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报告(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7:53:56 页码:9
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报告(通用8篇)
2023-11-10 17:53:56    小编:zdfb

报告是一种用来向上级、下级或同级汇报工作情况、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的书面材料,它具有系统性和客观性的特点。报告的目的主要是向相关人员传达信息、促进决策和推动工作进展。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报告需要一定的准备和技巧。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以便确定信息的重点和呈现方式。其次,我们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材料,以支持我们的陈述和结论。此外,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清晰的语言表达也是写好报告的关键。最后,我们应该对报告进行审校和修改,确保逻辑性和准确性。通过学习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思维和逻辑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报告篇一

在我所学的机械加工课程中,实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实训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实用性强的技术,还体验了真实的工作环境,深刻地感受到了机械加工的艰辛和精细。以下是我对机械加工技术实训的体会和反思。

第一段:认识与规范自己的实习态度。

初入职场,我最先要明确的便是与实习的态度,这是表现自己的第一步。及时获取工作内容,确保自己可以按照老师传授的方法来完成任务,每天都需要领取任务单、书写作业报告,明确任务的安排和重点偏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要自己查阅资料备查。

在实训中有许多规矩与要求,如安全意识、操作规范、仪器设备使用的注意事项等,还有要遵循的原则,如自我检查、互相检查,以及经验的加以体会。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遵守实习制度与规定,也能让自己更快速的融入实习集体,将自身的优势贴近实习环境,为自己的事业生涯打下快速提升的基础。

第二段:加深对实际车间操作的认识。

在实训课里,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亲手操作与维护现代化的机床设备,通过实际的实践操作,更好的体验技术的精密与细腻,也更能准确的掌握实际的操作流程与要点细节,并且它还培养了我们的,技能与思维能力。

与此前想象的不同,实际操作中仪器设备的低噪音、精细度和运转模式与书本上所描述的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锻炼自身细心、耐心,不畏困难的态度,最终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

第三段:团队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

企业成长需要团队,而团队成长需要合作和交流。在实习中,我们需要与实习公司、企业的员工、还有实训教师、实习同学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发挥自身所长,以团队的方式完成任务。

在如今越来越复杂的企业环境中,个人并非主体,而团队是达成共同目标最主要的形式。实训也不例外,从实习的个人到企业团队以及企业与社会团队之间的合作,都需要人们主动接触、互相了解、相互支持和相互成长,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第四段:细致执行、认真把握工艺。

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工艺是实践操作的灵魂。机械加工的核心在于加工理念的高效发挥,而高效发挥的关键在于对工艺的深入把握、生产的准确把握、机床的选择把握,以及生产的指导与监控。

在中西部采访中,我们注意到在实训中,深入浅出的工艺书写与实践操作、至简至上的操作技巧和方法、科学严谨的检验方法与评估标准、经验丰富的带教和辅导人员,帮助学生钻研实际的技术,巩固学习成果,提供实验工具和材料,并在企业实习中掌握工艺,统计数值和数据,完善并优化加工流程,最大化的减少机械设备的故障率,确保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都是高效和优化的。

第五段:最终的目标是提升综合素质。

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综合素质不只是在学生个人的简历中,还应包含在人才培养、高档实训等方面。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纷纷开展了实训课程,通过实际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际技能与素质。

实习带来的是生硬、孤独的感受和压力,也是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我在实习中不仅学到了技能,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工作中的责任心、紧迫感与使命感,同时也体验到了团队合作与帮助他人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段实习为人才铸造的关键砝码,更是一种终身追求的实践精神。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使我对自身的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更具体的理想和规划。

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报告篇二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培养自身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

1.通过下厂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须的感性知识和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机械制造厂的生产组织及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己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通过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白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将白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墙弄白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观念与业务距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实习,了解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从而确立白己在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为白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天懊的指导作用。通过实习过程,获得更多与白己专业相天的知识,扩宽知识面,增加社会一习历。接触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烁胆量,提升白己的沟诵能力和育他社交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谊德,树立好正确的职业谊德观。

郑州市三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生产建筑机械的专业企业。公司主要产品有: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搅拌机、混泥土配料机、螺旋输送机、水泥罐、水泥仓等。公司频临国道,交通便利,我公司以“稳定可靠的质量,诚实信用的经营,全面周到的服务”作为“三强的理念”,依靠雄厚的技术力量,完善的检测手段先进的设备工艺,多年来为用户提供了大量性能卓越的机械设备。连年被河南省授予“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产品质量佳、售后服务佳先进单位”、“郑州市重点保护单位”等荣誉称号,荣膺“郑州市百强企业”前列。公司锐意研发新产品,坚持“强质量、强信誉、强服务”的“三强”原则。

三强公司将不断强化创新制造理念,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努力把公司建成“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效益一流、服务一流、信誉一流”的现代化制造企业。

3.1工作职责。

1)熟悉和掌握所管辖维修区域内的一切电气设备,应保持经常处于完整无损,清洁整齐正常安全运转。

2)按预修计划进度对电气设备进行预防性检修,经常检查电动机,加油清理及清除现有或将发生的故障,更换不良的电气部件等。

3)经常监督对各种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发现不合理操作时应及时纠正,或制止操作,随时宣传电气设备运行的安全知识,保证安全用电。

4)保持工作地点和电工室的清洁,所有器具应有秩序的放置和保持完整无损,运行的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尽快设法修理。

5)经常检查调和上的电气安全设施,积极主动提也不安全因素,属本区域的立即组织实现,属本区域以外的应报告有关部门和安全环保部门协助解决。

6)禁止违章作业,不得乱拉临时线和乱接临时设备,接拉临时线应按如下规定执行:

(1)临时线的范围是为某一临时特定需要的轻型500伏以下电气设备电线,随着任务的完成必须立即拆除。

(2)根据需要临时线由维修电工安装,但必须经申请批准。

(3)临时线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做好可接地线,保持清洁,对可能遭受机械损伤和污脏地点应加适当掩扩物。

3.2巡视检查。

1)对本区域内的配电线路,电门箱、机床电气设备及其他电力传动和照明等设备,每班应巡视检查一次。

2)检查站配电线路和设备时,禁止接触带电部分,注意电线接头,各部导线,电门箱的开关闭合动作是否良好。

3)检查传动设备时应注意电机的接线板各种制动和起动装置,电机和电器乖设备的运行情况,各部接线点的温度,润滑轴等是否正常。

4)各种照明设备是否安全可靠,照明灯的电压是否合乎规定,安全变压器插座,接地是否合乎要求。

3.3运行维护。

1)对本区域内的配电板,电门箱等到开关的合闸必须由什班电工进行,但属于某一机床或设备的开关可由该岗位的工人操作,但电工应对所管;辖电门经常进行安全检查。

2)禁止非电工人员打开配电箱开关等门或私自更换保险丝。电工在换熔丝时应正确选定保险丝容量,绝对不允许用铜、铁丝代替。

3)未经生产技术科同意不得在自己维护的区域内进行移置改装或新设电气设备和线路。

4)对运行中电机和转动设备进行维修时,不许在转动时进行其他工作。如必须工作应有保证安全的防护措施。

5)电气发生事故应迅速检查和处理。如系电源停电检查所有的手动起动设备是否已恢复到起动位置或零位,如本区域内部应立即切断故障点的电源,立即报告生产技术科。

6)要防止各种冷却液及润滑油等浸入电气设备,注意电源线或接地线是否移动,各种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可靠,禁止在电机开关和其它电器设备附近堆放材料或杂物,更不准在开关箱内放置其他东西。

3.4安全培训。

1)检修前要先切断要修的线路和设备的电源,并用试电笔进行试验证实列电后才可进行检修。高空作业必须绑好安全带。

2)在特殊情况下,如实在不能切断电源,又必须检修时允许带电工作,但必须遵守下列各项规定:

(1)必须用绝缘板将邻近各项予以隔离,穿好绝缘鞋,戴好绝缘手套和帽子,经检查认为可靠后方可工作。

(2)各项带电工作需经车间主任同意并报生产技术科批准,由技术高的电工监督下进行。

(3)工作场地附近各种与地相连的金属物必须隔开或用绝缘材料加以隔离。

(4)绝对禁止非电工人员一起进行电气设备的修理,更不能乱用电气设备。工作时应合理使用各种检修工具。

(5)修完后进行详细检查,线路是否正确,质量是否良好以及绝缘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其间的最后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更快适应社会,熟悉各种工程设计规范,锻炼学生走向社会的综合技术技能和社交能力。本次实习使我对电工工具、电器元件及线路安装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了解一些初步的线路原理以及通过线路图安装、调试、维修的方法;对电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做初步的理解;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作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素质人才。

在学校我们学到的很多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从考试到学习,都是围绕书本的理论知识展开的,而很少会关心我们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一次的实习,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想问题,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去亲手操作、实践,这个过程使得我觉得自己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我更加明白了,其实我的专业之路还是很漫长的,还有着很多很多的东西我没有接触过,一山还有一山高的道理,现在才真切的体会到。通过这两个月的电工技术实习,我个人收获颇丰,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无法学到的,我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3.认识了许多在控制电路中的电器元件及其作用。

低压抽屉式配电柜的原理及接线。

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报告篇三

机械加工技术是制造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无论是在制造业还是机械制造业都有着广泛应用。而在机械加工技术的学习中,实践环节则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是要通过我的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心得体会,来分享我对于这项技术的认识以及我在实训中获得的收获。

机械加工技术是制造工程领域中的一项核心技术,通过机械加工可以实现对各种材料的加工,制作出符合规格的零件、构件甚至整个机械设备。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可以制造出精度高、质量优、使用寿命长的产品,这对于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实训中,我通过学习机械加工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操作获得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实训中,我深深体会到:对于机械加工技术实践,首先需要的是稳定的操作手法。在机械加工中,一丝不慢、稳扎稳打的手法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备足耐心和耐心同样也是机械加工实训的不可或缺之因素。机械加工过程中,可能需要反反复复的试验,以确保结果符合要求。再者,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范也是必须遵循的。在实训中,学员们必须通过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根据所需的工艺要求,严格按照操作和安排顺序进行手工操作,小心谨慎地完成各个步骤。

通过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我不仅是学到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很好地积累和实践了专业技能。我学会了如何通过编程、CAD绘图和数控加工设备等操作实现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同时,我意识到了团队精神对于机械加工实训的关键性和重要性。在实训中,我通过团队协作,帮助解决和处理各种机械加工技术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工作的协作和高效性。

第五段:结论。

机械加工技术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它的实践操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机械加工实训中,我们需要按照操作规范、耐心地一步一步完成,这样才能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技能。同时,我们也需要把握好团队合作,协作完成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和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通过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我不仅获得了实践经验,也深刻理解到了工作的重要性和仔细谨慎的态度的重要性。这将对我的未来工作和学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报告篇四

机械加工技术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实训则是我们学习和掌握这门技术的必经之路。在完成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后,我深刻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和实验,不断发现不足和问题,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水平。下面,我将分享我的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研究和策划。

在实训前,研究和策划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对加工机床进行仔细的检查,以确保安全操作。其次,需要对加工零件进行细致的分析,深入了解其结构和性质,以确定正确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最后,需要注意预算的控制,以确保加工成本的控制。

第三段:实际操作。

实践是理论的检验,也是技术的提高。在实际操作中,我对各种加工设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并通过实践学习了各种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实践中,我遇到了许多难题和困难,但通过我的坚持不懈和努力,终于成功制备出了各种精密零件。

第四段:检验和改进。

在加工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检验和测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精度。我利用各种测试仪器和工具进行自己的检验和测试,不断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把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作为最终的目标。

第五段:总结。

机械加工技术实训对于我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实践,我不仅学会了各种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而且也养成了细致认真,坚持不懈的工作态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不懈,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并在实践中创造更大的价值。

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报告篇五

我们开展机械加工实训工件综合利用的研究,通过实训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使学生加工出来的部分工件具有使用价值,从而节省学生实训耗材的开支,促进实训基地运行的良性发展。

一、高等职业院校要提高学生技能操作水平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技术及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体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特色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虽然各高职院校纷纷建起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实训基地,但是从实践技能的掌握到熟练再到精通,是和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成正比的,因此决定了实训教学是个高成本低效率的教学环节。

如何最大限度地综合有效利用实训基地资源,降低实训教学成本,获得最大的实训效果,成了实训基地运行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的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及模具制造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每年都要开展机械加工实训的课程,而机械加工实训是个高消耗的实训课程,不仅要有高昂的设备投入,而每年不菲的实训耗材开支也使得不少的学校苦不堪言。

如何使学生学到技术的同时学校又能减少开支,这是每个学校都在研究的问题。

现在的机械实训基地普遍存在着单门课程各工种各自训练的情况,各门课程之间各专业各系部之间没有联系,就是同一门课程的前后训练在工件使用上也缺乏有效的联系,学生每加工出来的一个工件即无用的废品(比如数车加工出来的一根轴,数铣加工出来的工件,线切割加工出来的工件等等),这些都是独立的工件,是为提高学生操作技能而设计出来的,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要提高学生的实训操作技能,必须要经过加工大量的工件加工,虽然学生经过这样的实训后,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加工出来的零件没有任何使用价值,造成很大的浪费,使得很多院校不堪重负。

有些学校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只能缩短学生的实训操作时间,也就是降低学生的操作技能标准,学生只懂得基本的操作,无法加工出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培养出来的学生操作技能水平达不到社会的要求。

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是和学生技能训练时间成正比的,而学生技能训练时间的长短和材料消耗又是非线性的。

在技能训练的初期,由于学生操作不熟练,停机、调整、测量、准备刀具等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单位时间内学生操作训练消耗材料比较少,而进入后期,由于学生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加工速度的加快,所消耗的材料要大得多,因此许多学校就从缩短学生的训练时间来减少耗材的支出,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就无法得到提高了。

现在很多院校也在研究如何搞好实训基地运行的问题,普遍的做法有校企联合办学,承接外来加工,校办企业等等,但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名不副实,有的举步维艰。

第一,很多校企联合办学,学生很难在企业实际开展操作实训,大多是以参观的形式完成的;第二,承接外来加工的,遇到设备问题,学生操作熟练程度、技术水平问题,废品问题,赶工交货时间问题等等;第三,校办企业,只有大型院校才办得到,但是同样遇到资金、产品、经营风险等诸多不确定的因素。

如何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同时,减少耗材的支出,或者在消耗材料的同时,学生加工出来的是有价值的工件,这些工件可以用在其他实训项目上作为毛坯或者半成品,或者其他实训设施上的某个零部件,或者直接出售给企业作为产品的一部分,用来部分补充学生实训过程的消耗,以维持实训基地的良性发展。

三、我院在机械加工实训工件综合利用的几点做法。

我院从几年前就开始着手研究机械加工工件综合利用的研究,现已经在普通车床实训上实施,并初见成效。

如果我们能够对要进行实训的工件,通过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在保证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实训技能的基础上,务求工件具有实用价值。

首先我们考虑单门课程实训工件的前后再利用的问题。

例如普通车床的实训,我们实施的是初级实训再到强化训练(考中级等级证)的实训模式。

开始初级实训的时候,主要是训练学生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如熟悉机床结构,控制基本尺寸,学会各种表面的加工方法,磨刀装刀以及量具的使用方法等等。

这个阶段学生用的材料不多,我们设计的零件比较简单,在轴上多设置几个不同尺寸的台阶,让学生反复练习,基本上就可以控制尺寸了。

但这一阶段在刃磨刀具上的消耗比较大,因此我们先用旧刀杆给学生练习磨刀,当学生基本磨出刀具的各个刀面形状出来后,我们改用白刚刀给学生使用,最后才练习刃磨硬质合金刀片,经过这几步的练习后,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磨刀这个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在强化训练阶段学生加工速度较快,这段时间消耗的材料是很多的,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设计的零件的结构上考虑前后使用的衔接。

例如前面调头加工的零件作为后面一夹一顶或双顶尖加工的毛坯,双顶加工出来的零件还可以作为外圆磨床加工的毛坯,外圆磨削加工完的零件还可以留做《公差与技术测量》课程偏摆仪零件检测的教具等等,从而大大节省了学生实训的材料消耗。

其次,我们考虑系部内各个专业之间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实训之间的衔接。

如我们在模具专业搞模具和毕业课程设计时,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模具,这些模具所包含的零件能满足学生的'实训内容要求。

当学生要进行实训加工时(或者其他专业的学生实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训的进程,从这套模具里面抽出部分零件出来让学生实训加工。

实训刚开始的时候加工简单的零件,随着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可以选择加工复杂些的零件,最后通过补充一些零件就可以组装成一套完整的模具作为实训设施保存下来,这套模具可以用来做理论课教学的教具或者供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测绘的实物。

第三,我们还在全校各系各专业之间实验实训设施的建设方向和已开展的实训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加工出来的工件成为实验实训设施的一部分。

例如在资源系的实训设备——采矿破碎机的和浮选机的改造中有部分零部件就是我们学生生产出来的,为学校节省设备采购开支几万元。

另外机械专业学生实训加工出来的零件还可以作为汽车专业的实训设施等等。

第四,我们考虑学生实训工件和企业产品之间的联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考虑的是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获取适当的材料费补贴,并不是考虑如何赚钱的,一般我们外接零件的加工费以能够补贴刀具费和人工费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外接件的价格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当企业有了需要外协加工件的时候也会主动和我们联系,学生实训有了充足的毛坯资源,保证了的学生实训课的顺利进行,学校、学生和企业实现了三赢,效果很好。

通过对学生实训内容、加工的工件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机整合和设计,既保证了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提高,又使得前面加工出来的工件成为后面要加工工件的毛坯,学生实训加工出来的工件或者成另一实训项目的材料,或者成为另一实验实训设施的一部分,或者某一教学教具,或者成了企业产品的一部分,这样加工出来的工件具有实用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消耗的材料转换成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通过出售或置换来补充实训基地的支出,减少了实训基地部分耗材的开支,促进实训基地运行的良性发展。

四、我院机械加工实训工件综合利用研究取得的成果。

我院在—主要在机电工程系展开机械加工实训工件综合利用研究,在学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系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我们取得如下的成果:在工件的前后利用上面,仅学生车工强化训练阶段全年节省材料1200千克,按市场材料费5元/千克计算,共计6000元;在模具教具制造中,学生自制模具18套,如按市场购买价每套模具平均1500元计算,共计27000元;在对外加工中,按学生学习相应的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和学生当时的操作熟练程度,估计消耗的材料约择合千克,共计10000元。

我们仅就能够量化的材料消耗上面来计算,在一年的时间里,通过机械加工实训工件综合利用上面为学院节省学生实训耗材开支4万元左右。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教育模式上也是逐步实现由教师灌输模式到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转变。

对于机械类工科专业而言,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教学是教学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块,在学生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上起到关键作用。

一、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思路。

1、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必要性。

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报告篇六

《机械加工技术》这门课程是中职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集合了金属热加工、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与刀具等多门课程。涵盖了从毛坯制造到机械产品装配的全部知识,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由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涉及面广,教学难度较大。结合近几年的教学,下面谈一下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本门课程教学现状。

这门课程虽然比较主要,但是现今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基础比较薄弱,缺乏必要的数学及物理相关知识,甚至有的学生完全没有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自学能力。而这门课程文字类的知识较多,虽然有部分的图示和例子,但是对于没有任何机械类相关实践知识的中职生来讲,学习起来具有相当的难度。对于这些学生要想在日后的本专业学习工作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学好本门课程这样的基础知识又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如何教好这门课程,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就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

兴趣是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学好这类“比较枯燥的课程”的关键。随着中职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化教学这一概念越来越普及。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在信息化教学中大量的引入了教学课件(ppt)、电子互动白板等手段,让学生在抽象的课程中增加更多的对现实实践的直观认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中车床结构部分,书中只有一个图示,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机床的形状,用引线标出各部分的名称,之后用大段的文字解释各个部件的具体功用。学生学起来不仅很枯燥,而且对车床各部分的动作很难理解。引入了课件之后,可以用真实的图片和具体的车床操作视频来讲解,这时学生的精力非常集中,而且连一些后进生都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讲解各种金属切削加工方法时,我引入了一段德国“德玛吉”数控加工中心加工样件的广告片,片中包含了多种的加工方法,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各种加工方法的实际加工过程,还让学生了解到了本行业尖端技术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兴趣,增强本专业工作的信心。

如前面所说,《机械加工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直观地认知学习内容,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记忆的加强都是十分重要何必要的。

比如在“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这一章节,书本中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讲解得再详细也无法让学生真正学到如何加工一根轴。因此,把学生带进车间,由教师结合实际零件的加工,一步一步讲解轴类零件的加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还可以提前让学生感受工厂的氛围,学会在车间中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四、比较学习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由大连理工大学组织的暑期培训。培训期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教授的一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基本问题与课程开发》课程让我受益良多。其中提到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情境设计比较学习法对中职实践教学有很大的意义和帮助。

比较学习法的原则是:比较必须三个以上、比较必须同一个范畴、比较中重复的是步骤而非内容。基于以上方法的思考,我将《机械加工技术》课程中轴类零件车削部分的知识如下:

比较必须三个以上:简单轴类零件的车削、带有方沟槽的轴类零件的车削、带有方沟槽和螺纹的轴类零件的车削、带有方沟槽、圆弧沟槽、螺纹的轴类零件的车削等。比较必须同一个范畴:轴类零件的车削。比较中重复的是步骤:车刀安装、毛坯装夹、试切、车削一端、掉头、车削另一端。基于以上过程学生不仅实现了对轴类零件车削方法的学习,对车床的结构和切削运动有了更加感性和深入的认识,增长了动手能力,而且学习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学习更深一层次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对简单的知识重复应用,加深记忆。同时对于那些参加中职升高职考试的学生,这些内容又是技能加试过程中必考的内容。不仅学习技能又针对考试,可谓一举多得。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急需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进入企业后能够尽快地为企业创造效益。作为中职机械教师,要积极响应这种需要,改革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面对中职学生的现状,充分挖掘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努力提高中职机械教学的课程质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报告篇七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课堂中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与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本位转向职业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

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是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机械制造行业的各类企业培养操作普通机床进行零件加工、机械设备装配调试与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专门培养与机械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技能型人才,实行“工学结合”显得更为必要,因此,不断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我校本专业正在探索实施以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应用到教学中。

一、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学年采用基础知识学习与相应基本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主要培养学生首次就业的岗位胜任能力;第二学年采用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第三学年专业拓展能力学习与培训、毕业设计,与就业结合的顶岗实习。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依托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大型企业,运用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二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进行生产性实训的顶岗实习。第一年:进行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相关课程实训环节训练,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能力。第二年: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相关课程实训环节训练,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第三年:与就业结合的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中结合就业开展顶岗实践活动,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培养学生岗位的适应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二、“能力本位、就业导向,校企合作1+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根据这一主线我校与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大型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实现“办校入企”。第一年:学生在校内进行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相关课程实训环节训练,入学初期进行“看生产,讲专业”认知实习,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能力;第二、三年:把班级建在企业,岗位工作项目即典型的工作任务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紧密联系。车间就是教室,学徒是学生,师傅是教师,根据培养目标,专业课由学校的老师到企业去教学,毕业后学生在岗位上继续工作,既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又能成长为岗位上的熟练操作工。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以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企业会付给学生劳动报酬,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企业为了让学生能上岗必须承担培训任务,这样,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而企业由学生来承揽加工业务,从中产生了效益。

三、“订单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模式是指学校根据企业对用人的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它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培养企业所需人才,这种模式让学生明确自己所从事的岗位,明确岗位上的典型的工作任务,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同时不用担心就业,企业也有后备工人,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三方共赢的一种工学结合教育教学形式。我校曾与多家用人单位合作开办了“订单班”,效果很好。

四、“引企入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与本地区的大型企业联合成立培训基地,企业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提供真实的工作任务,企业提供能工巧匠指导学生进行真实的生产工作,学校出师资,针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由双方共同对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在做学,学中做,学校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能培养出适应性强、企业急需、动手能力强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要不断地探,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适用的,符合企业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

机械加工技术实训报告篇八

本学期我认真完成了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等基本工作,及时对后进生进行课后辅导,并积极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进行实际操作,杜绝“高分低能”,严格要求学生并尊重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引导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使学生不仅学有所得,更能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十分享受教学的快乐以及作为一名老师的成就感,不仅收获了学生的'认可,也感受到教学能力的提升。日后我将更加努力精进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呈现一个更精彩的课堂。

《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学生真正掌握机械加工技能的必修课,内容囊括从事机械加工相关工作的人员和初中级机械加工领域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有关零件加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初步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零件加工技能的养成打下基础。同时本课程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教材中还涉及了机械加工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铣工基础与操作》是机械类学生的专业课。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始终通过以机械加工实训教学为主,机械加工理论教学为辅的方式,结合学生们的基础薄弱、入门困难、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实操切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我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总结及教训:

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1、理论基础部分:通过《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三爪夹盘,四爪夹盘,平口钳,分度头的工作原理,分度头的分度计算,分度头挂轮的计算等。通过《铣工基础与操作》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铣床加工的工作原理。

2、实训操作部分:实训课程主要是配合理论教学展开的,通过《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三爪夹盘、四爪夹盘、平口钳、分度头等夹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夹具精度的调整。通过《铣工基础与操作》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铣床的操作方法以及铣床的保养。

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平时上课比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学习任务,但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铣工基础与操作》这门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学习难度是有的,而且它与其他的基础课联系也比较大,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多加巩固和练习。

教学情况反思:总体而言,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本人教学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反馈良好。作为《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课程的主讲,这一个学期以来,我做到了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生动风趣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充分给学生们拓展自己的经历和进入企业后必备的能力。

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教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由于自身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上更多地依赖于传统教学模式,对新兴教学手段了解不多,学习的速度也较慢。在之后的教学生活中我会多多吸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借助网络和多媒体,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系统,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思维不够。

《典型工装原理与应用》和《铣工基础与操作》等课程虽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也是机械加工的最核心的部分,涉及大量实训操作,本人在教学中更多地结合了自己的经验,但如果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同时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或许可以在机械加工的“教”与“学”方面有更多突破。

三、对实训操作的力度不够。

实训操作是高职院校学生掌握技能的必经途径,但由于本学期的理论学习知识点较多,所以没有安排较多的实训时间。下学期开始将着重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总结经验并不断借鉴其他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提升教学质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