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编写教案时,可以设定一些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以下是一些教案模板,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2~14页内容。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学具准备:分组准备各种食品、每人一张卡纸、圆片(18个)、作业纸。
多媒体课件、桔子等贴片。
一、创设联欢会情境,让学生感受平均分
1、让学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
(2)让学生分组分一分食品。
(3)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4)师: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1)(出示多媒体课件)刚才老师和一组同学一起“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个苹果。”
(2)让生把分苹果的过程读一读。
(3)让学生用这句话把本组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
3、巩固练习:判断哪种分矿泉水的方法对。
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在活动中学习书中例2
(1)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
请同学们分组把15个桔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分完后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上黑板演示。
(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组分食品的过程。
2、拔河比赛:师请8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比赛中适当穿插德育渗透,如集体主义教育等。
3、给获胜选手发奖品:12支铅笔平均发给4个同学,每人几支?
请学生用/代替铅笔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集体核对。
4、集体游戏:我们班有40位同学分8组做游戏,平均每组几人?
让学生按分好的组在歌曲声中向自己的同伴说新年好。
三、迎新年队列展示活动
(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
(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出一个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
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
(4)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四、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二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4.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1.看木偶戏。
教科书第2~4页例1。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1)22+13=35(人)(2)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拨一拨、数一数、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拨一拨。
看书24页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1)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2)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3)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
(4)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1)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2)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3)交流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4)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一。
(1)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2)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3)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4)说说谁的第一。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板书设计:
2128=20xx+100+20+8。
计数器表示。
方块表示。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四
数与代数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一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万以内的数的数进行表达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定方向,能辨别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子;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侧一些物体的长度。
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能认识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实践活动。
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除法单元教学目标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目标。
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切入举偶谈话引入。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五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通过小组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在将两个分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时,不能掌握的很好。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
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认识角。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电脑闪现)三角形纸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电脑闪现)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电脑闪现)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七
教学流程。
复习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方向?(东面)。
你能指出教室里其他七个方向吗?师问,生答并用手指一指。
请坐在教室中间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分别请坐在他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的小朋友听口令起立。
辨认教材呈现的场景里的方向。
小朋友们能辨认出各个方向,你能辨认出平面图中的方向吗?(能)。
出示场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指名说。以往我们看到的平面图,按什么规定绘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看看这幅图中的正北方向和我们以往看到的有什么不同?这幅图中的正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观察后,指名答。(正北方向指向平面图的左上方,从指南针和小朋友的话中都能看出来。)你能说说图中学校的景物各在小朋友的哪一面?思考,指名交流。
在校园里定方向。
平面图中的校园已经会测定方向了,你们想不想到我们的校园里去辨认一下方向?(想)。
师说要求:请大家尽量保持安静,每一组带一本书、一枝笔。每五人一小组,商量一下,那么这组在校园的什么地方测定方向,然后分工测定,把表填好。看哪一组测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回班,整理表格。汇报测定结果,大家给予评价。
全课总结。
请学生说一说测定方向的体会。
教后记: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八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通过小组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在将两个分式写成一个综合算式时,不能掌握的很好。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九
style="color:#125b86">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图片。
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想看看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十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91页。回顾整理。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对本单元学过的除法的意义、用口诀求商及“倍”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2、通过系统整理,培养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情境,对本单元学过的除法的意义、用口诀求商及“倍”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情境,对本单元学过的除法的意义、用口诀求商及“倍”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景图,回顾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1、了解信息,分类整理。
教师可先与学生交流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小学生对太空充满了向往,该话题会激起孩子了解太空的欲望。之后,再出示画面,介绍小小宇航员到太空中的工作、生活情况。由于图中的信息比较多,师生可以一起进行分类整理。在整理信息时,可以把相关联的两个信息写在一起。如,有28瓶饮料,我天天喝4瓶。这样,便于学生提出合理的问题。
2、提出问题,独立解决。
根据整理出的信息,引导学生提数学问题。学生会根据这些信息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板书在黑板上。可以问问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到哪些信息,借此将问题与相关信息写到一起,便于后面问题的解决。
回顾整理把本单元的知识分成了两部分进行整理,一部分是对除法意义知识的回顾整理,另一部分是对口诀求商及“倍”的有关知识的回顾整理。因此解决这些问题时,教师可有意识地按照这个知识脉络引导学生进行解决。如,先通过“24人去太空,每次乘载6人,需要几次?”“计划3天访问12个星球,平均天天访问多少个”引入对除法意义的回顾整理。可让学生说说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利用课前预备的学具(圆片或立方体块)进行分物品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来分,说一说分的过程,再列出除法算式,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及每部分的名称。再通过解决“有18名男生,6名女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等问题,让学生回顾倍的意义,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可结合学具的操作进一步深化对倍数关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较为抽象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找出存在倍数关系的两个数,并能说出谁是谁的几倍,谁的几倍是多少,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3、巩固练习,形式多样。
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巩固之后,教师要充分利用综合练习中的相关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的知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补充,在解决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既有学数学的机会,更有用数学的机会,从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综合练习教学:
第1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计算的掌握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地练习加、减、乘、除的竖式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第2题是一道比较大小的题目。由于学生比较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学生独立完成以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看看谁的方法更简单。
第3题是一道填表题。在练习之前先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知道表应当怎样填。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两道题是比较开放的,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全班交流,在同学们互相启发和学习的同时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4题是一个数学活动,课前预备数字卡片,活动时以小组为单位,仿照教材的例子说说生活中的事例。一个学生说完之后并用算式表示出来,其它学生给予判定。学生可以说两个数的除法关系,也可以说加、减关系。
第5题创设了小猴和小猪运西瓜的情景。图中的信息有:西瓜总数以及小猴和小猪每次运的个数,练习时,让学生根据题中给出的问题自己解决。其中第三个问题“他俩一块运,需要运几次?”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先知道什么。
第6题是一个小姑娘去买火腿肠的情景。在练习前,先让学生说说题中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如小姑娘带了多少钱,都有哪些不同价钱的火腿肠。这样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解决,把解决的方案写下来,再进行相互交流与评价。教学时,还可以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
第7题呈现的是两个小朋友投飞镖的信息图。练习前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下飞镖的靶子,知道怎样算飞镖得分。
聪明小屋和我学会了吗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四、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十一
1、让学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
(2)让学生分组分一分食品。
(3)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4)师: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1)(出示多媒体课件)刚才老师和一组同学一起“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个苹果。”
(2)让生把分苹果的过程读一读。
(3)让学生用这句话把本组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
3、巩固练习:判断哪种分矿泉水的方法对。
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在活动中学习书中例2。
(1)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
请同学们分组把15个桔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分完后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上黑板演示。
(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组分食品的过程。
2、拔河比赛:师请8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比赛中适当穿插德育渗透,如集体主义教育等。
3、给获胜选手发奖品:12支铅笔平均发给4个同学,每人几支?
请学生用/代替铅笔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集体核对。
4、集体游戏:我们班有40位同学分8组做游戏,平均每组几人?
让学生按分好的组在歌曲声中向自己的同伴说新年好。
三、迎新年队列展示活动。
(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
(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出一个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
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
(4)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四、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十二
(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
1、平均分的认识2课时。
2、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1课时。
3、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1课时。
4、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1课时。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2课时。
6、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课时。
7、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1课时。
8、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1课时。
9、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共11课时。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十三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4.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1.看木偶戏
教科书第2~4页例1。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13-6=29(人) 22-6+13=29(人)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十四
教学目的: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将部分数据板书。
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9。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
(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
2、教学例10。
(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
文艺书籍:50种。
科学书籍:80种。
学习参考书籍:130种。
(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
(4)进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
三、联系实际应用。
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
2、挑战赛“做一做”1。
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
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
四、作业:“做一做”2。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十五
人教课标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2--93)
1.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安排如下表。2.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具体情景引出乘法问题,结合连加结果编出乘法口诀。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逐步提高要求:7的乘法口诀由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观察与推想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总体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2.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7的乘法口诀之后,设计了3个例题:先用摆图形的实例,说明“什么是一个数的几倍”;再用摆物与推想,说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该怎样计算;最后用现实情景,结合线段图,教学怎样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8的口诀之后,只在练习中以情境的方式,说明条件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现实问题。9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情境图中,由学生自己组织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独立解决包含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
知识点目标: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能力点目标: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目标: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难点: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1.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要充分利用学习2~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应尽量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习口诀、记忆口诀。
2.为了更好地记忆口诀,在操作或推想出连加结果后,一定要记熟连加的结果,再写乘法算式,编口诀。这样,记忆口诀的负担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使难度适当分散。再是记忆口诀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上。在训练时,应注意变换方式,以游戏和比赛等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在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另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书中的线段图是为学生思考问题做帮手的,不宜要求太高。
4.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学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削弱每个人“再创造”的机会。要采取适当措施,有利于个性化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通过买鲜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练习。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既有除法又有减法的算式。
教学重点:
掌握除加混合运算中的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用诗意的语言轻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浓浓的母爱缓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带着对母亲的爱,在身心愉快的情境中探究新知,相信学生会更主动。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说说图画上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放手,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板书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综合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有什么规律?
同桌互相说说: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引导边看图边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算式里有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因为必须先算1支康乃馨多少元,算24÷8=3,才能算出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2、小组合作用不同算式列式解答:1枝康乃馨比一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
提示:一支康乃馨的价格该怎么算?
3、指明让学生扮演:
24÷8=3(元)5-3=2(元)。
5-24÷8。
=2(元)。
4、说一说有减法又有除法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让我们再看看其它花的价格吧!
指明读题(2):买一枝菊花和一枝百合花共多少元钱?
四、课堂总结。
思考回报:
1、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该怎么解决。
2、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买鲜花。
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24÷8=3(元)5-3=2(元)。
5-24÷8。
=2(元)。
答: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1元。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十七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
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引导:我们剪轴对称图形时,先要对折,那就是说,把你手上的图形对折,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操作,判断。指名上台演示,说说判断的理由。(展示时,教师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横着、竖着、斜着的方向对折,感受不同角度进行判断。)。
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
师: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
2、欣赏轴对称图形的图片。
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想看看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十八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 6课时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 4课时左右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二年级数学备课教案旁批7篇篇十九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四、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学校感恩活动策划方案主题(模板17篇)
- 最新有关圣诞节活动策划书(优质14篇)
- 2023年榜样的力量3分钟演讲稿模板(通用14篇)
- 2023年有关最简短的辞职信报告(大全13篇)
- 文明上网拒绝谣言演讲稿800字(大全10篇)
- 个人感谢信汇总(汇总20篇)
- 最新个人感谢信写给护士(实用7篇)
- 2023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演讲稿深奥(优质五篇)
- 员工上台发言稿简短(汇总17篇)
- 在我眼中,青春最美精选(优秀13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