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04-04 06:37:21
- 小编:zdfb
- 文件格式 DOC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一
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感情,培养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二、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作者:请参看“教学设计(a)”。
2.写作背景。
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解放区新的生活与环境相适应诗人觉得“诗必须作为大众的精神教育工作,成为革命事业里的,宣传与鼓动的武器”,决心“把政治与诗密切地结合起来,把诗贡献给新的主题和题材”,因此,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更自觉、更有力地为革命斗争歌唱,诗作中的时代意识更为强烈,理想主义色彩也有了新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听朗读带。
学生注意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2.解决疑难字词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读音:
祈愿灼痛沉浸街衢篱笆鸡埘污秽沦亡渗合扣打虔诚
指名朗读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梳理诗歌的写作层次
梳理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
1.学生默读全诗,然后指名学生复述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要求通过复述,能够基本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思路。
2.讨论:这首诗一共有32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为了我的祈愿”到“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第二部分:从“借你正直人的嘴”到“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第三部分:从“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到“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对于结构层次的划分,不必执着一念,只要合理,都可以。
3.讨论: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在概括时,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要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
二、精读诗歌,评点诗歌内容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一定要注意在读中品,边读边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诗歌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评点内容。可以是评价词语的应用,可以是评价诗句中的思想感情,可以是评价修辞方法的运用,也可以是评价诗歌技巧应用的效果。
2.学生相互交流评点的内容。
3.在评点中注意以下问题:
(1)这个“通知”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2)迅速默读诗歌,回答:黎明所“通知”的对象有哪些人?
(3)语句理解:诗中说“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该如何理解?
(4)语句理解:诗歌末尾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这当中的“夜”和“所等待的”应该怎样理解?
(5)品味下面两节诗歌: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这两节诗读起来感觉很美,体会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其中之美蕴的。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评点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该生所评点的优劣。
5.评点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诗歌主要内容。
6.学生齐读全诗。
三、自读全诗,综合评价
1。讨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诗中的“黎明”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2.提问:艾青说“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你感觉到这首诗所跳动的心灵了吗?
请你说说,在这首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3.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有哪些特色?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迁移训练
五、布置作业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二
建议
一、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体会诗歌中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激情昂扬地在召唤,在唤醒,感受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难点:1.体会诗中“黎明”等一系列意象的象征含义。2.文中一些诗句的含义。
解决办法:结合背景知识,反复朗读,适当点拨,在整体把握诗歌思想与感情脉络的基础上,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即可。
二、诗中的思想感情
艾青在艺术感知方式和抒情表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重视直觉印象,强调主观情感和意志对感觉、感触、感受的渗透,追求各种感觉能力的综合统一。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拥有将它们迅速转化为新颖形象的能力,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
这首诗虽写于六十年之前,但今天读起来,仍能感受其情感的洪流、磅礴的气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作者以诗人的敏感,预见胜利在望,以革命乐观主义的激情,呼唤全国人民准备迎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曙光,表现了诗人对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心,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期待反侵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强烈愿望。
三、感情和语气的步步推进
这首诗的感情步步推进,语气也逐层变化。全诗共五次嘱托。第一次在开头,用祈愿,而舒缓的语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策二次是要求,“借你正直人的嘴”传出黎明即将到来的消息,让等待者来欢迎。铺叙逐步展开,语气也转为热切。第三次,要求“借你热情的嘴通知他们”,铺叙更加开阔,语气转为热情而强烈。第四次,要求“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诗的结束是第五次嘱托,说“夜已快完了”,表示时间紧迫,必须将“黎明”的“通知”赶快传布出去,让所有的人都来迎接。这时诗情发展到顶点,语气肯定而急促。
四、散文化的语言
艾青是40年代自由诗体的杰出代表,他认为不讲求格律规范的自由体既适应激烈动荡的时代趋势,也切合自己奔放不羁的情感表达需要。他的多数诗体特点是追求奔放自由与适当约束之间的平衡,即“在变化里取得统一,在参差里取得和谐,在运动里取得均衡,在繁杂里取得单纯”。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
在诗歌语言形式上,艾青提倡“散文美”,这一方面是呼应自由诗体破除束缚的表达特性,更重要的是诗人坚信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语真诚朴质,新鲜丰富,亲切生动,潜藏着巨大的艺术表现功能。艾青就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新奇不俗的比喻。他的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本诗中诗人着意运用两行一节的快节奏,精心选用排比句式,以造成一浪推一浪的气势,全诗充满了动感,意境也十分开阔,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以及历史黎明期的欢乐感。
五、第一人称的好处
作者让“黎明”作为诗的主人公,让“黎明”自述,比诗人直接通知大家,要形象、生动得多。这样表现,不仅诗意浓郁,而且构思也显得巧妙、新颖,使诗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六、诗歌鉴赏方法建议
诗歌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炼的语言以描绘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因而鉴赏诗歌要抓住诗歌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准确深刻地理解作品。
这首抒情新诗,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结合课文注释,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读懂诗歌大意,这是阅读诗歌的基础。
2.用心体味、揣摩诗句,分析诗歌中关键词语和修辞方法的使用,理解本诗的写作艺术。
3.加强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入“角色”,与诗人的感情沟通,真正读懂诗。
4.背诵这首诗。并在学校图书馆查找艾青表达“光明”主题的诗作,读后写写感想。
设计示例
(一)明确目标
1.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能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现丰富而深广的内涵,
因此也留给了读者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学习本首诗,首先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合理的联
想与想象,把握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2.体会诗句的含义,弄清“黎明”的象征意义。
(二)整体感知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急时
刻,许多人对中国的前途和未来悲观失望,看不到黎明前的一线曙光,诗人于1941年来到延安,在延安的日日月月里诗人感受到另一种火热的战斗生活,心中无比激动与兴奋,于是在中借助“黎明”这个意象向人们发出召唤,诗中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
(三)过程
1.由介绍背景及简介作者艾青导入 课文。
2.听课文录音,要求:
(1)体会诗人对光明的热情歌颂的感情。
(2)理解诗中人称代词“我”、“你”“他们”所指代的内涵。
3.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黎明将把通知发给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发给的对象?
(2)黎明发出了怎样的通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通知的内容。
明确:(1)黎明把通知发给了诗人,借诗人的嘴向不幸的人、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城市、村庄、女人、男人、老人、病者、母亲、孩子一切的不幸者以及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传递黎明即将来到的消息。
(2)黎明将告诉世界与人类:光明即将来到,日月即将来到,将唤醒“生机与活力”,将带来清新的空气,将带来幸福、安宁、祥和,总之,将带来一切健康和美丽的东西。
4.进一步研读课文,体会诗句的含义,理解象征手法。
(1)诗中为什么称诗人为“正直的人”和“忠实于时间的人”。
(2)“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该句所指代的对象是谁?
(3)“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一句的含义。
(4)诗句“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和那些贪睡的少女”和“请叫醒困倦的母亲/和她身边的婴孩”两句包含着什么深厚的内涵。
(5)诗句“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中“健康而美丽的”指的是什么?
(6)“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她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一句的含义。
明确:(1)诗中称“正直的人”和“忠实于时间的人”是希望诗人能够如实地、及时地传递黎明的消息。
(2)这里是指将送给那些处于沦陷区的广大人民。
(3)这里用“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揭示了“我”即“黎明”的象征含义。
(4)该句中“年轻的情人”、“贪睡的少女”既是指一些具体的人,更具有一种抽象的内涵,指“黎明”将要唤醒“爱”与“美”;“母亲”与“婴孩”同样也具有这样双层内涵,既指具体的一类人,也指人世间像母婴之间的那种亲情、温馨与爱。
(5)“健康而美丽的”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形象,它实质是对此文的一个小结,马克思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只睡熟了的狮子,但是迟早她是要苏醒的。这里“健康而美丽的”指的应该是被禁锢的、沉睡着的古老中华民族所具备的一切美德,神州大地山川风貌所具有的美……也就是光明的中国所应具备的一切,诗人在这里用“健康”和“美丽”作了概括。
(6)该句中“夜”指的是黑暗的旧社会,“他们”指的是“沦陷区的广大人民”,“他们所等待的”指的是光明的中国。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诗人运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借助“黎明”这个意象,抒发了对“光明”的赞歌。
夜幕终于要拉开了,黎明终于就要来到了,当黎明叫醒“一切的不幸者”和“一切爱生活的人”,他们急切等待者,当黎明邀请歌唱者、舞蹈者来欢迎,他们热切地欢迎,诗人驰骋想象,展现了黎明即将到来,以及与黎明一起来到的清新与美丽,文明与进步,勃勃生机与欣欣向荣。为了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可指导学生作一个片断练习,开头以“当黎明来到,东边的天际抹上第一道朝霞,……”作为起始句,继续续写下去,描写黎明到来后的景象。
(五)布置作业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三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体会诗歌中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激情昂扬地在召唤,在唤醒,感受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难点:1.体会诗中“黎明”等一系列意象的象征含义。2.文中一些诗句的含义。
解决办法:结合背景知识,反复朗读,教师适当点拨,在整体把握诗歌思想与感情脉络的基础上,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即可。
二、诗中的思想感情
艾青在艺术感知方式和抒情表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重视直觉印象,强调主观情感和意志对感觉、感触、感受的渗透,追求各种感觉能力的综合统一。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拥有将它们迅速转化为新颖形象的能力,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
这首诗虽写于六十年之前,但今天读起来,仍能感受其情感的洪流、磅礴的气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作者以诗人的敏感,预见胜利在望,以革命乐观主义的激情,呼唤全国人民准备迎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曙光,表现了诗人对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心,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期待反侵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强烈愿望。
三、感情和语气的步步推进
这首诗的感情步步推进,语气也逐层变化。全诗共五次嘱托。第一次在开头,用祈愿,而舒缓的语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策二次是要求,“借你正直人的嘴”传出黎明即将到来的消息,让等待者来欢迎。铺叙逐步展开,语气也转为热切。第三次,要求“借你热情的嘴通知他们”,铺叙更加开阔,语气转为热情而强烈。第四次,要求“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诗的结束是第五次嘱托,说“夜已快完了”,表示时间紧迫,必须将“黎明”的“通知”赶快传布出去,让所有的人都来迎接。这时诗情发展到顶点,语气肯定而急促。
四、散文化的语言
艾青是40年代自由诗体的杰出代表,他认为不讲求格律规范的自由体既适应激烈动荡的时代趋势,也切合自己奔放不羁的情感表达需要。他的多数诗体特点是追求奔放自由与适当约束之间的平衡,即“在变化里取得统一,在参差里取得和谐,在运动里取得均衡,在繁杂里取得单纯”。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
在诗歌语言形式上,艾青提倡“散文美”,这一方面是呼应自由诗体破除束缚的表达特性,更重要的是诗人坚信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语真诚朴质,新鲜丰富,亲切生动,潜藏着巨大的艺术表现功能。艾青就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新奇不俗的比喻。他的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本诗中诗人着意运用两行一节的快节奏,精心选用排比句式,以造成一浪推一浪的气势,全诗充满了动感,意境也十分开阔,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以及历史黎明期的欢乐感。
五、第一人称的好处
作者让“黎明”作为诗的主人公,让“黎明”自述,比诗人直接通知大家,要形象、生动得多。这样表现,不仅诗意浓郁,而且构思也显得巧妙、新颖,使诗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六、诗歌鉴赏教学方法建议
诗歌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炼的语言以描绘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因而鉴赏诗歌要抓住诗歌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准确深刻地理解作品。
教学这首抒情新诗,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结合课文注释,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读懂诗歌大意,这是阅读诗歌的基础。
2.用心体味、揣摩诗句,分析诗歌中关键词语和修辞方法的使用,理解本诗的写作艺术。
3.加强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入“角色”,与诗人的感情沟通,真正读懂诗。
4.背诵这首诗。并在学校图书馆查找艾青表达“光明”主题的诗作,读后写写感想。
教学设计示例
(一)明确目标
1.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能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现丰富而深广的内涵,
因此也留给了读者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学习本首诗,首先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合理的联
想与想象,把握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2.体会诗句的含义,弄清“黎明”的象征意义。
(二)整体感知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急时
刻,许多人对中国的前途和未来悲观失望,看不到黎明前的一线曙光,诗人于1941年来到延安,在延安的日日月月里诗人感受到另一种火热的战斗生活,心中无比激动与兴奋,于是在中借助“黎明”这个意象向人们发出召唤,诗中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
(三)教学过程
1.由介绍背景及简介作者艾青导入 课文。
2.听课文录音,要求:
(1)体会诗人对光明的热情歌颂的感情。
(2)理解诗中人称代词“我”、“你”“他们”所指代的内涵。
3.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黎明将把通知发给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发给的对象?
(2)黎明发出了怎样的通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通知的内容。
明确:(1)黎明把通知发给了诗人,借诗人的嘴向不幸的人、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城市、村庄、女人、男人、老人、病者、母亲、孩子一切的不幸者以及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传递黎明即将来到的消息。
(2)黎明将告诉世界与人类:光明即将来到,日月即将来到,将唤醒“生机与活力”,将带来清新的空气,将带来幸福、安宁、祥和,总之,将带来一切健康和美丽的东西。
4.进一步研读课文,体会诗句的含义,理解象征手法。
(1)诗中为什么称诗人为“正直的人”和“忠实于时间的人”。
(2)“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该句所指代的对象是谁?
(3)“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一句的含义。
(4)诗句“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和那些贪睡的少女”和“请叫醒困倦的母亲/和她身边的婴孩”两句包含着什么深厚的内涵。
(5)诗句“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中“健康而美丽的”指的是什么?
(6)“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她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一句的含义。
明确:(1)诗中称“正直的人”和“忠实于时间的人”是希望诗人能够如实地、及时地传递黎明的消息。
(2)这里是指将送给那些处于沦陷区的广大人民。
(3)这里用“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揭示了“我”即“黎明”的象征含义。
(4)该句中“年轻的情人”、“贪睡的少女”既是指一些具体的人,更具有一种抽象的内涵,指“黎明”将要唤醒“爱”与“美”;“母亲”与“婴孩”同样也具有这样双层内涵,既指具体的一类人,也指人世间像母婴之间的那种亲情、温馨与爱。
(5)“健康而美丽的”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形象,它实质是对此文的一个小结,马克思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只睡熟了的狮子,但是迟早她是要苏醒的。这里“健康而美丽的”指的应该是被禁锢的、沉睡着的古老中华民族所具备的一切美德,神州大地山川风貌所具有的美……也就是光明的中国所应具备的一切,诗人在这里用“健康”和“美丽”作了概括。
(6)该句中“夜”指的是黑暗的旧社会,“他们”指的是“沦陷区的广大人民”,“他们所等待的”指的是光明的中国。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诗人运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借助“黎明”这个意象,抒发了对“光明”的赞歌。
夜幕终于要拉开了,黎明终于就要来到了,当黎明叫醒“一切的不幸者”和“一切爱生活的人”,他们急切等待者,当黎明邀请歌唱者、舞蹈者来欢迎,他们热切地欢迎,诗人驰骋想象,展现了黎明即将到来,以及与黎明一起来到的清新与美丽,文明与进步,勃勃生机与欣欣向荣。为了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可指导学生作一个片断练习,开头以“当黎明来到,东边的天际抹上第一道朝霞,……”作为起始句,继续续写下去,描写黎明到来后的景象。
(五)布置作业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四
第一单元
·单元要点分析·
诗歌,具有优美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形
象、富有音乐美。多读一些好诗,对陶冶人的情操,学习语言、丰富我们
的文学素养,是极有好处的。
这个单元让我们主要欣赏的是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所选的诗作
形式不一,旨趣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抒情。学习诗歌,我们
建议同学们要注意多朗读、多背诵,体味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感情,认
真揣摩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节奏的韵律。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
膀,进人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
1.
艾 青
教学目的
1.把握诗的朗读节奏,理解诗人运用象征手法把胜利和希望的消
息传播,体味诗的语言简力。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中蕴含的含义,认识诗人对光明的呼唤,
体会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自豪而坚
定的爱国主义感情。
2.教学难点 为理解和把握象征主义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祈愿(qi3)灼痛(zhuo2)街衢(qu2)篱笆(li2 ba)鸡埘(shi2)
污秽(hui4) 鼾(han1) 渗合(shen1) 叩(kou4) 虔诚(qian2)
2.解释下列词语:
(1))祈愿:请求、希望。
(2)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汹涌澎湃、波涛汹涌。
(3)灼痛:像火烫着一样的疼痛。
(4)街衢:宽阔的街道。衢:大路。
(5)鸡埘:鸡窝。
(6)污秽:肮脏。
(7)殷勤:热情而周到。
(8)清道夫:旧社会称打扫街道的工人。
(9)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1o)慈惠:和善而给予好处。
二、导入
二.作家作品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人。刚出生就因“克父母”而被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寄养。这使他从小
同情农民。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
赴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广泛接触了哲学和文学,尤其爱好诗
歌。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活动。同年
七月被捕入狱。1933年在狱中第一次用艾青笔名写了著名长诗〈大堰
河——我的保姆》,发表后,誉满诗坛。出狱后第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
《大堰河〉,抒发了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挚同情。1941年赴延安。11
月,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多次被毛主席召见,约谈文艺问
题。后到延安鲁艺文学艺术学院任教,兼(诗刊》(延安版)主编。延安
文艺座谈会后诗人在思想上和风格上都有明显变化。1945年入党。
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解放后当
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委员、中
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副主编。代表作品
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宝石的红星》;
诗集:(欢呼集)、(春天)、《艾青诗选》;诗论集(诗论》、(新文艺论集》等。
诗人以象征主义创作了本诗1948年由上海文化供应社出版。艾
青说过:“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相互间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
比。”
(艾青《诗论)第20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导语 。黎明、是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萌芽。,这自然界的平凡现
象,平时有多少人注意过它?又有谁能用自己的生命去体现、体验那每
一个蓬勃而出的黎明呢?本诗的作者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捕捉到了胜
利、希望的信息。满怀热忱地“寄寓黎明”深情呼唤。请注意理解是:
“黎明”要求诗人替它而不是“黎明”亲自向人们发出通知。我们还当注
意到黎明到来这一自然现象是不可抗拒的,而本诗又一定要诗人提前
通知人们它的到来,其意义又当怎么理解?请朗读这首诗。
三、正课——
1.朗读诗歌。(或听录音,或听老师范读,或同学朗诵或齐读)注意
读出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可以按音节划分节奏,也可以按意义单位
划分,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节奏的朗读。
。举例: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3.本诗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诗歌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按对象的不同,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节到第六节。
这一段写黎明要求诗人向人们带去它即将到来的消息。
第二段:第七节到第二十八节。
这一段写黎明让诗人告诉所有的还在黑暗里的苦难的奋斗的人们
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第三段:第二十九节到完。
这一段写黎明要求诗人向人类宣告:黑夜即将结束,曙光已在前
头。
4.朗读第一段,想想为什么黎明要求诗人而不是自己亲自向人们
发出通知。
朗读、思考、议论。
明确:艾青是从绘画转向写诗的,他的诗歌创作受到印象派绘画的
很大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感知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基本方式:迅
速而准确地把握感觉印象,并将之清新而明晰地再现为视觉现象。他
的诗情、诗思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被丰富敏锐的生活感受所充实。
明确:黎明、毕竟是自然界的一种平凡现象,如直接由它向人们发
出通知,显得抽象且不易被人们所接受。改用诗人来转达它的通知,此
时的诗人在人们心中已有了较大影响,通知由诗人转达无疑会更具体
更易被人们接纳。大大增强了本诗的战斗性。
5.提问:这一段和全诗一样采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
么?
文学创作中,以“我”的身份或角度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抒发情
感为第一人称写法。“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虚构人物并在抒
情性文艺作品中最为常见。
明确:增强诗的真实感。让读者在倾听黎明对诗人的要求中接受
了,同时藉此提高了诗的战斗性。
四、小结
诗歌一开头,就用第一人称“我”,明白地向诗人提出要求,通知人
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并明确地表明“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
将带温暖给人类”,这一写法贯串全诗,显示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
渴望与追求。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二第一题。背诵这首诗。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声
4.鸡shi25.污秽6.虔诚
〔二)朗读诗歌,根据课堂内客填空。
本首诗作者是_____,他出生于______。本诗采用了____
的写法,增强了诗的__,藉此提高了本诗的___。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读以下诗歌,想想二、三段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背诵全诗
二、导入
本诗是一首自由诗。自由诗是一种现代流行的新诗。字数、句数、
行数、段落和音韵都没有固定格式,但有节奏,大致押韵。美国诗人惠
特曼是自由诗首创者。中国“五四”运动后也流行这种诗体。
艾青诗歌在散文化的自由奔放和诗歌艺术所必寓的规范约束之间
保持恰当的平衡,他的诗具有散文美,他所追求的是“努力把自己所感
受到的世界不受约束地表达出来。”(艾青(艾青选集·自序》为了形象
表现的自由,他的诗不押韵,让感情自由地流泻,通过内在的激情来感
染读者。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或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
谐,运动中的均衡,使奔放与约束显得非常协调。(》也遵循
了诗人三不定(不定行、不定节、不定韵)原则:“念起来流畅,像一条小
河,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因感情的起伏而变化”(艾青《诗的形式问
题》)他把自由诗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正课
1.朗读第二段,想想,诗中黎明让诗人把“通知”告诉哪些人们?让
这些人们如何行动起来,迎接它的来到?
讨论、明确:“殷勤的女人、鼾声的男人、年轻的情人、贪睡的少女、
困倦的母亲、婴孩、病者、产妇、老人、不幸者、爱生活的人、因正义而战
争的负伤者、所有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即所有被战争困扰的人们、所
有受难的人们,他们都是黎明让诗人转达通知的对象。让所有的人们
走出战争的阴霾,脱离暗夜的魔爪,努力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哪怕
是“打开窗、打开门”、“呜汽笛、吹号角”、“扫垃圾、贴春联”、“唱歌、跳
舞”来迎接它的到来。
2.黎明到来是不可抗拒的,但又为什么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它的
到来呢?
讨论、明确:在祖国正经受严峻的磨难与煎熬的日子里,在民族危
亡的关键时刻,艾青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的
诗人,他坚信光明、胜利一定会来到,尤如黎明之到来是不可抗拒一样,
但诗人也明白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刻,这种黑暗会让人们对黎明的到
来失去信心,有必要让人们在这最黑暗的时刻增强信心.因此作者借黎
明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人们,诗人于是满怀信心地向人们发出“黎明的
通知”从心灵深处奏出一曲深沉浑厚的歌。犹如号角,鼓舞中华民族奋
发起来,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
3.怎样理解“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
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的含义?
讨论、明确:这两句诗的含义是:通知那些饱受日寇铁蹄践蹋的沦
陷区的、翘首盼望结束战争的善良的中国人,抗战胜利已经是指日可
待。这是诗人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的宽慰,对抗战必胜这一信念的真
情流露。
4.诗中认为诗人是“正直人”,是“忠实于时间的”,对此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作为一个成熟的、有个性的诗人,艾青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
艺术视野。诗中认为诗人是“正直人”正是因为他对人类共同关注的问
题倾注了他的心血和精力。此时的诗人不正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略而鼓舞人们同仇敌汽,奋起救亡而努力创作,“忠实于时间的则更表
明了诗人,坚信抗战必胜,尤如黎明必定会来到一样。两个词的确显示
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渴望与追求。
5.本诗中“黎明”深含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讨论、明确:象征是通过某一种特定的具体事物(即象征物)来表现
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
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本诗中的“黎明”象征了抗战
的胜利,抗战的光明前途。
四、小结
本诗以“黎明”为象征物,以”抗日战争必胜”“抗日战争的光明前
途”为象征义抒发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渴望与追求。诗人沤歌黎
明,表明了他对光明、理想和美好和平生活的热烈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诗人自由奔放的笔调,尽管诗节、诗行长短不拘,不押韵,但递进排比的
句式,前尾呼应的手法,又使全诗于自由奔放中见和谐统一。诗中透出
的散文韵味更具有一种非人工修饰的美,它新鲜活脱的单纯明白,更富
于人情味,大量朴素的口语,显示了趋向大众化的努力。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练习二第2、3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读艾青(给乌兰诺娃》完成后面几个问题。
给乌兰诺娃
—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 青
像云一样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亮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的比喻句。
例如:“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
2.说说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和好处。
3。诗的语言是形象的,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
的云、风采比喻的艺术效果。
4.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第一单元
1.
第一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一)2
4 2(二)艾青 江苏金华 第一人称 真实
感 战斗性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1.“人体在太空里游行”2.诗中两破
折号,起解释说明作用。是点睛之笔,破折号后一句是经诗化提炼出来
的。3.自然界中的云是淡淡的白云,特点是飘浮无定;自然界的风
是温馨的春风,徐徐拂过,这一切与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轻盈、精湛的
舞姿极为神似,这样的比喻更易为人接受。4.“不是……却
是……”是并列关系,它否定一个,肯定一个。在中国古代小说中,一般
指天上的是神,之所以是女神,因为女神圣洁,诗人于此处仍用比喻,用
女神的美无与伦比。作者用对比肯定了芭蕾舞演员圣洁和无与伦比的
美。
<-- #endeditable -->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五
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感情,培养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1.作者:请参看“教学设计(a)”。
2.写作背景。
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解放区新的生活与环境相适应诗人觉得“诗必须作为大众的精神教育工作,成为革命事业里的,宣传与鼓动的武器”,决心“把政治与诗密切地结合起来,把诗贡献给新的主题和题材”,因此,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更自觉、更有力地为革命斗争歌唱,诗作中的时代意识更为强烈,理想主义色彩也有了新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1.听朗读带。
学生注意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2.解决疑难字词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读音:
祈愿灼痛沉浸街衢篱笆鸡埘污秽沦亡渗合扣打虔诚
指名朗读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梳理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
1.学生默读全诗,然后指名学生复述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要求通过复述,能够基本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思路。
2.讨论:这首诗一共有32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为了我的祈愿”到“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第二部分:从“借你正直人的嘴”到“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第三部分:从“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到“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对于结构层次的划分,不必执着一念,只要合理,都可以。
3.讨论: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在概括时,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一定要注意在读中品,边读边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诗歌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评点内容。可以是评价词语的应用,可以是评价诗句中的思想感情,可以是评价修辞方法的运用,也可以是评价诗歌技巧应用的效果。
2.学生相互交流评点的内容。
3.在评点中注意以下问题:
(1)这个“通知”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2)迅速默读诗歌,回答:黎明所“通知”的对象有哪些人?
(3)语句理解:诗中说“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该如何理解?
(4)语句理解:诗歌末尾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这当中的“夜”和“所等待的”应该怎样理解?
(5)品味下面两节诗歌: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这两节诗读起来感觉很美,体会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其中之美蕴的。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评点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该生所评点的优劣。
5.评点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诗歌主要内容。
6.学生齐读全诗。
1。讨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诗中的“黎明”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2.提问:艾青说“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你感觉到这首诗所跳动的心灵了
吗?
请你说说,在这首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3.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有哪些特色?请谈谈你的感受。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六
第一单元
·单元要点分析·
诗歌,具有优美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形
象、富有音乐美。多读一些好诗,对陶冶人的情操,学习语言、丰富我们
的文学素养,是极有好处的。
这个单元让我们主要欣赏的是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所选的诗作
形式不一,旨趣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抒情。学习诗歌,我们
建议同学们要注意多朗读、多背诵,体味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感情,认
真揣摩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节奏的韵律。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
膀,进人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
1.
艾 青
教学目的
1.把握诗的朗读节奏,理解诗人运用象征手法把胜利和希望的消
息传播,体味诗的语言简力。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中蕴含的含义,认识诗人对光明的呼唤,
体会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自豪而坚
定的爱国主义感情。
2.教学难点 为理解和把握象征主义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祈愿(qi3)灼痛(zhuo2)街衢(qu2)篱笆(li2 ba)鸡埘(shi2)
污秽(hui4) 鼾(han1) 渗合(shen1) 叩(kou4) 虔诚(qian2)
2.解释下列词语:
(1))祈愿:请求、希望。
(2)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汹涌澎湃、波涛汹涌。
(3)灼痛:像火烫着一样的疼痛。
(4)街衢:宽阔的街道。衢:大路。
(5)鸡埘:鸡窝。
(6)污秽:肮脏。
(7)殷勤:热情而周到。
(8)清道夫:旧社会称打扫街道的工人。
(9)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1o)慈惠:和善而给予好处。
二、导入
二.作家作品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人。刚出生就因“克父母”而被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寄养。这使他从小
同情农民。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
赴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广泛接触了哲学和文学,尤其爱好诗
歌。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活动。同年
七月被捕入狱。1933年在狱中第一次用艾青笔名写了著名长诗〈大堰
河——我的保姆》,发表后,誉满诗坛。出狱后第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
《大堰河〉,抒发了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挚同情。1941年赴延安。11
月,当选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多次被毛主席召见,约谈文艺问
题。后到延安鲁艺文学艺术学院任教,兼(诗刊》(延安版)主编。延安
文艺座谈会后诗人在思想上和风格上都有明显变化。1945年入党。
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解放后当
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委员、中
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副主编。代表作品
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宝石的红星》;
诗集:(欢呼集)、(春天)、《艾青诗选》;诗论集(诗论》、(新文艺论集》等。
诗人以象征主义创作了本诗1948年由上海文化供应社出版。艾
青说过:“象征是事物的影射;是事物相互间的借喻,是真理的暗示和譬
比。”
(艾青《诗论)第20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导语 。黎明、是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萌芽。,这自然界的平凡现
象,平时有多少人注意过它?又有谁能用自己的生命去体现、体验那每
一个蓬勃而出的黎明呢?本诗的作者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捕捉到了胜
利、希望的信息。满怀热忱地“寄寓黎明”深情呼唤。请注意理解是:
“黎明”要求诗人替它而不是“黎明”亲自向人们发出通知。我们还当注
意到黎明到来这一自然现象是不可抗拒的,而本诗又一定要诗人提前
通知人们它的到来,其意义又当怎么理解?请朗读这首诗。
三、正课——
1.朗读诗歌。(或听录音,或听老师范读,或同学朗诵或齐读)注意
读出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可以按音节划分节奏,也可以按意义单位
划分,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节奏的朗读。
。举例: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3.本诗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诗歌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按对象的不同,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节到第六节。
这一段写黎明要求诗人向人们带去它即将到来的消息。
第二段:第七节到第二十八节。
这一段写黎明让诗人告诉所有的还在黑暗里的苦难的奋斗的人们
做好一切准备,迎接它的到来。
第三段:第二十九节到完。
这一段写黎明要求诗人向人类宣告:黑夜即将结束,曙光已在前
头。
4.朗读第一段,想想为什么黎明要求诗人而不是自己亲自向人们
发出通知。
朗读、思考、议论。
明确:艾青是从绘画转向写诗的,他的诗歌创作受到印象派绘画的
很大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感知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基本方式:迅
速而准确地把握感觉印象,并将之清新而明晰地再现为视觉现象。他
的诗情、诗思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被丰富敏锐的生活感受所充实。
明确:黎明、毕竟是自然界的一种平凡现象,如直接由它向人们发
出通知,显得抽象且不易被人们所接受。改用诗人来转达它的通知,此
时的诗人在人们心中已有了较大影响,通知由诗人转达无疑会更具体
更易被人们接纳。大大增强了本诗的战斗性。
5.提问:这一段和全诗一样采用了第一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
么?
文学创作中,以“我”的身份或角度来叙述事件、描写人物,抒发情
感为第一人称写法。“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虚构人物并在抒
情性文艺作品中最为常见。
明确:增强诗的真实感。让读者在倾听黎明对诗人的要求中接受
了,同时藉此提高了诗的战斗性。
四、小结
诗歌一开头,就用第一人称“我”,明白地向诗人提出要求,通知人
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并明确地表明“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
将带温暖给人类”,这一写法贯串全诗,显示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
渴望与追求。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二第一题。背诵这首诗。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一)读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1声
4.鸡shi25.污秽6.虔诚
〔二)朗读诗歌,根据课堂内客填空。
本首诗作者是_____,他出生于______。本诗采用了____
的写法,增强了诗的__,藉此提高了本诗的___。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读以下诗歌,想想二、三段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背诵全诗
二、导入
本诗是一首自由诗。自由诗是一种现代流行的新诗。字数、句数、
行数、段落和音韵都没有固定格式,但有节奏,大致押韵。美国诗人惠
特曼是自由诗首创者。中国“五四”运动后也流行这种诗体。
艾青诗歌在散文化的自由奔放和诗歌艺术所必寓的规范约束之间
保持恰当的平衡,他的诗具有散文美,他所追求的是“努力把自己所感
受到的世界不受约束地表达出来。”(艾青(艾青选集·自序》为了形象
表现的自由,他的诗不押韵,让感情自由地流泻,通过内在的激情来感
染读者。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或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
谐,运动中的均衡,使奔放与约束显得非常协调。(》也遵循
了诗人三不定(不定行、不定节、不定韵)原则:“念起来流畅,像一条小
河,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因感情的起伏而变化”(艾青《诗的形式问
题》)他把自由诗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正课
1.朗读第二段,想想,诗中黎明让诗人把“通知”告诉哪些人们?让
这些人们如何行动起来,迎接它的来到?
讨论、明确:“殷勤的女人、鼾声的男人、年轻的情人、贪睡的少女、
困倦的母亲、婴孩、病者、产妇、老人、不幸者、爱生活的人、因正义而战
争的负伤者、所有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即所有被战争困扰的人们、所
有受难的人们,他们都是黎明让诗人转达通知的对象。让所有的人们
走出战争的阴霾,脱离暗夜的魔爪,努力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为。哪怕
是“打开窗、打开门”、“呜汽笛、吹号角”、“扫垃圾、贴春联”、“唱歌、跳
舞”来迎接它的到来。
2.黎明到来是不可抗拒的,但又为什么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它的
到来呢?
讨论、明确:在祖国正经受严峻的磨难与煎熬的日子里,在民族危
亡的关键时刻,艾青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的
诗人,他坚信光明、胜利一定会来到,尤如黎明之到来是不可抗拒一样,
但诗人也明白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刻,这种黑暗会让人们对黎明的到
来失去信心,有必要让人们在这最黑暗的时刻增强信心.因此作者借黎
明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人们,诗人于是满怀信心地向人们发出“黎明的
通知”从心灵深处奏出一曲深沉浑厚的歌。犹如号角,鼓舞中华民族奋
发起来,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
3.怎样理解“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
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的含义?
讨论、明确:这两句诗的含义是:通知那些饱受日寇铁蹄践蹋的沦
陷区的、翘首盼望结束战争的善良的中国人,抗战胜利已经是指日可
待。这是诗人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的宽慰,对抗战必胜这一信念的真
情流露。
4.诗中认为诗人是“正直人”,是“忠实于时间的”,对此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作为一个成熟的、有个性的诗人,艾青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
艺术视野。诗中认为诗人是“正直人”正是因为他对人类共同关注的问
题倾注了他的心血和精力。此时的诗人不正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略而鼓舞人们同仇敌汽,奋起救亡而努力创作,“忠实于时间的则更表
明了诗人,坚信抗战必胜,尤如黎明必定会来到一样。两个词的确显示
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渴望与追求。
5.本诗中“黎明”深含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讨论、明确:象征是通过某一种特定的具体事物(即象征物)来表现
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即象征义),从而使抽象的情理形
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本诗中的“黎明”象征了抗战
的胜利,抗战的光明前途。
四、小结
本诗以“黎明”为象征物,以”抗日战争必胜”“抗日战争的光明前
途”为象征义抒发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渴望与追求。诗人沤歌黎
明,表明了他对光明、理想和美好和平生活的热烈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诗人自由奔放的笔调,尽管诗节、诗行长短不拘,不押韵,但递进排比的
句式,前尾呼应的手法,又使全诗于自由奔放中见和谐统一。诗中透出
的散文韵味更具有一种非人工修饰的美,它新鲜活脱的单纯明白,更富
于人情味,大量朴素的口语,显示了趋向大众化的努力。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一、练习二第2、3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读艾青(给乌兰诺娃》完成后面几个问题。
给乌兰诺娃
—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 青
像云一样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亮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的比喻句。
例如:“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
2.说说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和好处。
3。诗的语言是形象的,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
的云、风采比喻的艺术效果。
4.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第一单元
1.
第一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一)2
4 2(二)艾青 江苏金华 第一人称 真实
感 战斗性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1.“人体在太空里游行”2.诗中两破
折号,起解释说明作用。是点睛之笔,破折号后一句是经诗化提炼出来
的。3.自然界中的云是淡淡的白云,特点是飘浮无定;自然界的风
是温馨的春风,徐徐拂过,这一切与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轻盈、精湛的
舞姿极为神似,这样的比喻更易为人接受。4.“不是……却
是……”是并列关系,它否定一个,肯定一个。在中国古代小说中,一般
指天上的是神,之所以是女神,因为女神圣洁,诗人于此处仍用比喻,用
女神的美无与伦比。作者用对比肯定了芭蕾舞演员圣洁和无与伦比的
美。
<-- #endeditable -->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七
建议
一、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体会诗歌中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激情昂扬地在召唤,在唤醒,感受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难点:1.体会诗中“黎明”等一系列意象的象征含义。2.文中一些诗句的含义。
解决办法:结合背景知识,反复朗读,适当点拨,在整体把握诗歌思想与感情脉络的基础上,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即可。
二、诗中的思想感情
艾青在艺术感知方式和抒情表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重视直觉印象,强调主观情感和意志对感觉、感触、感受的渗透,追求各种感觉能力的综合统一。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拥有将它们迅速转化为新颖形象的能力,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
这首诗虽写于六十年之前,但今天读起来,仍能感受其情感的洪流、磅礴的气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作者以诗人的敏感,预见胜利在望,以革命乐观主义的激情,呼唤全国人民准备迎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曙光,表现了诗人对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心,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期待反侵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强烈愿望。
三、感情和语气的步步推进
这首诗的感情步步推进,语气也逐层变化。全诗共五次嘱托。第一次在开头,用祈愿,而舒缓的语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策二次是要求,“借你正直人的嘴”传出黎明即将到来的消息,让等待者来欢迎。铺叙逐步展开,语气也转为热切。第三次,要求“借你热情的嘴通知他们”,铺叙更加开阔,语气转为热情而强烈。第四次,要求“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诗的结束是第五次嘱托,说“夜已快完了”,表示时间紧迫,必须将“黎明”的“通知”赶快传布出去,让所有的人都来迎接。这时诗情发展到顶点,语气肯定而急促。
四、散文化的语言
艾青是40年代自由诗体的杰出代表,他认为不讲求格律规范的自由体既适应激烈动荡的时代趋势,也切合自己奔放不羁的情感表达需要。他的多数诗体特点是追求奔放自由与适当约束之间的平衡,即“在变化里取得统一,在参差里取得和谐,在运动里取得均衡,在繁杂里取得单纯”。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
在诗歌语言形式上,艾青提倡“散文美”,这一方面是呼应自由诗体破除束缚的表达特性,更重要的是诗人坚信广大人民群众的口语真诚朴质,新鲜丰富,亲切生动,潜藏着巨大的艺术表现功能。艾青就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新奇不俗的比喻。他的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本诗中诗人着意运用两行一节的快节奏,精心选用排比句式,以造成一浪推一浪的气势,全诗充满了动感,意境也十分开阔,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求,以及历史黎明期的欢乐感。
五、第一人称的好处
作者让“黎明”作为诗的主人公,让“黎明”自述,比诗人直接通知大家,要形象、生动得多。这样表现,不仅诗意浓郁,而且构思也显得巧妙、新颖,使诗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六、诗歌鉴赏方法建议
诗歌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炼的语言以描绘形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因而鉴赏诗歌要抓住诗歌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方法,准确深刻地理解作品。
这首抒情新诗,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结合课文注释,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读懂诗歌大意,这是阅读诗歌的基础。
2.用心体味、揣摩诗句,分析诗歌中关键词语和修辞方法的使用,理解本诗的写作艺术。
3.加强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入“角色”,与诗人的感情沟通,真正读懂诗。
4.背诵这首诗。并在学校图书馆查找艾青表达“光明”主题的诗作,读后写写感想。
设计示例
(一)明确目标
1.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能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现丰富而深广的内涵,
因此也留给了读者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学习本首诗,首先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合理的联
想与想象,把握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2.体会诗句的含义,弄清“黎明”的象征意义。
(二)整体感知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急时
刻,许多人对中国的前途和未来悲观失望,看不到黎明前的一线曙光,诗人于1941年来到延安,在延安的日日月月里诗人感受到另一种火热的战斗生活,心中无比激动与兴奋,于是在中借助“黎明”这个意象向人们发出召唤,诗中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
(三)过程
1.由介绍背景及简介作者艾青导入 课文。
2.听课文录音,要求:
(1)体会诗人对光明的热情歌颂的感情。
(2)理解诗中人称代词“我”、“你”“他们”所指代的内涵。
3.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黎明将把通知发给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发给的对象?
(2)黎明发出了怎样的通知,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通知的内容。
明确:(1)黎明把通知发给了诗人,借诗人的嘴向不幸的人、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城市、村庄、女人、男人、老人、病者、母亲、孩子一切的不幸者以及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传递黎明即将来到的消息。
(2)黎明将告诉世界与人类:光明即将来到,日月即将来到,将唤醒“生机与活力”,将带来清新的空气,将带来幸福、安宁、祥和,总之,将带来一切健康和美丽的东西。
4.进一步研读课文,体会诗句的含义,理解象征手法。
(1)诗中为什么称诗人为“正直的人”和“忠实于时间的人”。
(2)“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该句所指代的对象是谁?
(3)“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一句的含义。
(4)诗句“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和那些贪睡的少女”和“请叫醒困倦的母亲/和她身边的婴孩”两句包含着什么深厚的内涵。
(5)诗句“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中“健康而美丽的”指的是什么?
(6)“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她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一句的含义。
明确:(1)诗中称“正直的人”和“忠实于时间的人”是希望诗人能够如实地、及时地传递黎明的消息。
(2)这里是指将送给那些处于沦陷区的广大人民。
(3)这里用“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揭示了“我”即“黎明”的象征含义。
(4)该句中“年轻的情人”、“贪睡的少女”既是指一些具体的人,更具有一种抽象的内涵,指“黎明”将要唤醒“爱”与“美”;“母亲”与“婴孩”同样也具有这样双层内涵,既指具体的一类人,也指人世间像母婴之间的那种亲情、温馨与爱。
(5)“健康而美丽的”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形象,它实质是对此文的一个小结,马克思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只睡熟了的狮子,但是迟早她是要苏醒的。这里“健康而美丽的”指的应该是被禁锢的、沉睡着的古老中华民族所具备的一切美德,神州大地山川风貌所具有的美……也就是光明的中国所应具备的一切,诗人在这里用“健康”和“美丽”作了概括。
(6)该句中“夜”指的是黑暗的旧社会,“他们”指的是“沦陷区的广大人民”,“他们所等待的”指的是光明的中国。
(四)总结、扩展
这首诗,诗人运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借助“黎明”这个意象,抒发了对“光明”的赞歌。
夜幕终于要拉开了,黎明终于就要来到了,当黎明叫醒“一切的不幸者”和“一切爱生活的人”,他们急切等待者,当黎明邀请歌唱者、舞蹈者来欢迎,他们热切地欢迎,诗人驰骋想象,展现了黎明即将到来,以及与黎明一起来到的清新与美丽,文明与进步,勃勃生机与欣欣向荣。为了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可指导学生作一个片断练习,开头以“当黎明来到,东边的天际抹上第一道朝霞,……”作为起始句,继续续写下去,描写黎明到来后的景象。
(五)布置作业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八
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感情,培养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1.作者:请参看“教学设计(a)”。
2.写作背景。
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解放区新的生活与环境相适应诗人觉得“诗必须作为大众的精神教育工作,成为革命事业里的,宣传与鼓动的武器”,决心“把政治与诗密切地结合起来,把诗贡献给新的主题和题材”,因此,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更自觉、更有力地为革命斗争歌唱,诗作中的时代意识更为强烈,理想主义色彩也有了新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1.听朗读带。
学生注意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2.解决疑难字词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读音:
祈愿灼痛沉浸街衢篱笆鸡埘污秽沦亡渗合扣打虔诚
指名朗读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梳理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
1.学生默读全诗,然后指名学生复述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要求通过复述,能够基本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思路。
2.讨论:这首诗一共有32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为了我的祈愿”到“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第二部分:从“借你正直人的嘴”到“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第三部分:从“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到“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对于结构层次的划分,不必执着一念,只要合理,都可以。
3.讨论: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在概括时,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一定要注意在读中品,边读边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诗歌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评点内容。可以是评价词语的应用,可以是评价诗句中的思想感情,可以是评价修辞方法的运用,也可以是评价诗歌技巧应用的效果。
2.学生相互交流评点的内容。
3.在评点中注意以下问题:
(1)这个“通知”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2)迅速默读诗歌,回答:黎明所“通知”的对象有哪些人?
(3)语句理解:诗中说“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该如何理解?
(4)语句理解:诗歌末尾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这当中的“夜”和“所等待的”应该怎样理解?
(5)品味下面两节诗歌: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这两节诗读起来感觉很美,体会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其中之美蕴的。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评点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该生所评点的优劣。
5.评点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诗歌主要内容。
6.学生齐读全诗。
1。讨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诗中的“黎明”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2.提问:艾青说“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你感觉到这首诗所跳动的心灵了
吗?
请你说说,在这首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3.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有哪些特色?请谈谈你的感受。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九
一、要适当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本诗的写作背景。由于艾青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有关他的资料比较丰富,布置预习作业 时可以指导学生查阅。可以介绍学生看看《艾青传》《艾青诗选》等等。最好让学生把查阅资料的结果整理成提纲,在正式学习本诗之前拿到课堂上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的成果汇总,梳理出诗人生平和重要诗作目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指出艾青的诗歌与“土地”联系紧密,他是一位民族的诗人,他把个人气质和民族命运用诗歌紧紧交织在一起。另一方面,“太阳”等代表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意象也是诗人歌颂的永恒主题。而这首《黎明的通知》中,“黎明”的意象是特指的,是诗人在暗夜里看到民族复兴的希望,向世人发出民族解放战争必将胜利的预言。抓住这一点,对这首诗中大量的意象和铺叙就容易把握了。
二、由于这首诗要求背诵,因此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是必要的。可以通过听录音或教师有表情的范读,让学生感受“黎明的通知”所蕴含的激情。诗中的“黎明”是“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它的语气要庄严而明朗。要让学生体会到“黎明”每一次嘱托时情感的递进,并以此作为分段朗读时划分段落的依据。学生练习朗读时,要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传达关键语句的含义(参考“练习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尽量让每一个人都有当众朗读或背诵的机会。
三、下面节选这首诗的一部分,标记了节奏和重音,作为朗读教学的参考: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
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请/鸣响汽笛来欢迎
请/吹起号角来欢迎
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
请搬运夫/来搬去垃圾
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
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
请村庄/也从潮湿的雾里/醒来
为了欢迎我/打开它们的篱笆
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埘
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十
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1.祈愿( ): 2.街衢( ):
3.灼痛( ): 4.污秽( ):
5.虔诚( ):
二、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鸡埘(sh0) 鼾声(h1n)
b.呻吟(y0n) 号角(h2o)
c.沦亡(l*n) 露水(l))
d.篱笆(l0) 慈惠(hu@)
三、填空。
我从东方来/从________来/我将带________/又将带________/……请他们来欢迎我/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一)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芙,看着海岸
1.对礁石象征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礁石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b.礁石是一个要求生存权利、遇到连续迫害而不低头的人的象征。
c.礁石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
d.礁石是那些要求生存、不畏迫害的人的象征。
2.全诗采用了________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诗歌形象________、________,洋溢着一种________情绪。
(二)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3月于上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人选择了海轮起锚准备开航和返航时抛锚的两个瞬间,来表达船员的心情和愿望。
b.第一个海员对起锚是“喜欢”,第二个海员对抛锚是“高兴”,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都是船上的铁锚。
c.“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是写视觉形象,“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是写听觉形象,表现了诗人刻意地追求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作用。
d.“出发”和“到达”这两个概念意思截然相反,表达了海员不同的心情和愿望。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海员们为什么喜欢“盼望出发”,又为什么高兴地“盼望到达”,诗中作了明确的回答。
b.对于海员来说,“盼望出发”就是企盼与惊涛骇浪作斗争,“盼望到达”就是期待与向往胜利地到达目的地。
c.一个真正的勇士,就应该像英雄的海员那样,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这就是《盼望》一诗给人们的深刻启示。
d.这首小诗意象单纯,主体是两个海员的两句富于形象性的话,而这两句话又由两个象征性意象组成。
【参考答案】
一、1.q0;请求 2.q*;大路 $;火烧着、烫着的感觉 @;肮脏 2n;恭敬
二、b(“号”应读“h4o”。)
三、汹涌着波涛的海上;光明给世界;温暖给人类;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四、(一)1.b(b项意象所指的范围过于狭窄) 2.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 (二)1.d(两个海员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是“盼望”) 2.a(诗中没有明确地回答,而是借用象征性意象含蓄地说明。)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诗人对光明及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2.品味诗歌的节奏和语言,感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训练点
1.把握涛歌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涛歌
2.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深入诗歌,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诗中对黎明的深情呼唤珍惜,今天美好的时代,并奋发向上,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诗歌的“散文美”。
二、教法引导
1学生查阅,了解有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这首诗。
2朗读诗歌,想——想诗中所借的意象所指代的内容,深入诗歌,边读边说。
三、重点、难点、疑点
(一)重点
体会诗歌中第一人称的写法,激情昂扬地在召唤,在唤醒,感受诗歌,边读边说。
(二)难点
人称的写法,激情昂扬地在召唤,在唤醒。感受诗人的思想与情感体会诗中“黎明”等—系列意象的象征含义。
(三)疑点
文中一些诗句的含义
(四)解决办法
结合背景知识,反复朗渎,教师适当点拨,在整体把握诗歌思想与感情脉络的基础上,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即可。
四、课时日按排
1课时
五、教学用具准备
录音机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出示背景材料,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背景,反复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课文
2.师生互相设疑一-质疑,在讨论中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诗歌是—种凝炼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能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现丰富而深广的内涵,因此也留给了读者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学习本首诗,首先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把握诗人的思想与情感。
2.体会诗句的含义,弄清“黎明”的象征意义。
(二)整体感知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自的民族,也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急时刻,许多人对中国的前途和未来悲观失望,看不到黎明前的一线曙光,诗人于1941年来到延安,在延安的日日月月里诗人感受到另—种火热的战斗生活,心中无比激动与兴奋,于是在《黎明的通知》中借助“黎明”这个意象向人们发出召唤,诗中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
(三)教学过程
1.由介绍背景及简介作者艾青导人课文
2.听课文录音,要求:
(1)体会诗人对光明的热情歌颂的感情。
(2)理解诗中人称代词“我”、“你”“他们”所指代的内涵。
3.指导学生自由朗渎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黎明将把通知发给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发给的对象?
(2)黎明发出厂怎样的通知,结合济歌内容,具体说明通知的内容。
明确:(1)黎明把通知发给了诗人,借诗人的嘴向不幸的人、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城市、村庄、女人、男人、老人、病者、母亲、孩子一切的不幸者以及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传递黎明即将来到的消息。
(2)黎明将告诉世界与人类:光明即将来到,日月即将来到,将唤醒“生机与活力”将带来清新的空气,将带来幸福、安宁、祥和,总之,将带来一切健康和美丽的东西。
4.进一步研读课文,体会诗句的含义,理解象征手法。
(1)诗中为什么称诗人为“正直的人”和“忠实于时间的人”。
(2)“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该句所指代的对象是谁?
(3)“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一句的含义。
(4)诗句“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和那些贪睡的少女”和“请叫醒困倦的母亲/和她身边的婴孩”两句包含着什么深厚的内涵。
(5)诗句“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中“健康而美丽的”指的是什么?
(6)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她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一句的含义。
明确
(1)诗中称“正直的人”和“忠实于时间的人”是希望诗人能够如实地、及时地传递黎明的消息。
(2)这里是指将黎明的通知送给那些处于沦陷区的广大人民。
(3)这里用“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揭示了“我”即“黎明”的象征含义。
(4))诗句中“年轻的情人”、“贪睡的少女”既是指一些具体的人,更具有一种抽象的内涵,
指“黎明”将要唤醒“爱”与“美”;“母亲”与“婴孩”同样也具有这样双层内涵,既指具体的—类人,也指人世间像母婴之间的那种亲情、温馨与爱。
(5) “健康而美丽的”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形象,它实质是对此文的—个小结,马克思曾经说过,中国是—只睡熟了的狮子,但是迟早她是要苏醒的。这里“健康而美丽的”指的应该
沉睡着的古老中华民族所具备的一切美德,神州大地山川风貌所具有的美……
也就是说光明的中国所应具备的一切,诗人在这里用“健康”和“美丽”作了概括。
(6)该名中“夜”指的是黑暗的旧社会,“他们”指的是“沦陷区的广大人民”,“他们所等待的是光明的中国。
(四)总结、扩展
《黎明的通知》这首诗,诗人运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借助“黎明”这个意象,抒发了对“光明”的赞歌。
夜幕终于要拉开了,黎明终于就要来到了,当黎明叫醒“一切的不幸者”和“—切爱生活的人”他们急切等待者,当黎明邀请歌唱者、舞蹈者来欢迎,他们热切地欢迎,诗人驰骋想
明即将到来,以及与黎明—起来到的清新与美丽,文明与进步。勃勃生机与欣欣向荣。为了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可指导学生作一个片断练习,开头以“当黎明来到,东边的天际上第一道朝霞,……”作为起始句,继续续写下去,描写黎明到来后的景象。
八、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二。
九、板书设计
略。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十二
第一单元·单元要点分析·
诗歌,具有优美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练、含蓄、形象、富有音乐美。多读一些好诗,对陶冶人的情操,学习语言、丰富我们的文学素养。是极有好处的。
这个单元让我们主要欣赏的是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所选的诗作形式不一,旨趣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抒情。学习诗歌,我们建议同学们要注意多朗读、多背诵,体味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感情,认真揣摩诗歌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歌节奏的韵律。展开想像和联想的翅膀,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
1.黎明的通知
艾 青
教学目的
1.把握诗的朗读节奏,理解诗人运用象征手法把胜利和希望的消息传播,体味诗的语言魅力。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中蕴含的含义,认识诗人对光明的呼唤,体会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自豪而坚定的爱国主义感情。
2.难点:理解和把握象征主义手法在本诗中的运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祈愿(qi2)灼痛(zhuo2)街衢(qu2) 篱笆(1i2 ba)鸡埘(shi2)
污秽(hui4) 鼾(han1) 渗合(shen4) 叩(kou2) 虔诚(qian2)
2.解释下列词语:
(1)祈愿:请求、希望。
(2)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汹涌澎湃、波涛汹涌。
(3)灼痛:像火烫着一样的疼痛。
(4)街衢:宽阔的街道。衢:大路。
(5)鸡埘:鸡窝。
(6)污秽:肮脏。
(7)殷勤:热情而周到。
(8)清道夫:旧社会称打扫街道的工人。
(9)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教信仰)。
(10)慈惠:和善而给予好处。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刚出生就因“克父母”而被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寄养,这使他从小同情农民。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广泛接触了哲学和文学,尤其爱好诗歌。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活动。同年7月被捕入狱。1933年在狱中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写了著名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誉满诗坛。出狱后第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抒发了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挚同情。1941年赴延安,解放后当选为第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华全国文艺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人民文学>副主编。代表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宝石的红星》。
《黎明的通知》是诗人“通过自己的心”写出的诗。当时,作者在延安同边区人民一起过着战斗的生活,人民热爱新生活和英勇斗争的精神,给他以积极的影响,使他更加热爱光明,更加坚定了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心。这首诗以诗人独特的真实的感受,巧用拟人化手法,运用含情的画笔,写景抒情,寄托怀抱,寓深刻的思想意义于诗的艺术形象之中,创造出一种优美好意境,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激起读者对光明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并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2.导语 。黎明、是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萌芽。这自然界的平凡现象。平时有多少人注意过它?又有谁能用自己的生命去体现、体验那每一个蓬勃而出的黎明呢?本诗的作者以诗人特有的敏感、捕捉到了胜利、希望的信息。满怀热忱地“寄寓黎明”深情呼唤。请注意理解:“黎明”要求诗人替它而不是“黎明”亲自向人们发出通知。我们还应注意到黎明到来这一自然现象是不可抗拒的,而本诗又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人们它的到来,其意义又当怎么理解?请朗读这首诗。
三、正课
1.朗读诗歌。(或听录音,或听老师范读,或同学朗诵或齐读)注意读出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歌要讲究节奏,可以按音节划分节奏,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划分,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句子节奏,并有节奏的朗读。
举例: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3.本诗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请给诗歌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诗32小节,可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开头至第5节),是全诗的总起。写“黎明”对诗人的第一次嘱托。
第2部分(第6至14节),是“黎明”对诗人的第二次嘱托。
第3部分(第15至28节)。是“黎明”对诗人的第三次嘱托。
第4部分(第29节至完)。是“黎明”对诗人的第四、五次嘱托。
4.提问:“黎明”第一次嘱托诗人告诉人们什么?
讨论并归纳:“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以及“黎明”来临的特征性事物:“露水”“启明星”,方位:“东方”“汹涌着波涛的海上”,任务:“带光明给世界”“带温暖给人类”。
5.提问:“黎明”第二次嘱托诗人告诉人们什么? 。
讨论并归纳:通知的对象:“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欢迎的对象:“白日的光驱”“光明的使者”,以及欢迎的方式。
6.提问:“黎明”第三次嘱托诗人告诉人们什么?
讨论并归纳:具体写“叫醒”的对象:女人、男子、情人、少女、母亲、婴孩、病者、产妇、负伤者、难民……一切不幸者,一切热爱生活的人。请他们欢迎黎明的到来。
7.提问:“黎明”第四、五次嘱托诗人告诉人们什么?
讨论并归纳:“黎明”到来的时间:“当雄鸡最后一次呜叫的时候”,“黎明”的要求:“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与开头相照应。显示出光明即将像人们所盼望的那样如期而至。
8.提问:诗中“黎明”象征什么?
讨论并归纳:“黎明”是“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它象征着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光明的到来,幸福生活的到来。
9.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小结
诗歌一开头,就用第一人称“我”,明白地向诗人提出要求,通知人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并明确地表明“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这一写法贯串全诗,显示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渴望与追求。
五、作业
1.课后练习二第1题。背诵这首诗。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预习
1.朗读以下诗歌,想想二、三段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背诵全诗
二、导人
本诗是一首自由诗。自由诗是一种现代流行的新诗。字数、句数、行数、段落和音韵都没有固定格式,但有节奏,大致押韵。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首创者。中国“五四”运动后也流行这种诗体。
艾青诗歌在散文化的自由奔放和诗歌艺术所必寓的规范约束之间保持恰当的平衡,他的诗具有散文美,他所追求的是“努力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世界不受约束地表达出来。”(艾青<艾青选集·自序>)为了形象表现的自由,他的诗不押韵,让感情自由地流泻,通过内在的激情来感染读者。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运动中的均衡,使奔放与约束显得非常协调。(黎明的通知>也遵循了诗人三不定(不定行、不定节、不定韵)原则:“念起来流畅,像一条小河。有时声音高,有时声音低,因感情的起伏而变化”(艾青<诗的形式问题>)他把自由诗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提问:黎明要求诗人替他而不是自己亲自向人们发出通知,这是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首诗使用第一人称,借“黎明”向诗人述说的口吻宣告它的到来。作者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使“黎明”显得更亲切,更人格化。 ,
3.提问:你怎么理解诗人是“正直人”“热情的”“忠实于时间的”?
讨论并归纳:“诗人”在这里的身份是“黎明”的使者,“黎明”要借诗人“正直”的嘴去唤醒人们迎接光明,歌颂光明,预言胜利。“忠实于时间”表明“黎明”的到来不会延误,也是不可抗拒的。
4.黎明到来是不可抗拒的,但又为什么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它的到来呢?
讨论、明确:在祖国正经受严峻的磨难与煎熬的日子里,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艾青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感的诗人,他坚信光明、胜利一定会来到,尤如黎明之到来是不可抗拒一样,但诗人也明白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刻,这种黑暗会让人们对黎明的到来失去信心,有必要让人们在这最黑暗的时刻增强信心,因此作者借黎明一定要诗人提前通知人们,诗人于是满怀信心地向人们发出“黎明的通知”从心灵深处奏出一曲深沉浑厚的歌。犹如号角,鼓舞中华民族奋发起来,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
5.怎样理解“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的含义?
讨论、明确:这两旬诗的含义是:通知那些饱受日寇铁蹄践蹋的沦陷区的、翘首盼望结束战争的善良的中国人,抗战胜利已经是指日可待。这是诗人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的宽慰,对抗战必胜这一信念的真情流露。
6.诗中认为诗人是“正直人”,是“忠实于时间的”,对此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作为一个成熟的、有个性的诗人,艾青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视野。诗中认为诗人是“正直人”正是因为他对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倾注了他的心血和精力。此时的诗人不正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鼓舞人们同仇敌忾,奋起救亡而努力创作,“忠实于时间的”则更表明了诗人坚信抗战必胜,尤如黎明必定会来到一样。两个词的确显示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渴望与追求。
7.朗读课文。尽量背诵。
四、小结
本诗以“黎明”为象征物,以“抗日战争必胜”“抗日战争的光明前途”为象征义抒发了诗人对人类至高境界的渴望与追求。诗人讴歌黎明,表明了他对光明、理想和美好和平生活的热烈向往和不懈的追求。诗人自由奔放的笔调,尽管诗节、诗行长短不拘,不押韵,但递进、排比的句式,首尾呼应的手法,又使全诗于自由奔放中见和谐统一。诗中透出的散文韵味更具有一种非人工修饰的美,它新鲜活脱的单纯明白,更富于人情味,大量朴素的口语,显示了趋向大众化的努力。
五、作业
1、 课后练习一、练习二第2、3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十三
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感情,培养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1.作者:请参看“教学设计(a)”。
2.写作背景。
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解放区新的生活与环境相适应诗人觉得“诗必须作为大众的精神教育工作,成为革命事业里的,宣传与鼓动的武器”,决心“把政治与诗密切地结合起来,把诗贡献给新的主题和题材”,因此,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更自觉、更有力地为革命斗争歌唱,诗作中的时代意识更为强烈,理想主义色彩也有了新的发展。《黎明的通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1.听朗读带。
学生注意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2.解决疑难字词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读音:
祈愿灼痛沉浸街衢篱笆鸡埘污秽沦亡渗合扣打虔诚
指名朗读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梳理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
1.学生默读全诗,然后指名学生复述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要求通过复述,能够基本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思路。
2.讨论:这首诗一共有32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为了我的祈愿”到“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第二部分:从“借你正直人的嘴”到“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第三部分:从“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到“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对于结构层次的划分,不必执着一念,只要合理,都可以。
3.讨论: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在概括时,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一定要注意在读中品,边读边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诗歌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评点内容。可以是评价词语的应用,可以是评价诗句中的思想感情,可以是评价修辞方法的运用,也可以是评价诗歌技巧应用的效果。
2.学生相互交流评点的内容。
3.在评点中注意以下问题:
(1)这个“通知”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2)迅速默读诗歌,回答:黎明所“通知”的对象有哪些人?
(3)语句理解:诗中说“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该如何理解?
(4)语句理解:诗歌末尾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这当中的“夜”和“所等待的”应该怎样理解?
(5)品味下面两节诗歌: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这两节诗读起来感觉很美,体会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其中之美蕴的。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评点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该生所评点的优劣。
5.评点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诗歌主要内容。
6.学生齐读全诗。
1。讨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诗中的“黎明”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2.提问:艾青说“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你感觉到这首诗所跳动的心灵了
吗?
请你说说,在这首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3.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有哪些特色?请谈谈你的感受。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十四
综合能力训练
1.根据提供的上联或下联,填写如下相应的对联。
①上联:春种满田皆碧玉,下联:________
②上联:________,下联:遍地花灯迎马年。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回答诗后2-5题。
夕阳在蔚蓝的天空,抹下了五光十色;微风与牧人耳语,你看它变幻无穷。
那、那一溜金黄的——该不是负重的骆驼队,摇着悦耳的铜铃,在起伏的沙梁上缓行;
那、那一团大红的——该不是奋鬃长鸣的骏马,忽地腾空跃起,想跃过那积雪的山峰;
那、那一片雪白的——该不是驯良的羊群,相互挨挤着又追逐着,嬉游在牧草肥美的湖滨;
那、那一块绛紫的——该不是肥胖的乳牛,吊着两大袋奶子,摇头摆尾地走进新圈棚。
草原上的牧人哟!爱恋这七月的黄昏;你听!是谁弹起三弦琴,歌唱晚霞洞悉牧人的心……
2.第一节的“它”指的是
[ ]
a.夕阳
b.天空
c.晚霞
d.微风
3.请比较第二节至第五节诗中位置相同的不同词语。
①表示数量和颜色的有________;
②表示牲畜名称的有________;
③第三节中形容牲畜特点的有________;
④描写牲畜动作的有________;
⑤交代背景和场所的有________。
4.用“五光十色”“变幻无穷”各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首诗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
1.①秋收遍野尽黄金 ②连天喜报谢蛇岁 2.c 3.①一溜、金黄 一团、火红 一片、雪白 一块、绛紫 ②骆驼(队)、骏马、羊群、乳牛 ③一团火红、奋鬃长鸣、腾空跃起 ④负重、摇……铃、缓行、长鸣、腾跃、挤挨、追逐、嬉游、吊着(奶子)、走进 ⑤起伏的沙梁、积雪的山峰 新圈棚 4.(略) 5.晚霞(或“草原上的黄昏”)
《黎明的通知》艾青原文篇十五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感情,培养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
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
第三册所学现代诗:《郭沫若诗两首》、《现代诗三首》、《乡愁诗两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外国诗两首》:从中感受到了现代诗的“三美”(音乐美、画面美、结构美),体味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对故乡深情的思念,对母爱的赞美,对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生活的哲思。
本单元所选的六首诗作,有对黎明的深情呼唤,有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有对革命圣地的热情歌颂;还有春雨对孩子的絮语,有帆对暴风雨的渴望,有对小小萤火虫的赞美。
在“三美”的基础上,我们将借助诵读这一途径,进一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手法,精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
二、导入 新课: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一个工商业兼地主家庭。因家中听信算命先生所谓“克”父母的诳言,艾青被寄养在一个贫苦农妇家里生活了五年。少年时喜爱美术,初中毕业后考入了国立西湖艺术院。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艺术,在巴黎度过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生活。1932年回国,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成为鲁迅支持的美术团体“春地画会”的成员,不久便被捕入狱。由于监狱生活的限制,艾青在艺术道路上出现了从绘画到诗歌的转向,发表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雪》
2.写作背景。
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解放区新的生活与环境相适应诗人觉得“诗必须作为大众的精神教育工作,成为革命事业里的,宣传与鼓动的武器”,决心“把政治与诗密切地结合起来,把诗贡献给新的主题和题材”,因此,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更自觉、更有力地为革命斗争歌唱,诗作中的时代意识更为强烈,理想主义色彩也有了新的发展。《黎明的通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听朗读带。
学生注意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2.解决疑难字词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读音:
祈愿灼痛沉浸街衢篱笆鸡埘污秽沦亡渗合扣打虔诚
指名朗读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梳理诗歌的写作层次
梳理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
1.学生默读全诗,然后指名学生复述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要求通过复述,能够基本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思路。
2.讨论:这首诗一共有32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为了我的祈愿”到“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第二部分:从“借你正直人的嘴”到“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第三部分:从“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到“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对于结构层次的划分,不必执着一念,只要合理,都可以。
3.讨论: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在概括时,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要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
二、精读诗歌,评点诗歌内容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一定要注意在读中品,边读边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诗歌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评点内容。可以是评价词语的应用,可以是评价诗句中的思想感情,可以是评价修辞方法的运用,也可以是评价诗歌技巧应用的效果。
2.学生相互交流评点的内容。
3.在评点中注意以下问题:
(1)这个“通知”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2)迅速默读诗歌,回答:黎明所“通知”的对象有哪些人?
(3)语句理解:诗中说“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该如何理解?
(4)语句理解:诗歌末尾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这当中的“夜”和“所等待的”应该怎样理解?
(5)品味下面两节诗歌: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这两节诗读起来感觉很美,体会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其中之美蕴的。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评点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该生所评点的优劣。
5.评点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诗歌主要内容。
6.学生齐读全诗。
三、自读全诗,综合评价
1。讨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诗中的“黎明”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2.提问:艾青说“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你感觉到这首诗所跳动的心灵了吗?
请你说说,在这首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3.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有哪些特色?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迁移训练
五、布置作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吴正宪20篇(模板12篇)
- 《莺》的体会 课外阅读《莺》原文(实用12篇)
- 2023年生命晋级培训课程是怎样的(大全16篇)
- 大班中国结教案(优秀17篇)
- 祁黄羊去私课件实用(9篇)
- 2023年领导讲话后的评价串词(实用八篇)
- 最新人力资源实训报告总结(实用14篇)
- 最新终身教育心得体会800字(优秀9篇)
- 网络客服工作规划(优秀19篇)
- 2023年绘画教学总结报告(优质1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