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中德育老师心得体会(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8:08:22 页码:12
高中德育老师心得体会(精选8篇)
2023-11-20 18:08:22    小编:李耀Y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提炼出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适当引用一些相关的理论或学术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德育老师心得体会篇一

坚持以周一晨会、政治课、班会为德育教育主渠道,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并在各科计划和教案中要求具体体现德育内容。

3、创设活动载体,大力开展活动

通过开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应语忌语、应行忌行》变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扎实每周一升旗仪式和早会、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一日常规要求》、《在校十不准》、《文明礼仪常规》等守则、规范,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使守则、规范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我们紧紧围绕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断赋予德育工作以新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分别为各年级制订了《德育系列化方案》,并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结合“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元旦、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相关节日开展各有关主题系列活动。如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学校里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四月份,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九月底,举办“迎国庆歌咏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十一月底,举办第四届手工制作展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十二月份,举行拔河比赛和迎元旦越野长跑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和拼搏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热爱我们共有的家园》、《共和国五十年》、《中国读本》等)看优秀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焦裕禄》、《蒋筑英》、《孔繁森》、《刘胡兰》、《飘起的红领巾》、《背起爸爸上学》、《挥师三江》等)活动,并组织学生写好读后感和观后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结合德育系列化方案的实施,我们开展了“做合格中学生”、“理想与人生”、“爱祖国、爱家乡”征文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净化了学生的思想,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为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做文明中学生”、“我爱城关中学”演讲赛,在教职工中开展了“神圣的事业”演讲及师德建设大讨论,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增强了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配合“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我们始终坚持组织学生文明执勤、多次组织学生上街清扫街道,清理非法张贴物。为激励学生的意志,我校开展了“制作座右铭”活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贴出了自己的座右铭(包括三部分:崇拜的人,追赶的目标,信奉的格言),每个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伟人的语言时刻激励自己上进,学校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4、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整体合力

我们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要求每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开展“家长教育进课堂”活动,让家长走进教室为学生传授各种丰富的知识并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别具一格的教育;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班,聘请中国家庭教育协会会员、中国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马耀昌主讲,引起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及对日常家教行为的反思,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假期中号召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感受到多方位的教育,使校--家--社会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效益。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矗因此,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我校始终把法制教育摆在重要的地位。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大家的脑子里装上法律这根弦,遇事知道用法律作为准绳来衡量。

我校经常利用校报、板报、手抄报、墙报、广播对广大师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我们每学期至少两次聘请司法局律师或公安干警、法院法官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聘请交警并利用校会、班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学生安全教育录像带。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法制课,由政治教师主讲,主要讲解与青少年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如《义务教育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教师讲解时理论结合实际,特别是结合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讲解深入浅出,学生认识到上学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务,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广大师生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强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法律知识考核中全部合格。这样,增强了大家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建优良的教学秩序,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高中德育老师心得体会篇二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当代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面临更多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只有树立优秀的价值观,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将来才能成为对企业和社会有用的人。

我校中专学生由于生源层次问题,存在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如厌学队伍日渐扩大,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理论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实习成绩就可找到工作。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学生的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脏话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学校周边住户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及网络的影响等。但究其根本原因是当代学生缺乏道德教育,他们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们的父母、老师、同学。俗话说,人必自尊而人尊之,德育教育的开展很有必要。

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各班主任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总结的主要工作有这几方面:

1、加强日常规范,进行德育渗透

日常规范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日常规范是准绳,学生必须遵照执行,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如果仅仅强行让学生遵守校规校纪而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日常规范必然形同虚设。教师在此德育教育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用自己的行动向学生渗透,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看到老师都以校规校纪约束自己,学生就会照做,不至于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活动中的德育,进行德育普及

在活动中进行德育的最大特点是普及性强。良好品德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而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一些看来不相关的方方面面逐步培养起来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挥个性特长,还可以培养集体观念,又由于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学生们可以自我表现,自我管理,实现师生、学生间的思想和情感的平等交流。在活动中学生锻炼、表现了自己,教师在这时进行教育,形式比平时苦口婆心的讲述要生动的多,效果自然也要好的多。更重要的是活动开展多了学生就会信赖教师,就会自然打开接受教师和教育的闸门,学生有心理话就能向班主任倾吐,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开展。

3、放开班委权力,培养自制能力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活动交往的位置和对象,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向心力。实践证明:实行班委轮职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良好条件,教师教给他们开展轮职的方法,制定活动计划,然后放手让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培养了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轮流执勤,让每名学生知道了班委工作的内容,能让学生更好的互相配合,提高自制能力,久而久之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达到了德育的目的。

4、德育始于课堂,最终融于生活

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德育与智育并举,并且要做到德育先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处于一种主导的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与学习意愿所决定的,而这些都属于我们德育工作的范畴。

如何做人。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品质均优秀的人才,这才是我们德育的最终目的。一个品德败坏的人,他掌握的技术越高明,对社会的危害越大。

我们都知道,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言传身教,做到有的放矢,并持之以恒。以上只是我当班主任以来的一些体会,希望随着班级工作经验的积累,今后能胜任班主任的本职工作。

高中德育老师心得体会篇三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能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从教育心理咨询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政治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职业学校教师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如果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教学的灵魂。教师在授课中的情感以及伴随而发的语言,不仅能激活学生听课的情绪,而且能增强说理性,可以收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微笑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热忱、关心和爱护,是“爱”的一种表现。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微笑,能取得多方面的教育效应,从教育心理咨询学的角度说,凡是教师寄予希望的学生,感爱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他们就常常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和对待自己,但如果被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势必走向反面。

俗话说:情通才能理达,情不通则理不达。如果教师不讲情,就会把课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一位心理咨询学家说,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弦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它弦一起振动,发生共鸣,协奏起来产生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能用真情拨动这根弦,使它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教学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讲实话、真话、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不知不觉地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服务,主要是帮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必须转变学习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开放教育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只有围绕“以学为中心”,才会千方百计寻找资源,一心一意提供服务,把搞好对学生服务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所求所需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对学生的支持服务不只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门课程、某一个时期,而是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纵横交错的支持服务体系。

高中德育老师心得体会篇四

2、学科渗透,提高效果。

坚持以周一晨会、政治课、班会为德育教育主渠道,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并在各科计划和教案中要求具体体现德育内容。

3、创设活动载体,大力开展活动。

通过开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应语忌语、应行忌行》变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扎实每周一升旗仪式和早会、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一日常规要求》、《在校十不准》、《文明礼仪常规》等守则、规范,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使守则、规范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我们紧紧围绕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断赋予德育工作以新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分别为各年级制订了《德育系列化方案》,并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结合“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元旦、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相关节日开展各有关主题系列活动。如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学校里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四月份,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九月底,举办“迎国庆歌咏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十一月底,举办第四届手工制作展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十二月份,举行拔河比赛和迎元旦越野长跑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和拼搏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热爱我们共有的家园》、《共和国五十年》、《中国读本》等)、看优秀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焦裕禄》、《蒋筑英》、《孔繁森》、《刘胡兰》、《飘起的红领巾》、《背起爸爸上学》、《挥师三江》等)活动,并组织学生写好读后感和观后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结合德育系列化方案的实施,我们开展了“做合格中学生”、“理想与人生”、“爱祖国、爱家乡”征文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净化了学生的思想,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为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做文明中学生”、“我爱城关中学”演讲赛,在教职工中开展了“神圣的事业”演讲及师德建设大讨论,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增强了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配合“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我们始终坚持组织学生文明执勤、多次组织学生上街清扫街道,清理非法张贴物。为激励学生的意志,我校开展了“制作座右铭”活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贴出了自己的座右铭(包括三部分:崇拜的人,追赶的目标,信奉的格言),每个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伟人的语言时刻激励自己上进,学校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4、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整体合力。

我们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要求每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开展“家长教育进课堂”活动,让家长走进教室为学生传授各种丰富的知识并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别具一格的教育;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班,聘请中国家庭教育协会会员、中国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马耀昌主讲,引起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及对日常家教行为的反思,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假期中号召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感受到多方位的教育,使校--家--社会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效益。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我校始终把法制教育摆在重要的地位。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大家的脑子里装上法律这根弦,遇事知道用法律作为准绳来衡量。

我校经常利用校报、板报、手抄报、墙报、广播对广大师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我们每学期至少两次聘请司法局律师或公安干警、法院法官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聘请交警并利用校会、班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学生安全教育录像带。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法制课,由政治教师主讲,主要讲解与青少年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如《义务教育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教师讲解时理论结合实际,特别是结合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讲解深入浅出,学生认识到上学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务,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广大师生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强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法律知识考核中全部合格。这样,增强了大家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建优良的教学秩序,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德育老师心得体会篇五

20日下午的讲座人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导郑日昌教授,郑教授站在心理学研究的最前沿,全面深入地阐述了教师压力的来源、表现及危害,压力应对的方式方法,以及心理情绪的管理、放松和调节的主要途径,特别是郑教授总结的宣泄、转移、幽默、放松、暗示、升华等12种调节方法非常实用,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欢迎。3个小时的报告,被一次又一次的笑声和掌声打断,精彩的报告,让老师们感受了一次精神的沐浴。

总结这两天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报告中运用许多生动、感人的案例,深刻剖析了学生成长教育中存在的种种不良现象。在报告中她强调,教育是情感的付出,是科学的创新,是艺术的创造;教育是爱的传递,其责任、义务、使命是永恒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观念必须更新,教育的方法必须改变,教育的途径必须拓宽。

老师睿智的话语、充满激情的演讲、发人深省的案例,充分展示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使我们这些一线老师学到了许多许多。

周红五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积极的、科学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人生经历,才能成为财富。

陈老师的报告就像是平日的说话一样,语调亲切,说着我们身边再熟悉不过的事情。记忆最深刻的是全班的孩子帮他过生日的场景。陈老师的报告让我知道了材料的积累让人很佩服。以后我也要好好的学着做。

听了陈老师这句话(当学生吧信任交给你,越要珍惜这份厚重的信任,当学生视你为知己的时候,更要善待这份心灵的托付,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教育的美丽与尊严)后更加的知道了孩子爱你、信任你才会对你说出真实的自己。

看到了这段话,幸福来源于改变,如先改变自己,对方也会改变;对方有了改变,心境也会改变;心境有了改变,言辞也会改变;言辞一有改变,态度就会改变;态度一有改变,习惯就会改变;习惯一有改变,运气就会改变;运气一有改变,人生随之改变!让我感触到事实如此。

要获得幸福感,途径有很多,如:每天一次微笑的问候、每周一次关心的交流。提高管理班级的水平,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把班级建设成优秀班集体,成为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认真学习了学校领导的讲座之后,我对什么是德育实践活动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实践活动并不神秘,德育实践活动课也没那么难上。关键是认识问题,定位问题,认识对了,定位准了,很多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德育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

如果只是组织大量的活动而没有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将是杂乱无章的、无序的、低效的,所以要进行统筹规划。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对社会、家长的宣传工作。利用有关媒体、家长学校、家长会,广泛宣传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导社会和家长了解德育实践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学习,反而会因为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有益于学科课程的学习,从而重视这门课程,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程。

设置德育实践活动的意图主要是要加强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特别是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更应该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

德育实践活动中的任何一个内容和阶段,教师都应该鼓励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积极实践。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自主选择不是放任不管。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

另外,德育实践活动虽是相对独立的,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课程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渗透,难以割裂的。

高中德育老师心得体会篇六

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们有幸参加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第二届德育研讨会。作为一名培训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受启发,令人深省。下面我从德育活动的组织、优秀班主任老师德育课、四川德育教育专家李灵教授所做的《德育主题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以及我对德育工作的感悟来说。

活动组织作为活动的基础,需要花大量的心思。特别是大型学校活动组织,关系到每位老师和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学校工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也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体现了一个学校组织管理、精神风貌等方面的软实力。因此,学校领导重视、老师全身心投入、学生从中受益都与活动组织密不可分。在川师宜外我们真切感受到活动组织付出的一切,但是有所成长和收获,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辛勤付出是值得的。

此次参加川师大德育工作主题班会初中部的八位老师分别从家庭、班级、自然、自我、网络五个主题中选材进行了展示,老师们主要涉及了家庭(4位老师)、班级(2位老师)、自我(2位老师)三个方面。主题班会设计的方案新颖独特,真实反映出每位老师的工作状态和文化素养。从主题选材上来说,也比较贴近实际生活,和同学们息息相关。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小事说起,从父母之间的小事说起,从同学之间的小事说起,从自己的小事说起……从目标教学上来说,都抓住了学生现阶段年龄特点,从事例教育上升到对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认知和探索,最终达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从内容上来说,通过某种活动或事例让学生产生兴趣或共鸣,从而更好引导学生走进去、再走出来、再走进去。从老师和学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从消极到积极,从片面到全面、从无声到有声……还有很多方面,但是无论哪个学校的哪位老师,德育主题班会都是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合作,落实四清”教育模式展开,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德育教育让老师和学生更好把握主题,达到教育之目的。

四川德育教育专家李灵教授的专题讲座,从德育工作的高度、深度、广度做深入浅出的讲解。德育工作的主题都是从实际生活而出,但是要做到紧密结合社会要求和学校教育,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点,符合学生知识层面,考验的不仅是老师把握学生实际情况,更多的我认为是对老师行为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因此,做好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德育活动的特征体现在自主性、生活性、体验性、开放性、生成性等方面,我认为自主性、生活性、体验性最为重要,教育即生活,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学生自主性就是需要学生能够接受德育教育,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对学生人格健全的关键,无德有才可能会造成社会阴暗面,因此,德才兼备才是一个人完美的体现。体验性就是要学生能够通过认知感受转化为内动力,不断指导自己行动,驱使自己行动,最后成为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德育活动的内容对于深刻理解和剖析主题至关重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会反馈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我认为如果说主题是中心,那么内容就是灵魂,好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老师从中探究学生的素养,达到教学相长。那么内容如何选,如何用,如何学,这又是一个考验老师教学机智的问题。首先紧扣主题,离开主题的内容,学生无论怎样有兴趣,老师无论怎样有激情,也是偏离轨道。其次,结构清晰,重点突出。一节德育课结构清晰很重要,老师和学生可以一目了然,不用花太多时间去揣摩。重点突出,哪怕一节课只讲一个重点,学生可以受到教育和启发,那我认为比起一味的灌输,一味的为完成任务要好百倍,甚至千倍。内容选择上不应该过多重复同样素材,不应过多呈现同类型的素材,我觉得两个或三个素材即可。简单才能更加体现美,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故事需要震撼,素材需要“高大上”,我们的实际生活其实是很简单的,把复杂问题结构化,把结构问题简单化,从而更好把目标落到实处,达到主流价值、导行价值有机融合。

传统德育工作认为就是班会,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德育工作已经延伸到各个层面,并且在传统基础上提炼出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德育专题研究,不仅可以指导德育工作,而且让各学科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发展。下面我谈谈几点感受:

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德和育。以德树人,这是党和国家提出的方针,德才兼备是对新形势下的所有老师和学生的具体要求。因此在德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培育,培育才能弥补不足,培育才能成长,培育才能开花结果,创造未来。德育是工作,说明德育已经成为一个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它需要所有人共同付出和努力,更需要专家型、学者型、复合型人才引领,这是一个专项课题,而不仅仅只是某些、某部分参与,它应当成为专业工作。

德育工作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是一个困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问题,更不用说老师和学生。但是从我肤浅的看法来说,我觉得德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一辈子,而不是一天两天,如果我们能够把它演变成一种习惯,那么天天有德育,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习惯成为自然,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修养。难的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需要天天付出,时时付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古人谈忧患意识,其实就是一种德育工作,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其实不易。因此,德育过程就是一个人转化蜕变的过程,无定法而不离法才是真法。

德育成长是潜移默化。为什么说是潜移默化,通过一节课或几节课就改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我们自己都不能相信。所以成长就是追求,只有不断付出,有目标、有行动,长期坚持,那么德育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成长。

高中德育老师心得体会篇七

高中德育提高班是一种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参加高中德育提高班的学生,我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重点分享我在班级中学到的三个方面的体会:团队合作、责任担当以及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二段: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是一个班级进步的基石。在高中德育提高班中,我发现只有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各种团队活动中,我们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和鼓励。不论是小组演讲、拍摄短片还是举办活动,每个人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通过与同学们的激烈讨论和合作,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了听取别人的建议,并且逐渐明白了一个团队只有在关注全体成员的进步和发展时才能稳固前行。

第三段:责任担当。

高中德育提高班鼓励学生担当起更多的责任。在班级中,我担任了班委会的职位,负责协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同时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这种责任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领导者的重要性。通过组织班级活动,我学会了如何协调不同的意见和需求,同时也学会了倾听同学们的声音和反馈。我认识到,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先为大家着想,不能只追求个人的成就,也要考虑到班级整体的利益。

第四段: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高中德育提高班中,一个重要的课程是心理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积极心态和抗压的方法。我发现,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培养积极心态,我能更好地面对困境,并且学会自我调节。这不仅在学业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帮助我更好地与人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我深深体会到,只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引领我们克服难关,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第五段:总结。

通过参加高中德育提高班,我收获了团队合作、责任担当以及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三个方面的体会对我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团队合作让我学会了尊重和合作,责任担当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领导者要考虑全体成员的利益,积极的心态则让我更好地应对考验。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坚持这些体会,不断发展自己的品德修养,成为一个积极向上、负责任的人。

总结:高中德育提高班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体验和启示。通过团队合作,我学到了尊重和合作;通过责任担当,我明白了作为一个领导者要考虑全体成员的利益;通过积极的心态,我更好地应对了各种考验。我相信这样的体验和收获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高中德育老师心得体会篇八

我们通过行政会、班主任及教研组长会和例会这“三会”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应语忌语、应行忌行》、《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并在会上交流教育学生的经验,使教师牢固树立“三个面向”、“以德育人”的思想,为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打下坚实的基矗学校在每周四的教职工例会上,坚持组织学习时事,学习有关文件,使先进的、典型的案例成为广大教师实施德育的参照,为教师坚持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科渗透,提高效果

坚持以周一晨会、政治课、班会为德育教育主渠道,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并在各科计划和教案中要求具体体现德育内容。

3、创设活动载体,大力开展活动

通过开展“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应语忌语、应行忌行》变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动。扎实每周一升旗仪式和早会、班会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一日常规要求》、《在校十不准》、《文明礼仪常规》等守则、规范,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使守则、规范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我们紧紧围绕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断赋予德育工作以新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分别为各年级制订了《德育系列化方案》,并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结合“三八”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元旦、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相关节日开展各有关主题系列活动。如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学校里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四月份,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九月底,举办“迎国庆歌咏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十一月底,举办第四届手工制作展览,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十二月份,举行拔河比赛和迎元旦越野长跑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和拼搏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热爱我们共有的家园》、《共和国五十年》、《中国读本》等)看优秀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焦裕禄》、《蒋筑英》、《孔繁森》、《刘胡兰》、《飘起的红领巾》、《背起爸爸上学》、《挥师三江》等)活动,并组织学生写好读后感和观后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结合德育系列化方案的实施,我们开展了“做合格中学生”、“理想与人生”、“爱祖国、爱家乡”征文比赛,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净化了学生的思想,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为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在学生中开展了“做文明中学生”、“我爱城关中学”演讲赛,在教职工中开展了“神圣的事业”演讲及师德建设大讨论,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增强了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配合“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我们始终坚持组织学生文明执勤、多次组织学生上街清扫街道,清理非法张贴物。为激励学生的意志,我校开展了“制作座右铭”活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贴出了自己的座右铭(包括三部分:崇拜的人,追赶的目标,信奉的格言),每个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伟人的语言时刻激励自己上进,学校形成了生动活泼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4、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整体合力

我们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要求每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开展“家长教育进课堂”活动,让家长走进教室为学生传授各种丰富的知识并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别具一格的教育;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班,聘请中国家庭教育协会会员、中国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马耀昌主讲,引起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及对日常家教行为的反思,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假期中号召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活动中感受到多方位的教育,使校--家--社会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效益。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矗因此,在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中,我校始终把法制教育摆在重要的地位。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家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大家的脑子里装上法律这根弦,遇事知道用法律作为准绳来衡量。

我校经常利用校报、板报、手抄报、墙报、广播对广大师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我们每学期至少两次聘请司法局律师或公安干警、法院法官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聘请交警并利用校会、班会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学生安全教育录像带。每周每班开设一节法制课,由政治教师主讲,主要讲解与青少年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如《义务教育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教师讲解时理论结合实际,特别是结合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讲解深入浅出,学生认识到上学既是自己的权利,也是自己的义务,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如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广大师生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强了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法律知识考核中全部合格。这样,增强了大家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建优良的教学秩序,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