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的加减法教学教案及反思(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7 00:36:11 页码:13
的加减法教学教案及反思(汇总8篇)
2023-09-27 00:36:11    小编:梦幻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的加减法教学教案及反思篇一

教材简析:

加法估算这部分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买东西的生活情境,提出估计买两件商品大约需要几百元,以及用800元可以买回哪些东西等实际问题,教学加法的估算,引导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

“想想做做”中主要安排了一些估算的练习,这样有意识地经常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为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和尝试估算,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的互动,促进学生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

设计思路:

加法估算这一课时,主要是教学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教材提供了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等日常生活的直观图及其价格,因为这些物品学生经常接触。因此,学生很容易估算出这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能很轻松地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这一课时,我才用由扶到放的设计意图,先根据教材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再鼓励学生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选购两件商品,并估计大约需要几百元”。这样,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估算活动,并且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也体现了生活离不开数学这一新课程理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星期天张老师买了一部电话机,大约用了100元,你能猜猜这部电话机多少钱吗?

(出示实物)板书:大约100元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选些数板书。

3、到底多少钱呢?想知道吗?

揭开价格,并恭喜猜中的同学。

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这些数都和100接近,都可以说大约是100元。

出示:192元、403元、695元、105元、813元、589元。

二、自主探索,掌握算法

2、这道题要不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

3、指出:大约需要几百元,就是让我们求出整百数。你打算怎么算呢?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考虑后,让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多让几个学生回答。)

板书:98+192大约300元

100+200=300(元)

5、小结:我们把接近整百的数看作整百数来计算,这种方法就叫做估算。

(板书课题:加法估算。)

6、请你帮我估一估,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需要几百元?

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再指名说一说,师完成板书:

403+105

大约500元

400+100=500(元)

7、提问:500元钱,我能买回这两样东西吗?为什么?

8、用300元能买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吗?说明理由。

说明:估计的结果有时会比实际少,有时会比实际多,但买东西时可不能估少了,否则就买不到物品了。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2)小军说:“我买了一辆玩具车397元,一个篮球106元,一共是603元。你觉得他说的对吗?指出:有时估算可用来检验计算对不对。

(3)小兰带300元能买到3个芭比娃娃吗?让学生思考,并说明理由。

2、请用600元设计一个购物方案。看看用600元你准备买些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设计,小组讨论是否合理后,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作业:(作业纸形式)

1、估算下面的结果,在括号里填上整百数。

(1)冷饮店上午卖出汽水198瓶,下午卖出304瓶,这一天大约卖出汽水()瓶。

(2)养鸡场有公鸡210只,母鸡比公鸡多589只,母鸡大约有()只。

2、先估算,将估算结果写在每题前面的括号里,再列竖式计算。

大约()399+297=大约()503+408=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估算”。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估算,估算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我们以后再一起学习。

的加减法教学教案及反思篇二

年月日

课题认识小数(第三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多媒体课件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

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

数化简。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新授:1、准备题

(1)1元=()角=()分

(2)在下面()里填适当的小数。

3角=()元

30分=()元

100毫米=()米

(3)0.4里面有()个0.1

0.40里面有()个0.01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1、课件出示例4:

为什么?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

回顾复习旧知

读题

分组准备,讨论

说出结果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填空

学生自主填空

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汇报自己的结果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延伸

四、练习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1、课件出示例5: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交流:

(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学生自主填空。

学生自主改写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五、总结

六、课堂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回顾所学,体会进步

小数加减法3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的加减法教学教案及反思篇三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

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1)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3)(3)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9、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的加减法教学教案及反思篇四

教学目标:

1.巩固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初步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在生活中联系数学,运用数学知识。

课时安排:2-3课时

课前准备:小黑板、图片、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说说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新课练习

1.第2题出示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评析。

2.第1题出示

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3.第3题出示

学生独立审题,解答题目,校对。

4.第4题出示

先报出得数,再帮小熊投篮。

5.第5题出示

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6.第6题出示

读懂题意,独立完成,校对评析。

迁移训练,换一个得数试试看。

7.第7题出示

自由读题,指名读,说说怎么做?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8.第8题出示

学生自主完成,校对。

9.第9题出示

先审题,再独立完成。

10.第10题出示

自由审题,独立试做,评议。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1.第11题出示

有只淘气的小狗把墨水瓶打翻了,猜猜看可能是什么数?

神奇的算示:

请你填一填,算一算,会发现什么?

三、小结

介绍算盘。

说说你的学习收获。

的加减法教学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学

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

重难点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角=()元1分米=()米2角=()元

1厘米=()米1分=()元1毫米=()米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0.05元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0.48元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

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思路: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05元是5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1元的。

观察板书: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0.05和0.48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出示例2:

2、1毫米表示多少米?7毫米呢?15毫米呢?

4、试一试:

5、练一练:1、2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五的1-5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呢学会了什么?

教学得与失:

课题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课时2

教学

目标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识小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

重难点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计数单位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卡片0、0、1、2和小数点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写出下面的小数,并说出各是几位小数

四点三九点五七零点零八三点零二零六点零四

2、读出下面的小数,并说出各表示几分之几

0.360.450.0020.70.90

3、从右边起按顺序说说整数的数位。并说说每一位的计数单位,再说说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相机板书)

4、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并会读会写这些小数,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有关小数的知识。

二、师生探究。

(一)、学习例3

1、你能先涂色表示上面的小数吗?

提问:你是怎样涂色的?为什么这样涂?

(1)1里面有几个0.1?0.1里面有几个0.01?

(2)出示一个平均分成10份的正方形,问:从图中你能看出1和0.1的关系吗?

明确:10个0.1是1,1里面有10个0.1。

3、你知道0.1和0.01有什么关系吗?0.01和0.001呢?

同桌互相举例说说。全班交流。

的进率是多少?

(二)、学习例4。

1、学生读题。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2、把这个小数写出来。

3、说一说每一位上的数各是几?各表示什么?

4、独立填写数位顺序表。

5、试一试。

同桌说说:1.45是由()个一、()个十分之一和()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6、完成p31/练一练

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每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各是多少,合起来又是多少。

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反思:完成练习五/6--10

1、练习五/6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怎么想的。

2、练习五/7

(1)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读一读图下面的文字。

(2)师简单介绍发射“神州”五号飞船及刘翔获得“110米栏”金牌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写出相应的数。

说明:“十二秒九一”就是“十二点九一秒”

3、练习五/8组织学生将课前了解到的进行交流。

4、练习五/9让学生看清要求后想想每个小数在哪两个数之间,再分别在直线上标出来。

学生试标0.5、1.3、2.6后说说是怎么想的。

重点指导3.75和4.05怎么标,可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5、练习五/10

学生看清要求后,分小组开展活动。

要求:边想边摆,摆好后读一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摆法。鼓励学生摆出符合要求的不同的小数。

四、看书质疑

五、介绍“你知道吗?”

教学得与失:

的加减法教学教案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体验数的发展,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含义,能准确地说出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位顺序,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千以内数的组成、数的读写、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联系实际,体验“一千”,发展学生的数感。

2.正确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数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教学方法:引导,探索,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教学手段: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人十个小方块,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2.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三、你问我说,合作探究。

1.数一数,认识“一千”是多少。(1)请每个学生数出10颗小豆豆。板书:10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10个一(2)小组合作,数出100颗小豆豆。预设:有的小组快一些,有的小组慢一点。教师巡视,请数法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同学汇报。(3)出示方块(100块),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你们能不能一下子准确地说出有多少块?为什么?可以怎么整理?(4)同样的方法得出10个一百是1000,1000里面有10个100。

2.借助计算器继续进一步认识“千”。请学生们观察计算器上的珠子和所在的位置,试着写出“1000”。

3.联系实际生活,体验“1千”到底有多大?(1)出示100张小卡纸。(2)出示一本童话故事书实物,这样的书大约三本有1000页。(3)联系本班学生人数来思考。(4)联系学校全体人数。(5)请学生举例说明,让大家进一步感知“1千”到底有多大!

教材第75页“做一做”第1﹑2题。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老师适时归纳。六﹑布置作业教材78页练习十六的第1﹑3题.

的加减法教学教案及反思篇七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70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两张面积不同但方格数相同的长方形图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各一个。

学具:三个面积大小不同的长方形,1平方厘米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设计图纸。

三、三维教学目标、策略选择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怎样简单地测量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灵活地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过程与方法:动手操作,并且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式的方法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这是一堂概念课,必须把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生动,易于让学生接受。因此在此教学设计中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让学生多感官地感知面积的含义及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和如何准确地使用。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同时培养合作能力。总之,整堂课的教学策略选择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师:两块玻璃有大有小(板书:大小),我们就说这两块玻璃的面积一块大一块小。(板书:面积)

二、感知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

(1)师:在我们身边的每个物体都有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面小一些。

(3)看一看师:看一看黑板的面,课桌的面相比,怎样?

(4)想一想师:生活中的物体,你还能比一比哪些面的大小?

(5)归纳: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我们把书表面的大小叫做书面的面积,把黑板面的大小叫做黑板面的面积。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

(2)归纳:看来只有象a、b、c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图形)

3、归纳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面积?

三、操作探究,认识单位

1、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请学生从信封里取出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想办法比较一下。

(1)用重叠法可区分出a与c,b与c的大小。

(2)a和c无法用重叠法判断大小,怎么办呢?

a、请同桌合作,可利用手头的工具,尽量想办法比较出a和c的大小。

方法之一:在信封里有一些小正方形,利用这些正方形来判断。

共可以摆10个正方形。这样就可以比出b的面积大。(鼓励学生选择方便易行的方法来摆)

假如把小正方形换成小圆片来量,你觉得用哪个合适?

b、如果手头没有小正方形怎么办呢?看,米老鼠想了个好办法。出示:

你知道他是怎么比的吗?

原来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2、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师: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两张图片,请两个同学上来看数里面有几个方格,再把所看到的方格数告诉大家,请大家猜猜谁看到的图形大。

(1)师:你们为什么会猜错呢?

(2)归纳:看来数方格时必须统一方格的大小,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不能正确地比较和测量出面积,因此国际上就规定了一些统一的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介绍平方厘米

a、师:请大家拿出所剪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这么大一个正方形我们就说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的意义)

b、师: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c、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书中74页第1题的长方形面积有多大?

d、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

(2)认识平方分米

a、我们用一个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就可测量课桌面的大小,这就是平方分米。(板书:平方分米)

b、拿出所剪的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意义)

c、用手势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d、同桌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

e、若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

(3)认识平方米

a、我们就得用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单位来测量教室的地面,那就是平方米。(板书:平方米)

b、想想多大的正方形面积应是1平方米?(出示1平方米的意义)

c、出示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

d、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下几名同学。实际测试。

4、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5、巩固运用

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________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________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________

四、思维拓展

学了今天的知识,米老鼠设计了几幅漂亮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看。

1、数一数这两个图案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2、请你当小小设计家,来设计图案,并说说你设计的图案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有些什么收获呢?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意义,了解面积是有大有小的。

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使学生充份感觉“面”的存在,又通过物体表面大小的比较,使学生理解面积的第一层含义。

通过这一环节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明白只有封闭的图形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使学生理解面积的第二层含义。

在上面两个层面理解的基础上,以出示板书为线索,鼓励学生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让学生知道:要想精确地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应选择小正方形来摆合适。

此环节设计富有童趣,学生因为思维的定式想当然地认为方格数多的图形面积就大。通过猜错的经历,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需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

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图形,这些图形有大小吗?你能分辨他们谁大谁小吗?

生1、我觉得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a、d、b。因为把d还没连接的两个端点连起来就可以看出d比b的面积大。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显示连法1。)

(请其余学生对生1的方法发表意见,许多学生都赞成生1的说法。)

师:按照你的思路,除了这样连线外还可以这样连(出示连法2),这样看来d的面积就比b小了。(生1觉得连法2有道理,发现自己的想法不成立,服气地坐下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出各种连法。)

生2:连接的曲线还可以再往里凹,这样d的面积就更小了。

生3:其实连接的曲线也可以向外凸,可以使d的面积比c还大。(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显示连法3。)

(请学生小组讨论,到底怎么比较d的面积,d能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

生4:其实刚才的连线都是把d变成封闭图形,d实际上不是封闭图形,它不能比较大小。

生5:只有封闭的图形才能比较大小。

(2)归纳:看来只有象a、b、c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图形)

片断二:1、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请学生从信封里取出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想办法比较一下。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用重叠法可区分出a与c,b与c的大小。请学生演示重叠法的比较方法。

(2)师:为什么不用重叠法比较a和c的大小呢?(学生充分说明其理由)

请同桌合作,可利用手头的工具,尽量想办法比较出a和c的大小。

生1:先将a与c重叠,再将多余的部分用剪刀剪下进行比较就能比出大小。

生2:可以利用袋子里的小正方形,把它们分别摆在a和c上面,看哪个摆的小正方形多,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师:生2能利用手头的这些小正方形来摆,这个方法不错,我们请他来演示一下。(请生2在实物投影仪上摆放,在生2摆放过程中师指出手头只有10个小正方形,要在a、c上都放满不够,怎么办?生2表示先摆完a,再重新摆b。)

生3:老师,我认为可以同时将a、c摆起来,而且很清楚。(请生3上来摆)a一行摆3个,可以摆3行,共9个小正方形。b一行摆4个,可以摆2行,共3个小正方形。可以看出a比c的面积大。

生4:……

师:刚才几个同学都想到了了不起的方法,你认为谁的方法最巧妙?请说说你的理由。

六、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又是学生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多种感官参与、多种手段并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抽象,在学生脑海里形成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表象,最后建立起明确的概念。通过探索活动,学生经理数学致使“再创造”、“再加工”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找到科学的方法,不时地享受着观察、思维、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着数学的独特魅力。整堂课,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体验着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数学教学说到底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从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不应该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应力争把外显的感知内容转化为内在的思维对象,在学生的思维深处不断激起创造的火花。

执教: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杨速

设计: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杨速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的加减法教学教案及反思篇八

主备人王斐斐主讲人

教学目标

l、进一步巩固千以内的数的读、写,提高对千以内的数的理解能力。

2、在实际情境中,能熟练的利用千以内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身边的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提高对千以内数的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来练习“千以内的数”,首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2、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

三、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4页,回忆:

1、如何读、写千以内的数

2、千以内数的组成

四、练习

(一)、读一读。

804123347487970

(二)、填一填.画一画。

()408259()

(三)、四大名著(连一连)

2个百l个十l个百2个十8个一9个十8个一1个百9个一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然后集体对答案,错的同学自己纠正。

(四)、巩固练习

860里面有()个百、()个十。

605的“6“表示6个()。

410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是()位数,个位是()

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五、课后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个人补充及建议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1.860里面有()个百、()个十。

2.605的“6“表示6个()。

3.1253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是()位数,个位是()

教学反思:

作业设置:

完成课本16页自主练习2、3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