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2 17:21:50
- 小编:zdfb
- 文件格式 DOC
学习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当遇到一些与已有分类不符合的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写总结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小编为您准备的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台风的语言。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课文,感受台风的狂暴、气势汹汹、疯狂、骄傲自大。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感受台风的狂暴、气势汹汹、疯狂、骄傲自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板书:跟踪,指名正音。这个词什么意思?你在电视或电影中看过“跟踪”的情形吗?
想怎么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读?
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板书:台风卫星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台风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跟踪?为什么要跟踪?)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学完了课文这些问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a.读准生字新词。b.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c.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指名读。
盯住、监视、跟踪、嘲笑、自豪
舒展、大声嚷、狂怒、怒吼、狂暴、暴跳如雷、疯狂、泄气、懒洋洋
堤坝、撑牢、谈笑风生、不慌张
a、指名读。这些生字中有那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b、这些词语的排列有规律吗?
(一)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认识一下今天的一个主人公——台风。
这个台风可不一般,它会说话呢,请找一找台风说话的句子,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读一读描写台风语言、行为的句子,感悟台风的特点。
1、出示句子: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见天空中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便大声嚷道:“你是谁?竟敢盯着我!”
(1)台风为什么要“大声嚷道”?抓住“大声嚷道”来读好句子。
(2)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2、出示句子:“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道,“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1)提醒学生注意“狂怒地嚷道”这个提示语的位置。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2)老师这里有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台风的威力。
(3)有感情地读句子。
3、出示句子:“哼,我要把你甩掉!”台风呼呼呼地朝大海的深处奔去。
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4、课文除了描写台风的语言,还描写了台风的神态、动作,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出示句子:
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
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
台风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
5、配合音效来帮助学生读好描写台风行为的句子。
6、另一个主人公又有什么表现?下节课学习。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台风为什么会“大声嚷”、“狂暴地跳起来”、“暴跳如雷”?这都跟卫星的“跟踪”有关。
(一)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气象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再读一读。
(二)同桌讨论交流,来概括卫气象卫星的特点。
(三)检查交流:找出句子,指名读。
1、出示句子:“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1)抓住“时刻”,品读句子。
(2)“时刻”说明了什么?
2、出示句子:“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1)这个“你”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回顾板书)
(2)这么厉害的台风,卫星却偏偏爱跟着他,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3)生读。
(4)过渡:台风会善罢甘休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读。
3、出示句子: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
(1)老师也是找到的这一部分,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
师读漏掉“无意中”、“紧紧地”,行吗?
(2)体会台风满以为把卫星甩掉了,但卫星却不放松地紧跟它。
4、读好对话。
出示对话:
“哼,我要把你甩掉!”
“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
5、过渡:最后台风甩掉卫星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句子::“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1)抓“自豪”。气象卫星为什么会“自豪”?
(2)人们早就知道台风会来了,可是他们仍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谈笑风生)
(3)理解“谈笑风生”并用这个词造句。
(4)指导朗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6、出示句子:气象卫星迅速地转过身,有紧紧地跟踪者,监视着……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完成课后第五题:你还想知道哪些人造卫星?选择一个做点研究,再把结果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2.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1.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通过主题图的展示,使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背景,使学生感觉到计算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
2.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部分知识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学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之前,先教学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体现弹性要求。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1.主题图。
教材上呈现了一个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图中显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树之间都插着4面小旗子,跳绳的小朋友每4个人一组,篮球场上每5人为一组,黑板报下面的花每3盆摆一组,这些都为用除法计算提供了素材(因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结果是整除还是有余数除法,要具体看被除数和除数的数量关系而定。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让学生知道计算问题就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例1(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3.例2(有余数除法)。
(1)采用例1情境的延续。
(2)体现弹性要求,可以从图上看出结果,可以写成横式(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重点教学笔算,把横式和竖式对比,使学生了解余数的含义。
(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4.例3(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具体教学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除数不变,改变被除数;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
5.练习十二。
第2题,与例3有所不同,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以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第3题是有余数除法的一种变式练习。
练习中还编排了一些乘加的题目,如第5(4)题、第8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乘加和有余数除法的互逆关系,为利用乘加来检验有余数除法打好基础。
6.例4(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体现弹性的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笔算。
7.p55“做一做”
体现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8.练习十三。
在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合理性。
第5题,其中一个条件隐含在图中(每张桌子能坐4只小动物),解决问题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张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动物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
第6、7题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如第6题,44除以5,商8余4,但实际需要租9条船。第7题,可以在教材问题基础上接着提问“到底需要多少个房间?怎样安排房间比较合理?”让学生以数学的解决为基础再结合实际的因素加以解决。
第8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生活经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能简单地用总的枝数除以每束花的枝数,也不能凭某一种花的情况来决定,而是要分别考虑三种花的情况,再综合解决。
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虽然除法竖式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但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要让他们自己探索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教学时,也可以对表内乘除法进行适当的复习。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四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你知道以上诗句各出自哪首诗?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选择其中你不太明白的两句诗进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写出来。相信通过研究,你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增长不少知识。
.认真阅读古诗句,通过搜集资料,仔细研究,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抓住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或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决心研究,学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习作指导课
(一)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小结小作者的写法:
(1)先写诗的出处
(作者、朝代、诗题、全诗)
(2)再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点明两句诗对人们的启发或激励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资料充分,还可以写什么?
(诗的写作背景、有关趣闻等)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撰写研究报告
.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评点】本次习作内容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学诗句的一般方法;二是了解研究报告可以写什么。在自主、合作中学生进行了探究性的实践,学生学得有法,学得有“心”。
习作讲评课
(一)复习
什么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怎样写?
(二)学生继续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选出需要点评的作文草稿)
三)评点学生习作,提示要点。
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作文草稿进行评点。
(2)交流,师小结。
(3)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集体修改这篇作文。
根据学生作文草稿的情况,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应略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的文人故事,让人读来倍感生动有意思。
(2)把研究报告写具体。
四)学生根据以上修改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辅导。
学生自己修改。
小组互相修改。
读一读修改好的文章。
五)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巡视。
【设计评点】紧紧围绕研究报告的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内容真实的习作要求,对学生的习作草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点,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呈现一些文人逸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五
1.认识“坝、汉、艳”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通过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独特美。
3.学习并尝试运用拟人化的表达,体会作者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4.关注并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坝、汉、艳”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初步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快乐学习生活。
3.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标注出新鲜感的词句。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六
教学内容:
学唱《春天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学过程:《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里》是一首活泼优美的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学习时主要掌握好。
1、读读、拍拍节奏。
学习歌曲前练习进行朗诵,师指导学生读准、
拍好。
2、听唱歌曲嘀哩......这一句歌词。师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灵活清晰的吐字演唱。
3、师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歌曲: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创编或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创编表演。
4、拓展:看画寻找春天。师课前准备好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画(如:枝头吐新芽、蚯蚓出土、农民春耕、春雨绵绵、春花开放等)和其他内容的图画,给每幅画进行编号,请学生看完后选出属于春天内容的图片。此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气息。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我们四季永远都非常鲜明。
三、总结。
四、下课。
教学板书:
春天在哪里。
枝头吐新芽、蚯蚓出土、
农民春耕、春雨绵绵、春花开放。
教学反思:学生能积极“寻找春天”,并能画出“春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七
教学要求:
1、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和1句句子。
3、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沙滩上城堡和城堡发生的故事。
4、培养学生对理想、幸福的追求和向往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积累6个词语和1句句子。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沙滩上城堡和城堡发生的故事。
教学准备:投影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出示沙滩图,练习说话。
(1)这是一片怎样的沙滩?你想在那儿干什么?
2、出示孩子垒城堡图及课文第3节。
(1)看图,自由读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3)说说孩子们在沙滩上干什么?(指名回答)
(4)根据回答,出示词语:垒城堡
(5)齐读句子,边读边思考:孩子们垒了一座怎样的城堡?
(6)想象说话:(指名说、同桌互说)
在沙滩上,孩子们垒起了一座()的城堡,城堡外面(),城堡里()。
(7)这群聪明的孩子不但垒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堡,而且还编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童话故事呢。出示课题。(课题出示稍显晚了一点,可以放到前面去,再提早一点。)
(8)过渡:想知道这个童话故事的内容吗?请听课文录音。
3、听课文录音,思考:孩子们编的童话故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说故事的内容时,比较罗嗦,教师在总结时可简略一些。)
4、指名回答,板书:救公主
5、自读课文,思考:孩子们为什么要去救公主?
6、根据回答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出气愤、焦急的语气:(自由读、小组分角色读)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这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你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没能做到恰当地表达焦急的语气,可以通过比较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
7、我们想了什么办法去救公主呢?出示有关内容引读:
师:在我们编织的童话中,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我们也成了……我们又在商量着……一个伙伴说……我说……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我挖呀,终于……我把手……,就……。
读后学习生字“窟”、“塌”。
8、救出了公主,我们的心情怎样?出示下面句子,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轮读)
噢,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
我们欢呼胜利,欢呼炸死了魔王,欢呼救出了公主。
9、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1)组内练习。
(2)指名小组交流、简评。
二、总结课文,想象说话。
1、齐读全文。
2、想象说话:(内容可在两题中自选一题,形式可自编或与同桌合作编。)
(1)城堡里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是怎样把公主从城堡里救出来的?编故事《沙滩上的童话--勇救公主》。
(2)你在那金色的沙滩上垒了什么?那里发生了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
3、指名讲故事,评议。
三、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引导积累带有建字低的字。
3、指导抄写句子。(指导抄写时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要读通整句句子的意思再抄,同时要注意抄写完成后要检查。)
板书设计:
4、沙滩上的童话
成勇士(孩子)
编织童话:攻城堡
炸魔王
救公主(妈妈)
教后反思:交流所学的生字,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在交流时有侧重点。我觉得,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不可过高,先读正确,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赢得胜利的无比兴奋的心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八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九
教科书第2—4页,“做一做”1、2题,完成练习一第1—3题。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观察、体验,逐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
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带秒针的实物钟表(或钟表模型)。
一、导入新课。
大家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吗?每年的晚会都有中央的一个场景: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主持人和现场的观众都会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新年到!!!
谁知道,刚才我们倒数的5、4、3、2、1,用的是什么时间单位?(秒)。
以前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是什么?(时、分)。
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秒。
2、板书课题:秒。
二、探究新知。
(一)了解学情。
1、关于“秒”这位新朋友,你有什么了解吗?谁能说一说。
2、看来,同学们对“秒”并不陌生,但也不够熟悉。下面,我们一起重新来认识“秒”,真正地和它交一回朋友。
(二)认识“秒”
1、出示钟表,提问:钟面上有几根针?那根针是用来表示秒的?
强调:钟面上有三根针,这根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
2、提问:“秒针”怎样计时的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强调: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板书)。
提问:秒针走3小格是几秒呢?8小格呢?34小格呢?
强调:1大格里有5小格,秒针走5小格就是5秒。所以,秒针走1大格是5秒。(板书)。
提问:秒针走2大格是多长时间?5大格呢?9大格呢?
强调:钟面上1圈有60个小格,秒针走1圈就是走60个小格。所以,秒针走1圈就是60秒。(板书)。
(三)感受1秒。
1、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那么,1秒究竟是多长时间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2、体验1秒钟。
(1)闭上眼睛仔细听钟表的“滴答”声。指出: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2)学生跟老师做拍手练习。指出:每拍一次手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3)学生跟老师数数。指出:每数一个数字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4)眨眼睛。指出:每眨一次眼睛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5)学生观察老师走路。指出:老师每走一步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1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用1秒,眨一次眼睛用1秒,走一步路也是用1秒。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吗?谁愿意说一说?(1秒很短暂)。
3、认识秒的价值。
谈话:短短的1秒,滴答一下就过去了,似乎是很短暂的。但是,1秒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猎豹捕食的时候,最快时速可达130千米,每秒36米;发电厂1秒钟发的电,可供一个家庭用3个月;光每秒大约跑30万公里……了解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想法吗?(想不到1秒可以做这么多事;1秒钟也很有用,我们要珍惜时间)。
强调:同学们,短短的1秒钟是那么有价值,因此,时间很宝贵,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4、联系生活。
(1)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儿用到过秒,或者见过与秒有个的事情或东西吗?强调:发射火箭倒计时10、9、8……;过马路的红绿灯;开运动会赛跑等,秒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认识秒表(教科书第3页下边秒表图)。
(四)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2、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钟面。
3、提问:秒针走一圈经过了多长时间?(60秒)分钟有什么变化?(走了1小格,就是1分钟。)。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板书)。
三、巩固练习。
2、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2题(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提问:1分钟能做什么呢?请同学们做一做,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如写汉字、写数字、摸脉搏、跳绳、走路等)。
3、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体验15秒)。
(1)教科书主题图中的三项活动,逐一完成。(汇报:深呼吸5—8次,扔纸飞机15次左右,由1写到15——20左右)。
(2)另选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做一做,汇报。
四、课堂小结。
1、提问: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提问3—5人)。
2、教师概述:今天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知道了“1分=60秒”。有了秒,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五、布置作业。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来完成今天的作业吧。
1、当堂作业:练习一第1、2题,填在课本上。
2、课外作业:练习一第3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十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欢乐情绪的感染。
2、学习课文是怎样把打乒乓球、爬竿和丢沙包这三项活动写具体的。
能力目标。
3、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好场面片段的方法。
热爱学校丰富多彩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1、学习课文围绕一个意思把活动场面写具体。
2、学习作者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
教具投影、每人发一张纸(画方位图)。
学生现状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写文章往往部分重点,部分主次,像记流水账。通过学习本课,失学生在写作方法上得到指导。
一、教师启发谈话。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读词语卡片,理解词语意思。
四、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五、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六、小结写活动场面的方法。
七、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八、练习找中心句。
九、再次总结把场面写具体的方法。
十、多音字组词。
同学们在学校里每天要度过好几个课间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同学们可以得到休息、放松,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也可以玩耍、做游戏、聊天,做各种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课间十分钟带给了同学们欢乐和幸福的童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同学们是怎样度过他们的课间十分钟的。
(一)读准字音,了解大概内容。
(二)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标出课文中的同学们课间做了哪些活动。哪是详写,哪是略写,(板书: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是详写;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玩“老鹰捉小鸡”等活动是略写。)。
(二)理解词语,学生查词典。顿时:立刻。沸腾:指情绪高涨。喝彩:大声叫好。回合:指双方较量。敏捷:迅速而灵敏。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一)默读课文,在书上画出方位词组。(校园的东墙边;球台右边的大槐树下;操场的西边;操场中间。)。
(二)在老师发的纸上,根据方位词组画一张简单的活动分布图。因各人的绘画水平不同,可以画出简单的人物动作和景物,也可以只把活动的名称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一),思考这三段的开头都先交代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先交代了各种活动的位置,这样写清楚、明白。)。
(二)默读这三段,看一看各项活动中作者都写了哪些人物。(写了参加活动的人和围观的同学们。)。
(三)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这些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情绪等。)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初步知道了怎样写活动场面。学生讨论,然后说一说。
(一)要有详有略,抓住两三个小的场面作为重点来写,其它的一带而过。
(二)写活动场面不光要写参加活动的人是怎么做的,还要写出周围观众的表现和情绪,这样才会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写活动场面时要注意写出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情绪等。
(一)投影打出第一组句子,进行删词比较。
1、沙包飞来了,只见这个同学轻巧地一抬腿,沙包嗖地从裤腿边飞了过去。沙包飞来了,只见这个同学一抬腿,沙包从裤腿边飞了过去。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组句子,找一找哪里不一样,在意思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第二句比第一句少了“轻巧地”和“嗖”两个词。“轻巧”说明了这个同学的动作敏捷、灵活。“嗖”这个象声词说明沙包飞过来的速度很快,还带着风声。如果没有这两个词,这个句子就没有了生气,就不够具体。)。
(二)投影打出第二组句子,进行比较。
2、两头丢包的同学密切合作,向中间的同学发动猛攻。两头丢包的同学向中间的同学发动进攻。(第二句少了“密切合作”,“猛攻”变成了“进攻”)“密切合作”说明了两头丢包的同学配合得非常好。“猛攻”说明了他们丢包时速度很快,来势凶猛。这两个词突出了丢沙包这个活动很有意思。
(一)本课写了课间十分钟同学们的活动情况,是围绕课文中的哪句话来写的?(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二)读一读这句话的上文和下文,它在这里起着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概括写出了活动场面的特点。)除了前面总结的以外,还要注意:(一)抓住场面的特点来写。本课就是围绕“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这一特点展开写的。提到的.七种课间活动说明了“丰富”。打乒乓球、爬竿、丢沙包这三项活动写得比较具体,写出了活动非常有趣,表现了“多彩”。(二)要把句子写具体,可以用比喻及准确的动作词语、形容词、象声词等。从本课中找出三个多音字练习组词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指名读词语卡片,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本上画出方位词。听三个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学生讨论,说说你学会了怎样写活动场面。教师用投影片出示句子,进行比较。请同学们读一读,说说有什么不同。
达标测评回答问题:课文中都写了哪些活动?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针对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十一
新知识点:
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科幻作文400字六年级(模板16篇)
- 正规装修合同付款比例(十六篇)
- 装修完工承诺书(汇总18篇)
- 装修施工承诺函(优秀13篇)
- 友情演讲稿600字(精选15篇)
- 2023年农村教师培训心得日记(优质13篇)
- 最新阿q正传读后感高中800(大全14篇)
- 最新教师研修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4篇)
- 最新创新思维培训心得(精选8篇)
- 少先队入队申请书家长寄语(实用14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