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以理解和领悟为目的,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种活动。在写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重复和冗长的叙述。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写作要领和常见错误,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颐和园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图、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
二、认真读文,理清脉络
(一)学生出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不懂的词语;标出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请6名同学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什么?
(三)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
第2自然段讲长廊的景色。
第3自然段讲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的景色。
第4自然段讲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
第5自然段讲在昆明湖畔看到的景色。
第1自然段讲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6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四)试着给课文分段,讨论。
讨论结果:3、4自然段都是写在万寿山看到的景色,可以合并为一段。
(五).总结全文共分5段。
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出颐和园的美丽。
三、朗读课文,划句欣赏
同学们,颐和园的风景美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认真看书,注意描写景色的句子。
(二)自己快速默读,边读边找并划出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三)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指名读或齐读,欣赏颐和园景点之美。
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小结:本课时从预习入手,着重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有6个自然段,又用同并异分的方法将课文分为5段。
颐和园篇二
20xx年10月,我,一个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有机会参加全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感到十分高兴。在这次优质课评选中,我执教的是人教版现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第二课时)。虽评选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在这次活动中,使涉足讲台不久的我受益匪浅。我观摩学习了我县其他乡镇的16位教师讲授的语文课。通过说课评课,我对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引起了对我所执教的《颐和园》一课的反思。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确如此,甚至教师自身需要更多的水。
教学《颐和园》这篇课文,既要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在备课中查阅了大量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在授课前我又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这一课前活动,我认为能起到培养学生课外独立学习知识和收集资料能力的作用。我自认为从教和学两方面的准备还是较充分的。可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段小插曲。当我展示颐和园中的长廊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长廊的长时,一个学生问道:请问老师,长廊横槛的大匾上写的什么字?这个问题让我始料未及,不知所措。我自认为准备充分,但在实际教学中,才知道对这样更细微的问题,我的准备还是有疏漏。尽管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与落实本课的学习目标关系不是十分大,但在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应该做到问有所答。这也说明了我的临场应变能力还学要加强。
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都可能课前预设到的,要解决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只有教师课前准备得充分,再充分,对知识的积累丰富,再丰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程资源越来越丰富,课程资源的利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变得丰富多彩。这次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每一节课上都有课程资源的利用。
40分钟,十几幅图片展示出来就花掉了不少时间,学生哪还有充足的时间读书、与文本对话?因此对这节课学习目标的完全落实就显得成问题了。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才认识到引导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一课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怎样写出颐和园的美景的。
课程资源的利用让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先进了,但课程资源毕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有做到合理地利用,才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
回想起我在课堂上把应该板书的内容都由多媒体展示代替了,更感到值得反思。因为这对于学生书写习惯和写字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单从写字这个环节就没有做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能够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是一个进步。今后,我一定会进一步加强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把课标精神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之中,按照华中师范大学的杨再隋教授所说的,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努力实践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颐和园篇三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1.学生课前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一、复习生字词
听写“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词,读词语纠正错误。
二、从游览顺序入手,了解文章结构和课文内容。
(一)从词入手,了解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点和游览顺序。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
(二)从句子入手,掌握文章的结构,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中3—9段段首表示游览顺序的句子,从中感受移步换景的游览观察顺序。
2.给表示游览顺序的这几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学生自读感受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共同根据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这就是文章的段落提纲,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现在,我们就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去领略颐和园这个皇家园林的独特之美。
三、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欣赏颐和园美景的不同特点,体会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皇家园林的同时,学习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游赏”长廊。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出示课文三、四段文字,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
2.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老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填词练习,边读边想象,理解“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一幅五彩的画……”这个句子,体会长廊所包含的中华文明,感受作者抓住特点简洁表达的写法。
3.配合由此段文字看到的景象图片,学生练习做导游介绍长廊。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比赛。
4.背诵本段句子,体会表达顺序,达到段的积累。
5.小结:作者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景物不同的特点。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去感受。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一次,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看万寿山?又赏出些什么呢?自己读一读吧。
(二)“游赏”万寿山。
1.学生自读第五自然段,抓重点词语体会万寿山的美丽。从“抬头一看”、“耸立”、“金碧辉煌”、“金光闪闪”等词想象仰望万寿山建筑群的感受,体会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势。
2.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表达感受,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3.小结:这一次,我们跟着作者从抬头一看这个观察角度赏到了颐和园华美、宏伟的特点。
(三)学生自读自悟,从不同角度“游赏”昆明湖景区(6—9段),感受昆明湖的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
1.占颐和园总面积2/3的烟波浩渺的昆明湖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欣赏它呢?请学生跟随一组图片从不同的角度去直观地看看作者描写的不同景色。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观察角度,练习边读边想象,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交流分享朗读及感受。老师通过对比组词等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滑”与“划”的意思差别,从而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以及生动的比喻。
通过和学生一起想象不同狮子的形象,读好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体会精湛的艺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4.今天这堂课我们按游览顺序,依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游赏了颐和园,你觉得移步换景究竟有什么妙处?(引导学生自己感受从不同角度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四、总结全文。
1.为什么说颐和园“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结合课文和你所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2.你还可以说( )的颐和园?
五、拓展作业。
把文中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记在读书笔记上,积累背诵。
六、板书设计
长廊 长、美、奇
佛香阁 闪闪发光 按顺序、
颐和园
颐和园篇四
那次,真的可以说成是一次又惊险又快乐的旅程。
进入北门,穿过一条甬道,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抬头仰望整座山,山上有规格不同的小寺庙。最高处就是佛香阁。万寿山真翠啊,翠得就像一块无暇的碧玉,看着看着,自己仿佛变成了一株小草,种在这翠绿的山前,为大山增添了一份色彩。万寿山真静啊,静得让人情不自禁地闭上眼,聆听它那美妙的音符,“叮叮咚咚、叮叮咚咚”,这是溪流奏出的乐章,“沙沙沙沙、沙沙沙沙”,这是树叶拉出的`音符。万寿山真美啊,美得就连小花小草都聚集过来了。
走下万寿山,穿过一条小路,就来到了昆明湖前。昆明湖的水清得能看到水底的细沙、小鱼,如果自己就是一条小鱼,生活在这肯定是快活无比。
绕过昆明湖,走过长廊,就来到了十七孔桥前。十七孔桥犹如白色玉带跨在昆明湖上。十七孔桥桥面可以让六七匹马儿并行。十七孔桥更是精美啊,瞧,那些石雕小狮子多可爱啊,有的趴在妈妈脚下,有的坐在妈妈背上,还有的十分淘气,竟抱起妈妈的脚来玩耍。各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颐和园不愧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皇家园林,一次的游玩让我流连忘返,期待下次再来。
颐和园篇五
1.本册第五单元教材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专题,《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四年级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词义句意的理解上还欠缺,他们在三年记忆学过参观游记的文章,对这一类问题并不陌生。
二、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的能力不够完善。
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zh09)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想象作画,学写广告词,编写顺口溜等综合能力。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颐和园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本课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师小结:文中四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都写出要游览的地方,因此这篇课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3.那么,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
二、整体感知,首尾连读。
1、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2、游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的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课文哪一部分很明确地为我们指出来?(引导学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3、这是什么写法?(首尾照应)。
指导朗读。看到这么大和美的颐和园,你的心情怎样?(生说:惊喜、喜爱)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两段吧!
三、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景点1:长廊。
明确:又长又美。
1.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
*重点句指导:(课件出示)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a、比较感知长廊的长:我们的教室长8米,七百多米相当于——个教室,这真是——。
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
b、齐读句子,感受长廊的长。
2.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上的画美,“每一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4)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景点2:万寿山 。
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
明确:万寿山。
1.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什么?请同学看图回答。
明确:佛香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列在佛香阁下面。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黄色、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3、作者的观察点是固定的,在万寿山上,地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作者的观察视角(方向)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这与整篇课文“移步换景”的特点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善于发现这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部分。让学生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通过对比,在这种比较中更好地来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这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游览了颐和园,感到颐和园确实很美。你们能根据自己对颐和园的了解,向同学做个介绍吗?要想介绍得好,首先课文先要熟悉。因此,先把你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争取将它背下来。
作业是: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选择课文中一处你喜欢的景点给同学作讲解。
第三、四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接着游览颐和园。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讨论,说一说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1.同学自由讨论。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情况,其他组的同学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激情点题。
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学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四、读写结合。
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1、用游览的顺序,把颐和园介绍给低年级的同学。
2、用游览的顺序,向你的朋友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颐和园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2、介绍颐和园,自读课文,初步了解顺序。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的11个生词,正确认读二类字,并能正确读写并理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几幅图片(课件播放颐和园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景色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颐和园》(请学生上台写课题,讲解颐的写法)。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划出来。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3、请学生上台听写,划出错的多的字,让生注意。
4、让学生提出不懂之处,并讲解"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耸立"等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耸立:高高地直立。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用词语造句)。
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请去过的同学介绍颐和园。
2、初读课文。
(1)听了他的介绍我真想去颐和园看看,同学们想去吗?好咱们现在就出发(播放录音朗读)。注意哪里停顿哪里重读,哪里语调轻柔,用笔在书上标出来。
(2)怎么样,说说游览了颐和园后有什么感受。
(3)师:想走进颐和园细细欣赏一番吗?通过图片感受到颐和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通过课文感受颐和园的美还要美的智慧,你们行吗?相信同学们一定行。那好,咱们就来一次集体旅游。(请一个学生做导游朗读课文,提醒学习录音朗读,读出颐和园的美)。
3、指导朗读,了解作者游览顺序。
(1)读完一二段,提出刚刚学习了神清气爽,知道了神清气爽的感觉,让学生再读这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2)我想问问同学们,导游刚才是带我们游览了什么地方?
(3)好,继续我们的行程,刚才那位导游介绍得很好,陪我们走了那么久,我想他累了,我想换一个导游,谁想来试试?好,游客们我们上路了,快跟上可不要掉队。
(4)读完第三自然段后,问学生刚刚导游又带我们游览了哪里?
(5)用换导游的方法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6)读至"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停下。
师:我感觉导游这里介绍得非常好,我好像真的看到水平如镜的昆明湖。来,我们都像小导游那样把这句话读一读,看谁能超过这位小导游。
(8)用上面的方法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9)问生游览的顺序。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分四大组查找颐和园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游览了颐和园,这节课我们来细细地游览。
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
(1)把学生分成颐和园总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四个组,各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推荐三名同学作为导游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
(2)学生相互问答间引导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
a.长廊的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体会观察、表达方法)从整体上看,从里看,从里向外,向两旁。
作者又是怎样写长廊的?
出示句子,比较:a:原句。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b.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美,作者又是怎么来写的呢?(体会作者有顺序、抓特点:建筑物的特点)。
c.昆明湖的特点?(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
d.出示下面两句话: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
(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而且"滑"字还以动的画面反衬出昆明湖的静。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强,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头脑中就能浮现出昆明湖平静的美,给人以一种安逸、舒适的感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看谁读得好。
2、全班深情朗读一遍。
作业:写一次游览活动。
婚姻爱情(原)。
春天随想。
颐和园篇八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生字。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背诵第7自然段。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以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
2、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生字。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体会同为游记但《记》与《颐和园》的写作顺序不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出示学生在颐和园中照的照片,说一说你们去过颐和园中的哪些景点。
新授。
(一)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本课要求会认和会写的生字。
两个同学互相读这些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2.生字从课文中走了出来,出示会认的生字,你们认识吗?
找同学读。
全班齐读。
回忆课文中所组的词语。
全班齐读词语。
3.出示会写的生字。
分成小组利用部首查字法,把这些生字注上拼音。
小组内读这些生字,把字音读正确。
读课文中的词语。
4.记住生字字形。
自己看生字,找到易写错的地方。
同学互相交流。
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说一说怎样写才能漂亮。
自己练写生字。
全班进行交流。
5.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能把课文读得更加熟练吗?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请同学读课文。
全班齐读课文。
6.课文中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还不理解,画下来。
查阅汉语词典,掌握词语的意思。
请同学交流这些词语的意思,说一说他们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什么?把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批注。
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订正。
再读全文,思考《记》与《颐和园》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组内交流,请同学发言。
2.你们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认为能够解决的同学之间相互解决。
最后提出解决不了的。
三、巩固。
朗读课文。
作业。
1.读课文。
2.写生字词语。
作业。
收集有关的资料。
课后小结:帮助学生比较了《记》与《颐和园》的写法的不同,并且进行了分段,还给学生补充了一篇按照游览顺序记叙《颐和园》的例文,学生更是对写作的顺序一目了然。
第二课时。
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背诵第7自然段。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以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
1、体会连段成篇的方法.
2、了解颐和园景物特点及其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细细游赏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二、新授。
1.认真默读每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段写了哪里?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习并背诵第7自然段。
自由默读,思考:这段是围绕着哪一句话写的?介绍了哪些景点?各有什么特点?
放到全文中体会与其他景点的描写有什么不同?
师引读,生接读,引导背诵,体会特点。
独立背诵。
3.出示两个句子比较,体会逗号和句号的用法不同。
帮助学生进行总结用法的不同,练习朗读这样的句子。
三、巩固。
以竞赛的形式训练词语积累。
课后小结:文章语言优美,内容十分容易理解,因此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请学生多读书的方面上,采用了品读,学生在反复的读书中,能够感受景色的壮丽与优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医院医保工作总结(大全8篇)
- 2023年总经理年度工作总结讲话(大全14篇)
- 物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优质15篇)
- 课间文明活动国旗下演讲稿(模板14篇)
- 农村信用社授权委托书(十二篇)
- 最新种植土地承包合同协议书(汇总14篇)
- 国企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实用19篇)
- 贫困生学生代表发言稿(优秀12篇)
- 2023年小班饮食安全教案(大全18篇)
- 2023年部队年度工作计划书(优秀2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