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3:47:37 页码:13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精选9篇)
2023-11-12 03:47:37    小编:zdfb

文学作品不仅能反映社会现实,还能启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总结需要突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而非简单罗列事实。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总结方法和思路。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篇一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揭示的人生道理。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一谈话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文字,揣摩心理,感悟道理。

1阅读第一自然段,明白苏格拉底的要求,揣摩弟子们的心理。

(1)那天,正是大熟的季节,听苏格拉底说话了:“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2)你听明白了吗?明白了什么?

(主要让学生明白“只许进不许退”和“最大的麦穗”这两个要求。)。

(3)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地的弟子,你心中会怎么想?

2阅读第2至5自然段,揣摩弟子们的'心理,明白他们失败的原因。

(1)自由阅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仔细揣摩文字,看看你从文字中读出了弟子们的什么心理,试试完成填空。

走进麦地,弟子们心里()。

走到尽头,弟子们心里()。

(2)交流。

先说说怎么填,再说说从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并出示相应的段落指导朗读。

3两手空空的弟子们走到尽头,这时,苏格拉地又说话了(师再次扮演苏格拉地说话)。

你们听懂了吗?听懂了什么?

(区别“有一穗是最大的“和”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4你们听懂了,弟子们也听懂了,并从中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

(1)出示第7自然段。

(2)引读。

(3)再读,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4)解决问题。

三欣赏有关抓住机遇的名言,并让学生谈谈最欣赏哪一条,适当说说感受。

四欣赏苏格拉地的故事,增强课外阅读的兴趣。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篇二

设计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书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这时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二、明白要求。

1.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生读:……。

2.加上提示语,读,

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我们读书就要根据他的提示语,读出感受。

要重点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短句。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三、直奔摘的结果。

1.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2.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

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

(他们可能会说什么?)。

四、感受摘的过程。

1.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2-4节。

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怎么想的用“----”。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2.小组讨论: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3.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4.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五、读悟道理。

(一)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投影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2.师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同学们听到这儿有什么感受。(最大的一穗是我们的追求,而眼前的穗才是我们要紧紧抓住的机遇。)。

3.想一想,苏格拉底此时说话时的语气?(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师:读到这,同学们谁能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说说当时弟子们的感受。

生: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师傅的话中弟子们一定受到了教育。

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

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但弟子们未必能碰到它。

即使苏格拉底教训弟子们严格了一些,也是为了他们的成长。

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生摘麦穗吗?

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

(二)学习道理。

1.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3.联系生活实际和课件中的相关名言,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相机完成补充习题第四题)。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4.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

七、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第五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弯腰的谷穗》。

板书设计:

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篇三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你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他吗?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本人并无著作传世,其言行大都见于其弟子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体著述中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产婆。苏格拉底也常说他的谈话艺术就像为人接生一样。他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因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

(二)精读课文:

1、出示一幅丰收麦田图,教师叙述:古人说“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这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黄灿灿的麦田里流光溢彩,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2、苏格拉底和弟子们来到了麦田边,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答)。

4、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片金黄的麦田,听苏格拉底说话——(播放录音:“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

5、你听懂了苏格拉底的要求吗?弟子们必须遵守的规则是什么?指名读,出示。(明确几个要点:必须摘一个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让学生明确苏格拉底的规则是让弟子们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

6、弟子们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走在麦田里,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三、四小节,圈出有关的句子。

7、交流: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用一个词来形容。(犹豫不决、坚定不移)。

这样复杂的情感你能读好吗?(出示相关段落,自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弟子们的认真和犹豫。)。

8、可事情的结果令大家始料未及,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播放录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9、这时,弟子们两手空空,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

10、这句话中有两个生字,我们来读一读。“麦垄”指的是哪儿?什么叫“嘲笑”?

11、光阴白白流淌,最大的麦穗在哪儿呢?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弟子们的心情吗?(后悔、惭愧、沮丧)。

12、从哪里看出来的?练读第五小节。

13、请全体男生读一读第六节苏格拉底的话。

14、他的这段话你读懂了吗?(指名答:不一定能碰到最大的麦穗;碰到了不一定能正确判断。)。

15、从这件事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出示第七小节。自己读一读。

“眼前的一穗”和“最大的一穗”有什么不同?带入文中思考。

(最大的一穗:理想、追求;眼前的.一穗:机会)。

16、你答的很好,老师送你一句名言。出示: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抓住它。——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17、齐读最后一句话,你对文中最重要的这句话有什么感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学生各抒己见)。

(指名答:循循善诱、满腹经纶、很会育人。)。

(三)总结课文:

1、教师结语:现在,苏格拉底的“麦穗”故事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理论,或者说叫“麦穗智慧”“麦穗哲理”,让我们通读全文,将它也作为今天我们所收获的一束“饱满的麦穗”吧!

2、布置作业:征文《握住手中的麦穗》。

板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篇四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你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他吗?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本人并无著作传世,其言行大都见于其弟子柏拉图的一些对话体著述中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产婆。苏格拉底也常说他的谈话艺术就像为人接生一样。他认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生出”正确的思想,因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

(二)精读课文:

1、出示一幅丰收麦田图,教师叙述:古人说“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这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黄灿灿的麦田里流光溢彩,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2、苏格拉底和弟子们来到了麦田边,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答)。

4、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片金黄的麦田,听苏格拉底说话——(播放录音:“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

5、你听懂了苏格拉底的要求吗?弟子们必须遵守的规则是什么?指名读,出示。(明确几个要点:必须摘一个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让学生明确苏格拉底的规则是让弟子们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

6、弟子们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走在麦田里,他们会想些什么呢?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三、四小节,圈出有关的句子。

7、交流: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用一个词来形容。(犹豫不决、坚定不移)。

这样复杂的情感你能读好吗?(出示相关段落,自读、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出弟子们的认真和犹豫。)。

8、可事情的结果令大家始料未及,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播放录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9、这时,弟子们两手空空,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句话(出示:“这时,两手空空的……”)。

10、这句话中有两个生字,我们来读一读。“麦垄”指的是哪儿?什么叫“嘲笑”?

11、光阴白白流淌,最大的麦穗在哪儿呢?此时此刻,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弟子们的心情吗?(后悔、惭愧、沮丧)。

12、从哪里看出来的?练读第五小节。

13、请全体男生读一读第六节苏格拉底的话。

14、他的这段话你读懂了吗?(指名答:不一定能碰到最大的麦穗;碰到了不一定能正确判断。)。

15、从这件事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出示第七小节。自己读一读。

“眼前的一穗”和“最大的一穗”有什么不同?带入文中思考。

(最大的一穗:理想、追求;眼前的一穗:机会)。

16、你答的很好,老师送你一句名言。出示: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抓住它。——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莫尔)。

17、齐读最后一句话,你对文中最重要的这句话有什么感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学生各抒己见)。

(指名答:循循善诱、满腹经纶、很会育人。)。

(三)总结课文:

1、教师结语:现在,苏格拉底的“麦穗”故事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理论,或者说叫“麦穗智慧”“麦穗哲理”,让我们通读全文,将它也作为今天我们所收获的一束“饱满的麦穗”吧!

2、布置作业:征文《握住手中的麦穗》。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篇五

弟子们()低着头往前走,()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2、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你们未必能碰见它;()碰见了,()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3、()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1、找出一组反义词。()-----()

2、“眼前的一穗”指,“最大的一穗”指。这段话告诉我们。

3、你想到哪些关于机会方面的名言?

4、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不能。(填成语)。

(1)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

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

(2)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3)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

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篇六

《最大的麦穗》是小学语文第11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全文共7节,可分为3段:第一段(第1节)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二段(第2—6节)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训;第三段(第7节)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主要理解课文内容。这里主要讲第二课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最大的麦穗》。

2、过渡:小小的麦穗,给人很大的启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解开心中的疑惑,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划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并读一读。

2、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3、指名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4、齐读。

过渡:弟子们有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课文2—6节,思考上述问题,在书上的有关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环节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的严肃性。

3、全班交流: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弟子们没有摘到的'原因是:眼光不够开阔、犹豫不决……)。

用“边读边议”的方式交流,既是读重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有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

(2)、想一想,此时,他们的心情如何?他们会想些什么?

4、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会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读读他说的话。

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指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如何才能读出自己的体会。练读。齐读。

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四、学习第三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最后一节,划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2、同桌交流。相机板书。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

3、出示名言,读一读。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4、学到这儿,你希望找到一生中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五、总结课文。

1、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呢?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

2、交流。

六、作业。

1、朗读文中最喜欢的句段,并背下来。

2、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附板书:

(追求)。

要抓住机遇。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准备:有关苏格拉底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再读。

2、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说了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3、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今天我们就从这三句话入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

二、哲人声音,聆听品读。

让我们听听苏格拉底都说了什么?[逐一出示读]。

(一)品读第一句话。

1、读第一句话。

师:读得真流利,谁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生再读。师:你知道了什么?(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是不能走回头路的。(时间、人生)。

师:谈到时间、人生,我们会感慨万千,此时,你会想起哪些名言?

出示名言: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

人生如流水,一去不回头。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读一读)。

2.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

3.再来读这一段。

(二)品读第二句话。

1、谁来读一读苏格拉底的苍老的洪钟般的声音。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师:这声音像什么?(像苍老的洪钟般的声音。像惊天动地的雷声。像给人们敲起的警钟……)。

师:再去读一读这句话,你又能读出什么话外之音?(你们已经走到麦地的尽头了。麦地到头了。时间到头了。)。

2.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3、弟子们如梦初醒,说出“如梦初醒”的近义词,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4、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划出弟子们的表现。

投影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仔细抓住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呆会儿老师要进行现场采访。

6、采访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

(“埋头”、“低着头”的: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

(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直摇头的: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

(两手空空的:他们总认为……)。

7、假如你就是麦地中的一株小麦,你会如何“嘲笑”弟子们呢?强化抓住时机的重要性。

9、小结: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三)品读第三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苏格拉底用麦地在模拟人生,麦穗模拟机会的。)。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三、循循善诱,感悟人生。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学生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

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小结语: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听了苏格拉底的话一定会有收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四、课堂小结,名言明理。

2、这两句名言让我们共勉。

机会是每个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经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要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它。(巴尔扎克)。

五、选择练习,拓展思维。

1、把文中最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2、选择一题练习。

如果你见到苏格拉底的学生们,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请写下来。

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个具体的例子写出自己的体会。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篇八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节。

2、能前后联系,领悟最后一节语言文字,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这句话的理解。

着重读好苏格拉底说的话,体会弟子们所悟出的道理。

一、检查读书导入: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这时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这不,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二、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生读:……。

加上提示语,读,

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我们读书就要根据他的提示语,读出感受。

要重点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短句。

这个短句表达苏格拉底的意思是没有回头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

该如何读中表达,生再读(分组):……()。

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三、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

轻声读,你体会到弟子们此时的心情了吗?

(他们可能会说什么?)。

四、学习2—4小节。

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2-4节。

出示要求:划出弟子们摘麦穗时表现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怎么想的用“”。思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小组讨论。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大组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适时点拨:弟子们怎么做,怎么想,你认为该怎么读?)。

同学们请你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谈谈你的看法。

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

五、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投影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

(2)师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同学们听到这儿有什么感受。(最大的一穗是我们的追求,而眼前的穗才是我们要紧紧抓住的机遇。)。

(3)想一想,苏格拉底此时说话时的语气?(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师:读到这,同学们谁能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说说当时弟子们的感受。

生: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但从师傅的话中弟子们一定受到了教育。

在人生路上,即使错失了良机,我们也不应叹息。

虽然麦地里有一穗是最大的,但弟子们未必能碰到它。

即使苏格拉底教训弟子们严格了一些,也是为了他们的成长。

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学生摘麦穗吗?

过渡: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

六、学习第7小节。

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读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第三句: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联系第6节体会,发现了什么?

(“眼前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一穗,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拿在手中。“最大的一穗”,“最大的”指远大的目标。“眼前的一穗”或者说“刚刚摘下的一穗”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请举例说说。)。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个事例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小组讨论。

大组交流。

让我们再次感悟品读这段话——齐读。

(引导:谈谈听说过的其他人和事。除了反面例子,再谈谈正面事例。)。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师小结: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七、所以,很多人送给我们这样的名言警句。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板书:

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篇九

自由朗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垄:投影在田里用土堆起的一趟土线,宽30公分左右,把植物种在上面。

2、多诱人的景象啊!这不,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不过他是有要求的。

投影:“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大教育家这句话中的要点是什么?意味着什么?由此你还想到哪些事情只能进不能退呢?

做一次苏格拉底吧!把要点清楚地读出来。

5、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投影: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见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讨论:前后两个一穗的区别。

(2)师小结: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获,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3)想一想,苏格拉底此时说话时的语气?(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集体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

6、苏格拉底只是在教弟子们摘麦穗吗?

投影: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与“麦地”有什么相似之处呢?“最大的一穗”指什么?(板书:远大的理想,追求)“眼前的一穗”指什么?(板书:眼前的机会,实实在在抓住机遇)。

这段说了两种人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吗?抓住机会和错失机会的都行。

让我们朗读这段话,一生记住这个道理。

7、很多人送给我们珍惜机会的名言警句投影。

8、教师小结: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记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业:小练笔选择一题练习。

1、写一句珍惜机会的凡人名言在书上。

2、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注意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板书:(远大的理想)最大的麦穗(追求)(眼前的机会)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