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人文与科技议论文(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2:31:09 页码:10
2023年人文与科技议论文(模板12篇)
2023-11-13 12:31:09    小编:zdfb

提高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沟通交流技巧。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善于提炼,将繁杂的内容归纳到几个关键的观点中。以下是一些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人文与科技议论文篇一

科学和人文从来都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着的领域,它们代表着人类探索研究自然的两个方面的成就,同时也代表着人类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今天本站小编整理了人文科技讲座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刚进入大学到而今大学四年生活即将结束。此间听了很多场的讲座,现在就听过的人文与科技讲座谈谈自己心得。

科学和人文从来都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着的领域,它们代表着人类探索研究自然的两个方面的成就,同时也代表着人类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主体精神。其核心就是把人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科学精神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去解释和看待。

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艺术精神,亦即诗意的精神。这种精神以想象为其主要特点。它并不是要真实的反映现实,而是在脱离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意识活动。人文精神追求人的多元化发展,主张每个人都应当是有个性的,在此意义上常常发展为个人主义。多元精神坚持价值和意义的多样性,反对统一化、普遍化的要求。人文精神有追求永恒价值的倾向。人文精神有超出目前的状况、不计较当前的得失,尤其是物质利益得失而为信仰、目标或价值而献身的倾向,具有非理性的特点。科学精神,是一种实证精神,是属于理性思维的范畴。理性的本质就是符合逻辑和规律,就是要有可控制性,就是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活动,而科学最严格地体现了这一点。科学必须成体系,必须具有严格的逻辑自恰性,必须精确等等,这些都是理性特征的体现。

在进行高等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结合人文教育深化科学精神培养,努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创造出有价值的新概念、新体系、新方法。学生科学观的建立是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科书是现代教育中最有效的学习工具,它是经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只要从头到尾接受它的灌输,循序渐进,就可以全面而完整地掌握这个学科。但是,人们在把握以先辈们的智慧荟萃成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常常忘记了它的反面:因为省略了这个学科漫长的发展过程,把人们在生生不息的探索过程中的不同思路、不同表达方式、还有不完善或错误统统去掉了,留下来的虽然是目前为止这个领域里最正确的知识,但它的生命却凝固了。人们通过教科书掌握知识、应付考试,用它解决具体问题,但人们也被它禁锢了思想,把它当成真理的标准,难以发现它所有的缺陷,就导致难以永远走出它的思维框架。专业人士乐于重复有限的科学事实,而缺乏有想象力的大胆假设和艰辛论证,从而导致没有创造性的科学追求。有些中。

国学。

生去美国后,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远比那里的同龄人多,就因为教科书灌输式的学习模式。但是,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的体验,没有无数试错性的游戏,没有个人化的即兴探索,独立工作、探索创新的能力远不及别人。

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要培养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科学观。我们要培养学生反对知识迷信、科学崇拜、科学主义、教科书主义,建立为求知而求知,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理论敢怀疑、敢探索、敢想象的态度,而不是对科学顶礼膜拜,奉之为遵守客观规律的迷信。要克服教科书教育的缺陷,一方面要从课程教学本身着手,课程设置应当适当社会需求;上课应当有更多的对话,更多的思考;多一些学科历史,多一些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多一些问题,包括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从课程之外着手,学校不仅是上课的地方,还是自修、研究、对话、交流、游戏、实践的园地。

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扩散和推广,也是文化的创造和再生。科学精神立足于特定的哲学、信念,并依托广泛的文学、艺术修养,专业研究不是科学探索的全部内容。科学创造力的源泉在于广泛的文化修养,其中主要是人文修养,而不是单纯的科学知识本身。任何学科,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通向自由的阶梯。一切思想在它最终的状态下是一致的,共通的。科学的每一重大发展都与非科学的滋养有关。哲学构成各种文化形式、各门学科内在的思想基石。

总之,在高等教育中,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战胜“科学迷信”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选择。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教师更要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必须明确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科学精神、道德素质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作为白云校区的第一届学生,遥想初来乍到时白云校区只有荒凉的几座建筑,荒凉偏僻的背后是刚踏入校园求知若渴的激情和奋发向上的动力。偌大的白云校区,野草丛生的背后是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的匮乏,连图书馆都没有的我们渴望知识的洗礼和熏陶,在没有网没有书的日子里,我们只能通过阅读教材认真听课中度过,憧憬着的丰富多彩校园生活太遥远。在学习道路上茫然的我们在白云恍如隔绝尘世,内心安然沉静的背后是空壳的灵魂。

20xx年11月,当学术讲座走进白云时,无数12级学子和我一样拿起宿舍的椅子前往还没有装修好的饭堂三楼听讲座,犹记当初为了抢到好位置,讲座开始前的两个小时就去排队,还带本小本子认真地做笔记,没有地方坐的同学还席地而坐,只为汲取知识。演讲的老师在上面讲着,同学们在下面听着,下午的阳光晒进食堂里,照在同学们后背,食堂里响起的是老师演讲的声音和底下同学们刷刷做笔记的声音。一双双盯着演讲者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满足,老师也讲得起劲,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拉长到了两个小时,汗水已经湿透了他的衬衫。一场知识的盛宴下来大家意犹未尽,这让我想起了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尽管搬到了穷山恶水的云南,无所的学生和老师们都能饱含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严谨的治学态度。成长中的白云有其艰苦期,纵使荒凉落寞,不变的是求知向上的精神品质,而人文科技讲座正如一汪清泉送来了一抹甘甜,是精神传续的纽带,带给一个新生求学道路上的希望,丰富了我们学识的同时也让白云校区愈发有人文气息。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xx年周卫忠院长的讲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周卫忠老师,是我院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在西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西方文学、文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重点研究俄罗斯文学和文论,近年来侧重巴赫金诗学研究。先后开设过《外国文学》、《西方文论》、《西方文化概论》、《俄罗斯文学专题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巴赫金诗学研究》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在西方文学、西方诗学、西方哲学和文化的研究中有一定成就,尤其在巴赫金诗学研究领域较有造诣。周老师生动地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在小说当中展现出的哲学思想,引发了我的深思,也因此我开始喜欢上俄罗斯文学和哲学,开启了我对哲学的认识和思考。尽管不是文院学生,但可以说听过周老师的讲座后,我开始大量阅读有关俄罗斯文学的书,对俄罗斯民族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说看小说成为了除了专业课之外的第二兴趣。看文学作品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思考,也让我浮躁的心沉淀下来。

学术讲座在白云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四年里经历过10次讲座,虽然讲座的质量不一,涉及到学科范围也很宽广,也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金融的,有科技类的,有人文类的,讲座的地方也有饭堂到了礼堂课室,越来越正规越来越正式的同时也见证了白云校区的成长。在如今这个注重物质的时代,开设讲座在大学变得难能可贵,学术讲座的背后是大学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的体现。学术讲座的举办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求知精神的延续,是大学自由思潮的交融碰撞。四年的学术讲座对于一个行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不舍的,走出社会也就没能听到这么多元化的声音,那颗逐渐浮躁的心也没法再回归这片学习至上的的净土,心中不免叹息遗憾。在这个社团占据半边天的学校,校园生活沉浸在娱乐和交际的社团活动中,学术讲座的无疑是一份令人安心的净土,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讲座质量提高的同时,一些同学抱着为了学分而刷印章的目的去听讲座,讲座的秩序混乱等情况,还有就是一些高质量的讲座却一票难求的境地,盖章的鸡肋要求还不如学生的自发兴趣来得实在。学校的讲座制度成为被学分至上逐渐污染的境地,个别听讲座同学态度散漫,讲座设置无提问环节、缺乏学生交流都难免让人为一个高质量讲座感到遗憾。

四年讲座获益匪浅,但愿讲座越办越好,不要为了盖章而盖章,不要让学分制污染了这块福地,也让学生能在四年的讲座时光里且听且珍惜。

2

页,当前第。

1

1

2

人文与科技议论文篇二

孙悟空拜唐僧为师,最开始更象一笔交易:唐僧救了他,所以保唐僧西天取经。在他内心里,根本没有正视过这个师父,动不动就回花果山、发脾气。戴上金箍后,口服心不服,许多事情仍然一意孤行,以至于唐僧用紧箍咒折磨他。然而,慢慢地事情发生了变化。

取经路上,表面上主要是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实质上是“佛法、佛规”与“道行、任性”的矛盾。一次次降妖失败,一次次请观音等收服妖魔,都是“佛法、佛规”的胜利。孙悟空也慢慢发现了唐僧,发现了取经意义,发现了磨难是佛祖安排的考验。

从六耳猕猴精,孙悟空更重要地发现了自己!他开始重视起唐僧了。在平顶山,他对唐僧头上的云霞称赞不绝。在通天河,他对老陈说“我师父管教不死长命。”在无底洞前的喇嘛庙里唐僧一病三天,老孙便知因果。铜台府地灵县遇冤,悟空第一个晚上就是在忍,在故意受苦受难,因为他知道,师父必有这一劫。他无师自通地知道师父是如来佛第二个门徒金蝉子化身。所以,后来每次遇妖魔,孙悟空不再硬干,而是找妖魔的真主子来收服。

《西游记》第100回中,如来佛对唐僧说:“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唐僧跟孙悟空名分上是师徒,实际上,他们原本就是一体:那个不敬三宝、特立独行的西天不肖弟子――金蝉子,在千年前被贬落凡尘。他性格中儒雅懦弱、虔诚佛法的一面成为唐僧;桀骜不逊、啸傲天地的另一面进入仙石成为孙悟空。唐僧用漫长时间十世求道,而佛祖也安排孙悟空在人间度过十世。最后,悟空跟唐僧都成了佛,是佛祖的十世弟子!这真可谓“岐途同归”。

在取经的十四年里,孙悟空日渐一日地熟悉唐僧,也日渐一日地熟悉自己。由于火眼金睛,他常比唐僧早知道某个神仙的化身、某个磨难的因果。他深深地知道唐僧不会被妖精吃掉,而他自己也不会被灭!灵山大典时,孙悟空跟唐僧并肩站在一起,他对唐僧说:“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趵瘴遥砍迷缍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就此化解。

前一世,金蝉子在如来佛的阴影下形成了“善”“恶”两面。后千年,解铃还需系铃人。唐僧作为金蝉子“善”的一面,自己挣扎着重新皈依佛门,而孙悟空作为金蝉子“恶”的一面,所以需要助力来帮助他完成“由恶向善”的大举。“善”与“恶”在“佛法、佛规”面前,统统“合二而一”。不仅是唐僧和孙悟空成佛,那些妖魔鬼怪也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过不在“四十八佛”之列,而是小神仙而已。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孙悟空这个“斗战胜佛”的“炼魔降怪”,竟绝大部分是由别人(妖魔的主子)完成的。如果把“斗战胜佛”倒过来念,就是“佛胜战斗”。孙悟空的“战斗”,都被“佛胜”了。“道行”再大、“任性”再狂,都在“佛法、佛规”面前一败涂地,真是“佛法无边”。

人文与科技议论文篇三

科技与人文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力量。科技带来了高效便捷的生活方式,而人文关怀则为社会增添了温暖与人情味。在互动联系下,我深感科技与人文的紧密结合丰富了生活,同时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感悟和收获。

首先,科技在人文关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科技产品和服务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关怀。比如,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短信、电话或视频通话传递信息。这种实时交流可以让人们时刻关心彼此,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医疗设备大大提高了医疗水平。通过智能设备,医生能够随时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这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贴心与可靠的医疗服务。在这个充满关怀的科技时代,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与幸福。

其次,人文关怀在科技发展中不可或缺。科技再先进,最终还是为了服务人类,人性化设计和人性尊重至关重要。一个好的科技产品需要在技术的同时,考虑到人的需求和特点。例如,智能家居系统虽然高度智能化,但如果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感受和需求,就无法真正被接受并应用。另外,科技产品设计中的人文关怀也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一些科技公司研发了能够预防疲劳驾驶的系统,为司机和乘客的安全保驾护航。而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人文关怀给予了人们面对信息过载的帮助。通过筛选、过滤和整理,人文关怀让人们更加有目的地获取信息,避免了信息的困扰与混乱。

再次,科技和人文的结合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诸多领域的创新,解决了很多环境和资源问题。例如,在交通方面,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了出行的高效与安全;在能源方面,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这些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与普及。同时,人文关怀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也能够弥补科技一些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会带来个人信息的泄露和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等问题,而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宣传,让人们更加关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最后,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催生了创新思维与激发了内在动力。科技发展不仅仅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通过科技,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迸发出无限创意。与此同时,人文关怀也丰富了科技产品的内涵。例如,一些人工智能技术经过深度学习和情感识别,可以与人愈发类似,具备情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这种科技的“人性化”属性使得科技更加接近人类本身,为人们带来更加亲切和温暖的体验。

综上所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科技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应用为我们带来了更加便利和美好的生活,而人文关怀则为科技的发展赋予了内涵与温度。科技人文心得体会告诉我们,只有在科技和人文的和谐共存下,社会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稳健的基石。科技与人文并进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科技与人文的结合,让科技更加人性化,让人文更加科技化,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人文与科技议论文篇四

徐志摩在他的《猛虎集》序言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把他柔软的心窝紧抵蔷薇的花刺,口里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涌出来,将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浑然的一体。”

诚然,徐志摩便是那泛血而歌的荆棘鸟,他终其一生追求真善美,他无法停止对梦想的追求。如此,既然无法改变自己,那就用手中的笔改变世界吧。

作为一名学者,就应该拥有自己坚守的立场,决不趋炎附势,决不人云亦云。如果时代容不下自己,那就改变这个时代吧。而最佳的武器,便是用手中的笔,划破黑暗的面纱,为世人带来光明,改变这个世界。

想来,鲁迅先生必然是时代的先锋。先生心痛于愚昧的国人,愤怒于落后的国家,厌恶于麻木不仁的`风气,他无法屈志于这黑暗的世界,他无法抛弃自己救国的抱负。于是,先生以笔为刀,狠狠地刺破封建统治的屏障,以思想影响着世人,改变着这个世界,为停滞的中国带来一丝光明与希望。

我不禁敬佩作为民族之魂的鲁迅。我们时常听到某些人因无法忍受世界的黑暗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屈服于黑暗,我并非批评如陶潜一般归隐避世不好,也非否定王国维投湖自杀以求精神永生不对,我仅认为,作为学者,更应积极入世,以自身强大的精神力量去改变世界,将思想化作笔下跃动的文字,点点渗透国人,试图地挽救这个世界,如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地努力。

如同某电影里的一句话:“我只希望世界因为我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学者更应担负起社会责任,为生民立命。不禁感慨那才华横溢的郁达夫,爱国是他毕生的支柱。在抗战期间,他抛弃隐逸的山水生活,投身于抗战的第一线。在血雨腥风中,以手中的笔一次又一次身敌人开火,努力在思想上为民族撑直腰杆。

我们在感慨之余,仍满腔热血地期望着更多如鲁迅、郁达夫的文人学者,能用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一个更加宽阔的世界。

我相信,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既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志向,那就用手中的笔,改变这个世界吧!

人文与科技议论文篇五

不知不觉我已近快毕业了,现在回忆起来,这大学四年来的听讲座,我从中受益匪浅。 还记得第一次去听讲座场景,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傻乎乎的大一新生,只是听说听讲座可以加学分就去听。 现在想想未免觉得有些荒唐,但却就是这个看似荒唐的行为,让我从此迷上了208那个有着浓浓的学术气息的讲学厅,让我在大学的四年里不至于真的荒废了一切! 大学这四年,听过多少讲座,早已数不清;这四年,听过多少讲座,说都说不过来。每一次讲座,都有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教授们、讲师们,每一位,无不是陆海潘江,他们那幽默、诙谐、睿智的言语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激励着我,指引着我。

虽然有一些讲座的具体内容我已忘记,但有一些却留个我很深刻的印象。 比如我听过的赵玲玲教授关于“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的讲座,听完以后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大四的准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那我们应如何从中脱颖而出?除了高学历的证书外,基本的面试技巧和职场礼仪也是我们迈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开始, 赵玲玲教授讲述决定第一印象要素中包括外表、举止仪态、交谈内容。讲座围绕着主题简述以下四个方面:

一:提出男女正确的着装方式。套装、配饰选择与色彩搭配均以简单、大方、稳重为主,衣服的面料要选择质感好的。

二:简述正确的站姿、坐姿、行姿。如站时要挺胸收腹,行走时优雅稳健。 三:从肢体语言方面提出建议。

然来了灵感,一切难题都因迎面而解。 旅游还能使人的心胸更加宽广,在很多情况下,喜欢旅游的人心胸都是比较宽广的,并不是因为其心胸宽广才喜欢上旅游,而是在旅游的过程养成的一种气质。爱旅游的人,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和各式各样的事接触,渐渐地人也就变得大气,而这种大气会让别人觉得更乐意与之相处。

在这大学的四年里,我很庆幸自己能坚持去听了那么多各种各样的讲座,我也在这过程中不断的丰富自己,完善自我,为自己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积聚着能量,我希望终有一天,我也能像我的老师们一样,以自己丰富的学识、不俗的谈吐去滋养我的学生们!

从刚进入大学到而今大学四年生活即将结束。此间听了很多场的讲座,现在就听过的人文与科技讲座谈谈自己心得。

科学和人文从来都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着的领域,它们代表着人类探索研究自然的两个方面的成就,同时也代表着人类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主体精神。其核心就是把人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科学精神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去解释和看待。

性的特点。科学精神,是一种实证精神,是属于理性思维的范畴。理性的本质就是符合逻辑和规律,就是要有可控制性,就是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活动,而科学最严格地体现了这一点。科学必须成体系,必须具有严格的逻辑自恰性,必须精确等等,这些都是理性特征的体现。

在进行高等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结合人文教育深化科学精神培养,努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创造出有价值的新概念、新体系、新方法。学生科学观的建立是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科书是现代教育中最有效的学习工具,它是经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只要从头到尾接受它的灌输,循序渐进,就可以全面而完整地掌握这个学科。但是,人们在把握以先辈们的智慧荟萃成的知识体系的同时,常常忘记了它的反面:因为省略了这个学科漫长的发展过程,把人们在生生不息的探索过程中的不同思路、不同表达方式、还有不完善或错误统统去掉了,留下来的虽然是目前为止这个领域里最正确的知识,但它的生命却凝固了。人们通过教科书掌握知识、应付考试,用它解决具体问题,但人们也被它禁锢了思想,把它当成真理的标准,难以发现它所有的缺陷,就导致难以永远走出它的思维框 架。专业人士乐于重复有限的科学事实,而缺乏有想象力的大胆假设和艰辛论证,从而导致没有创造性的科学追求。有些中国学生去美国后,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远比那里的同龄人多,就因为教科书灌输式的学习模式。但是,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的体验,没有无数试错性的游戏,没有个人化的即兴探索,独立工作、探索创新的能力远不及别人。

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要培养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科学观。我们要培养学生反对知识迷信、科学崇拜、科学主义、教科书主义,建立为求知而求知,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对理论敢怀疑、敢探索、敢想象的态度,而不是对科学顶礼膜拜,奉之为遵守客观规律的迷信。

要克服教科书教育的缺陷,一方面要从课程教学本身着手,课程设置应当适当社会需求;上课应当有更多的对话,更多的思考;多一些学科历史,多一些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多一些问题,包括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从课程之外着手,学校不仅是上课的地方,还是自修、研究、对话、交流、游戏、实践的园地。

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承、扩散和推广,也是文化的创造和再生。科学精神立足于特定的哲学、信念,并依托广泛的文学、艺术修养,专业研究不是科学探索的全部内容。科学创造力的源泉在于广泛的文化修养,其中主要是人文修养,而不是单纯的科学知识本身。任何学科,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通向自由的阶梯。一切思想在它最终的状态下是一致的,共通的。科学的每一重大发展都与非科学的滋养有关。哲学构成各种文化形式、各门学科内在的思想基石。

过程中注重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科学精神、道德素质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大学时光不知不觉地在飞逝流淌,如今毕业季如期而至,我也成为了一位即将走向职场、告别校园的准毕业生。现在回忆起来,这大学四年来的听讲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刚开始是为了学校的指标而听讲座,而在之后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开拓自己的视野而听讲座。十分感谢大学校园有这样的平台可以让我学到更多的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 大学这四年的每一次讲座,都有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教授们、讲师们,他们每一位无不是陆海潘江,他们那幽默、诙谐、睿智的言语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之中,激励着我,指引着我。回想起第一次去听讲座场景,那时的我还只是一个的大一新生,只是听说听讲座可以加学分就去听。 现在想想未免觉得有些荒唐,但却就是这个看似荒唐的行为,让我从此迷上了学院大礼堂那个有着浓浓的学术气息的讲学厅,让我在大学的四年里不至于荒废了学业的地方。

人生路漫漫,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我们注定孤独。在这条路上我们应该坚忍,努力奋斗,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在面对人生路上遇到的诱-惑时,我们未了达到目的应该不为所动,在任何时候都坚持不懈,一步一步朝着目标迈进;良好的心态,就是需要我们拥有屡败屡战的毅力,始终以淡定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人生的路,始终是要自己来走的,路怎么走,走的结果如何取决于自己。在当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走向自己未来的每一步,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错过了将不再有从头再来的机会。若想要拥有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好更远,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相对于高中来说,大学并不是我们忙碌后的休息阶段,而是我们人生的真正开始阶段,我们要让它有其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拿到学位证、毕业证,只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做的最低标准。我们还要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现在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会想的人,更需要会做的人。要想真正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我们就得内外兼修。

内修知识,外修能力,以全面发展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投入、回报社会。在成功这条路上有许多困难,我们必须要有勇气、胆量、冒险精神,它们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前提,就像是大楼的根基,。我们要每天不断想自己的目标,让它时刻清晰呈现在我们的脑海,推动我们不断努力奋斗,这样梦想才能成真。正所谓“成功者永不放弃,放弃这很难成功”,总是成功路上困难重重,我们也要坚定信念,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这是老天对我们的考验。在考验中,我们可以选择了换方法,而不换目标,坚定信念。大多数人喜欢换目标,而不换方法,就会逐渐降低标准,成功的机率就越来越小了。学会不换目标,换方法,用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来对待目标,也是我们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很重要的心态。而多听讲座,可以让自己学到老师们独特的做人处事的方式方法。 我很庆幸自己在这大学的四年里面坚持去听了那么多不同类型的讲座,我也在这听讲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为自己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积聚着一点一滴的能量,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讲座上睿智的老师一样,能够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学识和自己的所见所闻,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人文与科技议论文篇六

同志们,与自己比,与过去比,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相比,与国内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县市相比,我们在投入、技术、管理和使用上还有较大差距,各项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针对全市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再强调以下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全市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信息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党和国家在二十一世纪的一项战略抉择。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无纸化办公,以电子政务带动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现代化,是我市发挥后发优势,超常、高速、跨越发展,向“大市、名市、强市”目标迈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带有战略性和长期性的重要举措。我市发展信息化,建设“数字滕州”,首先以推行电子政务为突破口。这既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政府“提速”,降低办公成本,减轻财政负担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政务透明度,加强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树立亲民、安民、爱民新形象的重要渠道。

具体结合滕州实际来说,一是,对于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而言,当前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抓好经济发展。充分用好电子政务这个最直接、最有效、成本最低的工具和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占有各类信息资源,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二是,对于全市各部门和各行各业来说,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等网络功能可以随时了解和跟踪到当前本系统、本行业最新的发展状况,为加快自身发展提供信息支持;三是,通过我市的党政信息网站可以十分透明地公开市委、市政府的决策程序、决策依据以及有关政策、公文和信息,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和检索;同时,通过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和电子邮件等功能,也进一步增进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和交互参与,对于树立新时期党和政府的亲民形象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整合现有资源,突出软件应用,有效盘活了闲置资产,实现了党政机关网络互联互通,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效益,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正如刚才王主任所讲,仅就投入产出比来讲,我市与国内南海等先进地区相比,不仅不落后,反而远远超过他们十几倍乃至数十倍。

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快信息化进程,推行电子政务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以务实的作风和态度,狠抓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全市电子政务工程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二、抓住关键,强化措施,狠抓信息化建设任务目标的落实到位。

一是必须把握世界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这就要求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始终要不断地消化、吸收、运用国内外先进的信息技术,跟踪、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始终保持高起点、高标准。市信息化管理中心作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软件科研单位的合作,向先进地区看齐,及时更新和修订《“数字滕州”发展规划》;要不断完善办公自动化软件,丰富功能,增强易用性;要努力加强网络管理,确保网络稳定,为电子政务稳步推动奠定坚实的硬件、软件和网络基础;同时要坚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投入产出比。

二是要突出“应用”,务求实效。目前,全市党政办公网已基本建成连通。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现有网络和硬件设备的作用,能用计算机处理和管理的.文件资料就不要再用纸质处理和保存;能在网上传输报送的文件就不要再用人工送达;能通过网络获得的信息资源就不要再用传统方法订阅和购买,以充分提高网络和设备的使用效率,在应用中培养和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行业、本单位的工作特点,着手开发和应用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努力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要抓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服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应与网络建设同步发展。要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上来,避免发生“有路无车”和“有车无货”现象。要发挥机关事业单位信息占有量大的优势,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建设各类网站,面向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查询、检索服务,促进各类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社会化和商品化。

三、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加快信息化进程,推行电子政务关键在应用、重点在落实、成败在领导。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强化措施,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强力推进。

领导干部要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决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的信息化进程快慢与否,也与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对信息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密切相关。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信息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带头学习信息化知识,掌握信息化技术,努力提高本部门、本单位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现在,许多领导干部都配备了电脑,决不能让电脑作摆设,要尽快学会使用,使其为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服务。

搞好宣传培训,培养和吸纳信息化人才。要进一步大力宣传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全市营造浓厚氛围。要大力普及信息化知识,采取专题技术讲座、因特网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要注重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要高度重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尽快培养造就一批在研发、管理等方面技术好、业务强的专门人才,以此促进全市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同志们,发展信息化,推行电子政务,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按照国家、省、市各级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今天王主任提出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力争早日建成“数字滕州”。同时,我们也再次恳请国家信息产业部、省信息中心继续对我市的信息化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扶上马,送一程;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多来滕州走一走,看一看,对我市的信息化建设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最后,让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再次向王主任等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人文与科技议论文篇七

潜心推波以助之用心浇灌以滋之。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开阔,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和写作。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写作氛围,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习惯。潜心推波以助之,用心浇灌以滋之,使学生的精神沃土更加丰盈。

一、以课本为基石,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拓展到阅读有关作品。比如说,从节选课文拓展到读整篇文章或者整篇作品;从课文扩展到与课文内容相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从课文扩展到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从课文到阅读文章作者的传记,以及对课文作者、作品的评论等。又比如从课文中所写的某个人物、某种景物、某个事件、某种细节、某种写法甚至是某句话、某个字也可以拓展到阅读相关作品。

这就用到了我们的主题阅读材料,每单元结束后,我都要拿出2――3节课阅读相关的主题学习上的文章。开始时,在每一模块中推荐一篇做简单的讲习阅读,剩下的.小组共同阅读。有时请一位同学充满激情地朗读上一段,有时请几个同学对其中的某一篇做一下品评,有时让大家比较一下与课文内容或者写法上的异同……这些阅读材料,都是短小精悍、与单元内容联系性强、适宜学生阅读的。很快的,学生喜欢上了这套书,并逐渐养成了阅读习惯。这时我就和学生共同阅读,并且指导学生把阅读精华积累下来,旁边准备好阅读笔记本:好词好句、优美小段、哲理名言……半学期后,要求稍进一步,又加上了对感受最深的某一句、某一段、某一篇的评价;再后来,顺理成章地加上了写读后感的要求。尽管如此,因为是逐层加深的,学生也没长吁短叹,而是欣然接受了。

拓展阅读作为精读和略读的补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想闪出火花,涌现创意。

二、注重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指导。

经典名著是优秀的文学积淀,是优质的精神食粮,是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携带者。一部著作之所以能流传下来,必有其特殊价值。《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每学年读两三本名著”的要求,这就希望我们语文教师对名著阅读的意义有足够的认识,让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能占有“一席之地”。结合大纲要求,我就利用每周二和周五的课外阅读时间指导学生阅读相应的名著阅读篇目。最初,部分学生读不进去,我就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上一个精彩片段,或者讲述主人翁的一个故事,有时让他们观看由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片段,吸引着他们由看故事开始,渐渐进入名著的境界。例如电视上热播《三国》时,我就向他们推荐,然后让他看后谈感受,很多孩子不满足于与电影电视的浅层次接触,课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找原著来补充“营养”。其次,化难为易,兴趣激发。刚开始接触名著起点一定要低,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比如《名人传》,这么一本厚厚的外国名著,故事性又不是很强,一下子让学生读完,学生恐怕会被吓住了。于是我从最形象的语言和最吸引人的事件入手:“贝多芬的外貌特点”、“米开朗琪罗的痛苦体现”、“托尔斯泰的爱情经历”,把全书分为若干个小的板块,……把任务分到各小组。一周后,请各组成员利用课前五分钟轮流上台介绍这些精彩的语言和故事。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在看故事、听故事中,轻松地熟悉了《名人传》全书。

三、适当扩展到一些优秀刊物。

除以上阅读材料外,我还向学生推荐《作文与考试》、《儿童文学》、《语文报》以及曹文轩的一系列作品,如《草房子》、《红瓦黑瓦》、《山羊不吃天堂草》等,让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情操得以熏陶。在读主题学习时养成的读书习惯,继续保持,无论读名著还是其他的,都继续做着阅读笔记,一学期下来,学生能积累厚厚的两本子。

四、课本为范,重视写作。

写作一直以来是学生最麻头皮的事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除创设情境外,还注重利用课本资源,因为课本就是最好的范本。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冒险的、有趣的、难忘的、受到深刻教训的、受到表扬鼓励的……只要有印象,就大胆说,说经历,说当时的感受,然后按照说的思路写下来,这样,升入初中后第一篇作文在说说笑笑中就完成了。学完《童趣》后,又让学生针对童年趣事进行回忆、交流,看他们乐得有的前仰后俯、有的两腮通红、有的笑出了眼泪,我趁机引导他们比较这两次作文的异同,并加以总结:写的都是童年往事,这是同;前一篇范围广,只要是童年经历就可;这一篇范围窄,只能写趣事,这样一引导比较,就教会了学生学会审题。其他单元亦是如此。因此,一年下来,这群孩子既没感觉到作文有多难,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写作水平。

五、培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写随笔的习惯。

学生的写作素材,除通过阅读积累外,另一个来源就是生活。在日常教学中,除教给学生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法外,还经常带领他们去感受自然,与自然交流,与社会交流,并引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字数不论多少,只要敢写就行,日积月累,学生们的生活感受也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自然也多了。

另外,还可以适时地进行激励和奖励,把每周的优秀阅读笔记和优秀作文展览出来,课代表负责记录积分,看到别人的作品展出去,很多学生下周都下了功夫。然后分期中期末两次奖励阅读笔记状元、作文明星等。尽管奖品不贵重,但孩子们感觉是一种荣誉,奖到的脸上心里都美滋滋的,自然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竞争意识。

总之,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得用心,对学生用心,对教材用心,对生活用心,给学生创设阅读写作的软环境,那学生一定会喜爱阅读、喜爱写作,我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提高上去。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2.杨敏《新课程标准下的名著阅读研究与策略》2010版。

文档为doc格式。

人文与科技议论文篇八

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文的历久弥新,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技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而读书则是获取知识、培养思维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上,我领悟到了科技与人文的互补和互动,以及科技如何影响读书的方式和心得体会。

首先,科技和人文是相互依存的。现在的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文的支撑,而人文的发展也受到科技的推动。科技是以人为本的产品,是由人开发和运用的,而人文则是培养人的文化和思维的重要手段。科技和人文的互动,使得科技更加人性化,同时人文也因科技取得了更大的突破。比如,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科技的进步使得医疗手段更加精准和高效,同时也使医生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将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提高了医疗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科技改变了读书的方式。过去,人们只能通过实体书籍来获取知识,但现在科技的发展使得电子书、电子阅读器和智能手机等成为了读书的新方式。科技的进步使得阅读更加便捷和高效,只需轻轻一点即可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科技也丰富了读书的形式,如有声读物、互动阅读等,给读者带来了更多元的阅读体验。我深刻感受到,科技的便利和创新使得我更加愿意阅读,也更能从书中获取到知识和思考的启示。

再次,科技促进了人文思维的发展。科技的发展需要人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而人文则塑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科技与人文相互促进,使得人们在科技创新中注重人性化和道德伦理,使科技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的福祉和社会利益。科技的进步加速了人文思维的发展,例如人工智能的崛起使得人们思考人与机器的关系,以及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科技引领着人类思维的重构,让人们更加注重道德和伦理问题,推动人文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是人们心灵的寄托。科技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和社交平台,人们通过科技可以分享自己的心情、交流思想和认识到更广阔的世界。然而,科技的进步不能取代人文的精髓,只有通过深入阅读人文经典,我们才能获取更深邃的思维,增长自己的见识和修养。读书是获取智慧和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科技只是辅助和拓展了我们的阅读方法。因此,科技和人文交汇的中心是人们的心灵,我们要深刻理解科技与人文的互动关系,正确利用科技和读书的方式,让科技成为我们思维的工具,而不是被科技操控。

综上所述,科技和人文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科技改变了读书的方式,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人文思维的发展。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只有正确理解和运用科技和读书的方式,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科技与人文给予我们的启示和智慧。因此,我们应当保持对科技和人文的持续关注和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思维,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使科技成为我们的助力,而不是束缚。

人文与科技议论文篇九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人文与科技议论文篇十

苍茫的战场上,西风漫卷暮云,夕阳的余晖中,一张张大旗在风中猎猎飞扬。

对阵双方,剑拔弩张,神色凝重,剑已出鞘,箭已上弦,战场局势,一触即发。

只见那一方大旗招展,一员老将,步出阵前,厉声喝道:“尔等科技国小儿,灭绝人伦,不讲人性,与禽兽无异,今日,我人文国大军必要扫平汝等,还天下一个清明世界!”这时,对方阵中,忽传出一阵大笑,分外嘹亮,震得天宇晃荡,紧接着一个声音从中传出:“就凭你们?就凭你们的长枪大刀能打赢我们的坚船利炮?你们人文国,生产力落后科技实力低下已不是一天两天了,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必将被时代所抛弃!”人文国的那员老将气得满脸通红,他大声喝道:“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凭你的几根枪杆,怎能挡住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同志们,进军!”这时,科技国阵中也传来了一声闷哼:“各就各位,开炮!”正当这时,忽然,天阴了下来,旷野中出现了一个黑色的漩涡,一个人影从中渐渐显现出来,爆发出了刺耳的笑声:“生活大陆,我回来了,这次我一定要毁灭你!”那个黑影咆哮道。科技国与人文国的主帅顿时都面色一紧,倒吸一口凉气,异口同声地说道“生活毁灭者——萨格拉斯,他和他的燃烧军团又回来了。”那员老将回首望向科技国的阵中,说道:“玛格瑞斯,这次不是我怕了你,抵抗燃烧兵团要紧,你我两国来日再战。”科技国阵中那个声音也再度响起:“安东里达斯,承你的好意,我们来日再战。”两方都将炮口转向了那个不速之客,一声令下,炮火连天,金戈铁马,,科技国与人文国的兵马都那那不速之客开火。一时间烽火连天,蔚为壮观。

这是只见那黑影冷哼一声,一道黑色火球直飞向科技国阵中,科技国一时军心大乱,一众军士丢下武器,抱头鼠窜,科技国瞬间溃不成军。

再看人文国这一边,虽然将士们毫不畏死,奋勇向前,但因武器落后,很快也被击败,将士们死伤满地,终究没有阻拦住燃烧军团的前进。

一时间人心惶惶,科技国人文国两路大军尽皆落败,生活大陆已有一半落入燃烧军团手中,萨格拉斯的进军似乎势不可挡,生活大陆的沦陷似乎指日可待,人人都扶老携幼,背井离乡,走向远方。

这时,两位青年有为的壮志少年按捺不住了,他们从帝都皇阁中走出,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在一处山清水秀的小屋前相遇了,这两位少年,一位是人文国大将军安东里达斯的得意弟子,阿尔塞斯,一位是科技国大议长之幼弟,伊利丹,他们二人来到此地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找到上一次曾经阻止萨格拉斯的圣战英雄,塞纳留斯请求他的指点。

人文与科技议论文篇十一

继往开来,不懈追求,对未知领域充满探索是对人文精神的最好诠释。在人文精神给予的力量下,助推科技之兴盛。对于这种人文精神的体现,“鸿蒙”,就是其代表。“鸿蒙”,具有无限生机和远大发展前景。“神州”,寄予天人遨游太空和泛舟银河的美好梦想。在科技成果研制的同时,冠以这样一些带有强大愿景的名字,其中不乏期许用人文精神的力量,助推科技的兴盛。

以人文为伴,扬科技之名。

科技与人文是不可分割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是助推科技进步的`支柱。就如“墨子”,古往代表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科学家;今昔,代表中国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命名“墨子”,不仅是敬奉了古代墨子的成就,也发扬了中国科技的名声。科技和人文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比翼齐飞。在以人文为伴的同时,扬科技之名。

让人文照亮科技的前路,让科技传播人文的光辉。当后浪的呼声成为浪潮席卷耳膜时,我们不由得思索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乘风好去,星月相伴,直下看山河。就让我们当代新青年能似人文喻意般助推中国发展,似骄阳烈火般发展新时代人文科技!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人文与科技议论文篇十二

网络论坛较好地体现了网络所带来的双向沟通的优越性,使之成为一项普及面很广的互联网服务,其普及程度仅次于网页浏览服务,探究网络论坛从电子公告牌到“贴吧”、“新闻议事厅”的演变过程,发掘网络论坛在网络社会中的人文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早的网上社交平台。

网络论坛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学校园内的电子公告牌,发明者是杜克大学和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的几个大学生。电子公告牌最早并不属于互联网,它的运行条件很简单,只要有电话线和调制解调器就可以运行起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逐渐成为电子公告牌的主要载体。

最早的电子公告牌有点像大学校园中的公告牌,是校园信息的汇聚场合。与纸介质的公告牌相比,电子公告牌的速度非常快,容量非常大,这些都是纸介质的公告牌所无法比拟的。更重要的是,电子公告牌的信息流是双向的。任何人都可以在别人的帖子后面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智慧的碰撞、观点的交锋。从这一点来看,电子公告牌起到了研讨会的作用。但它与日常生活中的研讨会相比,不需要现场参与,大大扩充了参与研讨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电子公告牌的信息流是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看到电子公告牌上的帖子,因此,电子公告牌上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公开的社会交往行为。

网络论坛的演变。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多数商业网站都看到了网络论坛作为一个全新的社交平台所具有的汇聚人流的巨大作用,纷纷提供网络论坛服务。特别是大型门户网站,无一例外地都提供了网络论坛服务。

新浪网就是在这一转折时期抓住机遇,一举由一个小小的网络论坛变成大型门户网站。新浪网的前身是四通利方论坛,其主打频道是体育和it。在当时,我国的体育传播还以单向传播为主,关心中国体育、特别是中国足球的广大球迷,找不到一个评球的好地方,四通利方论坛的体育沙龙频道为天南海北的球迷们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评球场所。四通利方论坛的it业界频道,则得益于当时的主要上网人群——it界人士。it界人士是最早触网的人群,自然而然地在it业界频道上发挥网络论坛带来的便利,快速地传递it领域的技术信息,交流应用心得,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信息化建设。网络论坛的成功给四通利方带来了巨大的人流,它由此顺理成章地转型为门户网站。

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历程,通过收购网络论坛——以网上“校友录”著称的chinaren网站,也获得了门户网站所必须的巨大人流。

当前,各大新闻网站均推出了一项服务,允许网民在看完一则新闻后,发表对这则新闻的感想。一般情况下,这则新闻与相关的网民感言都放在同一个网页下,其他网民在看到新闻的同时,也能看到别人对这则新闻的感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传播学意义上的“新闻议事厅”效应。“新闻议事厅”效应大大缩短了新闻二次传播的周期,将原先通过口耳相传、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二次传播,变成在瞬时之间完成,因此可以产生强烈的共时效应。共时效应使得网络新闻的读者仿佛与其他读者置身于同一块公告牌前,在看到新闻的同时,耳边就能听到其他人对这一新闻的评价。

这种共时效应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它使得网络在传播上又获得了一项新的优势。新闻二次传播周期的大大缩短,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种舆论压力对于边远地区和亚文化人群的影响更为明显。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强大的舆论压力可以促进文化的一统与社会的变革;从消极的角度来看,过强的舆论压力可能导致文明的冲突和社会发展的断裂。

“贴吧”是百度网的一个发明,是一种以搜索引擎为内核的网络论坛。其他大型商业网站也有类似的服务,如谷歌的“群组”、雅虎的“群组”、搜狐的“听吧”等。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站也在借鉴“贴吧”的经验,形成各种各样以网络论坛为内核的“吧”。

“贴吧”打破了网络论坛的惯例,将论坛的设立和管理的权力完全交给不特定的网络用户。任何一个网络用户,如果对某个关键字感兴趣,就可以以这个关键字设立一个“贴吧”。每天,百度网上有10个以上帖子更新的活跃型“贴吧”超过2万个。目前,最受欢迎的百度“贴吧”是“超级女声吧”,每天有近600万人次访问。“贴吧”除了在网上有影响,已经形成了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贴吧”的网民已经开始自发组织网下的活动。

网络社会的加速器。

作为互联网上最重要的服务之一,网络论坛对网络社会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论坛的出现与经久不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满足了人们对沟通的需求。通过各种形式的网络论坛,人们之间的交流第一次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在与别人进行交流时,无须考虑自身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财富、外貌、健康状况,而这些条件往往是人们在其他交流形式中无可回避的。同样地,也无从知道交谈的对方的真实社会身份。这样,参与网络论坛的人可以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与其他人进行任意问题的探讨。这对现有的所有其他交流方式来说是绝对不可能的。而“贴吧”和“新闻议事厅”效应的出现,说明网络论坛除了满足人们的沟通需求之外,还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其他方面的影响,而且,在有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对这种影响估计不足。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论坛所涉及的人群不断扩大,沟通效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不断加深。因此,研究网络论坛的发展方向,发掘网络论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潜力,应该成为建设和管理网络文化工作的重要一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