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文艺科振兴文化建设意见建议和建议 文艺活动建议(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3 12:29:19 页码:11
2023年文艺科振兴文化建设意见建议和建议 文艺活动建议(五篇)
2023-03-13 12:29:19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艺科振兴文化建设意见建议和建议 文艺活动建议篇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学习了十九大报告。习近平主席在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番讲话触动了我,我也认为必须要增强文化建设,才能振兴中华民族。

习主席认为,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我也将习主席的讲话主要内容归结为五个大点,分别是: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四是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五是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通过这五点内容,让我们了解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光是国家的要求,这也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做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所代表的群体更加是重中之重,我们是当代年轻一代的代表,是国家建设的基石的一部分,我们也即将要踏上社会,了解这类问题使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帮助国家完成一系列我们应当做的事。

文化的建设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所需要的,名族的强大必不可少的依赖着文化的繁荣,而文化建设也是本次十九大报告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说明了文化建设在我国的重要性。同时,作为一个拥有五十六个名族的大国家,这也是一门必修课。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阐释,彰显了一个伟大民族在苦难与奋斗的历程中积淀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创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丰富的精神食粮不可或缺。

过去五年,我国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有这样一组数据振奋人心: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文艺演出观演人数年均近10亿人次,全国公共图书馆累计流通人次近23亿,博物馆参观总人次近30亿,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3.48%提升到2016年的4.07%。

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又会有一个新的角度。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失落了,这对于弘扬爱国主义、树立民族自信心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是不利的,应该加以恢复,但也不是简单地恢复,而是加以现代化。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过去,不必要也不可能加以恢复。传统文化立足于传统社会之上,现代文化立足于现代社会之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着中断与继承的关系,不能只承认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继承而否定其间的中断,也不能只承认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继承而否定其间的中断。传统文化失落不等于中国文化失落,难道中国现代文化不是中国文化?显然,在建设中国现代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妥善地处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民族虚无主义与复古主义都是错误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世代代的改造自然与改造社会的斗争中逐渐形成起来的,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传统之中,其影响虽然也有负面的,但也有许多正面的东西,于今天仍有重要意义,是不应抛弃的,而且也不可能抛弃。但是,如果要一成不变地加以保留,或者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取代现代文化,即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实际是完整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但物质生活是西方的),既是不应该的,也是不可能的。批判与继承是对传统文化唯一正确的态度。

与此同时,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方略。可以概括四句话: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定位,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定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当代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转换中,当代中国人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已经由主要满足物质需求,转化为主要满足精神需求。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满足文化需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除了这些,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言以蔽之,当今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秉承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现状,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人关心的文化问题,提出中国的文化方案。还有就是提出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就是三个坚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放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文化建设部分的关键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总书记也说“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可以讲文化自信是处于一种基础性的地位。为什么总书记把文化自信提得这么高?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力之源。我们讲文化自信是基于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我们之所以能够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基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保障。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力强盛,一个国家的文化往往也会比较繁荣。

第二,先进的文化理念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就像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把文化自信作为文化乃至民族复兴的一个动力之源。总书记的论述深刻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和逻辑,马克思主义讲经济是基础,但同时也讲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有强大的反作用力。

第三,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兴盛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的,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所在。有以上三种文化的支撑,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自信。也正是在这点上,是其他民族乃至政党所难以比拟的。

在十九大报告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创新。

创新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线,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主线。报告开篇就讲“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谈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时,在第七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第七大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在论述新时代文化建设目标时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谈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时,强调要“提升文艺原创能力,推动文艺创新”。在谈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时,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此外,还强调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创新文化等等。总之,创新贯穿在总书记有关文化建设论述的全过程,也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兴盛的主线。这也提示我们要鼓励创新创造,就一定要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正像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讲的,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需要有包容的精神,需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

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创新,我们大学生也是社会群体的新力量,我们应当抱着创新,奋进的态度去迎接未来的文化建设。把这作为未来目标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华民族所需要的。

增强文化建设,振兴中华民族!

以上为我关于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一点感触。

商务1602 王光直

文艺科振兴文化建设意见建议和建议 文艺活动建议篇二

庄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宁县瓦斜乡庄科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位于西合公路南侧,坐北朝南,学校始建于1973年8月,占地663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生105名,专任教师14名。2011年3月被宁县教育局、宁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2010年教育综合督导农村小学二等奖。

近年来,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我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领导机构,落实建设目标

为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安排部署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研究落实了以“精心组织,逐步深入,打造精品,彰显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确定了以培养优良校风、学风、教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学校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目的,推动形成厚重的学校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化风尚一系列的建设纲领。旨在通过建设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内部管理民主高效、教学质量一流、文化底蕴丰富、独具特色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一)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精神文化的建设,它是一个学校的主题,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这个主题,它指导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指导着学校办学的方向,指导着教师的工作方向。为此,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家长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深入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进行调研,力求制定符合庄科小学发展所具备的精神文化,确定了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并制作上墙,有了精神文化的支持。

(二)硬件设施建设

如果说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主题,那么物质文化的建设便是这个主题发展的支柱。学校不断完善设施建设,努力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氛围。优美、高雅的环境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拨款,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来,我校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的步伐,先后投入改建资金约80万元。其中,新建附属幼儿园园舍六间,维修原教学楼(处理楼顶、粉刷室内外、更换照明设施等),重新布设校园电路,砖砌围墙330米等共投资60余万;上级投资9万元建设完成了小伙房工程;先后两次硬化校园2300平方米、绿化1250平方米共投资6.2万元;校园环境布局更科学、更合理,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将“美化环境文化,构建人文生态校园”作为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美化环境文化是途径,构建人文生态校园是目标。在美化环境文化的工作中,我们的建设方思路是: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要立足传统实际,确保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为了实现这个建设目标,我们将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墙面文化作为建设的主体。我们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课堂说教,一所学校,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只要是身处学校,每个人都应该得到教育,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

1、校园整体规划:对楼道走廊、教室、办公室、专用教室、附属幼儿园进行整体布局美化,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育人环境。首先通

过总务处努力做到车辆摆放整齐,路面整洁卫生,校园内地面无垃圾、无痰迹、无卫生死角。

2、学校楼道文化建设:楼道是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阵地。对教学楼前墙瓷砖面进行清洗,美化教学楼整个墙面,喷绘张贴卫生、安全、学习、纪律、文明礼仪等各类标语28副,对学生进行渲染教育。

3、打造班级文化:在旧教学楼维修工程中,对室内全部进行了粉刷。后期教室布置时,我校根据班级学生特点,统一制作班务栏、教务栏、学习园地及室内标语。每班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班训,将其视为师生成长的风向标;并在学习园地中分版块展示学生作品,彰显班级风采。随后统一购置室内垃圾箱,力求干净整洁,为学生营造舒心的的学习环境。

4、建设办公室,打造专用教室:教师集体办公室的布置也是体现学校物质文化建设阵地。今年,我校对教师办公室进行了刷新,添置了物品柜,对办公室进行了重新布置,力求为教师打造一个美观、舒适、轻松的办公环境。同时,重点建设布置了科学实验室、电教室、图书室、仪器室、教师活动室等,利用有限的资源,规范了办公场所。为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速度,去年末,学校接入移动光纤,为每个办公室开通网络,方便教师学习最新理念,接受新生事物,了解前沿动态,达到提高办公效率的目的。

5、附属幼儿园建设:新建附属幼儿园于今年开春已投入使用。学校购置幼儿黑板三面,对幼儿教室进行全方位、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装饰,并聘请陇东学院美术系高材生制作幼儿园外墙壁画70平方米。在联村联户帮扶活动中,宁县税监局为我园捐赠幼儿桌面玩具110余件。后经县教体局审查验收,肯定了我校规范办园并给予大力支持,已于本学期给我园配发幼儿座椅20套,漂亮崭新的桌椅得到了幼儿的青睐。

(三)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中,学校重点制定了以下两项制度:

1.实施目标责任制:制定学校发展三年规划、每学和每学期工作计划,使全体教师明确目标、认清责任,自觉分工。分解签订各类责任书,校长对学校工作负全责,教导主任对学科教学质量负全责。总务主任筹划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所带班级负全责,使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头上有指标,来积极完成学校的全年工作计划。

2.执行考核制:学校建立考核机制,不断完善考核细则,每学期对领导、教师分别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评选先进、晋升职称、绩效考核等直接挂钩。通过考核,鼓励教师努力工作,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爱岗敬业,进一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3.全面检查、考评,让“规范教育”融入学生生活。我们以养成教育为主,加大检查、考评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外在形象。

(四)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教职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校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展示历史底蕴,价值取向的一面镜子。在这项建设工作中,我们主要加强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在对待教师的行为规范上,学校严格执行《瓦斜学区教师岗位责任制》,规范了教师的言行,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2、师生活动建设

(1)坚持每周一早晨的正规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要求全体师生准时参加,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开展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前途理想教育。

(2)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要求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全程参与,每天坚持30分钟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师生体质,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深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制高点和核心要素,是制约学校发展前景和发展高度的决定因素。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我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限于各方条件制约,我们的创建工作离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还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一如继往,继续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创建工作,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快乐成长的幸福家园。

文艺科振兴文化建设意见建议和建议 文艺活动建议篇三

一、在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村选举是一种形式,关心弱势群体不够。

2、文山会海的问题依然很突出。

3、中心组集中学习有所加强,但集中学习硏讨问题仍然不够。

4、对农民专业知识培训不够,种植、养殖知识欠缺。

5、学习氛围不浓。乡政府整体学习的氛围不浓,缺乏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大多业余时间忙于应酬,脑子空空,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6、学习疲于应付。在学习中摆样子,做表面文章,学习不求效果,满足于应付检查。有的不刻苦不钻研,学得不深、不全。

7、学习实用性不够。没有弘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会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甚至说一套、做一套。没有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

8、“文山会海”、“检查多”。忙于参会,忙于发文,忙于应付检查成为系统部分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

9、只重形式不务实。有的工作存在应付检查而没有形成工作机制常抓不懈;上级有检查就突击整治一下,过后又恢复原状。还有的工作务虚的多,务实的少,落实工作只停留在下文件,成立领导小组上,因此造成领导小组过多过滥。布置工作重形式、不求实效。

10、希望领导干部多干实事,不空谈。

11、政府文件多,会议多的问题依然存在。

12、建议对全乡党员加强党性教育。

13、希望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14、工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

15、希望会风文风需更加精简、节约。

16、精简会议,加强文件的审批、清理,改进文风,注重实际,务求实效。

17、希望尽量减少会议,简化文件,避免形式主义。

18、形式主义还在一定范围存在。会议多、文件多,有的会议和文件没有实质性内容。

19、精简会议和文件。

20、不要搞文山会海。

二、在官僚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村干部要求提高工资待遇的呼声很高,但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

2、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3、希望制定好的乡政府运行机制。

4、希望多关心农村村干部。

5、村委会经费很困难,希望乡政府关心支持解决。

6、建议更进一步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加强群众工作。

7、宗旨意识淡薄。人生观出现偏差,愈来愈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倾斜,对待基层群众态度粗暴。

8、建议政策向基层倾斜,人才培养力度加大,多给基础创业、致富能人资金技术支持。

9、推诿扯皮不协调。有些很简单的事情,涉及到各个部门,协调起来就不容易,能“拖”就拖,能“推”就推,甚至推诿扯皮,导致事情久拖不决的现象。

10、服务意识淡薄。

52、发展意识弱。开拓精神不强,为发展经济的办法不多。表现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淡薄,执政为民理念树得不牢。

53、联系群众少,有些工作人员不好接触,不易交流,除了完成经济任务外,对企业的其

他情况关心不多,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少。

61、建议乡政府领导多下基层,到群众中去,脚踏实地解决企业、群众生活上、生产上的实际困难。

64、希望领导多关心普通群众的切身利益诉求,特别是突出帮助解决普通群众的实际困难。

66、下基层走马观花,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者诸多。

三、在享乐主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9、部分干部感到提拔无望,缺乏奋发向上的动力,放松对自己的党性修养。

10、开拓创新意识不足,缺乏锐气。满足于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习惯于依样画葫芦,不善于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善于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遇到困难和问题,往往想到的是上级如何规定,以前怎么做,别的部门怎么做,然后才是自己怎么做。

有些干部节俭意识不够,办事不计成本,存在铺张浪费的现象。

14、有的机关干部心思不在工作上,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不负责任。

15、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不愿吃苦,工作拈轻怕重。

17、心浮气躁,学风不浓,玩风太盛。

四、在奢靡之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仍然存在用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的问题。少数机关工作人员仍有接受相对人和办事对象的吃请的问题,假日休闲仍有使用公车的现象。

3、希望领导干部要廉洁务实。

五、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9、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育。

11、服务要有考核硬指标。

12、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16、干部断层,希望多提拔培养年轻干部。

文艺科振兴文化建设意见建议和建议 文艺活动建议篇四

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思考建议

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将乡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制定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二是加强乡村文化组织领导,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完善服务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第三方评价机制。

整合资源,培育特色,以乡村文化建设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一是立足x等文化资源优势,推进相关题材影视节目和文学艺术创作;二是积极传承民间表演艺术和民俗活动,把x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三是通过举办国家新设立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艺术节等文化活动,形成集产品开发、果园观光、农家游于一体的农村文化产业。

创新管理,扩大投入,加快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一是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预算增长不低于当年同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二是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三是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四是推广村民评议等做法,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机制。

丰富载体,扩大影响,不断满足农民多元文化需求。一是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加快数字农家书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项目建设;二是通过开展书画展、文艺汇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为乡村文化队伍提供展示交流平台;三是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

引进人才,配齐队伍,为乡村文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要妥善解决乡镇文化站专业人员归属和工资待遇等问题;二是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体骨干和文化专业户的教育与培训;三是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吸纳各领域的人才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任职。

文艺科振兴文化建设意见建议和建议 文艺活动建议篇五

一、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基层文化人才缺乏。乡镇文化站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乡镇虽然都有文化站,但专业人员管理普遍缺乏,很多现有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业务熟,影响工作开展。基层文化人才专业水平不高。有的文化管理员没有文艺特长,对文化专业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难有作为。有些地方农村的“乡土人才”正在老化,而新人培养严重滞后,文化项目传承后继乏人。

二是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尚未达到城乡一体,城乡融合,城乡同步,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基本文化用品缺乏、老化、不足现象,制约了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是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方面存在城市投入重,乡村投入轻,重设施硬件建设,轻管理使用等问题,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方面还需要在重基层,打基础,补短板方面着力。

二、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基层文化建设的力度。把基层文化建设列入发展规划、列入重点工程、列入目标考核,确保健康发展。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对基层的帮扶力度,补齐发展短板。

二是注重培养培训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立分层分类培训辅导机制,对宣传委员、宣传干事、信息员、文化员和文化骨干进行分类、分主题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定期邀请文化系统各级专家和优秀师资进行授课指导。

三是创新思维,增强农村文化发展新动能。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农村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和土地资源等优势吸引企业投入基层文化建设,带动城市优质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鼓励城市文化人才到乡村舞台一展身手,形成城乡文化设施共建、文化活动联办、文化生活共享的良好局面。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