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0-30 13:01:02
- 小编:琴心月
- 文件格式 DOC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2、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3、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4、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
制作一个太阳钟,并用它来计时。
教学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多媒体出示:钟表滴答滴答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滴答滴答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钟表,教师乘热打铁,紧接着提问:“古时候的人没有钟表,他怎么来判断时间呢?”环环相扣,将学生带进课堂。)
二、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出示日晷图,引导学生观察其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2)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日晷的组成部分,一目了然,各种各样的
古代日晷,也能仍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古人的智慧。)
三、认识手掌日晷
2、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
3、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共同实验,课堂形式多用化,使学生在轻松地环境中学会看手掌日晷。)
四、制作日晷。
1、同学们想不想研究日晷?
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袋,里边就有个日晷,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仿造这个示意图把它拼装起来。
3、强调:日晷制作时要固定好位置,或者摆正方向,否则不准确。
(设计意图:课堂上制作日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讲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五、小结。
1、无论是古代的计时器还是日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怎样看手掌日晷?
(设计意图:当堂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个概括性地掌握。)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1.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的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3.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1.教学重点是利用某一特征或多个特征进行排序。
2.教学难点是找出物体的共同特征。
《1排序》学案
自主探究学习目标:
1.能辨别物体排序所依据的特征。
2.能独立的根据物体的统一特征进行排序。
3.尝试按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给物体排序。
自主探究过程:自主探究过程:
一.我看书:我认真阅读了电子书,熟悉了课的.内容。
二.我思考:我与父母探讨了、思考了书中提出的问题。
三.我能做:
1.数一数年轮数(书53页),并给它们排序:
2.与父母一道感受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试着排一排序:木板、棉质毛巾、金属把手、瓷砖、玻璃瓶:
3.在家里找食品保鲜膜、普通塑料袋、衣物塑料袋这3种塑料薄膜,都剪成25×40厘米的长方形,将它们都揉一揉、拉一拉、隔着薄膜看一看,都做“皱褶实验”、“抻拉实验”、“透明度实验”,对它们的某些特征进行排序。
皱褶实验
抻拉实验
透明度实验
食品保鲜膜
普通塑料袋
衣物塑料袋
四.我总结:通过探究性学习,我知道了:
五.我提问:我经过思考,还不懂的问题有:
一、导入新课
1.做个游戏:让六个学生上主席台排队。
2.为什么这样排?
3.我们是按同学们个子的高矮来排队的。像这样按照一个特征来排列的做法,叫排序。
4.指名读资料,回答:
(1)什么叫排序?
(2)为什么要排序?
5.看图,说说团体操表演时,我们是按什么特征来排队的?
二、按物体的某一特征来排序
2.讨论汇报:
(1)你怎么排序的?
(2)从排序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3.看图,说说4b、2b、hb、2h、4h铅笔是怎样排序的?
4.汇报交流
5.数年轮,推测树的年龄,并排序。
6.汇报交流
(1)你是怎么排序的?
(2)哪棵树的年龄最大?
7.不同的材料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用手感受一下这些材料的导热性能,并给它们排序。
8.汇报交流:
(1)你是怎么排序的?
(2)哪种材料导热性能最强?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9.小结:刚刚我们研究的是以材料的一种特征来排序的。下面,我们来研究按物体的不同特征来排序。
三、总结
1.物体的排序可以按物体的一种特征进行排序,也可以同时按物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进行排序。
2.给物体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四、作业
1.自选一些物体,按照某一特征对它们进行排序。
2.预习《分类》。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摘要: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传统的国家,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诗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处理。与西方不同,中国诗中自然既不是人化的自然,同时中国诗中人也没有消失,人与自然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中国古诗中没有浪漫主义。
关键词:神;人;自然
古代中国被认为一个没有宗教传统的国家。此言甚当。但在孔子之前,殷商时期是有宗教的,而且已进入人格化一神崇拜的阶段。[1]到了西周,天的观念又增加了上神赏善罚恶的神人感应观念。[1]22这样,“天”被赋予了善恶和理性色彩。这样,“天”就出现了分裂,一方面,天是至高无上的神,另一方面,重人事的观念又显现出来,[1]25也就是说,西周宗教观念已开始淡化,事实上,中国也跟西方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宗教阶段,但中国率先走出了这一愚昧的阶段。到了孔子,这一变化得到了强调。“西周时代的天命论,总体上说,仍然是一种神意论,而不是后来发展的自然命定论或宇宙命运论,仍然拽着皇天上帝的神性外衣,但也不可否认,其中已缓慢地向一种秩序和命运的思想发展。”[2]孔子的思想正是体现了这个发展过程。
在滋夫?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于予何?”(《论语·子罕》)他注意维护天的至上地位:“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论语·八佾》)如果到此为止,则孔子是一个十足有神论者了。其实不然。孔子对“天”“神”的根本态度可用一句话来概括:“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又如:“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还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这是说,祭祀应庄敬,但几个“如”字,又表示一种态度,即孔子并不真的相信鬼神的存在。
于是命运的观念与天并列出现“子夏曰::商闻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与。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所谓的“命”,无疑就有更多的理性色彩。而孔子弟子也记载:“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孔子还有一段著名的话:“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这里的“天”已是自然之“天”。已没有人格神的色彩。这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件大事。
孟子则更进一步,孟子的“天”指人力之外的必然,与命的意思相近[1]44,孟子并有著名的命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总之,说中国到了战国时期,改造了宗教传统,是没有疑问的。不管我国和西方的某些学者如何把“儒家学说”说成是“宗教”,也改变不了其非宗教的本来面目。[3]同时,由于中国没有类似西方的国教,本文也不再讨论佛道等教。[4]而老子认为“道”或“无”是天地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章》他对天的态度很明确:“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五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七十九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总起来看,天至少不是一个人格神。而道呢?《老子·二十五章》说得很详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的“道”明确反对“天”为最高的主宰,明确破除了神创的宗教观念。尽管“道”仍然保留了某种神秘主义的色彩。
正是与此相对应,中国文化产生了与西方文化中“主客二分”迥异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二
而主客二分的传统,不是客观战胜主观,便是主观战胜客观的思维方式也贯穿西方文化的始终。
原文原意,其实质是强调、赞扬以至吹胀自我、主体,主张自我能最终认识世界之真实,能创造一切,征服一切。对自我、主体的这种自负,发展到极端,就是像黑格尔那样把自我、主体神化为‘绝对精神’”[5]147也就是说,神学既是主客二分的来源,又是主体膨胀的根源。主客二分必然导致主体性的极度膨胀。在西方人看来,自然必然是人化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这样一种主客二分的传统,不是客观战胜主观,便是主观战胜客观的思维方式也贯穿西方文化的始终。
从这种思维方式出发,黑格尔就对东方诗(包括中国诗)产生了著名的评论:
与西方相对应,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一直占着主流的地位。同样提倡天人合一,儒道又有所不同。
孟子最早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5]19孟子的天人合一注重道德方面,“仁人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告子上》“尽其心也,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这样鲜明的道德主义倾向,是儒家天人合一的特点。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则与此不同,正是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真正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审美追求。
庄子描述了虚静的意义。《天道》:“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
蝶与?蝴蝶之梦为庄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除了这种诗意的描述,庄子还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正是物化的另一种说法。
与西方人与自然的对立不一样,庄子的自然是与人和谐的。在西方的自然中高大的物体给人以崇高感,恐惧感,体现了神的旨意和人征服自然的崇高,在《庄子》中与之相反:“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万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阙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庄子·田子方》)这就很明白了,《庄子》中的自然不是崇高感的象征。无论多么危险的自然物都不应与人形成对立的使人恐怖的因素。
在庄子的自然观中,自然不是人化的自然。
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之过也。”(《庄子·马蹄》)也就是说,庄子提倡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不是主体性凌驾于自然之上。这就和所谓人化的自然有根本区别。“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庄子反对一切人为的东西。
在庄子的自然观中,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是不是就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人就否定了自己呢?也不尽然。
禅宗的灯录,也没有理解王夫之“情景交融”的含义。禅宗灯录的第三重境界“依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并非排斥作者的主观情绪,事实上正融入了作者主观情绪。中国诗当然极力排除知性的干扰,当然也排除情绪的干扰,但融合不是干扰,这种融合中是人与自然是对等的,人没有凌驾于自然之上。如果按叶维廉的说法,则中国诗怎么与西方的摹仿说相区别?中国诗岂不正像黑格尔所说否定了自我,从而让山水以直接的原貌出现?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
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
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庄子·德充符》)这就说得更明白了,庄子并不是否定情本身,而是世俗的好恶之情,如果是自然之情,则不是否定的对象。
事实上也是如此。即以叶维廉上文中所引并分析的诗为例,就是神与物游所得,而不是叶维廉所说的“以物观物,”或“山水本身的呈现。”所谓“山水自身具足”,从来就不可能,也不是山水诗中的实际。
叶文中引用的王维《鸟鸣涧》、《辛夷坞》、《鹿柴》诸诗,无不渗透诗人的主观情怀。“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由光影的静止而更显出林的寂寞。“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衬静。“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则虽曰无人,实则描写了芙蓉花的自然状态。这些诗都寄托了诗人的情怀,那就是对寂寞的共鸣。“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给人以很多联想。寂寞者得其寂寞,恬然者得其恬然,既感受到自然的永恒生机,又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寂寞。中国古诗从来就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西方式的描写,也就是说,不是一种西方式的摹仿。
句。其它象“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白云抱幽石,绿篠媚清涟。”(《过始宁墅》)“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泽兰渐披径,芙蓉初发池。”(《游南亭》)这些诗中,“净”“明”“抱”“媚”“戏”“弄”“渐”“初”诸字,都恰如其分地渗透了诗人的感受,这就是王夫之所说的“情景交融”。
谢眺的诗也同样。“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余雪映春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朝光映红萼,微风吹好音。”(《和何议曹郊游》)“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和徐勉出新亭渚》)这里的每一句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心情,那种清新,明丽的景象既感染了诗人,也感染了所有读这些诗的后来者。
我们再看一看唐代诗人所写的诗。在文学史研究中,以西方文论解释古代文学的现象,早已存在。比方苏雪林《唐诗概论》,[8]第十章标题为“浪漫文学主力作家李白。”第十一章标题为“写实主义开山大师杜甫。”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9]第十四章的标题为“浪漫诗的产生与动摇”第五节为“浪漫派的代表诗人李白”。不过两种文学史论著都没有说明李白为什么是浪漫主义诗人。
的现实主义传统,这从一些标题即可看出:“李白诗歌的现实性”“李白与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从这些方面看出,林庚对用西方概念来解释古诗是犹豫不决,左右为难的。它从反面体现了林庚对古代文学的深刻理解。
然后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这些书中的观点流传甚广。
也因此看到,李白诗中的自我形象有一种亲切、自然的神态。
至于李白诗中的表现手法,更不足以说明他是浪漫主义的诗人。夸张和运用神话作为素材并不足以表明李白的宗教性质,使用神话也并不意味诗中的神学色彩。运用夸张与运用神话素材造成了李白的瑰奇、豪放的诗歌风格,而不是造成崇高感。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崇高来源于痛苦与恐惧,而雄浑则没有这种恐惧与痛苦。曹顺庆对崇高与雄浑从风格上进行了区分:“康德所描绘的高山断崖,飓风怒涛,是着意渲染自然界的威胁人的暴力,所以有‘狂暴肆虐’,‘狂啸’,‘摧毁’,‘威胁着人’等等字眼,这些威胁人的暴力,自然会令人恐惧、害怕,从心惊胆战中感受到生命力受到‘阻滞’的痛感,而司空图所说的‘雄浑’,虽然十分强调形体的巨大雄伟,力量的强大无比,但却并非是威胁着人的暴力。恰恰相反,这巨大的形体与无比的力量,正是人们蓄集涵养来的,体现了人的巨大胸怀与主体力量。”[12]这种说法,抓住风格特点,是颇为精彩的,但分析有问题,实际上,雄浑并非体现人的主体力量,崇高也并非仅仅使人恐惧。崇高与雄浑的区别不仅在于风格的区别,更在于其对待自然的态度:一为对抗的,一为和谐的。其实崇高的目的才真正是为了实现人的主体力量,而雄浑风格的目的则是一种忘我状态。
吐大荒、横绝太空的品格,其豪情壮志、宏大壮阔,是浪漫主义文学所无法比拟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较书叔云》)“凭高远登览,直下见溟渤。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李白《天台晓望》)“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在李白诗中,即使是《蜀道难》,也不是造成恐怖,凶险的效果,而是瑰奇、豪放。《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不是压抑的、恐怖的。《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仿佛看到庐山瀑布飞泻而下的仙姿,这是一种真正神与物游的境界,李白的诗,不能以浪漫主义来概括。
再说,李白的诗从来就不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那是一种效果,而不是过程,李白的诗,有最高明的技巧,那就是后面还要分析的兴的运用。而无节制的感情的宣泄,怎么会有诗。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1、引导学理解课文内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会认“侨、涉、耽、犯”等5个生字,会写“袖、涉、隆、镇、赚、犹、豫、范、欺、侮”等10个字,掌握“远涉重洋、兴隆、赚钱、犹豫、示范、欺侮”等词语。
教学重点:引导学抓住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习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课件、陈嘉庚办学的背景影像资料。学生查阅有关陈嘉庚生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激情导入,板题质疑。
1、同学们,如果老师问你们将来想上哪一所大学?我想首先跳入你们脑海的就是清华、北大吧!其实我国的福建省也有一所有名的大学,那就是厦门大学。你们知道它是谁创办的吗?他就是陈嘉庚。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陈嘉庚的课文,题目叫(板书课题:14、陈嘉庚办学)从题目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呢?课文讲的主人公是谁?(陈嘉庚)说了他的什么事(办学的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4、出示陈嘉庚的图片及生平介绍。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感知大意,理清脉络。
1、自主探究学习,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感知文章大意。
2、找出文中的中心句。(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指导朗读:联系全文,朗读时突出“爱国”二字。
3、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与同桌交流。想想谁概括得比较贴切、完整。
4、同桌代表向全班汇报。(本文写了陈嘉庚发现家乡因贫穷办不起私塾,几十年如一日支援家乡办学的事。)
5、学习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
6、理清文章脉络。
第1、2自然段:介绍陈嘉庚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远在异乡的他,时时想念自己的故乡。
第3——9自然段:具体写了陈嘉庚是如何为家乡办学的.。
三、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
1、生自学生字词。
2、组员轮流读生字词。
3、多种形式认读字词,及时纠错和评价。
4、讨论记字方法。
5、总结记字方法:
换一换、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
6、练习书写,注意“涉”“隆”“赚”“侮”的书写
7、完成练习:
柚()镇()赚()侮()
袖()慎()谦()悔()
8、练习读课文中长的或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和文段。
9、展示学习成果:指名读课文中难读的段落或句子。
四、自主探究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默读第1、2自然段。
2、思考,划句子。
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陈嘉庚少年时代吃过很多苦。
出示句子:十七岁时,陈嘉庚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
a、理解“远涉重洋”。
b、朗读,体会陈嘉庚的艰苦。
(2)陈嘉庚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
出示句子:但是,远在异乡的他,却时时想念着自己的故乡——福建省同安县集美镇。
a、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到这种情感的?(时时)
b、抓住关键词,朗读句子,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五、小结。
说说从这节课中你收获了什么?
与学生一起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与中心句,初步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热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形近字组词。
柚()镇()赚()侮()
袖()慎()谦()悔()
油()填()歉()梅()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著名()杰出()欺侮()
4、填入恰当的词语
()地聆听()的音乐()的劳作
()地劝说()地走着()的经营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会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学习能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运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习难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做几道口算练习,比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开始。出示口算练习:
25×3=
16×5=
45×2+3= 36÷4=
25÷5=
师:看来大家的口算很不错,下面老师出个更难的题目,大家有信心解决吗?
师:一天,淘气、笑笑、聪聪三个同学到文具店里买文具,他们要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有什么办法帮他们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元,好吗?开动小脑筋,把想到的办法写在本子上。呆会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计算的,开始!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师:每一个算式求的是什么?
师:看来这个也难不倒大家,老师再出几道题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请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5+65×40÷5
12×(153-83)÷8
师: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请在小组内合作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出示)
1、根据例题情境,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小组代表板演,并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2、小客车比吉普车每时多行驶多少千米?(解答之前让学生说说要求的问题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怎么列算式计算。小组代表板演。)
师:同学们的合作得有序而愉快,而老师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你能想办法帮老师吗?请继续小组合作:
3、小组内讨论交流9÷3×5-2 =1成立吗?你能添上括号使它成立吗?(让小组代表说说想法,老师演示)
你收获了什么
(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根据学生说的,教师整理,课件出示:
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一般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七、作业布置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一、教材分析 :
手拉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完了小数的认识和小数的加减法及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情感目标:
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举例验证的数学活动过程,初步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能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有关的运算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前游戏
有的用着破旧的课本,有的用树枝在地上写字,他们眼里充满了对学习的渴望。)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感想?
生1:这些山区的孩子太可怜了,条件这么艰苦。
生2: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他们还刻苦努力,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生3:我们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实在太幸福了,和他们比起来,真是天上地下。
生4:老师,我们应该给他们捐钱捐物,让他们用上新的课本和文具。(这个想法一提出,同学们纷纷响应,有的说要给捐钱,有的说要给捐文具,还有的说要给捐书。)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生活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中,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在一些贫困的地方,还有许多上不了学的孩子,今天老师带你们去看望他们,我们应该尽我们的所能去帮助他们,我们要和他们“手拉手”。(板书课题“手拉手”)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情境图
师:老师先带你们去超市选购一些学习用品。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仔细阅读图上的文字,看图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给学生留一分钟的读题和思考的时间)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一:小组间互相提数学问题,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谁能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他俩每人要花多少钱?
师:这位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如何解答呢?
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列式解答。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什么好方法?
(复习学习过的小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的运算性质)
活动二:解决“买三个书包和三个文具盒要花多少元?”验证小数的乘法分配律。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简单,老师给你们提个难点的“赠送给这3名同学每个一个书包和一个文具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要求:每四人学习小组,各自列式解答,争取做得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不一样)
生:列式解题,请学生上台演示,然后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引出乘法分配律律。(多让学生自己说)
活动三:连连看(巩固练习)
活动四:学习大闯关(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有几道题,请同学们做一做。
1.计算下面各题
(8+0.8)×1.25 2.8×3.6+2.8×1.4 2.5×2.8×4
师:先请同学们观察这几道题,看一看这几道题有什么特点。
生1:这些题都可以用简便方法做。
生2:这些题都可以用我们以前学的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师:下面请同学们做这几道题,看哪些同学的方法最简便。(学生试做,做完后,在小组内交流,看谁的方法最好?)
(教师巡视,发现有的学生不会用简便方法做)
小组汇报交流,说出各自的意见。
2.计算。
2.5×13+0.922-1.6×7
0.25×13.7×0.4 0.89×4.8+0.89×5.2
师:要求学生能用简便方法的尽量用简便方法做。做完后同伴两人相互交流。
(三)解决问题
课本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归纳
请学生说说学习这一课的收获和感想。
生1:我学会了在小数乘法中也可以用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
生2:这节课我的收获很大,我不仅学到了小数乘法的知识。同时,我也知道还有许多贫困山区的孩子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努力学习。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看来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去帮助人和关心人。今后,我们也要向实验小学的同学学习,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献爱心。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侧重抓住描写梅花鹿语言、动作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寓意,并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实现自我教育。
侧重抓住描写梅花鹿语言、动作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寓意。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寓意。
课件
一、抓题眼导入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光我们人类爱美,动物们也爱美。上节语文课我们就认识了一只这样的动物,请齐读课题。这是一只怎样的梅花鹿?读出它的特点来。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爱美”来品读这则寓言,看看其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品读课文
相机出示,着重理解下列句子:
(1)、“嗬,这身黄色皮衣油亮亮的,上面的斑点雪白雪白的,这一定是世界上看的外套了!我的身段那么匀称,简直可以做模特儿啦!”
(2)“嘿,我的角枝枝杈杈的,精美别致,好像美丽的珊瑚!若是像猴子那样,顶一个毛茸茸的秃瓢儿,真羞死人了。”
(3)梅花鹿不由自主地看到了自己的双腿,不禁撅起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真是美中不足,有点太干巴了,那雪花一样的斑点也少得可怜。若是它更美丽些,我不就可以当个的芭蕾舞演员了吗?”
2、分角色朗读1-11自然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交流:梅花鹿的腿起了什么作用?角起了什么作用?
5齐读:“唉,我真糊涂!我原来讨厌的四条腿,跑起来那样有力,可以救我的性命,而我赞美的角却如此不争气,今天是丧命在它手上了。”
6、引导学生给故事续编结尾。
7、交流想对梅花鹿说的话。
8、交流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设计意图:理解寓言蕴含的深刻哲理,强化体验。)
三、拓展
这则优美的寓言选自《伊索寓言》,让学生课下能走进《伊索寓言》阅读原文,并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下来,让更多的人感悟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训练复述能力,加深理解)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1、继续训练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2、通过读文,能说说母鸡是怎样的?
3、通过比较,初步体会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1、关于这篇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1、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2、课文写出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再次读文,找出反映这两种观点的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把这两句话读一读,体会“一向”、“不敢”。
4、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6、那作者写《猫》也是用的这种方法吗?那他是怎样写猫的呢?看看课文,再讨论讨论。
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7、积累词句:
感兴趣的词语勾一勾,句子写一写,读一读。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了解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为以后更加深入的学习英语在文化背景方面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通过三年级的.英语学习,以及本书的前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是很多同学还没有真正的融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在平时的交谈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英语很有趣,同时又一致认为英语太难学了。平时的作业里,学生还不能很好的使用四线三格来拼写英语单词,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距离把握不好,字母书写的流畅性和连笔缺乏一定的训练。
2、学生们现在处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心理还很笨成熟,总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实什么都不知道。对单词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能读准音的孩子是及其少数的。学习本节内容,需要认真跟读,反复练习,角色演练,在兴趣学习中增加英语知识。
3、个别陌生的新单词对学生学习本节课产生了障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howmuchithe----?提问对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读和跟读录音学习新单词。
(2)通过角色扮演学习情景对话。
(3)通过反复听录音和反复诵读练习会听、说、认、读本课句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交流。
(2)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使学生熟练的掌握howmuchithe----?句型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指导预习
1、问答练习
2、出示图片
三学习新课
2、学说:howmuchisthetrain?it’s------.
出示任务卡片------
3、学说howmuchare-----?
4、看书上的插图和对话,听录音,跟读,再跟读。抽人读,老师纠正易错的地方。然后再听录音跟读,分角色扮演。
5、布置作业。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观众激动的情绪和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景。能感受艺术家精湛的技艺与崇高的品德,感受人民群众对艺术家的喜爱。
3.学习精彩场面的描写以及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1.搜集关于梅兰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及主要艺术成就。
2.教师在课前充实一些关于京剧艺术的常识。
1.读题目,了解课文写的是看谁演戏。
2.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梅兰芳的各种资料。了解梅兰芳其人其事。
1.自己读全篇文章,了解课文所写的这一次看戏的情况。
2.边读边勾画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教师把带倾向性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
3.师生一起合作解决部分疑问,剩下的疑难问题留待深入学习课文时解决。
1.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演出的时间、地点、观看对象及当时的情况。
2.自己读课文,按老师的阅读提示弄明白时间、地点、人物、景物。
3.把写演出前的景况的场面描写部分找出来作上记号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把观众比喻成什么。
1.自读课文第4、6段,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和特别能够打动自己的地方。
2.把自己勾画出来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3.说一说自己勾画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些词语和句子,并通过这些描写来感受表演的精彩和观众的激动。
5.完成课后第2题。
1.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4、6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根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表演和观众反响的场面。
2.同学评价,再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完成课后第2题。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一定要读出自己的感动和激动。
5.谈自己读文章重点段后的感受。
6.师生交流感受。
1.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梅兰芳京剧表演的音像资料供学生欣赏。
2.教会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戏剧文化,学会欣赏。
3.由此进行拓展,简单介绍一些其他传统文化的精粹。
4.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收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在教师引导下理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
1.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读一读。
2.选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练习写一写有关的场面描写。
4.交流自己写的精彩片段。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一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1、琥珀实物。
2、教学挂图或幻灯片
一、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是讲科学家根据一个实物展开想象的,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怕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这几块都是琥珀。(出示琥珀实物,让学生传看,)
2、课文中讲的一块琥珀和刚才传看的琥珀有什么不同?(课文中讲的那块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个蜘蛛。)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玻璃,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几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
(3)请学生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指导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
1、提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讲琥珀形成经过的那一部分。想一想课后“思考·练习”的第二题。
2、学生按要求阅读思考,也可同座讨论。
3、检查交流。
(1)形成一块普通的琥珀要哪些条件?(要有松树滴下的松脂,被埋在泥沙里面,经过几千年上万年的时间,才能变成琥珀。)根据需要的这些条件,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在一万年前,长着许多老松树的树林里,远处还有海在翻腾怒吼。)
(2)形成课文中讲的这样一块特殊的琥珀,还要有哪些特别的条件?(一是在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挨得很近的时候:刚好有一滴松脂滴下来;二是滴下来的这滴松脂要很大,能够把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都包在里头。)什么时候松树才会滴下这么大的松脂呢?(要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所以课文中说“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
(3)科学家正是根据形成琥珀需要的这些条件,来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情形的。请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事情很凑巧?(从“刚”“突然”“一大滴”“刚好”“一齐”等词语可以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科学家这样想象是很合理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凑巧,就不可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4)出示挂图,请学生指着挂图讲述这块玻拍的形成经过。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预习读写例话《展开合理的想象》。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二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看看那里的山和水。素有“甲天下”美称的桂林山水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请打开书。
二、探究交流:
1、学生汇报(漓江水的特点):a:我标出了漓江水静的特点。生读句子。师点拨:出示句子问:这句话里有一个“真”字,是什么意思?如果换作“很、非常”可不可以?怎样能读出水的静来?(静字要读得慢一些,句子要读得平缓一些。)
b:我标出了漓江水的清的特点。读句子。师指导:请观察图片,从哪些地方还能看出水清?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清字要读得重一些,要清脆一点。
请观察图片,找到答案。怎样能读好这句话。
2、总结:这漓江的水真美呀!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三句话。问:这三个句子组成了一个什么句式?运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句式足以把水的特点写具体了,但这一段的'开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和西湖”呢?假如你乘船来到水面上,你想做些什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啊,——得——!
b:我标出了桂林的秀的特点。读句子。师点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解释“屏障”,你认为哪座山像屏障?哪座山像竹笋?怎样理解“色彩明丽”,你怎样把山秀的特点读出来。
c:我标出了桂林的山的险的特点。读句子。师指导:观察图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山的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是什么意思?指导书写“栽”。“一不小心就要栽倒下来”说明这山怎样?怎样能读好这句话。
2、总结拓展:假如你站在山脚下,看见一座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出示语言训练:桂林的山————,好像————!
过渡:孩子们,我们欣赏完桂林的山水,我不禁想起一句读,这真是江作青云带,水如碧玉簪啊!那么,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生读最后一段。师边板画边问: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水?再加上————。
三、总结全文: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三
1、熟练地吹奏乐曲《葬花吟》,表现出乐曲中如泣如诉、悲凉的情感。
2、自主学习乐曲《神话》,倚音吹奏准确。
能用连贯的气息吹奏乐曲
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把情感融入到乐曲中
《红楼梦》影像资料、巴乌、伴奏曲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
三、新课教学
1、播放《红楼梦》片段
2、大概讲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了解林黛玉这个人物特点。
3、由故事引出乐曲《葬花吟》,它是电视剧《红楼梦》的插曲,整首乐曲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淋漓尽致抒发了林黛玉的`自述自伤。旋律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4、老师表演巴乌曲《葬花吟》,引导学生把情绪带入巴乌低沉的声音中。
5、学习乐曲
(1)手指划节拍,练习唱谱;
(2)注意在换气记号的时候才能换气,体会乐曲的情感;
(3)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准确,乐曲中有前倚音和后倚音,演唱时要表现出来。
(4)学生自由练习巴乌吹奏。
6、请个别同学表演,大家共同点评他的优点和不足。
7、根据学生吹奏发现的问题,老师再次示范,让学生注意更正。
8、学生练习。
9、集体吹奏,老师指挥。
10、随音乐伴奏曲吹奏乐曲,要求速度较慢,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悲凉情感,用情感来演奏,让自己的演奏打动自己。
三、练习乐曲《神话》
注意吹奏速度稍慢,气息连贯,倚音吹奏准确。
四、小结,结束活动。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十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一课时
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五
海狸是一种海狸是温和的,不袭击生物,它以树与草为食。它啃树的时候,用前肢抱着树。尾巴支着地,像坐凳子一样。它15分钟便可咬断一棵树。一棵杨树可供6口之家的海狸吃两年。以现今的眼光看,这是很糟糕的进食方式,违犯了《森林法》,虽然它们吃的是北美的湖泊里的树木。但海狸没想过改变自己的饮食。
海狸有三道眼睑,外眼睑上下两道,还有一道透明的内眼睑,适合潜泳,也可防止被树木扎伤———它的视力不好。海狸的'前肢有蹼,也有爪,爪上下分叉。海狸经常用它当木梳,把皮毛梳理光滑,像一个绅士一样,当然是视力不太好的绅士。
海狸过家庭生活。一个家庭一般由6只海狸组成,雌的、雄的和4只幼海狸。海狸是安静的,如果它们之间有了争执,必是海狸父母将幼海狸逐出,即“分窝”,一般两年就要分窝。当然,如果成年海狸知道幼海狸可能成为人们口中的美餐,并有“海龙玉树”这样的美名,定会搂着孩子痛哭,永远不会驱逐它们。
海狸出于本能喜欢筑坝,全家合力为之,用石块、树枝和淤泥筑成的水坝最长可达300米。挖淤泥时,海狸把河底的泥抱在胸前潜出,很辛苦但样子很可爱。当然,海狸的坝没什么特别的用处,搞不成水电站,但对人类也没有害处。可能它们在劳动中享受到了愉快,没事看看这条大坝,心里也很高兴。海狸的巢高于水面1米多,像湖心凉亭。巢顶有一间房子,是幼海狸取暖的地方,房子下面有4-6条隧道,通向水下。总之,海狸很巧,很温和,也很迂腐。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十六
学会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让学生了解泼水节、象脚鼓。
《快乐的泼水节》
本歌的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傣族民歌常用“1、3、5”和弦的分解进行,但这种进行又与大调歌曲有所不同。
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呈方整结构。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第三乐句的节奏显然与第一乐句不同,主要是第一小节不同,因此,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
一、导入
生:芦笙节......
师:对!芦笙节是苗族的,还有壮族的歌圩,瑶族的达努节等,请同学们回去收集有关资料与同学们交流。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就是“民族的节日”,第一首歌曲是《快乐的泼水节》。
二、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老师介绍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年节和歌舞节日,每年清明后十天左后举行,周恩来总理也曾经参加过泼水节,与傣族人民共同泼水祝福。在泼水节里人们在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以示祝福,民间舞蹈家扮成孔雀的样子,翩翩起舞,小伙子们在江河中进行龙舟比赛,岸边的人们唱着歌端着米酒,准备敬献给获胜者。歌手们边唱边爬上竹梯点燃钻天烟火,气氛十分热烈,活动从黎明直至深夜。
在欢乐的泼水节里,少年儿童也加入了泼水的行列,我们今天将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情景的。
2.教师范唱或播放磁带,使学生对歌曲的内容、情绪、音调、节奏、速度又一个大致的了解。
3.随范唱的录音学唱歌词。难点要解决结束句中“哎”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拍,可用指挥手势予以提示。
4.引导学生分析乐谱
5.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脚鼓
6.学习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自由表演
三、小结
在边唱边舞中结束全课。
四、课后反思
欣赏弹拨乐合奏《塔吉克的节日》和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相关文化的渗透以及情感的启发,让学生了解泼水节、象脚鼓。
1.《塔吉克的节日》
《塔吉克的节日》是一首弹拨乐合奏曲,乐曲充分发挥了弹拨乐器的性能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塔吉克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和节日里欢快、热烈的场面。
塔吉克族居住在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塔什库尔甘地区。每逢节假日或喜庆时,塔吉克人常在鹰笛和手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并举行赛马和叼羊等活动。
手鼓是新疆各少数民族常用的乐器。
2.《火把节之夜》
这是一首中阮独奏曲,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是东汉时期艺术工匠们参照琴、筝、筑、箜篌等乐器创制而成,阮为圆形音箱,直炳,有十二个品,四根弦,到了唐代,发展为十三个品,称为“阮咸”。阮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大阮和小阮。
《火把节之夜》原为琵琶独奏曲,乐曲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短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主题(a段)轻柔的奏出,及富歌唱性,犹如巴乌的吹奏声,舒展而柔美。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最后再现a段,更加优美宁静,富有韵味。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现傣族泼水节欢乐情景的歌曲《欢乐的泼水节》,今天我们要道彝族的山乡去“旅游”,参加他们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每年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人们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
2.欣赏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
提出要求:同学们已经到了四年级了,今后欣赏的器乐曲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听,器乐曲没有歌词,该怎样欣赏呢,首先,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否则就听不出其中的妙处了。其次,要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最好能跟着哼几遍,以后一听到这个主题就能说出这首乐曲的曲名和作者,这也是我们欣赏音乐的重要目标之一。再者,听音乐时要根据乐曲的标题展开。
3.初听乐曲
随教师学唱主题,要求能初步记住。
复听主题。
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4.欣赏弹拨乐合奏《火把节之夜》
介绍塔吉克族及鹰笛、手鼓。
初听乐曲。
随教师学唱主题。
学习手鼓的演奏方法,部分学生模仿击手鼓的动作。
教师演奏主体音乐,学生用手鼓伴奏。
复听乐曲。
5.课后反思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十七
下载课件|视频|试卷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的体会较大数字的意义。
实际操作
一亿等于十个一千万一千万等于十个一百万一百万等于十个十万
1、指明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5万,7个一千万,教师强调认准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拨出三千七百万,然后一百万一百万的数,数到四千二百万。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归纳出“满十进一”的原则。
3、一千万一千万的数数到一亿。
借助计数器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抽象程度上使学生了解大数,明白“满十进一”原则。
5、十万里有()个一万
一百万里有()个十万
一千万有()一百万
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有关这个题,使学生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6。在计数器上拨出2345678,再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百万,几个十万,几个万,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不管数有多大,都要记住每相邻两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还要记住亿内数的数位顺序。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教案篇十八
1、学会在soguo上搜索歌曲和歌星。
2、体验网络音乐的乐趣,发展个人爱好。
重点:登录soguo,搜索歌曲。
学习方法重点:自学,评价
分层点:网站上其他功能:欣赏mtv,下载等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一首孩子喜爱的歌曲
2、揭示课题:
好听的歌,总是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和舒心,那如何能不用买碟不用出门就能欣赏到好听的歌呢?今天我们就来开一场生动的网络音乐会吧。(板书:课题)
三、运用旧知,自主学习——了解网上搜索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师发的小指导中显示的.要求进行学习。
1)网站。
2)在顶部“sogua搜索:”对话框里输入关键词,然后点击“go”按纽。
3)我们可以点击“试听”开始欣赏音乐了。
4)你认为网上直接听音乐会给你带来什么好处。
2、教师巡视,解决个别学生的问题。
4、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由各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搜索方法,并交流体会。
四、任务驱动,协作学习
1、讨论:我们除了搜索歌名可以找到歌曲,还能通过什么来找寻歌曲?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
还可以通过歌手的名字来找寻歌曲。
4、讨论:怎么通过歌手名字来找寻歌曲呢?
学生讨论方法。
5、集体交流。
点击首页上部的“歌手”,链接到歌手名单页面。通过歌手姓名的拼音排序,找到歌手的姓名,点击姓名上的链接。
6、问:如何将所有的音乐一起播放?
7、自主探索,找到“批量试听”功能。
8、学生实践。
五、课后评价
1、小组评议完成书中p51“我们的收获”。
2、学生反馈,教师总结。
六、课后延趣
1、问:同学们?除了sogua,还有其他网站可以进行音乐搜索和试听的吗?
2、问:网络除了能找寻我们喜爱的歌曲外,还能找寻些什么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月教学反思语文(大全15篇)
- 公司第四季度工作总结(实用15篇)
- 2023年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美篇 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精选14篇)
- 2023年厂房租赁合同书 厂房房屋租赁合同(汇总13篇)
- 语文教研组教研活动方案(汇总8篇)
- 最新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总结报告 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总结(精选10篇)
- 八一建军节慰问活动总结(汇总9篇)
- 最新躺平的心得体会 躺平现象心得体会(精选15篇)
- 最新羽毛球比赛总结(大全12篇)
- 2023年简洁离职申请书格式 离职简洁申请书(优秀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