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坚持到最后的,才能真正获得成功;总结应该集中在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上,不要过于苛求完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运动训练计划和健身建议,供大家参考和实践。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一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引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内容包括:
1. 组织成立了由医院、机关领导组成的指挥机构——医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办公室和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并在院党委的指导下负责监督、协调、落实手足口病防治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制定疫情报告制度、防治工作方案以及预防控制等措施。
2. 防治技术指导组是由以儿科、传染科、门诊、急诊、检验科和感染控制科等相关科室专家为骨干所组成,其工作内容和职责负责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咨询以及重症病例的救治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同时设立专用的儿科发热门诊,并在该诊室前端设置预检分诊台,对手足口病进行严格的预检分诊和监测,对于直接持卡到各诊室就诊的儿童,分诊护士和主诊医生应安排就诊者到预检分诊台分诊;若是在非正常门诊时间,急诊科发现可疑病例要主动将病人转到儿科急诊专用诊室就诊或者请儿科专家会诊。一旦确诊手足口病,首诊医师应按照医院传染病报告程序及时严格上报。儿科门诊和急诊科每日16点上报当日接诊情况以及符合留观和住院标准的病例,要及时报告防治办公室并安排留观和住院;遇重症病例,应边实施抢救,边向防治办公室报告。
3.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医院适时组织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治能力并利用宣传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求接触过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诊室、医护人员要做好消毒工作并单独隔离重症患儿,发现手足口患者聚集性增多或死亡病例时,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二、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呢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三、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有哪些呢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相应处理。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四、手足口病怎么样去护理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1)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2)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4、皮疹护理:
(1)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2)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3)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4)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5)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6)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宝宝多喝水。
(7)体温在37.5℃-38.5℃之间的宝宝,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二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流行特点: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幼托机构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早期伴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一般5-7天,预后良好。
出现了手足口病之后,首先,对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过的被褥、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给予彻底消毒,如:食具、被褥等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对患儿所在的班级立刻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浴室等和其他班级分开。教师每天检查幼儿手心、脚心有无出疹,医生每天加强晨检、午检和晚检工作,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其次,增加教室的空气消毒,对水杯、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各班活动都相互独立,决不并班。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三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1、加强晨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时,先由各班晨检员上报到保健老师处;
2、保健老师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同时上报校长、教育局和疾控中心;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四
应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园教师及后勤人员。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卧室等场所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对家长幼儿教师做好手足口病的宣传工作,家长不带幼儿去人多密集的场所。
7、加强幼儿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8、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9、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停课、停学措施。
1.加强晨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疑似人员时应立即隔离。
2.保健老师立即通知家长带幼儿去医院检查确诊;
3.确诊后,立即上报园长、区教育局、区疾控中心和区儿保所。
教育局应急电话:
疾病预防监控中心电话:
4.病情确诊后,幼儿进行融离治疗,愈后持医院证明返园。
5.其所在的班级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并进行全面终末消毒,做好一切隔离措施。所使用过的玩具、餐具、毛巾等彻底进行消毒(消毒——清洁——消毒)。
6.班级老师做好缺席儿童的电话家访工作,及时了解缺席儿童情况。
7.班级老师和幼儿不串班、不参加任何大型活动,隔离期间不接收新生,不转出幼儿。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五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流行特点: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近期各地区手足口病(ev71感染)盛行,为增强学校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各级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预防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预案。
1、校长作为学校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统一思想,定期进行预防控制工作的研讨,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当着当前学校重点工作之一。
2、学校分管领导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列会制度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检查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保健教师每天做好晨、午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成立学校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领导小组:
江为清(组长):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温作胥(副组长):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制度,检查落实。负责常规检查,联络调度,信息报送。负责家庭、社区卫生宣传。
周合顺(副组长):抓好校园平安防控和学校周边综合治理。负责对师生的健康知识宣传及班级的管理工作。
各班主任:负责考勤制度、晨午检制度的落实,负责日常体育、卫生工作、特别是学生个人卫生的管理检查。
华维道、黄宜渊(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卫生。按照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对学校食堂、小卖部、饮用水等进行日常管理和卫生检查。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坚决按照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日常工作。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早期伴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一般5-7天,预后良好。
出现了手足口病之后,首先,对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过的被褥、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给予彻底消毒,如:食具、被褥等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对患儿所在的班级立刻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浴室等和其他班级分开。教师每天检查学生手心、脚心有无出疹,医生每天加强晨检、午检和晚检工作,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其次,增加教室的空气消毒,对水杯、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另外,向学生宣传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
我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传染途经、症状体征以及预防方法。利用校会、班主任会议时间进行各种手足口病(ev71感染)卫生知识讲座。
严格考勤制度,建立晨检、午检制度,由各班主任每日检查班级学生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泄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就医,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上报学校。随时观察班级以及教师情况有类似症状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治疗。教师办公室,班级随时消毒从而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杜绝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每班每天保证有一节体育课,利用每天最后一节课开展户外活动,保证一天的一小时锻炼时间,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禁在校内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的习惯。
2、保持个人卫生,作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的好习惯。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这一关:如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干净、不吃小商小贩的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等。
4、当出现不名原因的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六
春天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学校人口密集,更是手足口病易传染区域,为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我校根据上级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特制定此方案。
为确保手足口病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太平镇回龙寺小学手足口病预防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组长:李颖。
副组长:胡有钦(安全专干、副校长)。
贾付刚(总务主任)。
成员:席荣阁(学前班班主任)。
苗国侠(一年级班主任)。
程文举(二年级班主任)。
张小波(三年级班主任)。
陈海灵(五年级班主任)。
组长全面负责手足口病预防工作;副组长具体负责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督导检查各年级、各班手足口病预防工作落实情况;成员落实各班手足口病预防工作的各项措施。
为引起广大师生对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视,学校将采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让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到手足口病的危害、了解有效的防控方法。
1、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县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对教职工进行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知识培训。
2、向学生发放宣传单,为让手足口病预防工作家喻户晓,除了让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外,还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预防方法。
3、在校园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宣传标语,摆放宣传图板。
4、利用晨会、主题班队会宣传,每天早操之后,红领巾广播台要向全校学生宣传手足口病的有关知识及预防方法;各班召开关于手足口病预防的主题班队会,让手足口病防治人人皆知。
1、学校重点对一年级以及学前班的学生进行重点预防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实行每天晨检制度,并做好相关检查记录。
2、幼儿园手足口病疑似病例一旦被卫生部门确诊,要立即停课隔离,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立即对教室、桌椅及物品等进行彻底消毒。
3、采取各项制度进行预防。
清扫制。坚决消灭教室和校园的卫生死角,切断手足口病病毒的传染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卫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消毒制。值周教师每天对各班教室、寝室、厕所等人员活动密集场所进行一次消毒。
晨检制。每天早晨,各班班主任、辅导员对本班学生进行认真检查,看其手、口、足有无异常,并如如实登记。
报告制。各班班主任、辅导员要及时将每天的检查结果上报学校;学校再汇总,依情况及时上报。
督查制。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值班领导成员、教师,每天都要对各班的预防情况进行督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追究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出了问题谁负责的原则,要对工作不力、对学生生命造成危害的教职工进行责任追究。
如做好对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防治;同时教育好学生防溺水、防雷电、防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七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幼托机构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早期伴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一般5-7天,预后良好。
出现了手足口病之后,首先,对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过的被褥、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给予彻底消毒,如:食具、被褥等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对患儿所在的班级立刻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浴室等和其他班级分开。教师每天检查幼儿手心、脚心有无出疹,医生每天加强晨检、午检和晚检工作,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其次,增加教室的空气消毒,对水杯、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各班活动都相互独立,决不并班。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八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我校启动实施应急预案,制定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一、加强宣传,落实检查。
向教师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镇教育办与镇卫生院联合进行培训,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使各教师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要求各学生通过宣传栏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学生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组长:
成员:全体教师。
在全国都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形势下,本院为确保不发生一例手足口病感染病人漏诊、漏报,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版)、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版)以及传染病防治有关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和本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了《林甸中医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预案内容包括:
1.组织成立了由医院、机关领导组成的指挥机构——医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办公室和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并在院党委的指导下负责监督、协调、落实手足口病防治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制定疫情报告制度、防治以及预防控制等措施。
2.手足口病防治办公室的职责是加强医院与地方行政部门之间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积极参加相关的联系会议以及信息沟通,及时获取驻地疫情信息、掌握地方防控政策和要求。同时负责医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协调以及沟通疫情信息工作,办公室每日16:30要通过指定网络向上级疾控部门报告当日本院收治疫情。
3.防治技术指导组是由以儿科、传染科、门诊、急诊、检验科和感染控制科等相关科室专家为骨干所组成,其工作内容和职责负责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咨询以及重症病例的救治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同时设立专用的儿科发热门诊,并在该诊室前端设置预检分诊台,对手足口病进行严格的预检分诊和监测,对于直接持卡到各诊室就诊的儿童,分诊护士和主诊医生应安排就诊者到预检分诊台分诊;若是在非正常门诊时间,急诊科发现可疑病例要主动将病人转到儿科急诊专用诊室就诊或者请儿科专家会诊。一旦确诊手足口病,首诊医师应按照医院传染病报告程序及时严格上报。儿科门诊和急诊科每日16点上报当日接诊情况以及符合留观和住院标准的病例,要及时报告防治办公室并安排留观和住院;遇重症病例,应边实施抢救,边向防治办公室报告。
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医院适时组织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治能力并利用宣传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求接触过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诊室、医护人员要做好消毒工作并单独隔离重症患儿,发现手足口患者聚集性增多或死亡病例时,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九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流行特点: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近期各地区手足口病(ev71感染)盛行,为增强学校预防与控制意识,提高师生防病能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各级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预防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预案。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1、校长作为学校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统一思想,定期进行预防控制工作的研讨,把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当着当前学校重点工作之一。
2、学校分管领导是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学校安全领导小组列会制度和报告制度,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检查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及设施。
3、学校建立各项卫生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并指定保健教师每天做好晨、午检工作,认真填写学生日检统计表,保证学校预防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4、成立学校预防控制手足口病(ev71感染)工作领导小组:
江为清(组长):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温作胥(副组长):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制度,检查落实。负责常规检查,联络调度,信息报送。负责家庭、社区卫生宣传。
周合顺(副组长):抓好校园平安防控和学校周边综合治理。负责对师生的健康知识宣传及班级的管理工作。
各班主任:负责考勤制度、晨午检制度的落实,负责日常体育、卫生工作、特别是学生个人卫生的管理检查。
华维道、黄宜渊(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卫生。按照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对学校食堂、小卖部、饮用水等进行日常管理和卫生检查。
二、学校依法开展手足口病(ev71感染)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坚决按照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日常工作。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早期伴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一般5-7天,预后良好。
出现了手足口病之后,首先,对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过的被褥、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给予彻底消毒,如:食具、被褥等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对患儿所在的班级立刻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浴室等和其他班级分开。教师每天检查学生手心、脚心有无出疹,医生每天加强晨检、午检和晚检工作,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其次,增加教室的空气消毒,对水杯、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另外,向学生宣传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
三、加强对师生的健康知识宣传及班级的管理工作。
我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手足口病(ev71感染)的传染途经、症状体征以及预防方法。利用校会、班主任会议时间进行各种手足口病(ev71感染)卫生知识讲座。
严格考勤制度,建立晨检、午检制度,由各班主任每日检查班级学生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泄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就医,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上报学校。随时观察班级以及教师情况有类似症状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治疗。教师办公室,班级随时消毒从而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杜绝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每班每天保证有一节体育课,利用每天最后一节课开展户外活动,保证一天的一小时锻炼时间,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四、个人卫生。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禁在校内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的习惯。
2、保持个人卫生,作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的好习惯。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这一关:如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干净、不吃小商小贩的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等。
4、当出现不名原因的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五、作好信息报送工作。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十
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近段时间我省我市发现多例手足口病,令许多家长内心惶然。为此,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立即成立了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根据浙教电传〔20xx〕65号及市、区教育局关于做好ev71病毒传播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我校立即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强化“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为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组长
副组长
组员z
(一)各校区成立预防手足口病传染病管理小组,制定好防控应急预案,安排每天的值班教师,一把手领导总值班。
(二)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宣传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流行特点:
1、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个人预防措施
3、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4、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三)学校预防措施:(重点开展“六个一”活动,建立好各类工作台账)
1、开展一次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各校要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或医师分别进行,各班活动都相互独立,或绝不与其他班级并班,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2、召开一次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并利用图片和故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3、做好每日一次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班主任要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各校校务会成员每日早上巡查各班情况一次,如发现病例,要立即上报校长室和教育局,并请卫生院、疾控中心进行处置。
4、开展一次爱国卫生运动。各校区要定期进行大扫除,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做好玩具、教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5、每日上报一次疫情。各校区要坚持每天一次上报办公室,学校每天向教育局(学区)汇报一次。(包括零上报)。
6、发放一份告家长书。重点内容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另外要加上溺水教育、交通安全、外出旅游安全等教育。
7、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8、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儿童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孩子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9、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10、学校班子成员每周一次到各校巡查和指导。
11、启动应急预案。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十一
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xxx。
组员:xxxxxxxxxxxx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
xx: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xx: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xx:分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分园制度落实。
xx:亲子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亲子园制度落实。
xx:本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全园宣教工作。
xx:本园预防控制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幼儿缺勤分析工作。
xx:分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分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xx:亲子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亲子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xx:本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负责执行和检查本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xx:分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负责执行和检查分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班组长: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保健室措施。
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xx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鼓楼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xx市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4、缺勤记录每天负责记录各班因病缺勤幼儿名单,如果15天内发生13例或占全园幼儿18%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2周。
班级措施。
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患儿玩具、被褥、厕所等,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具体消毒方式见消毒记录表)。
3、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4、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5、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保健室。
6、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保健室。
食堂措施。
2、食品采购食品采购点应设在证照齐全的正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菜场或超市),并索要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送货人员的劳动合同等复印件,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卫生;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3、食品加工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荤菜、蔬菜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按生进熟出流程严格操作;食品烹饪应烧熟煮透;带皮水果进班前要清洗和消毒。
4、食品留样每天烹饪好的食品留样一份,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48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餐具消毒餐具的清洗、消毒、存放,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防止餐具消毒后的再污染。每餐餐后及时清洗餐巾和餐具,餐前高压蒸汽消毒餐巾、远红外高温消毒餐具。
家长配合。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进餐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最好高温或用紫外线消毒。
3、环境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请假制度如果孩子不能入园,应及时书面向班级老师请假;请假超过3天,应向园长书面请假,说明缺勤原因;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务必及时告知幼儿园保健室(本园83303934—811,分园86221794转811,亲子园86635378—800)。
5、及时诊治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和皮疹等相关疑似症状,应暂缓入园,并及时到xx市儿童医院确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在家隔离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在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提高免疫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我校启动实施应急预案,制定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一、加强宣传,落实检查。
向教师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镇教育办与镇卫生院联合进行培训,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使各教师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要求各学生通过宣传栏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学生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十二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我校启动实施应急预案,制定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向教师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镇教育办与镇卫生院联合进行培训,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使各教师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要求各学生通过宣传栏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带班教师一起,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学生园每天由保育老师清理好卫生后,做好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84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组长:
成员:全体教师。
在全国都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形势下,本院为确保不发生一例手足口病感染病人漏诊、漏报,根据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版)、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版)以及传染病防治有关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和本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了《林甸中医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预案内容包括:
1.组织成立了由医院、机关领导组成的指挥机构——医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办公室和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并在院党委的指导下负责监督、协调、落实手足口病防治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制定疫情报告制度、防治以及预防控制等措施。
2.手足口病防治办公室的职责是加强医院与地方行政部门之间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积极参加相关的联系会议以及信息沟通,及时获取驻地疫情信息、掌握地方防控政策和要求。同时负责医院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协调以及沟通疫情信息工作,办公室每日16:30要通过指定网络向上级疾控部门报告当日本院收治疫情。
3.防治技术指导组是由以儿科、传染科、门诊、急诊、检验科和感染控制科等相关科室专家为骨干所组成,其工作内容和职责负责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咨询以及重症病例的救治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同时设立专用的儿科发热门诊,并在该诊室前端设置预检分诊台,对手足口病进行严格的预检分诊和监测,对于直接持卡到各诊室就诊的儿童,分诊护士和主诊医生应安排就诊者到预检分诊台分诊;若是在非正常门诊时间,急诊科发现可疑病例要主动将病人转到儿科急诊专用诊室就诊或者请儿科专家会诊。一旦确诊手足口病,首诊医师应按照医院传染病报告程序及时严格上报。儿科门诊和急诊科每日16点上报当日接诊情况以及符合留观和住院标准的病例,要及时报告防治办公室并安排留观和住院;遇重症病例,应边实施抢救,边向防治办公室报告。
为做好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医院适时组织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治能力并利用宣传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求接触过手足口病人或疑似病人的诊室、医护人员要做好消毒工作并单独隔离重症患儿,发现手足口患者聚集性增多或死亡病例时,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
文档为doc格式。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十三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度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和午检,定期对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和午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2。班主任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同时上报校长;
4。病情确诊后,学生进行融离治疗,愈后再返校,其所在的班级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并进行全面消毒,所使用过的学习物品等也要彻底进行消毒(消毒——清洁——消毒),以防传染给别的学生,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十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今年实际情况,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我校制定本预案。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及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规知识。并对所有校园检查一遍。使其了解到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使家长及学生知道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 。
二、预防及应急措施:
1、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通过宣传单、标语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做好晨间检查工作。学生早晨入校期间,值班教师要做好孩子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发烧症状的学生,劝其在家休息。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学校定期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学生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6、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7、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8.发生病人后措施:一旦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物品要予以消毒。加强晨检、午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同时逐级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预防手足口病领导小组名单
预防手足口病领导小组:
组 长:王xx
成 员:张xx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十五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流行特点: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幼托机构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手足口病的预防: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玻早期伴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一般5-7天,预后良好。
出现了手足口病之后,首先,对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过的被褥、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给予彻底消毒,如:食具、被褥等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对患儿所在的班级立刻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浴室等和其他班级分开。教师每天检查幼儿手心、脚心有无出疹,医生每天加强晨检、午检和晚检工作,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其次,增加教室的空气消毒,对水杯、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各班活动都相互独立,决不并班。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十六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增强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和抗御能力,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
1、加大对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散发传单、张贴宣传画、办黑板报的形式,做到家喻户晓,知晓面达100%。
2、坚持晨检,落实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病情,及时通知家长送医诊治,确保无一例学生漏报延误诊治。
3、落实消毒制度,做好每日对教室、寝室、食堂、厕所等场所的消毒,不留死角。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学校成立了手足口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情况为:
组长:胡先元。
副组长:陶回生。
成员:石子豪梅红玉王建军胡国凤。
王华斌周萍漆红梅。
1、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主管、分管领导和班主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谁出事谁负责。
2、各班主任必须坚持每日晨检,认真做好记载。做好因病缺勤登记工作,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学生,立即要求家长带去医院就诊,做好跟踪调查,如有确诊病人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3、消毒人员要坚持每日对校内公共场所消毒,不得敷衍。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十七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1.加强晨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时,先由各班晨检员上报到保健老师处;
2.保健老师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同时上报校长、教育局和疾控中心;
教育局应急电话:(应老师)。
疾病预防监控中心电话:
4.病情确诊后,学生进行融离治疗,愈后再返校,其所在的班级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并进行全面消毒,所使用过的学习物品等也要彻底进行消毒(消毒——清洁——消毒),以防传染给别的学生,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十八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流行特点: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预防措施: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幼托机构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加强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4.班级加强晨检查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现象,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种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它是以手掌、足底皮肤及口腔黏膜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早期伴有发烧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程一般5-7天,预后良好。
出现了手足口病之后,首先,对患儿及时隔离治疗,对其接触过的被褥、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给予彻底消毒,如:食具、被褥等进行消毒----清洁---再消毒。对患儿所在的班级立刻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浴室等和其他班级分开。教师每天检查幼儿手心、脚心有无出疹,医生每天加强晨检、午检和晚检工作,注意观察幼儿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其次,增加教室的空气消毒,对水杯、玩具等物品的消毒;各班活动都相互独立,决不并班。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一、目的。
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
: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分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分园制度落实。
:亲子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检查亲子园制度落实。
:本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全园宣教工作。
:本园预防控制工作执行人,负责本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幼儿缺勤分析工作。
:分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分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亲子园防控工作执行人,负责亲子园卫生保健检查、观察防治和信息报送以及缺勤分析工作。
:本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负责执行和检查本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分园食堂防控工作责任人,负责执行和检查分园食堂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
班组长: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保健室措施。
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xx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鼓楼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幼儿园网站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xx市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4、缺勤记录每天负责记录各班因病缺勤幼儿名单,如果15天内发生13例或占全园幼儿18%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2周。
班级措施。
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患儿玩具、被褥、厕所等,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具体消毒方式见消毒记录表)。
3、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4、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特别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5、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保健室。
6、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保健室。
食堂措施。
2、食品采购食品采购点应设在证照齐全的正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菜场或超市),并索要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送货人员的等复印件,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卫生;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3、食品加工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荤菜、蔬菜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按生进熟出流程严格操作;食品烹饪应烧熟煮透;带皮水果进班前要清洗和消毒。
4、食品留样每天烹饪好的食品留样一份,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48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餐具消毒餐具的清洗、消毒、存放,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防止餐具消毒后的再污染。每餐餐后及时清洗餐巾和餐具,餐前高压蒸汽消毒餐巾、远红外高温消毒餐具。
家长配合。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进餐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最好高温或用紫外线消毒。
3、环境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请假制度如果孩子不能入园,应及时书面向班级老师请假;请假超过3天,应向园长书面请假,说明缺勤原因;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务必及时告知幼儿园保健室(本园83303934-811,分园86221794转811,亲子园86635378-800)。
5、及时诊治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和皮疹等相关疑似症状,应暂缓入园,并及时到xx市儿童医院确诊。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在家隔离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在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提高免疫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防范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培训篇十九
副组长:xx。
成员:xx。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主要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度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2、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1、平时预防措施。加强学校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预防和防止流行的`主要措施。平时要加强晨检,定期对寄宿生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教室、居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2、由于目前是该传染病的好发季节,故建议孩子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还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
3、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4、发生病人后措施。病人及时隔离治疗,对被病人接触污染过的毛巾、水杯、玩具、食具、便器、等物品要予以消毒。对病人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落实晨检,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等。
5、各班加强晨检工作,及时检查学生的体征,对于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马上进行报告。
6、做好厕所等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1.加强晨检查工作,出现可疑现象和可疑人员时,先由各班晨检员上报到保健老师处;
2.保健老师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去医院检查确诊;
3.同时上报校长、教育局和疾控中心;
4.病情确诊后,学生进行融离治疗,愈后再返校,其所在的班级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进入医学观察期10天,并进行全面消毒,所使用过的学习物品等也要彻底进行消毒(消毒,清洁,消毒),以防传染给别的学生,另外,给每位学生口服抗病毒的中草药板兰根预防,使用滴露肥皂。
为做好我乡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高手足口病的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手足口病病例,控制疫情的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建筑设计院述职报告3篇(汇总19篇)
- 2023年致运动员加油稿(汇总9篇)
- 最新公司给员工的祝福语(大全18篇)
- 大客户销售职业规划(实用13篇)
- 邀请活动的邀请函(通用13篇)
- 正规装修合同(通用12篇)
- 2023年发热门诊工作制度(十四篇)
- 最新酒店工作计划与目标(优秀12篇)
- 法制副校长开学典礼的讲话稿通用(实用10篇)
- 2023年领导调研工作报告(优秀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