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过程中,总结是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重要手段,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如何有效掌握职场沟通技巧这里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总结的范文,值得一读。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
能根据示意图辨认事物所在的方向,并能用方向词语描绘事物所在的方向。
经历观察、描述平面图中事物所在方向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辨认方向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科书上插图。
复习引入。
1.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线路图。
1.丫丫家的位置。
(1)出示平面图,让学生观察示意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建筑,每个建筑所在的方向。
(2)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你能说出丫丫家的位置吗?
(3)提出“说一说”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丫丫家的人会去的地方,并说出这些地方行走路线。
(4)学生讨论去某个地方的行走路线。
2.行车线路图。
(1)出示线路图。提出问题,从上面的线路图中,你了解到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4)议一议。
师:张大爷在长途汽车站,要去火车站,请同学们议一议他该怎么走。
指名汇报,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以下两种行走方案:
其一:可以乘1路先往北走2站到达邮局,再往西走2站到达火车站。
其二:也可以乘5路先往西走1站到达商场,再往北走2站到达火车站。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中的习题。
(2)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讨论。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哪些知识?
从“长途汽车站”到“火车站”该怎么走?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二
2、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本质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反复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次飞跃的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教学难点:对本质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反复的过程。
复习提问。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对上一知识内容的回答,巩固所学知识,温故知新。)。
导入新:
(请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是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是经过多次的反复逐步形成的。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结合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它的形成,说明认识需要不断深化,反复探索实践。
那么,你们能不能把人们认识的过程用图示表示出来呢?(请学生回答)、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一个认识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2)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指导了实践,同时,又是认识过程的继续。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在第二次飞跃中,认识得到了检验和修正,当一个认识经过又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若干次重复,经过不断的检验和修正,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认识过程是否结束了呢?可以说是这个认识过程是完成了,但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过程还没有结束。
2、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认识。
请学生阅读教材19—21页,并归纳认识发展的三个方向。
教材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认识是发展的,即:在深度上要不断深化,在广度上要不断扩展,在进程上不断向前推移。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
(1)认识要不断深化。
(2)认识要不断扩展。
(3)认识要不断的向前推移。
我们在分别分析了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推移问题,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客观世界本身的多层次、无限广阔和无限发展决定的,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认识也必然会无限地深化发展,这样才能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3、学习知识也是不断深化知识、扩展知识,把知识向前推移的过程。
讨论:结合我国国情,说说为什么必须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l)任何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时空上都是无限的,因此,人们认识了某一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后,认识运动并没有结束,人们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2)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承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3)邓小平理论根据新的实践,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的分析,对当前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从而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总之,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并且形成了新的科学理论体系,从而使认识得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邓小平理论没有结束对真理的认识,它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小结:
今天这一节我们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认识的一个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把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发挥认识的作用,并在认识中得到检验与发展。二是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发展的。
巩固练习:
邓小平同志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以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0年、100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成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1、借助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其特性,并了解三类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用字母正确认读。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意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学具准备:一根毛线、尺子、铅笔、自我评价表。
知识点:直线、射线、线段的特性、联系、区别。
用字母表示经过一点、两点画直线、数线段(线段有长短)。
一、直接引入:
板书“线”。生活中到处都有线,你的眼里看到线了吗?据说后揭题(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数学中直的线。)。
二、认识三种线:
(一)认识直线:
1、师:生活中到处都有线,出示图片,你看到图片中的线了吗?
(1)红线出示学生找到的线,(这条线就这么长吗?)。
(4)(像这样的线就叫做直线,直线上有无数个点)。
出示名称读法(强调两种读法)。
2、您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刚认识的直线是怎样的?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
(二)射线。
1、从直线中分离抽象出射线。
2、边仔细观察电脑演示边思考,关于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3、你来观察一下,为什么把它叫做射线?(生猜测。)。
生试读,并说理由。(教师归纳。
总结。
: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应该从端点开始读。)。
4、你能找出生活中的射线吗?
(三)线段。
1、抽象出线段、读法、(板书:端点)。
2、线段有几个端点?
3、比较发现线段有长有短,它是有长度的。
4、揭示特征。
5、找一找生活中的线段。
三、
分析比较。
1、看书明晰概念。(刚才小朋友已经初步地了解了这三种线的一些特性,书本中已经比较完整地把他们的特性分别进行了整理,请大家认真阅读书本,边读边想:哪些特性是你已经了解并能表述的,哪些特性是你原来还不知道的。你还想补充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3、反馈交流。
4、框架图(如果我们把线的世界用这样一个大圆表示,那么你认为这三种现应该处于里面的什么位置呢,他们之间的关系又应该怎样表示呢?)。
四、尝试练习(猜、认、辩、画、(刚刚不是说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吗?)比、)。
五、趣味观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篇四
教科书38——39页及相应的练习。
1、结合具体活动情景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在操作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有大小,感悟到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交流能力。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绳子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红旗上的五角星的名称缘由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的精神面貌真不错,老师准备把这几颗五角星奖励给表现最好的同学。(课件出示五角星)这几颗星星为什么叫五角星呢?师: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通过学生熟悉的“五角星”,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角是什么样的图形,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又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1、找角
师: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角的家,在画面中,哪儿有角?
师:不仅这里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然后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生生互动)
2、摸角
师:谁愿意说说你们找到的角?
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的角原来是这样的一个图形(点)。想想怎样才能把你们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来呢?(点、边、边)
老师发现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这个点,还指了这两条直直的线。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吗?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指角吗?试试看。
师生一起指三角形的角、课本封面上的角。
3、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
同桌合作指一指课件中的角。
师:角到底是什么模样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课件演示)
师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后板书(1个顶点、2条边)生再次指认实物角的各部分名称。
4、判断角
(学生用手势判断,并说明理由,如五角的角与几何中的角的区别)
5、创造角
师提供学具:一条绳子、两根塑料条、圆或不规则纸片。讲故事:“蓝角、红角比大小”(课件出示图)。
(在创造角的教学中,通过学生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及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探索,使学生感受角有大小,更好的认识角的特征,建立角的表象。在学生介绍角的时候选择一个角来比一比两个角谁大谁小,这样可以更自然的引到活动角的比较大小。)
6、画角
a、请学生想想说说,应该怎样画角。
b、教师规范画角的步骤。教师边画边说:先点一个点,从这个点起,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教师板演)。c、学生练习画角,教师给予鼓励。
d、学生反馈后,再画一个跟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
三、练习反馈,实际应用
1、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三角形有几个角,再数一数每个小组桌面上其他图形的角。
2、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你能把它变成几个角学生操作后交流:不同的剪法,得到角的个数不一样。(电脑演示几种情况)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1、谈收获
2、学唱《角的歌》:我的名字叫做角
我有边儿是两条
一个顶点两条边
所以我叫角角角(课中安排学唱《角的歌》,旋律是学生熟悉并喜爱的,加上简明扼要的歌词和动作,是对“角”的一个特写,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五、课外延伸
老师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请你回去后仔细地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然后把它们写下来,题目就叫做:我所知道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和线段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里,不给角下定义,也不讲角的度数,而是从观察事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其对所学几何图形的认识。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学生的思维应在学生自己的头脑里产生,在尝试操作、讨论的过程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纵观整节课,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据自己对角的感受制作角、结合课本和实践小结角的特征、画角等几个部分。
这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也是整堂课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和对所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因为教师很难预料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学中,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再问仅此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讨我觉得自己定位的知识目标对初次接触角的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太大,特别是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一知识点比较抽象,而新课标中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角,直观建立角的表象即可。
通过这次校内公开课,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小数、自然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感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相关概念,理解和认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的认识在小学里所学的数的概念及有关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并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比较系统的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教学难点: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2、师:数的认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法、数的改写、数的整除,内容较多,我们先来梳理下前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梳理数的意义。
2、师:什么是自然数?是不是整数就是自然数?
3、小数的意义:
师:小数可以怎么分类?板书:(1)按小数位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又可以分为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循环小数还可以分为纯循环小数如0.55…、混循环小数如:7.23838…(2)按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否为分为纯小数和带小数(混小数)如0.78和1.25小结:小数实际上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小数实际上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4、分数的意义。
三、梳理数的读写法。
1、师:下面我们复习梳理第二个内容数的读写法,提到数的读写法我们就要说一说计数单位和数位表,谁来说说我么学过的计数单位有那些?课件出示: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2、师:大家看着个数位表,从中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数位是指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如万所占的位置是万位,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有相对应的计数单位。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3、做一做:课件出示。
小结:谁来说一说整数在读数、写数时应注意些什么?小数在读数、写数时应注意些什么?课件出示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梳理数的改写。
2、数的改写。
师:有时候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我们做一下练习。订正时问一问是怎么得来的。
小结:数的改写只改变计数单位,结果是原数的准确值;取近似数是在改变计数单位的同时,对尾数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得出近似值。求一个数近似数的方法有四舍五入法、去尾法和进一法,一般情况我们采用四舍五入法。
3、梳理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五、巩固练习:练习卷。
六、全课总结:谈谈今天的收获。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篇六
a.认识圆心。
a.(将剪好的.圆,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b.小结圆心的概念。
b.认识直径。
a.(用彩色笔将其中一条折痕描出来)。
让学生观察所描出来的线段,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b.小结直径的概念。
c.认识半径。
(在圆上任取一点,并与圆心连接)。
教师介绍半径,并让学生在圆纸片上画出一条半径。
(2)认识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小组讨论:在同一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a.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b.反馈交流结果,并归纳总结。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七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教材37—38页)。
知识目标: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含义。
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教学媒体图片。
一、探索新知。
1.小实验。
出示图片《小实验》。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想把一块木板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学生讨论、汇报。
2.画直线。
(1)在本子上画一个点,试试经过一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2)在本子上画两个点,试试经过两点画直线,看看能画几条?
汇报结果。
二、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出直线的基本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三、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图片《实际运用》。
师:同学们还能找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生活中应用的其他例子吗?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适当引导:栽树时只要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的树坑所在的直线。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绳,沿这根绳就可以砌出直的墙来。
四、小结。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五、巩固练习。
过一个点可以画出()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出()条直线;过三点至少可以画()条直线,最多可以画()条直线。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篇八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1、练习八的4—6题。
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4、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3、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1、练习八的4—6题。2、第7、8题
3、生活中的数学。
4、(布置作业)回家以后找一些角,并用三角板量一量是不是直角。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九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4)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探索的`能力。
重点:掌握圆的特征,会使用圆规画圆。
难点:会使用圆规画圆。
一激趣定标。
(一)复习导入。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平面图形。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投影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今天,老师就再次带领大家走入我们的平面图形世界,并认识一个新的朋友-圆。
(二)板书课题。
圆的认识。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线的认识》教学设计篇十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在操作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
2.经历角的大小变化的过程,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探索角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团结合作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新课,看老师板书:角,齐读课题。
师:生活中,你们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到过角?
生:桌角。
师:能指一指吗?大家也来指指。
(生指桌角时,仅会指某个点,并不是数学概念中规范的角)
生:书角。(指的方法同上)
1.认识角的特征。
(1)直观对比生活中的角与数学中的角,并逐步形成表象。
师:老师也带来了两个图形(贴剪刀、闹钟图样),能在剪刀上再来找找角吗?
师:刚才大家指的都是自己印象中的角,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角。(师边说边示范)举起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指一指。
师:好,我先把它画下来。剪刀上还有这样的角吗?
师:谁来指钟面上的角?
生指钟表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指的动作非常规范)
师: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指角的过程非常规范。
师画出钟面上的角。
师:认识老师刚才画角的工具吗?(三角尺)对,谁能找出三角尺上所有的角?想好的同学举手。
生指出所有的角。(动作也很规范)
师:现在老师选择其中一个角画出来。(画一个直角)
(2)抽象角的特征。
师:比一比这3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
师:能来指一指吗?(生指)
师:同意吗?(同意)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这个尖尖的地方,有一个点(师描),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生:都有两条线。
师: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边)
师:谁能指出另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
生边指边说(师引导规范指认)。
师:现在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齐说: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多样练习,强化角的认识。
师:现在来辨一辨,哪些图形是角?(课件出示:教材第65页,想想做做第1题,生自己思考)
师:想好的同学和同桌互相交流,看哪组同桌交流得好,找得全?(略)
师:这道题目做得不错,再来一道(课件出示第65页,想想做做第2题)。能自己读懂题 意吗?想好后,把答案用自己的小手表示出来,藏到身后,我喊1、2,出,大家一起把答案打出来。
2.感受角有大有小,并且角的大小只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制作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注意安全。
(生独立做角,有困难的,师引导同桌之间互相帮忙)
师:你能指一指自己做出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生:我把角打开,角就变大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
生:把两条边合回来,角就变小了。
生: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演示)非常正确。
师:看,我现在拨了一个这么大的角(直角),你能不能拨一个比我大的角。拨好的同学举起来,同学们互相看一看。(生操作,都正确)能不能拨一个比它小的角?同学们再互相看一看。(生操作,也都正确)
师:哦,(师边演示边说)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根据你们刚才的体验,能比较这3个角的大小吗?(课件出示第65页的钟面图)一起说吧。
生齐:第一个角最大,第三个角最小。
(2)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看着老师的角,咔嚓,咔嚓,(把角的两边剪短)角的大小变了没有?
生:变小了。
生:没有变。
师:我刚才听到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角变小了,一种是没有变。认为角变小的先来说说理由。
生:角的边短了,角就没有刚才大了。
师:认为角的大小没有变的同学也来说说。
生:没有变。(角的)两条边叉开越大,角就越大,叉开越小,角就越小。刚才它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没有变。
师:他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角的两条边仅仅是变短了,但是角叉开的大小没有变化,角的大小不变。
生:我知道了,现在角的两条边没有再叉开,也没有再合住,所以它的大小没有变化。
师:对,说得真好。角的两条边没有叉开越多,也没有合住越多,所以角的大小没有变化。
师:(演示)咔嚓,咔嚓,角的两条边又短了,角大小变了吗?
生齐答:没有。
生:角的两条边没有叉开更多,也没有比以前合住更多,所以角的大小没有变化。
师:很好,能听出来同学们对于角的变大、变小有了更深的理解。恭喜你们!
(3)继续感受角的大小,为下节课铺垫。
师:(指三角板上的直角)还记得这个角吗?能从你的三角板上也找一个和它一样大的
角吗?找到的同学小组内互相指一指。(生活动,师巡视)
四、延续探究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又有了新的进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师:同学们,你们每人的桌上都有一张长方形纸,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角?
师:现在试着猜一猜,如果剪一刀,剩下的图形有几个角?
生:4个。
生:5个。
师: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下课后同学们还可以继续实践、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实用13篇)
- 2023年出纳工作年终个人工作总结(大全20篇)
- 最新计算机知识竞赛策划案(模板12篇)
- 最新高一学生自我鉴定300字(精选17篇)
- 最新项目宣传策划书(精选17篇)
- 2023年班级联欢活动策划书(优质8篇)
- 最新散步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6篇)
- 元旦的优美句子100字(模板17篇)
- 中班音乐教案小红帽(优秀8篇)
- 最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大全14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