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华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稿(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9 08:37:13 页码:7
2023年中华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稿(精选8篇)
2023-10-19 08:37:13    小编:薇儿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稿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二八班的钟xx,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不曾消失的文化”。

清亮钟声犹在耳,新的一年已然来到,想必大部分同学都还沉浸在元旦的热闹里吧。元旦代表着“新一年的到来”,俗称“阳历年”。它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并称之为“元旦”。元旦元旦,念来总感到一种圆润,一整年的团圆都在这个名字里。不禁让人称叹于古人的才华。与此类似的还有中秋、重阳、清明等等,我国的传统节日正因这些饱含诗意的名字,显出脉脉情深。

但在时间的滚滚洪流中,我国文化不可避免与异国文化发生碰撞——日本的菊与刀,泰国的佛与邪,欧洲的傲慢与偏见。这在时代的进步中是一种必然。但,我们常常忘了。忘了清明时节的雨纷纷,忘了中秋时节的婵娟千里,忘了重阳时节的遍插茱萸。它们不光是节日,更多的是一脉相承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都有新年,但只有我们的新年叫做“元旦”。也许你认为这句话无关紧要甚至显得可笑。但请记住,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彰显!没有人能离开自己的根,而我们的根,是我们灵魂的发源。我们大可以因为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以偏概全,对其不屑一顾,但切忌遗忘。遗忘是一种背叛,铭记是一种警醒。

所以,请永远不要忘记,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处的灵魂。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华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稿篇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昨天我们刚刚在金桂的飘香中、金色的阳光里度过了一个传统的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进行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自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的含意。这个以弘扬孝道为主旋律的节日,也成了我们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弘扬孝道精神的爱心“加油站”。曾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以重阳节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孝文化的,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魅力,推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也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远的不说,翻开中国的近现代史,我们就能看那些传承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者的清晰的足迹。

辜鸿铭,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10岁时开始到英国、德国等国家学习,20xx年的留学生活,让他成为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的大家,年近30的时候,被中国文化吸引,投身祖国的怀抱,精研国学。晚清以来,中国形象被严重扭曲。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清末怪杰”辜鸿铭,于1920xx年出版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此书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作者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博大、纯朴、深沉、灵敏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

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广泛阅读历史、哲学典籍。早年,他留学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长达十三年,精通22种语言,了解西方文化,但从国外带回来的却是东方学。

学问深不可测,独步成绝学。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1920xx年,吴宓在哈佛刚刚认识陈寅恪时,就宣称:“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亦称陈寅恪为中国最博学的人。1938年白鸟库吉研究中亚史遇到疑难问题,向德、奥知名学者求助,未能解决,柏林大学乃推荐陈寅恪。他向寅恪请教后,才得到满意解答。前苏联考古学家发掘一突厥文碑石,无人能辨识,请教陈寅恪后,终于得到准确破译。

最重要的是,陈寅恪讲课,从不拾别人牙慧。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而,陈寅恪上课的教室,总是坐得满满的,一半是学生,一半是慕名而来的老师,就连朱自清、冯友兰、吴宓那样的名教授也一堂不漏地听他上课,人称他是“教授中的教授”。

他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早在1939年春,英国牛津大学就聘请陈寅恪为汉学教授,并授予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职称。他是该校第一位受聘的中国语汉学教授,这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不仅仅是这两位,王国维、吴宓、鲁迅、钱钟书、季羡林等等,这些大家都曾留学国外,但都为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出杰出的贡献,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吴宓《中国文学史大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钱钟书《管锥篇》、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有节日文化、文学文化,还有思想、建筑、戏曲文化等等。

梁启超先生早就说过: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我们,肩上的责任重大。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担负起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使命,刻苦学习,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力,尽一份责!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中华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稿篇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摒弃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传统文化的国旗下讲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一句句勾起孩童时代的回忆,一句句凝练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经典我们还记得吗?面对流光溢彩、物质繁荣的世界,各种各样的新事物让我们目不暇接。快女快男式的文化快餐,韩国文化、日本文化的侵蚀,欧美文化的强势来袭……传统文化似乎渐行渐远,华夏儿女几千年不变的精神信仰,似乎已经被新一代的我们抛弃了,面对华夏文明千年的传承,面对无数哲人奉献终生才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让它渐行渐远吗?作为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应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先进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具有继承性、延续性和强大的生命活力。张岱年先生曾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作为人生标语来激励自己。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好好传承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教育,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达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境界,提升我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固守传统,还要重视锐意创新,经世致用,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应该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基础,不断学习新的优秀人类文明,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用传统文化武装自己并始终保持“顺境不骄、逆境不馁”的人生态度。大胆创新、勇敢竞争,积极开拓,不断进取。让我们的中学生活更加绚烂多姿,让我们的人生旅程更加丰富多彩。

谢谢大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高二13班勘,我讲话的题目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礼仪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事尚礼则事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礼益范常被视作人生之本,立业之基。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遗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文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新形势下,我们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库维护好、开掘好、利用好,绝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绝不能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礼制、礼俗的合理历久弥新,可以从中发掘中华文化的精气神、发掘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

作为一名高中生,为了进一步规范我们言谈举止,提升思想境界,培养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将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矗,最基本的就是应该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文明礼益范》。从自身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生活起居、学习行为、与人交往等方面来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完善自己。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是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数时的、有害的。而传承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同学们,一粒种子虽小,却可以长成苍天大树; 一滴水虽微不足道,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一个不被人注意的礼节虽小,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与人之间更有默契。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试想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怎样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自己的酵素,在这个社会起到应有的作用!

谢谢大家!

大家好,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守护共同精神家园》。

伴随着期末的脚步,美好的寒假也即将来临。在愉快的寒假中,我们不仅有宽裕的时间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休息和放松,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会度过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春节这一天,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还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xx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春节、元宵节、重阳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纳入国家假日体系,这对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的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都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体现,传统节日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节日,而更是一种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一个民族的自豪和心结。

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很多的传统节日已经被新生代忽略了。大家对西方的节日过分偏爱:平安夜摇曳的烛光,黯淡了除夕夜盛放的烟火;情人节浪漫的气息,吞没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的哀伤。现在,还有谁记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寒食节?又有谁留心“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的少女节?前些年韩国人将端午节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更是我们的尴尬,因为韩国江陵端午祭起源的时间较中国的传统端午节晚一千多年,但我国却在这次国际性的传统文化申遗中落败,这从中反映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流失与退化,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忧虑。

但感叹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我们青少年做起,共同来传承传统文化才是实在的。因为,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传统,它还是一种尊严,我们不能眼看着中国传统文化一点点消亡。当我们站在圣诞的霓虹灯下,不要忘记在除夕陪陪家里的父母亲和祖辈们;当我们在万圣节狂欢的时候,不要忘记在中秋节与家人坐在一起赏月团圆;当我谬着洋节日的时候,不要忘记和亲人们一起度过每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亲爱的队员们,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作为未来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传统节日,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这样我们才能在长大以后,以社会主人翁的身份,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就让我们用赤诚的心去继承民族的精神,为民族的精神注入新的芬芳。

保护中华文化,我们义不容辞!

20xx年,联大通过决议,将每年的5月21日定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即世界文化发展日,以加深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理解。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56个民族的交融和碰撞更让中国文化绽放出无与伦比的华光异彩。

谈到中国文化,同学们一定会想到中国的三大国粹:京剧、中国画以及中国医学,它们都是几千年的历史积淀的成果,是千万劳苦大众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人文精神财富,可当代人对它们了解的却相对较少。近年来一些中国文化遭受侵袭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韩国成功将中国的端午节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国把中国的国宝大熊猫拍成《功夫熊猫》,把花木兰从军拍成大片,赚足了钱。一些年轻人更是热捧洋节,而对中国传统节日不屑一顾。这实在是一种奇怪的局面,中国人自己不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当回事儿,反是外国人如获至宝,利用中国文化从中国赚取利益。这些令人痛惜的实例无不提醒着保护中华文化迫在眉睫!作为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我们,生来就肩负沉重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我们必须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或许我们的祖国曾经受过被践踏的侮辱,但我坚信凡是正是因为疼痛才显得愈加美丽,历史的长河正是因为曲折才更加值得去探索与欣赏。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起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因为她不仅竖家的象征,更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渠道。她是民族之魂,是先辈留给我们最值得珍视的财富。泱泱大国,怎能在和底蕴上逊色于别国?我们又岂能让这样绚烂的文化断送在自己手中?放眼未来,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中国文化更加灿烂辉煌,保护中华文化,我们义不容辞!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12月24日的平安夜和25日的圣诞节已过去了,全国上下着实为之热闹了一阵。前几年韩国人将端午节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这现象似乎引起了国人对我们传统文化和节日的思考和重视。根据某权威报刊面向18周岁以下青少年所做的调查显示,有不少人不知道抗日战争,和南京大屠杀,至于列举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出现了情人节、万圣节、圣诞节和感恩节等等。调查结果让人痛心。面对在人们脑海里渐渐流逝的传统文化,我们是否应该用力捧住它,让它不至于在我们手中失去原本的灿烂。

中国书法作为中华艺术的一面,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一抹亮丽的风采。然而如今听着老师们对学生写出的字体一届不如一届的概叹,望着一个个鬼画符般的字体,且不说越来越少的人明晓传统书法艺术,甚至连表面的形态美也悄然间被摒弃了。

儒家文化是中国土壤所孕育出的文化,它是中华过往岁月里辉煌千秋的体现,而流传至今日,却在外国所谓先进文化的冲击下沉沉浮浮甚至晚节不保。当我们盲目追求西方发达国家快餐文化时,我们是否还曾忆起,还拥有的那份醇厚的传统文化可以陶冶我们的心性呢?日本人曾羡慕的说过:“你们中国人有孔子、有孟子,有如此博大的文化,我们也感到荣幸”我感到震撼,日本国民都如此敬重我们的文化,我们自己却不知珍惜!不知竖人们被鸦片战争的炮火击碎了数千年来的自信,还是在社会发展到今天精神出现了迷茫?事实是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开始怀疑自身的文化,向往西方的强势文化。在近现代发展史以及当下的全球化过程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一次又一次强烈的冲击,却少有回归的倡导,带来了传统文化的失落以及文化自信的丧失。我们该如何?我们不应让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流失在黄河的沙水中,更不应该在滚滚长江面前让我们的民族变得无血脉之气。这样的感叹并不是贬低西方文化,而仅仅是为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争得属于它的一席之地。

中国已成为地球村的重要一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的重要,似乎学好英语就可以走遍天下,许多学生说起英语流畅自如,汉语却组织不清,难道不是中国人的一种悲哀吗?从古代的文言文到如今的现代文,许多文字中的深刻含义都值得我们去品味。

当我们品味咖啡的香醇时,也应回味一下茶的清香吧;当我们在熟练的使用刀叉时,也想一下筷子的便捷吧;当我们学习西方绅士风度时,也要铭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当我们朗诵泰戈尔,普希金时,更要体会来自李杜的韵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不要让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从这一刻开始,我呼吁大家潜心学习,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先祖们知晓我们不愧为炎黄子孙。

中华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稿篇四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传统文化。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传统文化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犹如“九曲黄河,天际长江”持久深远地影响着我们的观念。作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青年,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传统文化,我想,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说。

“慎思之”要求我们透过表象来认识传统文化的真实。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琅琅书声里的唐诗宋词,更是前辈智慧的精华;不仅仅是兰指轻抬中的京剧昆曲,更是民族精神的凝聚;不仅仅是绣闼雕甍间的传统建筑,更竖家发展的根基。从狭义的角度说,传统文化仅仅指由古到今的各种艺术形式、思想集萃、民族节日等等,但从更广泛的角度说,传统文化更应包含诞生于过去、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将对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明辨之”要求我们透过本质来认识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接洽着历史与未来。中华文明积淀在传统文化中,经过时光的洗涤显得越发光亮。我们当从仁义礼智和修齐治平中升华出为人处事的原则,我们当从儒家经典和宋明理学中感悟出治理社会的良方,我们当从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下西洋中体察出对外交往的智慧,我们当从指南针和造纸术中学习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交汇着华夏与世界。从民族诞生伊始,传统文化就随之应运而生,自此,传统文化贯穿于整个历史,见证着民族发展的艰辛历程,记录着国家繁荣的成长脚步。所有在历史进步和社会变迁过程中产生的思想精粹亦或是艺术形式便长久地留存在传统文化中,经受时光的甄别和筛选后呈现在我们眼前。因此,传统文化带有民族的印痕,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任何国家或民族的鲜明特征。

“笃行之”要求我们做到知行合一,这是于慎思后的察悟,是于明辨后的体证。知易行难,一方面,我们应当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有利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部分应予以保留和发扬,而对于传统文化中阻滞社会运行的部分应予以改造和剔除。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使传统文化走出国门,世界各国的“中国年”,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就是很好的例证。在全球化的今天,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将有助于使世界更好地解读中国,也更将有助于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向世界展示我们丰富多彩的面貌。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由是,才会有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文化的兼容与并蓄,才能让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好地发展与进步。谢谢大家。

中华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的主题是《学习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拥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立足于我们的实际,切实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修养。

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即修身养性!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知识化为动力,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从而更好的营造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风气,在此特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1、要懂得尊敬师长、知书达礼。俗话说:百事孝为先,百善孝为先。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今天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更应该得到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所以同学们要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3、增加个人兴趣爱好,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多看书,多实践。

4、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做个有责任、有文化、有素养的学生。

同学们,从你我做起,学习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提升个人修养,努力成为新一代出色的青年。

我的国旗下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华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稿篇六

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五千年来一代传一代。今年,一个对全中国人民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年度,更应该向全世界拿出我们的文明礼仪,发扬我国传统美德。

在我们高区第二实验小学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也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的现象。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使命。

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打招呼,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事事讲文明,时时讲礼貌,那我们便能生活在一个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别人也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正如老师们天天教导我们的一样,只要我们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身边的人,我们一样可以为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此刻出发,做一个文明好少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文明礼貌之花开遍我们美丽的校园,也让文明礼貌之花盛开在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中!

中华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稿篇七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中秋节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中秋节强调的是团圆,他符合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意义一个节日。如果把它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我们会慢慢嗅到它暗藏其中的含韵。

“八月十五月儿明啊,爷爷为我打月饼啊,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片月饼一片情啊……”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儿童电影《啊!摇篮》中小朋友们一起唱的歌谣,每当听到这首歌都会令人心潮澎湃,为了那与圆月相映生辉的片片月饼,更为了我们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浓浓亲情。晴朗的夜空中,一轮圆月如金轮玉盘,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甜丝丝的月饼,吃茶、饮酒,倾诉着团圆的喜悦,遥祝着远方的亲人。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传统节日应该是民族文化的盛典,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符号,是来自历史深处不可磨灭的记忆。应该说,中秋节在几个传统节日中,颇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中秋节源初是古代劳动人民感谢大自然赐予的节日,其时既是赏月的最佳季节,也是庆祝丰收的.时节,这种情怀是跨越国界的,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认同,所以它既是沟通心灵的纽带,又是文化的桥梁,正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几千年来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通过中秋佳节的形式得以大众化地传承下来,在当今时代有助于倡导重视家庭、尊重自然、崇尚和合的意识,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而言具有积极意义。可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特点,千百年来发挥了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

到了中秋,月上中天时,最难忘怀的还是那几句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中秋时,每当看到一轮圆月挂上了天空,不由得想到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而变得感伤。此时家乡亲友的问候最是暖人心怀,你也该连线父母,道声平安,一诉乡思。

象征着圆满的中秋之月,在璀璨的夜空照亮。或许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豪情,但是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月是圆满,月是美好,明月在心上,快乐长久存!

中华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稿篇八

各位老师、同学:上午好!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首先祝大家节日愉快!按照国家法定假日规定,5月31日至6月2日放假3天,3号下周二正常到校上课。为了度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假期,学校对端午节假期中的安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要安排好生活和作息时间,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劳逸结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温习功课,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和文章,不长时间观看电视,不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参加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保持身心健康。

二、做好防盗工作。关好所有教师、办公室、功能室的门窗,做好防火、防盗和防恶劣天气工作,电话要切断电源,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文明离校。

在往返学校的路途上要选择车况较好的交通工具乘坐。乘车时要文明礼让,尊老爱幼,不乘坐拖拉机、农用车等非载客的运输交通工具;乘坐公共汽车时禁止把头、手伸出窗外,禁止尝试驾驶一切机动车。

四、放假期间或返校以后,严禁到沟塘河沟游泳,防止发生溺水事故。由于已经处于夏季,假期间经常有雷雨、暴雨,同学们不要在雷雨时躲避于树下、电线杆下或其他容易引发雷电击伤的地方。要注意行路安全,不抄近道,不走水库边、池塘边、壕沟边的泥泞小道,不撑伞单手骑自行车,防止摔倒掉入路沟、池塘等事故发生。雷电暴雨或大风来临时,不要外出;麦收时节就要到来,路上会有人晒小麦,更要注意行路安全。

五、夏季天气热,要防止中暑;要注意饮食卫生,不买“三无”产品,不吃过期和霉烂变质的食物。粽子是端午节必吃的食品,同学在食用的时候也不要过量,不要给自己的肠胃增加负担,以致影响自己的健康。

六、“三夏”期间响应塔桥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严禁焚烧秸秆,如若发现家长焚烧秸秆要依法处理,同学们也要受到牵连:取消本期评优评先资格。也要注意生活中的安全,不随便接触电源和带电电器;不私自接电源,使用电炉;烧柴火、使用煤气炉时,要及时熄火、关好煤气罐或天然气,注意防火、防爆。

七、放假期间正直麦收,尽最大努力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向家长提出超出家长经济承受能力的要求。

同学们,我们需要一个健康的身心,所以就要求我们过一种有节制、有秩序的生活。希望同学们快乐成长,健康成长。祝大家过一个健康,安全,愉快的端午节!

我的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端午节国旗下的讲话三:

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祭端午弘扬传统文化》。五月初五,粽叶飘香,又到了一年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来历,我想不少同学都有了一些了解。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大臣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却遭到其他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迫离职,还被赶出都城。

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现在读起来仍能感受屈原的气节和伟岸。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我们国家在20xx年将端午节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氛围,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一部分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西方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更加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并且要热爱和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传统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让我们从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我的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