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3000(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2:09:27 页码:14
2023年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3000(模板8篇)
2023-11-13 12:09:27    小编:zdfb

总结能够为我们制定未来学习和工作的计划提供重要参考。写总结不仅要客观评价,还需要主观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总结是一个有趣又有挑战的写作任务,通过范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3000篇一

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瑞典专栏作家、博客作家、作家。生于1981年,20xx年发表处女作《一个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令他一举成名。

我刚刚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就在想:外婆的道歉信?这个外婆到底对这个外甥女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以至于要去道歉?好想了解一下!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书。

你没听过那个故事吗?有个女孩想太多,然后就爆炸了。

如果你摆脱不了坏事,就必须用更多‘好料’去盖过它。

人希望被爱,若没有,那么被崇拜,没有被崇拜,那么被畏惧,没有被畏惧,那么被仇恨和蔑视。人想给他人注入某种感情。灵魂害怕真空,不顾一切代价,它向往接触。

总而言之:巴克曼笔下的文字好有温度好治愈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3000篇二

起初看到这本书,是被名字吸引。查看了内容,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部畅销小说。我印象中好像没看过什么北欧作家的书,于是就买了。读书这种事情,哪怕是闲书,畅销书,都可以随手拿来看。最近买的一些书,依然是古今中外都有,然而我自己有时候也为自己只能停留在中文世界里而感到些许遗憾,不像英文特别好的同学可以去研读莎士比亚的原著,也不像法文特别好的朋友可以捧着巴尔扎克的原著大呼过瘾。

所以如果看到一本外国作家的书,觉得还不错,首先要感谢的是译者了。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特别,像个孩子,又不像个孩子。一开始看被作者描写的那位“外婆”惊到了,真是太疯狂的一个外国老太太。之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是从一个七岁孩子的视角在描述这个世界,以及她的所见所闻,她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对于外婆留给他的东西,和交给她的任务,等等。

说实话真很佩服作者,因为我会对比自己,我现在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哪怕在我心中曾经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超级英雄,可是我都不能写出这样又像孩子,又像大人的文字,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而巴克曼肯定是一个特别像孩子的大人。这个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可贵。也特别幸运的。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要辅导一个孩子写作文,孩子表达的总是磕磕绊绊,甚至有时候前言不搭后语的,我们要非常耐心的帮孩子理清思路,告诉他们话该怎么说,要说的很纯真,要看起来还是孩子的语言,又不能有语法错误。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用的是非常精准的孩子般的语言在写作。

如果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老年人,还活得像个孩子一样纯真通透,那真是特别难能可贵。只能说他太幸运了。在中国,这种基本上是没可能的。所以当我们想起自己的外婆,绝对不是书中的那个外婆的样子。我的外婆永远是端庄,安静,文雅的,和我们的交流也并不是很多,她的世界也不容我们总是去打扰,她尽管儿孙满堂,可是好像也并不引以为傲,她最关注的始终都是外公。可以说,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的女主人。外婆就是外婆,绝对不可能是个孩子。

而这本书里的外婆,是个极其疯狂的人,无数的举动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大半夜带着孙子翻墙爬树去动物园,还向着管理员丢屎。看到这里,我只能感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实在太大了。而这位外婆的这样的举动,只是为了安慰她的小外孙女爱莎,因为爱莎今天在学校遇到了很不开心的事,很低落。所以外婆半夜把她带了出去,外婆说如果想忘记一段不愉快,必须要有另一段更疯狂的,印象深刻的记忆才行,于是就有了动物园事件。

看到这里我很感动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仔细想想,这也是西方人的特点,他们比较单纯,健忘,容易快乐,特别是北欧那种高冷的地方,大多数都是黑夜,人也不多,真心的很无聊,很难有什么激情和刺激,所以,或许就孕育出了这样的外婆吧。这位外婆并没有结婚,爱莎的妈妈也只是一个意外,爱莎也不知道自己的外公是谁,其实外婆的身体已经很不好,后来也不得不离开了爱莎,去世了,可是她真的很爱这个孩子,她用她的方式和方法告诉爱莎应该怎样勇敢的活着,是一个孩子能听懂的语言。

就我接触到的外国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的那种纯粹,真的是和中国水土不同,真诚,纯粹,不论什么年龄,都可以像个孩子一样的创作,而不像中国人的文字里,写不尽的机关算尽,万般纠结。

这本书里的文字,一看,就是那种没有受过伤害的,从小到大都自由生长的作家的文字,没有被打压过,禁锢过,伤害过,所以,是令人羡慕的。

在我看第一部《哈利波特》的时候,我就很感慨,感慨的是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沉迷于这种魔法世界了,内心就算再热爱,也很神奇的与之发生抵触,因为当时我在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里,适应着“长大”应该具有的素质和心理,正在硬着头皮走进社会这个大染缸,所有的童话世界,魔幻魔法,都要暂时放在一边。等我真正长大和懂得之后,再回头去看,只会更加唏嘘,因为人生总是在取舍的,哪怕是非常好的东西,也可能与你无缘。如今看很多电影,都是从镜头,编剧,故事结构,演员表演,电影配乐等等方面去看,不会单纯的是为了去看一个“故事”。界定一个电影的“好”与“不好”,也不会那么轻易判断了。

或许这是一个更成熟理性的态度,可是和孩子的眼光相比,也略显无趣,所以说赤子之心可贵呢,“半生归来仍少年”也是十分的难能可贵。

所以其实,《外婆的道歉信》这本书我并未看完,就好像看《哈利波特》一样,后面的几乎都没有看过,因为一开始就已经被吸引和感动过了,并非要看到结局才能写出读后感。

要读的书真的很多,能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很快乐。最主要的,是保持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哪怕不再像孩子那样纯真,也不至于蜕变成老妇女那样无趣。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3000篇三

时光流逝,总有重要的人将要离开。我们阻止不住,但泪总要止不住地流,别担心,那个重要的人依旧留在我们身边,一直没有离开过。

生命是短暂的,艾莎的外婆一直陪她经历童年,留下最美的色彩,成为艾莎心中最棒的超级英雄。祖孙两人一起捉弄邻居,偷偷溜进动物园,搞怪推销员,外婆用自己的“超能力”来逗艾莎。或许这便是祖孙中最简单的爱,一种情谊。

有时,这种爱又被世人称作亲情,亲人给予你的爱。当这个爱消失的时候,不要去担心,它依旧在。那外婆因癌症去世时,艾莎悲伤不已,在另一天的清晨收到了一封神秘来信,信上将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艾莎。

那是一封短小的、内容单一的、还有许多错别字的书信。信上将“我爱你”的爱写成了艾莎的艾,“城堡”的堡写成保护的保,甚至有更多的错误,但是那种亲情、爱却依旧在字里行间中表达出来。在过去的时光中,教会了艾莎珍惜、守护与勇敢,成为像外婆那样的英雄。

这种亲情没有像爱情一般盛大,没有兄弟间那般友好,却真如信中的错别字一样,深深地去保护自己爱着、担心着的那一个人,它从来没有消失,只是化为一封信,送到你的手中,记在你的心间。你从来都不知为什么。

这不禁又让我回忆起《寻梦环游记》中对生命的理解。亲情,外婆依然在,从未离去,只是她变成了你看不见的形式,守护在你的身边。

“艾莎,我‘艾’你”。这一句中的艾,却永远地印在了我的心间。

亲情永远是最美的那一种情感,在消失的那一刻转化为一种你看不见的形式,家是我们的城堡,那么这种爱便是我们的至亲。

我愿让这种爱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身边,因为我们终将长大,成为别人的超级英雄。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3000篇四

我们经常笑着说到,下辈子一定要当班里最皮的孩子,没有什么特殊的,就是觉得这样的孩子心大。这样周围的人无论如何评价,都不会往心里去,至少表面上看着是这样的。

“外婆说,要大笑、要冒险、要与众不同。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这书里的外婆可能是我见过最疯狂的了吧,似乎她一直在打扰身边的人,甚至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一直搞不懂,被打扰的人同样有着莫名的包容。当然,原因在后面慢慢就明白了。没有人会想做个一直捣蛋的人,也没有人会义务原谅你的所有糊涂,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3000篇五

前面的内容都是零碎时间断断续续地看,时有感动却很难有连续的情感。

今天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连续着读完后半部分。从开始讲述布里特—玛丽的故事开始,到呜嘶死去、狼心被抓、小半出生。整个下午哭得不能自已。外婆是一个古怪的外婆,但她是个伟大的外婆,救助帮助所有困难的人,鼓励支持爱莎的与众不同。

就像那个有很多身份的会计说的“她是所有人的挚爱。”但是,外婆的挚爱只有爱莎。其实,这其中也包含着外婆对妈妈弥补的爱,她对妈妈的愧疚,加倍的寄托在爱爱莎这件事上。

而整栋楼里的人,性格各异,各有各古怪之处,但是,每个人都是善良的`,都是经历过酸甜苦辣的洗礼,形成大家所看到的表象的古怪。当你足够了解他们的时候,你会因此爱上他们。

这也是外婆让爱莎负责送道歉信的原因。爱莎足够聪明,送完信,她对公寓里的每个人的背景也基本了解了,她才能继承整栋楼的所有权。

只有大家在,这座城堡永远都是大家的家。爱莎爱他们,就能够做到保护城堡,保护城堡里的人。

更重要的是,外婆让爱莎坚持自己的与众不同,同时也让爱莎继承了她的善良、博爱、独特。

从故事的结尾,爱莎为了鼓励生病男孩扮演公主而自己扮演蜘蛛侠,这件事开始,爱莎在她成长过程中,也会像外婆一样,帮助各种各样需要帮助的人,并且坚持自己的独特。

故事结束,结局算是美好。我却舍不得结束。很爱这本书,很爱外婆,很爱爱莎,很爱阿尔夫呜嘶狼心妈妈玛丽,很爱公寓里的所有人。

整本书我都能脑补出画面,如果它被拍成电影,我一定会去看,前提是,必须是成功的电影!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3000篇六

起初看到这本书,是被名字吸引。查看了内容,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部畅销小说。我印象中好像没看过什么北欧作家的书,于是就买了。读书这种事情,哪怕是闲书,畅销书,都可以随手拿来看。最近买的一些书,依然是古今中外都有,然而我自己有时候也为自己只能停留在中文世界里而感到些许遗憾,不像英文特别好的同学可以去研读莎士比亚的原著,也不像法文特别好的朋友可以捧着巴尔扎克的原著大呼过瘾。

所以如果看到一本外国作家的书,觉得还不错,首先要感谢的是译者了。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特别,像个孩子,又不像个孩子。一开始看被作者描写的那位“外婆”惊到了,真是太疯狂的一个外国老太太。之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是从一个七岁孩子的视角在描述这个世界,以及她的所见所闻,她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对于外婆留给他的东西,和交给她的任务,等等。

说实话真很佩服作者,因为我会对比自己,我现在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哪怕在我心中曾经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超级英雄,可是我都不能写出这样又像孩子,又像大人的文字,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而巴克曼肯定是一个特别像孩子的大人。这个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可贵。也特别幸运的。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要辅导一个孩子写作文,孩子表达的总是磕磕绊绊,甚至有时候前言不搭后语的,我们要非常耐心的帮孩子理清思路,告诉他们话该怎么说,要说的很纯真,要看起来还是孩子的语言,又不能有语法错误。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用的是非常精准的孩子般的语言在写作。

如果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老年人,还活得像个孩子一样纯真通透,那真是特别难能可贵。只能说他太幸运了。在中国,这种基本上是没可能的。所以当我们想起自己的外婆,绝对不是书中的那个外婆的样子。我的外婆永远是端庄,安静,文雅的,和我们的交流也并不是很多,她的世界也不容我们总是去打扰,她尽管儿孙满堂,可是好像也并不引以为傲,她最关注的始终都是外公。可以说,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的女主人。外婆就是外婆,绝对不可能是个孩子。

而这本书里的外婆,是个极其疯狂的人,无数的举动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大半夜带着孙子翻墙爬树去动物园,还向着管理员丢屎。看到这里,我只能感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实在太大了。而这位外婆的这样的举动,只是为了安慰她的小外孙女爱莎,因为爱莎今天在学校遇到了很不开心的事,很低落。所以外婆半夜把她带了出去,外婆说如果想忘记一段不愉快,必须要有另一段更疯狂的,印象深刻的记忆才行,于是就有了动物园事件。

看到这里我很感动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仔细想想,这也是西方人的特点,他们比较单纯,健忘,容易快乐,特别是北欧那种高冷的地方,大多数都是黑夜,人也不多,真心的很无聊,很难有什么激情和刺激,所以,或许就孕育出了这样的外婆吧。这位外婆并没有结婚,爱莎的妈妈也只是一个意外,爱莎也不知道自己的外公是谁,其实外婆的身体已经很不好,后来也不得不离开了爱莎,去世了,可是她真的很爱这个孩子,她用她的方式和方法告诉爱莎应该怎样勇敢的活着,是一个孩子能听懂的语言。

就我接触到的外国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的那种纯粹,真的是和中国水土不同,真诚,纯粹,不论什么年龄,都可以像个孩子一样的创作,而不像中国人的文字里,写不尽的机关算尽,万般纠结。

这本书里的文字,一看,就是那种没有受过伤害的,从小到大都自由生长的作家的文字,没有被打压过,禁锢过,伤害过,所以,是令人羡慕的。

在我看第一部《哈利波特》的时候,我就很感慨,感慨的是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沉迷于这种魔法世界了,内心就算再热爱,也很神奇的与之发生抵触,因为当时我在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里,适应着“长大”应该具有的素质和心理,正在硬着头皮走进社会这个大染缸,所有的童话世界,魔幻魔法,都要暂时放在一边。等我真正长大和懂得之后,再回头去看,只会更加唏嘘,因为人生总是在取舍的,哪怕是非常好的东西,也可能与你无缘。如今看很多电影,都是从镜头,编剧,故事结构,演员表演,电影配乐等等方面去看,不会单纯的是为了去看一个“故事”。界定一个电影的“好”与“不好”,也不会那么轻易判断了。

或许这是一个更成熟理性的态度,可是和孩子的眼光相比,也略显无趣,所以说赤子之心可贵呢,“半生归来仍少年”也是十分的难能可贵。

所以其实,《外婆的道歉信》这本书我并未看完,就好像看《哈利波特》一样,后面的几乎都没有看过,因为一开始就已经被吸引和感动过了,并非要看到结局才能写出读后感。

要读的书真的很多,能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很快乐。最主要的,是保持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哪怕不再像孩子那样纯真,也不至于蜕变成老妇女那样无趣。

尽管我承认自己的文字是经历过“打压禁锢和伤害”的,我也不可能写出什么孩子般的语言,然而我依然为自己至今可以自由创作而感到愉快,于我而言,不同时期的文字,体现出的是不同年龄的我自己,我生长在中国大陆,我注定是和国外的作者不一样的。而与每一个写作者的共鸣,并不在于他喜欢的东西我也喜欢并且写进了作品中,而是对于写作本身的热爱。东西方真的大不同,感谢有那么多翻译家,让我们可以学习和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畅销书,学习语言在我看来,是可以进入另一种语言世界,去读那个世界的书,体会原汁原味的感觉。可是现在的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外语,并不是为了这个目的。真是可悲可叹。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3000篇七

起初看到这本书,是被名字吸引。查看了内容,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部畅销小说。我印象中好像没看过什么北欧作家的书,于是就买了。读书这种事情,哪怕是闲书,畅销书,都可以随手拿来看。最近买的一些书,依然是古今中外都有,然而我自己有时候也为自己只能停留在中文世界里而感到些许遗憾,不像英文特别好的同学可以去研读莎士比亚的原著,也不像法文特别好的朋友可以捧着巴尔扎克的原著大呼过瘾。

所以如果看到一本外国作家的书,觉得还不错,首先要感谢的是译者了。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特别,像个孩子,又不像个孩子。一开始看被作者描写的那位“外婆”惊到了,真是太疯狂的一个外国老太太。之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是从一个七岁孩子的视角在描述这个世界,以及她的所见所闻,她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对于外婆留给他的东西,和交给她的任务,等等。

说实话真很佩服作者,因为我会对比自己,我现在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哪怕在我心中曾经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超级英雄,可是我都不能写出这样又像孩子,又像大人的文字,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而巴克曼肯定是一个特别像孩子的大人。这个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可贵。也特别幸运的。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要辅导一个孩子写作文,孩子表达的总是磕磕绊绊,甚至有时候前言不搭后语的,我们要非常耐心的帮孩子理清思路,告诉他们话该怎么说,要说的很纯真,要看起来还是孩子的语言,又不能有语法错误。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用的是非常精准的孩子般的语言在写作。

如果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老年人,还活得像个孩子一样纯真通透,那真是特别难能可贵。只能说他太幸运了。在中国,这种基本上是没可能的。所以当我们想起自己的外婆,绝对不是书中的那个外婆的样子。我的外婆永远是端庄,安静,文雅的,和我们的交流也并不是很多,她的世界也不容我们总是去打扰,她尽管儿孙满堂,可是好像也并不引以为傲,她最关注的始终都是外公。可以说,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的女主人。外婆就是外婆,绝对不可能是个孩子。

而这本书里的外婆,是个极其疯狂的人,无数的举动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大半夜带着孙子翻墙爬树去动物园,还向着管理员丢屎。看到这里,我只能感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实在太大了。而这位外婆的这样的举动,只是为了安慰她的小外孙女爱莎,因为爱莎今天在学校遇到了很不开心的事,很低落。所以外婆半夜把她带了出去,外婆说如果想忘记一段不愉快,必须要有另一段更疯狂的,印象深刻的记忆才行,于是就有了动物园事件。

看到这里我很感动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仔细想想,这也是西方人的特点,他们比较单纯,健忘,容易快乐,特别是北欧那种高冷的地方,大多数都是黑夜,人也不多,真心的很无聊,很难有什么激情和刺激,所以,或许就孕育出了这样的外婆吧。这位外婆并没有结婚,爱莎的妈妈也只是一个意外,爱莎也不知道自己的外公是谁,其实外婆的身体已经很不好,后来也不得不离开了爱莎,去世了,可是她真的很爱这个孩子,她用她的方式和方法告诉爱莎应该怎样勇敢的活着,是一个孩子能听懂的语言。

就我接触到的外国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的那种纯粹,真的是和中国水土不同,真诚,纯粹,不论什么年龄,都可以像个孩子一样的创作,而不像中国人的文字里,写不尽的机关算尽,万般纠结。

这本书里的文字,一看,就是那种没有受过伤害的,从小到大都自由生长的作家的文字,没有被打压过,禁锢过,伤害过,所以,是令人羡慕的。

在我看第一部《哈利波特》的时候,我就很感慨,感慨的是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沉迷于这种魔法世界了,内心就算再热爱,也很神奇的与之发生抵触,因为当时我在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里,适应着“长大”应该具有的素质和心理,正在硬着头皮走进社会这个大染缸,所有的童话世界,魔幻魔法,都要暂时放在一边。等我真正长大和懂得之后,再回头去看,只会更加唏嘘,因为人生总是在取舍的,哪怕是非常好的东西,也可能与你无缘。如今看很多电影,都是从镜头,编剧,故事结构,演员表演,电影配乐等等方面去看,不会单纯的是为了去看一个“故事”。界定一个电影的“好”与“不好”,也不会那么轻易判断了。

或许这是一个更成熟理性的态度,可是和孩子的眼光相比,也略显无趣,所以说赤子之心可贵呢,“半生归来仍少年”也是十分的难能可贵。

所以其实,《外婆的道歉信》这本书我并未看完,就好像看《哈利波特》一样,后面的几乎都没有看过,因为一开始就已经被吸引和感动过了,并非要看到结局才能写出读后感。

要读的书真的很多,能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很快乐。最主要的,是保持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哪怕不再像孩子那样纯真,也不至于蜕变成老妇女那样无趣。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笔记3000篇八

谢谢爱莎的不完美外婆保护了爱莎的不完美童年生活?读完这本书第一时间想要谢谢自己的外婆?那个给了我最多的耐心外婆一直支持我鼓励我陪我度过了那段暴躁的青春期在我最需要被纠正被指导的年纪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正好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感恩最棒的不完美外婆把最棒的不完美妈妈带来这个世界)

从一出生我们每一个人都独一无二但我们也都没那么特别如果可以我们最好尽力要善良要可爱要勇敢要保护自己的幻想?尽管让自己的思想免受他人的言论干扰真的很难......

保持善良去爱去感恩去回馈用最好的态度去面对最坏的事情但不与懦弱同行

保持可爱做自己就好理想化快乐没有错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做梦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保持勇敢道歉和原谅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尽可能的储备勇气去迈出那一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