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需要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收获。写总结要注意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清晰的观点。请结合以下总结案例,思考如何更好地写出一份完美的总结。
女性形象特点论文篇一
一、小说《简爱》简介。
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以后,简被送进了洛伍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这次斑疹伤寒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偌大的宅第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罗切斯特是她的保护人,她就是简的学生。
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
一天,简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了火,简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他只是想试探简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求婚时,简答应了他。婚礼前夜,简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
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简拒绝了他,并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
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失去一只胳膊,一只眼睛)。简找到他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简·爱是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无论是她的贫困低下的社会地位,或是她那漂泊无依的生活遭遇,都是当时英国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能够把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觉醒中的新女性摆到小说的主人公地位,并对主人公为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力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顽强斗争加以热情歌颂,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是难能可贵的。其中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三次不屈服的抗争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
1.第一次反抗。
小说刚开始写到简小的时候父母双亡,自幼寄宿在舅母盖茨海德家中,里德先生去世后,舅母对她态度转变很大,对她咒骂甚至毒打,甚至将他关起来当牲口一样圈养,这些幼小的简都默默的记在心中,她不去反驳反抗不是因为她的懦弱,而是没有一个好的时机。直到,布罗克赫斯特先生的出现,将她带出了舅母家。临上车的时候,简在舅母家大门口将她这几年的怨恨全都说了出来,用最恶毒的话诅咒了虐待她的舅母和表弟。这是简第一次勇敢对自私,冷漠,恶毒的报复。
2.第二次反抗。
从盖茨黑德“出逃”后,简来到了罗伍德。她本以为逃出了“地狱”,但是她所面临的又是另一个噩梦。布罗克赫斯特先生是个外表正派,却极度虚伪的人。从第一次见面,布罗克赫斯特对简就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简刚来时,他让简站在高高的凳子上,当着所有孤儿的面批斗她,说她是个罪人,只有主才能拯救她,洗涤她的灵魂。而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简的内心是无比的愤怒的,她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喉咙紧缩”的状况,然而,海伦的出现和坦普尔的教诲及时了制止了这个有极强自尊心的女孩子的愤怒。就是这样两个对简来说极其重要的人并没有一直陪伴在简的生活,而正是由于他们的离席,成就了简又一次的抗争。海伦过早的逝去,这是简一生中直面的第一场死亡,但是与海伦的最后一场谈话让简明白死亡并不可怕,这给这位本就勇敢的女人生命中加入了更多的无畏。加上坦普尔的教诲,简再一次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和面对自己。
这一次的反抗相较于第一次而言更拥有一种自主意识。简在身边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时候,敏锐的意识到应当到更大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价值。这样一种主动的反抗正是女权主义极力提倡的。
3.第三次反抗。
简遇到罗彻斯特后,面对他喜怒无常,蛮横无礼的性格脾气时,简总表现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因为简的这种性格罗彻斯特也慢慢的喜欢上了简,而简也对罗彻斯特开始产生好感,继而一片痴情。但是因为伯莎梅森的存在,想到自己根本比不上伯莎梅森,她无时的不克制着自己的感情,无时无刻的不与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做着斗争,因为这些想法她的内心做着挣扎,最终决定离开。
如果说,前两次的反抗是基于情感支配下的冲动,那么第三次的反抗是简建立在理性思维后的反映。这种理性依然依附于其本身对于自由而平等的爱的渴望之上,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理性思维结果。
4.第四次反抗。
面对圣•约翰的求婚,简从惠特克劳斯逃走了。这一次的逃走意味着简的两种反抗。一种是对宗教的反抗。圣约翰.里佛斯是一个野心勃勃,洋洋自得、个人英雄主义想法极强的基督徒。他企图简牺牲自己的情感需要去成就道义上的责任。简的反抗是对虚伪的宗教的反抗。另一种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反抗。简回到了桑菲尔德,回到了已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的罗彻斯特的身边。简的这一举动是一个颠覆,颠覆的是传统的门当户对、颠覆的是以往的童话故事。最终,她在追求真爱和独立的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简在其抗争的一生中得到了思想上的巨大飞跃,更成就了一个伟大了女权主义的诞生。简的反抗不仅是对一些人,一些事的反抗,而是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些制度的反抗。
三、结语。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虽然受尽磨难,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却让人们震撼。其中,简爱独特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该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有了这样的爱情信念,她在追求个人幸福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简爱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对于她来说,爱情是纯洁高尚的,罗切斯特的财富与他们的爱情无关,她之所以衷情他深爱他,就是因为他能与她坦诚相见,能够读懂简爱身上不平凡的气质、才学、美德,简爱成了他生命中难求的知音。而罗切斯特用来对待简的那种正直又热诚的友好坦率也使简深深爱上了他。
这部小说中也描写了罗切斯特两次截然不同的爱情经历,有力的批判了但是社会时代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而追求独立的人格的简爱,同时也更注重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即使她的经历不艰辛但仍热爱生活,坚定自己爱的信念,等待平等纯粹真实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已久的爱情,并最终经历磨难后与自己爱的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这部小说塑造的简爱的形象是高贵的,困窘的环境改变不了她的高贵,艰难的命运也改变不了她的高贵。简在不幸中实现了自我超越,追求自由平等,实现了人生价值,而对于当代的女性,更应有自己的信念,为自己创造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参考文献:
[3]董菊.《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03.[4]杨玲谭贤军.《简•爱中的宗教、社会等级和两性等级的分析》.《大众文艺》.[5]刘伯香.“我就是我自己”——论简·爱的女性主义特征[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女性形象特点论文篇二
摘要:目前,平面广告已经成为最重要、最普及的广告形式之一。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审美品位的不断提高,版式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何合理运用版式设计,有机整合平面广告中的各个要素,从而传达广告信息,已经成为目前广告设计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版式设计的基本内容,又从虚实与留白、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分割等方面,全面分析了版式设计在平面广告运用中的形式法则,并进一步探究了版式设计在平面广告运用中的基本原则,即主题性和整体性。
关键词:版式设计运用平面广告。
版式设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和工具,优秀的版式设计能够有效传达设计者的思想情感、美学追求、艺术修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平面广告中的版式设计是以秩序化、艺术化的形式重新展现主题内容的版面格式。合理的编排版面信息不仅可以增强平面广告的传播效应,还可以彰显平面广告的视传功能性与艺术性。平面广告中的版式设计若要具备形式美感,就必须正确选择标题正文字体,调和背景图片颜色,选用能够解释、强调、说明正文内涵的插图,进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可见,若要增强平面广告的宣传效应,就必须打造一个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版式。
一、版式设计的主要内容。
版式设计又称版面编排,是平面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分支,主要指将图片图形、颜色色块、文字字体、线条线框等元素,按照内容需求在有限的.版面空间里进行组合排列,并运用形式和造型手段,将设计者的计划和构思以视觉形式展现出来。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创造性、直觉性的创作活动,主要通过设计艺术恰当展现版面信息。版式设计要与信息内容相结合,实现准确定位,从而达到大方、美观、新颖、雅俗共赏的设计效果。
二、版式设计在平面广告运用中的形式法则。
(1)虚实与留白。计白守黑是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这里所说的黑就是指编排内容,而白则是指与内容相关的色彩、图形或者文字。留白是虚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指版面没有预留任何图文空间,它的比例、形式、大小与版面质量有着直接关系。通常情况下,受众的兴趣一般都集中在图片和文字上,但从美学角度看,留白则与图片、文字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更好地凸显图片和文字信息。这是因为,留白能够放松人的视觉,引起人们的注意。因此,在平面广告中巧妙地利用留白,可以增强版面的空间层次,集中观众的视线,更好地衬托主题。
(2)对称与均衡。在版式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对称与均衡,可以稳定广告画面的构图效果,增强视觉平衡,使画面更显理性、庄重和严肃。对称版式可以带给人高雅、稳重、大方的视觉感受,其主要包括相对对称和绝对对称两种。前者是指对称的双方或多方量相同,但形状和颜色不一样;后者则是指对称双方或多方的量、色、形都相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对称编排设计会带给人保守、刻板的视觉感受,因此在使用时要灵活布局色彩与文字。均衡主要是指用同量不同形的方式来展现一种变化着的平衡,这也是人们的基本生理、心理需求。平面广告版式设计中的这种平衡关系具有活泼、灵巧、轻快、生动的特点。
三、版式设计在平面广告运用中的基本原则。
(1)关注主题性。平面广告中的版面设计在追求形式完美的同时,必须注重主题思想,这也是所有版面设计的前提,因为版面设计原本就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客户信息。因此,若要避免设计作品的平庸和失败,设计师就不能只陶醉于个人风格,或选用与广告主题不相符的图形、字体。若要设计出优秀的广告版面,设计者首先要了解客户的宣传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观察、了解、研究与之相关的设计元素。可见,版面设计要充分体现平面广告的主题思想,并运用正确的设计手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若只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版面设计就会显得空洞枯燥,缺乏灵魂。只有充分关注版面的主体性,并采取有效形式将其展现在观众面前,才能实现版式设计的价值。
(2)重视整体性。平面广告的版式设计除了要关注主题性,更要重视整体性,即在编排版面时要整体考虑文字、图形、色彩、结构等要素。形式必须符合主题思想要求是版式设计的基础,设计者只有合理协调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增强版面布局的整体性,才能形成良好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应,实现平面广告的预期效果。在平面广告版面设计中遵循整体性原则,主要是为了加强版面编排要素在色彩、结构等方面的关联性和协调性。因此,设计者要运用多种协调手段整体组合版面的图形和文字,使广告版面呈现出条理美和秩序美,进而增强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2]张国强.浅论视觉流程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j].今日科苑,2010.
[3]卢亮.论网页版式设计与传统版式设计的差异性[j].电子制作,2014.
[4]刘梦仙,郝丽琴,张筱坤,陈立革.平面广告的版式设计风格及其创新[j].文化产业,2014.
女性形象特点论文篇三
王晓会(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绥化15)。
摘要:严歌苓的新作《小姨多鹤》延续了她近年来中国传奇书写的思路。小说塑造了两个伟大的女性―――日本女人“小姨”多鹤和中国女人“母亲”小环的女性形象。小说写出了20世纪中国社会底层百姓家半个世纪以来风风雨雨的血泪史,映照出了伟大的人性光辉,显示出对他人的包容和对生命的信心。这部小说跨越国界和文化等多重阻隔,呈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文章拟从小说中的女性生命形态着手,采用具体的文本细读方式,并运用叙事伦理学的一些理论,把小说中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进行研究,来看其小说中彰显出的伦理。
关键词:严歌苓;《小姨多鹤》;生命形态;情感;地母情怀。
1美与善的讴歌。
1.1同情之善在《小姨多鹤》中,多鹤是当年日本人在满洲的垦荒团仓皇溃逃路上留下的孤女,从此多鹤柔弱的身躯开始承载太多的灾难。从土匪枪下逃过一劫的多鹤被按斤卖给了铁路工人张家做了传宗接代的工具,从此也就开始了她曲折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在接下来漫长的几十年里,这个“陌生族类”和她的男人张俭以及张俭的妻子朱小环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张家在国仇家恨的背景下,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因多鹤的加入而变得畸形、暖昧而怪异。
多鹤承受着苦难,她默默的用行动,包容了一切;她用生命去疼爱三个孩子,却不能获得一个合法的身份,而只能充当他们的小姨;在情感上,她深爱着二孩张俭,但始终得不到回应,即使二孩和她短暂的蜜月期,也如春日樱花,转瞬即逝。张家不是她真正的家,整个中国也许都没有她的容身之地,多鹤是孤独的:“她戴着跟她们一样的草帽―――一年的风吹日晒,和她们一模一样的破旧;穿着跟她们一模一样的帆布工作服―――都是丈夫们淘汰的,因此全都又肥又大,但她们永远从她身上看出异样来。”“她错过了她们讲的笑话。她永远融不进她们。”而且,随着“运动”的不断,新的苦难也接踵而至,辱骂、恐吓、欺凌,如影随形,但多鹤用本族人的“血性”,用坚韧的`毅力,默默地承受着种种苦难,她被小环拯救,但同时她也拯救了小环,拯救了张家,多年后,多鹤成了小环最好的陪伴。她在这个简陋的家里,嘈嘈切切、忙忙乎乎,貌似无所事事,却无所不在、默默而固执地以“整洁、较真”等品质影响着这个家,“陆陆续续把代浪村的家搬进了这里”,正是这样,她以独有的坚韧充分证明了她的存在:“弱者”不“弱”。她爱着张俭,不远万里,将他带到日本去治疗身体;爱着张家的每一个人,“多鹤常常给小环写信。她总是讲到她的梦。她梦见自己又在这个家里。她梦见楼下的那条马路,那大下坡。”多鹤在张家处于非妻非妾的尴尬地位,语言的隔膜,种族的差异,以及心灵之间的障壁,都使多鹤倍感孤独与苦闷。“人类的历史,就是部苦难的历史,而且这个历史还将继续下去。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风度。”1.2宽容之美严歌苓对小环身上具有东方特色的人性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宽容是她的特点。在这个畸形的家庭,小环的地位在外人看来是堂堂正正的妻子,而实际上她却与三个孩子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无论是二孩摔下楼后她过分的紧张,还是丫头考入滑翔学校后她情绪的激动,乃至为大孩攒去日本的路费,她加班加点缝制衣服的执着,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具有中国传统道德的母亲形象。她对日本女人和自己丈夫共同的孩子呕心沥血,视如己出,尽到了母亲的全部职责。而对多鹤的态度,也从最初的仇视,到吵吵嚷嚷过日子,到最后两人仿佛如姐妹般一样互诉心声。严歌苓在接受采访时多次阐说自己的创作并没有什么先验的女性立场,但却在小说中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有着女屠夫血性的小环特别讨人喜欢,对谁都亲亲热热,骂人也不减亲热劲。
在张家隐藏多鹤身份的几十年里她的一张利嘴帮了不少忙。粮食短缺时小环则“无中生有”地到市场上打猎,让家人度过了饥饿的难关。
她开的缝纫店成了阿飞们的聚会处,她更是通过女阿飞小唐的关系见到了昼思夜想的张俭。女干部们逼迫多鹤戴上“日本间谍竹内多鹤”的袖章,她却给袖章镶上了荷叶边,笑着说:“日本就流行荷叶边,看不惯凑合看吧,哈。”小环身上最突出的就是她的“凑合哲学”。
“稀里糊涂凑合起人家子,没有面粉用麦夫子凑合,没有红烧肉用红烧茄子凑合,没有洗头粉用火碱凑合。天天叹着“凑合”,笑着“凑合”,怨着“凑合”,日子就混下来了。这种“凑合”其实就是韧性的民间形态,是民间固有的一种生活态度,也就是小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柔韧的态度改变了多鹤,把多鹤从自杀的边缘拉了回来,“找根好绳子干什么啊,凑合活着吧”。
2生命力的赞歌。
2.1柔韧如水多鹤活着一辈子,母亲不是母亲,妻子不是妻子。“小姨多鹤”的称谓暗含了她名分的尴尬,但无妨这个韧劲十足的女人依凭身体次第展开的情人性和妻性。
作为情人的多鹤是渴望爱并一旦付出就全身投入、情欲旺盛的女人,她既得配合张俭的秘密幽会,“心和身子天天私奔”,又得小心地维护小环微妙的自尊。她既能为了张俭的一次疏忽在意两年,也能在张俭入狱后,每晚专心专意地陷入相思。回国后,她又回来把病重的张俭接到日本治疗,终于以正式妻子的身份把绵远润泽的情人性化成浑厚丰盈的妻性。
多鹤无尽地去劳动、干活,默默地受羞辱、折磨,可她无怨无悔地整日只知弯腰鞠躬,低头、擦地板。她靠什么支撑着?凭什么能如此茹苦含辛、忍辱负重?那就是她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一种求生的本能;她作为一个人,所生发出来的宽厚、宽容、宽恕、善良、至爱的本性。这是一种真实的人性,一种超越了一切国家、民族、宗教界限的人性。多鹤凭借着这真挚的人性,终于赢得了张家每一个人的信任和关爱。她也无私地将自己全部的能力和力量,献给了这个家庭,尽竹这个家的每一个人都有对不起她的地方。这就是人性的博大无私!2.2静美如秋朱小环,这个张家的大管家,三个孩了名义上的生母,我认为是作品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可说是底层社会最可怜的一名家庭妇女,但是她个性开朗、乐观,无忧无虑,为人泼辣、野性,抽烟、磕瓜子、骂人,吵架。她是“会吵架、又吵架吵得这么好的人”,“吵得人家哈哈笑的人”。她对多鹤,作为日本人,作为情敌,是仇视的,可当知道多鹤的悲惨身世,又见其刻苦勤奋的劳动真诚善良的心底,大气的她,毅然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与多鹤成为了相濡以沫的亲姐妹。她勇于承担了抚养、呵护二个孩子的责任,还处处关照多鹤,甚至为她担待罪责,避祸消灾。在她身上,有着中国“农村妇女那种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一平常心”,有着“几乎接近原始的美德,是没有受到现代文明侵蚀的美德”。最后,她让多鹤把丈夫接到日本去了,又让多鹤接走了丫头和大儿子,张家只剩下她一人孤守空房,与年迈眼瞎的家狗黑子相依为命。她还对黑子笑笑说,张家的情意“咱心领了”。这口无遮拦,大大咧咧的小环,心地是多么宽广善良啊!它映照出了伟大的人性的光辉。
3结论。
正是这种理解苦难、懂得如何去爱的女性,唤醒了我们每一位读者心灵深处最原真的本性,她们是作家“精神蜕变”后的产物,她们的博爱与悲悯更多的是建立在感情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带有较强的情感色彩,是复杂人性的一种体现,正是因为这样,才使严歌苓笔下的女性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辉。
女性形象特点论文篇四
摘要:通过对《紫色》中女性人物在家庭中的他者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女性是家庭中的他者,他者的形象体现在两性关系中,而两性关系不仅包含黑人的两性关系也包含白人的两性关系,两性关系的不平衡使男性把自己的欲望放置在主导地位,作为他者的黑人女性被父权的语言所压迫,丧失了主体地位,没有权力、没有话语权,然而作为他者的女性主体在不断的抗争中颠覆了父权制霸权,使得两性在不断的抗衡中走向和谐。
关键词:家庭;黑人女性;他者。
“他者”是当代西方批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他者”(theother)是相对于“自我”而形成的概念,指自我以外的一切人与事物[1]。他者的形成必须发生在二元对立的关系之中,而且对立的双方存在着某种不平等或压迫关系。
他者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内涵,他者概念首先被女性主义运用到对父权社会的批判中,即批判父权制将女性建构为他者。如今用他者概念来分析女性地位和两性关系的做法已经成为女性主义批评的常规。在文学批评中,“他者”旨在分析和揭露他者化过程中形成的霸权和压迫,揭露同者在身体、性别、语言、意识形态方面对他者实施的暴力,分析他者的属下地位,分析他者对霸权的反抗,以及这种反抗所采用的各种各样的策略。通过揭露和分析“他者”旨在对压迫性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颠覆,实现他者的解放。
大多数社会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的血缘结构:是通过血缘、遗传或感情结合而连接在一起的,有着关爱的环境的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然而本该充满爱的家庭中却也存在着对女性的压迫和异性统治。哲学家约翰·霍奇(johnhodge)说道:“在家庭中所表现出来的统治――成年人统治孩子,男性统治女性――都是群体压迫的形式,它很容易被转化成那些被“种族”“国家”“宗教”或“其他手段”所定义的人群的“合理的”压迫”。家庭内部女性主体在男权至上的权力体系中扮演着服从的家庭主妇形象,父权制的家庭中男性对女性的家庭、性别歧视、剥削和压迫引发了两性之间的战争。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为黑人女性作家,深受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她尖锐地指出它们各自的霸权思维,并用独特的“妇女主义”表达了对黑人女性作为他者的感悟。社会对待黑人的不公正使得沃克深入的思考黑人妇女作为他者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的根源――社会权力塑造着主体的思维,并决定主体的行为,作为他者的'黑人妇女应该通过颠覆各种霸权思维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小说《紫色》(thecolorpurple)讲述了黑人女性打破枷锁,由被压迫的他者成长为独立自主的新女性,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的白人女性同样被视为他者,在小说中不仅体现出白人与黑人不同种族、阶级间的压迫,详细地阐释了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压迫,更微妙地展示出了白人社会中潜在的白人男性对白人女性的轻视。
一、黑人家庭中的女性他者地位。
《哥多林前书》说:“女人在教会中要闭口不言,因为她们没有获准说话。正如法律所说,她们总要服从。她们若要问什么,应该在家里问她们的丈夫,因为女人在教会说话是可耻的。”上帝把人类确定为世界主宰的同时,也把男人确定为女人的主宰。
x先生喜欢西丽的妹妹聂蒂,可是西丽的继父却拒绝把聂蒂嫁出去,而用一头牛作为陪嫁把西丽嫁了出去,西丽没有反对的权利,就这样她到了一个新的家庭,成了三个孩子的继母。
作为他者的黑人妇女所受的压迫首先表现在家庭中的两性关系上,男性将女性视为他者,使女性从属于自己;性压迫扭曲了家庭的积极作用,如果家庭中强迫性的权威统治和对统治的残酷维持形成了家庭生活,那这样的家庭是产生极度灾难和痛苦的地方。伊里格瑞认为他者是从反面来阐发男性主体,它造成的结果是女性这一性无法得到再现――也就是说在这个意指经济里,这是一个不算数的性别[2]。
在一方压迫另一方的两性关系中,受压迫者因为自身被物化而根本无法体味人的快乐。如果说在家时,西丽是继父泄欲的对象,因为西丽对自己身体的无知以及对继父的惧怕而忍受着对她的性压迫,而嫁给x先生之后,她甚至连恐惧和悲哀都不复存在了,她把自己当作一颗毫无感觉的树。西丽此时的沉默暗示着她在生活中默默地接受了很多东西而没有明显的质疑、反抗。
史密斯(barbarasmith)的论文《走向黑人女性主义批评》被认为是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宣言。此文指出了黑人妇女因遭受到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而感受到的特殊异化感和压迫,而黑人妇女的这种特殊生活体验和感受是“不为人所知”“看不见的”[3]。家庭中的男性主体凌驾于女性之上,无所不在,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让家中的女性无法逃脱也无法反抗,必须接受还不得不依靠。
(二)哈泼家中的女性他者形象。
哈泼是x先生的儿子,他的第一个妻子――未婚先孕的索菲娅去哈泼家的时候,西丽这样描述她“她站起来,是个高大/强壮又健康的姑娘。”[4]32而结婚后的索菲娅则被看成是“好像矮了半截,可她还是个强壮的姑娘。”[4]35,同为黑人女性的西丽在书写给上帝的信中如此描述索菲娅,这意味着西丽被内化的女性在家庭中的他者形象已经根深蒂固。作为黑人男性的哈泼想知道该怎么办才能让索菲娅服服帖帖的,并且想象他父亲一样做家庭中说了算的人,他认为索菲娅对自己考虑的太多了,他得给她杀杀威风。西丽说“老婆像孩子,你得让她知道谁厉害。除了狠狠揍她一顿,没别的办法。”[4]36这引发了哈泼与索菲娅的家庭矛盾,他们打起来了,索菲娅在家中与父亲斗,结婚后为了与丈夫哈泼获得平等的地位而进行抗争。哈泼与索菲娅是恩爱的,但面对哈泼想要驾驭自己老婆的想法,她敢于反抗,她说“我爱哈泼,上帝知道我爱他。但是,在我让他打我之前我就先打死他!”[4]40即使作为抗争者,索菲娅从不屈服,毫不示弱。但是身为黑人女性,索菲娅仍然是家庭中的他者,家庭战争爆发后,她不得不选择带着孩子回到自己姐姐家居住。
哈泼的第二个妻子被人们叫作“斯贵克”(squeak,意为老鼠类的东西发出的吱吱叫声),“她像我一样,哈泼怎么说,她就怎么做”[4]81,但在为入狱的索菲娅求情的时候,斯贵克被侮辱,也许这激发了她内心的自主意识,面对斯贵克的欺辱,哈泼对她表示爱意的时候说:“我爱你,斯贵克。”她却说:“我的名字叫玛丽·阿格尼斯(maryagnis)。”自主意识的萌发,使得斯贵克开始在哈泼的酒吧唱歌,并且开始自己编歌,姓名也许只是一个代号,但它却有着特殊的文化意蕴,沃克多次提到斯贵克对自己姓名的坚持,是从细微处体现妇女在父权中心文化中的由他者到主体的变化过程。
二、白人家庭中的女性他者地位。
所谓“个人”其实仅指盎格鲁――撒克逊裔白人男性,女性及印第安人、黑人等少数族裔都被视作“个人”的对立面――“他者”,从而没有其位置。白人妇女有着优于黑人的社会地位,作为女性主体,种族歧视可以让她们成为黑人的剥削者和压迫者。而在两性关系中白人妇女却和黑人妇女一样是性别歧视的牺牲品、是他者,屈从于权力、屈从于男性。
索菲娅因对白人市长老婆对她孩子的夸赞以及白人想要让索菲娅做他们的佣人时的否定回答而锒铛入狱,身心备受摧残,进入监狱后的她也变得和西丽一样逆来顺受“每日他们要我做事的时候,西丽小姐,我就像你那样办。我马上跳起来,照他们说的去干”[4]88。索菲亚的经历表明黑人妇女没有制度化的“他者”可以去歧视、剥削或者压迫,她们就会直接向主流的阶级主义、种族主义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进行挑战。
像索菲娅这样的黑人妇女也许可以靠个人的反抗暂时在家庭这样的小范围内摆脱“第二性”的某些烦恼,但只要种族歧视还存在,她们的种族命运决定着她最终不能摆脱做奴隶的生活:不是男人的他者,就是白人的他者。她们没有选择的自由。
那位白人市长给他的老婆――米丽买了辆新车,就因为黑人都有了汽车,那么米丽的车就过时了,但却拒绝教她怎么开车。她一个朋友也没有,当然也就没有人教她开车,所以米丽求助于索菲娅教她开车。开车的时候因为习惯使然,索菲娅坐到了她旁边的位置,米丽却提醒她“这是南方,你可曾见过一个白人和一个黑人并肩坐在一部汽车里,而其中一个并没有教另一个开车和洗车的么?”[4]103索菲娅本是帮助白人,但还要顾及种族、阶级间的差异。白人女性和黑人女性同样作为他者“第二性”生存在家庭中,白人女性却是种族和阶级的剥削者,拥有着大于黑人的话语权。
三、结语。
作为一个群体,他者的黑人妇女在家庭处于一个不寻常的位置,因为她们不仅都处于职业阶梯的底端,而且其总的社会地位比其他任何群体都低。女性主义就是要揭露这种不平等关系,改变女性的他者地位,女性的他者形象不可能被限制在菲勒斯中心的思维模式中,它可以超越和打破父权制的逻辑,从而在女性中树立解放意识。
我们希望能建立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因为家庭纽带对于受到剥削和压迫的人们来说是唯一永久的支持体系。作为他者的黑人女性主体应该在不断的抗争中颠覆父权制霸权,使得两性在不断的抗衡中走向和谐。
参考文献:
[1]张剑.他者[j].外国文学,(1).
[2]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m].宋素凤,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35.
[3]程锡麟.黑人美学[j].外国文学,(3).
[4]艾丽丝·沃克.紫色[m].杨仁敬,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1987.
女性形象特点论文篇五
很多艺术家会依据自己的设计理念及产品特色创意,设计出有个性的东阳木雕卡通形象,这些专门设计的卡通形象针对性强,更加能体现出作者的意图。一个成功的卡通人物形象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角色模型,因此,艺术家进行塑造卡通形象的性格特征时,首先必须要考虑所要设计的卡通人物、动物形象要表达出何种特征,是否可以与大众产生共鸣等。例如,作品《吻》的设计灵感来自儿时的相片,综合石膏雕塑与东阳木雕的特点,将其结合所设计。作品体现出的是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作品在形态上认为木头的体积形态就是木雕的雕刻语言。因此,采用拟态的手形作为母子的衔接,不仅能使其流畅,更重要的'是能表达出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使木雕作品的内涵和意味更加深厚,博得了人们的普遍喜爱,从而对这一东阳木雕作品产生好感,甚至达到爱不释手的地步。
在卡通形象的造型设计上不仅要夸张、变形、幽默、简洁,还要塑造独特的性格特征,能够牵动大众的情绪和激起大众的喜爱之情。因此,我们可以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塑造卡通形象在东阳木雕设计中的性格特征。
(一)卡通形象在东阳木雕建筑装饰和家具陈设中的运用。
目前,卡通形象在建筑装饰和家具陈设中运用比较多的是在儿童家具产品上。把卡通形象应用在儿童家具的产品上,颇受少年儿童的喜好。这些木雕产品具有卡通造型简洁、夸张、活泼灵动、变化多端,甚至漫不经意、富于幽默感等特征,一直备受小孩子的喜爱。将卡通形象运用在儿童的建筑装饰和家具陈设木雕设计中,可以满足孩子们的视觉和心理需求,博得他们的喜爱并产生共鸣,也有利于形成富有童趣和童真的室内装饰设计主题。当然,在设计该类型的东阳木雕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作品适合儿童独特的心理生长发育特点,更要考虑木雕设计作品如何适合于儿童独特的审美需求。相信基于卡通形象表现手法进行东阳木雕家具设计开发,将使工艺设计师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建筑装饰和家具产品,让更多的家庭在充满童真与童趣的氛围中幸福生活。
卡通木雕工艺品是一种可视、可触、可感,具有强劲心理穿透力的造型艺术形式。收藏木雕作品能陶冶情操,同时给自己创造出丰富的想象空间。用卡通形象表现的木雕产品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态,譬如木雕的卡通人物动物、木雕首饰挂件、木雕陈设品等。
从审美角度来看,如果说传统的木雕题材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审美疲劳,那么,卡通形象的木雕作品则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冲击感,在造型中通过夸张的形象表现角色的情感也是一个亮点。卡通形象是目前不少年轻艺术家的选择,也成为现代木雕作品设计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兴潮流。
譬如木雕作品《教》,这件作品雕刻的是《三字经》与大小手的轻轻触碰,“人之初,性本善”.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是学会感恩,充满了长辈对孩子无尽的期望与爱。
日用木雕指经常使用的木雕产品,比如笔筒、餐具、茶具、棋类、手机盒等。日用木雕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在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日用木雕产品设计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追求。从最初的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到后来对木雕产品的个性和情感的追求。
卡通形象在东阳木雕设计中是一门讲究的视觉造型艺术语言,卡通形象的东阳木雕设计艺术的发展也依赖文化资源。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正好可以为其所用,发展并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民族文化产业。
(一)注重传统、古今元素融合。
东阳木雕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卡通形象要充分考虑大众的文化理念,深入挖掘传统艺术中相关的文化资源,实现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设计手段。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要满足现代大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来反映现代生活的品位和东阳木雕特色。
(二)拓展思维、开拓创新。
我国文化艺术传统资源丰富、形式多样,这为东阳木雕卡通作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对东阳木雕进行设计时,不能盲目地继承传统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开拓创新。既要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又要拓展思维,以长远的眼光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东阳木雕卡通形象作品。
总体而言,卡通形象应用在东阳木雕的现代设计中将对未来艺术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新一代木雕艺人起点高、知识面宽、思路敏锐,敢于创新是其强项,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木雕艺人们能够更加重视雕刻制作技艺的继承,在全面继承与把握东阳木雕优秀技艺风格的基础上再谈创新。设计者应借鉴传统的民族文化元素,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审美内涵的卡通作品。只有这样,今天的“流行歌曲”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东阳木雕的新的“百年经典”.
【参考文献】。
[1]陈霞燕,张岚。东阳木雕制作工艺[m].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自编教材,2011:3.
[2]周兰平。动漫的历史:全彩插画版[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4.
[3]吕江。卡通产品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3.
[5]翟东潮。卡通漫画元素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2.
[6]李翔宇。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7]原华丰。卡通人物形象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4(9):83.
女性形象特点论文篇六
人们普遍认为,她们应该是美丽健康的、安静乖巧的、温顺服从的,这样才招人喜欢。但是伯内特一开始对玛丽的相貌、性格的描写就背离了传统。《秘密花园》的第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当玛丽.伦诺克斯被送到米塞尔斯威特庄园跟她姑父一起生活的时候,人人都说从没见过长得这么不讨人喜欢的孩子。”[2]为什么说玛丽是不讨人喜欢的孩子呢?首先从外貌上来看,小说中是这么描写玛丽的外貌的:“她有一张瘦削的小脸,一个瘦弱的身体,一头稀疏的浅色的头发,一脸的苦相。头发是黄的,脸色也是黄的,因为她生在印度,一年到头不是生这个病就[3]是得那个病。”难怪梅德洛克太太说他是个不起眼的、相貌平庸的孩子。可见作为小女孩的玛丽不但长得十分丑陋,而且还有一个羸弱的身体。其次,从性格以及对待周围的人的态度上来看。玛丽一出世,就被托给了印度保姆照看,她的妈妈本来就不想要个女孩子。由于印度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保姆和仆人对待主人只有绝对地服从,没有真心的爱护。保姆为了讨好女主人喜欢害怕玛丽的吵闹和哭声会破坏女主人的心情,对小玛丽百依百顺,这样以来,玛丽刚满六岁时,就已经成了最专横最自私的小霸王。对于请来教她的家庭女教师,一个一个地被玛丽吓跑了。对于身边的佣人,只要稍不顺心,玛丽就会咬着牙一遍又一遍的破口大骂,骂他们是“猪”、是“猪的女儿”。对于死去爸爸妈妈,她根本就不怀念他们,丝毫没有悲伤的感觉,还是像从前一样,一心只想着自己。“她所考虑的是,她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到好人家去,像她原来的还是像从前一样,一心只想着自己保姆和佣人一样对她客气,让她为所欲为”。[4]对于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玛丽也不懂得如何友好相处。她一个人在造花园的时候,在一旁观看的巴慈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给她提出了一个建议,玛丽却没礼貌地叫道:“滚开!我不跟男孩子玩。滚开!”[5]这样的表现遭到了巴慈尔一伙的捉弄、嘲笑和排斥,还给她取了个“犟脾气玛丽”的绰号。对于自身,玛丽一点都不喜欢自己,从来不知道自己是个讨别人嫌弃的小女孩。作者用“陌生化”手法塑造了这样出身富裕家庭却是一位丑陋羸弱、专横自私的陌生化的小女孩形象,打破了女性儿童塑造的模式和类型化,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新颖、新奇之感。这样,文本与读者的审美心理产生了距离,形成了张力美。正是这种张力美强化了我们的兴趣和审美关注,我们会不由自主同情她,期待她会变好。那么玛丽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丑陋羸弱、专横自私、令人不愉快的的小女孩形象呢?“孩子要会做人是一件十分微妙的事情,那得有一个真正具有人性的环境,也就是要有爱和关怀,以及跟自己的唯一看护者所建立起来的联系。这样,孩子就会培养出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关系。”[6]可以这样说一个小孩的健康成长必须要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要有一个特殊的人关心、呵护他、并能和他沟通交流。这个特殊的人便是母亲,也可以是生活中充当母亲角色的人,例如保姆或者是家庭教师,这样才能培养生理心理健康的小孩。然而在玛丽的生活中父亲、母亲、保姆、家庭教师这样的角色一个都不少。父母虽然在物质上为她提供良好的条件,但他们又都是失职的。玛丽的爸爸在英国政府供职,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她的妈妈是个大美人,一心只顾着参加各种聚会,和一些俊男靓女寻欢作乐。无论是处于婴儿时期还是会蹒跚学步的相貌丑陋、爱哭闹、爱生病的玛丽总是见不到她的妈妈。妈妈对玛丽是一种排斥、冷漠的态度。为人父母,玛丽的爸爸妈妈没有把爱和关怀传递给玛丽,完整的家庭没有任何温暖气息。接着看看整天围着玛丽转的保姆,这是一个印度保姆,为了赢得女主人的欢心,无限纵容着玛丽的行为。不会俯下身去体会一个小女孩的真正心情,把玛丽封锁在了也狭小封闭的空间里,没有任何同龄小伙伴可以真诚地玩耍、沟通,玛丽活在了一个看来看去只有保姆和其他用人黑黝黝的脸的冷漠世界里。家里请来教玛丽读书写字的女家庭教师由于玛丽的脾气而不喜欢她,不到三个月就辞职了,后来的女教师一个比一个走得更快,玛丽什么也没学到,也不愿意学。因此,在小说的开始阶段伯内特塑造了一个丑陋羸弱、专横自私的小女孩形象。
[12]什么?真的有一百个房间吗?她为什么不去数一数看到底有多少呢?”从来没有人教过玛丽做什么事情要征得同意,她也不懂得什么是许可,于是就开始在走廊里漫游起来。没有第二个姑娘像玛丽这样度过一个奇怪的早晨,在这座大而无当的房子里只有玛丽一个人走过,楼上楼下到处逛,穿过宽宽窄窄的走廊。在这过程中玛丽听到了和昨天晚上不太一样的哭声就在不远处,心跳也加快了很多。这是玛丽第二次听到哭声。当她不经意将手放在一旁的挂毯上时,大吃一惊,往后一跳。这时,满脸怒气的梅德洛克太太出现了,她对玛丽的到来感到震惊和愤怒:“你在这里干什么?我怎么对你说来着?”“你什么都没听见,回你的儿童室去,要不我就扇你的耳光。”[13]她不听玛丽的解释,对玛丽又推又拉,动作非常粗鲁。玛丽又气又恨,咬着牙没有哭,管玛莎和梅德洛克太太试图对其隐瞒真情,讳莫如深,说那是风声,那是厨房烧火丫头牙疼发出的声音,其实什么都没听见,玛丽却有自己独立的判断:“明明有人在哭—有人在哭—真的!”[14]虽然玛丽遭到了管家的阻挠,但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玛丽第三次听到了哭声,她决心查出真像:“我要去看看是怎么回事,所有人都上床了。我不怕遇上梅德洛克太太—我不怕!”[15]于是玛丽毫不犹豫地地点着蜡烛在黑漆漆的走廊摸索着前进,心儿怦怦地跳着,感觉自己都能听到。她不寻求任何人的帮助,只能靠自己,在克服了恐惧后,终于发现了哭的人是其表兄弟柯林。玛丽的果敢独立和冒险精神还体现在她寻找秘密花园的过程中。她听说庄园里有一个花园,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是个充满悬疑的探险,花园在十年之前就已经被关闭,园门被隐藏起来,钥匙也被埋了起来。玛丽始终是一个人穿梭在菜园和果园之中。她曾向老园丁打听秘密花园的门的事情,但是性格古怪的老园丁却说:“没有门!谁也找不到,也跟任何人没有关系。你别做个爱管闲事的姑娘,好没来由地到处插一手。”[16]玛丽没有灰心,在与花园中神奇的知更鸟成为朋友后,知更鸟不断地指引和帮助她,找到了花园的钥匙,找到了隐藏在常春藤下的门,最终悄悄地走进了让她魂牵梦绕的被遗弃了的秘密花园中。与所有女性相同,玛丽也不乏温柔体贴。这种温柔体贴主要表现在哄科林睡觉时唱歌、讲故事和对科林发脾气的态度上。在第一次找到并认识科林要返回儿童室时,科林希望尽快入睡,玛丽为科林感到了难受,她体贴科林,不想科林睡不着觉,就说:“那就把眼睛闭上,我要像在印度时我的保姆做的那样。我要拍你的手,摩挲它,轻轻地唱一支歌”。[17]玛丽的确做到了,像母亲哄孩子睡觉一样不停地用印度语轻轻唱着歌,不停地抚摸拍击科林的手,直至科林完全入睡。她的声音和动作都是轻轻的。还有一次,玛丽和科林吵完架后,玛丽看着科林那张可怜、疲倦的小脸,红肿的眼睛,她答应科林这次睡觉时不唱歌而是像第一天那样轻轻地说想象中的秘密花园的样子。玛丽抓住科林的手,慢慢地、轻轻地、耐心地讲起想象中秘密花园的样子,又轻又温柔的声音让科林安静地睡着了。在柯林发脾气将他赶出房间后,她也无法狠心不理他:“我说过我再也不去了-”她眉头打结地犹豫道—这“但也许,仅仅是也许,早上我还是应该去看看—如果他要我去的话。也许他又会用枕头砸我,但—我想—我还是要去。”[18]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女儿身的小玛丽的确具有女性的温柔体贴。综上所述,伯内特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既有女性的温柔体贴,同时又具有像男人一样果敢独立、富有冒险精神的一面小女孩形象,她正好符合“双性同体”的思想,是作者笔下理想的女性形象。
文中描绘一副暴雨过后的沼泽地:“暴雨已经停了,昨夜的风也把灰蒙蒙的雾和云吹散,风本身也已停止,明媚、湛蓝的天空高悬在沼泽地之上。玛丽做梦也没想到会有这么蓝的天空。印度的天空总是烈日炎炎、酷热难耐;这里的天空却蓝得使人感到阴凉,几乎像是深不见底、人见人爱的湖水那样闪亮,白羊毛似的小块的云在天穹里的一片蓝色里随处漂浮。广袤的沼泽地不再是令人压抑的紫黑色或可怕的灰色,取而代之的是柔和的蓝色。”[20]这一段用词准确,比喻贴切,把暴雨过后的沼泽地写的异常美丽,同时也可以看到玛丽对沼泽地的态度改变了,渴望到那个如此“崭新”、“广袤”、“可爱”里去。后来玛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和知更鸟的带领下,找到了秘密的废弃花园,也发现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这是个“可爱”、“神秘”、“奇怪”的地方。玛丽自己说“我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希望它活过来的人”。第一天在花园里,她自由自在地跳着绳呼吸着土地清新的气味。她发现这不是一个看上去什么都死掉的花园花园,因为她看到了很多“淡绿色的苗苗尖尖”。玛丽虽然对种花的事情一无所知,但她看到了那些绿苗苗长得太密,于是找来一根尖木棍,跪着把野草挖出来清除掉,干得乐呵呵的,她觉得那些树和玫瑰丛听得懂她说话。玛丽爱上了花园里的一切,爱上了劳动,每天都在花园中辛勤劳作,还让迪肯买来种花的工具和花籽,不停地干活,十分投入,就像是在玩一种令人着迷的游戏。在劳动过程中,从来没干过活的玛丽的力气越来越大,身体也正在长胖,孤单疏离的心境也得到了自然与爱的灌溉。经过不懈努力,为这个毫无生机的花园带来了新的生命:“花园里好大一片秋日的金色、紫色、紫罗兰色和耀眼的猩红色,到处都是一簇簇紧挨在一起的晚开的百合——白色的或白色与深红色的相间的百合„晚玫瑰攀爬、悬挂、丛生,阳光让金色的树木色泽更加浓郁,让人觉得站在一座金色拱顶的神殿里”。[21]而自然的生机也给玛丽带来了欢笑,希望和生命力:她不再是以前那个“病病歪歪“、“尖酸刻薄”、令人不愉快的黄脸丫头了,取而代之的是取而代之的是亲近自然、热爱劳动、漂亮健康的少女。从此与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出自然对于塑造人的性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玛丽的成长离不开秘密花园,通过努力人和自然可以达到互惠共赢的效果。玛丽的成长离不开秘密花园。在来庄园的时候,玛丽的地位是地下的,她被管家梅德洛克太太告知进了庄园之后只能呆在自己的房间,不能走来走去,东摸西摸,因为克拉文先生不允许那样做。事实也如此,玛丽在庄园中的多次冒险行为受到了阻挠。身为玛丽的监护人,克拉文先生最初并没有给玛丽应有的关怀,不愿见她。而在秘密花园中,玛丽可以自由自在的说话和笑,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不需要担心克拉文先生会如何如何。玛丽她积极主动,努力帮助身心有病的科林恢复健康建立对生活的自信。玛丽的变化离不开大自然,离不开大自然带来的生机。在唤醒沉睡的花园的过程中,玛丽也获得了健康、自信和勇气,最后达到了身心的双重的健康发展。这与生态女性主义者提出的女性与自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谋而合。伯内特在小说最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亲近自然、热爱劳动、漂亮健康的少女形象。
伯内特在《秘密花园》中塑造的女性儿童不是传统视角下的安静乖巧、温顺服从的的好孩子,她是处于不断变化,且越变越好的女性形象。蜕变之前玛丽是个丑陋羸弱、专横自私的小女孩形象,来到米塞尔斯威特庄园她对一切充满好奇,表现出了女性的温柔贴体以及男孩子所具有的果断独立、富有冒险精神,最后在花园中辛勤劳动,变成了一个亲近自然、热爱劳动、漂亮健康的少女形象。小说中的母亲自始至终都是美丽优雅、智慧坚韧、无私奉献的完美形象。这两种女性形象有着温柔体贴,美丽善良、热爱自然的共同点,同时有着鲜明的个性,尤其是玛丽具有男孩子般果断独立、富有冒险精神的一面。不难看出,新女性伯内特笔下的女性形象和男性作家笔下成两个极端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诠释,反映出女性作家自尊的价值、坚强的人格力量和追求自由独立的意识。
女性形象特点论文篇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交互设计以一种便捷、人性化的人类行为和产品之间的沟通方式得到广泛运用,工业设计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更多的工业产品功能依靠在设计过程中与用户之间的体验来实现,本文重要通过分析在工业设计中交互设计的具体应用,来探究交互设计在未来行业中的发展重要性,从而能生产出更加贴近生活的产品。
关键词:工业设计;交互设计;应用;发展。
1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提到交互设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不就是界面设计吗?”其实不然,交互设计是由人机交互学所产生,通过产品与人们的互动让设计师得到对产品的目标定位,从而更好的进行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交互设计逐渐引入到工业设计中来,在工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只要通过人和产品进行的交流互动都属于交互设计。
1.1动作交互。
动作交互设计师最早的一种人与产品互动形式,如现在还在使用的电视机遥控、空调遥控、计算机键盘等等,这些都需要人对产品本身做出相应的动作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动作交互设计是当下触觉交互等形式的鼻祖,从其特有的形式拓展开来,这种体感交互的方式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1.2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设计是相对较为传统和保守的交互方式,它的核心是通过体验着视觉和听觉之间的相互感应来获得对产品的感知,对工业产品设计来说,更多的是突出产品功能的最大化使用,目标是突破感官的设计范畴,增强用户在体感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感知程度。
1.3触觉交互。
触觉交互设计其注重用户获得更多的直观感知,这也广泛的在工业产品设计中得到应用,以智能电子为代表的,如对手机屏幕的触摸、电梯按钮、电子门锁、电脑等等这种触摸式的交互方式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感知体验,使电子产品更加的贴近生活。
2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未来发展中的趋势。
2.1创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
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是工业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交互设计中要创造出高效率的具有吸引力的用户体验,通常产品设计人员是不能直接接触到受众,通过交互设计的参与方式来取得客户对产品的使用体验而对设计导向做出调整,产品设计者搜集到用户资料从而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产品的设计目标也是以用户的体验为出发点。那么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设计方式就可以使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能够准确得到对产品的定位及用户的需求,从而能够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加符合受众。那么,整个交互设计过程就需要设计团队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1)市场调研,这个过程是整个工业设计中的核心环节,通过产品市场的负责人和交互设计师共同来完成,需要市场负责人进行实地调研当下的市场需求,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来深入到用户内部进行了解,把结果反馈给交互设计师,交互设计师通过信息反馈准确的定位用户人群,从而模拟用户使用该产品的体验和感受。(2)头脑风暴,通过交互设计师的用户体验信息反馈,工业设计师、制造工程师等各部门人员得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并作出产品预算,进行产品的设计。(3)对产品进行检测,通过实际的使用者对产品进行检测,检测是否与预期的有误,并把检测中的问题总结,为改进做准备,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交互设计师的用户体验报告和产品使用测试报告进行权重,进行后续改进直到产品完善进行市场推广。
2.2用户行为驱动的.交互设计。
用户行为驱动交互设计通常情况下需要工业设计者对产品用户的目标定位,然后建立用户模型,此用户模型的简历是依托于市场负责人在调研中的真实信息即真实的目标用户,这需要根据产品的特质来划分目标人群,分为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人和不具行为能力或丧失行为能力的人,如在目标人群确立为不具行为能力的人,交互行为的设计则应从目标人群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从而分析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行为特点,那么就需要对用户模型行为方式进行阶段性分析,怎样的设计更有利于用户,是否需要增加辅助操作功能等等,通过数据总结为其提供更有利的产品设计,此阶段也是为了测试产品服务与受众的满意度,目的是为以后产品具体化操作提供数据支持。
3结语。
目前,交互设计已成为工业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通过不断的进行用户体验,来获取受众的需求并付诸于产品设计中去,为用户制造出更加人性化、便捷的工业产品,交互设计将是未来工业设计中的一个发展趋势,而且会创造出更多的用户体验方式,从而满足用户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朦朦.交互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陈晓蕾.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3.
[3]侯可新.信息化背景下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地位浅析[j].大众文艺,2015.
[4]牛东方,谢里阳,邓明,钟莹.产品交互设计中的视觉形态认知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13.
女性形象特点论文篇八
原著为捷克语,其汉语译本原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后经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后更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轻”与“重”的哲学讨论为开篇。昆德拉将尼采的“永劫回归”,或者党是“重”,与巴门尼德将生命理解为“轻”的思想做了对比。
读书笔记经典词句摘抄:
他回布拉格是因为她。如此事关命运的重大决定仅仅系于如此偶然的爱情,而这一爱情如果不是七年前主治大夫坐骨神经痛的话,也就不存在。那个人,那个绝对偶然性的化身又躺在他的身边了,深深的呼吸着。
读后感心得体会:
思:现在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辨识是是非非,因为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在我眼中都有两面性,亦好亦坏。从某种角度来讲,我算是理解每一个人,能从他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和接受应该本应该存在的一些事物,又从某种角度来讲,我迷失了自己,根本没有自己关于生活或者其他的事物的评判标准,任何事物都能接受,也就意味着任何事物都不能接受,任何人都可以理解,那是不是任何人都不能理解。
我幻想着自己能够有一点儿自己的主见,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就像托马斯站在院子中冥想的时候,能够清楚的知道这是什么?自己应该怎样做,而我,迄今为止,都是先做,然后还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这是最让人伤感的事情了。
何时才能做到呢?或者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呢?又要明白什么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竞聘演讲稿5分钟(实用16篇)
- 2023年儿童生日主持词(大全13篇)
- 消防施工改造程序(优秀12篇)
- 唯品仓(精选15篇)
- 2023年员工采访稿8篇(实用10篇)
- 最新青春类题目(汇总15篇)
- 2023年新媒体文案分析案例(模板35篇)
- 小学毕业典礼表演串词(汇总11篇)
- 最新少先队感恩活动记录表(通用8篇)
- 最新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表(实用17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2023年可反问面试官的问题(实用14篇)
40下载数 534阅读数
-
2023年社区科普活动方案范文(模板9篇)
14下载数 630阅读数
-
最新演讲稿:假如我是家长(优质6篇)
47下载数 401阅读数
-
2023年党建结对共建工作亮点特色汇报(汇总15篇)
13下载数 408阅读数
-
有关学习“两会”精神的主题班会策划(汇总14篇)
26下载数 948阅读数
-
勇敢章争章范文范本 勇敢章内容(三篇)
26下载数 104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