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9:51:21 页码:7
最新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精选9篇)
2023-11-23 09:51:21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潜在问题,为以后的成长做好准备。总结应注意用词准确,语法规范,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这些总结范文中展示了不同人的不同角度和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的边界。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一

1、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

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肽键和肽。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

5、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7、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8、核酸分子的组成,5种主要嘌呤、嘧啶碱的化学结构,核苷酸。

9、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0、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及应用。

11、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酶和辅基,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12、酶的作用机制,酶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13、酶的调节。

14、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1、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

2、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3、磷酸戊糖旁路的意义。

4、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5、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

6、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

7、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8、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9、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10、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意义。

11、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12、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

13、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用及代谢。高脂血症的类型和特点。

14、生物氧化的特点。

15、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16、胞浆中nadh的氧化。

17、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18、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9、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

20、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1、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

22、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23、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功能。

24、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25、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26、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联系。

27、代谢调节(细胞水平、激素水平及整体水平调节)。

1、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

2、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3、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的意义。

4、dna的损伤(突变)及修复。

5、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6、rna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7、核酶的概念和意义。

8、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

9、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翻译后加工。

10、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1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原理。

12、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13、基因重组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4、基因组学的概念,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

1、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信息分子和受体。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2、血浆蛋白的分类、性质及功能。

3、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4、血红素的合成。

5、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6、胆汁酸盐的合成原料和代谢产物。

7、胆色素的代谢,黄疸产生的生化基础。

8、生物转化的类型和意义。

9、维生素的分类、作用和意义。

10、原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及活化的机制。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

11、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应用。

12、基因诊断的基本概念、技术及应用。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程序。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二

大学阶段是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时期,学生拥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未来的医学领域里才能不断进步完善,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所以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占据核心地位。如何增强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全体教职工的责任。随着我校对临床专业教学改革的进行,学校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新的方案,要求专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生物化学》作为医学生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占据非常重要地位。本文以海南医学院的临床本科学生为对象,分析了我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针对现状的问题,在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

1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在生物化学授课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表现较好,但整体上,学生被动学习也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学习的动机或者动机不明确。

(2)没有时间学习。

(3)没有合适的学习环境去主动学习。

(4)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

(5)不知道学习什么内容。这些现象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是为了应付学业而学习。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三

生物化学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它还是一门实践课程。然而,在中职卫校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实践教学相对较少,教师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匮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直接关系,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和学生都较为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环节。另外,也与中职卫校的实践设施缺乏有关,由于学校资金等问题,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在校外也难以找到实践基地,这些客观困难的存在,也导致了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四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课,其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难懂,学生较难掌握。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要合理进行分组,对学习效果要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及时进行反馈和交流。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自学能力。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其理论性强,内容复杂、抽象、难懂,知识更新快,这也使之成为众多医学科目中较难掌握的课程之一。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被越来越多教师运用于课堂的教学。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采用组内及组间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学,营造了宽松的环境和轻松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机会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了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创新意识。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求大同而存小异,所有成员都有所收获,让他们懂得在互助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合作学习的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真正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让学生自觉地探索知识,主动思考,从而敢于对问题进行探讨、质疑和批评,形成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总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几乎不用过多地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在分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组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主动发现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而能主动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完成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消化。综上所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生物化学课程自学的难度比较高,在该课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地方还需要特别注意。

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地进行分组。

要想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就要科学合理地分组。首先要确定小组规模。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分组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交往技能、小组学习的时间、学习任务的难易度、合作学习的类型、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地确定小组规模。通常遵循异质分组原则。异质分组现已成为合作学习概念的一部分。组内异质,会产生更多的合作思维、更大的信息量,便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能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这种分组还会产生组间同质,使全班各组基础相同,更利于所有学生发挥出潜力。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异质分组,则需综合考虑学习成绩、性别、综合能力等因素。

2.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评价采取多元化评价模式,包括教师评价、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等。教师评价可分阶段进行,教师考评可从小组学习方案设计情况、学习资料收集情况、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内互评可从协作精神、积极性、主动性、个人贡献等方面考评。小组间互评则是对一个小组的总体评价。

3.及时反馈和交流。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时,经常会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与之沟通,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鼓励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交换信息、资料等,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结合传统教学进行,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

参考文献:

[4]程晓兰.论合作学习在高校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xx。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五

在医学院设置的各项课程中,《医学生物化学》是其中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以理论学习为主的课程。多数学生的反应,这门课程知识点繁杂,内容抽象,理解和记忆的难度较大。相对于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更加生动、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更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将理论课程上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让实验技术得到巩固,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高等医学院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需要注重实验设施的完善,实验教学的改进,通过多种方式并用全面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1、重视实验室管理建设,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高等医学院的本科教学中,生物化学的实验课程较为密集,部分实验都存在一定的难度,涉及的器材较多,操作流程复杂,因此给实验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加强试验管理。对于学生而言,需要保持科学的实验精神,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实验操作,才可能得到准确客观的实验结果。而加强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实验课程教学之前,实验室老师需要将本次教学所需要的器材进行准备和整理,并进行规范摆放;然后对实验操作记录表进行规范填写,并根据参与上课的学生人数,将各项实验所需要的仪器的名称、数量、规格、操作方法和备注等内容在记录表上完整填写。为了便于学生和教师快速了解仪器的性能,避免操作不当对仪器造成损坏,每一台都提供了详细的参数说明和操作指南。此外,学生使用完仪器后,需要填写旁边的使用记录本。实验室管理有多种制度需要遵循,包括《生化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教学仪器设备使用登记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等,通过出台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学生在参加实验时,每人领取一套玻璃仪器,这些仪器由每位学生自行保管。在进行实验时,如果发生仪器损坏学生需要在登录表上进行记录,并承担一定比例的经济赔偿责任。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进行实验的品格,同时有助于学生养成爱护器材、规范使用器材的良好习惯。在生物化学实验室中,卫生管理也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由学生轮流负责打扫实验室,打扫完毕还要接收实验室老师检查。通过这些管理措施的执行,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又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的质量。

2、及时更新实验教学项目,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在过去较长的时段内,实验室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高校只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的实质只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通过检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在实验课上,通常是由教师先将实验原理和步骤等理论,然后由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因此从之前的实验教学来看,主要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目的存在偏差,对学生的启发性思维培养和综合素质效果较差等弊端。对此,高等医学院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应该降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学生自主探索性实验的数量,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开放性实验安排学生提前自己配置试剂,自己先进行预实验,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以此提高实验成功的概率。

3、努力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能力。

实验技术人员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须大力改善实验技术人员的队伍结构。实验技术人员除了具备一流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各类实验器材的性能、使用要求和检修维护等有足够的认知,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还能够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当前高等医学院的实验室技术人员应该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和培训,不断学习先进的`实验设备操作技能,吸收新的理论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辅导。对于大型的精密仪器,需要安排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和操作。

4、坚持课前做预实验。

从反应稳定性的角度看,生物化学实验与常见的化学实验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生物化学实验更容易受到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让学生得到预期的实验收获,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先进行一次预实验。通过预实验的效果,判断实验方法是否需要完善、实验试剂是否需要更换,实验步骤是否需要优化等,通过预实验,能够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对于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记录和分析,对于预实验中的成功之处,需要进行分享和总结,这样便于提高后期实验教学的质量,还能够为后期生物化学教学实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5、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完成实验教学后,需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通过学生反馈了解教学实验的效果,并根据学生的意见对实验教学提出新的完善思路。听取的学生意见包括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对实验技术的掌握情况、实验条件的优劣、实验设备的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后,对学生意见进行归纳整理。重视学生意见反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增强师生沟通。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都有很大幅度增加。由于仪器设备在学生使用过程中要如实反映每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努力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六

摘要:21世纪是一个追求创新、崭新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化学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复杂生命现象的科学,在我校生物化学更是全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生物化学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有较丰富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工业、农业、食品、医药和环境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成为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科学、先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生物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精选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把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在现代教育平台之上,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教”为主,方法主要是单边灌输,我们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主动探求知识,更缺乏一种对学习的创新精神。现在的教学改革运用多种辅助方式教学,强调学生以“学”为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的主体,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我们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我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2.1课前结合专业考研需求,优化生物化学内容。

由于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故一些概念和反应过程十分抽象,难以理解。针对这一特点及各专业对生物化学的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删繁就简,浓缩基础教学内容,突出主线。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教学的主要知识点、当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把重点、难点讲通、讲透。同时结合专业考研需求,将近几年的考研趋势以及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及时调整经重点、难点等,尽量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研究热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1]。比如今年的h1n1型流感,老师对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让学生加深了对这种病毒的了解,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想、学有所用。

2.2课后用竞赛的方式强化知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今年期末,教研室组织进行了一次生物化学知识竞赛,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在团体赛中,38名学生分为4个小组,做必答题、问答题,题型全部是课内习题,基本上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既加强学生间团队合作意识,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在个人赛中,80%的题型是课内习题,20%是创新题,即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需要综合各方面知识去解答,更利于强化生物化学知识,提高学习生物化学的热情。

3.1对放射性思维的锻炼。

以一个知识占为中心,把相关内容像蜘蛛网一样不断向外延伸,有利于深化和渗透知识,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比如糖、脂、氨基酸代谢途径的相互关系,通过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6-磷酸葡萄糖等关键物质达到相互转化,学生可以依靠这个关系把糖、脂、氨基酸代谢中相关反应都放射性的添加到其中,就可以从整体来看3大物质代谢,从而减少记忆某些反应产生的概念混淆。

3.2对框架性思维的锻炼。

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提炼和消化书中的内容,将有关或相近的知识点通过有条理的比较、分析、归纳成固定模式框架,进行高效的学习。如在基因信息传递这一章中,可以把复制、转录、翻译进行比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对探索性思维的锻炼。

在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上,不断向未知的领域探索,如对基因工程进行探索,人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冈崎片段等。在生物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值得探索的知识很多,如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多少个atp等。

4、小结。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这种复杂的发展变化,灵活掌握、灵活运用[2]。在课堂中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不断探索更新、更实用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七

当前,在生物和化学实验教学当中,通常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做实验前,教师给学生讲述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实验中教师进行实验示范,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给予实验指导和点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生物和化学实验课程始终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促进了理论教学的发展,有助于知识的良好传播,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课堂主观能动性的良好发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生物和化学实验中,课堂以教师为主体,从实验的准备工作一直到实验的结束工作,都是由教师安排妥当。学生在实验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教师事先计划好的步骤,机械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对实验的准备工作和实验过程一无所知,在实验结束后,不能对整个实验进行充分的理解,影响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3.考核的方式呈现单一性。

在生物和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上,理论成绩的分数占总课程分数的70%~80%,而实验课程的分数只占20%~30%。这样的考核形式使实验课程成为教学的附属品,不能充分展现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评价学生实验成绩的主要方式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不能充分展现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情况,并且有些学生的实验报告还经常会出现抄袭现象。

1.创建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课程。

在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上,应该结合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注重对实验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课程的设置方面,应该尽量减少重复性实验,在实验中增加综合性的实验环节。设计性的实验相较于传统的实验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2.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建设中来。

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实验的设计、实验溶液的配置以及实验的准备工作,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改变传统实验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的现象,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参与到课堂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确定课程的内容和实验的主题之后,应该对实验进行科学的检索,并查阅大量的资料,制订出合理的实验步骤,以便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实验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针对教学模式单一性的'特点,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首先,在实验中的空闲时间,教师应该向学生进行提问,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其次,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实验中面临的各种现象,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应该运用多媒体,将实验的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就是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信通过创建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课程、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实验技能水平的提升,并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总之,要想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效果,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八

摘要:生物化学是护理专业学生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可以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目前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中,由于学科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分析目前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生物化学的教学提出优化措施。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代谢转变规律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临床实习、就业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用化学和物理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揭示问题,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结构式和代谢反应式。(2)知识点多,且容易在识记中混淆。如:磷酸戊糖途径中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糖原合成供体udpg和生物转化结合反应供体udpga。(3)代谢途径繁杂,相互关联,不易理解。生物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三大物质的体内代谢途径,皆是在酶的催化下逐步进行的系列化学链式反应,且三大物质代谢中部分代谢物相互关联,形成网络,对于学生的`理解易造成困难。(4)与临床相关的知识点较多,对于学习基础课而言,理解透彻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若理解不透彻则对后续相关疾病的正确护理埋下隐患。

2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现状。

我校护理专业开设已有60年历史,为省内外各级医院输送了大量护理技术型人才。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特点如下。(1)高中学习文科者多,理科者少。在历年新课开始前的班级统计发现,高中学习文科者占比达到80%以上,学习理科的学生不足20%。(2)女生较多,男生较少。历年护理专业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人数不到专业总人数的2%。(3)来自于乡镇地区的学生多,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少。生源调查发现,我校学生总体来源于乡镇,个别来自较为偏远的山区,而县级以上地区的学生较少。同时在教学中笔者发现:(1)开课前学生的生物和化学知识掌握不足,且有畏难情绪;(2)学生理解层次差异大,进度难以统一,部分知识理科学生接受轻松,认为进度慢,文科学生认为进度过快,不能消化;(3)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生物化学总学时为32学时,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略显困难。

3教学的优化设计。

基于学科特点和学情分析,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了以下优化措施。

3.1绪论课优化设计。

绪论课并非只是常规介绍学科特点和发展史等基本内容,它还承担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科对于后续学习和实习的重要性等任务。该任务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对绪论课进行精心的优化设计。比如,介绍学科的前沿性特点时可介绍生物化学方向诺贝尔获奖者的生平和科研故事,介绍学科的基础性特点时可初步联系每章临床代谢障碍疾病,介绍学科的实用性特点时可联系营养的生物化学内容。利用较为丰富的资料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化学学科的“临床生活两相宜”,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荐学习生物化学的方法。层层递进的介绍能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适时指导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课堂活动优化设计。

常规的教学活动往往是“师授生收”,即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多数时候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度过了最初的学科新鲜期后,面对教师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针对这种现象,需要教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在维生素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提前两周对学生分组,每8人为一组,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并派出代表在班级完成10~15分钟的讲解;在课堂上,给出学生肝脏检验报告单实例,让其分组讨论不同指标分别来自哪个章节,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等升高或降低分别代表什么临床意义,并形成小组报告;将个别理论内容放在实验室教学,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可以保证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3.3教学资源优化设计。

生物化学是一门既能服务临床也能指导生活的学科,而优化的课堂活动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潜心钻研、贴近临床、留心生活,不断收集各种资料丰富教学资源。临床的案例、报告单、各种病理现象的照片、专业文献、食物的配方及营养成分表、网络教学视频[1]等都是可以运用于辅助教学的优化资源。笔者曾经做过一组对比实验,两个平行班同时教授肝胆生物化学内容,一个班先上传笔者自制的肝代谢的简介视频,要求学生课前观看,然后授课;另一个班直接授课,不观看该视频,授课内容相同。课堂授课结束后10分钟进行测验,先行观看视频的学生答题的时间更短,正确率更高。因此收集各类资料来完善教学资源,可提高教学效果。

3.4考核方式优化设计。

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能学以致用。考核方式应多样化和全面化,不完全依托期末卷面成绩,而是由小组授课评定、讨论报告成绩、实验现象精准度等多部分构成,同时期末卷面考试的题型设计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和分值,题目设计偏重于基础概念、生理意义以及与临床相关的内容,摒弃繁琐的结构式和代谢调节等在临床和生活中无实用性和指导性的内容。综上所述,任课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必需、实用和适度”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方能使学生真正学到和学好生物化学知识,并切实为以后的专业课程、临床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教学总结篇九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一、生殖系统

1.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二、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