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日记读后感(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7 10:26:03 页码:13
最新日记读后感(大全11篇)
2023-09-27 10:26:03    小编:纸韵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日记读后感篇一

昨天,我看完了小小飞虎队的大结局了!那一集是多么得好玩啊,我和爸爸看的又高兴又激动,我高兴的差点从沙发上跌下来!我为什么高兴呢,那是因为他们都平安无事,而且他们还取得了胜利;我为什么激动呢,那是因为他们爱祖国、勇敢、聪明和友爱。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们一样爱祖国,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今天,我用魔尺拼了一把加特林机关枪,这把机关枪可威风了,就是有点小!我哥哥来了,我拼错一个地方,我哥哥给我找出那个错误,并帮我改这个错误,我也要学哥哥这种细心。

日记读后感篇二

安妮日记中的安妮是一个犹太小女孩,她原来居住在德国的法兰克福,纳粹兴起后随家人避难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一个公司的密室里。她收到一本笔记本,安妮就把它当作笔记本了。

在密室里,他们每天的早餐是干面包和咖啡的代用品,午餐不是菠菜就是土豆,晚餐就吃黄油加蔬菜。每天都带着德国人随时来袭击的'忐忑心情。他们简直像生活在地狱之中。

而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和安妮当时的处境相比,简直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用担心衣食住行。

安妮在这么糟糕的环境下也坚持写日记,我们和她相比更加要好好学习。

日记读后感篇三

用梦想温暖童年,用智慧点亮童心。

——题记

最近,我读著名作家杨红樱的作品《笑猫日记之小猫出生在秘密山洞》。我颇有感悟。

这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冬天,伴着阵阵梅花的清香,笑猫有四个孩子,胖头、二丫、三宝和小可怜。胖头矮矮胖胖的,二丫机灵乖巧,三宝最像笑猫,它有一副让人无法抗拒的笑容,小可怜瘦瘦弱弱的。

《笑猫日记》以第一人称,以笑猫的口吻来写,给人一种读日记的感觉。在全家人的细心呵护下,小可怜终于度过寒冷的冬天,可是就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它死于一场寒流。读到尾声,我不禁有点伤心。不知是为小猫伤心还是为自己伤心。

这个故事反映什么?我觉得它反映一个猫的坚强,一只猫都可以度过逆境,人为什么不可以呢?只要坚强,就有勇气,有勇气,你干任何事情就有后盾。再难的事情,我们都会咬咬牙坚持过去。再寒冷的冬天,我们都会裹紧被子坚持过去。冬天过去就是春天,就像笑猫一家一样,无所畏惧,拥有坚强!

坚强,不是嘴上随便说说就可以的,而是心理上的支柱。坚强吧,相信你是最棒的!

日记读后感篇四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令人惊异的是,这部现代小说已经显示出特色,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功底外,我们也无法不惊叹于鲁迅先生的文才。

下面,我将对《狂人日记》进行作为一位读者的解读:翻开《狂人日记》,首先进入我们的视野的是狂人的世界”。比如小说的一节,狂人记道: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我怕有得理。看到这一段,可能大家已经暗自发笑。确实,赵家的狗在夜间巡视,多看他人一眼,不是正常中的正常吗?大家都知道,动物的心灵是纯洁的。更何况是我们忠实的伙伴:狗呢?换句话说,就是,不关赵家的狗的事情,只能说狂人的心理有些怪吧。

还有一段: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这段,我认为是最有文采的。不过,狂人的内心真是波涛起伏啊,平平常常的几声狗叫,变得这么凶恶。

看完整篇故事,整理一下颇乱的思绪,于是我们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由于脑筋出了毛病,神经有些失常,因此疑神疑鬼,认为所有人都在对他进行迫害,并且吃人,但不久之后由于医生的治疗年轻人的疯病治愈了,重新进入了正常人的生活。

由于鲁迅曾经学习过医学,并且护理过患精神病的人们,因此这份“狂人日记”模拟得十分真切、详尽。我们也能得出一点,要想将文章写得细致、出众,需要认真观察,诸多作品不也是这样的吗?生活中,只要细细观察,是可以发现出很多东西的!

读完这篇文章,实在是冷汗冒出,这不仅让我想起老师说的话:“鲁迅先生的作品实在是耐人寻味啊,大家可要细细品味。”确实,读到现在,《狂人日记》还是让我有些不可理解的地方。

日记读后感篇五

第一次读《狂人日记》时,我怎么都不能理解,看到狂人在一个周围都在吃人的环境里,我禁不住从头冷到脚跟,还以为这是一部恐怖小说,只是读了个剧情就放下书本,没再探究了。这个寒假打开《呐喊》再翻到《狂人日记》时,便带着“作者在表达什么?”的问题去读,读完后才理解作者并不是在写真正意义上的吃人,而是想表达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批判。可我还是对这种象征的写作手法理解不透彻,于是拿着书向爸爸求助。在爸爸的帮助下,大致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说本篇“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由此我认为本文想表达以前中国的封建思想对人民的迫害,也就是所谓的“吃人”。作者没直接批评这种现象,而是塑造了一个人物,也就是“我”,狂人——一个代表着新思想的人物。

首先,在狂人周围的村子里,像“赵贵翁”和“古久先生”都是以前封建权威的代表,在此是封建旧思想的象征。接着讲到“七七八八,交头接耳接议论我的人”,这些人也是被封建礼教压迫的民众,可对新思想的进入也一样排斥恐惧,就连街上的小孩子也被教得与我“冤对”。他们都想把我所代表的新思想扑灭掉。

作者还着重描写了我的大哥—封建宗族势力的代表,记叙了小时候他同我讲“吃人的道理”,还让我也参与一起吃掉妹妹。现在轮到要合起伙来吃掉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礼教的灭绝人性的性质。

最后,作者由人写到了历史,“历史书上歪歪斜斜的每页上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发现全是‘吃人’两字”。这也正是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出的最强烈的批判,他们把吃人—礼教对人性的压迫,美化成仁义道德来宣讲,来愚民。

小说结尾,在这个已经绝望的社会中,作者还是找到了希望——孩子。即使自己已经吃了人,无法传播新的思想,无法建立新的社会,即使那些孩子也被他们娘老子教得“冤对”我,但总有没吃过人的孩子。所以作者发出了呼喊:“救救孩子”。没吃过人的孩子,他们可以成长为新的人类,可以建立新的社会。

我问爸爸这个问题,爸爸说这个得自己找答案。我想我自己应该是没有吃过人吧。社会上粉饰太平,指鹿为马还是有的,但应该说还是给个人留出了充分的发展空间。赛先生可以尽情宣讲了,德先生则需要做些修正。鲁迅看到估计肯定不满意,但应该不至于绝望吧!

日记读后感篇六

第一次写笔记,关于读完一本书的笔记,以前没有这习惯,在于没有真正去触碰文字的美感,心中无限惊叹,只能止于惊叹了。我会觉得,最好的读后感,就是心中那份敬意,文字表述出来,都会显得乏力。但今天为什么要写了,其实没有太精确的理由,但有一点,会是其中一个“文字的温度,需要靠写下来去感受。”这对于把握和文字的分寸感,会更加拿捏得当。就像爱,如果去尝试,便会找到爱的力量,不至于害怕去爱,等到下一次,会勇敢去表达。而文字的力量,就是要去表达。

《安妮日记》不用一口气看完,也不像大部头作品需要读很长时间,而是慢慢读完,只需要每天翻开,就像三餐一样,按时进餐,吃饱就行。开始的日记,安妮记录了进“密室”之前的生活,玩耍、上学、学习,安妮以为生活每天都会如此。直到搬到了“密室”。

读《安妮日记》不仅仅是读日记,还读故事,读成长,但最令我惊喜的是,读希望。这种希望不是经历磨难得到的,而是自小就生在骨子里,自小就看到希望。而事实上,日记里的安妮确实给了我这个印象,她一直都是一个对世界看到希望的安妮,她写道:“只要一切还存在,只要我还有一丝生命气息,能够让我看到它们,享受到这温暖的阳光,这飘着白云的天空,只要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延续,我就应该感到幸福。”这简直是给沉闷生活带来欢快的安妮啊。

当然,《安妮日记》不仅仅是这些,不仅仅是读希望,读性格饱满,还读青春,其实青春也只是一部分而已,总之,《安妮日记》有很多力量。只是青春似乎好写一点,好表达一些,因为我们都经历过,比如青春里的爱,你会跟着安妮感受爱的悸动,体验荷尔蒙分泌的感觉,体验那全新而来的新鲜,使你脑袋里胡思乱想,又使你停不下来;使你享受,又使你惊慌。还有安妮说要冷静下来,可我怎么不信呢,她写道:“两个人终日搂在一起并不能解决问题,交流思想才能够向对方表明彼此的信心和信念,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因此而收益的。”事实上,安妮照样每天都会有段时间和她的彼得在一起,那真是美极了。

如果安妮不是犹太人,我想她肯定会如她日记所说:“我有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等到战后我要到世界各地去生活,巴黎生活一年,伦敦生活一年,我还要学习各种语言,学习艺术。”可没有如果,后来盖世太保冲进了“密室”,一切像安妮说的:“这就是成长岁月中的艰难:在我们内心深处油然升起种种理想、梦幻和希望,最终只能够在残酷的现实考验下变为粉末。”

最后安妮也因斑疹死在了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那天,安妮还不到十六岁。

日记读后感篇七

鲁迅曾经说过:“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的手法和闯将,中国不会有真正的新文艺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现代白话小说。令人惊异的是,这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已经显示出极其成熟的特色,使后来的许多研究者为之倾倒,究其原因,除了鲁迅深厚的文学素养外,我们也无法不叹服于先生的天才。

犀利的思想与凝练老辣的语言融为一体,撕开其潜意识里面的自私,冷漠,懦弱等变态性的劣根心理,使他们在惶惶不安之中受到灵魂的折磨。在《狂人日记》中并用着两种创作方法: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作品的思想性主要是通过象征主义方法来体现。但不同于一般象征主义作品的是,文章中的象征主义方法不是独立的,它只是依附于现实主义而存在,如同影子依附于形体而存在一样。自然,影子又并非可有可无,相反却十分重要:如果没有象征主义方法构成浓浓的影子,作者投射在狂人身上的思想光束就无从显示。可以说,现实主义方法构成小说的骨架和血肉,象征主义方法构成了小说的灵魂。

小说刻画了一个精神迫害症患者对周围世界异于常人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流变,从而揭示了被封建文化统治的社会的“吃人”本质,全面颠覆了封建文化的合法性,喊出了“救救孩子”这样富于启蒙主义意味的声音。鲁迅曾借用吴虞的说法追认自己的小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实际上这篇小说有着更为深刻的意蕴。小说的深刻性既表现在对他人进行反封建思想革命启蒙的彻底性上,也表现在鲁迅对于知识分子充当 启蒙角色的资格的质疑上。鲁迅没有像同时代其他知识分子那样有一种高高在上充当救世主的心态,而是把这种否定也指向了知识分子本身。鲁迅的创作过程可以看作是对身内身外双重世界的搏斗过程。这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最为彻底最为决绝最为深刻最为清醒的声音。如果我们撇开是带背景的束缚,把思考扩展到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历史,扩展到整个人类世界的生存境遇,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限制的生存状况,群体对个人人性的限制,肯定会激发我们进一步的思索,使我们有新一层的领悟。

绪性的感受。在情绪性感受的基础上直接进行理性的本质概括,是《狂人日记》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的结果,仅仅依靠现实主义的真实描绘,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便不足以达到如此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而强烈的情绪性与明确的理性概括相结合,现实可能性与现实关系的变形描写相结合,则是《狂人日记》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主要标志。

狂人的确是一个迫害狂患者,惧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但作品的主旨并不是要挟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因而作品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是一个站在时代前面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是一个勇于向传统世俗社会挑战和反封建民主主义象征形象。他的超前思想认识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在那个变态的社会里,狂恰恰是现实的不狂。

狂人具有质疑意识、批评意识、自省意识。在举世昏睡的世界里,唯独狂人善于质疑:“从来如此,便对么?”觉醒的狂人发出了这样的诘问,正是对几千年封建文化及其代表势力的怀疑与否定,这是狂人的质疑疑问;狂人执着勇猛,看穿一切,“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用“吃人”两个字作简明直接的概括和深入骨髓的揭露和批判,这是狂人的批判意识;狂人不仅揭露他的大哥吃人,也揭露他自己也在不知不觉地吃人,如把他的妹妹也吃了,这是狂人的自省意识。

《狂人日记》的价值在于“狂人”特有的心理躁动深刻地揭示出觉醒者想封建文化的宣战,亦即“表现的深刻”。狂人虽然已经觉醒了,对于觉醒后该怎样,意识却很朦胧,但他那种反封建的勇猛与执着精神无疑为知识分子起了表率作用,是值得他们学习的,这也正是鲁迅的目的所在。

日记读后感篇八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说。书就像一位老师,教会了我们许多知识。读书能让我们忘掉烦恼,感受快乐。书像一位老师,像一座知识城堡,也像知识王国。

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笑猫日记之从外星球来的孩子》。

故事里讲的是:胖头是只非常可爱的猫,它觉得自己不如二丫和三宝,就决定去宠物学校学习本领,笑猫、胖头与球球老鼠来到了宠物学院。可是它们没有学费,怎么办呢?笑猫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过了一会儿,校长来了。笑猫笑了一下。校长惊奇地看着这只猫。

等胖头毕业了以后,遇到了一个叫宝宝的孩子,他患有自闭症,他天天围着一棵树转,有一天,笑猫对宝宝笑了一下,宝宝竟然不转了。胖头觉得这个孩子是从外星球来的,于是,胖头想把这个孩子变成地球上的孩子。胖头对笑猫十分诚恳地说:“求你了,教教我吧笑吧。”

由于胖头每天都在刻苦地练习,终于学会了笑。胖头用自己的笑吸引了宝宝,于是,就和宝宝成了好朋友。

有一天,胖头都从宝宝身上发现了惊人的秘密。胖头发现宝宝的音乐、绘画才能,还有很多很多的优点。最终,宝宝终于克服了自闭症,在表演音乐的赛场上赢得了鲜花与掌声。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坚强,也告诉我们选择一件事的时候,也要认真思考。

日记读后感篇九

1942年—1944年,这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别是对于犹太人来说,更是一场空前绝后的灾难。战争与种族灭绝的阴云布满了天空,盖世太保的铁瓜伸向每一个无辜的犹太人,在历史上上演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犹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这样破碎了。1942年7月,由于压迫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家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对安妮这样一个好动多话的13岁女孩。单调的饭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几年不能出门、用水和去卫生间都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担惊受怕。这一切差一点把安妮逼疯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所经历的一切并没有使她的心田荒芜,那里已经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的田野!

安妮想成为作家和记者,可这个美丽的愿望在当时那股势不可挡的黑暗洪流下显得那么脆弱,像闪着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写道:“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着我的理想。也许有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一个不屈的灵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带着心中不可泯灭的希望!

经过密室中无数个漫漫日夜,安妮由一个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岁生日时,安妮有了惊人的成长。她已将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会层次,开始思考男女平等等问题了:“现代妇女要争取完全独立的权利了!”“但独立也不够,妇女还应该获得尊重!”“我谴责的是我们的价值系统,和不承认女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多伟大、多困难,同时也多美的男人!”

实现在让人难以想象的那样一个战火蔓延、人人自危、无数人倒在血泊中的时代,身居密室接近两年的十五岁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见地谈起了男女平等这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读到此处,我不禁感叹,战争能摧毁一切,唯独不能侵占一颗坚强、勇敢、自由的心!

但是,这样的一名如花少女最终没有逃过被纳粹残害的命运。当她在贝根贝尔森集中营永远地闭上双眼时,她距自己16岁生日尚差3个月。

安妮生前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终能得偿。我相信《安妮日记》会一直流传下去,控诉战争与丑恶,宣扬和平与友善,用她真挚的文笔,感动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人!

日记读后感篇十

读了《笑猫日记》这本书,我感受非常深,一种前所未有些感受。

这本《笑猫日记》主要讲的是菜鸟逃离了绿狗山庄后需要找一户人家。于是贵妇犬菲娜把菜鸟带到了那座城市最高端的别墅区——樱花巷期望菜鸟能在那里找到一户好人家住下来。没想到菜鸟的经历好似一个又一个噩梦。可是功夫可是有心人,它们还是找到了菜鸟最后的居所。

经过这本书,我最后认识了大家最大的缺点,发现了人类最大的阴暗面。

缺点1:坐吃山空

就拿那对整天看电视,吃零食动都不想动的男女主人说起吧。他们的客厅到处都是他们的零食包装袋,水果核还有罐头等,到处都是。还有电视机,他们也看个不停。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吃光所有些家产,流落街头的。

缺点2:面善心不善

说到这个缺点,就不能不提那对夫妇了。表面上对一只贵妇犬百变爱惜,可是等它老了,不漂亮了,就翻脸不认狗,任它漂泊在外,饥不择食,兴衰阳盛,任它自气自落,度过晚年。相信这种人是没好下场的。

总而言之,笑猫日记在享受书香的同时,也凸现出大家的一个又一个缺点,又让大家惊叹人和动物的和谐。总之,快快拿起书本,享受书香吧!记住,书本是人类提升的阶梯。

日记读后感篇十一

我经过朋友的介绍读了 《安妮的日记》,这是安妮·弗兰克留下来的日记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她的日记成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日记中展现了惊人的勇气与毅力。

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若是成天被关在密室里苟且偷生,或许她的生活就从此黯淡无光,然而安妮就是这样一个不服命运的人。

安妮,犹太人,身处二战时期,为躲避纳税的迫害,躲进父亲公司大楼的几间密室。在密室生活,必须保持绝对的安静,甚至不能开窗,密室里暗无天日,夏日里灼热的空气令人窒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安妮一脸阳光,将内心的从容保持到了最后。

最可怕的不是知道自己下一刻就要面临死亡,而是时时刻刻都在死亡的阴影下生存。人们往往面临困境便轻言放弃,在绝境下失去信念,他们竟然都不如一个13岁的小女孩。有的时候,我们知道最坏的结局,迷茫着不知所错,在困境中迷失了自己,被软弱蛊惑了信念,便丧失了判断的能力。有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结局,却自以为看透了一切,在胡猜乱想中沦陷……信念便是最好的良药,有信念的人会在黑暗中看见希望,在孤岛上看见船只,在寒冷中触摸温暖,他们不会无所事事,而是想着如何让生命更有意义,他们会充满理想,不会在悲伤里沉沦。

人一生最重要的三个品德便是:尊严,志向,信念。浮华一生,人生如梦,谁愿意寄人篱下,在挫折与自卑中度过一生,倘若失去信念,便不再有追梦的力量,失去了志向和尊严,生命的意义又何在?人生苦短,信念也显得尤为重要。

安妮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密室中度过,而她生命的华彩乐章便在一本日记上奏响。她没有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多远,却通过日记在成长道路上走得这么远,她的年龄很容易让人想成一个不懂人事的孩子,可是她的内心世界早已超脱她的年龄,她内心的温柔,从容,淡定谱写了一曲压抑下绽放阳光的青春歌谣……更重要的是,她凭借心中那坚定的信念,走过了看似两年,实际如一生般的时光。

她的梦很美,她的微笑从来没有消失……

要知道,信念在,阳光也在,幸福尾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