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有家庭教育的作文(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8:22:07 页码:7
最新有家庭教育的作文(优秀12篇)
2023-11-11 18:22:07    小编:zdfb

绘画是一种通过色彩和线条来展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视觉效果的艺术形式。如何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平衡?总结是我们回头观察前行的过程,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所总结的内容,做到客观公正。接下来是一些总结范文的示例,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有家庭教育的作文篇一

“儿子,我看那个xx补习班不错的,你去不去了?”

“随便!”我答。

“别老是随便,随便的啊!”

“那——就不去吧!”我高兴地答道。

“什么?不去!”老妈接着说,“你看人家李xx,学习那么好都去了,王xx虽然学习不好但自知不足,也去了,你这个小xx怎么不去?……”

上面这段话大家应该很熟悉吧!没错,这就是总是随意侵犯我们休闲时光的老妈说的话,况且她的圣旨又总是不可侵犯。一旦我们有半个“不”字从牙缝里蹦出来,便是遭到她那兵临城下、无休无止、口若悬河、连绵不绝的唾沫大招,更可怕的是,此招一旦发动,我们的老爸也会投入到这场战争中来。尽管我的爸爸有可能加入我这边,但无论加入哪边结果都会是老妈赢。除非我们能用计谋把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这四位大将请到我的军营里,我们才有一点点获胜的机会。

其实也不是没办法,并且那办法也很简单,只要我英俊潇洒地回上几句“你看看人家王妈妈比你柔多少倍,你看看人家李妈妈比你强多少倍。”我自然就稳操胜券了!但胜利是胜利了,结局却是虽胜犹败,况且我也不舍得或不敢说那些话,因为此话一出,我很有可能换来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奖赏,并且结果还是一样的,那就是我还要闷闷不乐地上补习班。

我讲述的故事,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但谁能说我讲述的故事,没有发生且继续发生在每一个家庭中?这的这个故事不仅是给小孩子看的,也是给大人听的。我希望看过我的故事的家长,请你们都想一想:“当比较的天平落在您身上,您的感受如何?”

有家庭教育的作文篇二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青少年自杀、殴打事件,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摇篮,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反思。对于多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在日前“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心理科教授认为:“家庭是一张网,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多是由家庭因素造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心理的成长尤为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儿童及青少年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摇篮,个性特征的形成。此外,由于孩子的生活大部分是在家里度过的,他们最初的道德观、价值观正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个人的各种心理态度、心理品质、心理特点、性格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

前一时期礼来公司组织的百优解最爱路线活动,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摇篮,携手全国各地精神科医生走进广西,传播精神卫生知识,就发现一些边远地区家庭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文化程度、外出打工等原因,长期与父母沟通不畅,产生情绪障碍。对此教授指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是脆弱的,心理创伤的年龄越小,创伤越难愈合。父母只有了解不同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呵护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根据研究,0-1岁是儿童安全感的建立期,也是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如果与妈妈分离,孩子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从而会影响孩子的一生;1-3岁是依恋期;3-6岁是恋父恋母情节的形成期;6-12岁是学习、勤奋期;12-18岁是青春叛逆期,也是自我价值体系形成的时期,此时父母的不理解会压抑青少年的心理,增加青少年抑郁的风险。

抑郁症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心理压力过大,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摇篮,心理不堪负荷。无论儿童、青少年或者成人,学会摆脱释放心理压力和自我调节非常重要。教授说,自我调节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摇篮,好的人格基础很重要。青年人可以刻意地重新塑造自己的个性,变得更加开朗、坦诚,更加阳光和积极。

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摇篮,好的情感支持,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家人、朋友的情感支持很重要。这与好的人格基础有关,在遇到挫折、抑郁时,如果能够得到家人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可以使人更快地走出情绪低谷。

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摇篮,广泛的兴趣爱好有益于自我心理调节和情绪释放,像音乐、书法、古董收集、阅读、体育运动、旅游等。

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摇篮,定位恰当的期望值。人的抑郁、负面情绪往往来自于过高的心理期望,得不到才会不满足、不幸福,因此降低个人的期望值,学会享受期望实现的过程和喜悦。家庭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摇篮,不要拒绝求医。摆脱内心的“病耻感”,在所有方法都不能得到帮助的时候,要主动地将心理医生、药物作为帮你走出心理抑郁的拐杖,助你度过心理的抑郁期。

二、当好孩子的心理医生。

要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才乃至成功,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如果不懂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失败的不仅仅是角色本身。

有专家指出,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行为问题,这是最轻的一类心理偏常,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二是人格缺陷,是指一些青少年在人格发育和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了人格特征和结构的偏异,比如自卑、冲动、敏感多疑、交往障碍、偏执等;三是心理障碍,主要是学校适应障碍、考试综合征、神经衰弱等;四是心理疾病,如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往往是青少年多发的'心理疾病。而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或加以解决,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善于发现孩子的心理偏差。

专家说,由于社会环境及家庭结构的变化,使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家长对孩子的成败带有“下”的感觉:好坏就是这一个了,千万不能出差错。因此,对孩子过分关注,孩子稍微表现出一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惊慌失措,孩子是否有病?譬如,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我经常听到有的家长给我说他的孩子有多动症。结果由于家长的不正确标定和暗示的结果,许多孩子真的表现出多动倾向或者真的成为多动症儿童。

你要学会欣赏孩子。

称赞能产生特殊的心理效应,它能够加强或满足他人的自尊,使他人以肯定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不能缺少称赞,称赞在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称赞可以通过口头语言,也可以通过身势语言以及一定的表情,如微笑、赞同的目光等。称赞必须恰到好处,在别人需要称赞的时候,个体又以他所能接受的方式去称赞,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三、孩子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办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如有一个小女孩的裙子被别人摆了一下,她冲上去抓别人的脸,老师刚要准备和她谈谈,她就大声哭着说:“我爸爸知道你批评我,会心疼的。”而家长知道这事后,却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谈论幼儿园的开心事或问一些问题,家长嫌烦,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绪上的快乐和满足,长久下去自然会冷淡。

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

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

有不少家长在心理咨询中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象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下次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

4、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

有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讲是好事或无所谓的事,而有些家长看待这些事的角度却有问题。如看到老师让幼儿在幼儿园捡树叶而自己聊天,家长认为这样的活老师自己不参与,幼儿也不用干。家长从成人的角度认为这是对幼儿不公平,而幼儿自己认为这是集体活动,很有趣。这样家长的观点和孩子的感受完全相反,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长大以后就学会人际交往中斤斤计较,偷懒耍滑。

5、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然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较父母要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远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孩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夸大危险、依赖等。

有家庭教育的作文篇三

人们常说“见其母,知其子”,这并非是没有道理的。国外某教育机构,通过研究也表明:孩子90%以上的素质,是由妈妈决定的!换句话说,也就是---母亲的素养如何、教育方式如何,将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乃至一生!以上是我在一本《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的书上看到的,所以我对儿子提出的要求,首先自己要做到,就是严于律己,给孩子做好榜样,儿子特别喜欢看书,我一有时间就陪儿子一起看,共同感受书中的乐趣。儿子天生是一个有点内向,胆小、怕羞的小男孩,但是他诚实、善良、真正、不跟人斤斤计较。以前我总是看到他的缺点,不懂得去欣赏他的优点,看了书以后,知道是我错了。以后我会多鼓励他激发他的闪光点,让他多接触别人,尤其是同龄人,家里来了小客人,让儿子当小主人,招待对方;会经常带他去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见,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未来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习惯是一种巨大而持久的力量,许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靠习惯的力量去完成的。儿子每天一放学回家就做作业,自觉地独立完成,从不拖拉。每天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上学的资料,上学要戴的红领巾他从没拉下过。他还做到定时整理自己的房间、书房,从不需要我插手,这都是他幼小养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的功劳。

我主张学习要的是劳逸结合:不开“早车”、“夜车”,保证睡眠。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休息。每天晚上九点儿子都准时上床睡觉。

我们大家都知道,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教育成人,你只需要教给他技能和知识就够了,而教育孩子首要的却不是教给他技能和知识,而是要开发他的智能。教育孩子之难远远超过教育大学生的难度,而成功地教育出一个好孩子,则需要教育者自身也要有良好的教育能力。也就是说,教育人的同时也需要接受教育,不仅仅要接受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培训和指导,也需要从孩子的身上接受教育,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我相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得教育方法的家长和老师。

有家庭教育的作文篇四

教育孩子是我们每一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望子成龙”是我们做父母对孩子的殷切希望,然而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材,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及其深远的,女儿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不断学习的过程。相信每一个家长也和我一样都是从老师的学生一步步成了孩子的老师。我的家庭教育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日常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培养女儿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良好的习惯都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成的。相信众多的家长都有给孩子从小讲故事的习惯,很快孩子们就习惯了听我们讲,当他们上了小学后就应该培养她们自己阅读的习惯。为了培养女儿的这个习惯,我和女儿有了一个约定从每天我讲慢慢变成了她讲一段我讲大部分,后来变成了她讲一半我讲一半到了后来她自己阅读。现在的她阅读到精彩处都是她讲给我听。

为了让女儿养成良好的复习功课的习惯,我煞费苦心。女儿原来回家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学过的课程一般不见她复习,督促了多次也未见成效。后来我发现她在家经常拿着课本模仿老师上课的样子,摆上几个本子当学生,还有模有样的给学生批改作业,发现了她这个爱好,我就投其所好在家里给她准备了一块活动的黑板让她当老师,我们做他的学生,顺便让她把当天老师教的知识照着课本给我们讲一遍,女儿很开心,那段时间每天早早吃完晚饭,她就安排好座位,把我们都教一遍,这一个小小的策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她教的很认真而且很开心,不但复习了当天的功课还或多或少的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辛苦。孩子好的学习方法的养成是一个缓慢的逐渐的过程,家长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蜕变。看着孩子化茧成蝶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份享受的过程。

女儿的学习方面------不能只看重成绩,要多给予鼓励。

记得听过一次儿童心理专家的讲座,决定孩子长大成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智商,一是情商,前者对孩子的影响力是百分之二十,后者是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说只看重孩子的成绩是没用的,孩子的情商不高照样不能成才,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处,使其能一生持续的学习有质量的生活,这种隐形的教育远比单纯的认几个字会做几道题的显性教育重要的多,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不能只看重成绩,要从生活的点滴中让孩子学习。

女儿的成绩从来都不是班里最好的,我也从来没有因为她的成绩批评过她,只要平时看她努力了,无论她考的如何,从我这里得到的都是鼓励,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去接女儿放学回来的路上,她班里的一个跟她很要好的小姐妹跑到我的身边问我:“阿姨,我听瑶瑶说她每次考试无论考的如何你都从来没有批评过她,瑶瑶还说你跟她说如果这次考得不好妈妈很厉害的批评了你,下次你考试会更紧张,发挥的会更不好,是真的吗?”我笑着说:“当然是真的了,有时候她考的不好,但是她一样努力了,当然不能再批评她了”。她的同学竟然拉着我的手说:“阿姨,你到我家把这些话跟我妈妈讲讲吧,我每次考不好,妈妈都是连打带骂,吓得我都不敢回家。”我很惊诧于孩子与我讲的一席话,后来我跟她妈妈沟通了几次,再后来我问过那孩子,她很开心的告诉我说妈妈不再那么厉害的批评她了,她妈妈告诉我孩子的成绩没降反而更好了。

在女儿的兴趣培养方面-----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

许多家长认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让孩子多学习知识,看到人家的孩子报美术、音乐等很多的兴趣班,也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就赶鸭子上架逼着她学不喜欢的东西,几年后就会发现孩子的发展与父母的期望相悖甚远,我原来给女儿周末报了三个兴趣班,一个周下来,她只有半天写作业的时间,记得一次上课回来女儿跟我说:“妈妈我都没有玩的时间了”。后来我仔细考虑,还真是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太满,确实让她失去了应该玩的时间,我征求了她的意见周末减成了两个兴趣班,她有了一天的时间自由支配,现在的兴趣班她学的比以前更用心。

经常与女儿心与心的沟通。

每个孩子都有一扇心灵的大门,家庭教育的关键是我们家长找到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探讨孩子心灵的深处,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女儿即将进入青春期,关于青春期的一些注意事项我含蓄的跟她探讨过多次,她好像都不太配合,为了让她准备充分、开心轻松的迈入女孩子敏感的青春期,我从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女孩青春期的一些注意事项,从书城购买了一本知名心理专家写就的女孩子青春宝典《我该怎么办》并在六一节的那天作为礼物送给了我即将迈入青春期的女儿,收到礼物女儿很开心,抱着书爱不释手,空闲的时候她很认真的阅读书里的内容,并试着与我探讨心存疑惑的事项。有了青春宝典的答疑解惑,有了我的引导,进入青春期的女儿度过的一样轻松,一样愉悦。

其实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只要家长开发得当,没有孩子不能成才,天生笨的孩子是几乎不存在的。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也应该不断的学习,跟孩子一起成长。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我相信在我们家长、老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会在我们共同的呵护中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家庭教育的作文篇五

家庭教育到现在已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即只养育孩子而不好好教育孩子,便是家长的错误。的确,家庭教育很重要,关系到子女的成长,关系到子女一辈子做人的大事。然而在今天,不少家庭的教育,似乎走进了怪圈,尤其是一些大城市。有的家长先“溺爱”后失控失望;有的家长凭自己的愿望为孩子设计一条人生道路,强迫他们学这学那,一心希望他们成名成家,出人头地;而更多的则是一定要他们考高中、考大学最好再考研究生出国深造。然而结果怎样呢?许多是适得其反、落空的。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这些孩子厌学、怕学,甚至弃学,更别说有成才的可能了。

每个孩子资质不一、情趣不同,况且尚处于开始认识世界的阶段,好奇好玩,缺乏经历与磨炼。在这个“学步”阶段,家长应当培养孩子学会走路,让孩子自己去迈开步子朝自己喜欢走的路去走,而不是先去为他们设计走哪条路。就是说家长与其一边为孩子指路,一边拉着他们走,不如让他们放开手脚,培养他们自己去摸索去行走。这当然有时会跌倒,甚至会有点危险,但却能使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走他们喜欢走又值得走的路。即使走得辛苦,走得曲折,但这是孩子在实践中自己选择的路,会走得越来越稳当,越来越有信心,会走得无畏、无悔。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却对科技制作有无比浓厚的兴趣。他的'母亲不仅不反对不指责,还鼓励他,为他创造条件,给他买了不少做做玩玩的材料。我认为爱迪生的母亲是最懂得家庭教育的,可以称得上是家庭教育的模范。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在孩子有了进步时能夸夸他,做了错事时能关心他,遇到困难时能启迪他,即使碰到一再的挫折、失败时也能信任他援助他。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执行者,应当是子女永远最尊敬的老师和朋友。可是在我们周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长—缺乏真爱,缺乏深情,或一味的宠,或担心怀疑—有点像封建时代的家长。有的只知道物质上施爱,有的总是带着不放心不信任的目光看待子女。不少家长很少鼓励、表扬孩子,即使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还要努力,不要骄傲”的话。著名的台湾女作家三毛的父亲看到女儿取得了写作上的成就,高兴地对她说:“我为你感到骄傲!’大陆的家长们,请你们也常常用这样的话来夸夸你们的孩子吧。你们不知道孩子听了会多么感动,其效果是干万句苍白无力的“教育”大道理无法比拟的。愿有更多的家长,能放开孩子的手脚,鼓励他们自己去走,去跑,去飞,去开创美好的未来!

有家庭教育的作文篇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儿子,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孩子的性格发展方向,影响孩子到终生。现就家庭教育问题,以一个孩子母亲的身份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和谐成长,不要过度惩罚、压制。否则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勇敢、担当、外向、刚强、果断、迅捷等性格特征。

最近一段时间,常常为一次过激的家教举动而后悔。这事情发生在5年前,那时儿子才三岁。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孩子不想吃饭,我和他爸都声色俱厉地督促他把饭吃完。孩子在表达不满时,把饭碗拉下了桌子,剩饭倒了一地。看到儿子如此不懂事的表现,我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采取了强制惩罚行动,我一把抱起已经吓得在旁边默不作声的儿子一边威胁着说:“这么不乖的孩子,不吃饭,养也养不大的,爸爸妈妈不要了…”一边抱着他往门外送。儿子被这个架势吓得大声哭喊:“妈妈,我乖了,我吃,我吃……”我没有因为他的哭喊而罢手,一边呵斥着:不用吃了,这么不乖的,反正也不要你了。就把他放在门口,一边假装关门。儿子那幅惊恐的样子至今历历在目:他哭得满脸都是眼泪鼻涕,趴在地上在我面前挣扎着往家里爬。嘴里大声喊着:“爸爸我乖了,妈妈我乖了,奶奶……”他向家里的每一个人求救。事情过去了好多年,如今儿子已经读小学一年级了,真如我们期望的那样孩子这几年来表现得挺乖的。他很有同情心,会为故事中的弱势感到可怜、甚至落泪。从没有跟同学打过架,甚至有同学欺负他也不还手。他做事小心谨慎,连走路也很小心,从小到大很少摔跤。他爱看电视剧《雪豹》,崇拜电视剧中的主人公周卫国。下课却总喜欢跟女同学在一起,不爱跟男同学玩。因为“男同学玩的都是打架的游戏,万一把人打伤了怎么办?”也许在家有“小霸王”的家长看来这些可以称得上是孩子的“优点”,但是我已经看到孩子的性格正慢慢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个男孩子有这样的性格特征,不是我们父母所希望看到的。

二、和谐成长,不要过渡呵护、溺爱。否则孩子会失去刻苦、上进、无私、仁慈、包容、谦让、谨慎等性格特征。

这样的家庭教育在我的身边也有活生生的例子。我老公有个堂弟,是家中的独生子。当时家庭经济条件在农村相比其他人家稍微好点,父母对他宠爱有加。听我老公说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如下情形:

1、待遇特殊

从小没有烤鸭不吃饭(那个时候一般人家只有家中来重要客人的时候才去买一点烤鸭来招待客人,平时自己根本舍不得去买着吃)。有一次,他父母刚从山上干完农活回家感觉也有点累,天色也暗下来了,就匆匆地做了点饭菜准备吃饭。他看到饭桌上没有自己要吃的烤鸭,大发脾气。他的父母不顾身体劳累,放下手中的饭碗去给他买烤鸭。等他买回来时,自己的饭菜已经凉了……对此父母不但不加以正确引导,反而以此为荣,还到亲戚朋友那里吹虚:我们的儿子每餐没烤鸭不吃饭的。

2、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

家住镇上能方便地买到各种好吃的好玩的。他只要开口说要,父母立马给他买到。他小时候不愿到外婆家做客理由是:外婆家在小山村没有街买不到好吃的好玩的。

3、包办代替、剥夺独立

“不要入伍当兵,太苦了” “不要去学开车,太危险了” “阿拉儿子有福相,到时候会有贵人相助”这是他成年后父母挂在嘴边的三句话。现在他年近三十,纵观他高中肄业后的表现:打过短工,因为打工太苦逃回家中,然后开香烟店,结果在店里与一帮“朋友”抽烟打牌,售货柜上放的是空烟盒。没几个月抽光了三万多元的本金,香烟店关门大吉。然后再向父母要钱“创业”开皮包店,也是投资了三五万元没经营几个月便关门。接下来再向父母要钱投资办厂,花了三四万元钱从河南买回来几台设备开始生产水笔,开始着他的发财梦。但是无不例外,没过一个月,几万元的钱又打了水漂,一堆废铁堆在家中。一次次的“投资创业”几乎花光了父母多年来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全部积蓄。,而三十而立的他确像一条吸血虫一样终日吸着父母的“血”。更让父母痛心的是:今年春节,他再次向父母伸手要钱。他嫌父母给的少,随手拿起手中的杯子向自己的父亲扔去….. 年迈的父母品尝自己因为溺爱孩子而埋下的苦果,不禁老泪纵横。

三、和谐成长,应该多用正面引导——诱导比强迫更有效。

“诱导比强迫更有效。”是在企业管理领域常说的一句话。利用诱导激励员工,比强制好得多。强迫被激励者做事不是好办法,效果绝对比不上诱导,请求比命令更容易达到目的。

有一家纺织厂工作绩效很差,虽然按件计酬,产量就是无法提高,经历尝试用威胁、强迫的方式影响员工,仍然无效。该厂请了一位专家来处理这个问题,专家将员工分为两组,告诉第一组员工,如果他们的产量达不到要求会被开除;告诉第二组员工,他们的工作有问题,他要求每个人帮忙找出问题在哪里。结果第一组员工的产量不断下降,压力升高时,有的员工辞职不干了;第二组员工的士气却很快提高,他们依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负起增加产量的全部责任。由于齐心协力,经常有创见,单单第一个月,产量就提高了20%。这种效果完全是诱导造成的。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道理也一样。强迫的效果总是很差。往往你强迫他往东,他却偏偏往西。比如督促孩子自己整理房间那次就是这样。

“儿子,如果你在晚餐前不将房间清理好,晚上不准吃饭!”在老公的喝斥下,儿子会不高兴,起先迫于压力装装样子收拾几样玩具,后来就东摸摸、西弄弄,到了吃晚餐的时候,仍然没有清理好房间。我换一种方式跟他说话:“你刚才没有整理好是不对的,这次你先吃晚餐,但是上床睡觉时,必须将房间清理好,可以么?”儿子点头答应时,我不忘补上一句:懂事的孩子下次不会犯同样错误了吧。吃完晚饭,没等我们提醒,他自觉地先整理房间了。类似的情形多次在我们家上演,后来他父亲也开始注重用诱导的方法来解决教育问题了。多用引导方式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不仅对孩子良好心理特征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还能在家庭中营造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我相信,在和谐融洽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长得会更健康!

如今,“二不,一该”是我们家的育儿准则。说得不够全面,却是真事实情。最后,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在父母的呵护下和谐成长,成为健康、和谐的下一代!

有家庭教育的作文篇七

我对自己的学习、教学工作和生活没有遗憾,我对表弟们的教育有太多的遗憾。

在他们小的时候我总是会帮他们进行学前教育的辅导,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区里他们也算是是聪明的。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变成了同学口中的“傻瓜”老师眼中的“问题儿童”。随着弟弟们跟着家里转学到珠海,生活的改善,大城里的繁华,渐渐迷失了自己,连续几年的考试中都考得非常糟糕。

造成我弟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因为,父母离异,分居两地,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的教育,再加上他们独生子女,父母一般都会比较溺爱,孩子都是阿姨带着,更加养成了他们刁蛮,任性的性格特征,使他们不懂得感恩,倒是会把“仇恨”牢记。

其次,我作教育工作者,本应该对晚辈们承担起教育的任务,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但是我经济达不到要求。那么我就应该在学习和求学的道路和方法上多指导他们,我发现得太晚了,我自认为他们会像小时候一样努力学习,谁知他变成这样。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好在他们还年轻,还有机会。单亲孩子懂事早,醒悟的快,我也得积极行动起来多为他们指点迷津,多对他们谆谆教导,就如教育我的学生。家书抵万金,我希望我的晚辈们会听我的话的。只有让他们自己醒悟,自己积极行动起来,顽强拼搏,才能挽救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

有家庭教育的作文篇八

教育材料-----家庭劳动教育与青少年成长劳动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劳动教育是通过家务劳动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有责任感的社会人的过程。家庭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其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一、劳动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劳动创造了我们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作为人类生存于世界的一种活动,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劳动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实践证明,从小做家务、热爱劳动的孩子能吃苦,有才干,对生活充满自信,人际交往能力强于不爱劳动的孩子。美国心理学家威兰特对波士顿地区490名孩子进行了的跟踪研究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比例为1:15,犯罪比例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比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高出20%左右。从小培养劳动习惯,有利于孩子德、智、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

2、家庭劳动教育能够培养身心两健的人。家庭劳动教育是孩子1。

参加家务劳动的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家务劳动可以锻炼孩子身体健康成长,医学科学的研究证明,劳动是多种生理器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促进孩子的左右脑发育,对智力发展十分有益。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卢梭认为,培养身心两健的人,必须在体力劳动中才能完成。在卢梭看来,劳动既可锻炼儿童身体,也可以锻炼儿童头脑在“养成锻炼身体和手工劳动的习惯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还养成了他反复思考的性情”。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培养儿童手脑双全、自立、立人的教育思想,培养“康健的体力,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团体自治的精神”。

3、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是一切有成就者必备的意志品质,这样的意志品质只有经过长期劳动磨练才能获得。一般来说,劳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体验成功的过程,它有助于历炼意志品质。孩子在做家务劳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每一次困难和挫折都是对孩子意志、能力的磨炼,每一次磨练都会让孩子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抑制自身的惰性,在做家务劳动中孩子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不断积累,就会形成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的心理品质。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是人做出来的,意志品质是锻炼出来的。教育不但要发展孩子的智力,还应燃起孩子对劳动的渴望,在劳动中锻炼意志品质。

活的基本技能和社会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培养社会责任感。家务劳动对孩子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务劳动能让孩子们在劳动中体验精神上的愉悦,学会关心他人,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这对现在的独生子女更为重要。孩子从小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就能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成员应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并且逐渐养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树立起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一个有责任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很认真、很负责,一旦遇到困难,他就会凭借负责任的态度发挥自己最大潜能战胜困难。相反,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往往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甚至不顾社会基本道德准则,作出唯利是图的事。因此,责任心是做人的重要基础,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长大后才能承担起家庭和事业的重任,成为对社会有益的。

二、当前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带来的后果。

新中国建立以来,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近儿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社会、学校和家庭忽视劳动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有关青少年劳动观念、劳动能力的调查显示,由于家庭劳动教育缺失,当代青少年劳动观念淡薄,除了追求学习成绩外,不善于料理自己生活,生活自理能力比较欠缺,人际沟通能力较差。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缺失带来的社会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

对本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家务劳动调查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会煮饭的占84%,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据北京市家教学会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最典型的事例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魏永康。他2岁掌握1000个汉字,8岁上中学,13岁考进大学,父母唯一的心愿就是让儿子好好学习,母亲把儿子所有生活上的事情都包了下来,他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人际交往。魏永康17岁那年考取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的研究生后,一人从湖南来到北京读书,但是生活自理的低能,严重的依赖性,让他无法独立生活,于是只得肄业回家。

从家庭教育视角看,一些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教观念影响下,认为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不做家务最多变成懒虫,而分数上不去则不能成龙”。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是没正事,据有关调查:有65.9%的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家务,有60%的家长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正是由于家庭忽视了劳动教育,致使孩子缺少参加劳动的机会,依赖性强、自立能力差,影响健全人格的发展。

不懂得劳动的苦累,他们甚至在感情上蔑视劳动人民,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某中学校的儿名学生下课后在走廊里边走边嗑瓜子,当清洁工上前劝阻时,一名学生理直气壮地说:“你不就是扫地的嘛,我们不扔点垃圾,你没活干,不就下岗了吗?”。校园里糟蹋粮食的现象司空见惯,一些学生毫不吝惜地把米饭、馒头、肉、菜倒进了泔水桶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千百年来珍爱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诲,已在孩子们的心中淡去。

2、一些孩子缺少爱心,人格不健全。劳动是付出汗水,与人合作的过程,热爱劳动的人才会有奉献精神,马克思曾指出:“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现在有些孩子表现出自私、缺少爱心,不懂得谦让,怕苦怕累、厌恶劳动、贪图享乐的不良倾向,常常向父母提出种种物资上的要求,伸手要零花钱,却不愿劳动。对长春市5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七成学生打饭时不给老师让先,有的学生表示:“自己还饿着呢,顾不得别人”。

据我们对一些中小学生的调查,许多孩子生活上依赖父母,花钱大手大脚,但却不懂得关心父母,有20%多的孩子从没照顾过生病的父母,大多数孩子对家里的日常事务、经济状况、父母的身体状况都不曾关心过。不少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一位家长对我们说:“我有病倒在床上,让孩子倒杯水,孩子都觉得厌烦。家里什么事都不管不问。”缺乏家庭责任感是现在许多孩子的共性,这是人格不健全的一种表现。

5

3、一些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经不起挫折。学会生活自理能力是人的社会化最基本的内容,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然而,现在大多数孩子不爱做家务,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目前,中国城镇的青少年大多具有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生活基本技能掌握比较少。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现状及教育”的调查研究中,有20.4%的孩子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有18.3%的孩子认为自己“做事依赖别人”;28%的孩子“很少帮助父母干活”。

劳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使他们在家庭劳动的潜移默化中增长才智,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1、更新家长观念,走出劳动教育误区。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开展劳动教育关键是家长要走出认识6。

上的识区,树立家教新理念。家长对劳动教育主要存在“三怕”的思想误区:一怕家务劳动会影响孩子学习:二怕孩子不会做家务,反倒添乱;三怕孩子吃苦受累。解决家长认识上的误区,首先要打破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观,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唯一的标准。其次要树立以孩子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观,重视家庭劳动教育,把孩子培养成有知识,有道德,有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第三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劳动教育,从小培养孩予独立的生活能力。

在欧美一些国家,中学生打工是普遍现象,而且都得到家长支持。一位英国人说:“孩子打工挣钱,家长都不反对,甚至还鼓励,一则可节约一些开支,更重要的是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知道钱必须用劳动去换取”。在美国即使富有的家庭也让孩子分担家里的活计或外出打杂,替人推割草机、帮人扫落叶、铲雪等;在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就有承担家务劳动的义务。我们的家长要相信孩子劳动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做事,要鼓励他们参加劳动实践。

2、放手让孩子做事,从小培养劳动行为习惯。

蒙教育。父母应有意识地让三四岁的幼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如,父母做家务时,可以让孩子拿块抹布擦擦桌椅或倒垃圾等。二是孩子稍长大点后,要进行自我服务的劳动教育,树立“自己的事自己来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劳动观念。克服依赖父母的惰性,让他们学会自我料理生活,洗自己的手帕、袜子、衣服等,学会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三是通过劳动进行家庭责任教育。要让孩子经常帮父母打扫环境卫生,收拾屋子、清洗厕所,为家人做饭做菜,利用寒暑假外出打工,磨炼吃苦精神,学会社会生存技能,通过家务劳动让孩子懂得为父母分担家务是一种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怕孩子不会做事,也不要求全责备。孩子做任何家务劳动,无论结果怎样,家长都应给予认可和赞许,鼓励并帮助他们把事情做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千万不要因孩子不会做事而指责他们或包办替代,这样就会扼杀孩子爱劳动的热情。

3、创建劳动教育大环境,让孩子有更多参与劳动的机会。

主体,有教育专家和工、青、妇、关工委等部门参与的家教工作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家庭教育行为,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建立家校合作共管机制,家校互相配合,家长要支持学校的劳动教育,学校要鼓励孩子多做家务。三是创建家―校―社区劳动教育环境,学校要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服务性的社区公益性劳动,社区要积极为学校劳动教育提供场所和条件。为了更好地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劳动,尤其是社会的公益劳动,笔者建议建立学生劳动记分考评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规定应参加的家务劳动和社区公益劳动的时间和应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制定评分标准,由家长、学校和社区同考核,并把它作为学校评三好学生、保送升学的条件之一。总之,我们应树立以“勤劳”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荣辱观,创建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孩子们自觉地参加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自我生存能力,能为家庭和社会服务,有责任感的公民。

9

有家庭教育的作文篇九

刚刚看了一篇微信,一个女人诉说,我好难过,此时的我正在床边哭着写下这篇文章,孩子在睡觉,一岁半个月的宝贝。我该怎么说,刚刚的我,为了和老公聊天,想好好的解决白天发生的问题,可是却被打了胳膊,眼睛也打青了,狠狠的,好疼。

我不知道我是用什么心情去看完这篇文章的,一个打人,一个被打,其中的是非恩怨我看完也无法判断,但是,我认定这是一种典型的家庭暴力,不容置疑。

打人,是将拳头挥向另一个人,但是,当我们的拳头挥向的不是我们的仇人,也不是我们的敌人,而是陪我们朝夕相处的爱人的时候,就在这一瞬间,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她会疼吗?把她打伤了孩子怎么办?家怎么办?我知道你可能是忍无可忍,可能是怒从胆边生,所以你才动手。但是,我们还是得回头想一想,爱人是拿来疼的,毕竟她为我们留下了后代,为这个家操碎了脑筋,不说功劳也有苦劳,罪不容打呀!

看完文章,我开始反思自己,我打过爱人吗?打过,她疼吗?肯定疼,不就是因为她先打我才还手吗!其实,现在看来这个理由太没有道理了,她打我,我打她,这公平吗?毕竟男人和女人的力量都相差这么大,谁会更疼呢?所以,我至今都后悔这三场搏斗,年轻气盛,太缺乏包容心,太不懂的珍惜和爱惜,唠叨是女人的天性,我们为什么就一定要去和自己的爱人斤斤计较呢?一个钉子一个眼,家几时才可以和谐呢?我渐渐明白一个道理,让你说吧,让你骂吧,说够了,骂累了,再给你倒上一杯水,什么都平静了,或许你会破涕而笑呢!

文章写到,虽然不吵架的时候,我老公还不错,也总是给我买东西,哄着我,但是他发疯起来,太可怕了。每一次发疯,我都心寒。这段话真的值得男人思考,当爱人或者是被爱的人已经感觉心寒的时候,恐怕危机也就来了。

深思,不要伤害,不要暴力,看不惯,见不惯,习惯了就好了,收起我们的拳头,善待家人吧!

有家庭教育的作文篇十

“迪爸”的热点又引起了不小的**,两年多记录的几百篇成长日记让人不禁思考,是爱的坚持不懈,还是过度地介入,束缚孩子的成长。我认为,“迪爸”的行为不仅没有束缚孩子的成长,反而有助于父子的共同成长。

大自然中,不难发现,一株再美丽的花,一棵再笔直的树,不经意间也会有枝杈旁逸斜出,即使是经过人工打点的植株,时间久了,也会参差不齐。孩子的成长更是如此。在从小的生活中,父母的引导与指点就尤为重要。无论是孩子成长中所犯的错误,还是不适当的言语或行为,父母的及时纠正以及时常提醒,甚至是特定的教育,都是对孩子性格,人格及精神的塑造。时时的密切关注和记录,不只是家长的'反思,还有提醒,有助于今后对引导方法的及时调整,更是对孩子的警示。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的孩子,也就是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了自己,并检查自己的人格。”于是,便成了那广为人知的一句话“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与孩子的密切交往中,看到孩子的行为,便会不断提醒父母及时发现并改过自身的问题,以便为孩子树立更好的榜样。一件被当成笑料的故事讲述了:一天一个人对自己的儿子说:“这几天你一直玩游戏,就不能控制一下把精力用到学习上吗?”于是儿子回答:“以前爷爷经常告诉你不要整宿到外面打牌,你不也还是去了。”可见,无论是行为得当还是失当,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重点是有过错及时改正。尽管父母不一定做得尽善尽美,但要始终如一地标准要求自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态度更是影响孩子的关键钥匙。有时,一句鼓励,一句期许,都足以撑起孩子的人生目标,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而这些又恰恰建立在相互陪伴的基础上。曾经有一个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名年幼的儿子,靠放牧为生。一天他们赶羊到山顶,一群大雁飞过,儿子们便说,如果可以飞起来甚至比大雁飞得还要高,该有多好,这样,就可以飞到温暖的地方,不用再放羊,还可以飞到天堂看妈妈。于是牧羊人鼓励儿子们说,你们现在还小,如果想飞,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可以飞起来,去你们想去的地方。儿子们牢记父亲的教导,并一直为此不断努力,等他们长大后终于飞起来了。他们就是莱特兄弟,他们发明了飞机。

只有坚持不懈的陪伴和密切的关注,才能指导孩子的进步,并修正自身的瑕疵,甚至在必要的时刻提出关键的指引。这,便是共同成长;这,便是陪伴的力量。父母是助孩子扬帆起航的风,孩子是提醒父母时刻转航的风向标,相伴相行。

文档为doc格式。

有家庭教育的作文篇十一

妈妈说,现在有很多孩子不同意妈妈生二胎,有的甚至扬言:如果妈妈生二胎,自己就去自杀。妈妈说这些话的时候,假装无意地瞄了我一眼。我知道妈妈的心思。

对于生不生我的弟弟或妹妹,我的妈妈都快问我八百六十遍了,其实我对小弟小妹还是蛮喜欢的,因为一看到别人家的小孩子我就喜欢。“你妈妈为什么生二胎呢?她要是生二胎,就没有时间和她的大儿子出去游玩了!”也有人这么和我说。

我不是一个自私的孩子,对于生二胎这个问题,我甚至觉得妈妈是为了我好呢。你想啊!在若干年后,如果我有事出差而正赶上妈妈有病了,我又回不来,所以我的小弟或小妹就可以照顾妈妈,让我放心一点;还有,不是说人生多磨难吗?如果真的遇到了什么难事,我和小弟小妹还可以相互帮助呢!这是多好的事啊。

我反倒有些心疼妈妈呢!

如果再过十年,我考上了大学。再过二十年,我的小弟或者小妹也考上大学,妈妈那时已经六十岁了。这么算起来,她的青春年华不都奉献给我和我的小弟或者小妹了吗?有人也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就问妈妈:“你怎么这么喜欢与孩子打交道啊?把宝贵的青春都献给了孩子,值吗?”妈妈却说:“为了孩子,一辈子都值了。”当时听妈妈说完这句话,我都哭了。

我有这么好的妈妈,真幸福!为了孩子,她不仅奉献了最美好的年华,甚至也包括自己的生命,我的妈妈真的是世界上最大公无私的妈妈呀!所以妈妈,您就别再纠结了,在我这里,生不生二胎,您说了算。

教师评语: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贴近生活实际,结尾恰到好处点明中心,语言朴实而又深刻。

有家庭教育的作文篇十二

1.学校教育总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站在“知识本位”那边;家庭教育必须站在“性格-身体本位”这边,更重视孩子的性格和身体。家庭的归家庭,学校的归学校。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2.性格好的标准是“文明其精神”,身体好的标准是“野蛮其身体”,学习好的标准是“自学自得”。

3.有效的学习是边缘学习,无效的学习是焦点学习。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病因却在孩子的情感或身体那里。父母直接指令孩子学习,类似园丁把水分和养料直接抛洒给“枯黄的树叶”。

4.学业成绩是人的成长的冰山一角,冰山下面是人的性格和身体。性格和身体是学业成绩的两个支点。

5.岁前后严格管理,做孩子的家长;岁前后逐步放手,做孩子的朋友。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有效的激励是朝五晚九,无效的激励是朝九晚五。

6.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只有孩子才能理解孩子,也只有孩子的同伴才能陪伴孩子成长。孩子从来不期望庞然大物的成人能够理解自己,孩子也从来不把居高临下的成人当作自己的朋友。父母可以独生,但不能让孩子独长。若既没有兄弟姐妹,又没有伙伴,“独生”子女就跌入双重的孤独:不仅独生,而且独长。

7.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8.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9.学前教育更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10.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1.一个行为反复养成习惯,习惯反复形成品质,品质改变命运。

12.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13.只有父母与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育习惯,您的孩子或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14.孩子坏的习惯%都是在家里形成的。

15.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都大于道理教育。

16.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17.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18.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19.平时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一种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20.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21.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2.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23.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24.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25.当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遇到困惑时可以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26.中国年轻的父母会花数千元学开车或把自己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却鲜有自己参加家庭教育培训。

27.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二十条家庭教育格言,定能成就优秀孩子哦。

28.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29.婴儿的情绪,是认识世界的反映。

30.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来修剪。

31.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32.幼儿的学习是全方位,并不局限于读写算和各种技艺。

33.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34.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幼儿学习更是如此。

35.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36.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37.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38.激发幼儿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

39.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40.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41.一个人的成功=%iq(智商)+%eq(情商)。

42.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应为这种感情最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43.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44.只要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45.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的意识。

46.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之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47.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48.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唤醒和鼓舞。

49.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50.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51.孩子的理性是不断成长的,不要喂养他们,而要引导他们。

52.只要家长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教育孩子。

53.在生活中学习,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54.性格塑造始于婴儿时期。

55.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就该送他“出海经风浪”。

56.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57.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

58.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59.简单凝练的童话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

60.丰富的想象力比书本知识更重要。

61.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东西跟人一样,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62.运动贵有恒,饮食贵有节。

63.孩子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虽然粗糙,但远比得来现成的精美玩具快乐。

64.没有体谅和信任,便没有友谊。

65.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

66.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第一所学校。

67.教育幼儿除了要有耐心之外,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

68.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和体会。

69.育儿过程有艰辛,也有欢乐。

70.没有一个朋友能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能比得上疾病。

71.对症下药方可治愈疾病。

72.家庭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学习。

74.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

75.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76.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提供两个“遗传”:一个是先天遗传。一个是后天遗传。教育者可以对教育持乐观的态度,但不要乐观到不考虑遗传的程度。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主要不是丑小鸭努力学习的结果,而是丑小鸭的妈妈生了一个鹅蛋而不是鸭蛋。

77.孩子出生之后,父母的责任是尽可能让孩子接受好的“后天遗传”。重视“后天遗传”,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合成长的家庭环境,把家庭环境的重要性提到类似“遗传”的高度。

78.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79.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要做的事并不太多,只要为孩子提供并维护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行。成为好父母,就是成为家庭环保主义者。家庭环境好,孩子好;家庭环境出了问题,孩子就成为问题儿童。有时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药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80.不让孩子早产,也不让孩子过早地入学。孩子不能早产,因为孩子需要在母亲的子宫里获得足够的保护,让胎儿有了足够的抵抗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孩子不能过早地入学,因为孩子需要在家庭获得足够的保护,让孩子有了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之后,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中医的说法是:“争气内存,邪不可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