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5:33:57 页码:14
2023年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实用12篇)
2023-11-20 05:33:57    小编:zdfb

注重思维的拓展,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要有重点,突出关键信息,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提炼出来。在写总结之前,先参考一下以下小编整理的总结范文,相信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

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篇一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和推动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切实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以下简称“规划”)则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2]。,国务院进一步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再次强调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3]。由此可见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到底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做出了怎样的价值选择?依据什么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为推广和落实数字校园政策政府、市场和职业院校之间的关系要做出怎样的重构才能有助于实现这一政策的价值?为此,本文在对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进行价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政策价值实现中、政府、市场与学校之间关系的重构,提出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有效实现的相关策略。

一、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价值分析。

借鉴刘复兴教授提出的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三维模式[4],笔者从价值选择、合法性、有效性等三个价值向度的视角对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进行了价值分析,以便我们进一步了解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要表达的价值诉求。

(一)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价值选择。

价值选择表达着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追求的目的与价值。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本身代表着政府对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种价值选择。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选择主要体现在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两大方面:

1.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如何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促进职业教育资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数字校园建设使得职业教育资源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括课堂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资源,也包括实训的教学资源。同时,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来源也十分广泛,既可以引入国外优秀数字教学资源,也可以共享国内优质数字教育资源。(2)促进职业院校管理服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职业院校管理服务的信息化解决了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教学科研模式中不能满足学校用户个性化需求以及管理中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浪费的问题,有助于学校管理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和及时了解各方需求,从而使学校各个环节有序且高效地运行。(3)促进教学与科研服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教学和科研是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有助于教学和科研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和科研一体化协同发展。(4)促进社会服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职业院校不仅要完成学历教育教学任务,也要承担校外技能培训。职业院校实现信息化管理也能为职业教育人才预警,职业教育就业状况以及专业调整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

2.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有助于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有助于促进信息技术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职业院校管理、教学科研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在学习能力、实训以及信息化能力方面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使得学生从职业院校教学和实训质量改革中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具体来说,通过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使得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服务更好的安排教学、科研计划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学生则不仅可以在学习中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平时校园生活更加方便和丰富多彩。(2)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训质量。一些岗位因为自身的特殊性,在职业院校进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操作性。通过数字校园建设提供的实训数字平台不仅可以更好地指导和监控学生实训的过程和效果,也可以通过实训模拟软件实现高危险性岗位的模拟训练。(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数字化校园建设使得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信息化基础知识,而且可以使用信息化设备和同自身职业发展相关的软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

(二)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政策的价值选择要符合某些在社会范围内被广泛承认、接受和遵守的普遍性规则、规范。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合法性体现在其实质内容和决策实施过程都符合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普遍追求的教育公平原则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1.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

促进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一直致力于实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坚持公平性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了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均衡。如何对待教育弱势群体,实质上反映了教育政策和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平等理念的深层解读和价值取向[5]。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有助于各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达到基本均衡。职业教育发展落后地区师生可以接受更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政府出台相关文件一方面积极建设职业数字资源库,另一方面扶持落后地区职业教育数字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从而帮助落后地区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总体来说就是要统筹城乡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发展和区域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发展。20,中央财政投入18.49亿元,支持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153个[6]。同时,鼓励更多的企业和教育基金参与到中西部落后地区信息化基础建设,例如香港华夏基金会职教项目,从198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扶持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基础建设发展。(2)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受众人群。职业教育公平也体现在保证职业教育受教育者教育权利公平、接受职业教育机会均等方面。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注重远程教育发展和优质数字资源库建设,并强调国家可以购买职业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这不仅扩宽了职业教育的覆盖面,而且也扩宽了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渠道,特别是对于很多愿意继续接受教育的青年,使他们有机会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使他们都能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下进行职业发展。(3)促进公平和效率协同发展。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数字校园方便教师和学生及时获得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提高了科研和教学的效率。在职业院校管理方面,数字校园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以及决策管理的工作效率。一方面,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有利于各部门及时传递相关有用信息,从而方便管理者掌握最新的院校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方便各种信息整合和科学分析,为职业院校决策者更有效的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在促进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数字资源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受众人群和地区,信息化管理也使职业院校的各项管理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

2.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一直致力于为每一名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可以看出,这项工作方针正是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去激发人的价值和潜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实质内容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重视每一个受教育者。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不仅关注接受职业教育的学历教育的学生,也体现出十分关注非学历受教育者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截至底,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毕业学生达到6000余万学生,注册学生接近5600万[7]。可以看出,非学历教育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群体。职业教育通过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开放职业院校的优秀职业教育资源供非学历学习者学习,也可以通过数字校园建立的学习的平台,让更多的非学历学习者参与到职业教育中。(2)尊重接受职业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通过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学生可以选择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学习,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个性化学习方式。鼓励在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备自身职业技能素养,利用业余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增加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数字校园也为在职人员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根据自身职业需求,补充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提高自身职业发展竞争力。(3)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对受教育者关注,也体现对于职业教育全体教师的关注。职业教育数字化校园政策对于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和途径都有了进一步的扩展。随着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应用的不断完善,数字校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和科研模式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同时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专业水平教师对于专业发展的需求。

(三)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有效性。

教育政策有效性取决于政策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实现了政策目标到政策结果的转化[8],即应然价值与实然价值之间的高度一致性。教育政策的应然价值即教育政策“应该实现怎样的价值”,教育政策的实然价值即教育政策“事实上实现了怎样的价值”,它是对教育政策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的结果,是评价和选择结果的体现[9]。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有效性体现在政策应然价值与实然价值的高度一致性。虽然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开展较晚,但是通过政府和职业院校的不断努力,已经为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发展做出了有效的实际行动。我国政府对于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非常重视,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完善相关政策文件,在数字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师信息化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我国实施数字校园政策以来,国家对于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数据显示,截至20底,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配备各种用途计算机2990717台,其中用于教学的计算机2497229台。相比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用于教学的计算机1660494台,有了显著提高[10]。同时,政府部门将职业院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对学校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积极建设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示范校,从而带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水平的整体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数字资源库建设自启动实施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3.1亿元,支持建设了56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已经建成各类多媒体资源30.2万余条,资源总量4.70t,注册学员38万余人,累计访问量超过7000万人次,已有27个项目通过国家验收[11]。国家职业教学资源库的不断发展不仅帮助我国职业院校间共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也有利于在职员工更好地跟进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化学习的需要。职业教师信息化能力应用水平及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的改变,已成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和科研模式。自20开始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网络课程等方面的比赛,对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中、政府、市场和学校关系的重构。

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体现了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价值选择,并且该政策具有较高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作为开放系统的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价值实现,需要处理好与外界环境的沟通与交流,政策价值的实现也会受到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价值实施主体应该适时地调整发展规划,处理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价值系统内政府、市场和学校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借鉴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一书中提出的关于“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威”的三角协调图,我们构建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中、政府、市场和学校的关系模式。模型中的实线部分表示主体之间的资源联系机制,虚线部分表示非资源联系机制。市场机制作为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标志,处于政府机构、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和职业院校的中间。图中i部分,是由政府机构、市场和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构成的三角形。其中实线部分是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的运行机制。虚线部分是政府同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两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1月,教育部制定和发布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来指导数字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建设数字校园。图中的ii部分表示政府与职业院校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实线部分表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资源联系机制,主要指政府向学校投资的方式和管理方式。政府与学校之间的虚线表示两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政府对学校的管理还要运用法律和政策导向等市场手段管理学校。例如政府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进行监管和评估。图中的iii部分表示职业院校与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实线部分主要反映职业院校与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之间的资源配置方式,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的双向配置。学校与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之间的虚线部分,表示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模型表示的是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中、政府、市场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的理想状态。作为开放性系统,不能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的边界当作一个静态的“硬壳”,而应将其视为一张动态的“筛网”,根据环境的变化过滤对该生态系统有害的要素,纳入维持该生态系统平衡的良性要素。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过程中,政府应该格外需要把握好实现原则,通过监督和评价机制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进行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政府通过市场调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活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研发和投入市场主体的活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字校园政策的价值以及维持政策价值实现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的策略。

基于上述对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实现中、政府、市场和学校三者关系的重构,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的有效实现,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以下政策实施策略。

(一)政府应建立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实验校,引领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政府通过建立一批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指导下的实验学校,可以更好地推广和落实数字校园政策,并起到对数字校园建设的辐射示范作用。在数字校园实验校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实验校遴选不是追求数字校园建设各个方面都优秀的,而是选出有特色的、具有代表性的数字校园实验校,从而带动更多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实验校的建设不仅仅是选出有特色的学校,而且要进一步指导和评估学校数字校园的发展,从而带动更多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发展和提高。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实验校可以借鉴基础教育数字校园示范校评选的成功经验,但是要意识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不同,从而更好地建设职业教育实验校。

(二)政府要发挥企业在促进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发展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不仅仅是政府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多方面协助政府和职业院校共同建设好数字校园,其中尤其要发挥数字校园研发企业和产品供应商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中的作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所以职业教育数字校园的发展离不开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企业的密切合作。企业可以通过参与数字校园建设投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院校信息化管理建设以及提升教师信息化能力等方面的合作,从而提升数字校园建设的效率,扩展数字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为实现建设具备高水平管理和高效率特征的数字校园而努力。

(三)政府应进一步转变投入方式,有效发挥市场作用。

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政府要积极改变以往主导建设投入的模式,而是更多地发挥市场在数字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引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机制。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一种优化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是一种参与双方“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方式[13]。政府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发挥过程中管理、监督以及后续评价的职责。在我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中采用ppp模式有利于转变政府部门的职能和减轻财政关于数字校园建设的负担,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也有利于参与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各方利益团体达成共同目标。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要灵活运用价值分析,建立合理、有效和多元化的综合性政策价值实现策略,为最终实现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做出贡献。

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篇二

新时期,知识经济不断对人们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人们只有不断学习,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新的职业岗位的要求。探究构建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相对接,发展和完善与终身教育相融合的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我们研究职业教育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终身教育是指人在人生各阶段所接受的各种类型的教育的总合,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校的和社会的,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和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终身,与终身教育对接,在终身教育理念下发展职业教育,从而更好地为每个人在不同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支撑。

一、紧贴社会发展,职业技术院校办学理念应积极向终身教育转变。

职业教育由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组成。学历教育大部分集中在学生阶段,非学历教育则贯穿于工作后的各个阶段,而且与个人的工作生活紧密相连。现代社会的非学历教育已经不是学历教育的辅助性、补充性教育,而是使社会成员能不断跟上社会步伐,持续取得个人成就的十分重要的教育,它的作用并不低于学历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产业和职业的迅速更替,从而结束了仅一张文凭便可以保证一生职业生涯稳定的传统观念。因此不能把学历教育视为一劳永逸的终结教育。因此,职业技术学院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积极向终身教育转变,处理好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关系。

(一)办学方向由升学型向就业型转变。职业技术院校应积极走集团化、多元化、联合办学之路,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技能精湛、素质全面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积极为每一个在校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档案,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让他们明确近期、中期、长期人生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进而制定出不同阶段目标的实现过程和努力措施。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等事关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开展思想大交流、大讨论,使学生了解当前国家和职场对职业教育的新政策和新要求,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把握趋势,进而增强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进取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坚持终身学习。

(二)培养模式突出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职业技术教育要和终身教育相对接,在培养模式方面必须狠抓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强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注重企业需求、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和育人的基本内涵,使其两者能同频共振、协调发展。职业技术院校可以采取优化文化课所占课程比例,增加专业技能课和增设拓展选修课的办法调整课程设置,构建和形成职业导向性的课程体系。从而确保课程设置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即适当压缩文化课的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能够得到有效强化。

(三)课程体系注重行动导向和实践教学。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课程体系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职业技术院校必须积极将以课堂为中心的知识性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的行动导向性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努力让实践教学作为课程体系的牵引。大力构建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的实训平台,建立以校企合作与院校联合培养为拓展的校外实践平台,打造科学、稳定、有效的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以技能展示为牵动的交流平台,努力为教学模式构建中的实践教学提供条件和保障,让课程体系充满实践、实战的元素。

二、形成制度机制,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在社会发展进步中逐步出现的,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资格证书也逐渐发展成为人们终身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西方国家,各种职业的从业者,无论其学历高低,都要接受相应的职业训练和考核,并取得经有关部门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在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是职业资格证书,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认可,拥有相关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已普遍成为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行,对职业教育来说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发展机遇。

(一)强化终身教育对职业证书制度的牵引作用。国家终身教育战略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强调教育与职业、与工作、与劳动的关系,强调教育要符合职业的需求,强调学习和工作的相互影响和交替进行,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培训在促进就业、提高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国家终身教育战略促使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形成和建立,并逐渐完善和发展。我国现有的职业技术院校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无论在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方面,还是在专业师资与教学管理方面,都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这也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职业技术教育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可以聚焦职业资格认证,积极发挥终身教育对职业证书的牵引作用。

(二)职业证书制度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证书反映一个人所具有的某种技能、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能更准确、更直接反映了一个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反映了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需达到的或者实际已达到的能力水平。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共分为五等级:初级、中级、高级、二级和最高级。首先,我国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属于国家证书制度体系。我国法律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证书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国家法律、法令或者行政条规的形式,以政府的力量来推行,由政府认定和授权的机构来实施。其次,我国职业技能鉴定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第三方认证的现代认证规则。在我国,第三方认证是由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就是由政府授权的、独立的鉴定考核机构来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做出认证。第三方认证不但完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与国际通行的规则相一致,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最终走向国际化,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创造了条件。再次,我国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属于标准参照的考试模式。标准参照考试是以某种既定的标准作为参照系进行解释的考试。这种考试的成绩具有绝对性和达标性功能,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三)探索职业技术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相融的新路子。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融是职业教育办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有利于打破传统的重学历、轻技术的观念,有利于有效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并推动就业准入制度的进行,还有利于推进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融合发展。一是双证之间的融合是职业技术院校发展的需要。职业技术院校要跟上时代脚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双证融合的道路。既有利于院校和经济社会的无缝连,又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二是双证融合是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是直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一定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我们衡量职业技术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否有利于工作岗位的胜任及职业生涯的发展。职业技术院校必须遵循这样的规律,必须以培养劳动者的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为重点,才能更贴近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行双证融合是一种科学可行的办法。三是双证融合是企业和学生的需要。我国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呈逐年增长态势,双证融合提供了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有效机制和平台。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岗位技能的培养,考核通过后,拿到文凭的同时获得与之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毕业后在招聘过程中才明白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

三、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职后教育相结合。

职业技术院校一般在远程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为企业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资格证书培训等。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学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为职业教育与职后终身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职业技术院校要面向企业,合作共赢。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使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院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全面教育,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终身教育理念关注个体的生涯发展,力图打破学习与工作之间的时间界限,让学习成为个体终身连续的事情。现代大学尤其是对高职院校来讲,其办学思路更应进行适应性地调整,教育对象应不仅针对青年学生,还应面向社会公民尤其是行业、企业在岗在职员工,培养其适应社会技术领域发展趋势的能力和技能,使其终身获得发展的本领与机会。

(二)积极探索学历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结合教育模式。职业技术院校应积极探索学历教育和职后培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服务于社会,利用学校学习环境、教育资源和科研力量对企业员工开展培训、进行产品研发、开展技术攻关等服务。可以依托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能深入生产第一线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职业素养提供理想场所,也为教师学习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开发研究课题创造有利条件。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校企双方相互“请进来,派出去”既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型”队伍,又为探寻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提供一条最佳途径,进而能在更大领域上为拓宽校企合作范畴开辟出一条崭新路径。

四、积极调整转变,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设置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发展。

职业技术院校专业结构要适应产业发展及时调整,要突破传统的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束缚,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这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的需要,更直接、更有效、更紧密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是院校专业调整的方向。产业、专业、就业,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树立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转变专业设置以学科为中心的观念。及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布局,建立高校人才预报和预警机制,增强高效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力引导职业技术学院面向社会、市场办学,找准定位和特色,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积极做好人才需求的调查预测,提升校企合作层次,建立多元化的就业服务机制和高校评估制度,发挥用人单位的主导作用。

(二)强化宏观统筹,促进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进行。充分发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功能,在高校专业布局和设置上,既要严格控制新增专业的数量,又要对高校申请本地区支持和鼓励的特色专业给予倾斜,对低层次的重复予以严格控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和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职业技术院校积极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院校发展要求,办学定位和办学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专业调整计划,并分年度制定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计划,扎实有效推进学校的专业调整工作。

(三)注重需求预测,加快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建设。院校要注重人才需求的预警机制建设,加大市场需求研究力度,加强对国内外和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的把握,科学预测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的方向。依托国家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就业状况信息资源、定期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趋势和供求变化等信息,加快转变高校专业设置,为职业技术学院优化专业布局,和调整人才结构,提供信息服务和宏观建设。院校充分利用国家的有关信息资源,密切跟踪和准确把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专业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为高校前瞻性的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篇三

21世纪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服务对象和机制正由计划经济型向市场驱动型、需求满足型、就业导向型转变,由重知识轻技能、重课堂讲授轻现场实作、重理论考试轻技能考核向促进学生以知识为基础、以操作技能为核心、以优良品德为灵魂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谐发展转变。

一、对职业教育的整体认识。

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素质为根本、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观。

1.强调几个创新。

即创新职业教育的理念;创新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联系机制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和教法;创新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创新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和学生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工具。

2.推进三个方面的提高。

即学校的管理水平、办学质量、社会声誉得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行业联系和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职业教育应突出应用性的职教特色,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发展,职业内容日新月异,而人才的流动也日益频繁,传统的职业教育已不能满足人的一生需要,职业教育应以终身教育理念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的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或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或服务,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三、职业教育与行业的.关系。

行业、企业的发展与职业教育紧密不可分,企业真正认识到职工素质对产业升级、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性作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目标非常明确,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场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不断调整办学方向;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企业的可靠保障,行业的参与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大力推进校企联系、联合办学,逐渐形成校企互动双赢的合作机制。

四、职业教育与就业的关系。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着力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不是以大纲为依据,而是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教师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引领学生用一定的知识去获取技能。学生对自己的满意,不再是考试的分数,也不只是教师的褒誉,而是技能的日渐熟练、用人单位的看重。

五、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1.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岗位能力标准为教育和培训的主线;形成产学研结合及弹性学习机制;建立专业基础、职业技能、素质教育平台;强调双师素质教师保障、现代教学管理体系的保障、最优化的课程体系保障、现代教学手段及教学设备的保障;狠抓课程开发与行业、企业需求结合、能力标准与证书体系相结合、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

2.职业院校要依托各行业建立行业协调委员会。

各个行业协调委员会在行业人力资源信息提供,为行业的培训需求、能力标准、职业学校的课程框架、课程结构、学习材料和评估鉴定方法提出建议,为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提出提高培养、培训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策略,为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的师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设施和设备,在行业内宣传职业教育与培训,为政府提出本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与发展的建议等方面,开展大量的工作,为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教师参与行业联系。

广大教师应深切感受到行业联系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国外职教先进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应积极深入到行业搜集相关课程开发素材,使开发的教材更加适应岗位能力标准的需要。在与行业联系的同时,教师的行业协调能力和意识得到了迅速提高,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及鉴定更具行业岗位特色,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上更具职业教育特征。

4.以能力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

充分淡化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的界线,多层次设置教学(学习)目标,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明确课程的学习(教学)目标。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能力标准中,突出一个“会做”,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强调技能的掌握。规范检查提高教学实效性,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鉴定提出过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

六、结语。

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篇四

所谓的环体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及其相应的设施。具体地讲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在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助于约束人的思想品德的负发展,有助于规范人的思想品德。我们的传统社会是一种相对封闭型的社会,因此,在没有受到外来因素冲击的情况下无论是国内的宏观环境还是国内的微观环境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稳定的,这非常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和网络社会的到来,国内相对稳定的环境受到了异质文化——西方价值观、世界观的冲击,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网上频频出现“谈情说爱”、“坑蒙拐骗”乃至“行凶打劫”,此外,网上的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骚扰、信息掠夺、信息的渗透与反渗透等也经常出现。如何净化被污染的网络环境,如何净化被黑色信息所污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都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还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借助于第一、二、三媒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借助于网络这一媒体。然而,我国目前在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还有许多“被网络遗忘的角落”,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与网络相关的网络基础设施,发展网络信息产业,提高网络技术水平,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总之,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无视网络带来的信息垃圾,应该主动地学习网络知识,研究网络技术,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尽快构建一个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努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篇五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有众多不同,但都是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职业教育在生源质量差,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仍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输出了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其功绩不可小觑。但是,由于人们长期的偏见,社会职业的限制,使得职业教育始终处于一种不公平对待的发展之中。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也没能幸免,同样存在较多的管理问题,使得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因此,分析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突破口,改变现状,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职业教育接近市场,能够根据市场所需培养特色专业人才,人才的实际就业能力强,职业观、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正确,能够成为该岗位的精英人物,对企业和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其主要特点如下:(1)专业性强。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有所用,通过实践来进行理论的强化和更新,使得输出的人才实践能力强,专业化技能高,对岗位工作熟悉快,工作流程清晰。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更倾向于专业能力培养上,表现出较强的专业性。(2)引导性强。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为目标,培养学生在岗位上的能力和创新,引导学生对职业幸福感的享受,从而更好的激发主动性,依靠主观能动性来解决岗位问题,从而积累行业经验。(3)群众性强。职业教育虽然资源有限,但仍然深受群众欢迎,能够为好动不好静的孩子提供一个特别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因此,职业教育的群众基础很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职业教育管理是针对职业特色进行教学管理,但目前仍有众多职业院校在教学管理上仍然实施普通学科教育,使得职业教育特色不突出,重理论轻实践,使得本就好动不好静的学生兴趣缺失,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职业课程陈旧职业教育是为社会输出专业化的人才,其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教学管理的不足,使得职业教育课程长期沿用而得不到补充和更新,实践课不符合实际应用,技能训练缺乏合理性和创新性,课程标准化欠缺。因此,教师课件普通,吸引力不强,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职业经验不足,无法为学生进行经验的传授和创新的引导,职业教育无法体现其职业性。

(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陈旧虽然现在推行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多数的职业院校仍以传统的质量评价方式来进行教学质量控制,并没有相应的教学标准和完善的制度作为教育支撑。因此,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还是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都传统而片面。

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完善对策。

(一)对职业教育进行明确定位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发展观,挖掘职业幸福感,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因此,必须进行职业特色定位,如铁路人才、电力人才、养老服务人才、会计人才等,以便将有志师生合力将职业教育发展到新的高度。

(二)完善教学各环节规章制度教师的培训要有计划,聘请要有标准程序,学校管理要制度规范,执行有力。考核制度要完善,健全奖励制度和教师评审制度等。只有完善的教学制度才能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不断提升。

(三)注重专业教学管理的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以服务社会为目标,改革办学模式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以社会所需为导向的,其教学管理要紧贴社会,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深入企业谋求合作,真正实现实践平台的构建,将教师推向实践企业,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企业的教育渗透,校企合作教育、管理、实训,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2.教学理念转化,促进课程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是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因此,当前的职业院校要将实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同时,将教学课程进行更新和完善,对案例进行更新,将当前行业或岗位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编入课程中去。以能力培养和职业训练为导向,将实践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性特色。

3.更新教学方法,升级教学手段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同时,更新教学方法,将项目教学、实践教学、顶岗教学等运用其中。加强兴趣激发,举办专业技能竞赛,转变教师角色,服务于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技能转化和技能创新,从而促进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和先进化。

四、结语。

总之,职业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就是教学管理,所以职业学校要正确认识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努力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大批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汪跃红.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校园(中旬).(04)。

[2]徐德军.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校园英语.(12)。

[3]张琦.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06)。

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篇六

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生活的始终,职业教育需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在职业教育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这对于解决许多职业学校学生身上素质不健全,职业道德不够全面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将两者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添加新的活力和生机。

3.1学校与企业改进职业者的培养模式。

目前的职业学校大多实行校企合作,培养专业的人才,在职业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就要对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改进。学校和企业可以深入的做调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学生的日常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将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尤其是可以请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将两者教育的结合实现培养出爱岗敬业、高素质和高级能的人才。例如,假设一家化工厂和化学类职业学校结合,对于企业来说,想要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的不仅仅是会劳动的职工,他们还需要未来的职工认可它企业的文化,对他们的技能有着很强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可能给未来企业的发展带来科技创新的人才,为了这个目标,企业应该与学校通力合作,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组织相关的实践工作和激励机制等,培养未来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2强化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作为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改革传统职业教育的方式,让参加者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也让他们正确的理解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从而更好的走向自己的职场,做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综上,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非同一般,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应加强两者之间的融合,更好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南海.对职业教育价值研究意义的思考[j].职教论坛,,(1):4-6.

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篇七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肩负着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输送使命,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能够将人才置于主导地位来有效实现技术合理化目标,进而促使专业技术人才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我价值,并丰富人才的生命价值取向内涵。

4.2普及终身教育理念和平等观念。

终身教育理念一经提出,就被世界广泛接受,它强调教育的阶段性与持续性,是伴随个人一生的各种教育形式的总和。随着现代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个体的知识技术构架也应不断进行更新,职业继续教育是各个岗位专业人才工作范畴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个体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的有效教育形式。另外,在职业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保持在一个平等和谐的层面,这正是世界职业教育中绿色技能所提倡的生态理念表现之一。

总之,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结合现代我国国情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文化价值取向不断调整与完善,能有效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作者:张h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晶华.职业教育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后现代发展[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

[2]刘金芝.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j].经济研究导刊,(8).

[3]尹睿.文化取向的技术哲学:当代学习环境研究方法论的新路向[j].现代教育技术,(11):5-9.

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篇八

摘要:

职业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就业为导向,立足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为地方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从整体认识、定位阐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论述了职业教育与行业、就业的关系,提出职业教育改革措施。

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篇九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与我国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是保证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与文件,职业教育从此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对职业教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含义及其影响作用、发展方向等进行探讨研究,以期为促进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文化价值;终身教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职业教育只有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培养并输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进而为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做出贡献。文化价值取向作为主体在文化层面的一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有引导、规范、建构等作用,因此加强职业教育文化研究,尤其是对文化价值取向的研究,能有效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社会功能优势的发挥。

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篇十

《教育的经济价值》本书的论点是:人们自我投资以增加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而学校教育乃是这种人力资本的最大投资。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教育的经济价值教育名著1000字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读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后,其中作者有一个观点“无论为了道德陶冶或为了情趣培养所付出的代价,都在经济分析范畴之内”。这个观点令我深思,我家乡这位千万富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简单正常不过的礼让居然创造了他人生的奇迹,创造了机遇创造了财富创造了经济价值,一字:“神!”,为日后的发展迈下巨大的经济价值空间。又淡到我们教师本身吧,我们所教过的学生不可能个个都考上大学,既然如此我们就要重视学生的为人、人品、道德、情感、爱心、感恩、礼让等高尚品质的教育和培养,才能更好地体现教育的经济价值。其实作者的观点也很明白:通过各方面论证教育与经济价值的正比例关系,主张大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甚至细到每一个人一定要重视教育,大胆地为教育投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应知道: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相齐并重,一样可体现出教肓的经济价值。我们不是常常听说,某某以前读书成绩很差,现在很会赚钱,成为什么老板吗?这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故我们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文化,还要培养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和运用知识等各种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涌现出来,社会劳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了新的实践土壤。但是,按照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服务性劳动、科学研究劳动、生产精神产品的劳动、经营管理劳动,由于都不直接创造物质产品,都不创造价值。这一原创含义,与现实经济活动存在着巨大的矛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遇到了一系列挑战。

教育的价值在这时凸显出来,教育不仅仅关乎政治,还有经济,物质与文化。21世纪不再是硬实力的抵抗,而是教育软实力的拼搏。如何让教育的经济价值最大化,这是我们每个国人都要深深思考的。“中国梦”,让中国强大起来不再是一种梦想,而是事实。

读了《教育的经济价值》这本书后,引起了我高中时代的一个回忆:在一次8000多人的全体师生大会上,罗校长说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知识是和他的财富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从而也使我想起我家乡一个真人真事的经典千万富翁,他是我老师的一个小学同学,因为我和我老师关系好,每次回家乡我老师都和我到他家玩,他的成功经历是我亲自从他囗中听来的,真实性可靠。他的起家是从一次偶然的大便开始的。事情的经过我用第一人称写较为逼真些,具体如下:

我二十岁的时候自已到深圳找工做,找了几天都没找到,身上连食饭都无钱了,睡了几晚天桥底,真是面临绝境,又没有朋友老乡认识,不知如何是好,暗自流泪,第8天中午去公厕大便,刚好想推门进卡位,突然从我身后跑来一个中年人可能是拉肚急到不得了,我看见这位中年人急成这个样子就主动礼让给他先,反正自己也不急,让他也没关系,当时这样想。谁知那中年人完事后出来全身舒服极了!看见我还在门囗等着!千多谢万多谢我!谁知等我解完大便后那位中年人又在门囗等我,我问他还有什么事,他问我做什么职业在哪工作,我把当时的困境说给他听,后来他临走的时侯说:“我给你二十块钱,就用这钱去收一些旧废纸或在路边拾一些废纸皮,然后拿到我给你的地址,我会安排人帮你收购,”说完就走了。当天我就马上行动按他吩咐的去办,赚到五块多钱,坚持了三个多月,也赚到一些钱,当然不多,三个月后的一天那中年人又出现在我眼前,他见我挑了一担旧废纸就问我:“后生仔你怎解这么蠢?你每一次拿来的废纸都那么干,不会渗些水进去吗?会重些,赚多点钱!”我当时即刻答他:“我穷还穷,决不会做出这些缺德的事!”他听我如此回答,即刻拍拍我的肩膀说:“明天上午9:00到我厂上班!”当天我有一种前所没有的开心,终于找到一份工作,不用那么奔波了!第二天我去上班才真正知道那中年人原来是该造纸厂的香港大老板,就这样我在他厂整整做了3年,我工作表现非常吃苦勤快,在厂的为人也绝对一流,博得老板的高度信任!其实在厂的3年里我基本学会造纸的技术,每天晚上拼命学习!有一日老板叫我去他办公室,我以为他知道了我在偷学他的造纸技术,到他办公室后,他指着台面那一大把钱说:“这20万你拿着,回到你家乡开一间小型造紙厂,这钱不用你还,以后有困难再联系我!”当时我真不敢相信眼前是否在做梦!我掌握了技术后天天都想以后一定自己开一间造纸厂,可是没有资金而发愁!今天终于机会来了!贵人出现了!第二天我拿着老板的20万对老板说:“以后我一定双倍还给你!”到目前我开的造纸厂是家乡最大的厂,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全市人都在用我造的纸,称我为“大便紙老板”。

为什么把以上的故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呢?就是因为我读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后,其中作者有一个观点“无论为了道德陶冶或为了情趣培养所付出的代价,都在经济分析范畴之内”。这个观点令我深思,我家乡这位千万富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简单正常不过的礼让居然创造了他人生的奇迹,创造了机遇创造了财富创造了经济价值,一个字:“神!”,为日后的发展迈下巨大的经济价值空间。又淡到我们教师本身吧,我们所教过的学生不可能个个都考上大学,既然如此我们就要重视学生的为人、人品、道德、情感、爱心、感恩、礼让等高尚品质的教育和培养,才能更好地体现教育的经济价值。其实作者的观点也很明白:通过各方面论证教育与经济价值的正比例关系,主张大至一个国家的发展甚至细到每一个人一定要重视教育,大胆地为教育投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应知道: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相齐并重,一样可体现出教肓的经济价值。我们不是常常听说,某某以前读书成绩很差,现在很会赚钱,成为什么老板吗?这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故我们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文化,还要培养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能力和运用知识等各种能力。

以上是我读《教育的经济价值》的一些个人浅感,谢谢分享!

舒尔茨(t·w·sohultz,1902-),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公认的西方教育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

舒尔茨为农民之子,生于南达科他州。早年以撰写有关农业经济方面的论著而闻名,对农业经济深有研究。舒尔茨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等高等学校任教多年,是经济学教授,担任过依阿华州立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主任。还曾担任过美国经济学会的会长,美国国际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理事,多次担任过美国政府的经济顾问,在联合国一些机构里也担任过职务。他以农业经济学家立足,对人力资本、经济不发达国家的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自本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舒尔茨主要致力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和著述。1959年,发表了他人力资本理论的第十篇论文,题为《人力投资——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登在美国《社会服务评论》杂志上,这篇论文成为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1960年舒尔茨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作了一次以人力投资为核心内容的演讲,颇有影响,致使不少学者把这篇演说词作为人力资本理论体系奠定基础的重要标志。实际上,它与上述1959年的那篇论文的内容是一致的。这篇论文,以《人力资本的投资》为题,于1961年刊登在《美国经济评论》杂志上。他在该论文中分析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不能满意地解释许多国家经济的迅速增长,他指出人力投资是这种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认为人的素质的改善(经由正规教育、成人教育、在职训练、健康及营养的增进)是促进这一国际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1960年,舒尔茨写了一篇《用教育来形成资本》,登在政治学杂志第68卷上。1961年,他应美国全国教育研究协会之约写了《教育和经济增长》,登在美国全国教育研究协会的年鉴里。1962年,他又写了一篇《回顾人力投资的概念》。1964年,他写成了《教育的经济价值》一书,上述这些著述构成了人力资本理论体系。

《教育的经济价值》(theeconomicvalueofeducation,1964年),全书译成中文约6万字,124页。

本书的论点是:人们自我投资以增加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而学校教育乃是这种人力资本的最大投资。本书的结构是:作者序;第一章“教育的经济成分”;第二章“教育费用”;第三章“教育的经济价值”;第四章“有待商榷的问题”。

作者在序中指出,教育经济学乃是一个新兴的科学领域。作者在1956—1957年,对这个领域的研究兴趣日益浓厚。当时使他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他用以测量资本和劳动的各种概念,对于解释历来生产的增长问题并不适用,通过研究,使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好多美国人把大量资本用于人力投资。舒尔茨认为,这种人力投资对经济增长正发生着深刻的影响,而人力资本的关键性投资在于教育。

舒尔茨认为,人们的大部分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也不是儿童初入学校就能获得的。这些后天获得的能力,大得足以彻底改变通常用来衡量储蓄的标准和当前资本形成的过程,它还足以改变工资和薪金的结构以及劳动收入和财产收益的比率。在经济发展方面,在工资和薪金结构方面,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的一些疑难问题,如能认真考虑人力资本投资,那么上述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根本的解决。

在“第一章教育的经济成份”中,作者认为教育的某些属性可以用经济的观点来加以说明,教育的经济知识在制定国家和私人的教育决策中确实起了应有的作用。其中对于资源的分配问题,作者认为,就国家整体而言,这个问题本身要求我们从全局高度来看待教育,从经济效率角度来检查上述决策是否有效,要看用于教育事业的资源,分配得是否合适,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应以保持教育事业质量达到最佳程度为宜。

舒尔茨认为,教育是具有特定目的一个集合活动。尽管教育机构不具有传统工业的某些经济性质,但从学校教育能增加学生将来收入这一点来看,它具有投资性质。他认为,教育机构和传统工业部门的区别,并不排除把经济分析用于教育。

舒尔茨在分析学校教育的“文化”性质和“经济”性质时认为,人们的谋生方式以及为之服务的经济,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和大学教育中,科学技术同样如此重要。并认为,无论为了道德陶冶或为了情趣培养所付出的代价,都在经济分析范畴之内。他认为,学校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它能造福于人,由于学生的利益在将来才能获得,从而学校教育就具有投资性质,作为一种投资,它不是影响将来的消费,就是影响将来的收入。学校教育的消费成分,其耐久程度甚至比耐用的消费品还耐久,成为将来满足的源泉,学校教育的生产成份是一种知识技能的投资,它增加将来的收入,因而也与其它物质生产的投资具有同样的性质。学校中以获得能力的形式出现的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人力投资种类繁多,数量越来越大。舒尔茨认为,劳动生产能力首先是已经具备的生产手段,我们就这样“塑造”我们自身使之形成“人力资源”,这就是投资的结果,而学校教育投资是其中最重要的投资。他认为,把学校教育视为一种投资进行研究,这便为经济学提供了新知识的重要来源。

在第二章“教育费用”中,舒尔茨认为,拿教育费用的全面概念来研究学校教育费用,好处甚多,研究人员长期感到困惑不解的一系列教育问题会迎刃而解。舒尔茨认为,用以往的“学校经费”这个概念来确定教育的全部费用是不够妥当的。他主张拿教育费用的全面概念来进行研究,这个概念即指学校教育的“全部要素费用”。这种费用,除包括学费和其他明显的支出外,还包括由就学儿童家长缴纳的地方学校税,包括由家长对儿童就学的社区学校的馈赠和偶而有家长把加入公司股份的“放弃利润”拨给儿童所在学校的捐款;大多数中等和中等以上学校学生在他们完成初等教育以前已经能够谋生或谋得职业,这样,学生求学时期就存在一个机会成本,其数额等于学生放弃的收入。人们已经注意到,在教育方面有许多困惑不解的问题,而放弃的收入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坚实而合理的解释。

在第三章“教育的经济价值”中,作者首先从教育机构的职能阐述了教育的经济价值:(1)科学研究的职能,带来知识进步和经济增长;(2)发现并培养有才能的人,这种投资与为勘探地下宝藏必须付出费用颇相类似。(3)学校教育增进人们的能力以适应随经济发展而来的就业机会的变化,成为促成各种职业适应和空间适应的机动性的源泉。(4)即便是所有学校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最终的消费,教师也还是必需的。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也应进行人力资源投资。(5)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职能之一应该满足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具有高等知识技能人才的需要。

舒尔茨还引用了丹尼森(n)、贝克尔()、明瑟()等人的实证研究成果,阐述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教育的费用与收益、教育的收益率等,认为与那种以建筑物、设备、财产等为代表的物力资本相比,近30年来学校教育已经变成更大的的经济增长的源泉。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提出了14个有待商榷的问题,这是当时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并不影响舒尔茨阐述教育具有经济价值的贡献,并且对人们用经济学观点去进一步研究教育问题更有所启迪。

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篇十一

摘要:从我国教育改革开始,素质教育就成为了发展的主旋律。同时,职业技术教育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开展以来,发展迅速。在我国为更好地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真正内涵,如何做到将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实现双赢,素质教育对职业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些便是本文的主要讨论焦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职业教育重要意义。

1素质教育。

教育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人才强国需要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深入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的水平和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党和国家从实际出发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贯穿与一个人学习的始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人才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市场需求相结合,提高学习者的基本素质,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习者的健全个性,这种健全的人格培养方式不仅仅注重学习者的理论和身体发展,更注重学习者心理素质的培养,内在和外在素质的结合,让一个人形成自己特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了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国家建立了相应的教育激励机制,这个引导的机制主要包括导向环节、评价环节、分配环节和反馈环节这四项,具有全员参与、基础培养、关乎未来发展的全面性特点,素质教育立足于基础教育,同时并不与应试教育相违背,将基础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统一起来,融合进一个人学习的始终,相互配合发展,对于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社会来说举足轻重。当学习者的素质教育培养到一定的时间段时,职业教育将会站上历史舞台,培养一个劳动者的职业素质。

2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也被称为职业技术教育,他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让参与者获得参与职业或者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相关知识、技能和技能到的培养,最常见的就是劳动者入职前的职业培训,这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劳动者踏入职场必须要走的道路。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产物,它注重培养劳动者或者学习者的实践参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立足于现实提高劳动者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培训所需要的时间短,现如今的市场体系下每个企业都已经有了自身比较成熟的培训体系,而且职业教育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投资高,短期见效,具有适应性、中介行、个体性、历史性、实用性等特点,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迅速,在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及2009年,尽管国际金融风暴使许多人就业困难,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仍没有回落,分别高达95.77%和95.9%,我们的身边职业学校大量出现,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实习和工作相结合,实用性强等都是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素质教育除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一脉相承外,更是于时代、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提高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将会是学习者提高技能,掌握综合技术,获得知识的同时与社会相结合,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经济价值摘抄篇十二

在“人才最贵”的二十一世纪,文化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面向社会个体过程中,职业教育的社会特性决定了文化因素成为引导、推动和制约个体发展的重要动力,职业教育要想发展,就必须重视文化的积累与沉淀。职业教育文化价值是通过对人进行规范过程中来体现其优化作用,并最终提升人存在的现实价值与意义,职业教育并非将人固化于职业需求范畴内,而更加关注的是人才对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应担负的责任。职业教育文化价值取向是建立在职业教育基础之上的,是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一种具有动态性、多样性和历史性的过程,其本质所体现的是人的价值诉求,是生命存在价值的实现。同时,文化价值取向贯穿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

2文化价值取向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里的重要部分,它具备教育的基本特征,与文化的关系密切,而文化价值取向又是文化的核心所在,因此文化价值取向就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研究视角,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1文化价值取向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文化价值取向所反映的是主体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主体以文化价值取向为依据来选择不同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状态,文化价值取向是主体的精神所在,对主体的外显行为具有根本性的引导作用。就职业教育来看,文化价值取向是结合社会发展情况来引导教育的发展方向,我国职业教育从重视技术和就业导向逐渐发展到并重人文与技术、以及人才的全面发展等过程,在这之中,职业教育文化价值取向上对于人才的关注与重视,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我国与世界的互动力度加大,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新理念大大丰富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内容,引导我国不断建立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系统。

2.2文化价值取向对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规范性作用。

文化价值取向的规范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对人们意识、行为的引导与限制,以此来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理念能够有效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职业教育开始促使人才向事业型转变,以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挑战。

2.3文化价值取向对职业教育发展有构建功能。

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在文化价值取向的引导下来实现自我构建,包括自我人生构建。文化价值取向在价值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中,不断实现价值体系的构建,人作为主体,也随之不断实现人生,从而使职业教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实现自我构建。

3职业教育文化价值取向对职业教育实践的影响分析。

职业教育实践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观念基础之上的,文化价值取向则以更具体的方式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实践。首先,对职业教育实践的功能性具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文化价值取向是建立在对个体与社会价值判断选择之上,所以对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所服务的,与社会效益和社会发展有直接密切的联系,促使职业教育能够以各种形式来适应个体的全面和多样化发展。其次,职业教育文化价值取向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方向具有重要影响,例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文明与绿色科技理念极大地丰富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容。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文化价值取向对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有着深远影响,应不断探索并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来帮助我国职业教育开辟新出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