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7:41:52 页码:13
最新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质18篇)
2023-11-11 17:41:52    小编:ZTFB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对教学过程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编写教案时要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和个性发展。教案设计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指导,更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

1、在议论、探讨、推测的活动中,经历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过程。

2、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知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准备: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纸。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对“议一议”中的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为下面的探索活动铺垫。

二、小组合作探索:

1、在“议一议”的基础上,提出问题(1),让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注意巡视和个别指导。

2、让学生交流各组合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如,用什么方法,我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是多少,以及是怎样算出的等。

3、师生共同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进率和字母表达式。

4、呈现平均分成100份、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并提出教材中的问题(2),请各组研究。

5、在交流各组推算方法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和字母表达式。

三、议一议:

全班讨论,可利用学生已有的认数、数数经验,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推算的。

四: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二题,是本节课内容的变式练习,也是下节课学习的基础。

第三题,让学生不摆,只算。若有的学生直接推算有困难,可先摆、画,再算。

五、:说说本节的收获及教法、学法。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直观地认识几分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叙述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今天是小胖的生日,小丁丁带了一个蛋糕来为他祝贺,他们俩会怎么分这个蛋糕?(对半平分)。

每人能分到几个蛋糕?(讨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

1、(交流,汇报)小胖和小丁丁每人能分到几个蛋糕呢?(半个)。

2、半个蛋糕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

3、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指导的读法和写法。

4、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所以小胖和小丁每人能分到个蛋糕。

5、动手操作。

(1)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纸片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涂上颜色,并说一说。

(2)那么空白部分又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看图说一说。

a、把一个圆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圆形纸片的,是(。

)个圆形纸片。

b、把一个三角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三角形纸片的,是(。

)个三角形纸片。

c、学生自己选一个图形说一说。

(4)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

(一个正方形、圆……都是一个整体,因为整体大小不同,所以所得到的二分之一的大小也不同。)。

(二)、认识。

1、小胖和小丁丁正准备切蛋糕时,小巧和小亚也来祝贺小胖的生日了,于是他们决定四个人平分这个蛋糕,那又该怎么分呢?每人再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替代蛋糕,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可以同桌商量)。

(1)交流方法。

(2)每人能分到多少蛋糕?你是怎样想的?

(3)说一说是什么意思。会写吗?一起来书空一下。

2、动手操作。

(1)你能从另外一些图形中找到吗?(每人再选一个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并且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它的的,然后全班交流。)。

(2)在这些图形的空白部分中有没有它的?

(3)看图说一说。

a、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4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正方形纸片的(。

),是(。

)个正方形纸片。

b、学生自己选一个图形说一说。

(4)正方形和圆形纸片的涂色部分同样都是它们的,大小相同吗?为什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三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 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

4、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四

1.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自主尝试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完成某件事情经过的时间。

3.通过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事情,受到热爱科学、

热爱祖国的教育,切身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教学准备:课件、28页列车时间表每生一份。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课件出示例题。

指名学生读题。

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某某同学的算法和书中红红的算法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算的。

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同学们完成的真棒,看来同学们数学学得真不错,真心希望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能够如鱼得水。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神五”的一些精彩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结合“兔博士网站”的内容,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同学们,刚才我们经历了计算经过时间的一个全过程,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更难一点的挑战呢。

学生拿出师给准备好的列车时刻表。

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答。

师:同学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想必不会被老师的问题给难住了,请看大屏幕。

生尝试解决。

师: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了

四、练一练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每个电视台呢都有自己的一个节目单,我们来看一看中央七台的节目单吧。

学生讨论回答。

师:你真聪明,那我们先来计算一下,大风车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生自己完成

师:同学们完成的不错。接下来同学们自己给自己提一个问题并且完成。可以吗?

生自己完成。

交流自己的结果。

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教育。

让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引导学生读懂列车时刻表。

问题提出后,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动手进行计算,很快列出具体作息时刻,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1、数手指计算。2、画时间轴,在轴上数出经过时间。3、画出模拟钟面,标上睡起时刻再数出经过时间。4、少部分学生笔算。

1.t1次列车是从北京西开往长沙的,开车时刻是下午5点。

2.t2次列车是从长和开回北京西的,开车时刻是下午4点36分。

3.向上箭头表示进京,下向箭头表示离京。

4.t1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23点29分。

5.t1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5点01分。

6.t1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7点12分。

7.t2次列车到达岳阳的时刻是17点56分。

8.t2次列车到达武昌的时刻是20点04分。

9.t2次列车到达郑州的时刻是1点39分

1. 每个节目的结束时间其实就是它后边的节目开始的时间。

2. 可是这里边还有广告时间,因此如果我们把每个节目看结束时间看成后边的节目开始时间的话,里边是加了广告的时间。所以算出来的节目时间只是大约的时间。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五

每个三年级数学教师要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思考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三年级数学教案能够提升三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三年级数学教师的工作大有脾益。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两个月饼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认识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2)教师说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强调平均分)。

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要得到一个图形的1/4应该怎么办?用圆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d、汇报怎样折的。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三)练习:做一做第1题。

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3)拓展延伸:

(4)练习:做一做第2题。

(四)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想想分数中的两个数字分别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了吗?

一、教材。

倍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将通过对已学习的有关乘法的知识进行迁移获得“倍”的概念。“倍”是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简单的数学模型,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与能力,培养数感,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为倍的认识提供了“小兔吃萝卜”的童话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通过比较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的数量,根据3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再次通过“圈一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比较白萝卜与胡萝卜数量之间的关系,由旧知识“几个几”转化为新知识“倍”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目标如下: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和探索中亲身感受,从而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深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谈话、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具体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时教学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拍手游戏,帮助学生温习乘法中“几个几”相关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是民主导学、自主探究。通过媒体展示情境图,首先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从而引出倍的概念,如胡萝卜有2根,水萝卜有3个2根,我们说水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根数的3倍。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结合课本上的图片进一步深化对倍的理解。同时通过引导使学生发现“1倍”的关系,即小白兔的只数与小灰兔的只数相同,所以说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灰兔只数的1倍。其次,通过新知应用的五道习题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了学生对倍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拓展思维涂一涂,由图转化到数,实现了对新知识的升华,渗透了数形思想。

第三个环节是检测导结:通过对学生学情的检测,及时了解课堂的效率,发现不足及亮点。认真反思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总结经验。同时通过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小组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1)。

(2)。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讨论: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课本第76页:“做一做”练习。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列式计算。

2、课本第78页第1题。

学生练习时,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道理。

3、小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识?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

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

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1)(2)(3)(4)。

1、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

3、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

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六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看老师手中有很多花,现在给第一个学生2朵,给第二个学生3朵,你能说出老师手中花的朵数吗?如果老师说,比第一个学生多8朵呢?或说,是两学生的花的总数呢?你能说出来吗?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三、师生互动、学习新知。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如果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互相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四、尝试创造、加深理解。小组协作、师生合作,改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创造的成果。

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题。

六、阅读课本、学会发现。请你们阅读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发现。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八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62。

+34+23。

--------------。

62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下,小明跳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附:板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九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探索乘法估算方法的过程,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2、能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能较准确的进行估算。

我国人口十五亿,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我校有0多人,刘老师大约40岁等等,这些值都是估算值。

现在丫丫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我们帮忙估算一下,一起看看好吗?

学生读题并观察情景图,说一说事情中的数学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

买门票大约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帮忙估算一下吧!

你还有其它方法吗?(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10×92=920(元)……。

1.小组交流。

把你估算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好吗?一定要说清楚你估算的过程呦!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计算一下,看实际需要多少元?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比较多,怎样做到合理地进行估算.

1.小组内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共同算法。

2.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9×92=828(元)。

把92看成90只不过少看了两个9,而把9看成10却多看了1个92,所以把。

92看成90更接近计算结果。

1.估算一下:在大桥上观察,1分钟过去了38辆车,大桥上1小时有多少辆车通过?

2.估算一下这文章大约有多少字?

3.小组合作,估计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

4.作业:书上45页第2题。

板书设计。

估算。

(1)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约需900元。

10×90=900(元)。

(2)把92看作90,需810元。

9×90=810(元)。

(3)把9看成10,需920元。

10×92=920(元)……。

实际计算:

9×92=828(元)。

教学随笔: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践初步体会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观察讨论、游戏活动等发挥学生尝试自主探究的能力,培。

养他们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践与活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渗透思品教育,培。

养学生爱科学,珍惜时间,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意义。

教学难点:

平年、闰年及特殊二月的区分。

教学准备:

1、日历一本。

2、每人备好年历卡,——,月天数填写表一份。

3、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幻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交流。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请你们猜一猜,“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

生:“日历”。

师:为什么呢?谁来解释一下?

生:“因为日历每天都要撕去一张纸到了年底只剩下日历皮了”。

生:“日历有三百多页纸,每过一天就要脱衣服一件。”

师出示“一本日历”观察。

师:“日历上都记载着什么?”

生:“年、月、日”

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2、观察历,你想了解到什么知识?

生: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个月?

生: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生: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生:四月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

(2)师:应该先研究哪个问题?

生:一个月有多少天。

师:为什么?

生:知道了一个月有多少天,就可以求出一年有多少天。

生:用一个月的天数乘上12就会知道一年有多少天了。

师:观察我们已备好的年历卡,然后把每个月的天数填写在已备好的表里。(课件出示表格,学生填写自己的表格)。

3、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一组交流发现规律,指名发言。

生:我要发现了我们组的二月份填的天数不同有28和29天。

生:我发现了我们组除了二月份日期不同,其它的月份1、3、5、7、8、10、12月都是31天,4、6、9、11月是30天。

生:我们组发现20、、20这三年的月份所对应的天数相同,也就是表格填的一模一样,的二月天数与上三个年份的二月天数多了一天。

生:我们组把1月到12月的天数加起来得到了年、20、年的一年有365天,20的一年有366天。

师:同学们,大家这么爱动脑,发现的问题这么多,老师就依照顺序看谁能又对又快的回答这个问题。

师:有几个月是大月?有几个月是小月?

4、观察年历的各年份。

师:二月份的天数是否相同?(不相同)(让学生观察发现和归纳)。

5、数学游戏。

男生表示大月,女生表示小月,老师随意报一个月份是大月,男生就站起来是小月,女生要站起来。

师报二月时间:为什么男、女生都没站起来?

板书:二月二十八天。

6、回顾与总结。

总结谚语出示: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十一月)三十天。

唯有二月不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学生自己完成77页做一做。

2、课件出示几个难忘日子(调动学数学的积极性)。

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每年3月12日植树节。

每年6月1日儿童节。

每年9月10日教师节。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同步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以后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日行不怕千万里,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年、月、日”里有很多奥秘,需要我们不停的去学习、去探究,只要大家有一双数学眼睛就一定会收获数学学习的甜蜜果实。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总结: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教学反思:

1吨有多重(12)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用具:各种秤、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今天小明遇到难题了,他不知道大象大约有多重。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

二、探索新知:

1、猜一猜。让学生猜一猜大象的质量,引出质量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利用图片逐一出示一个个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

3、说一说。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文档为doc格式。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十二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平均数,那什么是平均数呢?怎样求平均数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平均数的奥秘。(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新知。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师:读情境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从情景图中可以读出小红、小兰、小亮、小明分别收集了14、12、11和15个塑料瓶。

生2:所解答的问题是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师:你能解释“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的意思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意思是把收集到的这些塑料瓶按照人数进行平均分配。也就是把收集瓶子数量较多的转移给数量较少的,最后达成每人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师:你能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吗?

生: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

师:那有什么方法能使每人收集的个数一样呢?

生:像这样,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师: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能知道平均数吗?

生:观察上图发现,还可以先求出塑料瓶的总数量,然后进行平均分配,可以求出平均每人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师:请用算式表示出来。

生:(14+12+11+15)÷4。

=52÷4。

=13(个)。

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刚刚我们初步学会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接下来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我解决吗?

2、进一步强调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读图表,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1:已知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成绩表。

生2:所求的问题是男、女两队,哪个队成绩好?(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个数。

(19+15+16+20+15)÷5(18+20+19+19)÷4。

=85÷5=76÷4。

=17(个)=19(个)。

1719。

答:女生队的成绩好些。

生:如果比较两队的总成绩,有失公平,因为两队的人数不同,所以比较两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公平些。

师:对!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公平更好一些。

师: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这个平均数会比原来的数的最大数大吗?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三、知识运用。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用到平均数的地方。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们学习的如何。

1.下面是5位同学为灾区小朋友捐书的情况。

2.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

3.选择正确算式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课后习题。

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2题。

板书。

平均数。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十三

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2、问:你有什么想法?(作用、制作方法、和统计表的区别)

3、认识统计图

(1)让学生看刚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的情况都是学生转圈的情况,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板书(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标题、制图日期……)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生:数量的多少。

师:(画出竖轴)垂直射线也可叫做纵轴或y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数。

师:(画出x轴)水平射线也可叫做横轴或x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统计的`项目。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

师:这样的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生: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较大小。

小结: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具体,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板书: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条形统计图?它们的y轴表示什么?x轴表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还有哪些数据可用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可以怎样设计?(讨论后再回答)

三、自主练习

四、总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2、这些知识和方法你是怎样学会的?(观察对比、自学课本、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十四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十五

1、经历市场调查、消费、家庭消费情况、与同学交流的全过程。

2、会搜集、记录信息,并进性,能应用掌握得计算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3、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光荣,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纸、笔、小黑板。

一、市场调查:

1、老师出示小黑板,提出做一天家庭小主人的要求,并帮助学生看懂统计表和要完成的事情:(1)、让学生到菜市场调查,记录各种蔬菜的价钱。(2)、让学生记下自己买东西花了多少钱,然后填在表中。

2、老师与家长联系,请他们协助搞好这项活动。

二、消费:先让学生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把自己亲手花的钱记录下来。

2、了解家中其他人花的钱,并记录下来。

3、完成“算一算”的要求。如果自己计算问题(2)有困难,可请家长帮助一起算。

4、写己的实践。

三、课内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当家庭小主人的生活经历、解决的问题、获得的感受。

二、议一议: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三、:交流教法和学法。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十六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六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1、在辨认8个方向基础上,学会看简单平面的线路图。并能用恰当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对简单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在双休日都喜欢和家长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车。

师:每路公交车都有一定的行车路线,我们在乘车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车是不是经过我们要去的地方。

生:看车开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们要坐几站才下车……。

师:大家提的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泛洋嘉年华游玩,可以乘坐几路车?首先要学习如何认识路线。(出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引入:师出示路线图。

北会展中心(嘉年华)。

椰风寨。

厦大。

厦大西村。

黄厝。

厦大医院胡里山曾厝安小学白石炮台。

认识29路车的行车路线。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学校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生:胡里山站在学校的西面……。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29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厦大出发向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行车路线。

3、出示泛洋嘉年华的导游图。

5、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它在游乐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问:奇遇木马在奇趣谜宫的什么方向?

动感电影在惊天动地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

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入口出发去玩惊天动地、奇趣谜宫、海盗船、奇遇木马,再从出口回家,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

b)指名介绍路线图。

c)集体评价。

三、巩固练习:

1、自己阅读课本第9页,对书上提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小组内同学评一评。

四、全课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新的知识,说一说今天最感兴趣的什么?为什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十七

1、经历市场调查、消费、家庭消费情况、与同学交流的全过程。

2、会搜集、记录信息,并进性,能应用掌握得计算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3、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光荣,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纸、笔、小黑板。

一、市场调查:

1、老师出示小黑板,提出做一天家庭小主人的要求,并帮助学生看懂统计表和要完成的事情:(1)、让学生到菜市场调查,记录各种蔬菜的价钱。(2)、让学生记下自己买东西花了多少钱,然后填在表中。

2、老师与家长联系,请他们协助搞好这项活动。

二、消费:先让学生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把自己亲手花的钱记录下来。

2、了解家中其他人花的钱,并记录下来。

3、完成“算一算”的要求。如果自己计算问题(2)有困难,可请家长帮助一起算。

4、写己的实践。

三、课内交流: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当家庭小主人的生活经历、解决的问题、获得的感受。

二、议一议: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三、:交流教法和学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十八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亿以上数的认识,学会亿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亿以上数的读写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思想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2教学难点:

掌握中间有0的大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数字魔法,有一个数非常难读,你们想试一试吗?

出示:0。

生回答后,师说:这么难的数也会读,真不简单!接下来它要变了,请仔细看:3004,谁会读?真了不起!请继续看,变变变,507000,这个数好大,你们会吗?(生回答)。

这么难的数还难不倒大家,看好了,80409000,这下不会了吧?

也会呀,你读吧!你们真聪明!读得又对又快,一定知道它们的读法,谁来说一说亿以内的数如何读。

看来同学们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掌握得很好,在我们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比一亿更大的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它们,认识它们。

(板书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2新知探究。

(一)亿以上数的读法。

1、读一读下面画横线的数。

2、试读出下面各数。

3、怎样读亿以内的数?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4、读出下面各数。

90000026705000000508040003000300700400。

1、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2、试写出下面各数。

3、亿以上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为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试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五亿写作:2500000000。

四百九十亿六十万写作:49000600000。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写作:500407000000。

5、读写比较。

读法与写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从高级起,按级读数,写数。

不同点:读数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位上有一个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巩固提升。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有一只机灵的小猴知道了,它有些不服气,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闯关练习。

第一关:学以致用。

1.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读作:(三十七亿零五十万)。

2.四亿零五百九十万四千二百。这个数写作:(405904200)。

第二关:火眼金睛。

1.6008007200中的每一个0都不读。(错误)。

2.由三十、三十万、三十亿组成的数300030030。(错误)。

第三关:精挑细选。

1.用7个十亿、8个千万、5个万和4个十组成的数写作(d)。

a、780050040b、708050040。

c、708005040d、7080050040。

2.下面各数中,所有的0都不读的是(c)。

a、906307000b、1080060000。

c、5207500d、5883000600。

课后小结。

(一)学生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小组说--组内总结--组间交流)。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同时我们还发现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我们在学习时要做到举一反三,运用旧知识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板书。

亿以上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2、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