学科德育的前提。

学科德育的落实,关键是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师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进而自觉地“融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一)抓学习。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中*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道德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让教师抓住不同学科渗透德育的途径。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认识到“三个不等于”:第一是教学不等于智育,第二是分数不等于质量,第三是活动不等于德育。“三个不等于”的观点在全校教师中逐步形成,使旧的教育观、教学观发生转变。

究实践)的学习活动。“五多”学习活动帮教师提升了认识、明确了目标、知道了方法、消除了困惑。

(二)抓示范。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提高实效,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是“知道应该做,不知道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也就是“听起来很有道理,做起来没有章法”。因此我们注意发挥学校市、区骨干教师的引领力量,开展了“什么是一节好课”等系列的活动。让他们上引路课、观摩课、并加强会后的研讨、交流,使教师们学有实例。

(三)抓反思。

学了理论,看了范例,余下的就是开发并落实教材中的寓德点及本班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我们要求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后反思,在《教学反思录》上记下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得失成败。把这些作为反思内容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讨论,既为教师提供撰写论文、总结、案例提供材料,又可作为学科德育工作的素材。

二、完善制度,是学科德育的保证。

制度不仅有约束、强制的作用,更有引领、调控的作用。充分发挥制度的积极作用,是促使学科德育工作走上正轨的必经之路。

学校十分重视学科德育研究,我校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使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规范化、系列化。

三、强化课堂,是实施学科德育的中心。

不懈的追求。这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在实践研究中,为了使学科实施德育更具实效性,学校初步总结出德育渗透课的教学模式:三环节、三步法。三环节即“选择渗透点(块)——把握渗透点(块)——开掘渗透点(块)”,三步法即“备课挖掘--讲读渗透--总结延伸”。

(1)备课挖掘。一是做好每册书的渗透德育总规划。对教材本身蕴涵的德育内容的条、块、点,恰到好处地挖掘、体现到位。二是分解总目标落实到单元、到每节课。三是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有体现三维目标的具体实施内容、方法。

(2)讲读渗透。即按备课教案要求,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自觉讲到位。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一般体现在以下各方面:在课堂导语中体现、在课程背景上体现、在涉及人物上体现、在学科教学目标上体现、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上体现,以及在组织评价教学中体现等等。根据需要抓住主要点实施教育。

(3)总结延伸。在组织、总结、评价中既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又要注意情感的升华。并布置课后相关的读物,拓宽学生的精神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要真正在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润物细无声。

20xx.7。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篇五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看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入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渗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入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的课本上就绘有反映科学技术和四化建设成就的运载火箭、电视塔、长城等图画,而这些图画又一般是数学计算题目结合在一起的,既详细又形象,很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入行爱祖国受社会主义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熟悉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入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看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入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我这学期担任小学六年级和四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由于是小学高段的教学工作,我注重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爱好,从各个方面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提高拼写能力,增强语感。扩大知识面。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的工作之余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行了分析,我采取了一些方案来帮助孩子们。

我在每一课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各种的德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习得了一些好的品德,具体如下:

一、帮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并在生活中自觉守交通规则,了解中西方交通规则的不同。

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简单了解国外地图的主要标识。

三、培养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的思想意识,了解有关文字记载方式的知识。

四、鼓励学生发展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与人交往的性格。

五、热爱生活,尊重他人劳动。

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总之,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在英语课渗透德育,营造良好的品德教育气氛,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来实现,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地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好的品德。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篇六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榴弹"投准,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

2.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

3.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4.课的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5.收放器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六.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师生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而教师自己却穿便装;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而教师却满口粗话等,这样的言传身教能给予学生好的教育作用吗?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使学生们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和效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从各方面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篇七

写字:

如教学“爽”、“寞”二字,同是一个“大”字,“爽”字的“大”要写得舒展,“寞”中的“大”要适当收缩。从中懂得做人也要个人服从集体,不能有个人主义。再如“轰”字,同是“又”字,但第一个“又”中“捺”要变成“点”,这样互相谦让,字形才能美观,从中教育学生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之间也要互相谦让,不懂谦让会影响团结,甚至会影响集体的荣誉。知道了集体生活中不能处处以“我”为中心,应多想想他人、集体的需要。

参加比赛时,同学们积极都很高,但名额有限,怎么办呢?我就举了一个例子。如“王”字,虽然都是横,但有长短之分,主副之分,如果都把它写成一般长,字就不好看。适时教育学生,虽然分工不同,但作用都很大,需要互相配合,班级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学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篇八

对于我这样的青年教师来说,如何在学科教育的课堂上开展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挑战。通过半个学期多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课堂培养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要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必须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宣传法律知识、贯彻法律知识。而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带好头。老师如果带不好这个头,自身法制观念不强,会直接影响到在校学生法制观念的形成。

这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关键。学法是前提,用法是目的。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使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遵守法律贯穿于教学实践与课堂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还要坚持依法解决问题。是正常的事情,一旦班里的学生出现问题,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进行教育和处理,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到防微杜渐。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每年以10%左右增加,其增长速度很是让人担心。导致青少年犯罪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年龄不成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在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心理上充满着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反抗性的矛盾,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而且他们的人生阅历浅,社会环境却又非常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得法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违法犯罪。因此,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尤为重要。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

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讲故事,手抄报,演讲等参与到法制宣传活动中,从而接受“法”的观念,感受到法无处不在,从小就学法,知法,懂法,不断提高普法力度,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法制渗透容易流于形式的缺陷。

虽然我参与教学工作不过数月,但已经感受到法制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且正积极探索将法制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把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作为自己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我也相信在学校与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校学生将会接受到更为严谨、科学的法制教育,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健康成长。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篇九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篇十

初三阶段面对中考,门生的德育教诲显得更加紧张,因为这个期间是他们渐渐构成精确的全国观、人生观、代价观的关键阶段。本学期我在教诲活动中都要特别存眷门生的文化知识、立场技巧、代价见解和操行品德的周全、和谐、均衡的成长。周全进步门生综合本质。在英语传授中进行德育渗入渗出是在说话技巧、说话知识、感情立场、进修计谋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兑现的。

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诲,文化内容很多是直接与词义相干的。任何一种说话的词汇、句子、习语本身就包括着充裕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词和句的传授中可以进行操行意识的渗入渗出培养。

英语教诲属跨文化教诲。跨文化教诲的一个紧张方面是构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公道的跨文化心态,在本学期,有些课文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课文内容本身便是介绍英语国度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富裕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门生传输操行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别,使门生中西合璧。是以,在英语传授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诲。

在传授中,门生唯一目标语、操行文化知识是不敷的,还要练习应用目标语的脑筋方法脑筋,按目标语的社会操行典范行动进行交际的本领。为此,教师在构造讲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际情况,让门生扮演此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利用响应得体的说话和行动典范。也鼓励学生在课外糊口生涯中自动斗胆利用,养成风俗,进步本身的操行情操。

德育渗透学科教学篇十一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下面笔者就个人体会,谈谈在语文学科中如何更好的渗透德育。

一、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发挥课文的德育功能。

小学语文课文涉及的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化,任何知识的教学,老师都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创造出一个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声情并茂的散文,老师可通过朗读把优美的声音形象呈现于学生面前;平淡如水的说明文,可借助形象风趣的话语解说其中的事理;说理性文章,可用通俗的哲理把学生引入严密的逻辑世界。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凭借。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注重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课前深入备课,挖掘品德教育素材。

(二)提供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创作心态。

要使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者的心理差距,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使他们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特殊心态。如教《詹天佑》一课,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过去的一些情况,感受到詹天佑为国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利用电教手段,强化课文情感渲染。

教师要创造特殊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如《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教师可播放桂林山水中漓江、象山、老人峰、骆驼峰等景点剪映,让学生大饱眼福,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再加上配乐情感朗读,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一种爱美情趣,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便油然而生,由衷而发。这时教师可让学生浮想联翩,谈谈云浮景色秀丽的蟠龙洞,云雾山等,由此想到全国各地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处处秀美,爱国之情随之倍增,立下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的雄心壮志。

(四)抓住关键词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壮士们在生死关头,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舍生取义的崇高境界。学生会很自然地因此而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感染和熏陶。

二、引导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