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0:29:20 页码:14
2023年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优秀15篇)
2023-11-23 00:29:20    小编:zdfb

总结是提高个人和团队绩效的关键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整合资源,优化工作流程。写完总结后,要进行仔细的修改和润色,确保语言流畅,逻辑清晰。通过阅读多种总结范文,我们可以触类旁通,提高自己总结写作的能力。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一

贵阳市民族中学王义兰。

人教版历史新教材从去年投入使用以来,教师们普遍反映比以前的教材更接近于高考,理论性增强了,条理更清晰,而我认为其中最有意义的改动应该是每个学期添设的一节活动课,这对于中学教师而言,是一个导向性的信号,长期以来囿于高考局限把学生锁定在书本上和练习中的教学程式,面临着新的挑战。高中一年二期的活动课是以“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历史”为主题进行社会调查,这一活动有一定的难度:一来沉重的学习负担掣肘了学生的课外活动,要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愿意抽出时间去做社会调查,是需要教师做深入的动员工作的;二来深入社会实践是当今学生的弱项,一般学生从未作过类似的社会调查活动,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经验,刚看到如此广泛的调查课题时更有无从着手之感,这就需要教师善加指导,从调查的动员到准备工作,从调查的过程到处理资料的过程再到汇报展示,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忽略。也许我的点滴感受,能对同事们有所助益。

一、如何组织好学生的社会调查?

为了搞好这次社会调查并取得预期效果,我首先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一方面强调社会调查既能提高学生收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又可锻炼同学们深入社会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让自己走入社会,贴近历史,真正体验历史情怀,感受新中国的进步;二是采取了两个鼓励手段,一个是对上交的调查报告进行评比,获奖报告将在校刊位臵分期刊出,另一个是就调查中的感受举行一次演讲比赛,获奖者均由学校出面奖励。这样就提高了活动课的档次,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其次,确定调查主题后,要合理指导学生的调查选题,这是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方面,中学生驾驭题材的能力有限,所以选择调查项目时目标不宜太大,只须在衣、食、住、行、教育、卫生、休闲等层面中选择一个就行了,甚至可以把范围缩得更小,具体到某一方面的某一个点,比如“教育”就可建议学生调查一所学校的发展历程,再如“饮食”我就曾建议学生调查一条小街道的饮食服务业的发展;另外,选题要切合实际,定位要准确,尽量选择自己身边的历史,比如说一个家庭的住房变迁、甚或历年来厨房设施的变化等,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历史变迁的痕迹。这样一来,调查的方向性明确,而历史也就从自己身边延伸开来。

第三,合理指导具体的调查活动。一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调查途径,比如进行个人采访、访问相关单位、进行实地访察、翻阅以前的报刊杂志、查找地方史资料或者网上查询等;二要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个人采访对象可选择老中青三代和经历过共和国成长的人,单位可选择跟调查选题相关的行业,比如交通、卫生、教育等部门,都会留下清晰的发展痕迹;三要指导学生怎样收集资料,可以收集的资料有各行各业的原始数据、图片、照片、实物和访问记录等,比如以前用过的各种票证、父辈留下的老照片、现今新照片对比等,这是调查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需要下功夫的地方,只有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展开分析,得出结论,写出理想的调查报告。

做好了如上准备工作,学生的调查活动会轻松得多,此外可建议学生分组合作,还要提醒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那么顺利,调查所得也不一定就是符合他们主观愿望的东西,要鼓足勇气对待所有的挫折,才能将社会调查进行到底。

二、如何处理调查资料。

在指导学生完成社会调查任务后,接下来便是如何处理收集到手中的繁杂资料,写出象样的调查报告,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开始以为这一步水到渠成,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事了,可收到学生交来的第一批稿子才发现,这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写调查报告不同于平常写作文,学生拿着手中的资料不知如何应用,交来的稿子基本上是单纯的记录、资料的堆砌、或者是程式化的议论文。于是把来稿全部打回,要求学生另起炉灶,重新写过,自己则精心进行全面的辅导:

第一、指导选材和确定文章主题。虽然事先做了调查选题,可在调查过程中,为了求全求量,学生收集的资料还是相当丰富,也就免不了庞杂,不过唯其如此,才能为调查报告的写作提供更为宽松的选材余地。首先指导学生将资料按数据、图片、实物、文字等进行归类整理,科学地分析材料,立足材料提炼出恰当的主题。文章主题基本上建立在原有调查选题基础之上,只是可以更细致些,要提醒学生注意的几点是:一可以采用公文式标题,例如《关于……的调查报告》,也可以采用正副标题结合的方式,例如:《万水千山一瞬间——关于通讯事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二要分析材料的内在规律,考虑你想用手中的资料来说明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比如有几个学生收集了一些人口情况方面的资料,一组是我县建国以来历年人口增长数据,一组是八十年代以来大中专生在各乡人口中所占比例,学生交来第一稿时仅仅写了自己调查的过程然后附上几份表格,我引导学生分析了表格中体现出来的人口增长规律,再启发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规律背后的历史原因,进行分段归纳,后来他们以第一组数据为线索,拟题为《从数据中读到的历史》。三要考虑选题的可操作性,要舍得放弃一些资料。有些标题定得太笼统,写作起来不好驾驭,有个学生在服装的调查上下了很大功夫,收集的资料有访谈记录、票证实物、新旧照片、以及服装行业的情况,标题定为《新中国建立以来服装的发展变化》,这个题目显然大了,帮助她删繁就简,忍痛割爱放弃某些资料,最后选题为《今日街头霓裳竞放——从我县服装行业的发展看新中国的成就》,这样就将选题定在服装加工业和服装营销业的发展上,选材合理,线索清晰,而且以地方的发展轨迹为主要线索,这样更具说服力。四要考虑主题必须突出,主题要涵盖调查结果,体现调查的立意,例如住的方面拟题《喜看广厦千万间》、行的方面有《从肩挑背负到村村通公路》、关于通信的《万水千山一瞬间》等,都鲜明地体现了调查主题。而主题一经确定,便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主要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

第二、指导写作。调查报告的写作,自有一定规则,我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出校刊的实际需要,对学生作了如下写作指导:

1、写作的基本程式。报告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部分: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与分析等,这样说并不是要求分成这么几块来写,而是要把这些内容贯穿进整篇文章中去,重点应落在调查内容、经验和体会、结果与分析、思考后的理性认识等几个方面;写作时尤其要注意开头、正文、结尾的表达方式:(1)开头:调查报告的开头力求简明朴实、引人注目,可以扼要说明调查概况,用简明的语言将调查报告的本质、成就、感受概括出来,点明主旨,总领全文,开篇便给人一个清晰的梗概;也可以设问方式扣住调查主题,发人深思,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轻轻一声问候,可以在一瞬间送到千里万里之遥的亲人身边……那么,五十年前,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人们是如何向亲人们传递信息的?一声问候要传递多长的时间?”一个设问,便引发人们追寻五十年来邮政通讯发展轨迹的兴趣。(2)正文: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干,是表现调查报告主旨的关键部分,是写作的重点,大致可以采取下列几种形式:纵式——作为历史题材的调查报告,最好是根据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和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来组织调查材料;横式——根据材料的性质,将正文概括为若干并列的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和阐述。并列的几个部分之间不必分主次,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来表现调查报告的主旨;纵横式——它是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的有机结合,先用横式结构把内容分成几个方面或几个部分,在写具体每一部分时,再按纵式结构安排材料。(3)结尾:调查报告的结尾,一般在分析内容的基础上结束全文,以深化主题,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加深读者的印象。

2、写作中需注意的问题:(1)注意观点与材料统一,通过典型事例、确切数据、对比方法来表现主题。(2)准确使用语言,要重视调查报告语言的推敲和锤炼,力求做到简洁、准确、朴实,可适当引用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也可运用形象性语言,但语言的形象化以不损伤内容的真实性或切实感为原则;(3)对于材料中反映出来的历史现象,可结合相应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原因和结果,真正做到把身边具体的历史和新中国发展的历程结合起来。

第三、组织汇报展示。经过指导后学生交上来的第二批稿子,质量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对之作相应的分析,可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初步评选后,指导学生对准备刊出的稿子进行了精心修改,例如前面提到的《从数据中读到的历史》一文,学生分析人口增减的原因时,明显地有些勉强,帮助他们细细分析过建国后各阶段经济状况、国家政策、政府指导思想方面等因素对人口增长产生的影响后,要求他们重新修改,这篇文章是三易其稿才通过的,可能是写得最艰难的一篇,却是相当成功的一篇,几个成绩很一般的学生拿出的这篇稿子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后来她们在演讲中说“我们第一次发现,自己也可以跟那些前几名的同学表现得一样出色!”最后刊出的几十篇稿子,都是经过同学们一再修改才拿出来的,其实修改的过程是一个再提高的环节,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再次得到了提高。

第一期调查报告刊出以后,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评价,普遍认为多年来没有出现过如此高质量的校刊,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在同学们心中升腾起来,更让我意识到了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所在。

三、组织学生谈谈社会实践活动的感想:演讲比赛从走入社会进行调查,到把自己的调查成果展示在全校师生面前,说起来似乎只有一步之遥,可做起来却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当然也收获了更多,不仅是学生,即便作为教师的我,也体验到了付出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所以更想听听学生从中收获了什么,感悟了什么,想让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因而组织了一场演讲比赛。和以往的演讲比赛不同,它显得那样平实,却是如此真切: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在老师指导下修改自己的文章,我感觉到自己在一点一点地提高;当老师终于通过了我的报告时,我流泪了,流泪的同时我明白,自己分析问题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这是关在教室里做好久的作业都无法达到的效果。”学生在提醒我们: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我在他们办公室等候的这两个小时,让我经历了表面上的热情周到和实质上的怠慢鄙视……受伤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难道我们要把这些不良现象一代又一代的遗传下去吗?”从布臵调查活动的那天起就担心学生会受某些社会现象的打击,而现在我欣喜地发现:受挫折的同时,学生们也在成长!

而学生说得更多的是:“希望老师们以后多开展这一类活动,我们需要走入社会,需要更多的锻炼机会。”这是何等热切的期望,更是对教师的鞭策。我真正意识到了教材改革的影响力,它不仅是一节活动课,也远不止是一个课外作业,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这是历史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对于高考的考试是有着直接裨益的,这为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切入点;更为重要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的历史变得具体而丰满了,学生深入社会的能力与信心增强了,真正做到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才是当今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新教材增设的活动课绝不能象有些老师说的: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我们必须认真去完成的教学任务。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二

教学。

活动。

总结。

报告大全。

【导语】总结报告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学校组织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总结报告大全,欢迎阅读!

结合实际,大胆实践;

立足农村,勇于创新;

突出班队,活动育人。”一学期来的课程实验,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宝贵的经验,但更多的却是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一、在现有的条件下相信自己行,相信学生行。

五年级学生“小”,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却是个“大”课。《家乡水污染情况调查》这个课题他们的能力行吗?学校的条件行吗?这个问题曾经一直困扰着我。一学期的实验表明,以前的理解太狭隘了。综实课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路子,意识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

二、要改善课堂中的“收与放”。

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教”,但综合实践活动课却离不开必要的“教”。这后一个“教”就是指导。尤其是课程刚启动,学生处于一种不知所然的状况,一上来就放由学生所谓“自主选题”,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经过实践的。摸索,我指定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订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甚至是训练。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家乡水污染情况调查》这一活动,我一开始就布置他们写方案,由于有了上学期的基础,很快方案就出来了。但是在方案的实施阶段,一开始担心他们第一次去学校外活动,安全问题是我比较担心的,还有一点小学生的组织能力还是不够的。但是实践下来,现在的小学生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应在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我不断努力、探索,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实自己,让综合实践课生根、发芽。下面总结一下这学期的工作。

本学期开展每个主题活动时,我都会在班级中展开讨论:该如何去操作,也就是要做些什么事?经过讨论,决定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集资料。

二、交流体验。

三、

实践操作。

四、总结活动。

在轰轰烈烈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

(1)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还小,刚刚接触社会,他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还不够,活动能力也较差,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我们再多些耐心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在进行问卷调查方面。

(2)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全身心地参与了:有的学生没真正的投入到活动中,有的队员搜集的资料较少,还有的学生没有保存好一手资料,造成资料的丢失,有个别小组活动时不积极等等。

(3)在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由于考虑学生的安全因素,我们在外出活动时间上难以得到保证。走出校园实地调查,走入社会进行活动的几乎没有,我们可以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资源,为队员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4)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酌情分工,各任其责。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但现实情况注定有些制订好的方案,对于一部分学生是无法完成的。因为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有的同学写作能力较强,还有的活动能力较强。如何使学生真正快乐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做到人人参与,充分发挥综合实践的全员性是我需要深深思考的问题。

在这学期的各种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通过参加活动学生们获得了对社会的宝贵经验,更享受到了无限的快乐。因此我们觉得,不管是稚嫩还是精彩,是参与还是观看,每一次活动过程就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脚印、一片风景、一道痕迹、一次体验!这一段有意义的时光已经成为是我任教学生这一学期中最开心的日子,将会永远存留在他们心中。下学期在社会调查上多下功夫,尽量让任教的班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利用调查访问等探究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本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文明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

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如在与语文学科的密切配合中,开展读书乐,组成小组读书会,组织故事会,展示学生的才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构建校园文化、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社会调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大涌牛仔服的发展,生长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等,希望通过这个调查活动,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特色产业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还有调查自己家周围的古树名木,这些学生都比较容易进行,做得非常好,锻炼了能力。

三、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本着为全社会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设人材的目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很有必要。这学期组织了小制作比赛、设计大赛等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这学期里,学生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能真正做到锻炼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生活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实现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关注生活世界、发现生活世界、探究生活世界、回报生活世界。

一、引导发现生活的真。

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认知是与生俱来的,是感性的,缺乏一定的自主性、系统性。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老师给予示意,使学生对生活世界的认识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主动性、思考性、探究性,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发现生活世界的真。使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

二、引导理解生活的善。

由被动认识生活世界到主动发现生活世界,学生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但是生活在蜜罐中的孩子,因为年龄、生活环境、物质刺激等因素的关系,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是肤浅的。而且他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激情高却不能持久,认知生活世界停留于表面现象,探究问题能力不强。因此,活动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要能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内涵,进一步理解生活。

三、引导体验生活的趣。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皇帝”,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体验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事。而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最突出的特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动手操作和实践。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学生在活动的开展中可以运用新知识、新信息去理解、说明、解决各种问题,体验生活小主人的乐趣。

四、引导感悟生活的美。

生活中处处蕴涵着美,对于这一点,学生应该不仅仅满足于“有感”,而且应该有所“悟”。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都是源自于对生活的“悟”。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世界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从生活小事“悟”起,开动大脑,运用双手,创造出一项项小小的发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着眼于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领域。与可能生活领域,使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协调,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相统一,认知、理解、感悟和体验融为一体,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学习活动的主体、社会活动的主体。

无法表达自己的喜爱!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三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课余活动很少,但是过多的课堂学习很多时候让学生感觉枯燥,为了培养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课余活动必不可少。经过两个月的班主任工作,对于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课余活动不需要太过花哨,追求表现,也需要精心设计,注重思想,内容的设计。所以在组织课余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计划。设计的目的以及时间的分配,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情况,包括是否涉及孩子们的安全问题,要尽量的创新活动,根据学生们的年龄和特点设计,是学生真正学到东西。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还会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应该及时发现难题,灵活应对突发状况,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有所收获。

作为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看课内的书,还要重视其课外阅读的习惯。例如,有一次我发现我们班的很多学生都喜欢读报纸,于是我就设立了报纸兴趣小组,并由全班推选出了组长,而且每隔一周就进行一次报纸交流活动,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反思,使学生们对阅读书籍更加感兴趣。

在课余活动中,我发现好多孩子表现出了他们课堂上没有展示出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学生很有想法,有的学生有很强的交际能力,有的学生绘画构图能力很强。

课余活动后的反思总结很有必要,总结活动的得与失以及活动的意义,有助于组织更有益的活动内容。在指导课余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学到了不同于课本上的知识,是比较灵活的知识,能够真正运用到生活的知识,我在感受学生快乐的同时,也在告诉他们不仅仅教室是课堂,生活也是一大课堂,等着我们去学习。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四

“国培计划”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我荣幸获得了参培资格,通过近几周的学习,经过听模块五(专家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讲座、听优秀教师工作中的亲身体会)、看(看优秀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从而引发深深的思索(思考今后的工作应该怎么去做),这次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感受颇深。这次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思想上的冲击,一次头脑的洗礼,更是一次顿悟得点拨。这次培训的内容不仅是我渴求的,更是我在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的。我从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振奋,受益匪浅。

专家、教授的讲座为我们这些迷茫的教师们指明了道路,专家们的报告内容详实,其中穿插了许多典型的案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背景谈起,围绕着课程的实质、内容和实施,结合实例讲解了实施综合实践课的意义和操作策略。从国外讲到国内,从过去谈到现在,从教师的教学方式说到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综合实践活动对师生的发展到教师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从活动设计到各种课型,专家们分析得透彻,指导得到位,给我们学员树立新课程理念,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专家的讲解,倡导为了我心中的那个梦去奋斗,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做的比讲的好”的真正含义;通过培训的的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对具体案例分析,讲解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确定主题,与学员共同探讨了中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与学员们分享了“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与学生同成长”的喜悦;同时站在教研的角度,阐述了做为一名学科教师如何从本位课程中去拓展、开发综合实践课的主题。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从学生的生活中得来,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就越能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二)充分认识到了我自己。

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年轻,理念更新的比较快,在教学工作岗位上算得上是有能力的了,虽然没有开展综合实践课,但通过自己的努力,组织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带领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撰写了几篇研究报告,也算是小有成就。可是,当我听了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各位老师的报告,她所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实施汇报让我受益匪浅,在她的工作经历中都能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因地制宜,因校而异,把自己的特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从有些老师的报告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原来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随着以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我将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10月27日,我校组织国培班学员示范观摩课,这堂课由我校李老师执教的《中学生饮食习惯的调查问卷—如何制作调查问卷》,整个课堂虽然略显仓促,但学生对已列举的问题按照老师归纳的方法一一进行筛选,无疑是整个活动的亮点,老师、学生在台上台下进行真诚的互动交流,透过课堂我们看到了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语言表达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而后,王老师做的报告,向我们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也让我们真正领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生共同成长”这一句话的真谛,课程实现了“学校小研究、社会大舞台”的目标,这一切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讲座使我们真正接触到了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陌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让我们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为我们对今后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范例、指明了方向。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虽然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面临很多困惑,遇到了很多的阻力。

没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大环境,我们要从事这方面教学,坚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实践,所付出努力要比其他科目的老师多得多。但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我们将创造美好的未来,同样我们肩上的担子也不轻。

最后,使用一位专家的话——“再好的课程,如果不去实践,那么,你永远走不进这门课程。再难的课程,只要我们热情地参与进去,就会有丰厚的回报!”为指导,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去,我们也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辉煌!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五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了解昆虫小常识,并对自我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一定认识。

4、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5、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价值取向:

6、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7、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在活动布置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观察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定的认识。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学校的花池中去捕捉了一些昆虫。当孩子们带着蝴蝶、瓢虫和一些不知名的小东西再次走进课堂时,他们已经开始对这些昆虫的样子评头论足起来。“瞧,它的翅膀有深蓝色的花纹呢,好漂亮。”“哎,别碰它的翅膀,我妈妈说它有毒。”一群男孩子则在另一边谈论着:“这一只是七星瓢虫,你看它背上有七个点。”“对呀,我看过一本书上说后面有七个点的七星瓢虫是益虫,如果是其它的瓢虫都是害虫。”听到同学们的声声议论,我惊叹于孩子们竟有这样的观察力,随即我又组织他们坐好,顺势问道:“你们知道什么叫昆虫吗?”一阵沉寂后一生站起来回答:“昆虫都有头。”“好!还有什么?”“它们都有眼睛和嘴巴。”我板书:头、眼、嘴。又一生站起来说:“有脚和翅膀。”慢慢地,我事先查到关于“昆虫”的解释也逐渐在孩子们不断归纳和求证中明朗起来。认识了“昆虫”后,我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收集资料的打算。有的说翻看书报找资料,有的说自己去捕捉昆虫进行观察,有的说通过上网或询问获取资料,还有的说要带着录音机到大自然去录那些昆虫的叫声如此种种,大家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接下来就考验他们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了。同时,我要求孩子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此次活动我们把最终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作用逐步蜕变成引导和交流的合作方式。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活动中发表意见,然而对于全权参与整个研究过程的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则更有权力去争取自己的意见。在他们自评和互评的同时,也逐渐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得以保持和修正。另从评价结果来看,同学们还是比较客观的。此次观察活动培养了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了解了昆虫的外表及特点,积累了一些小常识,培养了对昆虫世界的热爱。学生们在活动中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互助,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光阴荏苒,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生活世界的所有组成部分皆可作为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它的内容的包容量是非常广的,孩子们认为他们有研究价值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作为本课程的课程内容,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生存在学生的生活中、生存在我们周围的社区中、生存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我校教研组也在不断努力着,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努力充实自己,让综合实践这门课生根、发芽。

(一)学生方面。

让孩子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知识,获得更多的锻炼,开阔视野。在我校试验田上,经常能看见孩子们观察、劳动的身影,他们在美丽的土地上尽情地想象、合作。本学期,我们学校迎来了新的种植品种,各年级在综合实践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开展研究种植方法,田间管理、观察日志、种植小报、经验交流会等。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都制作了一份详细的过程实录。

通过一个学期的活动,综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学生完全可以抛开学科的束缚、学习的压力,无拘无束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他们是活动的主体,与老师共商活动方案,确立活动小组,在实践体验中增长能力。"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许多课外知识,对于一些调查、记录、查阅资料的方法已很清楚了。经过形式多样的调查活动,同学们掌握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们遇到了困难,他们从等待教师告诉自己变为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在相互交流中改进自己的调查方法等,他们真正地从实践体验中得到了收获,感受到了快乐。在此过程中,他们运用的许多学习方法都是自己获得的,而不是别人告诉的。这使他们增强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勇气和自信心。

在活动中,还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综合实践对小组合作形式的提倡为学生的交往创造了机会,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小组成员之间逐渐了解和熟悉。哪一个同学闹情绪,不合作,就会导致整个小组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感,还有养成学生服从集体的品质,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一学期以来,学生的劳动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都有了提高。

例如在四年级的“说说口香糖”活动中,教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口香糖的历史”;“口香糖的制作”;“口香糖的污渍的处理”;“口香糖的好处和坏处”;“小小辩论会”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提高了,会互相谦让、互相征求意见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从一开始的不感兴趣,到后来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别提辩论会”,每个小组的孩子都合作得很和谐,为自己的观点提出有力的论证;还有的孩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见长。

在短期的活动中,我们也根据各册教材,开展了贴切学生生活的活动,在活动前,学生搜集资料;在活动中,孩子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成果,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和辩论,氛围非常好。接着,孩子们都互相分享了活动成果;最后,每个孩子都通过日记或者记录记载课堂小收获。

(二)教师方面。

1、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了解教材特点,认识学科特点及地位,灵活处理教材,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加强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开展好教学活动。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有关指导性文件,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通过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以提高活动的质量。自我反思,通过反思,可以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到工作中的失误,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注重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组长组织综合实践教师观看“教学新时空”教学视频,组织教师参加区公开课的观看。

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各项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教研组根据学校教育工作安排和学校本期工作计划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以教育科研为手段,确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的教学管理观念,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常规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全面贯彻新课标。以“务实、创新”为指导方针,各学科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教研组在各学科组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本组的工作计划。并努力使教研的内容与学校工作安排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脚踏实地地作好各项工作。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工作相当复杂和琐碎,指导的空间又相当广泛,参与的教师与其他志愿人员又多。仅局限于核定一定的工作量并不能体现这一门新课程的意义,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这是一次挑战与机遇,鼓励教师主动应对,发扬奉献精神与探索精神。除对专任教师核定每周三课时的工作量外,我们采取期中、期末工作考核的办法对指导教师实施单项考核,考核指标等同于学科考核。

主要内容为:1、学生评议(40%),包括帮助人次、指导效果、受欢迎程度、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喜爱程度等;2、教师自评(40%),包括参加活动以来的认识、指导心得、案例积累等;3、其他评价(20%)(包括课程开发情况、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合作情况、协调组织能力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本学期开展的活动充分融合体育、科学、信息技术、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们共同合作,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长期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以及切身的课程开发实践,教师们从教材、教科书的视野中解放出来,不仅对课程、教学等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

1、学生活动的社会环境还需改善。在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经常会有不理解、不支持的现象。家长重视的始终是孩子的学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开展。出于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外出调查的条件有限。

2、学生活动的评价方式还需探索。

3、教师指导的方式还需研究。教师的指导方式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教师指导的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指导是有效还是放任自流,而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如学生能力的差异、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活动的难易等。

4、教师的独立开发课程与案例撰写能力亟需提高。

5、从活动过程来看,学生的表现确实很不错,从活动结果来看,学生的收获更是大家有目共睹,有一点不是很好的现象就是,学生在制定各个活动主题时还是比较被动,老师有点包办的现象。

6、来自于老师自身方面的问题:实验老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时时遇到困惑,老师还要继续努力,力求提高自身对于这一科的理论知识、业务水平。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到欣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广大教师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日益浓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将有更多的学生受益。

我校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起步晚,还处在探索期,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扎实的工作,饱满的精神参与这一课程,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推向新的高度。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六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把我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自从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起来。

1、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如《远离网络游戏》,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实地观察、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宣传动员等活动,他们观察、采访,在观察中学会了较为科学的统计方法;他们拍照、访问学生,访问专家;他们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际、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一课题,从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都是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他们在观察实验中学习科学的方法;他们上网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统计总结,学习撰写课题报告,学习与人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主动地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1、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开展活动。

我根据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各种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对活动的主题、项目或课题进行论证,并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在活动开始阶段,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己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在活动总结阶段,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教师全过程的组织、指导和参与,学生学会了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掌握各种方法,培养各种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在挫折的磨练中成长。

由于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处在探索阶段,学生初次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亲身实践,尝试体验,因此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他们一开始工作没有计划性,随心所欲,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为什么做、想得到什么,漫无目的,工作开始前根本没有活动框架;在活动过程中不会自己管理,拖拉,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找借口逃避;个别成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悄悄地做一些和课题研究无关的事情;不认真记研究笔记,总想把事情推给其他同学做,不能很好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学习缺乏主动性,不爱提问,随大流;少数学生不愿观察周围世界,觉得一切如常,没有什么问题可以研究,懒得动脑,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等;在调查采访中调查的内容、目的不清楚;只凭个别或少数被调查者的回答,就轻率地做出结论;面对大量数据,不知道怎样分析和提炼观点;想做实验,却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比较合适,实验操作简单,数据处理随便等。针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教师要随时提供帮助,加以解决;针对学生怕困难的现象,我们教师要加强正确引导,“不经得风雨,怎么见彩虹?”鼓励学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学会正视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在磨练中尝到成功的快乐,在挫折的磨练中锻炼成长。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学会了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会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学会怎样收集和处理数据,学会怎样靠自己的真诚获得别人的帮助,学会关注社会和人生并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展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各种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片绿洲。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七

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其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劳动人民的节日,还有春节等等。这都能教育现在的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敬老爱幼,团结互助,尊师重道。但我想:在保留我国的一些基本节日时也可引进西方的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如:父亲节和母亲节,让孩子懂得父母之恩重于泰山的道理。它能更好的引导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同时他们也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的由来——中秋节、端午节等,并且懂得了一些相关的诗歌、民俗,并且老师教他们制作了小报、贺卡等,中秋节还教他们用橡皮泥制作了月饼,阅读、制作,动脑、动手,兴趣盎然。

通过活动发现许多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如何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整理得较好,整理成了三大类别,但这三大类别,或者说三个问题都是比较大的,其实,下面还可以有一些小问题,老师应该把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归纳到大问题之下,而不应该把这些小问题删掉,学生可以从大问题中选择感兴趣的小问题进行研究,因为,往往问题越小,越容易操作。

二如何进行小组合作。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学习与协同学习。为了提高本堂课的学习效率,老师可以分成几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分别研究不同的问题。相同的问题可以在一起研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这样效果更好。

三如何更有效地交流。应该说,这堂课,教师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很重视,但学生的交流方式比较单一,特别是研究之后的结果,因为时间关系,很多学生没来得及上传,集体交流基本没有。整合以后,交流形式应该更丰富:生生交流、生机交流、师生交流等等,应该是一种立体化的交流模式,这一点,老师做得不够。

四如何进行评价。评价不应该是形式,不应该简单为:你收获了什么?还应该对学习过程中自己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反思,不仅仅对个人进行反思,对小组、集体的活动进行反思。这一点,在本堂课上是做得不够的。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了解了很多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而且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节日的快乐,更使他们在尊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受到爱祖国、爱生活的教育。

孙锋。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八

虽然收获的季节还未来到,但是我们已满载收获,组织与指导课余活动的经历让我这个实习教师越变成熟。就在我们实习的这个学期,初三的学生将迎来体育中考,为他们本就充满压力的学习生活中又无形增加了一份担子。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学校为提高学生体育中考的能力,决定由一名指导教师带领我们三名实习体育教师对初三年级进行出早操活动,内容就是跑步二十分钟。

为了不影响初三学生的正常学习时间,学校将早操时间定为六点正式开始,对于学生这是一个挑战,其实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懒觉,我一直认为是人生中很美妙的一件事情,拥抱着温暖,感受着幸福。但是早操,将这一切变为不可能,但是没有埋怨,没有懈怠,因为我懂得这是一份责任,所以克服晚睡晚起,就成了我做的第一件事。相信初三的学生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前几天还能克服,但是每个人的身体中都像有一个懒虫在侵蚀着自己,这时,坚持就如金子般重要。所以,每天我都会在早操结束后对初三学生进行鼓励,对于没来的同学提出要求。感动我的是初三的'学生们,是他们的坚持一直支撑着我的坚持,也许,正是我的坚持让他们也一直坚持着。初三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让我们所有的付出变成了回报,他们好的成绩比任何感谢的语言都让我们高兴。

学校的田径队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最深,因为它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汗水和荣耀。当学校将田径队训练的任务分配给我们时,我既兴奋又有些担心。兴奋是因为志同道合,担心是因为自己虽然有过田径训练的经历,但基础理论差,科学理论不足。为了弥补自己的缺点,在除工作的时间外,我决定给自己加餐,补充自己,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这个任务。每天下午规定的时间我都会按时到达操场,布置并监督队员们的训练,责任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我曾经的教练们,也正是因为责任,我认真的准备每一节训练课,并认真的监督和指导队员们。不管什么天气,我都会同队员们一起在操场,我希望与他们同甘共苦,并用这种方式激励他们。记录着他们成绩的提高,我既兴奋又感到欣慰,从他们的汗水中,我仿佛又看到了从前的自己,并提醒着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努力的完善着自己,并和学生们一起提高着。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九

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指导教师:曹永祥。

时间:

一、活动主题:我是妈妈的好助手。

二、活动的总目标。

三、

实施过程。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1.主题的意义:让小学生利用课余休息时间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烧饭、洗碗、洗衣服、拖地、叠被子和整理房间等。力求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体会家长的辛劳,密切亲子关系,学会感恩父母。

2.主题产生的原因:由于学习时间紧,课程压力大,学生在校极少有亲自动手的机会。而在家庭中,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切,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宁可自己辛苦,也不让孩子做家务。新课改观念认为“学生的动手是不可替代的,教师需要利用各种方式,各种环境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不能纸上谈兵,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课上时间不够,还可与家里的动手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开展本主题的难以程度:比较容易。二、活动的总目标。

1.了解学生在家能否干家务活,是否主动干家务活等情况,开展一定的调查活动。

2.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喜悦,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沟通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用各种形式展示活动的成果。

4、在活动中,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活动目的(1)创设情景,确定活动研究的大课题。

(2)了解学生在家能否干家务活,是否主动干家务活等情况,开展一定的调查活动。

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加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研究的小课题。4.指导学生分组、分工,成立研究小组。5.指导学生选择和确定指导老师。6、指导学生写小组活动方案。第二阶段:1.活动目的:

(1)能够结合自己关心的小课题进行小组的组合与分工,学会聘请指导老师的有关知识。

(2)学会做事有计划,并根据计划操作实施。(2)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3)交流意见,取长补短。2.确定外出的时间、地点、调查对象的安排等。3.确定调查的方式方法。4、确定调查对象和考察方法。5.拟写调查提纲,调查问卷等。

6.指导学生对前阶段所收集到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找出不足,在进行收集和调查。

7.小组内、小组之间进行阶段性交流。第三阶段:活动目的:(1)学会合作。

(2)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3)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4)提炼活动成果。

2.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提炼。3.小组内、小组之间进行。

总结。

性交流。4.拟写总结。

老师让我们把所学到的劳动知识应用于生活,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感恩父母,所以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我是妈妈的小帮手”为主题的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我将设计好自己的活动计划,并记录下自己的活动过程,活动成果及活动的感悟。

一、活动的主题: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二、活动的内容:烧饭、洗碗、拖地、洗衣服、叠被叠衣服和刷鞋。

三、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1.了解同学在家能否干家务活,是否主动干家务活等情况,开展一定的调查活动。

2.在活动中,我们能感受劳动的喜悦,培养我们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在活动中,培养自己与同伴合作、沟通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用各种形式展示活动的成果。

4.在活动中,能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等。

5.通过活动,锻炼动手能力,体会父母的艰辛,从而更加感恩父母。

四、活动的对象:三年级学生。

围绕"我是妈妈的小帮手"这个课题进行家庭与社会调查.调查内容:其他同学在家是否赶家务活;家庭成员对自己的评价;学生对做家庭的小主人的认识情况;昔日与今天生活环境的对比.调查方式:实地考察同学在家的情况.实地调查家长及邻居对小学生在家劳动的情况.走访老人家,学生以及家长,了解他们的精神生活.访谈.走访老人家,学生,家长,了解他们在家的情况.实地考察.实地考察家长及邻居对小学生在家劳动的的情况.社会调查.调查所有小朋友的家务劳动情况.学生小组撰写调查和考察的心得.五,活动成果展示心得与感受的交流.小组竞赛的展示.书法的展示.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十

爱我家乡特产原阳大米。

活动周期:2014.8---2015.5。

指导教师:髙艺美田为民小组代表:王永圆。

毛栋栋。

肖宁。

----。

原阳县第一高级中学髙艺美田为民一、活。

动背景及课题的确立。

(一)现实背景。

1、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

教学。

课堂教学是封闭的学生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2、新课程实践的必然。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

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

在新课程实践的今天,我们认为从中学开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资源整合的研究,非常必要。

(二)理论背景。

---的统一;课程具有主体性,重视发挥师生特别是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重组、再造和创新的主体作用。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在这一理论下提出的。

2、科学的认识论。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学习活动,这两种活动,缺一不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学生获取认识客观世界所必须的直接经验,促使学生以大量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对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学好间接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发展心理。

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人的多种才能目前都被忽视了,拥有这些才能的人往往是单一教学的受害者,教育应该是全面开发每个人脑子里的智能,因此必须采用开放性多元化学习方式,才能充分认识人类智能的多元性和展示智能方式的多样性。而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最优智能必须依托教师的多元智能和有效指导,并寻求教师之间的最佳组合,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综合实践活动为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和智能的最优发展提供了最好的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正是呼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呼声和趋势。由此看来,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课程的综合化趋势。

二、活动设想。

----。

探索。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我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并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由热爱具体的家庭、家乡到热爱抽象的祖国,这是培养我们爱国主义情感的必由之路。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我们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我们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们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

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我们做21世纪的社会人,促使我们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4、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积累研究。

四、活动周期。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3、分组制定好研究方案,然后汇报研究方式和方法。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

2、明确活动的意向。[我们集体讨论,明确本次活动的意义、方。

式,初步调查的对象和内容,做到有目的性调查。

]

3、调查研究。[(1)各小组及组内成员分头搜集信息。(2)整理搜集的信息。]。

第三阶段,汇报交流,成果展示阶段。

(1)问题主要负责人汇报展示成果,同组成员对于不足帮忙补充。(2)全班交流,提出改进意见,评选最佳小组及“调查研究之星”。第四阶段,总结升华激励。

----。

活动小组名单表。

首先针对活动的内容我们召开了主题讨论,在讨论中我们们集思。

广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大家都能够提出自己所知道的情况,但。

是由于日常接触的缘故,内容相对集中,而且缺少深入的了解,通过。

对我们的启发,调动起我们的兴趣,并有针对性的帮助我们建立起相。

应的小组,按照各个不同的方向去考察,形成了采访组、探究组、宣。

传组三个小组,并启发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活动小组名单表。

小组长。

组员董莹莹采访组探究组宣传组。

王永圆毛栋栋肖宁。

苏源。

李甜甜。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十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应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潜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潜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构成带给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思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构成解释,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

我认真制订学期课程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学生的活动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取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活动原则。

参与性——能做到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有收获;

研究性——鼓励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潜力和研究意识;

综合性——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

系列性——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每个活动都构成较完整的体系。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面临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身问题和文化问题为主,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并强调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于一体,来体现活动主题的综合性。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改中一门崭新的课程,也是这次新课改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首先教师认真学习理论,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目标、资料、原则、评价及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教育平台上,它有着更大的创新空间。如关注自然、研究自然;跟随父母一日,体验父母的劳动辛苦等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课后拓展背景资料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已有设备,开辟校外活动基地,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如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拓宽综合实践活动的渠道。

3、投入实践,让学生走进综合课程。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活动,在活动中他们能锻炼自己的动手潜力,操作潜力和合作潜力,所以,我们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考察社区居民卫生习惯”“自制新年礼物”等主题。

反思本学期的综合实践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

1、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潜力。

1、应对这门课程,深深了解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还需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给自己不断充电。

2、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更好的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研究的精神。

3、对于身边的资源利用的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忙,寻求其他相关人士的帮忙。

展望下学期的工作,发扬优势,改善不足吧,尽我的所能把这门课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与提高。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十二

教师在长期的学科课程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师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当然同时也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改革实验通过开展实践性研究,探讨其实施途径和评价方法,正稳步而健康地向前发展,我们的工作体会是:

(一)抓实培训教研,促进综合实践课研究整体推进。为加强综合课教师培训,我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参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参与式教学研讨培训”活动。活动在学科教研员、中心组骨干教师们的组织引导下进行了积极而热烈的专题讨论。教师们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启动后,学校、教师、学生在课程中的反映与变化,真切地谈出了对这门新课程的认识、操作、问题与困惑,大家一致认为其发展的前景是好的,对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优势。

(二)放开时空限制,确保综合实践课的灵活创新我校在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小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时间规定的前提下,每节课均缩短五分钟,即从40分钟调整为35分钟。课时缩短后,每天的课时总量比原来规定增加1课时,这样,我校每天增设了一次综合实践课,确保每周一个课题。在操作过程中,采取不打破既有的学科结构,教学次序,只是将自然、社会、劳动等课程实践性内容进行综合化的同时,从这些课程中抽取所需课时,把时间整合,形成“综合实践活动时间”,这样,既保证了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双基教学,又体现了课程管理中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因此,我校明确规定教师在综合实践课上必须大大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适宜的情况下,“哪儿需要哪儿去”,以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情境,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或动手操作,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质疑,或大胆想象。培养起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既要学会又要会学,让实践课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三)依靠赛课催化,提高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水平。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研究,推动课改实验的健康发展,我校协同镇属四辅导区组织开展了课改实验赛教课活动,其中,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赛教的累计达39节次之多,从诸多参赛课来看,我校综合实践课实施水平在提高。较为突出表现在:实践主题明确,注重课内外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学生们通过调查、收集文字图片资料、走访等活动,做足了“实践功夫”,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参观浏览式、娱乐竞赛式、主体对话式、信息点击式等各具特色。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十三

时光荏苒,匆匆忙忙中,一个学期的指导工作又结束了。回顾整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印象最深的有三个“出乎意料”。

“五一”劳动节过后,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做拉面活动。指导老师不是我,而是学校附近拉面店的虎师傅。虎师傅非常乐意参加我们的活动,学生自然也很欢迎他。当然,为了能激发学生充分的热情,这位虎师傅是到最后上课的时候才跟同学们见面的,果真,大家的热情别提有多高了。说实话,这次活动的出炉最初主要是想让学生多一些生活的体验,能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多一些关注,也了解三百六十行的各具特色和不易,而对于他们能不能拉出拉面,其实是根本不抱什么希望的。实际活动按小组开展,每个小组都领到一份面团,而后轮流试做。一开始,学生确实拉不出,但随着拉面师傅的指点,同学们自己的经验,以及时间的流逝,不少同学的手中竟奇迹般诞生出了拉面。他们身上当时的那股兴奋劲,我很能体验。不知不觉的,想对他们说:“太棒了!”交流活动感受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真难!”“拉面师傅要能一个一个教我们就好。”“我长大也要像虎师傅一样开一家拉面店。”“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大家做得酣畅淋漓,谈得也淋漓实在。活动过后想想,我们真的不能小觑了学生,他们外显的并不一定就是他的实力,我们应该多给他们创造让实力来说话的活动空间。

学期结束时,安排了同学们分组自由活动。大致的安排:首先,每组确定共同商定一个活动主题,制订好研究计划;其次,每组针对自己的课题分别开展活动;再次,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并撰写个人和小组活动总结。活动任务宣布,各个小组便热火朝天地开“战”了。在研究课题的确定上,每一组就花了不少时间,我估计:这次让他们自选主题的活动多半难度太大。我暂且拭目以待,对于他们的研究计划,在阅览过后基本没做什么修改。终于到了汇报的时候,就看他们的了。第一组:“快乐星球”小组,用幻灯片和讲解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了许多的幽默与笑话,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但大家提议,幽默与笑话的内容还要做一些精挑细选。我想:这个选题不错,可以让即将临考的同学们放松心情。第二组:“达克星球”小组,他们为世界杯呐喊,而足球而疯狂,给同学们带来了《足球世界杯》,但大家提议:文字资料的介绍一能一闪而过,还是要向同学作简单的说明,这样大家才能真正的了解。我想:他们小组还蛮富时代气息的。第三组:“特色小组”,给大家介绍特色小吃常州的大麻糕,让我最觉意外的是他们竟然带了真的麻糕来给同学们品尝……我建议:要是能在网上搜索大麻糕的资料,也做几张幻灯片来介绍,不是更能让活动成果出色?至于给老师的意见征询条,其实可以把范围扩大一些,让同学们留言,记录下大家的意见啊。“特色小组”的同学点点头。第一次汇报就这三组。我继续拭目以待。又一次汇报时间到了,先前汇报过的小组竟然要求让他们重新汇报,说是上次汇报过后又对汇报成果做了修改,一定要再汇报。其他组的同学都很支持,我也很佩服他们身上的勇气,于是,第二次汇报中又展现了第一次汇报小组的风采。另外,其余的小组也不甘落后:“新鲜小组”研究了鱼的做法、“探索小组”研究了恐龙、“偶像小组”研究了同学们的偶像、“火力少年组”研究了悠悠球的玩法、“vs乒乓”小组研究了乒乓。第二次汇报中更有小组采用了小品表演的方式以及和台下同学互动的方式。虽然他们的研究成果是比较简单的,但从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是让我佩服的。

每个学期末,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一个学期来的活动作一个总体的评价,同时包括自己给他人作评价以及请他人给自己作评价。在这个学期的评价中,我发现同学们的评价作得更中肯、更有针对性了——“你是一个胆小、天真的女孩,成绩不错,也乐于听别人的意见。在活动中,你也能积极、主动、热情、热情、有礼貌地与人交往、合作。但是,你总是不善于提问题,希望你在以后加油哦!”“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十分认真,这一点让我佩服;你善于给他人提意见,也很好;但你有时不太会帮助别人,当他人向你提出需要帮助时,你偶尔会不理会。”“你有着一定的幽默风趣,从你们的表演来看,你们一定是花了很多工夫,恭喜你们,你们的汇报很成功。可是呢,你在汇报时总用一只手捏着红领巾,这可能是你有点紧张的表现吧,虽然无伤大雅,可是让人看起来不大舒服。”“我觉得你作为我们小组的组长,很称职。因为你每一次都能尽心尽力地为我们一组出主意,带领大家一起努力。可是,你有的时候对我们组员的要求太过严格了,有点苛刻,希望你以后不要那么严肃。”……大家的评价较先前比起来,显得不是那么空洞了,而是实事求是,真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更有质量了,相信他们在相互评价中也能成长。

一个学期是有些长的,可以有那么多个星期给我们开展活动;一个学期又是短的,每到总结时,总发觉开展过的每一个活动还近在眼前。不论学期长短,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每一次活动才是最重要的。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十四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1.主题的意义。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差,实践机会少,因此,开展小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本次的对各民族的研究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他们对我国的民族文化的认识从单纯欣赏的层次,过渡到了了解更多的与民族相关的知识阶段。

二、活动目标。

1.感受各民族的文化,体验生活的美好。

2.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活动,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知识以及其风俗习惯。

3.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和群体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研究。

三、活动实施过程:

(一)教师准备:

1.收集各民族的相关图片或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有56个民族。

2.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文化,感受其风俗习惯。

(二)确定“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主题。

1.在学生充分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主题。

2.学生自由讨论、交流自己喜欢的主题,自愿组合成为研究小组。

(三)小组讨论分工。

1.分男女自愿组合成为一组。推选出负责的同学担任组长和副组长。

2.根据组内同学的兴趣和爱好及特长,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准备组内人员的具体分工。

3.为小组命名,制作小组个性化封面。4.讨论确定活动地点和时间。

5.根据研究的小课题的内容指导学生聘请指导老师。

(四)调查、收集文字信息资料1.调查访问前的准备。2.分组或个人调查、访问、收集、记录。3.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4.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小组里的人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将图片文字资料分类装订。一方面为在全班的交流做准备,同时又是一种归纳学习的过程。

(五)教师指导重点:

1.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调查表。

2.收集整理资料过程中,要注意归纳分类方法的指导。3.在学生搜集资料之前,一定要做好对个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4.要及时注意发现并帮助解决学生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实施建议:

1.布置好活动计划,指导学生的各项准备。

2.让学生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搜集活动过程,可以在校内由老师组织。

3.注意调查、访问时要有礼貌。

四、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课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些空间,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社会、走进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局限在书本里、课堂里、学校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学会和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在政治思想、社会公德意识与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培养。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征及其特殊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观念和方式。在评价时,应重参与、重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和全面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因此,我们在构建科学的评价方式时遵循以下原则:

1.参与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即学生是否参与了活动的某些环节,参与是否主动积极。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2.过程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应采用学生自评或教师的及时评价等措施,使评价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

3.综合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本身由4个部分组成,而各部分的教学目标又包含各自的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要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内容、要求、过程和结论都应该是综合而全面的。4.激励性原则: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研究后,初步建立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作为老师,我给每个小组进行的评价的依据是:观察每个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结合每个小组的自评,审查他们的过程性资料,然后给予优、良、中的等级评价。

组织与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总结篇十五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四个半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在这短暂的实习生活中,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外,又开展了几次课余活动。在我看来,对于高中生开展课外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高中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按照课程规划规定的科目上课,每天都被上课,做作业所包围着。生活很是枯燥无味,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高中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应该给他们更多活动的机会。我认为,应该大力提倡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余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来到威县一中后,通过真真正正的去组织课余活动,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去尝试,几次课余活动下来,我在其中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首先,活动组织者要做好规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要组织好课余活动就必须事先做好规划,有一个好的活动方案。其次,在活动过程中,还应该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提出想法、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活动中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兴趣走向,适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相互协作的能力,还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要及时做好反思。每一次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总结这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和失败的地方,这样才能为下一次的活动打好基础,才能逐渐提高活动的质量!

而具体说来在组织课外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选题有趣味性。在选择课余活动主题上面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是大家都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参加这次的活动,这样活动才具备办的成功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沟通,才能选择出适合学生的课余活动。

2、活动要有一定意义。课余活动就像课内教学活动一样,总有一定的目的、意义,并且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懈努力。而缺少了目的性,在活动中则多了一份盲目性,学生不太清楚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不会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所缺乏的能力了。比如文史哲地知识竞赛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氛围;参观赵三多是为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毽球比赛是为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锻炼身体。

3、活动组织过程有组织性,纪律性。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规则完成活动,遵守纪律。在活动的准备期间,要把同学的任务、规则明确的告诉每一位同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样,在活动过程中不但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地参与进来,而且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我在组织参观赵三多纪念馆时,我规定出校门后,不能脱离队伍,不能私自买东西。果然,在路上,其他班级有人私自脱队买水,但我们班的没动。

4、活动参与者要有广泛性。活动参与者的范围要大。组织集体活动,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而且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玩得开。

总之,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班级管理和集体教育以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