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家乡的年味作文450字(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6:00:18 页码:10
2023年家乡的年味作文450字(优质11篇)
2023-11-11 16:00:18    小编:zdfb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与学习和工作生活相关的问题和挑战。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写作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家乡的年味作文450字篇一

家乡新年有着一股万象更新气味,承载着悠久中国文化传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临近腊月,故乡那股浓浓年味已经随着冬天那一阵阵凛冽寒风缓缓向我们飘来。刚进腊月,每村每家每户都被渲染上了年味,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杀猪。这杀猪啊,是把一头已经挑选好猪,一个人拽着它尾巴,两个人拽着它耳朵,往一个专制木板一放,一刀结束了它可怜生命,只听见一声撕心裂肺叫声,然后再烧一大盆热水,把这猪往热水里一放,再经过去毛等等,一分割也就完工了。

到了腊八那天,家家家庭主妇天还没亮就起来,为着早上这一碗碗美味腊八粥做准备工作了。腊八粥就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果熬制而成,不过多久,一碗美味腊八粥就出炉了。

在腊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节前奏。这天一家人也要一起吃一顿饭,互相说说话,聊聊天,从这以后,全市戒备,大人们开始为办年货而操心了,而小孩子们也开始为压岁钱能收多少而担心了。在过年前家里必须要经过一次大扫除,意味着除去这一年中不顺心事,还要把家里各种东西给摆出来。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得团聚到一起,美滋滋吃一个团圆饭。桌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食物,什么牛肉、土豆、青菜、萝卜样样都有,平时见到土豆真是直流口水,可这过年期间它却不怎么感冒,没有任食欲,这可能就是大人常说年饱吧。在团圆饭中最重要就是鱼,它预示着年年有余。这鱼头一定要对着长者,大人们喝点酒,这小孩子也可以喝喝自己心爱饮料,大家互相说着祝福话语,其乐融融,到处都有浓郁香味,最重要就是看春晚了。天刚黑,鞭炮声便响个不停,在除夕夜十二点左右,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大家都祈祷新一年自己能红红火火。那一夜整城几乎彻夜未眠,一直响到接近凌晨。

正月初一也是十分热闹。一大早各家各户都在自己门口贴上崭新对联和一个又大又红“福”字,男女老少也把各自过年新衣服给穿了出来,临近中午,就要开始拜年了,提上年货便向目地走去,这小孩想收压岁钱必须得磕头,大人则都笑呵呵站在一旁看热闹。

这正月后面几天也就是到处拜年、吃饭,你有可能在到处拜年途中收获很多见识。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玩花灯随处可见。在这一天,广场上真叫人山人海,广场上人们专门留出一片燃放烟花地方,只听一声巨响,精彩绝伦烟花表演也拉开帷幕,红、黄、绿什么颜色都有,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做着不同姿势,仿佛一颗颗璀璨小太阳在空中熊熊燃烧,分外漂亮。过元宵必须要吃汤圆啊,那甜美汤圆吃起来十分爽口。

一眨眼,都正月十七了,春节正式结束了。因为学生们在这一天就开学了,大人们也开始正常上班了,虽不舍,可这春节也已离我们渐渐远去。

家乡的年味作文450字篇二

家乡的年,总是跟喜事沾边的。一到腊月,在外的姑娘小伙都从外地赶回来,二十几岁的年龄,跟结婚正好沾上边。而此时,媒婆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当男孩子到了某个年龄,在他身边年长的阿姨就会给他介绍合适的姑娘,传说这就是相亲。合适的年龄,合适的性格,彼此能够接受的家境。如果彼此都有好感,他们就开始相处,而很多很多最后走近婚姻殿堂的男孩女孩都是在这个时候认识的,家乡的年,总是以一种让人们不知不觉地方式起着一种纽带,把更多的联在一起。

家乡的年,总免不了有人办喜事,很多很多人都会趁着这个。

家乡的年味作文450字篇三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农村,那里过年非常热闹。过年前,大家都在自己的房门前贴上对联,还挂上红彤彤的灯笼;过年时,大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到处都会有人放鞭炮。这浓浓的年味总是让我难以忘怀。

除夕,我们全家在一起吃年夜饭,饭桌上有各种各样好吃的菜,热乎乎的汤,香香的肉丸,好吃的土豆泥长辈们乐呵呵地给小孩夹菜,倒汤,还会发压岁钱,祝福小孩新年学习进步,快乐成长;小孩们呢,也笑嘻嘻地跟长辈干杯,敬酒,祝福长辈身体健康。那一天,整个屋子都热腾腾,喜气洋洋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好温馨啊!吃完年夜饭,那就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时候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可以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放鞭炮啦!那可是我迫不及待地着拿着各种焰火炮竹到屋子外面空地去放,“哔哩哗啦”几支小焰火聚在一起挺壮观。突然间遇到大人们放的大焰火,我们又会躲回屋子里看“隆隆隆隆”“噼里啪啪”,焰火像花朵一样绽放开来,五颜六色,绚丽夺目。这时,家家户户会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互相拜年,大声说着“新年好”“身体健康”,好热闹!

新年到了,妈妈告诉我人们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传说中的年兽,还有一种说法是赶走旧年的坏运气。我问:“地上的鞭炮为什么不扫掉呢?”妈妈笑着回答:“因为人们这些碎屑代表着红红的好运气。”果然,第二天我早晨起来一看,各家的院子门口都是红红的一片,远远看去,红扑扑一片,像红地毯一样。

我喜欢家乡的年味,因为在家乡过年特别有味道!

家乡的年味作文450字篇四

“啪!啪!啪!”在爆竹声中,我们又迎来了新年。我一大早就兴奋地起了床,因为爸妈答应我教我做油茶呀。

每次过年,按照我们的习俗都要喝4碗油茶。可喝了这么多,我还不知道怎么做。于是我们先准备好了材料:茶叶,玉米,豆子,阴米(糯米煮熟后晒干,再炸好),盐之类的调味料……接着我们就开始了,油茶的关键在于茶汤,首先将茶叶用水洗一遍之后再放入锅中用油炸,再放入少量米饭和水熬制,等水煮干后又重复操作了4次,此时已是茶香四溢,我忍不住咽了几口水,接着放入大量水,在取大蒜捣碎后翻炒几遍,再放入汤中,等汤煮开后再加点盐,烫的部分就大功告成了。

用油茶碗盛一些汤,加入之前准备好的豆子,玉米,花生等就可以喝了,一口喝下去,酸甜苦辣咸伴随着浓郁的香味瞬间浸入心田,让人忍不住喝了一碗又一碗。大家都夸我做得好,我心里美滋滋的,比喝了蜜还甜。

到了晚上,如果听到街上有敲锣打鼓的声音,那就应该马上出去迎接。为什么呢?因为这代表着龙灯已经来了。这是,老老少少都会冲出门去迎接龙灯。只见一只五颜六色,流光溢彩的长龙,伴随着浩浩荡荡的人群,敲锣打鼓的声音和鞭炮的声音涌了过来,好不热闹!这是一条由几百人组成的队伍,我们也加入了进去,按照习俗,我们不停地从龙灯下穿过,因为穿过的越多,代表着来年越幸福。有一个耍龙灯的叔叔要上厕所,我也就有幸能加入到耍龙灯的队伍,我配合着其他人的节奏舞动着长龙,好玩极了!

跟着龙灯我们上了山。在山上人们生起火篝,在一边载歌载舞,唱着山歌,谈论着自己的心事。我和哥哥趁机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肉串,烤起烧烤来,一口咬下去,才记起来忘了放盐,我俩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来放烟花呀!”一群小伙伴们邀请我们,虽然早已对烟花不太感兴趣了,等既然有免费的,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我们加入了放烟花的队伍,和他们一起挥舞着“银花棒”玩抓人游戏,玩得不亦乐乎。

这就是我们家乡不一样的年味,一派热闹的景象,如此浓郁,与平淡的城市截然不同。

家乡的年味作文450字篇五

我的家乡在岳阳,那里濒临洞庭湖。是一片鱼米之乡。更有我家乡特殊的年味—丰锅。

丰锅,顾名思义就是丰收后才能吃的一锅菜。做法也极其讲究,而且是一场盛宴!先是将水和排骨一起煮熟,等到水变得黄澄澄时,将其他“佐料”例如:腊肉,白菜,粉丝,胡萝卜等放入锅中,无需加其他的油盐,让它们互相交融直至煮熟后再端上桌,绝对让人垂涎三尺。

我老家还有个特殊的习惯就是:丰锅中的腊肉不能小于两厘米厚!寻常人可吃不惯这丰锅肉,因为实在是太厚。不过当地人很喜欢这样吃,我曾问过他们这个问题,他们的回答却让人很惊讶:“薄的肉太小了,那哪叫吃肉啊?根本没有大肉过瘾!”

我也这么觉得:的确,吃小片的肉哪有大块肉过瘾?吃大块肉才叫吃肉!

还有一种菜在我家乡也很出名,名字我已经不急得了,但是却很霸气:整整一个大碗,只装一个肘子,大到吓人。虽然我没吃过,但看起来好像很好吃。我觉得能吃完的都不是一般的厉害。

家乡的年味永远在我的心中占据别样的地位,不可或缺,我在哪都能见到家乡菜,可终究不是家乡菜:少了一份味道,也少了一份情怀。

或许我们每天都在品尝家乡的味道,其实吃上妈妈奶奶亲手做的菜就是家乡菜肴中最美味的菜肴!

家乡的年味作文450字篇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间春节就要来了,它坐着“时间飞船”来到这里,驱散了严寒,带来了浓浓的年味。

新年开始的时候,意味着万象更新,从里到外都有一种新的气象,我家的年味就藏在一件件新衣里。吃好晚饭,全家人去商场买衣服,哇,人好多呀,过年果然不一样。妈妈看上了一件红裙子,穿起来非常喜庆,爸爸大手一挥:买了!接着,妈妈又给我买了一套新衣服,可好看了,穿着很帅气。爸爸给自己也买了一身“新装备”,看起来年轻了好几岁。最后,爸爸妈妈又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买了新衣服,我也把零花钱拿出来,给他们买了围巾和帽子作为新年礼物。买好了全家人的新衣服,我们开心满意地回家了。

我可期待穿上新衣服了,回家了时不时的从柜子里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妈妈的朋友来家里串门的.时候,更是兴奋的拿出来试穿给她们看,得到她们的好评,我心里乐开了花。但是新衣服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穿上,寓意着新的一年,一切都是崭新的。

年味,藏在用心挑选的新衣里,藏在我们贴的春联里,藏在一桌桌丰盛的年夜饭里,更藏在每个人的心里。

家乡的年味作文450字篇七

在一阵阵的歌谣声中,我们迎来了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春节,也就是过年。其实在腊月二十以后,浓浓的年味儿就已经悄然散开。

在我们家乡,各种各样的风俗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家家户户都有的蒸花馍,小年过后,家里就开始张罗着蒸馒头,并不是蒸普通的馒头,而是象征着新的日子会蒸蒸日上的花馍。腊月二十五早上天还没亮,妈妈和奶奶就用前一天发好的老面开始和面,面醒好后,在爸爸的帮助下面很快就揉好了,随后就轮到奶奶大展身手了,奶奶已经带好老花镜,准备好了小梳子、小剪子、刀等各式各样的工具以及枣和黑豆等。大人们一边闲话家常,一边捏花馍。那劳动惯了的粗糙的大手,这会儿就像变魔术一样,切、揉、捏、揪……在言谈笑语中,一扎一挑,盘枣点豆,不一会儿,一个个活物自手中而出:跃跃欲蹦的兔、威风凛凛的虎、温驯善良的羊、引吭高歌的鸡,待醒好上锅急火蒸出,一个个白白胖胖,鲜嫩灵活,娇态可爱,常常诱惑得我想吃却又不舍得吃,纠结许久。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而家乡的风俗,更为这个隆重的节日添上了一笔重彩!

家乡的年味作文450字篇八

春节是一年当头最重要的节日,高潮迭起,形式多样。我们这儿的年俗十分丰富,且听我细细道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前的人贴桃符,现在简化了,但还坚持着贴春联。过年前,妈妈苦心孤诣地练了三个月的书法,终于派上了用场,她抖抖索索地写了很多张,才并不满意地交稿。春联是红底喜气洋洋,花纹隐隐浮动,衬着黑色的毛笔字龙飞凤舞,整整齐齐地贴在门楣上,色彩这样的鲜明好看,仿佛一下就春意满人间了,总让人想起“举案齐眉”“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样的词语。

除夕夜,要吃饺子。母亲亲手包的饺子,整一百只,早早包好藏在冰箱里,整装待命。它们形状小巧,轮廓秀丽,一半素馅,一半肉馅,妈妈照例在其中一个里藏一枚硬币,据说吃到者新的一年会很幸运。于是饺子一上桌,众人便“心怀鬼胎”,小心翼翼地不显出争先恐后之态。今年吃到硬币的是外婆,她开始没有发现,直到咬上去“咯嘣”一声,老人家才矜持地笑笑,谨慎地显示出几分孩童般的欢喜。将来的一年里,她是最幸运的人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放鞭炮自然是少不了的。社会进步,环保观念日重,今年放鞭炮的人少了许多。但依旧有人坚持传统,我们便远远地看邻人放鞭炮。导火线点燃,“噼啪”一串,到近处便蓦地绽开小小火花,窜上数尺。随后爆炸声一连串不绝于耳,响得透亮,急急捂住耳朵,又舍不得阻断这热闹响气,索性松手,让这漫天的响声大大方方震得耳膜发痛,大约这就是“痛快,痛快”吧。放鞭炮最多的是年初五,财神生日,从凌晨一直响到午夜,此起彼伏,远近交织,热闹的劲头几乎盖过除夕,大家都想着发财呢。这样天真无依的迷信,直白坦率地宣扬爱钱,也是可爱的,中国人独有的可爱。

压岁钱自然是重头戏,三个孩子高低错落,在外婆面前一字排开,我是当中那个,领头的大表姐比外婆高一头,她俯下身子,表情镇定,礼貌地领走了压岁钱,我旁边的小表妹耐不住性子尖叫起来。轮到我了,我有一点羞愧,因为上了初中,这一年都没怎么来,外婆倒没怎么变,她语重心长地同我颠倒了几句——十年了,“颁奖词”从来都没变过。认真听她讲了,接过红包,稍稍收敛脸上的急不可耐之态,心里却恨不得立刻拆开。最后的小表妹嘴甜,哄得老人很高兴。再之后,到所有长辈那里走一圈,拱手说声“新年好”,直到收得满盆。拿压岁钱,实在是小孩的节日。然而压岁钱来来去去间,其实每位长辈付出同等,收支平衡。因为好奇,我问过妈妈:“为什么压岁钱要向每个长辈讨要,何不家长直接给?”答曰:“直接给,你万万拿不了这么多。”呵,真是大道理,这份拐弯抹角的祝福,一定要用心收了。

在乡下,还有坚持传统的舞狮子。狮皮一年只用一次,可是拉出来依旧风光,太阳一照金光灿灿,像新的一般。几个人躲在厚重的狮子头套下,狮子是金狮,绣着各式各样的纹路彩条,和着锣鼓喧天,毫无规律地摇头摆尾,作洋洋之态。看那金狮,时而慈和憨傻,时而面目狰狞,全凭艺人动作、观众角度。那舞狮艺人是临时的热心群众,自然称不上是技艺精湛,不小心露出了皮鞋黑裤,有时几个人毫无默契,便把那狮子扭成一团。群众跟着傻呵呵地笑,便是最宽容的观众,只图一个热闹劲。听说“狮子”老了以后,可以让乡人抢狮子皮,抢下来给小孩子做衣服,寓意着吉祥如意,让小孩子像狮子一般精神。

晚上众人围坐一团,爸爸讲起小时候的春节年俗,除夕早上一定要吃红枣汤圆,预示来年红红火火、团团圆圆。还要吃青菜豆腐,表示做人要清清白白,且万万不可说“吃豆腐”——豆腐是死了人时吃的。爸爸嘴碎,忍不住说出来了,奶奶立刻抓起筷子在他头上狠敲一下,怒喝:“这是白马肉!”到晚上,还要给他擦嘴,向神仙请罪,表示早上说的话错了,请神仙不要计较,当作没讲。爸爸当年很委屈,几十年后说起来已不再困惑不解,他完全理解这样真挚朴实的相信,是对美好的向往和谨慎。

春节的大高潮过去之后,还有最后的小高潮元宵节,大家都要吃汤圆。近年来市场上的汤圆口味日渐丰富,竟然有水果味的呢。元宵节晚上,还要猜灯谜、看花灯。花灯最平常的是八角灯、兔子灯,拖在地上“哗哗”地跑,拎在手里慢慢地转,一片光影氤氲如雾气。人民群众最喜欢的是猜灯谜,书店、商场里都有,猜中了还有奖品。于是一众整齐地拿出手机百度,难得有机智过人的,凭大脑猜中了,激动得满脸通红,口里喃喃自语:“没查百度,没查百度……”这样可爱的骄傲。

现代社会,年俗观念渐淡,形势日趋简化。故而每当看到大红灯笼高高挂,总是蓦然温暖。这毕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根呢。

家乡的年味作文450字篇九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年夜饭,是除夕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的百姓家庭对年夜饭极为重视,饭前往往要祭供祖先,还要燃放鞭炮。

大年三十,每个人都在家里和自己的家人欢聚一堂,姑妈一家也来到我们家吃年夜饭。爸爸、妈妈和姑妈在厨房里洗菜、切菜、炒菜忙得热火朝天,爷爷和姑爹则在准备碗筷,只有我和哥哥在悠闲地玩着电脑。

过不久,随着妈妈的'一声:“来来来,吃年夜饭。”我这只小馋猫就飞奔到饭桌上。哇,年夜饭好丰盛啊,有:羊肉串,鸡腿,清蒸鱼……我一看就“口水直流三千尺”。爸爸放完鞭炮,我们就开吃。我一开始就“占领”一个大鸡腿,接着我又吃许多的羊肉串。这时,大家都站起来,开始互相干杯,我却还是坐在椅子上吃着菜,因为这些菜太好吃。过一会儿,我也拿饮料当酒敬大家。

我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大家有吃有乐,高高兴兴的,谈论过去一年所发生的难忘的趣事和新年里大家的心愿。

家乡的年味作文450字篇十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春节前夕,奶奶总要包红团,寓意着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红色的团子充满新年气息,看起来令人赏心悦目,今年也不例外。

东方的空中刚露出一抹霞光,奶奶便起床准备包红团的材料了。奶奶在厨房里忙碌了起来,先在高压锅里将绿豆煮熟。在这期间她也不能闲着,你瞧,奶奶又和起了面团,她先将一些面粉倒在了案板上,用手在中间掏出一个小窝,倒入适量的水,将边上的面粉渐渐往里拨,逐渐混成一个面团。揉好的面团光溜溜的,好像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绿豆的香气从锅中渐渐地飘了出来,不久,厨房里就飘满了绿豆香,仿佛要溢出厨房似的。煮过的绿豆十分软糯,加入白砂糖搅拌后将粒粒分明的绿豆碾成绿豆沙。瞧,这些就是包红团的食材。

在案板上撒上面粉,防止面团粘在板子上。这会就开始包红团啦!将面团分成许多个大小一样的小团子,在将它压成一张张面皮,把面皮放在虎口处,用勺子挖一点绿豆沙放在面团中间,另一只手的大姆指往下压,两只手配合着把红团包好,这会拿出印红团的模具。

你可不要小瞧这红团印,这可包含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红团印一般图案刻有福、禄、寿、喜、财、丁、贵及双孩儿、庆丰收等字样或图样。花样如此丰富多彩,做红团的主人巴不得一一接纳,并受用一生甚至代代而绵延不断。这也难怪,因为它已囊括了人们美好愿望的方方面面。

将包好馅儿的面团放进红团印里,用手压平,模具倒扣过来,在底下垫上洗干净剪成小段的襄荷,在案板上轻轻敲一敲,一个“白团”就做好了。再用刷子蘸上可食用色素刷在“白团”上。在锅中将水煮沸后,放入做好的红团去蒸,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红团就做好了!

蒸好的红团红彤彤的,远远望去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轻轻一吸,糯米与襄荷的香气萦绕在鼻尖,沁人心脾,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咬一口红团,甜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通通涌上心头!

家乡的年味作文450字篇十一

我们中华民族都要载歌载舞,欢庆这一传统佳节。

不同的地方会有各自的风俗,我的家乡在广东省兴宁市,位于粤东山区,这里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是客家城市之一。

过年,是我们兴宁人一年当中最隆重的民俗节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人们非常重视。听爷爷奶奶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开始,就算开始过年了,也叫“入年界”,大人叮嘱说:从今天起,不可以骂人、不准讲不吉利的话。“入年界”就要讲好话。由此看来,家乡人十分注重取兆意。“入年界”后各家各户就为筹备年料而忙碌:买年货、制新衣、试新鞋、炙老酒、蒸甜饼、炸煎堆;上屋下屋开始敲锣打鼓、写对联,家家户户清洁大扫除,洗晒被褥、擦洗桌子板凳,整个村庄处处呈现着过年的气氛。

家乡的年货也有特色之处,特色小吃有:糯米煎圆、炸油角、甜饼、油炸香芋等级。奶奶最拿手的技术就是酿造富有客家特色“甜酒,爷爷最拿手的技术“蒸甜饼和炸煎堆。

除夕那天,大人要办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拜神仪式,要准备的祭品有鸡、猪肉、鱼、水果、饼干等,摆在一个盘子里,到祠堂敬祖先和各路神仙,点着香烛,嘴里念叨或心里默念,祈求来年身体健康、五谷丰登、在职的步步高升、做生意的财源广进、读书的学业有成。这个活动虽然含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它充满着农民对丰收的希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除夕这一天大人们会起得很早,爷爷、奶奶开始忙开了,磨豆腐制作酿豆腐、做鱼丸、肉丸、盐焗鸡……,这些菜是年夜饭中必须要有的菜肴,“鱼丸”寓意团团圆圆、年年有余。吃鱼丸客家话谐音是“吃唔圆”,意思为“吃不完”。因此家家户户的厨房会传出“叮叮当当”的声音,是两把菜刀同时来回剁肉而发出的声音,非常悦耳。

除夕的下午,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贴对联、贴门神,大人们开始准备年夜饭了,小孩子们忙着洗澡,换新衣,真是干干净净过新年,红红火火迎新春。晚上六七点钟,家家户户门前都要放一串鞭炮,饭后全家人相聚一起,叙旧话新,互相鼓励,晩辈一定会给长辈送上红包以表孝心,长辈给小孩封压岁钱以示关爱。

家乡的年味:拜神、买年货、制新衣、试新鞋、炙老酒、蒸甜饼、炸煎堆……哪一个我都好奇!都觉得特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