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03-20 17:48:17
- 小编:zdfb
- 文件格式 DOC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提纲评价篇一
湖北省秭归县文化中学周立勇
随着新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工作也正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在落实生物课程标准过程中,要求在方法上应注重“四强调”中指出:“强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强调学生对生物学有更深入的理解;强调学生利用生物学考虑择业方向。”要求学生提高探究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生物学责任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可见,学好生物科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学会生活的需要。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将向学生展示一个多彩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小到基因大到个体的生命现象,了解动物、植物、人的结构,了解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各营养结构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与能量的流动等,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并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主动保护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保持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卫生,使用无公害产品,尽其所能地减少、不污染环境,为动、植物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通过学习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了解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及其他成分、所有这些物质对人体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与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以及人体食入、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食物中这些物质的过程,让大家懂得一日三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吃的合理、吃的科学也不是易事。特别是初中生,他们像含苞欲放的花朵,似灿烂的朝阳,生机勃勃,正迈入美好的青春期,要健康成长,更需要科学、安排合理膳食。
生物课程的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课程的设计要求: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态势,以十个主题为基础,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基础,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实现社会、科学和学生个性发展统一的“三角绿洲”。
怎样才能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呢?这是一个大家都在讨论的问题,也是一个讨论已久的、看法不一的问题。我认为,转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不是说今天我学了某某学说,就立刻接受,它需要时间,更需要实践,这不仅是转变教师的观念的过程,也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坎坷的。我们要放下“我是老师,学生就得听我的”的架子。要知道,初中生不再是小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他们正处于心理、生理趋向转型的关键时期,有自己的思想,自尊心强,自我意识强。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走到学生中去,从心里关心他们,不是作表面文章。
一、课堂上正面引导。例如:让学生发言,留给他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搬到课堂上来,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二、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行为,推测学生心理,及时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透明教育,减少与学生之间的隔阂,改善师生关系。这样有利于我们研究学生个案,有利于教学与辅导,轻松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三、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许你会问,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要以学习为主,为什么要把学习问题放在这个位置?我的解释是,这好比战场上的士兵,如果后方问题解决了,他就不会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战斗。学生学习也是这样,解除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不是更容易一些呢?有了主动学习意识,我们就不用愁他们不能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质了。
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提纲评价篇二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在新的世纪大潮流涌动下,经济全球化也伴随着经济政治文化在国际范围内飞速蓬勃发展。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既能强国,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强大与否的关键因素。而在我国,除了继承与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这一重要任务,还必须得用心学习国际文化知识。则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就成了我们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
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英语课程标准就像语文数学的课程标准就成为一必不可少的存在,甚至更重要的存在。它不仅是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指导,也是一种规范;它也是师范生在校学习时对自我要求成长的依据。作为一个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师的在校大学生,对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就是一个必须而艰巨的任务了,但我想也是一个我们自己将获益匪浅的的任务。
那么什么是英语教学大纲?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内容是什么?且又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而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也得从这两性质出发,在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基础之上,一步一步来理解英语课程标准的进步和发展,了解它各个阶段的特点。时代的发展既伴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也要求着教育领域里的各个方面各个问题不断被进步和不断被改革。虽然进步,但总有问题会随着进步而出现,然后再促进其进步,那么现今我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
一、我国基础英语教学大纲的发展
教学大纲(syllabus)
狭义的“课程标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及规定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体现实施内容和目标的次序和进程。
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大纲是英语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它规定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理念、方式方法、教材、测试等。近年来,它更多的是指对某一课程在某个/些阶段中的教学内容清单及选材和排序的原则等。
英语教学大纲发展的详细过程
第一阶段(1977-1990)
1998—1980 《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 《全日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1990 《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第二阶段(1988-2000)
1988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1993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9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200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第三阶段(1999-至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curriculum)
在国外,它是指反映教育管理部门或具体教育单位的所有教育功能的整体课程设置模式以及体现这些功能的教学活动和内容。
在我国,是由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派的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考察和研究了当今国内外基础教育外语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现状并广泛听取了各地专家学者和英语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通过近三年的反复研讨和修改后制定出来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特点:
第一、外语成为我国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 第二、已经注意到外语教育的差异性; 第三、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
第四、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第五、建议“根据中学不同的需要,编写出几套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受师生欢迎的好教材。”
第二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特点: 第一、科学
第二、规范 第三、开放 第四、完整
中小学英语课程的进步:
第一、教学目标:
1988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明确提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992年的义务教育初中大纲则增加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要求。
2000年义务教育初中大纲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学目的部分,不仅提出知识、技能、能力的要求,还提出了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开发等方面的要求,甚至把非智力因素(兴趣、信心、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放在首位。
总的来说,英语课程教育目标在由单纯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向转变。
第二、教学要求:
在1986-1993年的五个大纲都提出了培养“在不同程度上通晓一些外国语的各方面的人才”,并反复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中学开设英语课的双重目的——升学与就业。
从1992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大纲开始规定分级要求,即初中分成一级和二级要求,初
一、初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初三选修。
1996以后的普高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了一级和二级目标要求,高中
一、二年级英语为必修课,高三英语选修。一级或二级要求为基本要求,“上不封顶”,意思是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超过大纲规定的要求。
也就是说,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必然由单
一、封闭型向灵活、开放型转化。
第三、教学观念和方法:
(1)明确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2)提出了四项技能综合训练,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3)强调处理好语言教学和文化的关系;(4)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英语环境。
第四、语言和文化:
(1)语言技能的听说读写熟练掌握、语言知识的语音词汇词法的牢记及话题的应用表达;(2)情感态度的能动作用;(3)学习策略的反作用;
(4)文化意识在新国际视野里德步步升华。
第五、教师定位:
1.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2.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3.学校课程的开发者
4.综合知识的掌握者
5.信息技术的应用者
6.教学教授的学习者
第六、教学手段特点:
实效性;
趣味性; 教育性; 创新性; 针对性。
第七、教材:
变化之一是现代化,主要反映在:
1.英语教材的内容逐渐贴近学生的生
活和现代社会生活,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即大纲提到的“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或“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渗透大量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
2.教材多采用结构、功能、话题相结合的方法。
3.教材的编写注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征,特别是年龄的特征,重视从教材内容、编排体系到呈现形式等方面提高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力求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注意调节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分量。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编制多媒体教材。变化之二是多样化,主要表现在: 1.鼓励“一纲多本”;
2.引进多种外国教材,补充发达地区和外国语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的需求; 3.编写不同起点的教材,特别是小学起点的英语教材。
第八、测试改革:
1988《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92《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2000《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二、课程标准内容概述
(一)“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是什么关系?
1.“课程目标”主要是用简炼的文字从总体上来概述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中横向展开的几个方面和纵向发展的几个阶段(级别)。
“内容标准”部分实际上是对“课程目标”部分陈述的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即详细描述五个方面的目标(含对五个方面的再分类)以及这些目标在各个级别的具体要求。
2.值得注意的几点:
(1)“课程目标”部分用一个饼圆图来示意课程目标五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五个方面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五个方面之间没有明显的先后顺序问题。
(2)“课程目标”部分对一至五级的目标做了总体概括。总体目标是对学生在某个阶段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描述。
(3)“内容标准”部分列出的内容并不等同于以往教学大纲所说的教学内容。
(二)英语课程目标包括哪些方面?
(1)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知识也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3)情感态度指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4)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学习行为的各种理念和认识。(5)文化指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为什么要把情感态度列为课程目标?
(1)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关系。
(2)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3)情感态度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如何理解情感态度目标?
(1)有些情感态度,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不仅与英语学习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还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2)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情感态度,如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可以转化到其他的学习活动之中以及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和社会活动之中。
(3)有些情感态度,如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在表面上与英语学习没有直接联系,但应该渗透到英语学习之中。(五)为什么要把学习策略列为课程目标?
(1)学生使用学习策略能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2)发展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六)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有什么区别?
(1)学习策略包括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具体做法、步骤等行为。根据这个定义,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方法,但不是所有的学习策略都是方法。
(2)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区别类似于足球中“技术”和“战术”的区别。
(3)策略的概念比方法的概念更全面,涵盖的内容更丰富。
(七)为什么说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既都是课程目标,也都是课程内容?
(1)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是同步发展的。
(2)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不可分割的。
(3)《标准》并不要求学生为了知识而学习知识。
(八)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什么?
(1)横向联系指同一级别中各种技能的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纵向发展指语言技能从低级别向高级别逐步发展的过程。
(2)为了使技能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我们把一至五级的技能目标逐级描述,每一级目标又按听、说、读、写分别描述。这样做并不意味着这些技能是可以割裂的。相反,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在横向是紧密联系的,在纵向是逐步发展和提高的关系。
(九)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什么?
(1)文化知识指学生了解的中外文化知识。
(2)文化理解指学生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或理解能力。
(3)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cultural awarene)。
(4)跨文化交际能力指根据文化环境,在理解并尊重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十)如何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
(1)学习外语要了解外国文化,更要了解和熟悉本国文化。(2)了解本国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外国文化,提高对外国文化的鉴别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文化对比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中小学英语课程的存在的问题:
如何充分利用与开发英语课程资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在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必须建立新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和课程资源观,懂得课程资源的范围和种类,能正确使用教科书并恰当利用其他课程资源。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2.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4.安排学生参加英语课外活动。5.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学英语的最佳年龄是多大?
有人认为孩子越早接触英语越好,因为英语和语文一样都是语言类的学习。对于语言类的学习越早越好,他们那时候的语言接受能力最强,对语言异常敏感。从生理系统上说,他们的语言接收系统呈开放状态。
还有人认为12岁以后学英语最佳,那时的他们已掌握语言学习的一般技巧,他们会知道怎么对学好一门语言是比较好的,他们接受老师所教学的能力也在增强。
文献综述:自2001年教育部正式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逐渐深入人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动了教育观念、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管理、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课程标准的逐步改革,使得想要成为一个有着独特思想的老师的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要面向全体学生。2.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要创设以人为本的情境教学。4.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5.有灵活有效的任务型教学。6.要有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学生,课程标准都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和进行课程学习的重要工具和指标。已学到和未开始的都是现在的我们要掌握的,已学到的是前辈们的不懈努力给予的,他们告诉我们课程标准的发展就像一部历史,里面的可挖掘宝藏有很多。我们在英语教育事业的领域里带着课程标准一路成长。未开始的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任务了,未来教育事业的路还很长很长,问题和考验也会接踵而来,英语课程标准就会成为我们的武器,实践会验证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努力也随时在促进着课程标准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1)四川教育院外语系
(2)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程晓堂
(3)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提纲评价篇三
上海市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提纲
一、如何认识《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1、调整课程目标
关注学生经历,制订物理的三维目标
物理学科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重构课程结构
设计三类课程,学习必需、可选择物理 三类功能性课程: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
基础型:全体学生必修
拓展型: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研究型: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3、精选课程内容
突出内容选择,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 精选终身必备内容,增加选择内容 淡化学科中心,密切生活实际联系 考虑学生经历经验,充实活动内容 内容与要求
内容主题 学习水平
活动建议及说明 学习水平的界定
“知识与技能”维度中关于现象、概念、规律的学习水平分为“知道”(a)、“理解”(b)、“掌握”(c)、“应用”(d)四个等级 “知道”: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 “理解”:是对知识的一般认识 “掌握”:是对知识的较深入认识 “应用”:是对知识的较系统认识
“知识与技能”维度中关于学生实验的学习水平分为“初步学会”(a)、“学会”(b)、“设计”(c)三个等级
“初步学会”:按照具体步骤,正确使用给定器材,完成观察、测量等任务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的学习水平不划分等级,只行为动词区分层次,在“活动建议及说明”中表述
对“过程与方法”维度的学习水平分为“感受”(a)、“认识”(b)、“运用”(c)三个层次
“感受”:感受和接受相关的过程与方法 “认识”:认得和区别相关的过程与方法 “运用”:选择和采用相关的过程与方法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学习水平分为“体验”(a)、“感悟”(b)、“形成”(c)三个层次
“体验”:萌发和体会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感知和领悟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树立和具有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活动建议及说明
重点突出学生探究性活动的建议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目标要求 物理学科和技术、社会的联系
强调学科间、学科与信息技术间的整合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4、改变学习方式
倡导科学探究,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
倡导充分、合理地运用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5、改进学习训练
构建合理体系,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 突出训练的主要目的:
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改进教学 加强基础训练,增强实践训练 设置开放训练,引入质疑训练 6、改革学习评价
通过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提升学习评价理念:基于学生过去,重视学生现在,着眼学生未来 完善学习评价内容:包含三个维度及个性特长 通过科学评价,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实施个性特长评价: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进取精神 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提纲评价篇四
新课程标准解读讲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在座的各位都是大师,今天我这个小师见大师,心里总有点战战兢兢的。我们说,暴风雨前总会有雷声,算起来,这是课程标准学习的第二次雷声了。虽然我们现在用的还是老的教材,但可以引用高尔基的一句话:新课程改革的暴风雨就要来到我们这里了。三年后,却将旧貌换新颜,大家都用上与现在教材完全两样的课本了。今天我准备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将上次所学的内容简要报告一下。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像中国古代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的道理一样,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人力所能为的,它都会遵循一定的规律。课程标准的产生也是一样,有它的时代背景。1、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和由它引发的经济革命,重新塑造全球经济的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是21世纪的三大特征。也有人认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称之为“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可以预言,在21世纪,人类一方面尽情地享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带来的种种恩惠,一方面进行更加激烈的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竞
第1页/共10页 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这,我就想起了清朝时,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的情景。敌人一来,老百姓在一些头领的鼓动下,挺着雪白的肚皮,嘴里念着所谓的不怕枪炮的咒言咒语,顶着敌人的大炮冲上去。结果当然是血肉横飞、横尸遍野。这是什么呀?这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你比不过人家。人家都用原子弹、导弹了,你却只能小米加步枪的,当然会输。所以,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可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真的没错!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引发了一场“知识革命”。上次有个学生家长来到我们学校不知要讲什么道理,一开口就说:我也是高中毕业的,我也是懂道理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农村里会写信呀,写合同呀什么的,头都抬得很高,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但是到了二十多年后的现在,有人说:不学电脑也会成文盲了。大学生找工作也难了,谁还理你高中毕业的呢?算一算,人类吸收信息的量,就发现:近30年人类知识总量翻了一番;未来的30年知识总量将翻三番。随着“知识的爆炸”,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为2—5年,网络技术更新周期缩短为8个月。不看别的,光看我们教师,以前我们上课都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至多还拿了块小黑板;后来,我们用上了录音机、幻灯机,配备了“两机一幕”;刚刚学会放幻灯机可没过几天,这两机一幕
第2页/共10页 也将扔进垃圾桶,用上电脑了,用课件等更现代的教育媒体上课了。大学中有的专业的大学生进校时学的知识到毕业时有些已经陈旧,跟不上时代了。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科细化、过分系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特征的体系,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学习、创新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终身教育与创新将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另外,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化,正在改变人类文化的传递方式,也正在改变着教育。教育突破现有的时空,实现资源的跨时空共享。这必将引起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教育组织等重大变革。这正像我以前说的故事那样:台湾狂才李敖说他自己吃面条。旧社会的上海,货币膨胀。刚进面条店的时候,牌子上写着面条只有一块钱的,可算帐时,却要二块了,到一走出店门,牌子上已经改成三块一碗了。还有,新世纪人类面临各种困扰自身的问题,如,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战争、贫困,这些问题都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从教育上说,这些行为的产生与“维持性学习”形成的“撞击式思维方式”不无关系。为了迎新未来的挑战,要由“撞击式”思维方式转变为“预期性”思维方式,相应地要由传统的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也就是说,大家再不能敌来我挡了,人口爆炸了,好,计划生育;环境污染
第3页/共10页 了,好,全球行动,拯救地球。不能这样了,而是要像古代易经所说的那样会算了,“夫庙算多者,得算多也”,还没有下雨,就知道要下雨了,该准备雨伞了;人家还没有跑,你却已经冲在前面了。2、全世界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热火朝天地搞课程改革。我们不搞,行吗?又将落后五百年了。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改革的趋势是怎样的:
(1)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必备的素质。
(2)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生活与经验,反映社会、科技的新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3)课程实施,改变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今天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4)课程评价,发挥评价在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个学生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我们教育工作的目的: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健全的价值观,善于与他人共同生活,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善于创新、探索。(1)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生学习的愿望。
(2)综合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第4页/共10页 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3、落实中央精神。
由于国际形势和我国目前教育的状况,中央高度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目前教育的状况的改革势在必行,就发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二、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
a、面向全体,人人提高,一个也不能少 b、全面认识语文,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时代的产物。在语文教育改革中,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既然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5页/共10页——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人文性: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打个比方说,像我这种年岁的人,小时候往往都喜欢看打战的,做游戏也学着埋伏、冲锋。可现在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喜欢奥特曼,喜欢数码贝。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人生的开始。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是艺术,对艺术的理解可以不一样。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如:“一枝红杏出墙来”有的通过读,脑中出现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第6页/共10页 表象;有的则通过这表象感悟到春天来了,万物生机勃勃;而大人们的理解却把它用到男女的身上去了。这些理解都是可以的。
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我把它概括成四个字:读、背、说、写。当然,这四个字都包含很大的内涵,我们实践中去细细琢磨好了。实践性:
立足课本,突破课本ø语文综合实践(整体性生活性)整体性:
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实践:
(1)从巩固语言入手。如《小蝌蚪找妈妈》“寻母启事”(2)从深化思维入手。如《惊弓之鸟》“大雁状告更羸”请学生做更羸律师,答辨,把课文的逻辑结构表达清楚。(3)从发展想象入手。音乐作文
(4)从学生兴趣入手。《荷花》“对荷花的美,你可以怎样表达出来?”画、写美文、作曲、跳舞等等学生喜欢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
(5)从发展口才入手。于永正老师的交际作文—《一块面包》就是针对有小朋友把一块只咬了两口的面包扔进了垃圾箱而请学生怎样处理的课。(6)从扩展形式入手。(超文本)
第7页/共10页 民族性: 培养语感 整体把握 怎样培养语感? 熟读ø 想象:想象画面,体会意义ø 多思ø 整体把握?
《黄继光》“读了课文,你被课文中的什么所感动?” 分层落实:你在阅读中感悟了什么?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自主探究一下,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探呢?是不是上课时,两个人四个人围在一起说说就是探究呢?答案显然是片面的。
第8页/共10页 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的课堂结构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独立寻找论据解决问题。同学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忆铁人》
在这样的课堂结构中教师该做些什么呢?: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 关于合作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形式,不实际)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认真对待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任务 学生对同伴观点不认真分析 合作学习的目的:
懂得合作是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学会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会听、辩,吸取和修正 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第9页/共10页 组织好小组成员
训练好组长(有责任心、有威信)组织好角色分配 组织好汇报内容
第10页/共10页
课程标准解读专题发言提纲评价篇五
新课程标准解读讲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
在座的各位都是大师,今天我这个小师见大师,心里总有点战战兢兢的。我们说,暴风雨前总会有雷声,算起来,这是课程标准学习的第二次雷声了。虽然我们现在用的还是老的教材,但可以引用高尔基的一句话:新课程改革的暴风雨就要来到我们这里了。三年后,却将旧貌换新颜,大家都用上与现在教材完全两样的课本了。今天我准备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将上次所学的内容简要报告一下。一、产生的时代背景:
像中国古代人说的天时、地利、人和的道理一样,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人力所能为的,它都会遵循一定的规律。课程标准的产生也是一样,有它的时代背景。1、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和由它引发的经济革命,重新塑造全球经济的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社会知识化是21世纪的三大特征。也有人认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称之为“以创意为基础的经济”。可以预言,在21世纪,人类一方面尽情地享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度信息化带来的种种恩惠,一方面进行更加激烈的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竞
第 1 页 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说到这,我就想起了清朝时,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的情景。敌人一来,老百姓在一些头领的鼓动下,挺着雪白的肚皮,嘴里念着所谓的不怕枪炮的咒言咒语,顶着敌人的大炮冲上去。结果当然是血肉横飞、横尸遍野。这是什么呀?这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你比不过人家。人家都用原子弹、导弹了,你却只能小米加步枪的,当然会输。所以,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可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真的没错!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引发了一场“知识革命”。上次有个学生家长来到我们学校不知要讲什么道理,一开口就说:我也是高中毕业的,我也是懂道理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农村里会写信呀,写合同呀什么的,头都抬得很高,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但是到了二十多年后的现在,有人说:不学电脑也会成文盲了。大学生找工作也难了,谁还理你高中毕业的呢?算一算,人类吸收信息的量,就发现:近30年人类知识总量翻了一番;未来的30年知识总量将翻三番。随着“知识的爆炸”,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为2—5年,网络技术更新周期缩短为8个月。不看别的,光看我们教师,以前我们上课都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至多还拿了块小黑板;后来,我们用上了录音机、幻灯机,配备了“两机一幕”;刚刚学会放幻灯机可没过几天,这两机一
第 2 页 幕也将扔进垃圾桶,用上电脑了,用课件等更现代的教育媒体上课了。大学中有的专业的大学生进校时学的知识到毕业时有些已经陈旧,跟不上时代了。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科细化、过分系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特征的体系,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学习、创新和创造性应用知识的能力,终身教育与创新将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另外,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化,正在改变人类文化的传递方式,也正在改变着教育。教育突破现有的时空,实现资源的跨时空共享。这必将引起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教育组织等重大变革。这正像我以前说的故事那样:台湾狂才李敖说他自己吃面条。旧社会的上海,货币膨胀。刚进面条店的时候,牌子上写着面条只有一块钱的,可算帐时,却要二块了,到一走出店门,牌子上已经改成三块一碗了。
还有,新世纪人类面临各种困扰自身的问题,如,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战争、贫困,这些问题都是人类自身行为造成的。从教育上说,这些行为的产生与“维持性学习”形成的“撞击式思维方式”不无关系。为了迎新未来的挑战,要由“撞击式”思维方式转变为“预期性”思维方式,相应地要由传统的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也
第 3 页 就是说,大家再不能敌来我挡了,人口爆炸了,好,计划生育;环境污染了,好,全球行动,拯救地球。不能这样了,而是要像古代易经所说的那样会算了,“夫庙算多者,得算多也”,还没有下雨,就知道要下雨了,该准备雨伞了;人家还没有跑,你却已经冲在前面了。2、全世界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热火朝天地搞课程改革。我们不搞,行吗?又将落后五百年了。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改革的趋势是怎样的:
(1)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必备的素质。
(2)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生活与经验,反映社会、科技的新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3)课程实施,改变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今天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4)课程评价,发挥评价在发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个学生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我们教育工作的目的: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健全的价值观,善于与他人共同生活,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善于创新、探索。(1)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生学习的愿望。
第 4 页(2)综合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3、落实中央精神。
由于国际形势和我国目前教育的状况,中央高度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目前教育的状况的改革势在必行,就发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二、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
a、面向全体,人人提高,一个也不能少 b、全面认识语文,学生的个体全面发展。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时代的产物。在语文教育改革中,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既然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
第 5 页 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人文性: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打个比方说,像我这种年岁的人,小时候往往都喜欢看打战的,做游戏也学着埋伏、冲锋。可现在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喜欢奥特曼,喜欢数码贝。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高尔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人生的开始。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是艺术,对艺术的理解可以不一样。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第 6 页 如:“一枝红杏出墙来”有的通过读,脑中出现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表象;有的则通过这表象感悟到春天来了,万物生机勃勃;而大人们的理解却把它用到男女的身上去了。这些理解都是可以的。
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我把它概括成四个字:读、背、说、写。当然,这四个字都包含很大的内涵,我们实践中去细细琢磨好了。实践性:
立足课本,突破课本ø语文综合实践(整体性生活性)整体性:
如何进行语文综合性实践:
(1)从巩固语言入手。如《小蝌蚪找妈妈》“寻母启事”(2)从深化思维入手。如《惊弓之鸟》“大雁状告更羸”请学生做更羸律师,答辨,把课文的逻辑结构表达清楚。(3)从发展想象入手。音乐作文
(4)从学生兴趣入手。《荷花》“对荷花的美,你可以怎样表达出来?”画、写美文、作曲、跳舞等等学生喜欢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
(5)从发展口才入手。于永正老师的交际作文—《一块面包》就是针对有小朋友把一块只咬了两口的面包扔进了垃圾箱而请学生怎样处理的课。
第 7 页(6)从扩展形式入手。(超文本)民族性: 培养语感 整体把握 怎样培养语感? 熟读ø 想象:想象画面,体会意义ø 多思ø 整体把握?
《黄继光》“读了课文,你被课文中的什么所感动?” 分层落实:你在阅读中感悟了什么?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自主探究一下,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探呢?是不是上课时,两个人四个
第 8 页 人围在一起说说就是探究呢?答案显然是片面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的课堂结构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独立寻找论据解决问题。同学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忆铁人》
在这样的课堂结构中教师该做些什么呢?: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 创设问题情境 关于合作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形式,不实际)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认真对待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任务 学生对同伴观点不认真分析 合作学习的目的:
懂得合作是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学会勇敢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会听、辩,吸取和修正 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第 9 页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组织好小组成员
训练好组长(有责任心、有威信)组织好角色分配 组织好汇报内容
第 10 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物业月度工作总结(模板16篇)
- 2023年行政专员工作总结和计划(模板8篇)
- 最新企业工作总结结尾(精选10篇)
- 最新押运人员工作总结(汇总16篇)
- 最新幼师工作总结个人(优秀9篇)
- 2023年师德表现工作总结(通用14篇)
- 2023年乡镇心理咨询工作总结(模板14篇)
- 最新周工作总结结束语(优秀9篇)
- 医院临床药学工作总结(优秀10篇)
- 竞选组织委员演讲稿50字(实用17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