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工作范文
中医学论文3000字(模板16篇)
  • 时间:2023-11-09 21:22:34
  • 小编:zdfb
  • 文件格式 DOC
下载文章
一键复制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单位证明函件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单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检举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开学典礼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典型经验材料标题篇一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八年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以下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如学习、工作、生活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制定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是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接下来我就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签订合同能够较为有效的约束违约行为。那么合同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合同优秀范文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讲稿模板范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演讲稿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优质的演讲稿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
要写好演讲稿,首先必须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使演讲有针对性,能解决实际问题。演讲稿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演讲稿呢?下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优质的演讲稿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稿吧,我们一起来看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我
在人们越来越相信法律的社会中,合同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可以保护民事法律关系。怎样写合同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合同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合同的范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呐喊读书笔记100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
中医学论文3000字(模板16篇)
2023-11-09 21:22:34    小编:zd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避免类似的错误。要注重总结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易于理解。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的范例,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一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中国古代哲学将它作为认识自然的方法论,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古人用阴阳学说解释宇宙万物发生、发展的各种自然或社会现象,同时它涉及到医学、农学、历法、天文、地理等诸多领域当中。在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框架中阴阳学说运用的广泛性,也是最为成功的。

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认为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它的思想范畴属于中国古代的唯物论思想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朴素主义对立统一的基本理论。阴阳学说能够明确体现中华民族的辩证思维方式。阴阳学说指出:世界万物不仅是单一的内在存在对立统一或是外在存在对立统一,而是物质性的整体,是阴阳对立统一的整体,也就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不仅仅存在内在的阴阳对立统一,阴与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来体现宇宙万物的发展、发生和变化。中国古代哲学的气一元论认为,气乃世界之本原物质,气为一物两体,即阴气和阳气。气的运动变化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运动。

一、中医学“阴阳”的产生。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古人认为思想认识的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和实践。《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这是生成万物的道,宇宙以生成万物作为它的最大成就。世上有一物生成,必定有生成的物质和依据,物质是一物生成的被动因素,依据是一物生成的主动因素。被动因素是阴,主动因素是阳,万物生成需要阴阳两个因素的互相作用,因此,“一阴一阳之谓道。”在《道德经》中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万物之源,在宇宙不断运动之中产生阴阳,阴阳的不断运动而产生了世界万物。中医学角度来讲,中医学离不开阴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中医学认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也就是说人体是阴阳二气组成,上下表里、藏象经络也都是与阴阳二气息息相关。中医学的阴阳学说阐述生命的起源和本质,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阴阳平衡状态下是健康的状态,阴阳失调、阴阳偏盛如:阴虚、阳虚,就说明会生病,中医诊断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分清楚阴阳,准确辨别阴阳就可以辩证。是疾病的防治和诊断的根本规律。

二、阴阳对立。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阴阳系日月”。宇宙万物由阴阳组成,每一样事物都可以从一个意义上说是阴,另一个意义上讲是阳,取决于它和其他事物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讲阴阳为相互对立的,如世间万物凡是向上、向外、无形、光亮、兴奋、热、功能方面等都属阳,而向下、向里、有质、阴暗、抑制、寒、物质方面等属阴。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是阴阳的属性,如表与里、寒与热、明与暗等等,因此阴阳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中医学认为人体和宇宙万物同样具有这一不同性质,人体的功能和形体实质分别属于阳和阴。阴阳两者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结果统一后,万物得到动态平衡,事物就会正常发展人体得到生理平衡,人体不容易发生疾病,相反则会遭到破坏。

王叔和说:“桂枝下咽,阴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桂枝汤辛温属阳,承气汤苦寒属阴。站在哲学的角度来讲,承气汤之阴与桂枝汤之阳是相互对立的,两者也不在统一体中。事物属阴、属阳是绝对的,宇宙万物的阴阳师相对独立,不可改变。阴阳不是统一的,是对立的哲学关系。

三、阴阳互根。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概括机体生理功能的阴阳,在此可以看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同体,阴阳互相牵制,互相交和。王冰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阴阳两者相互为生,互相依靠着,相互为用。阴阳都无法独自生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根基,如人体内的气血是相通的`,血为阴,气为阳,血是气的基础,有血方有气。阴阳分为异体,处于相互对立而存在,阴阳合则一体,阳为阴之根,阴为阳之本,相互滋养。如人体也是阴阳交合,阴阳平衡的状态下人方不会生病,若是阴阳受损一方也而不致生病,原因是由于阴阳可以互相补养、助对方恢复平衡;阴若受损,阳可生阴并助其恢复,阳若受损,阴同样可以帮助身体补阳,阴阳得以恢复正常的平衡状态。

中医说滋阴者,先补阳;若补阳者,必助其阴。阳虚怕冷,阴虚怕热。也就是说,中医中治疗阴虚患者,在药方中会开一些助阳的药物,利用阳气和阴气的运动来补充阴气,阴阳平衡的运动状态,是体内的阴阳二气能够相互滋补。张景岳曾经说过:“其有气因精而虚者,自当补精以化气;精因气而虚者,自当补气以生精。”“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这里可以看出中医学中,阴阳不可混,阴阳不可离,互相融合,互为根本,因此,阴阳相生、互根。

四、阴阳转化。

阴阳在相互对立的一定情况下会产生相互转化成为对立的两面。阴阳转化与阴阳消长的关系密切,我们可通过一年中的四季寒热为例了解消长与转化的现象,春暖花开寓意着春天的到来,春暖到夏热,阳长而阴消也就是阴在逐渐转化为阳,阳发展到了极点的时候也就变为阴,热到达极点的时候也就慢慢走向寒,这个时候也就是寒的起点,秋天慢慢到来,在经过阳消而阴长的不断发展过程到达了寒冷的冬天,阴到达极点后又慢慢转化为阳,使天气不断变暖,变得春意盎然,再到夏季,这样年复一年的不断转化过程就是阴阳转化的过程。中医学中阴阳的转化也是如此,中医说人体内的脏腑也各数阴阳,人体阴阳转化就是分辨健康与否,中医常说滋阴补阳,滋阴的同时就可以通过滋养阴来养阳,通过药物滋补体内的阴,促使阴增多后转化为阳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这就是阴转化为阳得现象。

五、阴阳运动。

宇宙万物是由阴阳运动产生的,阴阳运动是升降以及出入的运动过程,升与出为阳,正如人体的阳是位居上与表的;降与入为阴,人体的阴是位居下和里的。阴阳运动过程是向相反方向运动,即阴向上向外运动,此时阴则养阳;而阳向下向内运动,此时阳则滋阴。阴阳运动是按照“反其道而行之”的运动方式,阴阳互根,相互滋生也是阴阳运动的一种方式。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宇宙万物的运动是相互作用下通过漫长的岁月不断地演变的过程,阴阳通过日月不断循环,吸收阴阳,由大到小、由外至内不断运动的影响,使得万物不断呈现阴阳的功能、状态而运动。

中医说人体内阴阳的不断运动体现不同表象,阴阳平衡的运动人体表象是正常的,当阴阳运动过程中,阴阳出现量的变化,阴会不断增多、阳便不断减少的现象,或者阳运动中不断增加、阴不断减少,就会产生“物极必反”的现象。这种极致的变化也在人体疾病的产生过程中出现,阳证突变阴证或阴证突变阳证。人在发热病期,会出现高热、面赤、口渴,经过一段时间会产生怕冷、面色苍白等证,这就是明显的阳证突变阴证的表象。

阴阳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体现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对立和阴阳转化。中医学将人体内阴阳不断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表象,作为阐述人体经络、防治疾病、病因病机、辨证等理论。

总之,阴阳学说与中医学是息息相关的,在中医学中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构成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气,人体之气也可分为阴阳两类,人体之气的阴阳对立统一运动是人体生命运动的根本规律。健康生命体内阴阳二气在生理状态下的自我协调和病理状态下的自我恢复是由于阴阳理论对机体自我调节与和谐的一种本能的高度概括。阴阳之间相互转换、对立、支持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能够体现中医学独特的一面。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二

《中医学基础》课程是我院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专业每年招生120人,实行大类培养。近年来,都是大班上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1)教室偏大,教师视野过宽,秩序较差。(2)学生玩手机者众多,课堂管理难度较大。(3)教师教学手段单一,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不好,往往一讲到底,学生兴趣不足。(4)教学对学生关注不够,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参与面狭窄。(5)忽视学生的深层体验,学生学习动机弱化。以上诸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资源不足,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教学方法单调学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所致。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从2015年起,本教学团队对《中医学基础》课程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措施,经过二年的努力探索,取得较明显效果。兹总结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1.科学使用多媒体技术。

把多媒体用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大班教学,对提高大班教学的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做法:一是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做好课件,把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汇集到课件之中,图文并茂地展示知识要点;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与学生建立qq群和微信群,将现代研究的新进展经归纳分类后不断发送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能更多地接受专业教育,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传统《中医学基础》理论精髓。

2.综合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时在一节课中可以同时运用几种方法。如我们在讲授“经络”一章时,一边采用人体经络立体教学模型,一边采用平面经络图讲解,这种直观的教学比较受学生欢迎。又如对某些概念难点,则采用老师出思考题,课后学生查阅资料,在下一节课时请部分学生来主讲,这种“翻转”式的讨论课也受到学生欢迎。

3.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针对部分学生对中医学基础理论学不得法、费时吃力仍掌握不好的情况,我们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其基本的要点是善听(课内)、善记(课内)、善思(课内外)、善议(课内外)。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往往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总结出一套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中医学基础的授课对象是刚入学的学生,教师釆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方法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经研究发现,学生对讨论式教学方法颇受欢迎,他们普遍认为,这种方式可为自己提供主动学习和展示学习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教师作为这种学习方式的“导演”,对学生的思维要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中医思维探索及研究,如此则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动性大大提高,将学生的被动接收式学习变成主动思考。通过这种讨论式学习,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对中医理论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种无形而潜在的'影响。“亲其师,信其道”是对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所起作用最形象的写照。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课后经常与学生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与学生交朋友,取信于学生。学生对你信任了,自然就愿意听你的课了。

6.通过设立助教,组建课程学生小组。

大班教学的学生数较多,教师不可能与所有的学生都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近年来为每门基础课(大班)设立助教1名,以协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同时组建该课程若干个学生小组,通过学生小组把学生组织起来,平时助教可通过微信或qq向各小组下达自学提纲、布置作业和讨论题,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7.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评价教学效果。

总结以往教学评价的经验与教训,改革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评价,采用课程考勤、课堂发言、分组讨论、阶段性测验、期中考试、课余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保证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该课程是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被作为专业评估课程之一。通过以上教学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有明显提高,经统计,近二年该课程的学生考试成绩平均提高20%。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对专业基础性课程大班教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文档为doc格式。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三

几千年来,中医学对于衰老和抗衰老,有着独特、丰富的经验,并且形成了许多著名的理论学说,其中有很多关于抗衰老和中医养生的系统性理论著作,如《黄帝内经》、《千金方》、《千金翼方》等。以下就我国中医学的经验和近现代中医学的相关研究,归纳和总结衰老和抗衰老的理论。

衰老又称老化,是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退行性变化,是机体诸多生理、病理过程和生化反应的综合体现,是体内外各种综合因素(包括遗传、营养、精神因素、情绪变化、环境污染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衰老是人类生命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任何人都不能阻止衰老的进程,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延缓其进程。

衰老和老年病不同。衰老不是一种疾病,正常衰老过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渐进性的、积累性的和不可逆的生理过程。老年病,大多数是在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疾病,是一种病理状态,衰老是每个人生命中必然发生的,而老年病却不是人人都会罹患的;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老年病却是属于机体的病理表现;衰老是无法避免的,而老年病却是可以预防的。衰老虽不是病,却易导致老年人患病;患上老年病之后,则进一步加速衰老的过程。

2.1男女衰老的差异中医学自古以来就己经认识到衰老的性别差异。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开篇的《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这一段经典的文字不但详细地表述了男女由发育至衰老的过程,更揭示了男女从发育到衰老的性别差异。从上文可以看出,女性以7年为一生长周期,5个周期以后(35岁左右)开始出现衰老,7个周期以后(49岁左右)开始进入老年期。男性以8年为一生长周期,5个周期以后〔40岁左右)开始出现衰老,8个周期以后(64岁左右)开始进入老年期。总之,在开始衰老的时间上,女性比男性提前约5年左右,完全步入老年期,女性比男性提前约15年左右。

2.2衰老的表现。

2.2.1面部及皮肤皮肤色素沉着,导致面部肤色加深,出现肤色暗沉、发黄。进一步发展时,全身皮肤可出现老年斑,并且皮肤弹性减退,出现松弛和皱纹。如上文中多处出现“面始焦”、“面皆焦”等。

2.2.2毛发头发的黑色素脱失,头发颜色开始变白,毛囊开始萎缩,毛发变细、变脆,易脱落。如上文中多次出现“发始堕”“发始白”、“发鬓颁白”等。

2.2.3牙齿牙齿开始出现松动、脆裂,进一步出现牙齿脱落,甚至满口牙齿落光。如上文中提到的“发堕齿槁”“齿发去”等。

2.2.4视力、听力视力逐步下降,听力逐步减退。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2.2.5体态脊柱弯曲,身高下降,运动机能逐步减退。

2.2.6器官功能生殖功能减退,如女性绝经、男性的性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减退,如食欲下降、出现便秘等。《千金翼方》记载:“人年五十以上,皆大便不利,或常苦下利。”《养生四要·却疾》“人年六十,法苦大便艰涩秘结。”另外,心、肺、肾、肝、脑等一系列脏器功能均呈逐步减退趋势。

3.1先天因素从古至今都有许多观点认为,人的衰老及寿命的长短,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即基因。王充的《论衡·气寿篇》曰“强寿弱夭,谓禀气沃薄也。夫禀气沃则体强,体强则寿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多病,寿短。”认为先天禀赋强的人,身体健康,衰老缓慢,寿命较长;先天禀赋弱的人,体质虚弱,易患疾病,容易衰老,寿命较短1这些学说的观点与现代遗传学的观点有着相似之处。

3.2后天因素除去先天因素之外,人的衰老和寿命长短仍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后天保养是否得当。《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曰“修短寿夭,皆自人为。”从古至今诸多医学书籍都论及后天因素对人的衰老和寿命的影响,如《黄帝内经》中的《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时御神……故半百而衰也吒”可见影响衰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结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点。

3.2.1饮食历代医家都认识到饮食的重要性,认为饮食不节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过饥、过饱、暴饮暴食、酗酒、饮食不洁、饮食搭配不合理均会缩短寿命。如《黄帝内经》认为“以酒为浆”会导致“半百而衰”,并提倡注重饮食卫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3.2.2起居起居无常,不按时作息,甚至昼夜颠倒,长此以往会出现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紊乱,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加速衰老的进程。

3.2.3情志过度的喜怒哀乐、长期郁郁寡欢和精神压抑都会导致机体提前衰老,甚至缩短寿命。如《素问·疏五过论》曰:“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3.2.4劳逸过度劳累,包括运动过量、用脑过度、纵欲过度等,都会导致体质的下降、衰老的加速。《黄帝内经》“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久卧伤气。《素问·举痛论》认为“劳则气耗”。

3.3衰老的机理衰老的中医学机理主要有:肾虚、脾虚、肾脾两虚、五脏虚损、血瘀(包括气虚血瘀、肾虚血瘀、肾脾两虚夹瘀、多脏器虚损与气滞血瘀痰浊)等。

3.3.1肾虚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藏精,对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的衰老源于肾气虚衰。明代虞天明的《医学正传》曰“肾气盛则延寿,肾气衰则寿夭。”《景岳全书》认为肾乃“精海之源、五脏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三焦之源”。《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详细阐述了肾气与人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关系。

3.3.2脾虚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人除了立足于先天之本肾外,还需依靠后天之本脾胃吸收运化水谷精微来不断获取营养。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人体各器官功能下降,导致衰老提前,故脾胃虚弱为衰老之源。《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多次提到的“阳明脉”为多气多血之经,泛指脾胃而言,“阳明脉衰”即指脾胃虚衰,可见衰老是由脾胃虚衰所致。李东垣的《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化》曰:“脾胃之气既伤……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3.3.3肾脾两虚有了上述两种学术流派的观点,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衰老并非单纯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功能衰退的结果,故结合两种观点提出肾脾两虚致衰,认为肾虚和脾虚对于人的衰老同样重要,有协同作用。

3.3.4五脏虚损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有赖于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五种脏器的共同协调运作:肾为先天之本,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肺吸收宇宙间的清气,肝主藏血,心主精神、意志。衰老是五脏虚损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肾、脾、肝的虚损起到决定性作用。归纳起来,肾虚为衰老之本,脾虚为衰老之源,肝虚为衰老之助网《〈灵枢·天年》曰:“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皆大盛评定,腠理始疏……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虚,魄离,故善言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3.3.5血瘀其衰老机理提出“虚-瘀-衰老”模式网,认为各脏器的功能减退,出现气血瘀滞,循环不畅,流通受阻,最终加速各脏器功能的减退,促进衰老,导致死亡。

抗衰老在中医学上又称为“治未病”,即“上工不治己病治未病”,最好的医学不是治疗己经发生的疾病,而是使人不生病。中医学“治未病”的核心思想就是提倡未病先防,从而预防衰老和延缓衰老。以下是历代中医学总结出的抗衰老的方法。

4.1合理饮食主张合理饮食,均衡营养,三餐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不可暴饮暴食,不可嗜酒,则有益脾胃,身体健康。《素问·脏器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4.2起居有常主张生活作息规律,起居合理,顺应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则能精力充沛,延年益寿。古人认为,顺应四时,才能调和阴阳,人体与四季要协调统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建议:“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清代张隐庵建议“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精也。”

4.3适量运动主张劳逸结合,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强筋健骨,流通气血。长期坚持,可以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如著名的汉代医学家华佗,首创“五禽戏”,教大家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遵生八笺》认为:“运动发却病,体活则病离。”

4.4调节情志主张修身养性,平衡心态,调节情绪,清心寡欲。保持心情愉快,情绪乐观,胸襟开阔。有了健康的心态,必然会保持年轻,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安来。”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的养生之道为“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

4.5保健用药孙思邈极力主张通过及时进补服药来防病抗衰,曾有“人年四十以上,勿服泻药,常饵补药大佳”之说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有365种,其中延缓衰老的上药达120余种。中医认为,衰老主要是肾虚、脾虚、气血两虚所致,所以补肾、健脾、活血化瘀、补血益气是延缓衰老的主要方法。常用的抗衰老中药大致有如下几种:

4.5.1补肾益精经典的补肾方剂有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金匮肾气丸、七宝美髯丹、清宫寿桃丸、还精煎、补肾益寿片、八仙长寿丸等。其中常用的单味中药有:地黄、黄精、枸杞、菟丝子、淫羊蕾、肉苁蓉、锁阳、女贞子、巴戟天、覆盆子、鹿茸等。现代研究表明,上述药物可以起到增强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改善性功能、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4.5.2健脾和胃经典的健脾和胃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补中益气汤、理中汤等。其中常用的单味中药有:茯苓、山药、白术、大枣、麦芽、陈皮、山楂、灵芝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上述中药有增强免疫力、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清除自由基、延长细胞寿命等作用。

4.5.3活血化瘀代表性活血化瘀的单味中药有丹参、川芎、红花、当归、桃仁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它们有显著的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滞度、调血脂、改善组织供氧等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高脂血症、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等有明显疗效。

4.5.4补血益气常用的补血益气药物有人参、党参、当归―、阿胶、熟地、地黄、何首乌、紫河车等,对于改善和治疗女性贫血、气血两虚、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有显著的疗效。

4.5.5生津润肺常用药物有麦冬、天门冬、生地、甘草、百合、银耳、玉竹等。据研究它们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清除自由基、提高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改善细胞的能量代谢,对于改善老年人肺功能、止咳、化痰、平喘有明显的作用。

4.5.6调节免疫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枸杞、剌五加@、灵芝、蜂王浆、冬虫夏草、蛤蚧、龟鳖等,它们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人体t淋巴细胞生成、提高dna修复功能、提高sod活性、清除自由基、参与核酸合成、补充必需微量元素如锌、硒、碘、镁、铜、锶、钴、锰、钼等作用。

中医中药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养生保健、抗衰老是我国中医学独具特色的精华之一,几千年来中医学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历代医家在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从不同角度总结和发展了中医学的衰老学说,帮助人们一步步从探索衰老、认识衰老到预防衰老,为人类的老年医学和预防医学留下了宝贵的资源。

展望未来,人类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人们对于衰老的研究越来越迫切和重要。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更应结合现代西医的免疫学、内分泌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临床试验研究等多种现代理论和方法,将国之瑰宝一一中医学对于衰老的研究进一步发扬光大,即所谓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促进现代老年医学和预防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助人类之健康、延人类之寿命。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四

耳科最常见的疾病就是神经性耳鸣。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叫声、滋滋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以下是“中医学的科研论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严重的耳鸣可以扰得人一刻不得安宁,令人十分紧张、焦虑和烦躁。如果长期耳鸣得不到治疗,会引起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目前耳鸣病因尚不明确,众多的研究表明,耳鸣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因素可以是耳鸣的原因,也可以是耳鸣的结果。因此,耳鸣患者常表现为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忧虑、烦躁、情绪波动和失眠等。这种长时间的心理障碍反过来可能会加重耳鸣,形成恶性循环。[1]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方法很多,我院采用中医治疗神经性耳鸣65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根据我院近五年来的65例病例分析,男43例,女22例,年龄40—78岁,老年人约占56%,耳鸣分级为6级。我院65例患者中1级耳鸣29例,2级耳鸣18例,3级耳鸣15例,4级耳鸣3例。由于神经性耳鸣的病因很多,西医治疗耳鸣的方法众多,但治疗的效果不佳。我院中医治疗神经性耳鸣,根据每个患者的病因、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

2、方法。

(1)清肝降火疗法有的耳鸣患者暴怒伤肝,又因饮食辛辣,或有高血压病史,肝火上亢,循经上炎细菌感染化脓,所导致的神经性耳鸣,中医上称之为实热。肝火“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耳鸣爆发时,耳内有雷鸣轰轰声,还伴有耳胀、耳痛、流脓、头痛眩晕、发热、口干舌燥、面红耳赤、坐卧不宁、心烦意躁等。我院采用清肝降火法,治疗耳鸣,效果明显。药方为:天麻10g,钩藤10g,白术10g,当归10g,黄岑10g,党参20g,麦芽6g,生地9g,龙胆草9g,橘皮6g,菊花9g。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天麻、钩藤为主方加减。

(2)疏风清热凉法有的耳鸣患者是由于风寒感冒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中医上称之为风热。热外感,循经上攻,耳痛耳胀、耳鸣如蝉,以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还伴有流涕流泪、咽痛、口干、舌苔厚而黄,全身酸痛,头痛、发热。用手按摩耳廓或揉压穴位,耳鸣症状减轻。根据患者病情,我院采用疏风清热疗法。药方为:竹叶6g,薄荷6g,蝉蜕6g,黄岑10g,菊花10g,石葛蒲10g,连翘10g,金银花10g,胡6g,橘皮6g。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银翘散为主方加减。

(3)补肾填精疗法中医认为肾耳相通,肾为人的先天之本,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藏精生髓。《内经》中讲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2]年老体弱者或体虚的人,易感染神经性耳鸣,年过40岁,人体器官逐渐衰老,功能减退,肾虚诱发耳鸣,最终导致听力下降。肾虚耳鸣患者伴有腰膝酸软,性欲减退,早生华发,舌淡白。根据患者病情。我院采用补肾填精疗法。药方为:枸杞子20g,山药20g,熟地30g,鹿茸3g,山芋9g,牛膝10g,菟丝子15g,河车3g,黄精12g,龟板12g,菊花9g。根据患者病情轻重,枸菊地黄丸为主方加减。

(4)清热化痰疗法根据我院临床经验,大多数神经性耳鸣患者中医治疗主张从肾入手,补肾填精疗法,但有的患者效果不显著。因而我院中医总结多方理论及临床经验,从痰论治。痰多生百病,痰热郁结,循经上雍,雍而成鸣。这种情况的患者,头昏而胀,因而痰多而粘,咳嗽胁痛,舌苔黄而腻。因而,我院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清热化痰疗法。药方为:礞石30g先煎,杏仁10g,茯苓10g,橘皮8g,黄岑10g,生山栀10g,制南星10g,枳实8g,瓜蒌仁10g,法半夏6g,龙胆草8g,大黄6g后下。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礞石为主方加减。

(5)活血化瘀疗法神经性耳鸣如果久病不治,则淤血阻碍耳窍,气血流通不畅,耳部微循环受阻。中医认为部分患者是因耳部血管受到刺激导致微血管痉挛,血流通受阻,此类型的耳鸣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如刀割,头昏脑胀,头颅疼痛部位固定,舌质暗紫。因而,我院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活血化瘀疗法。药方为:赤芍10g,川芎6g,红花5g,红枣5枚,生姜5片,葱白4根,麝香0.3g。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药方加减。

(6)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神经性耳鸣主要是由气血滞瘀,心脉运行不畅,以致耳窍血管受阻耳鸣。干祖教授认为“主治清窍闭塞者用升清通窍法”。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井穴,开窍提神,心肾交济。

吴茱萸性热燥烈,辛苦降湿,口服可以补脾温肾,降燥湿之功效。贴敷于涌泉穴位能疏通经气,血脉畅通,引火下行。用食醋调和吴茱萸,可以使穴位局部的渗透能力增强,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加强。冯荣昌用中药贴敷于涌泉穴治疗神经性耳鸣33例,[3]11例治愈,6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治愈率33.3%,总有效率75.8%。因而,我院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采用中药贴敷涌泉穴疗法,治愈了一部分耳鸣患者。

3、疗效标准。

痊愈:半年到一年内耳鸣症状完全消失,并且没有复发,疗效显著。显效:耳鸣症状有明显减轻,患者听力提高明显。好转:耳鸣症状有所减轻,患者听力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无效:中药治疗几个疗程,患者耳鸣症状与治疗前无任何变化。

二、结果:

近五年来,我院就诊的65例病例中,痊愈42例(64.6%),显效16例(24.6%),好转5例(7.7%),无效2例(3.1%),总有效率为96.6%。效果相当可观。

三、讨论。

耳鸣是临床常见病症,在没有外界相应声源或电刺激的情况下,发生于耳内或头颅内的'异常声音感觉,是听觉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常见症状,内耳的血管痉挛常是耳鸣发生的重要原因。耳鸣一般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客观性耳鸣的治疗在于治疗引起耳鸣的相关疾病,以达到治疗的目的。[4]在生活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大多是其他疾病诱发的耳鸣,导致内耳缺血缺氧,阻碍内耳微循环,压迫神经等原因发生的病变,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滋滋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严重的耳鸣可以扰乱人的生活。中医治疗神经性耳鸣,中医学上肾耳相通,肾为人的先天之本,上通于脑,开窍于耳,藏精生髓。按照中医理论。神经性耳鸣许多实少,实症病人是由于外感风寒炎火上亢影响耳窍所致,虚病病人则是由于肝肾阴虚脾胃虚寒,血脉瘀阻所致。

四、结论:

收集我院近五年来的65例神经性耳鸣患者,中老年人约占56%,我院中医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治愈率高,效果甚佳。经过众多医生的共同努力,我院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中医治疗神经性耳鸣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五

我们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的成果,其中蕴含大量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中医理论中的哲学思想,如“五行学说”中,“五味”对“五谷”膳食结构起决定性作用,成为人们的择食关键。“医食同源”巧妙地将饮食与用药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填饱肚子又可以防治疾病,堪称中国一绝。中医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就像一个挖不完的金库,值得我们深究。

1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所体现的中医哲学思想。

1.1阴阳学说。

其中《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而调之,以平为期”。可见调理阴阳是饮食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医认为,任何事物包括人的生理病理机能都可以分为阴、阳两种属性,阴是指具有滋养,濡润、抑制、凝聚等作用的物质及其机能属性;阳是指具有温煦、兴奋、推动、气化等作用的物质及其机能属性。[1]在中医阴阳学说的指导下形成了因人、因时、因地择食的饮食观。

1.1.1因人择食。

阴阳学说将人的体质分为偏阳质、偏阴质、阴阳平和质三种类型;将食物划分为温热、寒凉和平性三种类型。“视其寒温盛衰而调之”(《灵枢·经水》)告诉我们:饮食因先辨其体质再决定吃什么食物调理。偏阳者应少食温热性食物,而宜食寒凉和平性食物,否则将会导致阳亢及伤阴;偏阴者应少食寒凉食物,而食平性和温热性食物,否则就会导致阴盛阳衰。阳虚者宜多食温补之品;阴虚者宜多食甘润生津的食物。

1.1.2因时择食。

“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体现了阴阳学说中“因时制宜”的观点。日出、春夏属阳,日落、秋冬属阴,人体饮食需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所以春夏、早上宜食温热食物,如生姜;秋冬、下午宜食寒凉、滋润食物,如萝卜。

1.1.3因地择食。

自然环境的不同使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呈现出复杂的'地域差异,阴阳学说中“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我国南方属阳,北方属阴,南北的气候差异决定了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各地人们的口味也因气候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湖南一带湿气重,因而喜食辣;北方气候干燥,容易出汗,喜食润燥食物。由此说明,饮食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1.2五行学说。

在中医五行学说把自然界的事物分为木、火、土、金、水五个方面,从而构成不同级别的系统结构。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自然就被纳入到这一结构模式中,如把食物分为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谷(麦、菽、稷、麻、黍),五畜(羊、鸡、牛、犬、彘),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五果(枣、李、杏、栗、桃)等。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的属性在五味中分别是酸、苦、甘、辛、咸;在人体五脏中是肝、心、脾、肺、肾;在季节中则是春、夏、长夏、秋、冬。各五行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食物五味与人体五脏来说,“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灵柩·五味》)同样,五脏与五季之间也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春季属木属肝,夏季属火属心,秋季属金属肺,冬季属水属肾。由五脏与五味,五脏与五季的关系可以得出五季与五味也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关系对饮食的宜食、宜忌有很大的影响,饮食只有在不违背阴阳五行生克规律的前提下,才能维持着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身体健康。

1.3病因学说。

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饮食病因”在中医思想里面占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为饮食失宜(饮食不洁、饮食不节、饮食偏嗜),饮食失宜直接影响脾胃消化、运输功能,导致营养失衡,引起其他疾病。

很多疾病都是由饮食不卫生造成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意在告诉人们不宜食变质、腐败、不洁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灵枢·小针解》:“饮食不节,而疾生于肠胃”,饮食不节包括“食量无节”和“饮食无时”。饮食过少或过多均不利于身体健康,过少使人饥饿,水谷精微不足而营养不良;过多则使饮食积滞于胃肠,引起消化不良。饮食无时是指没有按时规律的饮食,饮食应按四季,早中晚规律进食。

饮食偏嗜即为嗜食偏寒、偏热、偏酸、偏苦、偏甘、偏辛或偏咸之物,以及嗜酒等。长期饮食偏嗜会导致机体脏腑阴阳失调。

2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的饮食养生。

2.1未病先防:调理脾胃。

未病先防是通过饮食养生来维持机体平衡,而饮食养生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人以水谷为生,故脾胃为养生之本”(清·徐文弼《寿世传真》),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有容纳和助消化的功能,即“主受纳腐熟水谷”,食物中的精微物质都由脾胃吸收,化生气血x液输至全身,营养脏腑经络及维持其活动。脾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脾胃功能一旦受损,人体脏腑机能将会随之受损。因此,饮食养生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传统中医饮食养生观强调必须以脾胃为本,[2]重视保护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并认为:“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中医认为养脾胃的关键在于饮食,五味偏嗜、过硬、过烫、过多或不规律饮食均会影响脾胃健康。因此,饮食只有以温、软、素、淡、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注意饮食卫生,不偏嗜,寒温适宜,阴阳五味调和,方能达到饮食养生的目的。

2.2调理阴阳寒温适宜。

饮食养生应以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为依据来调理人体阴阳,使人体维持和恢复阴阳相对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状态。调理阴阳包括补益阴阳之偏衰和祛除偏盛之邪气,即损其有余、补其不足。[3]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可按照阴阳学说划分属性:如食物、人类、四季、地势的阴阳属性。因此饮食宜三因制宜、寒温适宜。《饮膳正要》:“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正是体现“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调理阴阳的目的。总之,调理阴阳、寒温适宜是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的重要饮食养生方法。

2.3谨和五味。

食物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其属性在人体五脏中分别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五脏之间相互资生又制约着,因此,五味对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重要的影响。《黄帝内经》中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五味调和,脏腑得益,人体自然健康;五味偏嗜或不遵宜忌,将导致脏腑阴阳失衡,脏气功能紊乱,进而生成疾病。例如:过食酸,会使肝气偏盛,从而伤害脾脏,使脾气衰竭;过食咸,则使骨质受到损伤,引起心气抑郁或者肌肉萎缩;过食甜,可引起心烦胸闷,面色发黑,或使肾气失衡;过食苦,可使脾气受损而不濡润,胃气损伤而胀满;过食辛,会使筋脉损伤而松弛无力,精神消沉。因此,饮食应“谨和五味”,而不宜偏嗜五味,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真正达到养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可知,传统饮食在中医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以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通过整体观和辨证进食方法,坚持“审因施食”,“三因制宜”,“辩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遵循“阴平阳秘”的健康观,“健脾调胃,去除诱因,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养生观;使机体维持动态平衡,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在中医哲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国传统饮食方法是最科学的饮食方法。

参考文献:

[1][3]张登本,中医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22)。

[2]周俭、白克江,《脾胃论》养生特点及其贡献[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3月第二期(77)。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六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制、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各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本文就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做了简要的探讨。

中药学;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类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中药学的兴趣。中药学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衔接众多课程的一门学科。学生初次接触中药学,觉得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药物数量众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困难,难以入门,久而久之,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单一。中药学这门课程需要讲授中药的各种知识,与中药炮制学、方剂学等课程以及临床知识紧密联系,因此学习内容多。但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课时安排量不多,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成天忙于应付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采取单一的“灌注式”的教学模式。

3.学生缺乏实践。长期以来,中药学教学就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多,实践安排少;另外,实践条件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导致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之间相脱节。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相应的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改善中药学的教学,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

中药学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衔接众多课程的一门学科。与《中医学基础》、《方剂学》、《中药炮制学》等均有密切联系。学生开始接触中药学时,设法引导学生对中药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初学中药学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要引导他们善于运用中医理论作指导,在充分理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记忆中药学的内容,这样既省时又记得牢。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讲述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难点和重点,应反复讲授,并且运用联想、对比、分类和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以加深记忆,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在课堂上,适当穿插有关中药的典故,民间传说、神话等,活跃课堂气氛,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讲白头翁,传说唐代诗人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异常艰辛,往往是:“残杯不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粥,不久便呕吐不止,腹部剧痛难耐。但他蜗居茅屋,身无分文,根本无钱求医问药。这时,一位白发老翁刚好路过他家门前,见此情景,十分同情杜甫,询问完病情后说道:“你稍待片刻,待老夫采药来为你治疗。”过不多久,白发老翁采摘了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将其煎汤让杜甫服下。杜甫服完之后,病痛慢慢消除了,数日后痊愈。因“自怜白头无人问,怜人乃为白头翁”,杜甫就将此草起名为“白头翁”,以表达对那位白发老翁的感激之情。白头翁虽是野草,但药用价值却很高,历代本草专著多有记述。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消赘的功效。学生侧耳倾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记忆深刻。

中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药学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功效及实际应用,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基础。在中药教学中,教学内容必须参照教学大纲的目的精心地在教材中选择、增删、重新组合,着重讲解每一章节中的代表药,介绍i临床常用药。如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主要针对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的。性味、功效、应用重点讲解,其余只针对主要治疗作用简单介绍。这样即能达到,精简内容,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并且将中药按照掌握、熟悉、了解的程度来划分,使学生明确记忆对象,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材中有些比较浅显、易读易懂的章节,安排学生自学,如消食药、驱虫药、涌吐药、截疟药等章节内容。教师可指定阅读参考书,指出学习要点,提供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逐渐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潜能。而且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进新知识,充实新内容,能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中药理论联系到起来,比如,贯众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主要用于虫积腹痛,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风热感冒,温热斑疹,痄腮喉痹。现代药理研究,贯众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兴奋子宫、驱虫作用。这样可以更为全面的掌握中药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单一的“灌注式”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1对比式教学方法。

中药学章节多,药物多,不通过对比,学生很难找到重点,也难以记忆。同章节药物往往是同中有异,通过同章节药物之间的对比,可执简驭繁,事半功倍。比如消食药,这一章中所介绍的药物均有消食的作用,同中有异的是,山楂善于消肉食积滞,并能活血化瘀;神曲健脾;麦芽和谷芽消面食,且麦芽兼能回乳消胀;莱菔子降气化痰作用强;鸡内金有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的功效。这样通过列表对比,把相似或相反的内容作比较,学生可以一目了然,清楚记忆。

3.2解决学习问题学习法。

解决学习问题学习方法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方法,通常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评估学生的成果等几个环节,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讲授中药时,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在日常生活中,生姜熬汤加红糖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轻症。在中药学中,生姜属于发散风寒药,既可温中止呕,又可清热止呕;既可用于胃寒呕吐,也可用于胃热呕吐,因为方便易得且具有良好的疗效,故被称为“呕家圣药”。因为学生对生姜非常熟悉,对自己在生活中了解的中药也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介绍完生姜后,提出问题“请在教科书中找出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药物,比较其药用价值和应用价值。”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意识到中药的实用性。

3.3直观教学方法。

中药种类及内容繁多,且相互间性味、功效不易区别,而且语言描述比较抽象,学生感到很深奥,不易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教材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把中药标本或者中药挂图带人课堂,按照中药的形态、分类、性味、功效、应用进行启发性讲解,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药学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还需结合多媒体、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例如黄连的“鸡爪连”、川乌与附子的药用关系、白术的“如意”云头等利用图片展示,会印象深刻。多媒体教学还可大大节省教学时间。将授课内容展示于屏幕,只需花少量时间进行板书讲解补充。由于授课内容图文并茂,内容直观学生容易理解教师只需精讲点拨将节约下来的时问用于教学内容的复习和深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践表明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是目前中药学教学方式的最佳选择。

学习中药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在教学中,可多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多次观看中药标本,此外,安排学生到中药植物园、药房等地方实习,让学生多接触中药,让其辨认中药植物的种类、形态,并与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相联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中药学的教学质量。

[2]楚胜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7。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七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是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规划中还指出五年内政府会推动包括“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力资源建设项目”在内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并且重点强调了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和中医药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体系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中指出“要求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做好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同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期间,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推介会在北京举行,会后贵州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和实施计划,大力支持发展大健康产业,包括了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健康医疗产业、健康养老产业等六大产业,其中计划到,三年共推进48个健康养老产业[1]。黔东南州建设了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贵州省关于支持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培育健康养生产业链为其重点任务之一,包括构建集休闲养生、健康养老、总部后勤服务等;将按照三级甲等民族医院标准建设侗乡疗养中医院及特色专科医院等[2]。

2.中医护理的优势。

中医护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哲学的理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为特点。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整体。正如《灵枢邪客》中说“人与天地相应”。辩证施护是通过四诊收集病情资料,分析综合,辨别疾病的证型,据辩证的结果,应用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等原则制定护理计划。中医护理学的这一特点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整体护理模式不谋而合。中医护理技术,如艾灸、拔罐、刮痧等,操作简便、行之有效、费用低廉、毒副反应小。而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行,国家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中医护理技术特别适于在社区医院和家庭里操作,对老年病、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独到的优势[3]。中医认为“七情”当中某种情绪过激可使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发生。情志舒畅对健康十分重要,因此,中医护理重视患者情志的护理。通过运用心理学和护理学知识,帮助患者保持平和、安静的心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能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保证医护工作顺利进行,确保疗效的充分发挥[4]。饮食不节也是中医病因学说中的又一发病因素,药食同源,疾病发生后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所以,中医护理十分重视饮食护理。重视合理搭配饮食,达到营养均衡。各种食物也各自有自己的性味和归经,在护理过程中,根据辨证结果,指导选择饮食,促进疾病康复。《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谈及养生的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起居护理要求“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的变化来调养身心。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进行患者的生活起居护理。中医护理在康复治疗、养生保健方面拥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优势,正契合当前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

3.黔东南地区中医护理现状。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经济发落后,户籍人口466.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79.9%。全州有省级医院1所,地区级医院2所,市、县级医院32所,中心镇医院85所,社区医院12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所,村卫生室2395所[5]。在社会经济和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以中医护理为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以其简便、有效、廉价的.特点,更适合在黔东南地区开展。20笔者曾参与由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组织的黔东南州居民社区护理需求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医康复护理位于社区居民对疾病护理需求的第三位。可见黔东南社区居民对中医康复护理有较高需求。而近期笔者对黔东南某地区级医院护士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到护理人员对各项中医护理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多数表示需要再接受培训。

4.黔东南地区中医护理教育现状。

我国中医护理人才培养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很多中医护士学校、中医护士班,在改革开放以后,大专、本科、函授等各种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方式大量涌现[6]。谢红等对贵州省9地市中医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技能现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77.71%的在岗护士在学历教育期间学习过中医知识;60.33%的在岗护士岗前培训期间学习过中医药知识;82.82%的在岗护士在工作期间参加过中医基础操作培训[7]。笔者工作的学校是黔东南地区唯一一所培养护理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除此之外,黔东南还有贵阳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卫生学校,凯里市第一职校及部分县级职校等开设有中等职业教育的护理专业。在黔东南的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工作的护士有85%以上是通过黔东南地区的护理职业教育培养的。在这些职业技术院校中,虽然开设有中医护理课程,但是由于学制短、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再加上中西医在基础理论、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及教学时数不足、理解难度大、学生认同度不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医护理教学效果大多不甚理想[8]。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多课时少。据了解,目前各职业技术院校护理专业的中医护理学时数从30多学时到50多学时不等,我校目前是36学时。而现行高职院校的中医护理教材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针灸学、中医临床各科护理等诸多方面,由于内容多课时少,只能选讲部分的内容,学生很难在36个学时内掌握。二是理论多实践少。中医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由于总学时少,只能压缩实践学时,学生少有机会进行操作实践。三是授课方式老旧。学习中医理论需要有哲学的思维,学生普遍反映晦涩难懂,加上学时有限,授课方式仍旧以“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小结”为主,少有机会采用其他新式教学方法[9]。

5.总结。

中医护理拥有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简、便、验、廉”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并且重视养生保健,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老年护理服务、疾病康复服务等方面具有十分独到的优势。大健康时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增加,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员包括懂得中医知识的护理人员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黔东南地区更需要懂中医的护理人员。黔东南地区在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新形势下,以建设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为契机,中医护理人才紧缺也愈加凸显。作为为黔东南地区培养护理人才的职业技术院校,中医护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难满足社会需求,中医护理课程急需不断调整和优化。可以适当增加课时,增加实践教学,更新教学模式,进行将中医护理融入到《社区护理》[10],或者融入到《老年护理》[11]的教学改革;同时可以在各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养生养老等机构的护理人员中开展短期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从而适应大健康时代对中医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好地提高黔东南地区居民健康素养。

参考文献。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八

“上工治未病”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句话的基本意思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治病重在预防。

一、提出和论证了“预防――和谐”的健康指导理念。

上工治未病,重在预防。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贼风,是指由于气候反常或者天气变化过度而导致的自然因素,如“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对于自然因素的外邪,应该做好防范,远离侵害;但为何又要“精神内守”呢?其实可推知,广义的贼风就暗含着社会层面的致病因素,只不过没有明说,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往往是内在的,人的情志、劳逸等等都与你所处的社会息息相关,当今世界的疾病,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发病比例是逐年渐长,已经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古人提出了对于这些致病因素的防范法则以及措施。恬淡虚无,是节制人的贪欲,防止不必要的心理伤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防止外邪的侵害;精神内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一颗平常心。《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即根据天地四时的阴阳变化来调节自身的阴阳协调,使自身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则不受外界致病因素的侵扰,如果不懂得保持精气的充满,经常过分地耗散精神,务求内心一时的贪欢,违反了养生的乐趣,则到五十岁左右便衰老了。现代医学中所说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致病因素的预防,追根溯源就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中的治未病之说。

二、“预防――和谐”的健康指导理念对当今医疗现状的启发。

美国心脏协会曾生动比喻当今的医疗环境,医生都聚集在河水泛滥的.下游捞人,而没人或极少人去上游筑坝。不是美国人悲观,中国现在的医疗现状也是如此,虽然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小儿预防接种以及传染病的预防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还有其它的许许多多的疾病呢?尤其是慢性疾病,中医治未病没有落到实处,陆广莘先生云:“上医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故而,笔者认为,国家应重视对养生和保健的推广,政府应为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提供政策支撑,社会企业也应该宣传预防之道而不是繁多的药品。就个人层面来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春三月,夜卧早起,广布于庭,……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四时的养生方法,除此之外,还有针灸、推拿、静坐等等富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对于政府来说,可以借鉴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做法,将“医疗保险”变成“健康保险”。这是治未病思想在医疗制度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古今交流碰撞的结合体,从“医保”到“健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体现的却是医学理念的巨大进步。

三、“预防――和谐”和国家治理方面的联系。

如果我们把一个人当作一个国家来考虑,《黄帝内经》里已经明确指出了各个脏器的职位,他们各尽所责,使得国泰民安。“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真正好的医生应该懂得怎样不生病的方法,而一个好的治理国家的政治家,也应该懂得如何使国家社会不得病的方法。

(一)“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对于国家来说,虚邪可以看作是国家外部的威胁和侵害或者是外部自然界的威胁,当外部环境形势严峻,对手咄咄逼人时,可以暂避其锋芒,外交上采取独立和平的外交政策,而国家内部在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平稳的向前发展,这样待“正气存内”即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了之后,外部势力的虎视眈眈也将“邪不可干”;同样,对于自然界的灾害威胁,社会应该普及有关各种灾害知识和减灾知识,国家或地方政府和主管灾害部门经常发布灾害信息,根据面临灾害的发展,做好个人、家庭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质、技术准备,保护灾害监测、防护设施,则虚邪贼风不可干也。

(二)“恬淡虚无”

于国来说,是指不通过军事扩张、掠夺资源、争霸或称霸,而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内需,改革创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尽量不要让别国成为自己的敌人,自己军事力量好,但不轻易用兵,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对内寻求和谐,对外寻求和平,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会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和谐世界,则也将“邪不可干”。

(三)“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治人要考虑体质、情志等因素,则治国也要考虑国情,协同发展,关注民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那么,国家内部也就社会问题少了,即使出现了也容易解决,国家外部问题有人民群众的强大凝聚力与向心力,也能震慑心怀不轨之国,故“病安从来”。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九

摘要: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制、性味、功效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各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本文就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问题;教学对策。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及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各类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中药学的兴趣。中药学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衔接众多课程的一门学科。学生初次接触中药学,觉得专业术语晦涩难懂,药物数量众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困难,难以入门,久而久之,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单一。中药学这门课程需要讲授中药的各种知识,与中药炮制学、方剂学等课程以及临床知识紧密联系,因此学习内容多。但在整个教学计划中,课时安排量不多,导致教师教学任务重,成天忙于应付教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采取单一的“灌注式”的教学模式。

3.学生缺乏实践。长期以来,中药学教学就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多,实践安排少;另外,实践条件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导致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之间相脱节。

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相应的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改善中药学的教学,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

1.增强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

中药学是一门涵盖内容广泛,衔接众多课程的一门学科。与《中医学基础》、《方剂学》、《中药炮制学》等均有密切联系。学生开始接触中药学时,设法引导学生对中药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初学中药学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要引导他们善于运用中医理论作指导,在充分理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记忆中药学的内容,这样既省时又记得牢。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讲述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于难点和重点,应反复讲授,并且运用联想、对比、分类和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以加深记忆,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在课堂上,适当穿插有关中药的典故,民间传说、神话等,活跃课堂气氛,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比如讲白头翁,传说唐代诗人杜甫困守京华之际,生活异常艰辛,往往是:“残杯不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一日早晨,杜甫喝下一碗两天前的剩粥,不久便呕吐不止,腹部剧痛难耐。但他蜗居茅屋,身无分文,根本无钱求医问药。这时,一位白发老翁刚好路过他家门前,见此情景,十分同情杜甫,询问完病情后说道:“你稍待片刻,待老夫采药来为你治疗。”过不多久,白发老翁采摘了一把长着白色柔毛的野草,将其煎汤让杜甫服下。杜甫服完之后,病痛慢慢消除了,数日后痊愈。因“自怜白头无人问,怜人乃为白头翁”,杜甫就将此草起名为“白头翁”,以表达对那位白发老翁的感激之情。白头翁虽是野草,但药用价值却很高,历代本草专著多有记述。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消赘的功效。学生侧耳倾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记忆深刻。

2.改革教学内容。

中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中药学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功效及实际应用,是中医药临床实践的基础。在中药教学中,教学内容必须参照教学大纲的目的精心地在教材中选择、增删、重新组合,着重讲解每一章节中的代表药,介绍i临床常用药。如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主要针对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的性味、功效、应用重点讲解,其余只针对主要治疗作用简单介绍。这样即能达到,精简内容,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并且将中药按照掌握、熟悉、了解的程度来划分,使学生明确记忆对象,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材中有些比较浅显、易读易懂的章节,安排学生自学,如消食药、驱虫药、涌吐药、截疟药等章节内容。教师可指定阅读参考书,指出学习要点,提供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分析问题。逐渐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潜能。而且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进新知识,充实新内容,能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中药理论联系到起来,比如,贯众性味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主要用于虫积腹痛,吐血衄血,崩漏下血,风热感冒,温热斑疹,痄腮喉痹。现代药理研究,贯众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兴奋子宫、驱虫作用。这样可以更为全面的掌握中药的应用。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单一的“灌注式”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1对比式教学方法。

中药学章节多,药物多,不通过对比,学生很难找到重点,也难以记忆。同章节药物往往是同中有异,通过同章节药物之间的对比,可执简驭繁,事半功倍。比如消食药,这一章中所介绍的药物均有消食的作用,同中有异的是,山楂善于消肉食积滞,并能活血化瘀;神曲健脾;麦芽和谷芽消面食,且麦芽兼能回乳消胀;莱菔子降气化痰作用强;鸡内金有固精止遗,化坚消石的功效。这样通过列表对比,把相似或相反的`内容作比较,学生可以一目了然,清楚记忆。

3.2解决学习问题学习法。

解决学习问题学习方法是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方法,通常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评估学生的成果等几个环节,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讲授中药时,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在日常生活中,生姜熬汤加红糖可以治疗风寒感冒轻症。在中药学中,生姜属于发散风寒药,既可温中止呕,又可清热止呕;既可用于胃寒呕吐,也可用于胃热呕吐,因为方便易得且具有良好的疗效,故被称为“呕家圣药”。因为学生对生姜非常熟悉,对自己在生活中了解的中药也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介绍完生姜后,提出问题“请在教科书中找出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药物,比较其药用价值和应用价值。”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意识到中药的实用性。

3.3直观教学方法。

中药种类及内容繁多,且相互间性味、功效不易区别,而且语言描述比较抽象,学生感到很深奥,不易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教材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把中药标本或者中药挂图带人课堂,按照中药的形态、分类、性味、功效、应用进行启发性讲解,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药学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还需结合多媒体、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例如黄连的“鸡爪连”、川乌与附子的药用关系、白术的“如意”云头等利用图片展示,会印象深刻。多媒体教学还可大大节省教学时间。将授课内容展示于屏幕,只需花少量时间进行板书讲解补充。由于授课内容图文并茂,内容直观学生容易理解教师只需精讲点拨将节约下来的时问用于教学内容的复习和深化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践表明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是目前中药学教学方式的最佳选择。

4.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习中药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中。因此,在教学中,可多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多次观看中药标本,此外,安排学生到中药植物园、药房等地方实习,让学生多接触中药,让其辨认中药植物的种类、形态,并与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相联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中药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2]楚胜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7。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十

您好!首先真诚地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简历,这对一个即将迈出校门的学子而言,将是莫大的鼓励。扬帆远航.赖您东风助力。作为一名临床专业的医学生.我热切希望能与贵单位的同事们携手并进.共同扬起生命的风帆.创造生命事业的辉煌。请允许我向您毛遂自荐。我是一名来自于xxxxxx“临床医学”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名字叫做xxx,现居住于xxxx。五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不论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深知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在学好医学专业的同时.还注重英语和计算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力求使自己成为一个既重视理论又重视实践的综合性人才。我将在校5年生活经历总结如下:

在思想品德上,在校期间,本人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学习上,本人圆满地完成了本专业的课程,在校期间,主要系统学习了基础化学,医用物理学,组织胚胎学,有机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局部解剖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中医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流行病学,医学影像学,外科学,内科学,神经病学,眼科学,口腔科学,耳鼻喉头颈外科学,传染病,精神病,皮肤性病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全科医学,急诊学等专业学科,还选修了医学心理学、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及微机应用系统visulfoxpro等课程,进一步完善了知识结构,掌握了扎实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为今后在医学领域工作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获得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isualfoxpro)”合格证书。在生活上,本人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有学校的各类文体活动。

大学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乐园,更不是我们理想中的天堂,而是一个锻炼人的大火炉。回顾大学五年,通过良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本人已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医学知识进行一般医学工作,也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通过五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在心理和能力等方面都做好了走上工作岗位的充分准备,希望能成为贵院医疗队伍中的一员,我将以高尚的医德,热情服务,倾我所能,不断学习我所不能,救死扶伤,为贵院医疗发展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若能成为贵院的一员.我将用我的智慧和才能为贵院的发展和壮大献上一份绵薄之力。为我心中的卫生事业谱写新的篇章。再次感谢您留时间来阅读我的自荐书,衷心祝愿您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同时诚恳希望得到贵医院的接约或面试机会,以进一步考查我的能力。谢谢!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x。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十一

[摘要]2015年,全世界都知道了一个中国名字:“屠呦呦”,中国医学的骄傲!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医学已成为医学主导,传统的中医文化也逐渐的被国人所淡忘。而2015年诺贝尔科学奖项的颁发,是世界人民对屠呦呦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医学的肯定。作为国人的我们,保持中医特色,方能弘扬中医优势!

[关键词]历史悠久;艾灸;拔罐;针刺。

中医其意义远大于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和火药四大发明。古有华佗、扁鹊、李时珍等历代医药学家文明古今,他们对医学的研究与贡献奠定了中国医学坚实的基础。中医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论中医之优、之精,可谓数不胜数......

1、中医是中华千年文化的主要载体。

我们古籍中,三分之一以上是医籍。中医学时中国哲学、人文科学、社会学、田文轩、地理学、农学等学科之集大成者,是东方科学的代表。中医药学是根据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按照阴阳五行所揭示的生命运动的规律,以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的诊断,借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和自然界万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使之恢复到和谐平衡状态,从而保障人们健康的医学。

2、中医是完整的'、系统的、成熟的理论医学。

曾有不少“学术人士”指出:中医是经验医学,不如西医科学。然后,经过多方调查研究表明:中国是理论医学,而且是成熟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医学。中医理论可以解决各种临床问题,她运用阴阳五行的准确含义,能够完整的解释中医的各科学说;能够通过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道明中医药学的原则。

3、拥有悠久的历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基本的中医理论,已经采用“四诊”;西汉时期,开始运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东汉时期出现了著名医药学家张仲景,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壳手术和麻醉闻名天下,还创立了“五禽戏”;唐朝以后,中医学理论和医学著作更是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和西亚等过;两宋时期,设立翰林医学院,同一了针灸学,出版了《图经》;元代以后,中医开始没落,清末以后,由于西方列强侵略,大量西医学说涌入,中医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许多青年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人们开始使用西医体系,中国学陷入存废两难的尴尬境地。

4、治疗方法多样化。

4.1针刺法。

针刺法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的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找准与治疗部位相对应的穴位,然后将毫针刺入皮肉,慢慢调节捻动,针刺之后有酸麻胀的感觉,主要治疗青春痘及肥胖等,运用广泛。

4.2艾灸。

艾灸是在人体某种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这种温热刺激食物治疗方法,是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演这个、瘢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洗手。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利于产物的排泄。如今艾灸在临床医学上应用广泛,如:艾灸治疗妇科疾病;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于强直性脊髓炎的辅助治疗等。

4.3拔罐法。

拔罐法有叫“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运用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是之吸着于皮肤,排出体内郁血的疗法。古代医学家长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此法来吸血排脓,后又扩大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先也常用于养身、驱寒、减肥。

[总结]中医学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代自燃特征和历史发展的文化产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精神和文化精华,凝聚着中华儿女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千千万万中华儿女都应该保持中医特色,弘扬中医文化。

[参考文献]。

[1]贾谦,中医的优势;

[2]周晓彤,针灸入门感言。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十二

传统中医学思维的形成,源于几千年来先哲们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感悟。它体现的整体、和谐、人性化、个性化、回归自然、回归本源的特征,更符合人类生命的本质规律。那么什么是传统中医学的思维呢?传统中医学思维就是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思想基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小而言之就是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诊治疾病,大而言之可以用传统中医的思维加强自身的修养,处理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所谓的“小医治病,大医治国”。传统中医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传统哲学基础之上,所以我们理解中医问题是要从传统哲学的角度出发的,而不是用西方医学的思维模式。归纳传统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我认为主要有四点,即整体的思维,个体化的思维,细致的思维,灵活的思维。

一、整体的思维。传统中医学以“天人合一”的哲学世界观为基础,以整体的思维方式去把握整个世界,所谓“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传统中医学认为,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传统中医学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例如,望闻问切是中医全面系统了解病情的手段,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内部的本质,体现了整体的全面的哲学思想。中医治病的思路就是从整体出发,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机制对抗疾病。中医给予病人更多的时间和关注,它治病重在整个人体而不是人体的某个部分。因此,中医学在讨论生命、健康、疾病等重大问题时,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而且更注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种影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与现代的医学模式相比较,传统中医学更早地从宏观上勾画了“生物-心理-社会”的生物医学模式,并且给这一现代医学模式增添了新的内容-天人一体观。

二、个体化的思维。个体化思维是传统中医学的独有特点,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学的精髓,它决定了传统中医学是一门个体化的医学。辩证的证其实包括了两个含义:一是症状,一个是证型。就一个病人而言,很多症状可以归纳为一个证型,但不是一个证型能包含这个病人所有的症状。虽然相同的疾病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具体到人表现出来的症状却是不尽相同。传统中医学追求的是疾病与个体体质综合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化差异,所谓的“一人一方”。例如,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的病症大致相同,后三个方子都是在四君子汤得基础上加味而成。但针对湿聚的轻重程度不一样,病人表现出的症状不完全相同,所以选方也有相应的差别。四君子汤最平和,脾虚就有湿,四君子汤用茯苓来健脾利湿。若湿邪较重,胃脘不适,舌苔厚,就非四君子汤所能奏效,就要在四君子汤得基础上加上陈皮,即五味异功散。若湿邪进一步加重,胃脘胀,舌苔厚腻,痰多,就要在五味异功散的基础上加半夏,为六君子汤才是药证相符。若湿邪夹杂寒邪,胃脘胀痛,舌苔厚腻,痰多,呕逆,泻泄,这时非六君子汤所能及,而要用香砂六君子汤。可见,同一种病,同一个证型,病情轻重程度不一样,所用的药物也不一样。病重药轻达不到治疗效果,病轻药重则损伤正气。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中医个体化思维的特征。中医重视个体化差异,集中表达了中医以人为本的思想。

三、细致的思维。传统中医学需要细致的思维,细致的思维贯穿在传统中医学的整个诊疗过程中。西医以病为核心,中医以证为核心,证是千变万化的,从而决定了传统中医学思维方式的'细致性。传统中医学考虑的问题面面俱到,它不仅要考虑病的方方面面,还要考虑患者的方方面面,所谓“西医治病,中医治人”。在具体的用药上,传统中医学既要考虑药物的性味与归经、作用,又重视组方的原则和配伍的技巧。例如,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盆腔炎这个病,西医认为是炎症,治疗以消炎抗菌为主。中医则根据患者以白带多为主症,治以健脾祛湿为主。又考虑到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每劳累或经期加重的特点,认为与人体气虚有关,佐以补气。再者,慢性盆腔炎一般认为炎症宜清热解毒,但就中医来看,寒凉太过则易戕伐脾胃,“血得热则行,遇寒则凝”。中医的这些考虑,思维方式非常贴近病情。如果中医用简单的思维诊病疗病,只能使中医庸俗化,从而失去中医真正的魅力。

四、灵活的思维。传统中医学有很多的理论,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是非常灵活的。灵活的思维是中医的灵魂。中医学最活的地方就是组方和用药。古人讲“用药如用兵”,“药有个性之长,方有合群之妙”。有人据此说中医没有标准性,所以说中医不科学。虽然中医的理论确实不易掌握,但说中医不科学者只是自己不懂罢了。以中医内科学教材为例,《中医内科学》对于每一个病从定义到病因、病机、临床分型治疗以及加减变化、预后调护都进行了相当详细的论述,可以说无所不包。但不管你内科学书本背的如何滚过烂熟,一上临床却基本用不上,为什么呢?因为临床上很多患者并不是按照书本上的那些证型发病的,有很多情况似乎这个证也符合,那个证也相似,到底也搞不清楚究竟是什么证。换句话说,来就诊的病人年龄有大小,体质有强弱,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医生则只能针对其病情动态变化,随证加减。病人通过服药,症状改善了,药随症变,因此处方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中医治病讲究“三因制宜”,特别是因人制宜,这也是中医学不易学好的原因所在。

当今是倡导中医科学化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医科学化是以科学的名义,在理论及意识形态上对传统中医学进行的一场“和平改造”。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医工作者的思维方式,使中医工作者的思维观念日渐僵化,从而导致了致命的后果-中医疗效整体下降。离开传统中医思维方式的中医科学化道路,使得中医西化。西医的观念的渗透和影响,使许多中医师在临证之际,不知不觉的陷入了西医的思维模式。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学思维的特色与优势,用中医的思维诊病,势在必行。虽然真正的中医思维方式不易把握,但也不是毫无规律可循。作为一个中医院校的学生,要想培养良好的正确的中医诊病思维,这就得要求我们熟读中医经典和历代的中医名著,并且认真学习历代医家的医案医话。比如读清代医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就能学到很多用药经验和真实的诊治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自身的临证水平,为继承和发展中医作出积极地贡献。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十三

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它以五脏为中心,六腑相配合,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密切联系,外连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其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精微物质;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主管饮食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其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不与水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脏非脏。

中医脏腑不单纯是解剖学的概念,更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心、肺、脾、肝、肾等脏腑名称,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

每一脏腑均有其独特的含义,而不单纯是指西医解剖学中某个实质性脏器。以心为例,“心主神明”指的是心统帅人体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机能。这里的“心”是机能集合体,其对应的实体是心脏、血管、大脑的`组合;主神明的机能活动是以实体心脏、大脑、血管的正常生理为基础的,其中任何一方处于或呈现病理状态都将影响“主神明”功能的正常发挥。以脾为例,将中医脾与西医胃肠道、胰腺、脾脏进行比较,中医脾的形态学基础是脾脏、胰腺和小肠,以此来实现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脾气不足可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气乏力、倦怠神疲、舌质淡胖等症状。脾的功能就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消化功能。现代代谢学原理与中医脏腑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两个理论互相支持,互相解释。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十四

近几年,急诊眩晕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且患者年龄也表现出年轻化趋势。该病经常会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中风或者是厥症,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xx年8月至20xx年7月期间收治的24例急诊眩晕病患者,着重探讨急诊眩晕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并选择我院从20xx年8月至20xx年7月期间收治的24例急诊眩晕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8例;病程最短1个半月,最长达5年之久。

1.2诊断标准急诊眩晕病的诊断标准如下描述:

有典型的眩晕症状,如突然发作时,旋转性头晕如坐车船,旋转难停,不能站立,姿势改变则加重;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时有耳鸣,渐进听力减退,反复发作,舌苔白腻,脉弦滑;其他检查:脑电图,ct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及内科其它疾病。

1.3治疗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医辨证治疗。

对于瘀血内阻型的患者,给予的中药有:枳壳10g、当归15g、桃仁6g、生地15g、红花6g、赤芍6g、桔梗6g、牛膝10g以及天麻12等。所有中药均用水进行煎服,每天两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2结果。

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本组大部分患者均有了明显的好转。其中,显效患者达14例,有效患者达8例,无效患者只有2例,总有效达到了91.7%。

3讨论。

急诊眩晕病的病位主要在脑部,与肝、脾以及肾等部位也密切相关,尤其是肝部。中医认为:脑位于颅内,主要是通过髓汇聚形成的,生理功能体现为与神志相关的活动、听觉以及视觉等。所以急诊眩晕病的病位主要存在于脑部。而肝是风木之脏,若阳亢于上或者气火暴升的话就会造成上扰头目,继而发生眩晕;脾乃气血生化之源,若痰浊中阻或者风阳夹痰的话就会造成上扰清空,从而导致眩晕;肾主骨生髓,若肾精亏虚的话,也会形成眩晕。可见,急诊眩晕病可能是由多种因素而造成的,大部分都是与机体正气亏虚有关。故中医临床辩证多虚实并见,以虚为主,兼挟风、痰以及瘀等,形成了急诊眩晕病的中医病因机理。

对于急诊眩晕病的中医治疗,除了中药外,还可以选择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具有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针灸就是通过针刺几条经脉穴位,达到调节气血阴阳的效果,临床上主要取:风池、风府、脊穴、肩井、后溪以及悬钟等,可达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此外,穴位注射可以起到针刺与药物的双重作用,能够充分调整并改善患者机体机能以及病变组织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另外,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诊眩晕病在临床上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静脉点滴天麻素、复方丹参注射液以及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b6的葡萄糖注射液。如果患者症状严重也可以给予加入葡萄糖的利多卡因进行静脉点滴;如呕吐严重可直接进行灭吐灵的肌肉注射。在静脉点滴的同时,医务人员再根据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即可。类似的中西医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此外,急诊眩晕患者在预防和调摄上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劳累;心态要保持平和、乐观,防止七情内伤;平时尽可能地避免突然、强力的主动或被动的头部运动,从而减少某些眩晕症的发生,并应特别注意生活起居上的调理和适当的辅助锻炼。这些措施对患者早日康复,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总之,笔者根据临床治疗实践发现,急诊眩晕病应该注重早诊断、早治疗。同时,对于急诊眩晕病的治疗不能够执一法而应万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立足于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拓宽治疗思路,尽快控制患者的病情,并注重防重于治,尽可能消除高危因素。

参考文献。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十五

摘要:中医内科学心衰病的提出是中医学合理适当地融入现代医学,是现代中医发展的结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的“五诊十纲”理念弥补四诊八纲的局限,使中西医病证相对应,开创现代中医教学新思维与新方法,在心衰病的教学中尤为体现。本文将从五诊十纲提出的背景与在心衰病教学中的应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五诊十纲;中医内科学;心衰病;教学法。

随着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变化,如何改革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使现代医学与之无缝衔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力求培养出传承创新的专业人才是不断探索的话题。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在结合现代医学优势的基础上,提出现代中医“望、闻、问、切、查”五诊;再结合上古圣人“治未病”、“养生”和现代预防医学的思想,形成“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已未”十纲的诊治[1],以四诊八纲为辨证基础,洋为中用,丰富了中医辨病辨证体系,拓宽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思维模式。而心衰病是中医内科学新提出和规范的疾病,四诊八纲在心衰病的教学中难以概括全面,特别在病名上,容易与中医内科学上的喘证、水肿病等相混淆,导致病位不明确,治疗效果欠佳,将理化仪器检查与辨已病未病融入,更能体现现代中医辨病辨证的完整性与严谨性。

1“五诊”与“十纲”的提出顺应医学发展的趋势。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诊断明确与否摆在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中医对疾病的诊断单靠望闻问切四诊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疾病诊断的要求,容易造成医疗的疏漏,在辨病明确的基础上辨证论治即“辨病为先,辨证为次”的现代中医临床思维模式[2]才是现代中医的`特色,例如恶性肿瘤辨病不明确,如何辨证也是徒劳。如何以传统四诊为支撑点,拓展中医诊断的新方法,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提出“望、闻、问、切、查”五诊,即运用现代医学的新技术来发扬中医,把西医学的体格检查与理化影像作为中医四诊辨病的延伸,如听诊器协助诊断咳嗽病,心电图协助诊断心悸病。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提出150年前的中医诊断依据,只能依靠望、闻、问、切捕捉得来。现在有了条件,应该再加上一个检查的查诊,发展为五诊[3]。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准绳,是临床上广泛运用的基本辨证方法。而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和探索,提倡阴阳为总纲,包含万事万物互相对立的两面,统帅寒热、表里、虚实六目,纲统领目而不是并列关系,“寒热、表里、虚实、标本、体用”为十纲[4];夏克平学者以道家经典《老子》有无辨证观和《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为理论基础,认为八纲仅适用于有症状体征的已病,而健康、亚健康、潜病、前病、传变则属于未病之无证,辨证应先辨“有无”,“有无”为十纲辨证的纲领[5];邓铁涛教授根据上工治未病的思想,结合中医养生与现代预防医学,提出阴阳为万物之纲纪,地位不可动摇,在表里、寒热、虚实辨证的基础上辨别已病与未病,极大地促进中医辨证论治的发展,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与临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五诊十纲”为心衰病教学中提供创新思维与方法。

2.1规范病名明确诊断心衰病是以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古籍虽有心衰病的相关论述,但鲜有提及心衰病病名。《素问逆调论》云“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大部分医家通过四诊合参以“心水、心悸、喘证、支饮、水肿”等病名来描述心衰病。直至西晋王叔和《脉经》“心衰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首次提出心衰病。而心悸、喘证、水肿等只是心衰病的一种主症,并不能系统概括心衰病,如心衰病是心系疾病的最终转归,而心悸病是心脏体用受损的表现;喘证以肺系疾病为主,水肿病关键在肾脏,关系其余四脏,气喘、水肿是心衰病的主症之一,不能混为一谈。在无法明确诊断情况下,五诊中的查诊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通过b型脑利钠肽、n-末端原脑利钠肽或者超声心电图协助四诊合参,便能排除鉴别诊断,准确辨病从而规范病名。2.2拓宽病因便于理解心衰病病因,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年老久病,禀赋异常有关。如何理解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引起严重的心衰病,用中医理论阐释比较抽象,难以被学生接受,五诊十纲的引入使得病因浅显易懂。在未病方面,通过查诊发现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风湿热或者病毒引起的重症急性心肌炎,与外感风湿热、疫毒之邪侵袭而发病相符;饮食不节制易患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长期不控制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脏病;吸烟、酗酒容易导致酒精性心肌病,与嗜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痰热内蕴,痹阻心脉吻合;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老年性心脏瓣膜病等几率也随之上升,契合年老久病,心肾亏虚,发为心衰;为求证禀赋异常的病因,可以运用基因检测手段筛选罹患某种心脏疾病的概率,如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在已病方面,精神神经因素如过度紧张焦虑,与过度体力活动容易引发血流动力学变化,妊娠分娩加重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衰,与中医学的情志失调,劳逸过度不谋而合。2.3辨别已未防病传变《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则求之,无则求之。虚则责之,实则责之。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所言“有”为已病,指有一定症状体征的显形病证;“无”为未病,指无症状体征的隐性病患。“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明确临床辨证要辨别已未[6]。心衰病已病辨证上病位以心为本,五脏相关;病性属本虚标实,气虚为主,兼夹阴虚、阳虚,标实有痰浊、血瘀、水饮;病情发展分为急性慢性。邓铁涛教授强调心衰病病机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本虚标实,以心阳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治疗上主张“阴阳分治,以温补阳气为上”,代表方为暖心方(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与养心方(生晒参、麦冬、法半夏、茯苓、三七)[7]。而未病辨证上包括两方面:一为对未病之个体的早期预防养生:对于先天禀赋异常的未病个体,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手段进行筛查,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家族遗传病,同时进行良好生活方式如积极运动、健康饮食、控制烟酒、限盐与脂肪等的干预;对于亚健康的未病个体,可以通过气候、环境、饮食、运动、人体体质等方面进行调摄,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二为指导无症状体征之病体的用药调摄。心衰病是各种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和其他脏腑疾病的危重阶段,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等,通过五诊中的“查”诊,如心电图、冠脉造影、超声心动图、血压计等辅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向心衰病进展,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心衰病早期治疗方面,陈可冀院士认为,气虚血瘀型病人多见于心衰早期,病位主要在心肺,方宜用加味保元汤(人参、黄芪、甘草、肉桂、丹参、川芎、赤芍等)[8]。四诊八纲是中医辨病辨证的基础,核心地位不可动摇。在望闻问切中加入查诊,在八纲中引入已未,绝不是中医西化,而是在继承发扬传统中医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现代医学为中医学服务,互辅互补,相得益彰,促进中西医医学的交流。

参考文献。

[3]干祖望.干祖望医书三种[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6]夏克平,夏俊东.论五诊十纲诊断体系的确立及其临床必要性[j].中医研究,,25(1):9-11.

[7]李南夷.邓铁涛教授治疗心衰的思路与方法[j].新中医,1995,2(10):6-8.

中医学论文3000字篇十六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

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

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

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1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

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1.1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

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

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

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

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

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

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

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1.2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

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

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

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

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

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

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

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

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

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但大多专家认为既不是基础学科,也不宜划在临床基础学科的范围内。

但如此一来,就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

因为学科性质的含糊不清,导致学科在发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

2.1学科性质模糊致使发展方向不确定。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临床基础学科所包括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内经》相同,属于古典医籍范畴,因而被合称为四大经典。

从其内容来看,实际包括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内容极为丰富。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有学者对学科性质的表述是: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

单纯从这一定义来看,应当说是抓住了原来三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并没有任何的错误。

但是,由于学科在定名时已经强调是“临床基础”,这就表明,该学科应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

该学科是一门联络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

说明它既不同于纯基础的生理、生化、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又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纯粹的临床学科。

而完全属于临床基础的学科大致有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

对于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究竟如何确定,一直以来尚未有定论。

2.2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学重心不明确。

正是由于学科性质模糊带来的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重心的把握难以确定。

以往三门课程属经典时,主要的教学重心是放在培养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主题加以强化,比如多讲一些名家的临证经验、穿插临床诊治的典型医案,有些课程还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等等。

不少中医院校还把这三门课划入临床,有自己的专门病房,以方便学生在学习中实习。

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整体能力而做的具体工作。

现在,将临床基础学科定位为桥梁课,那么过于偏重临床就违背了“桥梁”的特点,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最终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3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科知识不系统。

任何学科的存在,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样一个重要条件。

临床基础学科所涵盖的三门课程,虽均可包括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但具体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

比如,《伤寒论》主要是探讨六经辨证,并以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始终;温病学则主要探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将其作为外感温热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纲要。

因此,彼此之间在理论体系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况且,形成临床基础学科这一新学科之后,在学术发展方面,未能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会贯通为一体。

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出现新的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仍然保持以前的课程原貌,给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