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5 14:32:06 页码:9
2023年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精选9篇)
2023-10-05 14:32:06    小编:QJ墨客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方案都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发展目标。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对歌词会作简单的赏析;了解与课文相关的部分知识。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听音乐、读歌词把握感情基调;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与他人交流。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豪情。

有感情的朗读。

一、情景导入

播放《黄河颂》音乐片,学生谈自己的视听印象。

二、朗读课文

1、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以及《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

2、结合视听感受和背景读课文,体会怎样把这首诗读好。(师生交流)

3、教师提出朗读的参考意见,范读课文。

4、学生再体会,自由朗读;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齐读。

三、赏析质疑

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文章那些地方值得欣赏,为什么;哪些地方不懂,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长将组内有价值的赏析推荐到全班交流,将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2、学生讨论充分后,教师补充发表看法。(如先“望”后“颂”,情由景生;如“啊!黄河!”三次反复的作用;对比喻的理解;文章大气豪迈的风格等)

3、再齐读课文。

四、类文欣赏

欣赏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

五、拓展积累

1、唱《黄河颂》。

2、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

3、欣赏《长江之歌》,摘录歌词,并写一篇赏析文字。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二.这是一篇充满趣味和想象的'文章,应该可以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去体验文章里面的乐趣,因为他们才刚刚度过自己的童年,对于自己童年时的一些趣事还是记忆犹新的。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趣事谈谈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让他们去体验作者当年的乐趣,或许效果会更好。但是实际上这堂课我们大都是在传授文言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觉。这实际上也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尽量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篇三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

一、导入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师生共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

3、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

4、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由浅入深,理解文意

1、组织语言,概括文意;

2、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不如。

四、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这两个比喻孰优孰劣之争,归根到底是形似与神似之争,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对,神似更重要,更美,更有意境。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

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文章结尾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说明是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倾向。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

五、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

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

找同学回答之后,教师点评: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

六、品味其语言简洁、辞意隽永

人们评论《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时: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大笑乐”、“欣然”结合在一起营造乐谢家这个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结合学生近期习作中语言拖沓、累赘的现象点评:语言简洁才富有美感,万不可重复、罗嗦。

七、教师小结

学习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

作业布置:

用现代文改写《咏雪》;用三行翻译法翻译《咏雪》。

亮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合理,在扎实课内的基础上又做了适当的拓展,重难点突出;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处理得比较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了以往比较生硬的缺点。

缺点:

三、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比如对学生记笔记习惯的培养有所忽视,总是以为学生会自觉记下重点,没有督促、指导,自己要从意识上加强重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将你淹没,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永远不该有自我感觉的良好,因为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艺术之神就会无情地将你抛弃。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叮咛自己:且行且珍惜——一路奋勇地前行,珍惜自己和语文教学结下的美丽缘分。这次的评优课,无论是自己备课讲课,还是聆听诸位老师、前辈的课,都收获了很多,史老师评课的关键词更让我记忆尤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细读深挖、个性化解读文本;及时固化、养成习惯……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努力努力努力!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篇四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主要有如下六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xx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改编创作台词。特别引导负责读“旁白”的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

1.分析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圈点勾画。)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母亲”——温和慈爱;“儿子”——伶俐聪明,善于观察,懂事;“我”——稳重,孝顺,温和。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教师询问大家:“有一个人物刚才我忘记分配了,大家怎么也不提醒我?”学生指出被“遗失”的人物是“妻子”。原因在于她没有说话。经过分析,大家得出结论:这个无言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温柔贤惠、善于给丈夫面子”的印象。

2.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

归结: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天地间充满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因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三)讨论

2.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3.归纳“幸福家庭秘诀”

学生说出“尊老爱幼”“对家人的爱”“体谅”“尊重”“信任”“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学着勉强自己”等众多答案,对课文的理解开始悄然内化了。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的相似点,也正在于此。

(四)品词句----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你认为文中精美的句子。(放声阅读,重点揣摩具有对称的美的词句。)

归纳: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精美的语句反复揣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己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例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圈点勾画,快速寻找。

归纳:例如:“分歧”、“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等,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讲一个道理。

四、感悟体验

1.再次体会:人在爱的循环里构建家庭,走出家庭,又组成新的家庭,爱也就被带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再次齐读文章最后一个段落,如果你比刚才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在读后告诉大家。

2.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读得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3.结合课文,畅谈自己幸福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爱。

让我们一起,给自己片刻的静默时光,在心里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段,试着体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一)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1.屏幕显示诗句,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有人说,家是一条船,载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漫长河流。我们在船上相互靠紧。遇到风急浪险,也不孤单。

有人说,家是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感到安然,恬静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船会再度高高地扬起风帆。

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让漂泊的游子梦萦魂牵。从这里起航,向这里停靠,起点和终点重合。人生却已悄悄变得饱满。

2.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请你也试着说说吧。

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学生从左至右,谁想好了谁就站起来说,不间断。在聆听中如果有格外触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就记录下来。并注明小作者。

学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诗句。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完整的长诗。

(二)归结所得,深刻领悟

在同学们的诗句中,包含着挚切单纯的赤子之心。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爱心传播的使者,爱世界、爱祖国。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

六、作业——用行动表达爱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篇五

课题:《童趣》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翻译课文的第三四段,并学会一些常见的翻译方法。

这节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课文内容疏通,于是我把第三、四段的翻译工作分给了四个小组,另外两个小组一个负责对文出现次数较多的“之”、“以”、“为”等词语进行总结归纳,另一个负责对全文中出现的其他的相同的文言词语进行总结归纳。

对于翻译,我的要求是原文与译文一一呈现,并指出翻译过程中所用的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变)和其中的重要词语。可从课堂执行的效果来看,效果不是很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下:

一、学生翻译的时候还是整段进行翻译,没有一句原文对照一句翻译来进行,使得原、译文的对比不够明显。看来是我的指示还是不够明确,误导了学生。

二、学生翻译时不能有效地指出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的翻译方法,且对重点部分也缺少相应的`标注。

三、学生无法一字一句的对文中的每个字词进行翻译,有些个词语和句子只能照抄教学参考书。

四、总结归纳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虚词的出错频率也较高。

五、我没有更多时间去纠错和补充。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我觉得是因为我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准、贪多贪全、学法指导不够精细等原因造成的,为了更好的改进以后的文言文教学,有几个方面可以改进:

一、合理布置学习内容,不易过多。

二、初学文言文,翻译方法的掌握非常重要。

三、让学生养成逐字逐句翻译的好习惯,保证翻译过程中不留任何盲点。

四、学生展示时,对于翻译的内容要尽量对照原文引导学生进行朗读,重点字词句式也要朗读。

由上可以得知,这是一节不及格的公开课,它是由于自己缺少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能力,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把握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不够(一句课翻译一段即可),以至于使整节课千疮百孔,漏洞百出,好在课后几位语文老师的及时提醒,使自己能有一个补充改过的机会,自己一定好好向其他老师学习,深入到每一个字来备好每一节课,使学生翻译的准确率要达到100%。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表达上“举轻若重”的特点。以词语的选用与句式结构两方面)

2.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

教学难点:

小组活动时,寻找典型词句,体会“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表达作用。

教学方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学习。学习策略有: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

教学时间:

1课时。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篇七

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抓住细节”,这一单元的写作目的是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刻画人物,表达情感。教材中首先指出什么是细节描写;接着列举《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然后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内容,简短记录记忆深刻的细节的方式,更好的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最后提示学生细节描写要注意的问题:要学会抓住真实、典型、生动的细节进行描写,才能更好地表现事物特征或作者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写作类型主要以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为主,他们虽然有小学六年写作经验的积累,但是缺少对人物、生活细致的观察。记叙事件不具体,很笼统,描写人物和写景状物时,不会抓住细微处具体刻画,造成文章空洞,缺少细节,不能很好刻画人物,表达情感。因此,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捕捉生活的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四、教学重点

掌握几种细节描写的方法并会运用。

五、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典型、生动的细节来表达真情实感。

六、教学准备

学案:人物描写分析材料

七、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对比句子——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

句子1: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热极了。

句子2:烈日当空,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道路两旁的庄稼热得低下头,弯下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出示任务:

1、你认为哪一个句子好?为什么?

2、第2句比第1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补了哪些内容?

3、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

小结:根据表现内容,细节可以大致分为肖像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景物细节等。大家之所以认为第二个句子好,正是因为与第一个句子相比较,第二句对周边景物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写,更好表现了天气的炎热。因此,要想更好表情达意,抓住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二)欣赏典型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作用

2、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3、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但微颔之。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欣赏以上带有细节描写的语段,并说一说分别运用了什么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

反馈指导:

1、作者对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时的动作、肖像细节进行描写,写出了作者当时惊讶又有些害怕的心态,为后文表达内心的愧怍做了很好的铺垫,这种真实的感受,让读者也仿佛置身文中,令人难忘。

2、作者对父亲踩黄泥的细节描写,很好地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3、作者描写了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的表情和动作,只用了“睨之”和“但微颔之”两个语句,就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态度和心理,非常精彩。

小结:细节描写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人物个性的关键。在写景的文章里,细节描写能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点,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回忆生活细节——总结细节描写方法

请同学们说说你曾经留心过的生活细节。当我冬夜苦读时,母亲为我送来热腾腾的奶茶,这是一个爱的细节;当我不小心犯错时,父亲的手掌愤怒举起又轻轻落下,这是一个爱的细节;当我____________时,老师(同学、父母……)____________x,这是一个爱的细节。

出示任务: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讨论细节描写的方法。

指导反馈:

1、善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和物,用心去感悟。发挥想象和联想,做生活的有心人。

2、写人记事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善于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

3、用心灵捕捉身边的一人一事一物,养成反思、省悟的习惯,在描写中渗透个人独特体验。

(四)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学会运用

1、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课文示例: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捧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出示任务:先让学生比较后分析总结其中的方法,教师引导补充。

学以致用:她好不容易捉住了一只蝴蝶,一不小心又让蝴蝶飞了。

出示任务: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具体写出动作的过程。

提示:细化“好不容易”“捉住”的过程。给学生5分钟时间写完,分组交流,推荐,全班展示优秀的细节描写片段。

2、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提示:(1)“小”到什么程度?(2)怎么个“瘦法”?(3)穿得有多“差”?

指导反馈:这段文字之所以写得生动,是因为作者抓住特征,步步追问,在细微处驻足,这也是我们在写作时要学习的。

学以致用:请抓住人物特征,给下面的句子加上细节描写:

那天,迎面走来了一位老爷爷,他弯着腰,拖着笨重的身子在风中慢慢走着。

提示:老爷爷什么样子?可以扣住他的脸、头发、眼睛等外貌特点来展开细节描写。

(1)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2)三个月后,小草莓结出了果实,小小的果实竟然压弯了枝头,但纤柔的茎并不生气,兴奋地背着自己的硕果炫耀着:“看,这是我的果实。”

(3)那抹夕阳红,如丝绸般挂在天边,好似随风飘舞的仙女,令我如醉如痴。

指导反馈: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具体生动,展现人、事、物的特征,更好地表情达意。

出示任务: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刻画细节,使下面的语句更加充实生动。

小草发芽了。

学生写完后分组交流。

(五)牛刀小试

出示任务:读一读前两个单元写的作文,看看是否做到了抓住细节进行描写。根据提示,做出修改:

(1)修改时,注意写一些能表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或者心理特点的细节。

(2)带上自己的情感。比如赞赏或厌烦某个人,可以在用词或者语气上有所体现,也可以直接写自己的评价。

(3)将修改后的作文和原文对比着读一下,体会修改后的优点。

指导反馈:完成修改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修改前后的不同,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修改最成功的同学参与全班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修改成功的方法。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更要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发现生活中每一细微处的美,做一位具有丰富情感,细腻笔触的幸福之人。

(六)作业: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篇八

1.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部分剧本提纲。

教学重点:

1. 在任务驱动下,通过朗读、演读,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2. 在朗读和编制剧本提纲的活动中受到人物孝顺老人、勇于担责、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设置情境,明确任务

1.学生观看央视公益广告《老人更需要儿女的陪伴》《别让等待成为遗憾》谈感受,明确公益广告就是要向社会发出呼吁或者号召,引导社会风气。

2.关爱老人是当今的热点,社区要开展“关爱老人”宣传日,希望咱们学校能够帮忙策划些形式新颖、宣传效果好的节目,助力社区活动。受公益广告的启发,老师想请同学们帮社区做个公益广告剧本,拍成视频放到社区网站,效果应该不错。刚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散步》就是这一类的文章,同学们帮老师看看这个素材有没有改编的价值。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多种方式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任务一:确定文本的使用价值。

1.朗读,说出文章写了什么事,重点是什么。

2.在文中圈画或标注散步前后,“我”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原因,发掘出文章蕴含的值得宣传的品质、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确定主题并填写。

预设:

交流第一阶段,基本能够说出“亲情”“孝顺”,但说不出“责任”“生命”。

预设主题:孝顺;尊老爱幼;亲情;中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和睦。

任务二:确定片名。

1.带着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读全文,酝酿一个别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拟的名字并陈述理由。

预设

问题预设: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教师要提示,可以从内容、主旨的角度拟。可能还是打不开思路,进一步提示学生从事件要素(人物、时间、地点、环境、事件的关键环节,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开,注意贴近主题。

从内容角度拟的剧名:

《背》:这个故事的重点是“背”,同时“背”容易让人联想到责任。

《一家人》:其实这就是一个一家人怎样和睦相处的故事,“一家人”温馨美好,体现着亲情。

《三代》:故事讲的是“爱”在三代人之间流淌的动人故事,揭示的是人类生命轮回中独有人性光辉。

《初春的田野上》:这是故事的地点,但是却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与蓬勃,象征亲情的美好,象征和谐家庭的幸福。

从主旨角度拟的剧名:

《孝顺》《尊老爱幼》《和睦》《责任》《亲情》《生命》等。

任务三:撰写人物说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读,走进人物内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点。

预设问题:学生可定会提出妻子没有语言怎么办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体会,是不是没有语言就没有态度,学生会发现妻子懂得维护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贤惠明理。

对于一些学生,母亲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亲为什么改变主意,立足于不让儿子觉得歉疚不安,也为了不让儿子非要坚持走大路而闹得大家不高兴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母亲要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我”:有鲜明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爱自己的儿子,但知道更应该孝顺时日不多的母亲。

母亲:慈爱、善解人意。

妻子:贤惠。

儿子:活泼可爱,聪慧懂事。

剧本提纲:

【设计意图】以任务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剧本提纲。

2.上网观看央视公益广告《妈妈的谎言》《洗脚》《筷子的故事》,注意从中受到启发,为继续修改剧本准备。

七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方案篇九

1.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感受三峡优美风光。

引导学生寻找三峡景物特点,并扩充景物画面。

: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地方被多次地写入到唐诗宋词中,它承载了中华几千年厚重的文化情怀。这个地方就是长江三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郦道元的《三峡》,从文字中领略三峡的独特风景。

(二)识文

1、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不懂的字音举手问老师。

2、一个一个地读,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正确,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3、再次结合注释看课文,勾画重点字词,不懂的举手问老师。

4、全班齐读,要求理解文意。

(三)寻景

1、教师背读课文,请同学在听的过程中默读全文,寻找文中三峡之景。

2、文章哪句话写到了三峡的山水风光?这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句子里找答案)教师点评学生回答。

3、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请同学示范。

4、带领全班采用师生互答的方式齐读课文,再次体会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绘峡

1、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言,将文中最喜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散文式的语言。

2、教师点评并展示。

3、总结本课所学,若还有时间就让学生在配乐声中带着对景物的感受齐读课文。

(五)作业

背诵全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