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笠翁对韵一东网 笠翁对韵教案(大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5 08:53:53 页码:10
笠翁对韵一东网 笠翁对韵教案(大全5篇)
2023-09-15 08:53:53    小编:飞雪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笠翁对韵一东网篇一

一、开场白 引入“值周班长责任制”(助教)5min

三、释读(教授与学生共同完成)25 min

四、休息7 min

五、静定训练(助教与学生共同完成)3 min

六、释读二冬(先由助教带读,释读由教授与学生共同完成)15 min

七、朗读一东、二冬(助教与学生共同完成)15 min

八、布置作业(教授),并做课堂总结(班长)5 min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在讲新课之前,老师要介绍一下我们将要执行的班级管理新方案——“值周班长责任制”。最近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有的同学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去管其他同学。《弟子规》中说“扬人恶,即是恶”。老师告诉你们,做人不能总职责别人的缺点,即使看到别人有缺点,也不要当面指责。你应该反省一下自己,自己做的好不好呢?如果发现自己有不足之处,应及时改正。能发现别人的缺点也是好事,每个人都有监管别人的机会,这就是我将要介绍的“值周班长责任制”。大家看到我手上拿的这份《九雯学堂学生纪律考核表》了吗?从表中可以看到,具体的考核项目分七大板块。分别是礼仪15分,衣着,纪律,发言,诵读,应用,互助。其中“礼仪”主要从来校礼仪、课堂礼仪和放学礼仪三方面来考察的;“衣着”主要从整体、纽扣、衣物放置三方面考察;“纪律”主要从坐姿、站姿、桌椅、请示、食品几个方面考察;“发言”从积极度、示范作用以及是否有创意三方面来考察;“诵读”主要从指读情况、背诵情况和理解情况三方面考察;“应用”主要从家中、学校、社会三方面考察;“互助”主要考察的是帮助同学的情况。我们每周推选一位班长,负责监管班级其他同学的课堂表现情况。集体考核的内容同学们都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课堂表现好与不好,是有评分制来体现的。学生每节课课堂表现情况由班长打分。其中礼仪15分,衣着15分,纪律20分,发言15分,诵读15分,应用15分,互助5分。满分为一百分。我们将在周末进行分数统计。最后得分是一周内每节课得分的平均值。分数最高的将有奖励。本周的值周班长谁来担任?同学们选一个代表吧。(耿锐)好,本周的值周班长就由耿锐来担任。大家积极配合班长工作。希望大家都有良好表现。

言归正传。把书翻到《笠翁对韵》的 目录。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上卷》一东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一东,略)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小朋友,跟我念。(一东,略)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霁 牛女 河)

指生第一段(两名即可)

2、师读第二段

讲解第二段(重点点拨:云暧玳 屐 过天星似箭 驿旅 茅店 皓月)

重点字词课堂提问:暧玳 屐驿旅 茅店 皓月

指生第二段(两名即可)

3、师读第三段

讲解第三段(略讲)

指生第三段(两名即可)

四、休息

五、静定训练

下达静定训练口令:“三„„二„„一”同学们都坐好了吗?眼睛闭好了吗?老师要检查了。注意,在老师说睁开眼睛之前,请小朋友们不要睁开你们的眼睛。如果谁做的最好,老师会走到他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表示鼓励。如果哪位小朋友没有闭好眼睛,老师就要过去提一下他的右耳朵。老师要下去检查了。(检查)好,大家都做得很好,现在想象自己躺在草坪上,草又绿又软,微风吹拂着你,让你感觉特别的舒服。在草坪的不远处,有一只黄牛,黄牛的旁边,是三只小黄牛,它们在吃着嫩嫩的青草。一只小鸟飞来了,轻轻地落在了黄牛的背上,它欢快地唱着歌,悦耳动听„„一会儿,小鸟飞走了,不一会儿,黄牛和它的孩子们也摇摆着尾巴走了。四处静悄悄的。阳光温和地洒在你身上,你感觉舒服极了。继续享受这个场景。„„(30秒)好,请慢慢睁开眼睛。

六、释读二冬 首先助教带读二冬

然后由教授指导学生释读二冬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三元 及第 一品仙李盘根调国脉 娇杨擅宠起边风)

指生第二段(两名即可)

2、师读第二段

讲解第二段(略讲)

指生第二段(两名即可)

3、师读第三段

讲解第三段(重点点拨: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

课堂提问:项 三杰

生齐读第三段

七、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通过对接,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八、布置作业、课堂总结

1、教授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30分钟)

2、班长做课堂总结:班长到讲台前宣布学生课堂表现的得分情况。稍作总结。

3、助教结束语:班长的评分还是很公平合理的,成绩已经公布下去了,每位同学对自己的课堂表现也已经是心中有数了。分数高的同学请不要骄傲,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以后几天同样表现得非常优秀。成绩靠后的同学也不要灰心,希望你们在以后的课堂上能严于律己,有出色的表现。主动回答问题、主动帮助同学、认真朗读课文都是你们表现的机会。所以想做一个表现优秀的学生并不难。我们会将你们一周的成绩算出平均值,就是你们一周课堂表现的最后得分。希望大家以后都会有良好表现。

笠翁对韵一东网篇二

笠翁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戏剧家,作者为这本书费尽了心血,但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读《笠翁对韵》,让我对书中诗句有所理解,还让我知道了不少的古代历史、神话、名人的故事、许多习见的典故和俗语。特别是名对故事中的名对,真是像嚼橄榄一样越嚼越有味。书中还有很多诗词的格律知识,比如词性、词义、平仄、联绵、合掌、隐如、双声、同旁、借对、反语、顶真、互文„„把我看的摸不清东南西北。唉!对子的学问太深奥了,真佩服古人,在这么多的约束下写诗词、作对子,还能写出那么多流传千古的好诗词,真不容易啊!古代的人真是聪明!他们写出了那么多好听的对子。比如: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不仅话语简单、声调和谐、节奏响亮,而且按韵分编,内容广泛、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它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智慧。通过背诵这些经典对子,不仅让我长见识,长知识,长智慧,还让我进一步了解到了中国的精髓,我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化。

时也要写,为此他呕心沥血,真是让人感慨万千。我在假期里想的最多的是能睡赖觉了,学习态度差极,羞死了。以后真得好好改改了,得向李贺学习才行。

读了《笠翁对韵》之后,让我感到古代人说话原来是那么的美,犹如舞台上的优美舞姿,一组对词就是一句念白,一付对子就是一段唱腔,妙不可言。在这些经典的熏陶下,一个人就会从内到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学习能力倍增。真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啊!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读经诵典,让我受益匪浅。

评语:作者在认真读《笠翁対韵》后,知道此书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智慧,从而感到书中的人物品质值得学习,作者在思想上、行动上的都发生了变化,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跟文中的李贺相比较,悟出做什么事情都有刻苦认真的道理。

指导教师电话:***

笠翁对韵一东网篇三

执教教师: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正小学

王倩

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一、复习导入,发现秘妙一:押韵

1.复习一下《识字三》,感知对韵歌的节律、韵味。2.师范读,生自由读,圈圈押韵的字。

3.发现规律:押韵的字韵母相同:uei(ui),以及韵部《五微》的“微”和押的韵关系。举一反三回到目录,根据目录所给的韵部猜一猜押的韵。

4.再次观察,发现句末押韵的特点。(教师板书:句末押韵)5.学生起立拍手读,进一步感受对韵歌的音乐美。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通过学生所学知识导入新授课,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旧知,从而整合新旧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耳熟能详的现代对韵歌在短时间内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调动学习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在发现押韵这个特点后“窥一斑见全豹”,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韵部与押的韵之间的微妙关系。)

二、边读边悟,发现秘妙二:字数相等

1.同桌对拍读,一人读半句,感知对子左右字数相同的特点 2.师生合作读,师随意抽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11字对的前半句,生接读后半句。在接读中进一步感知字数相等的特点。

3.全班交流,说说在读中发现字数上的规律。总结秘妙二:字数相等(教师板书:字数相等)

4.大组比赛读,进一步感受字数相等带给对韵歌的音乐美、建筑美。

(设计意图:为了帮助学生发现字数相等的特点,通过同桌互读、师生互读之后发现对字前后字数相等,接着赛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三、检查字音,理解内容

1.指名读:衰对胜,密对稀,祭服对朝衣。师解释:祭服和朝衣 2.指名读: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师解释:鸡窗、雁塔、秋榜和春闱的意思。

4.指名读:天资真窈窕,圣德实光辉。蟠桃紫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玉妃。了解金母和蟠桃的故事和杨贵妃和荔枝的故事,顺势拓展:《过华清宫绝句》,请生在复讲故事。

5.指名读:霸王军营,亚父丹心撞玉斗。视频了解故事。6.指名读:长安酒市,谪仙狂兴换银龟。听故事,复讲故事。7.齐读全篇,师引导观察“乌衣巷”和“燕子矶”;“祭服”和“朝衣”两组发现对韵歌第三个秘妙:类别相同。(师板书:类别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关注学生诵读时的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是否到位,扫清字音障碍。顺势通过图片、随文引入诗歌、观看视频以及听故事、讲故事等方式帮助理解内容大意,避免单一讲解带给学生的枯燥感。在理解内容后再引导发现对子前后的类别是相同的。)

四、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1.同桌对拍读;拍桌读;手脚并用读。2.镂空读:个别字的补充读;部分词语的补充;整段文字的补充读。

(设计意图:为了避免单调枯燥,通过多种体验,如拍手、拍桌、比赛、补白等形式,在读中感受对韵歌的语言美、声音美、韵律美,从而提高学习经典的兴趣和效率。)

五、学以致用,创遍对子

1.出示词语,根据对韵歌的特点对对子。2.发现押的韵:ou,并给新的对子补上个题目。

(设计意图: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创编对子,让学习到的规律的得到迁移运用,同时趣味盎然的新对子能够再次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对子这种经典的语言通过课堂的润泽能够延伸到课外,成为一种兴趣。)

六、总结课堂,延伸课外 板书:五微

句末押韵

字数相等

类别相同

笠翁对韵一东网篇四

执教:邹永荣

2014.3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译文。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笠翁对韵》。你们知道笠翁是什么意思吗? 生:戴着斗笠的老翁。

师:说得没错。不过,这里的老翁指的是作者李渔。大家知道吗?在古代,学者、诗人,不仅有自己的姓和名,还有名号呢!你们知道大诗人李白的号是什么吗? 生:香山居士。

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号是什么呢? 生:卧龙。

师:对呀!作者李渔的号就是笠翁。他是明末清初时期非常杰出的作家。那对韵是什么呢? 生:我认为“对韵”就是对对子。

生:——《笠翁对韵》。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最想表扬他的什么? 生:声音响亮,有节奏!

朔(打出读音)斗

读“dou”,你知道为什么嘛? 生:这里指北斗七星。

师:对!根据意思读准字音,也是一种方法。把这句话读一读:参商两曜斗西东。

师:幻灯出示:参、商指的是星宿中的两个星座。看:在北斗七星的东西两边有参、商两颗星。这两颗星在东西两边,谁也见不着谁。哪一句与他相对应,也写出了其他两颗星的位置。生:牛女二星河左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里,找到了这么多的对子。现在,请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读第一段。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通顺。像这样,把句子读通,就达到了朗读的第一层要求。这就是——通读。(板书)就是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板书:字句)

师:朗读的第二层要求啊,就是熟读!(板书:熟读)你知道熟读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流利地读,就是熟练地读。

师:好的。通过一遍遍地读,把内容记在心中,能读出轻快的节奏,这就是熟读。(板书:节奏)

师:同学们,熟读有很多种方式。你们听过壮族三月三的赛哥节吗?他们的对歌就是你唱一句,我和一句。读书也可以这样。我读一句,你们跟着和一句。这叫唱和读。你们想和吗?我先来,天对地。生:风对雨。师:山花对海树。生:赤日对苍穹。

……(注意: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要对:三冬江上,……)

师:刚才呀,是我们师生的唱和读。现在,男生读,女生和,好吗?试一试吧。男生站起:站如松 女生:坐如钟。

师:不错。稍稍调整一下,就更有节奏啦!大家想不想试一试?老师起个拍子,大家一起来拍手读。生:起拍手读。

师:我们还可以同桌拍着手读。玩过拍手歌吗?哪两个伙伴来拍手读? 生:两伙伴。

师:大家两两个试一试吧?

师:开心吧?老师发现,你们都已经能背诵出来,并把它记在了心中。这就是熟读的好处。俗话说:“熟读成诵。”这就是朗读的第三层要求——板书:诵读。说得好!要达到这一层要求可不简单:要读出感情,要读出韵味!(板书:韵味)师:现在,你最喜欢诵读哪一个对子? 生:我想诵读:一字对:天对地,雨对风。(出示:天对地,雨对风)

师:自古以来,就有了天和地。你能读出他们的变化吗? 生:读

师:听出来了,这是和风细雨。还有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出了狂风暴雨。师:再读 生:读

生:我想读二字对。出示二字对。

师:你还想诵读哪个对子/ 生:十一字对。师:你看到什么景象?

谁来读?怎样的环境?渔翁在干什么?你还想到哪个渔翁?(江雪)这个渔翁心境如何(孤独)

博雅同学前不久参加市里的毛笔书法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天,她带着文房四宝,也要为大家书写自己喜欢的对子。请大家合着古乐,大声熟读对子吧!(博、配古乐、书法)

其间,可以请同学上台展示你们的诵读。你们可以配上动作,可以效仿古人摇头晃脑的诵读。(三个)

师:评一评。他们读得怎样? 生:

师:是的,想他们这样有感情地诵读,用心地读,读出了韵味。这就达到了诵读的要求。请男女生合作诵读这一第一段。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笠翁对韵”上卷“一东”中的第一段。还有第二段,第三段。想读一读吗?同学们,按刚才的方法:通读字句,熟读出节奏,诵读出韵味。开始读吧。谁来读读。指名读。第二段。指名读。第三段。

师;咱们读到这,这是通读。回家后,请大家熟读。来看看博雅同学写的书法。(贴: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注意顺序)

怎么样?博雅真是个小书法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还带来了一副对联,(故意贴错)你发现上联和下联的位置错了吗?回忆一下,春联对对子的特点是:(打出: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平仄相对)

三、拓展训练(机动)

师:其实,书法和对联都是我国的传统经典文化。大家想试一试对对子吗?

(小试牛刀

夏对()(夏季对严寒的冬天)山对()为什么:排山倒海

课后,我们可以去大显身手: 万紫对()叶茂对()画栋对()水帘洞对()

古木无人径对()

接天莲叶无穷碧对()把这些对子连成一起,也成了一组对对子。

四、总结

师:同学们,《笠翁对韵》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优美的、经典的文化遗产。她分为上、下卷各十四枝。只要熟读了,你的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今后,在我们班的阅读课上,我们继续开展经典诵读背诵比赛。谁背下的《笠翁对韵》更多篇者,将得到老师的奖励!

下课!

《笠翁对韵·一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流利的诵读课文。

2、体会《笠翁对韵》的音调特点,了解“对仗”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的语感。

3、让学生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教学过程:

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缓慢,国学味道)师:上课 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欣赏趣联故事,激发兴趣,了解对联基本特征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对联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视频)

三:总结对仗的特点,介绍《笠翁对韵》书籍

师:你们一定觉得这幅对联解缙对的很妙吧!(交流:妙在哪里)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幅对联。(课件出示对联内容)这就是古代人们写对联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仗(板书)

师: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本专门训练儿童应对、掌握音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课件出示笠翁对韵)读书名

1、正字正音。(1)师范读

2、了解对仗特点和押韵特点

师:结合我们刚才对对联的理解,你能说说这段文字哪里体现了对仗的特点?(字数、内容:举个例子)(板书:字数相对、内容相对)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对仗的特点。

生:自读、生生对读、师生对读、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听,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其实这又体现了这段文字的另一个特点——像这样,把相同韵母的字放在句子最后就是押韵。(板书:押韵)举例:“一东”这段文字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押的都是(ong)四支、五微、六鱼(课件出示)、、、、、、这也是《笠翁对韵》这本书的编排特点—— “按韵分篇(课件出示)”。

3、读出韵味

(3)什么样的美景和这样的美景相映衬呢?“雨霁晚霞红”(出示图片)(4)试着读一读(板书:意境)

(5)像这样有意境的句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找一找,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读,你最想读哪句?(试读)五:拓展练习

师:你们想自己对对子吗?试一试 1 一字对

大—— 高—— 天—— 黑—— 冷——

花—— 雪——

2、对二字。七嘴—— 千山—— 争先——

千言—— 山清—— 七上—— 天文—— 刮风——

3、四字对。福如东海——()东西南北——()

4、对五字的诗句:出示句子学生一起背。

泥融飞燕子—— 白日依山尽—— 明月松间照——

5、趣填妙对:还珠格格,小燕子、私塾老师作了一个对子,欣赏一下。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哞——

男女对读,感受乐趣。

6、书上练习处理 六 总结升华

今天,我们初次认识了《笠翁对韵》这本书,了解了“一东”的三个特点,(对仗)不仅字数相对,而且内容相对,(押韵)不仅押韵还能读出旋律,(意境)还有意境非常优美的千古绝对;课下,请同学们把一东的内容熟读背诵,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一、导入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祖先留下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而且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对联。

1、谁能背背你收集到的对联?(相机讲获取知识的途径。如从长辈处获得、从网络、从生活中获得等)针对性点评。

2、展示老师收集的对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五代后蜀主孟昶)充饥不必图画饼,止渴何须望梅林。(饭店佳联)

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想象奇特,构思巧妙)

3、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字数相同、对仗)

对仗:古代人写诗或写对联的时候,为了让语言更美,就喜欢用对仗。“对”就是对称、对应的意思。就像这间教室,左边有门,右边也有个门跟它对应。这就是“对仗”。

二、引入新课,《一东》

古代的小孩,五六岁开始识字的时候,老师就会教他对对子,那么就必须学习这一本书——《笠翁对韵》。

1、板书课题,介绍《笠翁对韵》,并解释。

出示:《笠翁对韵》是清代戏曲学家、文学家李渔所编写,这是一本关于诗韵、对仗的声律启蒙著作。该书语言丰富优美,对学习吟诗、对对子有很大帮助。

“笠”是下雨天戴的斗笠,“翁”是老头,李渔的自称,“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压韵的。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笠翁对韵》的第一篇《一东》。板书。

三、体会对仗,理解意思。

1、学生自由朗读,2、师生接口读。

3、质疑:有没有不懂的?

苍穹:天空。

牛女二星:牛郎织女二星。

参商:天上的两颗星星,参星位于西方,商星位于东方。两曜:两颗耀眼的星星。日、月、星都叫曜。

故事:参星和商星在北斗七星的一西一东。传说远古时代的高辛帝有两个儿子,整天争吵,最后竟然动起武来。高辛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兄弟俩分别派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东部和西部。后来他们一个变成天上的参星,一个变成天上的商星。两颗星星一西一东,每天你升我落,你落我升,永远都见不着面。现在用参商比喻亲友相隔两地,难以见面。飒飒:风雨之声。

戍旅:戍守边疆的战士。句子的意思是:十月的边塞周围,寒霜随风而降,惊扰了驻守的将士们。

三东:冬天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

朔雪:北方的雪。句子意思:十二月的江河上空,漫天飞舞的雪,让渔翁感到十分寒冷。

3、带着理解朗读。

四、体会押韵,品味朗读

1、很多诗歌都是对仗的,除了对仗,诗歌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出示:《江南春》(杜牧),指出句末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解释押韵:韵一般放在句末,称为韵脚。

3、出示《一东》学生找出押韵的字。明确《一东》是押同一个韵的。

4、押韵的好处: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古代诗歌是用来唱的,押韵使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5、指导朗读体会。

6、出示诗词,学生找出韵脚,并指出哪首押一东韵。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锄禾(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练习对对子,挑战自我

1、老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冷—暖

白-黑

海阔—天空

天南-地北

(汉语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作文来下笔如有神。)

2、学生自由出对子。

3、出示特殊对子,千古绝对

千古绝对:有些对子,过了千百年,也没有人能对出来,即使对出来,也不够贴切。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回环联)

涓涓溪流,淙淙浅浅,深深汤汤,澎澎湃湃汇江河湖海汪洋。(同旁,叠字)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南朝北打东西。(七色、四方、“东西”一词两用,有物品之意)

学习《笠翁对韵》,以后知识丰富了,也许你们能对出来,解决这千古难题。

六、作业:将《一东》背给父母听。收集对联。

笠翁对韵一东网篇五

执教教师:浙江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正小学

王倩

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一、复习导入,发现秘妙一:押韵

1.复习一下《识字三》,感知对韵歌的节律、韵味。2.师范读,生自由读,圈圈押韵的字。

3.发现规律:押韵的字韵母相同:uei(ui),以及韵部《五微》的“微”和押的韵关系。举一反三回到目录,根据目录所给的韵部猜一猜押的韵。

4.再次观察,发现句末押韵的特点。(教师板书:句末押韵)5.学生起立拍手读,进一步感受对韵歌的音乐美。

(设计意图: “温故而知新”,通过学生所学知识导入新授课,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旧知,从而整合新旧知识,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耳熟能详的现代对韵歌在短时间内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调动学习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在发现押韵这个特点后“窥一斑见全豹”,让学生进一步明白韵部与押的韵之间的微妙关系。)

二、边读边悟,发现秘妙二:字数相等

1.同桌对拍读,一人读半句,感知对子左右字数相同的特点 2.师生合作读,师随意抽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11字对的前半句,生接读后半句。在接读中进一步感知字数相等的特点。

3.全班交流,说说在读中发现字数上的规律。总结秘妙二:字数相等(教师板书:字数相等)

4.大组比赛读,进一步感受字数相等带给对韵歌的音乐美、建筑美。

(设计意图:为了帮助学生发现字数相等的特点,通过同桌互读、师生互读之后发现对字前后字数相等,接着赛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三、检查字音,理解内容

1.指名读:衰对胜,密对稀,祭服对朝衣。师解释:祭服和朝衣 2.指名读: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师解释:鸡窗、雁塔、秋榜和春闱的意思。

4.指名读:天资真窈窕,圣德实光辉。蟠桃紫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玉妃。了解金母和蟠桃的故事和杨贵妃和荔枝的故事,顺势拓展:《过华清宫绝句》,请生在复讲故事。

5.指名读:霸王军营,亚父丹心撞玉斗。视频了解故事。6.指名读:长安酒市,谪仙狂兴换银龟。听故事,复讲故事。7.齐读全篇,师引导观察“乌衣巷”和“燕子矶”;“祭服”和“朝衣”两组发现对韵歌第三个秘妙:类别相同。(师板书:类别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关注学生诵读时的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是否到位,扫清字音障碍。顺势通过图片、随文引入诗歌、观看视频以及听故事、讲故事等方式帮助理解内容大意,避免单一讲解带给学生的枯燥感。在理解内容后再引导发现对子前后的类别是相同的。)

四、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1.同桌对拍读;拍桌读;手脚并用读。2.镂空读:个别字的补充读;部分词语的补充;整段文字的补充读。

(设计意图:为了避免单调枯燥,通过多种体验,如拍手、拍桌、比赛、补白等形式,在读中感受对韵歌的语言美、声音美、韵律美,从而提高学习经典的兴趣和效率。)

五、学以致用,创遍对子

1.出示词语,根据对韵歌的特点对对子。2.发现押的韵:ou,并给新的对子补上个题目。

(设计意图: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创编对子,让学习到的规律的得到迁移运用,同时趣味盎然的新对子能够再次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对子这种经典的语言通过课堂的润泽能够延伸到课外,成为一种兴趣。)

六、总结课堂,延伸课外 板书:五微

句末押韵

字数相等

类别相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