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09-29 14:16:19
- 小编:琉璃
- 文件格式 DOC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屈原读后感篇一
这一篇顾名思义,写了两个人,屈原和贾谊。两个的.早年经历和个性有些相似,都是早年得志,以文采和博学深得君主器重,但是都遭遇诬陷抵毁,然后一蹶不振,屈原跳汩罗江自杀身亡,贾谊流放长沙抑郁而死。
简单的说这一篇就是这样。
作者用了很多篇幅记述屈原和贾谊的文章诗词,大抵都是悲愤喊冤之辞,“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小人得志,有才能之士失意,“世既莫吾知兮,人心不可谓兮”。总之,是这个世界错了,我没错,世既不容我,我将离世而去。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个世界的确是极其不完善的,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怀才不遇之士;有太多的受人诬陷抵毁从此失意的有识之士;世之不公,比比皆是;因此屈原呼天抢地怨天尤人的诗词引发古今无数中国知识分子的共鸣,也成就了他千古才名。
其实,从某种角度说,屈原的不如意的际遇加上他抑郁偏激的个性,当然还有他的文学造诣成全了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成就,所谓忧愁愤怒出诗人,就是这个道理。
屈原读后感篇二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屈原生于战国时期楚国的乐平里,他的家族与楚王同宗,是王族的一支。屈原虽出生贵族,却有着橘树般坚贞不变和爱民如子的品格,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之益事。“米仓口”之事与挖掘“照面井”便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胸怀与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志向,而这也正是千百年来后人对屈原深切爱戴和无比敬仰的原因之一。社会发展需要屈原这样有理想,有抱负,心怀天下的人,今天创建和谐的小康社会更是需要像屈原这样有担当之士。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屈原弱冠而为官,他在政治、外交上都有着较强的能力,曾一度解决楚国与齐国的外交问题。他为楚国的发展和强大而劳碌奔波,倾心效力,却因改革触犯了腐朽贵族集团的利益而被暗算,受到了楚怀王的疏远。在身心俱疲之下,他仍以大局为重,出使齐国,直谏楚怀王,表现出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无比豁达的心胸。作为改革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屈原尽心尽力,他身上表现的诸多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归根结底是一种对社会、对国家的奉献精神,伟大中华民族之复兴需要这种时代精神。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楚怀王客死秦国,新君顷襄王又昏庸无能,加之一次又一次的贬职流放,屈原的心,已然绝望。他恨君王不辨是非,听信谗言;他恨那些小人不顾国家利益,争权夺利。他内心有着极度的痛苦却无处宣泄,只能以创作来书写自己的心情,《九歌》《离骚》……一部部作品被屈原创作出来。在屈原流放江南后不久,楚国国都失陷,当这国土沦丧的消息传到屈原之耳时,内心之痛苦难以言表,他只有清白以直死,最后在汨罗江满怀忧愤之情结束了自己悲壮的一生。他那不朽的诗篇,他那忠君爱国九死不悔的精神,使他成为一位光照明月的巨人,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屈原之死,可歌,可泣,更是可悲……
屈原的一生,都在为楚国而奔波,却终是斗不过腐朽黑暗的邪恶势力。他们不求国家发展,只为了个人的私利,把国家引入了灭亡的境地。这是屈原官途的悲剧,更是楚国人民的悲剧。若贵族势力眼光能看远一点,屈原的命运便不会如此多桀,楚国的下场也不会如此悲惨,历史也可能因此而更改。有开明清廉、勤政爱民的执政者是国之幸民之福,在当今只注重私利的背景下,传承屈原精神更是刻不容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史即是历史,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我们能做的便是传承屈原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认真学习,学好知识充实自己,为铸就“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而努力!
屈原读后感篇三
最近,我读了一篇司马迁写的`名著――《史记》。其中,我有一篇记忆深刻的故事:《屈原投江》。
《屈原投江》,这讲的是一位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当时,屈原的国家快灭亡了,于是,爱国的他,便向皇帝传上了他的几个改革方法。不料,皇上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反而将他降了职,屈原十分愤怒。过了一段日子,他们的国家国土沦落,屈原满怀悲愤,投江自尽了。人们非常怀念屈原,他们怕小鱼吃掉了屈原的尸体,便每天往江里仍粽子,这便成了现在的端午节,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很是感动。屈原的这种爱国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么?故事中,屈原向皇上提出他的改革方法,昏庸的皇上居然不知采纳,还降了屈原的职,能不让他愤怒么?尤其是最后国土沦落,这让爱国的他怎么接受得住?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位爱国诗人表示无限的敬佩。
联系现在想一想,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可我们的爱国之情不能变,我们也不用向屈原一样,我们只要好好学习,回报祖国,这就是我们爱国的表现。
屈原读后感篇四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列传。屈原是湖北秭归人,作为一名湖北人,对这位伟人的历史我也非常感兴趣,今天特地开始读了一下原文。
屈原是芈性屈氏,古代的姓和我们今天的姓不一样,古代只有贵族才有姓,屈原和楚国王室都是芈姓。而屈是他的氏。《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是楚平王的同姓,所以按照道理来说屈原是和楚国王室有血缘关系的。
他最先是楚怀王的左徒。因为才华出众,所以怀王一开始非常信任他。但是同朝为官的人为了争宠而害怕他的能力超过自己。于是他们想办法迫害屈原,他们在楚怀王的面前诬蔑屈原,这样楚怀王就开始渐渐疏远屈原。
由于屈原为人非常正直,用心对待他的君上。可是却被疏远,真是忠言逆耳。屈原被罢免以后,秦国想要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关系很好。秦惠王想要疏远楚国和齐国,于是派张仪去找楚怀王,张仪说如果楚国能够和秦国结盟去攻打齐国,秦国会把六百里的地方送给楚国。楚王听了以后答应了张仪,于是和齐国绝交。等到战后楚王准备去接收土地的时候。张仪却说自己和楚王约定的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
之后楚王很生气,想要攻打秦国结果被秦军打败。后来秦国主动请求归还汉中向楚王求和,楚王只要求得到张仪。后来张仪用重金收买楚王的宠妃,张仪逃走了。之后秦昭王和楚国通婚,希望和楚王见面,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之国不能相信,结果怀王不听。最后楚怀王死于秦国。
屈原后来又被贬了,在万般无奈之下,投江自杀。《屈原贾生列传》让我体会到,一个国君如果只听片面之词,听不进真话的恶果。屈原忠心耿耿却落下一个投江自杀的下场。实在是非常可惜。
屈原读后感篇五
我的祖国以快60岁了,我的祖国是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才有今天的繁荣,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少人为祖国抛头颅,但他们依旧微笑有多少人为它洒热血,但他们都觉得值,从古至今有多少的英雄人物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他们自己年轻的生命呀!
前段时间我有幸读了《屈原列传》这本书,对流芳百世的屈原有了个全新的认识。
屈原名平是春秋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左徒,见识广博。但是他一生中遭遇了两大挫折。读《屈原列传》的时候,我感觉到吸引和震撼我的以不再是屈原那高尚的品质,而是感慨活在一个不被人了解的世界,那会是一个多大的悲哀。
屈原为楚国建立了法度,办理外交使楚国的'趋势逐渐走向富强的道路,并一度成为六国联合抗秦的领导,同时他又为祖国积极培养人才。可是楚国的贵族政治,以日趋没落,楚怀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国的张仪以重金收买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造成一个全面的政治攻势。
事后,屈原便找到楚怀王,要楚怀王听从他的建议,但楚怀王的宠妃和大臣们百般阻挠,最后没听从屈原的建议。过了一段时间秦兵大举来袭,最终楚国灭了。
屈原回首再回首,拭泪,最后终于抱起岸边的一块记录楚国辉煌、中落的历史的江石投入了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呜呼。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每读到屈原,想到屈原,我总是有一种悲叹,一个真正的跋涉者,一个真正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情操的人,他的结局竟是万般无奈的投江,后人们便流传这样一个习俗,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便在屈原投江的那条河里,撒粽子,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尸体,以后的五月初五变成了今天的端午节。
我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想为什么有那么多高尚的人总是匆匆的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今天的人也许永远也不会明白的。
从屈原坎坷的一生,我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遭遇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关键是在面对挫折时,应当拿出勇气和毅力,迎接挑战,直面迎接,战胜自我,把每一次的挫折,当作前进的踏脚石,最终走向成功,我相信这个道理一定会使我终身受益的。
屈原读后感篇六
拂去历史的粒粒尘埃,走进那漫漫历史长河。拾取这历史沙滩中的粒粒贝壳。诶,这一颗竟是如此的玲珑剔透,光彩夺目。原来这是一颗闪光的`珍珠。楚人的珍珠,亦是世人的珍珠,这就是为世人所敬仰的屈子,灵均。
曾几何时,你也是性格之奇特,品性之高雅。你以芰荷为衣,以芙蓉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曾几何时,你也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曾几何时,你也是忧国忧民,心怀天下无奈地发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声声哀叹。曾几何时,你也是忠君爱国,视君为美人。
你博闻强志,娴于辞令,也曾声明显赫,贵为左徒。你推崇改革,实施美政。可终究还是触及到封建贵族的根本利益,他们只顾及自己的利益,置百姓民族的利益于身后。他们嫉贤妒能,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把你粉身碎骨。这就是你所说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吧!而此时你所朝思暮想的“美人”确还不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不分善恶,不辨忠奸,察纳雅言。对你是避之唯恐不及。
面对如此打击你并没有气馁,因为你还有“举长矢兮射天狼”壮志未酬,又怎能说放弃就放弃呢?于是在秦国正准备打击楚国之时,你便力求合纵抗秦,然而,怒张仪之狡诈,哀楚王之愚笨。便为张仪的商於六百地所欺骗,从而使齐楚两国从此断交。致使楚国遭受偷袭,而无一国援救,楚国亦是屡战屡败,合纵抗秦之术也早已名存实亡了。最后楚王也死于秦国,你也被不知觉醒的顷襄王所放逐。
面对山河的支离破碎,面对百姓的流离失所,虽然你已清楚的明白楚国已经病入膏肓,已经烂到骨子里了,但是这泱泱楚国的命运岂是以你一人之力可以改变的。于是你沉沦了,你绝望了。那天,你面容憔悴,形容枯槁,独自一人失魂落魄地走在这汩罗江畔,你深深地感慨道:“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有人问:那你为什么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呢?但你任然以“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俗之漫蠖乎?”来维护自己的高洁志向。
你如出水芙蓉,出淤泥而不染,绽放在我心田里;亦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盛开在世人的思想里。你就是楚国的泪,亦是楚国的魂,你的诗也随汩汩江水流入我的心里,在我的心里荡起阵阵涟漪。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读后感篇七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我们读了之后有何感悟?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屈原离骚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小时候,不读屈原的诗,但不会不知道他的故事。
读了《离骚》的前半部分,心里一直觉得有什么在抖动。也许,冰冷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是诗人火热的心。
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破灭了梦想。他毕竟没有被现实击倒。他不能成为历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为伟大的诗人。
香草美人,讲述着他自己一段段不得志的往事;琼枝玉树,勾勒出他那清瘦的轮廓。
曾经,是那么的踌躇满志。后来,就只有失意,只有落魄。一切的一切,违背了他的本意。愤怒、烦恼、失望,每一个失败者都会经历的心灵痛苦,令他刻骨铭心。他只有在竹简上、绢帛上写出自己的苦恼,留给后人。
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或许还日思夜想,想着君王有一天会醒悟。然而,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他真的绝望了。他无法挽救国家,无法使国家强盛,只有看着国家走向毁灭。
他也不是没有过彷徨的时候。“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既然无法改变,只有选择遗忘。他想尽办法远离这个圈子,然而,他最终回来了。对于他而言,是否能够有所作为倒在其次。重要的是,离开并非是他的本意。在人的心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斗争。是否有过急流勇退的想法,是否成功,都不是评价一个人物的关键。信念,才是人心中最强大、也最可怕的力量。而屈原,是一个有信念的人。
他有信念,然而无法成功。失望、痛心,在这个时候达到了极致。徘徊着,只有一束束美丽的香花,可以略减他的痛苦和失落。
换一个角度来想,如果屈原能够顺从一些,或者能够注重一下与那些小人的交往方法,或许就能免于灾难。然而,他根本不是那样的人,做不出那样的事情。他是宁折不弯的人,在他眼中,那不是圆通,而是鬼鬼祟祟、违背原则。他是一个坚定的人,但因为他只注重自己的坚定信念,所以只能一事无成。
既然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就只能逃避。在流放的路上,他开始吟诗作赋。每一首诗篇中,都渗透了几许苍凉和悲壮。或许,是现实的失意,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千古留名的诗人。
历经千年以后,再读他的作品,不知道该做何感想。他是幸运的,他写出的诗篇流传千古;但他又是不幸的,终其一生,他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
读了楚辞,我最想探索的一个问题,就是幸福是什么样子的?幸福,也许不只是流芳百世、升官发财。幸福,就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离骚》作为《楚辞》的源头,读来总有一种震人心魄的力量。穿过千年历史的帷帐,去触摸那汨罗江畔带露的文字,任蒹葭苍苍结成溯流的兰舟,踏向那久违的圣地。
岁月太长,时光空隔,《楚辞》在流光溢彩的今天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样的解读太艰辛,它不是都市丽人们手中的玩物,也不如《孙子兵法》一般可以成为商战的法宝,它是一个孤独而干净的灵魂,期待着那些沐浴而歌的心灵,去完成穿越时空的对话。
太史公在《史记》中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志洁高雅,萋萋芳华,屈原低吟浅唱,走在楚国的衰亡之路上。
满腹才气,一身抱负,屈原自信地笑了。那喜悦的场景在江边重沓,意气风发的少年才俊们踏上了不归的仕途。当才华遭遇潜存的规则,当傲骨碾成了尘埃与粉末,当真情换就了生存的筹码,还有谁能把憔悴的枯颜赌向那不可挽回的时代。借用了林妹妹的话:“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他走得那样决绝,不给自己任何余地。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是他冥冥中的谶语——执著的信念永不改变——即使是死亡。
溺水,生一世,竟是为了这一瞬。千年的流水载着愁思,江南的湖塘中映出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他,生于东西文化的交汇之处,以惊世之才破空而出;他,誓为国学的守望者,开拓着新文化的方向。一部《人间词话》撼天动地。王国维,静安,或者是先生,也是在这样的季节里卧水而眠——不是与一切告别,是灵魂对空明境界的奔赴。
历史反复回旋,汨罗江的诀别,一袭白衣,两身倒影,铸成《离骚》风华绝代。
《离骚》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开创,其中之一就是比兴手法的发展。
比兴手法在《诗经》中还是单纯的触物起兴,而在《离骚》中则形成了一个寄寓深远,绵邈优美的香草美人审美意象群。
《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神来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与现实的水乳交融中,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宁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这句是我最难忘的一句。这里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却在字里行间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报效祖国,为国家效力的热衷这情。
是啊,也许屈原那热血沸腾的心我们终生无法亲身体验,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说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却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遗辉。” 好一幅幽美恬静的水墨画卷,好一种看破世俗,红尘的浩荡之气,好一位用生命来铸成宏伟诗篇的屈原。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内心冲突、苦闷的象征,也是他坚贞执着的顽强人格的展现。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离骚》,也因此塑造了一个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屈原一心要兴国图强,实现美政,但却蒙冤被谮,眼看自己被楚王疏远,排挤出政治舞台,满腔的爱国抱负即将化为泡影,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忧愁、悲苦和愤慨,发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离骚》这篇震古烁今的不朽诗篇。
读好《离骚》,你会发现,自己整个心灵都受到了净化还有对情感的升华,没错,面对生活,人生的道路,我们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则,屈原有“芳与泽其杂糅兮,唯玿质其犹未兮”一说,哪么我们又何尝不可有自己的看法与坚持! 读好《离骚》虽没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却知道了为何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奇珍瑰宝——它是一部感动人们,激发人们,有强烈艺术魅力。
屈原读后感篇八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爱国主义诗人及政治家,我很敬佩他。
屈原十岁就成了小神童。有段时间,他的家乡经常遭受秦兵的骚扰,他组织队伍,把他们打的落荒而逃[注: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后来,屈原得到了楚怀王赏识,做了高官。为了祖国的将来,他改制法,与他国联盟,终于,楚国强盛了。
但是,屈原遭小人诬陷,流放偏远地区。他十分悲愤,痛惜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于是,他写下了《离骚》,《九章》等作品。
公元前278年,秦国消灭了楚国,屈原悲痛万分,写下《怀江》后投江自尽。
我为屈原感到惋惜,虽然胸怀大志,但是机遇甚少。他爱国忧民,但老天弄人,有了用武之地,却又似梦一场。英雄无用武之地[注:比喻有才能却没地方或机会施展。],就像金子被永远埋在地下,再无发光之时。
我敬佩他那颗爱国之心。忧国忧民[注: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爱国爱民。为了国家能富强,他呕心沥血;为了人民能幸福生活,他绞尽脑汁[注:费尽脑筋。]。
他的文采也令人惊叹,以诗抒情,以诗来表达自己坚持正义,遭受打击,信念绝不动摇的坚定决心。
而我们呢?现在的人,哪个不是
好吃懒做[注:好:喜欢、贪于。贪于吃喝,懒于做事。]?哪个能完全做到不爱钱爱利?学生们也一样,胸无大志。怪不得有人曾说过:现在的我们没有进化,反而退化了。
我们要有恒心,有毅力,有爱心,有激情,有梦想。这样,我们人类文明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让我们竭尽全力[注:用尽全部力量。]的去努力,去创造那个顶峰吧!
屈原读后感篇九
伴随着历史的轮回,许多事物都被岁月消耗殆尽,而被筛选下来的不朽之物,则是人类的精华和结晶。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历史,去捡拾遗失的美好。
我们小步在汨罗江边,沉浸在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的哀号里,“亦作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誓言里,和着波浪的翻腾,望着混浊的江涛随风而去,不禁低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面对小人的挑拨离间,众臣不名辩是非,屈原带着愤恨与无奈被流放边境,倡导国家团结的壮志未酬,为君主效力的愿望未圆,谁也无法理解忠臣的赤诚之心。就这样,在那个阴雨朦朦的日子,带着极度愤慨的心理,屈原终于远离了世俗,远离这个充满污秽的世界!
广博的.大海包容了屈原,洗清了他所容忍的屈辱。他曾经的宣言:“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寻回了他的清白,他的壮语:“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将刚正不阿诠释;他自谦:“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体现了自我完善。
他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坚定不屈的意志,将爱国精神推向了高潮。当我们在五月初五感受当年的意境时,愿我们的诚心能赎回秦王的罪过!愿喧闹的场面能将屈原的灵魂唤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屈原迸射出的强烈爱国之情,体会他的远大抱负!
屈原读后感篇十
端午节已过去好几天了,可我一直还沉浸在屈原的楚辞中,赞叹他的文才,敬佩他的人格。在当今社会为正义直言那柬的人还有几何?自古以来忠言逆耳,想在官场上青云直上,就得阿谀奉承唯命是从,赶上改朝换代看风使舵才能明哲保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了理想和正义而终身求索的有几人?金钱物质美女的诱惑,使多少有志之士随波逐流而同流合污,不禁哀叹当官难啊,难的是不丢人格不做糊涂官,在那尔诈我虞的官场又有多少人不是违背了自己的誓言而苟且偷生?《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创作于楚怀王时期屈原遭谗被疏之时,是楚辞影响最大的作品〈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宋玉、唐勒等人都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2年)楚国人,他们作品的语言和内容都具有浓厚的楚地特色,因此被称为《楚辞》。
关于「离骚」一词的含义众说纷纭,通行的说法大致有两种:
一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解释:「离骚者,犹离忧也。」离,是遭受的意思。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二是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中的说法:「离,别也。骚,愁也。」将「离骚」解释为别愁。
二说都说得通,也都点出《离骚》即诗人抒写愁怨之作。
《离骚》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很大开创,其中之一就是比兴手法的发展。比兴手法在《诗经》中还是单纯的触物起兴,而在《离骚》中则形成了一个寄寓深远,绵邈优美的「香草美人」审美意象群。
《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神来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与现实的水乳交融中,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内心冲突、苦闷的象征,也是他坚贞执着的顽强人格的展现。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离骚》,也因此塑造了一个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时人刘勰曾有「不有屈原,岂见《离骚》」的评论,如其所言,《离骚》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诗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现,这是屈原之前的诗作中所没有的。
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如用佩饰兰蕙表现自己的高洁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鸟芳草代表贤臣,而与之对立的萧艾恶禽则象征谗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都充溢着精采绝艳、绚烂芬芳的审美意境,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这种用「香草美人」托物寄兴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可谓泽被深远,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的屈骚美学意象和审美模式。
屈原一心要兴国图强,实现美政,但却蒙冤被谮,眼看自己被楚王疏远,排挤出政治舞台,满腔的爱国抱负即将化为泡影,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忧愁、悲苦和愤慨,「发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离骚》这篇震古烁今的不朽诗篇。
屈原读后感篇十一
读了林汉达写的《屈原投江》,我深有感想。楚怀王听内奸的话,把自己的命都丢了,楚顷襄王做了王之后,不但把屈原的官职抹掉,还重用了内奸,公元前278年,秦国把楚国的国都打下,屈原知道楚国没救了,就投江了。
我觉得屈原这样做是错的,他犯了两个错误,第一,直接指出楚王的错误,楚王听了肯定不高兴,也不会听取他的意见,相比《不受蒙蔽》中的琴师,跟屈原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他用弹琴的道理指出了齐王不管国事的问题,劝服了齐王,把国事治理得井井有条。换一种表达的方法,有时会更有用的。第二,他跳江是错误的选择,这时候,他应该到列国去,请求列国的国王重用他,侧面救国,而不在那儿一而再,再而三地劝说楚王,因为这时候楚王什么都听不进去,到时什么都晚了。
我认为楚王也不对,他跟齐桓公一样,齐桓公固执已见,讳疾忌医,楚王也一样,不听取忠臣的劝告,只听内奸的话,从这故事中,我明白一个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要防微杜渐。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就是为什么这时候,楚国没有其他的忠臣帮助屈原,难道当时就只有屈原最爱国吗?在我反复阅读这后,才发现大臣们都变成内奸小人了,楚国的民心也变了,特别是在楚国被秦国打败了以后,逃的逃,躲的躲,这时的楚国已经是个废国,屈原知道楚国没有救了,就投江自杀了。
林汉达爷爷的故事就是那么生动有趣,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历史,还让我们学到了怎么组织语言。
《屈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屈原读后感网(优质11篇)
- 最新屈原读后感后感(精选13篇)
- 县公安局公安工作报告网(模板12篇)
- 2023年小学生决心书级 小学生决心书(优质8篇)
- 2023年倡导绿色生活倡议书网 倡导绿色生活倡议书(大全13篇)
- 倡导绿色生活倡议书(模板11篇)
- 2023年跑操口号押韵 押韵跑操口号(优质10篇)
- 2023年毕业生会计求职信实用网 毕业生会计求职信(实用11篇)
- 2023年上班时睡觉检讨书(模板13篇)
- 2023年安全质量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实用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