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别了不列颠尼亚颁奖词(精选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3 23:42:15 页码:11
别了不列颠尼亚颁奖词(精选6篇)
2023-09-13 23:42:15    小编:JQ文豪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别了不列颠尼亚颁奖词篇一

3、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时间计划 一、视频导入(5分钟)

二、教学过程:复习回顾(3分钟) 文本梳理(8分钟)

细读文本(20分钟) 语言特点 (3分钟)

三、作业(1分钟) 课时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 黑板

一、导入

197月1日,香港回归,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引入香港回归视频(现在高一的孩子大多是出生的)。

在当时,来自世界各国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采访报道了这一历史性的事件。这么多的世界级媒体和报道,结果只有一篇被选进了我们的语文课本,那它该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这篇文章《别了,不列颠尼亚》,来重温一下那个历史性时刻。

二、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

标题(正标、副标题)——必有

主体(必有):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二)文本梳理。

现在大家速读一遍,拿起笔,按照新闻的5大要素分析一下本文,整体感知一下本文的情感。(以提问方式进行)(或者让学生缩写新闻)

1、先看标题,作者怎么不说“别了大英帝国”呢?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活用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别了,永远不会再见的意思,对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来说,当然不想再相见。倒装句式,更强调了香港回归,一雪国耻,标志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委婉含蓄中透着嘲讽。

2、导语第1段,写了什么?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

3、主体2-10段,又主要写了什么?写了哪几个场景?

——主要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前的主要过程。着力写了四个场景:

第一场景:4点3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第二场景:6时15分,添马舰军营东广场举行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交接仪式,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

4、结尾第11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5、现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都有了,那背景体现在哪里呢?请大家画出来,并说说他们在文中的作用。

——第4、7、11自然段。

背景中有历史事件回顾,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英国米字旗和港督旗的升降等,都有准确的记载,虽然只写了一天中发生的事件,但有很大的历史跨度,容量非常大,使人在丰富的知识中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别了不列颠尼亚颁奖词篇二

方法:自主 合作 交流

教具:1.香港回归影音资料.

2..课件

重点:1.新闻知识的掌握

2.情感价值态度的培养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乘车时,经常可以见到大幅的伟人的画像,且不说法律上是否合乎规范,他们的确已经成了乡村.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了一种文化,我们看到过:毛泽东同志的.邓小平.江泽民……今年8月22号正好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与之有关的内容: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回归……今天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那段历史.(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大约5分钟)

二.研讨过程

1、大家谈观看影音资料的感受------激动,感慨.

2、讨论前明确:学生对“新闻”一词自己提出问题

(1)、什么是新闻?(2)新闻的特点 (3)新闻的结构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完全可以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3、从结构出发完成新闻稿的标题和导语------小组讨论成稿,基本掌握新闻的知识。

4、大家交流新闻稿

6、出示思考问题:

(1).这则新闻为什么会获此荣誉?(提示:可以从那些角度考虑????如:它的结构中的`标题等角度)

(2)•我们学习新闻的意义何在?(联系我们生活的时代特点)

(3)•我们学习这则新闻的意义何在?(所得所感)

分组讨论问题,

7各组交流,达成共识:

(1)                   共识:形式好:标题好,主体好/内容好:分析新闻事实和背景资料的结合(通过分析自然的明确新闻本身的内容)

大好时光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更美好的明天努力。

三、结束语:

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白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

教学反思:

新课程第四单元的体裁是新闻和报告文学,我认为应该联系现实懂得设计这个单元的目的,所以在研讨过程中将知识性和情感价值态度观的培养并重,毕竟我们应该学习认识世界的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都贯彻新课程理念,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在无形中在各个方面能够得到提高。

另外,第一次教授新闻单元,还存在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切合点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将努力。

语文教案-别了,不列颠尼亚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别了不列颠尼亚颁奖词篇三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的第一课《短新闻两篇》中的第一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新闻和报告文学贴近生活,有很强的实用性,反映了课标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素质提出的要求。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将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新闻作品中的佳作,而且篇幅又不长,非常适合作为学生阅读新闻的范本,多接触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可以让学生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其中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因此学生对于新闻这种文体是熟悉的,但这种熟悉很大程度上仅限于生活中的熟悉,而并非阅读与写作技巧上的熟悉,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把握,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并且在此基础上去粗存精,抓住有用的信息。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新闻与传记鉴赏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我计划重点达到以下两个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习惯,使学生能迅速、准确捕捉基本信息,就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2)掌握新闻特写的特点以及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从新闻的特点可以看出,本文的重点在于揣摩新闻语言简洁、准确、委婉的特点和对细节内涵的领悟力。

从学情的特点可看出,本文的难点在于把握新闻记者客观冷静叙述表象背后的民族自豪感与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有讲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理由是:除了讲读法外,新闻的鉴赏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来实现,讨论和问答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好办法,为此,设计好的讨论题和好的提问是我试图上好这课的重点。

或:说教法和学法

1、播放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录片和反映纳粹暴行的影片,设定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通过介绍香港近百年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讨论纳粹暴行(扩展至南京大屠杀)对于我们人类的戕害,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课外查找一些香港历史和纳粹暴行的背景材料,以辅助阅读。

3、分别找一些香港回归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比较一下写法的不同。

。用有关香港回归的一些历史图片来导入,边播放ppt边介绍这篇新闻的写作背景。这样既可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冲击又可引出今天所要着重探讨的新闻的内容。

。我会先花一到两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介绍通讯、报告文学、消息这三种新闻样式的共同点和区别,这些共同点和区别将以表格形式在ppt上呈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新闻,这样也是为这一单元后面的几篇通讯和报告文学打好铺垫。

这个环节主要作用是让学生熟悉文本,并且初步感受平实的语言背后的震撼力与强烈沧桑巨变的自豪感。

题目创意是本篇新闻的一大亮点,本文语言的庄重含蓄正是从题目开始的。题目不仅凝练地概括了这篇新闻的主要信息而且奠定了整篇新闻的感情基调。我将引导学生从句式(主谓倒装)、历史渊源(《别了,司徒雷登》)、虚实结合这三方面来探讨题目的创意所在。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香港飘扬了------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通过齐读让同学概括出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英国在香港的统治的终结。

。给学生2分钟时间找出2—11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的4个特写的现实场景和有关历史回顾的句段。一个班四个小组的学生刚刚好一个组一个特写场景,让同学来讨论特写场景中给他们感受最深印象最深刻的词语或句子,学生可能找到的有“面色凝重”、“日落仪式”、“雨越下越大”、“广场上灯光渐暗”之类的词语或句子,因为这些都是同学们自己找到的,所以他们能够比较清楚地品读出里面的深刻涵义,比如,可以从“面色凝重”读出末任港督彭定康心中的失落,由“日落仪式”联想到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雨越下越大”、“广场上灯光渐暗”这些都属于气氛的渲染等,这样就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上,老师此时的作用则是补充总结同学的观点并且引导同学体会语言背后的感情。本篇新闻突出的特点是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所以学生可能会将现实场景之间的对比忽略,比如,第三个特写场景中“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而第一个特写场景中则是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号角声中降下旗杆,强烈的对比使得作者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现实场景之间的对比性。教师在学生的观点上再通过分析这篇新闻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词语“最后”和多次出现的时间,这些时间甚至精确到了秒来进一步强化这篇新闻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和隐藏于作家客观冷静叙述背后的自豪感。最后通过设置一个问题:“如果我仅保留现实场景描写,而将历史回顾即背景材料去掉,同学们觉得如何?”这个问题结合课后的练习一予以点拨,我将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穿插描写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此时不仅要紧密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学生们所熟悉的电影的闪回手法给予说明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主体(2-11自然段),可分四层,按照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第一层(第2~3段):下午4∶30,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

港督府告别仪式是英国告别仪式的序幕,地点: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时间:4∶30,降旗。4∶40,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第二层(第4~7段):晚6时15分,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添马舰东面广场的告别仪式,象征着英国长达156年统治的结束。时间:晚6时15分,仪式开始。7时45分,降旗。

第三层(第8~9段):子夜时分,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是整个仪式的高潮。地点: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时间: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和7月1日的第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与此同时,添马舰东广场升起五星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

第四层(第10~11段):0点40分,“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时间:0点40分,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小结:

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将事件的始末说清楚,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这篇新闻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几个特定场景中着重描述了3次降旗与1次升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与标志,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五星红旗的升起则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主体部分共有10个自然段,其中有8个自然段,都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的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这些仪式的叙述都很简洁,但都有着历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介绍了每一种仪式之后,作者总要引用一些背景材料,突出仪式本身的涵义。另外还有两段,一个是第4段,交代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一个是最后一段,作者又一次把历史的今昔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深化了主题。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经过以上的整体分析后相信同学对这篇新闻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通过设置一个问题:“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盛事,它曾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可以说在1997年7月1日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那么这篇新闻为何可以在众多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请同学们分析这篇新闻获奖的理由。”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再一次回顾了新闻的题目创意、现实与历史结合的手法、语言风格的庄重含蓄、视角的新颖,以巩固和加深理解。

新闻是实用性很强的文体结合新课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我要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回去以“回家了,香港”写一篇通讯报道。

场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场景二:晚6:15,添马舰东面广场英国举行告别仪式。

场景三:晚7:45,'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场景四:7月1日子夜,中英交接仪式上的易帜。

场景五:0:40,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离开。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它包括导入、分析体裁、聆听录音、题目创意、提炼主要信息、政权交接过程分析、概括总结和布置作业这8个部分,重点讲解的是题目创意和对主体部分的解读,以达到我教学的重、难点。

别了不列颠尼亚颁奖词篇四

主体:(2-10) 具体叙述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

结语:(最后一段)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2.大家概括的还不错,接下来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把目光回归到香港回归的一个场景(中英易帜视频,3分钟)

明确:香港回归真振奋人心的大事,这个时刻是雪耻辱,长志气,振国威的时刻,所以一定要用自豪、高亢的语调来播报。(个人朗读、集体朗读导语部分)

五、再读课文,研习文本

1.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别了不列颠尼亚颁奖词篇五

方法:自主 合作 交流

教具:1.香港回归影音资料.

2..课件

重点:1.新闻知识的掌握

2.情感价值态度的培养

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我们走在大街上或者是乘车时,经常可以见到大幅的伟人的画像,且不说法律上是否合乎规范,他们的确已经成了乡村.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了一种文化,我们看到过:毛泽东同志的.邓小平.江泽民……今年8月22号正好是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与之有关的内容: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回归……今天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重温那段历史.(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大约5分钟)

二.研讨过程

1、大家谈观看影音资料的感受------激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