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元旦节的来历和风俗(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3:19:25 页码:14
最新元旦节的来历和风俗(实用9篇)
2023-11-11 23:19:25    小编:夜紫

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总结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和质量。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成为大多数人面临的难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旦节的来历和风俗篇一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各个国家由于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不过,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地域、民族特色了。

元旦节的来历和风俗篇二

我一走进教室,不由地张大了嘴,“哇!教室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教室上空挂满彩旗,清风拂过,它们就像一位位舞者在上空翩翩起舞;四个颜色不一的气球挂在教室上空,微风吹来,气球摇着小身子,好似在对我们招手。

让我更惊奇的是教室里还有几位家长忙前忙后,说是要和我们一起“庆元旦”,还有趣味比赛呢!正在我好奇地时候,唐炜晰妈妈来给我们讲比赛规则,她告诉我们玩的是夹乒乓球通关,每组派出代表先夹住球,再把球放入盘子里,看谁夹的多。比赛升级时,先夹好球,用手托住球,向终点跑去,把球放在盘子里,再跑回去夹球,一分钟达到三个球,就算比赛通关。

第一轮比赛开始了,我们组派出了刘茂晨,她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子,她一定能为我们组争光!“预备,开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代表们争分夺秒地夹乒乓球。“加油,刘茂晨,刘茂晨,必胜!”我把我的加油牌高高举起,为她加油助威。果不其然,她获胜了!

比赛升级了,陈梦妍代表我们组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了讲台,看起来很机灵。比赛开始了,陈梦妍一夹,球就像个乖巧的孩子,服服帖帖的在筷子上不动了。其他组进展的可不顺利,球在他们的筷子下滑来滑去,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陈梦妍又夹起一个个球运过去,可好景不长,在运输第四个球时,球掉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就在这时,裁判员大喊,“时间到!”同学们赶紧数球,“我们赢喽,刚好3个!”教室里一下子爆发出欢呼声。

时间悄悄流逝,快乐的游戏结束了,我依然沉浸在这美好的氛围,新年就要到来,我也希望新的一年能向今天一样充满欢乐啊!

元旦节的来历和风俗篇三

元旦佳节,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旦的来历和风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20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20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节的风俗有扭秧歌、踩高跷、拜祭先祖、舞龙舞狮、篝火舞、赏花灯等。

1、扭秧歌: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汉族民间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

2、踩高跷: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

3、拜祭先祖:祭祖是传统习俗,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

4、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

5、篝火舞:篝火舞又称圈舞,是山上鄂温克族的自娱性舞蹈。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手拉手围成圆圈,男女均可参加。

6、赏花灯:元旦除了要吃汤圆之外,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赏花灯。

1、不能暴饮暴食。

元旦期间,饭菜品种丰富,琳琅满目的食物、水果、糕点等让不少人禁不起诱惑,饮食常失去节制,使胃肠负担加重,从而出现腹胀、食滞、消化不良等现象。

缓解积食最简单的方法是喝茶,喝茶能帮助分解脂肪,另外注意荤素搭配。

2、天气干燥,注意降火。

元旦前后,家里家外事务繁多,加之过食油腻、生活规律常被打乱等,使有些人的身体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引起生理机能紊乱,从而导致“上火”,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脸上起痘等。

如果上火的话,可以炖点冰糖雪梨降降火,或者泡点菊花茶。

3、室内温度要适宜。

冬天,外界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一般保持16℃~20℃较适合,以18℃为最理想。若室温过高,会令人感到闷热或干热而头昏脑胀,萎靡不振。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造成疾病。

尤其是在北方,室温过高特别容易引起外感风寒。而室内温度过低,则会大大消耗人体的热能,令人感到寒冷;身体虚弱者会引起寒颤:胃肠虚弱者会引起腹胀、胃肠痛,甚至引起关节炎病等。

4、健康出行。

出去玩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如果容易晕车的话要记得带上晕车药,最重要的是安排好行程,留出缓冲的时间来调整状态,这样才能玩好,身体的状态也会好,千万不能疲劳过度。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累了就休息,不要透支自己的体力。

5、早卧晚起。

早卧:一般晚上9时为宜;晚起:等日出起床为宜,不要过早起床锻炼身体,睡眠时间可比其他季节稍长。

冬季适当早睡晚起可养藏体内精气。体质较弱人群、老年人冬季太早晨练或可诱发哮喘、感冒、风寒,引发基础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疾病。

元旦节的来历和风俗篇四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欢度元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传说。

据传说中国的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习俗文化。

中国古代的元旦,即现代中国所称之春节的习俗,

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我国对元旦节不如新年重视,所以一般中国元旦节的习俗就是张贴“欢度元旦”。

庆祝元旦的三大方式。

方式一: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很多国家都把元旦定为法定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方式二: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以前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放假了,随你怎么玩都行。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

方式三: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在于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杀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圆,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我国元旦吃什么传统食物。

饺子。

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当时已经被捧为“奉长上为寿”。明代的饺子如《正字通》所说,称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此外,还有水点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还把饺子称作“煮饽饽”。

年糕。

又称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则为黏黍。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在南方,江浙的苏州、嘉定等地方志称“节糕”。

清顾禄《清嘉录》卷十二记载更为详细,说将黍粉和糖为糕,叫做“年糕”,有黄色和白色之别。大的一尺见方为“方头糕”,还有像元宝的“糕元宝”,用于除夕供先、亲戚朋友间的赠答。此外,还有细长的“条头糕”、宽大的“条半糕”。过节时富家雇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购买。

汤饼。

汤饼是指古代凡小麦面制品用水煮的食品,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饼法”中,讲了“水引馎饦法”,其中“水引”制法:“挼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

又说馎饦“挼如大指许,二寸一断,着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可知水引和馎饦属于同一类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面条,馎饦似今长揪皮。

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面条之类的食品。

元旦节的来历和风俗篇五

一听到要在12月31日9日(今天)下午举行庆祝元旦联欢会,大家十分高兴,老师说:“你们今天中午回家准备一下,下午开始表演。”

下午很快到来了,我们把教室布置得十分漂亮。接下来表演节目,有吹蜡烛、猜谜语、转呼啦圈,还有小品。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品,它的内容是:一位老婆婆(陈嘉琳饰)摔倒了,却没有一个人把老太太扶起来,有一个青年(徐靖骅)经过,可是他用手机照了一张照之后就走了,还说这个世道太残忍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把老太太扶起来。最后,是一个小孩(林宇凡饰)把老太太扶了起来。这部小品把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反映了出来,表现了儿童的乐于助人,所以我喜欢这部小品。

最后,老师说:“祝你们元旦过得开心,这次的元旦联欢会结束了。

元旦节的来历和风俗篇六

元有开始之意,元旦指明天的意思。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

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等,近年来大多数人会因为元旦的假日去旅游、聚会等节目。

部分地区农村会放炮竹,杀鸡,拜祭神灵。此外,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

元旦习俗有什么。

元旦习俗之吃水饺。

水饺在我国是庆祝节日的一种方式,因其外形与古代的元宝相似,具有吉祥财富的美好含义,在比较重要的节日一把都会吃水饺。家人团聚围坐一堂,吃着热气腾腾的水饺,虽然一切都很简单,但是节日的氛围便能就此展现。其实这也是与家人团聚的一种方式,借着节日的机会多与家人朋友多一些时间相处。

元旦习俗之团体活动。

团体活动是指晚会等相关活动,大家纷纷上台展现自己的才艺,不仅能在众人中表现自己的优点,还能增添节日的喜庆,如果是单身那么还能增加结识异性的机会。欢声笑语、载歌载舞,这便是元旦了。

元旦习俗之互送礼物。

元旦既然如此重要互相赠送一些元旦礼品也是可以的,比如可以送给你的同事办公用的钢笔,充满甜蜜的新年喜糖等。如果是送给女朋友或是爱人,那么礼物就更需要好好用心了。

元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元旦。

公元1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节的来历和风俗篇七

12月31日下午,郭老师和我们一起举行了“庆元旦”联欢会。你瞧,教室里好一派节日气氛!

远远望去就能看见五颜六色彩带和灯笼,好看极了。联欢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丰富多彩节目。有表演了优美舞蹈,有唱了动听歌曲,有表演了可笑小品,还有同学参加了有趣活动。使我最难忘是踩气球游戏。我和王思佳是绿人,另两队是红队和黄队。我们一条腿被绑在一起,上面拴着一一只气球。比赛开始了!

我对王思佳说:“先踩红,后踩黄!快!”我们迅速向红队移去,啪!哈哈!红队被干掉了。可是好景不长,只见黄人向我方移来,我们快速离开了,黄队看见到手“肥肉”飞了,气得脸色发紫,向我方扑来。我们和黄队顿时踩成一团,倒了下去。我们又挣扎起来打斗。后来我们又再一次倒了下去,连我眼镜也飞出去了!

就在这里,我趁乱一抓,气球炸开了,我方终于胜利了!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联欢会结束了。

元旦节的来历和风俗篇八

时光就像一条永不停息的小河,匆匆地、悄悄地从人们身边流过。不知不觉中,迎来了一个新的岁月,开始了人们的又一段旅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旦的来历及风俗小学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期待日子终于来了。这是我们小学生涯中过第一个庆元旦联欢会,同学们老早就准备了节目。

下午一点,一走进阶梯教室,就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感觉。只见阶梯教室焕然一新,张灯结彩,上方挂着五颜六色彩带、气球,真是漂亮极了。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景象。每一个同学脸上都挂着灿烂笑容,像鲜花一样美丽。我想这次联欢会一定很有意思。随着四个主持人流利开场白,联欢会开始了。大家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演了各种精彩节目。有让人捧腹大笑相声,也有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魔术,有让人沉思诗朗诵,也有让人欢快舞蹈,还有悦耳动听歌曲……,随着抑扬顿挫《论语》背诵声,联欢会进入了高潮。

不知不觉过去了两个多小时,联欢会在和欢快悠扬三步舞中结束了。可我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次联欢会增进了同学之间友谊,展示了同学们拿手绝活,可真有意义。

等啊等,盼啊盼,终于把那热闹元旦节给盼过来了,那天,学校里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我怀着激动心情,来到了大操场上,去看我期盼已久元旦演出。

随着台上委婉动听声音,我心压抑不住激动了起来,赶紧朝台上看了过去,元旦演出开始了!首先,老师们进行对歌,什么是对歌呢?是让我们同学唱出带有新河小学中任何一个字歌词,听到了这个节目,许多同学都止不住欢呼雀跃起来,更是有些同学在暗暗摩拳擦掌,准备到台上一展歌喉了,台上老师看我们跃跃欲试样子,不由微微一笑,让同学来唱歌了“哈哈”此起彼伏笑声响了起来,节目刚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了高潮。接下来更是一个节目比一个节目精彩,把同学们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了,最后,台上响起了那首久违了感恩心,在同学们那优美舞蹈中,元旦演出拉下了落幕。

演出结束了,可我却还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看向台上,元旦演出可真精彩啊!

你瞧,教室里好一派节日气氛!远远望去就能看见五颜六色的彩带和灯笼,好看极了。联欢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节目。有的表演了优美的舞蹈,有的唱了动听的歌曲,有的表演了可笑的小品,还有的同学参加了有趣的活动。使我最难忘的是踩气球游戏。我和王思佳是绿人,另两队是红队和黄队。我们一条腿被绑在一起,上面拴着一一只气球。比赛开始了!我对王思佳说:“先踩红,后踩黄!快!”我们迅速向红队移去,啪!哈哈!红队被干掉了。可是好景不长,只见黄人向我方移来,我们快速离开了,黄队看见到手的“肥肉”飞了,气得脸色发紫,向我方扑来。我们和黄队顿时踩成一团,倒了下去。我们又挣扎起来打斗。后来我们又再一次倒了下去,连我的眼镜也飞出去了!就在这里,我趁乱一抓,气球炸开了,我方终于胜利了!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联欢会结束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一度的元旦又来了,我家也出了新鲜事儿——在家里开元旦晚会。开晚会前,先“装饰”一下家。我到街上买了许多彩球和五颜六色的花,还有许多彩带。回家后爸爸和妈妈齐心协力的把这些漂亮的东西挂好,没过多久,我们家就像宫殿似的。晚会开始了,我当主持人站在前面,带着微笑对着大家说:“晚会正式开始,下面由漂亮妈妈演唱——《感恩的心》。”妈妈一边演一边唱,我也情不自禁跟着唱。

之后大家都鼓起了掌。接着哥哥朗诵了一首诗,大家直夸好。最后一个节目是由我和爸爸表演的小品—双簧,爸爸在前面表演,我在后面说词儿。表演完后,大家一个劲儿的喊:“妙,妙,再来一个!”没办法,我讲了一个笑话,大家笑得前仰后腹,在大家的笑声中结束了今天的晚会。元旦晚会真快乐,真希望下一次的元旦快快到来!

看,同学们都在练习,有在跳绳,有在踢毽子……准备比赛到来。

这就是我们快乐元旦。

12月31日下午,郭老师和我们一起举行了“庆元旦”联欢会。你瞧,教室里好一派节日气氛!

远远望去就能看见五颜六色彩带和灯笼,好看极了。联欢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丰富多彩节目。有表演了优美舞蹈,有唱了动听歌曲,有表演了可笑小品,还有同学参加了有趣活动。使我最难忘是踩气球游戏。我和王思佳是绿人,另两队是红队和黄队。我们一条腿被绑在一起,上面拴着一一只气球。比赛开始了!

我对王思佳说:“先踩红,后踩黄!快!”我们迅速向红队移去,啪!哈哈!红队被干掉了。可是好景不长,只见黄人向我方移来,我们快速离开了,黄队看见到手“肥肉”飞了,气得脸色发紫,向我方扑来。我们和黄队顿时踩成一团,倒了下去。我们又挣扎起来打斗。后来我们又再一次倒了下去,连我眼镜也飞出去了!

就在这里,我趁乱一抓,气球炸开了,我方终于胜利了!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联欢会结束了。

上午,同学们忙碌地装扮着教室,我也手忙脚乱地装扮起来。有的贴对联,有的剪拉花,还有的挂彩带,真是一片忙碌的场面。

下午来到班里,桌椅摆的整整齐齐,同学们安静地坐着,等待联欢会的开始。音乐会开始了,只见同学们手中拿着一项乐器,演奏着美妙的歌曲,我被这动人的乐曲陶醉了。班级表演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王佳婧,她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接着是杨紫帆的古筝,李奕言的相声,最好看的还是谢启凡的魔术,只见他把硬币放进盒子里,不知道他对硬币耍了什么把戏,硬币一下子就没了,大家目瞪口呆,一副惊讶的表情,过了几秒钟才恢复正常,接着响起一片阵天如雷的掌声。时间故意跟我们作对,好像才过了几分钟一样——元旦联欢会就结束了。

但它从此留在了我的心里。

一听到要在12月31日9日(今天)下午举行庆祝元旦联欢会,大家十分高兴,老师说:“你们今天中午回家准备一下,下午开始表演。”

下午很快到来了,我们把教室布置得十分漂亮。接下来表演节目,有吹蜡烛、猜谜语、转呼啦圈,还有小品。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品,它的内容是:一位老婆婆(陈嘉琳饰)摔倒了,却没有一个人把老太太扶起来,有一个青年(徐靖骅)经过,可是他用手机照了一张照之后就走了,还说这个世道太残忍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把老太太扶起来。最后,是一个小孩(林宇凡饰)把老太太扶了起来。这部小品把社会中人们的心理反映了出来,表现了儿童的乐于助人,所以我喜欢这部小品。

最后,老师说:“祝你们元旦过得开心,这次的元旦联欢会结束了。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各个国家由于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不过,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地域、民族特色了。

我一走进教室,不由地张大了嘴,“哇!教室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教室上空挂满彩旗,清风拂过,它们就像一位位舞者在上空翩翩起舞;四个颜色不一的气球挂在教室上空,微风吹来,气球摇着小身子,好似在对我们招手。

让我更惊奇的是教室里还有几位家长忙前忙后,说是要和我们一起“庆元旦”,还有趣味比赛呢!正在我好奇地时候,唐炜晰妈妈来给我们讲比赛规则,她告诉我们玩的是夹乒乓球通关,每组派出代表先夹住球,再把球放入盘子里,看谁夹的多。比赛升级时,先夹好球,用手托住球,向终点跑去,把球放在盘子里,再跑回去夹球,一分钟达到三个球,就算比赛通关。

第一轮比赛开始了,我们组派出了刘茂晨,她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子,她一定能为我们组争光!“预备,开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代表们争分夺秒地夹乒乓球。“加油,刘茂晨,刘茂晨,必胜!”我把我的加油牌高高举起,为她加油助威。果不其然,她获胜了!

比赛升级了,陈梦妍代表我们组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了讲台,看起来很机灵。比赛开始了,陈梦妍一夹,球就像个乖巧的孩子,服服帖帖的在筷子上不动了。其他组进展的可不顺利,球在他们的筷子下滑来滑去,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陈梦妍又夹起一个个球运过去,可好景不长,在运输第四个球时,球掉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就在这时,裁判员大喊,“时间到!”同学们赶紧数球,“我们赢喽,刚好3个!”教室里一下子爆发出欢呼声。

时间悄悄流逝,快乐的游戏结束了,我依然沉浸在这美好的氛围,新年就要到来,我也希望新的一年能向今天一样充满欢乐啊!

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高兴极了,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快快乐乐的。我与家人去买了许多烟花,还有一些孔明灯,准备着元旦前一天的晚上放。

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虽然夜已经深了,但是我任然没有一点困意,因为,再过几个小时就是二零一三年了。等了好久,终于快到十二点了,我拿出了买好的孔明灯,拆开了袋子将它拿出,之后把燃料放在孔明灯的底部,并将灯顶部的四个角拎起,然后迫不及待地从口袋中,掏出了打火机点燃了那块正方形燃料的一角,火苗很快便越烧越旺,感觉慢慢地手中的孔明灯越来越轻,然后我们渐渐地把手松开,孔明灯真的浮在了空中,然后,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往上飘,上升速度越来越快,没过几分钟,便飞出了好远,成为了在天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我对着它许下了一个美好新年愿望!

之后,便要开始放烟花了,我挑了一桶最大的烟花,放在了一处空地的正中央,拿起打火机,对准了引线按了下去,很快,就听到了“嘶——”的声音,火点着了!我赶紧站了起来向远处飞奔,等跑远后,我转过头来发现引线竟然没着!“怎么回事?”我小声说了一句。

“也许是点着后被吹灭了吧……”妈妈笑着说。

于是我便有一次去点引线,这次确保了点着后才跑了回来,看着火心慢慢地顺着引线烧向烟花我期待着引线快点烧完,“嗖——啪——嗖——啪”一个烟花拖着长长的尾巴冲向天空,然后有爆成许多火花落下来,小火花们还没有落下来就灭了,无数的火花在一起真像一朵在天空中怒放的大花,美丽极了!

放完了其它烟花后,妈妈就叫我们回去吃夜宵了,我就依依不舍地回家了。这次元旦真令人难忘!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了,因为今天上午,我们要到部队礼堂开元旦联欢会了!

走进学校,有好几个同学已经来了,后来许多同学也蹦着跳着来到了教室,互相打闹着,拿着荧光棒把玩。没多久,我们向部队礼堂进发了!只见一到六年级的24个班级组成了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龙,浩浩荡荡地在马路右侧走着。

来到部队礼堂落座一会儿后,原来的顶灯一下子灭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主持人走上舞台,先请出评委,又请校长讲话,接着播报了第一个节目:《春节序曲》。上面的琴声悠扬地传遍整个大厅,大家都感受到了元旦的气息。

第一个唱歌的是一年级,他们刚出场,同学们就举起荧光棒为他们欢呼加油!一年级的小同学先用充满童心的歌声唱了英文歌,又背诵了几首诗,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背的竟然是我们才学的古诗!同学们都欢呼着,惊叹着,给一年级的小同学鼓掌祝贺,加油打气!

后来二年级,三年级接连进行了精彩的表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到四年级演出的时候,我们在后台排队,近了,该我们了!我像怀里揣着只小兔子,紧张得直打哆嗦,生怕唱错了或做错动作了。上台了,我们屏住呼吸,在两位朗诵的同学朗诵完之后,我们有力得唱起《听党指挥歌》,接着是《严守纪律歌》,在唱第二首歌时,我们唱的有点快了。我听到底下老师一个劲喊:“慢点!稳住!”但是我们唱得太投入了!

在节目的最后,一个个老师穿着绿色的军装矫健的登台,英姿飒爽地站在舞台上,精神饱满得唱了两首军歌,博得了全场的叫好声,同学们异口同声地高呼:“老师,加油!老师,加油!”我们手里的荧光棒再次挥舞起来!

啊,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也是难忘的一天!

元旦节的来历和风俗篇九

上午,同学们忙碌地装扮着教室,我也手忙脚乱地装扮起来。有的贴对联,有的剪拉花,还有的挂彩带,真是一片忙碌的场面。

下午来到班里,桌椅摆的整整齐齐,同学们安静地坐着,等待联欢会的开始。音乐会开始了,只见同学们手中拿着一项乐器,演奏着美妙的歌曲,我被这动人的乐曲陶醉了。班级表演开始了,第一个上场的是王佳婧,她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接着是杨紫帆的古筝,李奕言的相声,最好看的还是谢启凡的魔术,只见他把硬币放进盒子里,不知道他对硬币耍了什么把戏,硬币一下子就没了,大家目瞪口呆,一副惊讶的表情,过了几秒钟才恢复正常,接着响起一片阵天如雷的掌声。时间故意跟我们作对,好像才过了几分钟一样——元旦联欢会就结束了。

但它从此留在了我的心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