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1:50:49 页码:12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实用10篇)
2023-11-25 11:50:49    小编:ZTFB

社会制度是社会运行的基础,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权利义务。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是学生们共同面临的挑战。在这里,我们精选了一些出色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跳动的小球》是重大版小学第四册六年级第10课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初步认识和掌握了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在flash5中建立引导线图层,能熟练绘制引导线,掌握制作有引导线动画的技巧,学会在帧面板中设置动画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引导线来实现小球有意识的跳动,培养学生的flash动画制作意识。

2、能选择一定的工具进行动画设计是flah动画设计制作的必要性。

3、进一步认识和进行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并完成相应的动画作品;能根据教材作品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进行自己独特的小球跳动路线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小球跳动的全过程,从中提高学生对flash动画的制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画制作活动中,逐步养成会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

建立引导线图层,设制引导线动画。

根据直观性原则,我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小动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实例中的内容,充分运用引导法,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呈现"跳动小球"的有关信息时,补充了不同跳动路线的小球动画和不成功的跳动小球的动画等情况。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贯彻"自学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明确本课的创作要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不同的引导线进行小球跳动制作,合作完成"跳动的小球"flash动画。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意信息的反馈、交流,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评价的落实。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跳动的小球》这部分内容,包括一个图层制作、一个引导层制作和1个课堂发散活动。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制作方法进行独自创作。由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相对来说比教材中的制作步骤显得复杂一些,但是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氛围。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首先出示教材的动画效果图,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球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意识来跳动吗?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然后出示有引导线的动画效果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球是根据这条线在运动"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对答如流,这时教师再问通过以前所学习的flash知识可以进行这个动画制作吗?学生可能就无法回答了,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对引导线制作的心理需要。这时就顺势揭示课题,明确目标。让学生观察flash5.0窗口上共有几个图层。教师强调一共有两个图层,其中一个是"引导线图层",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掌握内容——"引导线图层的建立"。(依据"自学讨论式"课堂教学研究的要求,给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本课习的目的。)。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四个步骤的教学演示,让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知识和本课的新功能组合键"ctrlg"的学习来制作图层1——小球动画。

2、再通过后面五个步骤的教学演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本课重难点内容——引导层的制作。

3、最后教师教授通过三个步骤来对小球的跳动做快慢的设置,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

4、本课的扩展学习内容的教授,教师演示如何让引导线出现在动画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进行这部分的学习创作。

教学过程中没能及时通过多媒体系统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也缺少及时的对制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的及时辅导不够,从而使得有一部分学生的作品未能成功制作。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任务、协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开展协作学习,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信息技术部分的基本理念第四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和第五条“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教学内容

本课是针对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本,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进行教学的案例。需要说明的是这节课是一节汇报和展示课。

教材的本节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提炼和提高,对软件的功能使用及其基本操作不再详细介绍,而侧重于引导学生从如何分析问题或任务需求着手,学会从各种需求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从而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本部分内容共用4课时来完成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技术内容进行复习与梳理,同时布置课外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并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课题,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数据以备下节课使用。第二三课时主要各组将调查的数据用表格处理软件excel进行处理,主要是数据的录入和修饰、数据的处理(根据需求利用公式或函数等)、图表的生成和修饰以及调查报告的得出。

本课时主要是各组对前面所作的工作进行汇报和答辩,展示和交流各组的作品。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的展示与交流复习与巩固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复习excel软件的技术内容,体会excel软件的功能。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汇报能力和答辩能力。

3、鼓励和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会发掘别人作品的优点,客观的评价问题的能力等。

4、学会与人平等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观念,感悟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到别人作品的优点并指出不足。

教学难点:评价的客观与公正。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自主独立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喜欢具有挑战的任务。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且,刚刚学习过“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会使用工具软件word加工处理文本信息等,这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于在“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那部分的教学中也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学习,所以在“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这部分的小组合作同学们已经比较习惯了。

学生在初中都学过excel软件,但较之word和excel软件来说是最不熟练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学完后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用得很少,甚至不用,所以,在这部分内容中,我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复习技术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分组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选择实例进行处理,既熟悉了表格信息处理与加工的流程也对表格处理软件的技术应用更加熟练,能真正学以致用。

教学方式:本节课是“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最后一节课,主要以汇报和答辩的方式进行的,以小组为单位对前几节课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总结,与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一起分享,在汇报和答辩时制定了详细的规则,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汇报和答辩。从听课的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新颖,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也体现了此教学设计的宗旨,本次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类类似于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从研究问题入手,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研究,突出的特点就是技术为内容服务,在各组的研究结论的形式上就可以看出,有的组是用word做的,而有的组直接放在了汇报的ppt中,还有的组把整个工作,包括表格信息处理的结果和最后的结论都放在了最后汇报的ppt中。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

教师:宣读答辩规则,宣布答辩开始

学生:听取答辩规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状态,认真听取答辩规则

环节二:各小组汇报并答辩

学生:汇报组的汇报人对本组的调查课题进行汇报,主要是课题进行的过程。汇报完毕后,汇报人之外的小组成员对教师以及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非汇报的小组,对汇报的组的作品进行评价,主要是写出优点和不足(见答辩规则中设计的几个方面:课题的选择、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录入和修饰、数据的处理、图表的生成和修饰、结论的客观性、汇报的清晰性和回答提问者问题的情况),在汇报的组汇报完后以小组为单位提问。

教师:在学生汇报结束后可以进行提问,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点评。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去思考、去评价,使其自觉进入课堂情景。每位同学都是评委,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

环节三:点评与小结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

总结整个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部分的学习情况。

学生:交评价表

设计意图:肯定与鼓励学生成绩,提出希望。

环节四:拓展提高

根据同学以及教师的评价意见适当修改自己组的作品。

设计意图:肯定与鼓励学生成绩,提出希望。

评价方式:小组自我评价、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量规:见附表

关于教学方式:

本节课是“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最后一节课,主要以汇报和答辩的方式进行的,以小组为单位对前几节课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总结,与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一起分享,在汇报和答辩时制定了详细的规则,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汇报和答辩。从听课的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师方式比较新颖,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也体现了此教学设计的宗旨,本次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全过程,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关于评价方式:

在评价上,教师虽然制定了评价量规,但没有在当时就下发,因为要一项一项的进行打分时间比较紧,只是让学生从评价量规的几个方面(课题的选择、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录入和修饰、数据的处理、图表的生成和修饰、结论的客观性、汇报的清晰和回答提问者问题的情况)写出优缺点,因为每位学生都是评委,他们在别的组汇报完毕后要进行提问的,所以学生只要想好要问的问题就可以,可以把问题写下来也可以直接提问,所以在评价量规的使用上还值得探讨,到底是用很量化的量规进行打分还是直接让学生定性的分析?不过即使让学生定性的分析也要明确给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于学生的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在本节课上,每位同学都是评委,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平等的交流,所以他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没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同时教师在制定评价规则的时候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比如在汇报的组,我们要求有一名汇报人进行汇报,其他同学都要负责答辩,这就要求小组所有成员都要非常熟悉自己小组的所有内容,这样的规则不仅增加了学生参与的广度还检验了各小组合作的程度。另外在提问的时候以组为单位进行,有学生负责记录,以提问次数多少进行加分,这样的规则也鼓励各组成员勇于提问。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提问之前没有留给各小组充分讨论的时间,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还有很多同学想提问而没有被问到,我们应该让这些同学把问题记下来,课下再反馈给汇报的小组。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本节内容为“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第一课时:“正投影与三视图”,它主要描述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等内容。

首先,三视图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故正投影法是绘制和识读三视图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学习绘图和识图的前提。其次,三视图是工程设计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最后,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高中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过有关三视图的知识,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概念来引导教学。此外,学生一般对动手实践的好奇心强、积极性高,但往往缺乏细致、严谨的态度,故教师应注意进行积极地引导。

综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教学难点是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

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投影的原理,理解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能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视图的绘制和识读在设计交流与表达中的重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细致、规范的技术行为习惯。

【教学目的】回顾上节内容“技术语言的种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

【教法设计】用教学课件展示情景导入内容及“不规则物体”的图片,教师介绍故事内容,并设置问题。

【时间分配】约2分钟。

【故事情景】。

一位学生前去一家加工厂为其班级加工一件重达50千克且中空的不规则物体,以下是他与加工师傅进行交流的过程。

首先该学生试图用口头语言描述所加工物体的形状,发现难以表述清楚。接着,他又用草图法绘制了该物体的正等轴侧图,由于此物体结构较复杂,他花费了较长时间完成绘图后,发现图样线条太多,层次感不明显,尺寸也难于标示,加工师傅还是难以看明白图纸。最后他制作了该物体的一个模型并结合正等轴侧图,还辅之以口头语言总算把该物体表述清楚。

然后加工师傅便无奈地摇了摇头。该学生看到后就好奇地问:“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加工师傅就很不耐烦地回答:“回去问老师!”

【教学目的】了解正投影的原理和理解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教法设计】从“手影”游戏引入,讲解“正投影”,经“设问”和“演示”探究正投影具有显实性、积聚性和类似性,并建构“视图”的概念。

徒手在黑板上画图1,逐一添加不同形体,有意引导从同一方向想象,引出同解的视图,再启发点明改变投射的方向其视图就不同解,说明一个视图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然后列举对一个“工字钢”的六个方位观察结果,从而最终说明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时间分配】约10分钟。

1、“手影”游戏。

设问:怎样才能使投影大小与老师的手形大小相仿?

正投影法、正投影。

设问:正投影有何重要性质?

演示:正投影具有显实性、积聚性和类似性。

用正投影法绘制出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2、设问:哪些形体按照图中投射方向所形成的视图是矩形?

结论:一个视图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方位的形状,不能完整反映物体的结构形状。需要用多面视图。

分析:

结论:三视图能较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形状。

1、三投影面体系。

【教学目的】三投影面体系是形成三视图的必要条件,需认识三投影面体系的构成和各个投影面的名称及代号。

【教法设计】用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和板图相结合。

【时间分配】约1分钟。

【教具】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

2、三视图的形成及其名称。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每一视图的名称,以及它从物体的何方向投影所得。

【教法设计】结合实物演示及ppt课件,叙述从简。

【时间分配】约1分钟。

【教具】实物模型。

实物及ppt展示:

3、三视图的展开及其位置。

【教学目的】由三视图规定的展开形式引导出三视图固定位置的道理,对三视图的形成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教法设计】借助ppt课件和自制纸质可展开的三投影面体系模型,讲解简练。

【时间分配】约1分钟。

ppt展示:

【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实物进行形体结构分析并绘制三视图,然后探究、归纳三视图的尺寸“三等关系”及其与实物之间的六向“方位关系”。

【教法设计】准备6个实物模型,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绘制一个模型的三视图。

首先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形体的结构分析。在学生绘制过程中,教师巡视,一段时间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适时讲解画三视图的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继续绘图。

之后,将每组绘制的三视图展示,指正错误,交流绘图方法。

最后,归纳三视图的尺寸“三等关系”及其与实物之间的六向“方位关系”。

【时间分配】约17分钟。

【教具】6个实物模型,其形体结构分别为:回转体与回转体叠加(1个),回转体与平面体叠加(1个),平面体与平面体叠加(4个)。

1、举例:形体结构分析。

2、分发实物模型,小组实践:

3、在学生绘制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错误适时讲解:

(1)实线和虚线分别在什么情况下画?(2)旋转体又该怎么画?注意什么?

4、在展示台上展示每组绘制的三视图,指正错误,交流绘图方法。

5、探究归纳:

归纳为口诀:主视、俯视长对正。

主视、左视高平齐。

左视、俯视宽相等。

六向“方位关系”

主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上下方位,不反映前后方位;

俯视图反映物体的左右、前后方位,不反映上下方位;

左视图反映物体的上下、前后方位,不反映左右方位。

【教学目的】识读已知三视图并构思、切制实物形状;若要使三视图表达实物的真实大小,必须进行尺寸标注,为下节学习内容“尺寸的标注”和“机械加工图”作铺垫。

【教法设计】给每小组分发不同大小的立方体的泡沫塑料,先让其按照板图显示的三视图切制实物模型,让其体验三视图的识读过程。

然后,进行作品评价。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视图只能表达其形状和结构的关系,若要使三视图表达实物的真实大小,必须进行尺寸标注。

【时间分配】约8分钟。

【教具】橡皮泥(立方体形状,体积大小不同)、工艺刀、钢尺、铅笔等。

三视图:

课堂小结:借助flash课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复习。

课后作业:总结自己的绘图方法,针对模型再次绘制三视图。

说课稿没有生硬的理论引述,依据具体的学情和课程的特点来安排教法、教具和过程,重点明确,详略得当,能较好地达成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多媒体的应用对本课题的教学来说,可以说是相得益彰,说课人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将媒体展示与实物演示恰到好处的结合,弥补了单纯的实物演示和单纯的静态幻灯手段的缺陷。

说课时语言简练,表达明晰,动静得当,折射出说课人较好的教学艺术。

说课人是才走上教学岗位一年多的“新人”,在学校教学团队的帮助下,加上本人的才智和勤奋,使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一.说教材:

《跳动的小球》是重大版小学第四册六年级第10课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初步认识和掌握了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会在flash5中建立引导线图层,能熟练绘制引导线,掌握制作有引导线动画的技巧,学会在帧面板中设置动画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处的地位,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引导线来实现小球有意识的跳动,培养学生的flash动画制作意识。

2、能选择一定的工具进行动画设计是flah动画设计制作的必要性。

3、进一步认识和进行简单的flash动画制作,并完成相应的动画作品;能根据教材作品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进行自己独特的小球跳动路线的设计。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小球跳动的全过程,从中提高学生对flash动画的制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画制作活动中,逐步养成会独立思考,并善于与同伴交流想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建立引导线图层,设制引导线动画。

二、说教法:

根据直观性原则,我把本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小动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实例中的内容,充分运用引导法,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呈现“跳动小球”的有关信息时,补充了不同跳动路线的小球动画和不成功的跳动小球的动画等情况。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贯彻“自学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明确本课的创作要求,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不同的引导线进行小球跳动制作,合作完成“跳动的小球”flash动画。在课堂上,既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意信息的反馈、交流,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评价的落实。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三、说学法:

《跳动的小球》这部分内容,包括一个图层制作、一个引导层制作和1个课堂发散活动。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教授的制作方法进行独自创作。由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相对来说比教材中的制作步骤显得复杂一些,但是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营造出互动教学的氛围。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首先出示教材的动画效果图,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小球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意识来跳动吗?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然后出示有引导线的动画效果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小球是根据这条线在运动”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对答如流,这时教师再问通过以前所学习的flash知识可以进行这个动画制作吗?学生可能就无法回答了,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对引导线制作的心理需要。

这时就顺势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让学生观察flash5.0窗口上共有几个图层。教师强调一共有两个图层,其中一个是“引导线图层”,这也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重点掌握内容--“引导线图层的建立”。(依据“自学讨论式”课堂教学研究的要求,给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本课习的目的。)。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四个步骤的教学演示,让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知识和本课的新功能组合键“ctrlg”的学习来制作图层1--小球动画。

2.再通过后面五个步骤的教学演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本课重难点内容--引导层的制作。

3.最后教师教授通过三个步骤来对小球的跳动做快慢的设置,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内容。

4.本课的扩展学习内容的教授,教师演示如何让引导线出现在动画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进行这部分的学习创作。

五、全课小结:

教学过程中没能及时通过多媒体系统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也缺少及时的'对制作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和鼓励;教学过程中对后进生的及时辅导不够,从而使得有一部分学生的作品未能成功制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网络世界”,“第三章网上搜索”中的第二块内容。本章内容分3课时。《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在学生熟知了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中的常见术语,ie的基本设置以及熟练掌握了通过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第2课时的教学。

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巩固了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关键词,同时也有机地形成了学生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组合以及鉴别的能力。(注:本课原题目称之为《下载软件》,主要内容为从http、ftp站点下载软件,教材中关于下载问题讲的比较零散,我是将此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来讲的,命名为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下载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基本掌握下载的四种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探究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高中学习生活的情感。

重点:四种下载方式。

难点:四种下载方式和小组的配合。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法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8-10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网页设计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大屏幕展示一个电子课文网页,(关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有教学过程、练习题及答案)。

(二)新课。

1、介绍“下载”的概念。

下载:把互联网中的有关的信息资源保存到自己计算机的过程。

2、四种下载的方式。

(2)保存图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载体为一些字处理软件,易犯的错误为选中文字并复制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贴。

(4)下载文件:注意“在文件的当前位置打开”的含义。

方法一:左键单击方法二:右键-目标另存为方法三:下载工具,网际快车。

*教师演示四种下载方式,其中下载文件只演示前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只简单提及,由学生自行探索。

*学生完成任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载有关“三角函数方面的资料”

要求:(1)、由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代表演示资料。

3、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

(1)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2)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汇总的要点与注意点。

(3)小组合作的配合。

如还有时间: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找一些喜欢听的歌曲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网络世界”,“第三章网上搜索”中的第二块内容。本章内容分3课时。《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在学生熟知了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中的常见术语,ie的基本设置以及熟练掌握了通过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第2课时的教学。

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巩固了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关键词,同时也有机地形成了学生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组合以及鉴别的能力。(注:本课原题目称之为《下载软件》,主要内容为从http、ftp站点下载软件,教材中关于下载问题讲的比较零散,我是将此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来讲的,命名为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下载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基本掌握下载的四种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探究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高中学习生活的情感。

重点:四种下载方式。

难点:四种下载方式和小组的配合。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法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8—10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网页设计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大屏幕展示一个电子课文网页,(关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有教学过程、练习题及答案)。

(二)新课。

1、介绍“下载”的概念。

下载:把互联网中的有关的信息资源保存到自己计算机的过程。

2、四种下载的方式。

(2)保存图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载体为一些字处理软件,易犯的错误为选中文字并复制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贴。

(4)下载文件:注意“在文件的当前位置打开”的含义。

方法一:左键单击。

方法二:右键—目标另存为。

方法三:下载工具,网际快车。

教师演示四种下载方式,其中下载文件只演示前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只简单提及,由学生自行探索。

学生完成任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载有关“三角函数方面的资料”

要求:

(1)、由小组合作完成;

3、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

(1)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2)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汇总的要点与注意点。

(3)小组合作的配合。

如还有时间: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找一些喜欢听的歌曲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七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七章文本信息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学习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可以方便的实现个人资源管理。

(1)了解生活中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

(2)将一些常用的数字化管理工具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1、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提问: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有哪些?

举例:e-book、mp。

3、mp。

4、cd、mtv、vcd、dvd等。

特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计算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具有专有性和保密性,一般以文件为单位进行管理如电子表格、资源管理器、收藏夹等管理方式。

2、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1)资源管理器介绍。

a、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提供的信息资源管理工具,是计算机的管家。它采用目录树实现目录管理,使用户能方便、清楚、直观地管理和查找文件。b、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

c、使用资源管理器可以方便、有序地管理自己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文件、文件。

(2)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和文件夹的新建、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a、新建文件或者文件夹,重命名,移动、复制、删除。

提问:右击某一文件夹,点击删除选项,该文件本彻底删除了吗?

讲解:点击右键选择删除还可以在回收站中找到,可以进行删除或者还原。要彻底删除文件,可以按住shift键,再右键选择删除。

提问:如果要同时删除或者复制多个文件,怎样操作会方便一点呢?

讲解:按住ctrl可以选择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按住shift可以选择多个连续文件。

b、不同方法实现文件和文件夹移动、复制(右键选择移动,或者直接拖拽)。练习:建立一个文件夹a,a下面有两个子文件夹b和c,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不同方法。

(3)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计算机安装的应用程序。

课堂讲解:直接删除安装目录会在windows中残留一些文件,如程序的注册表文件等。

a、使用资源管理器中的控制面板可以对不再需要的程序进行卸载。

b、使用第三方软件进行卸载,通常为安全软件,如360安全卫士、金山安全卫士、瑞星、卡巴斯基、小红伞等等。

课堂思考:计算机都是四个盘吗?c盘一定是系统盘吗?

3、课后练习/p。

使用资源管理器对自己的个人计算机的文件进行分类管理。

4、课堂总结。

这节课讲解了如何使用windows资源管理器对文件和文件进行管理,使用控制面板管理应用程序,同学们课后要勤加练习,掌握基本的管理,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经常使用到。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八

下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第二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在internet上获取信息》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必修)第四章第四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windows的基本操作、网络的含义、主要要素、作用、分类、起源、发展及进入internet的一些方式,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涉及到www、url概念以及浏览器的使用。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部分,主要要求学生在第一课时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掌握如何从万维网上获取信息并将信息“永久”地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中,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常用的一种要求,因此,在本节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

教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让学生以健康的道德观上健康的网,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和使用习惯。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互帮互助的团体精神。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班级的荣誉感与凝聚力。

力求加强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利用网络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探索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3、认知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并将信息保存的方法。

现代的教育应该是脱离以往的用知识灌输学生,然后让学生在知识的吸收过程中培养情感的模式,而要用情感目标引发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吸收知识,因此我将情感目标排在了第一位。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关键:文件保存的位置及名称,因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抓住了这个关键点,那么对于这一知识点将迎刃而解。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将流动的网络信息变成永久保存的磁盘的信息,因此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并采用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学手段。即: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上机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这堂课我的设想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探索,期待寻找答案和理由的一个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植树节快到了,学校团委要求团员学生撰写环保小论文或制作图文并茂的环保小报,要求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你作为本班的成员,如果你是一名团员,你要怎么做,如果你不是团员,你又会怎么做?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主人公的角色中来,都希望能为班级出一份力,这样就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保存和打印网上信息的方法。

2、由此引出本节课新的知识点是:

如何将获取的信息永久地保存起来。

3、提出问题并由学生探索总结。

4、在以上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让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于是,在掌握如何保存网页的基础上,提出除了使用“文件”菜单的方法保存网页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使用,个别学生会利用超链接的方法将网页(对象)另存,甚至是使用第三方软件如flashget下载网页,从而提出质问:flashget是什么?由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解题方法引出下一知识点:文件的下载。达到让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去解决的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探讨及自学的能力。然后指定学生进入,使用自己的方法下载网际快车flashget。

由于在此操作过程中多了一个文件下载的对话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东西,很多学生对此是束手无策,甚至是停留在这一步上,因此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抓住几个犯代表性错误的学生,然后让他们演示自己的下载方法并检测结论的正确性,最后还是由学生相互讨论结果的正确与否,由学生总结,而教师在其中只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从而把整堂课都还给学生的教学目的。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掌握信息技术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课堂训练。

为帮助团员同学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为班级争光。设计一张以环保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并标上每条信息的来源。在这里,特别强调为班级争光,引起学生的共鸣及注意,并通过该训练起到了首尾相应的手法。以手抄报的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也检验了学生获取并保存信息的能力,并增强了学生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

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请各位同仁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九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来自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云南普通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实验教材第一册的第四章第一节“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就这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我将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流程”、“课堂回顾”、“课后学习”和“教学反思”七部分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计算机。

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

2、过程和方法:启发学生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认识计算机网络,从不同行。

业来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中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与。

信息化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个情感的体验,

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现代网络技术的知识解决。

身边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严谨的科学观,以及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

1、教学重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基知识和发展速度的学习,启发学生探索计。

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进而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

系。

2、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教学方法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

教学流程:

1、情景设计。

通过中国网民数量的庞大和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的ipv4地址数量。

的增长和以太网的快速发展三个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是十分迅猛的,提出“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如此快的发展速度?计算机网络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通过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得联系。

2、新课讲授:

2.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网上资源的共享。

通过让同学们浏览新浪网首页的截图,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后,通过老师的总结得出计算机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的功能,并且资源共享是计算机最本质的功能。

(2)经济的构成计算环境。

可以在网络上做一些备份,保证当某个设备出故障时,网络的应用仍能可靠的运行。

(4)更方便、更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比回答可以得出计算机网络能更方便、更快捷的实现通信,让用户不用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四点功能的介绍,让同学们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强大的。

功能,同时也解释了“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2、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

启发同学们结合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思考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然后请同学们列举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

老师从同学们的列举中总结出信息化又包括“办公自动化、生产自动化、

广域信息查询和信息传输”三方面的内容。再从这三方面去解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机网络是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没有计算机网络平台,谈论实现信息化实际是空谈,没有任何意义。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网上资源的共享。

(2)更经济的构成计算环境。

(3)配置高可靠性的应用系统。

(4)更方便、更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2、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

课后同学们应该对老师讲解的内容加强思考,对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加深记忆,认真观察学习和生活方面有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案例,加深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并且适当的做一些相关习题,以帮助同学们理解知识。

教学反思:

虽说教无定法,但启发、互动仍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让学生去思考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在对事例的分析中去学习,引发思考,总结归纳,最终达到好的效果,同时,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的讲解始终起到启发、点拨、纠偏、示范的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使他们“听”有所思,“学”有所获。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十

《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网络世界”,“第三章网上搜索”中的第二块内容。本章内容分3课时。《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在学生熟知了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中的常见术语,ie的基本设置以及熟练掌握了通过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第2课时的教学。

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巩固了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关键词,同时也有机地形成了学生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组合以及鉴别的能力。(注:本课原题目称之为《下载软件》,主要内容为从http、ftp站点下载软件,教材中关于下载问题讲的比较零散,我是将此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来讲的,命名为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下载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基本掌握下载的四种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习中探究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高中学习生活的情感。

重点:四种下载方式。

难点:四种下载方式和小组的配合。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法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分8-10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网页设计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大屏幕展示一个电子课文网页,(关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有教学过程、练习题及答案)。

(二)新课。

1、介绍“下载”的概念。

下载:把互联网中的有关的信息资源保存到自己计算机的过程。

2、四种下载的方式。

(2)保存图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载体为一些字处理软件,易犯的错误为选中文字并复制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贴。

(4)下载文件:注意“在文件的当前位置打开”的含义。

方法一:左键单击方法二:右键-目标另存为方法三:下载工具,网际快车。

*教师演示四种下载方式,其中下载文件只演示前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只简单提及,由学生自行探索。

*学生完成任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载有关“三角函数方面的资料”

要求:(1)、由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代表演示资料。

3、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

(1)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2)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汇总的要点与注意点。

(3)小组合作的配合。

如还有时间: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找一些喜欢听的歌曲下载。

——《双绞线的制作》。

1、分析教材。

《双绞线的制作》选自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局域网建设与管理看图实训教程》课本里的第二章第二节。

课本第一章介绍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包括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分类、联网的基本硬件设备,学生在理论上大体认识了网络,本节课重点放在组网的实战方面——双绞线的制作,让学生学会双绞线的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的兴趣,并为下一章《组建局域网》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网线规格(eia/tia568b)的制作方法和使用环境。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联网硬件设备的认识,加深对网络的理解,提高学习网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坚强的自信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做一个勤奋好学,竞争意识强,脚踏实地的国家栋梁之才。

3、教学重点:双绞线的制作。

4、教学难点:网线外部绝缘线的剥法。

压制水晶头的方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将采用“示范+实操”的教学方法,具体是:

1、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双绞线的步骤,同时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将双绞线制作的全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很好的看清双绞线制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制作方法。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及学习能力。

3、练习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操作练习,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掌握双绞线制作的操作技能。

教学设备:

1、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2、学生: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双绞线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拟定以下学法:

1、观察法:教师演示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主动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操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4分钟)。

1、课件引入,重温“网络”概念。

通过“网络”概念的课件引入,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导入本课内容。

“网络”概念:

计算机双绞线交换机双绞线计算机。

2、设置疑问,出示教学目标。

提问:是不是直接用双绞线就可以完成连接了呢?

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一段原始的双绞线(既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双绞线)、一块网卡和一台交换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三样东西的接口,让学生认识到原始的双绞线根本不能把网卡和交换机连接起来,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双绞线的制作。

(二)、新课讲解(11分钟)。

1、通过投影仪展示双绞线制作材料,讲解设备使用方法:

使用展示平台,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制作双绞线所用到的材料和设备: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压线钳、测线器。让学生清楚看到实物,并就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一一讲解。展示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水晶头和超五类utp双绞线(前一章已学)的特点,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效果。通过讲解压线钳和测线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两样工具的使用,为下一步双绞线制作做好准备。

2、演示、讲解双绞线的制作过程:

(1)、剥线。剥线就是利用压线钳剥线刃口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1.5cm左右。剥线在网线的制作过程中算是一个难点,在剥双绞线外皮时,手握压线钳要适当,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小,就会损伤内部线芯,甚至会把线芯剪断;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大,就不能割断双绞线的外皮。所以我在剥线操作演示中,会将正确的剥线方法和常见的错误剥线方法进行对比演示,并在对比过程中强调正确性。通过对比讲解,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正确地方法,减少出错的几率。在操作演示过程中,教育学生使用设备要注意安全,爱护学校的设备。

(2)、理线。理线就是把剥好的双绞线里的4股8根线芯按照eia/tia568b规格(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进行排列并整理好,常见的错误理线方法就是将绿色线放到第4只脚的位置,即: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棕。所以我通过课件的形式用投影仪把eia/tia568b规格排列的样图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展示平台和投影仪把理线的过程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

(3)、压线。压线就是把排列并剪好的双绞线压入水晶头的过程。这步操作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关键在于水晶头接头处,双绞线的外保护层需要插入水晶头5mm以上,而不能在接头外,因为当双绞线受到外界的拉力时受力的是整个电缆,否则受力的是双绞线内部线芯和接头连接的金属部分,容易造成脱落。为了说明这点,我将用正确的压制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同时也用错误的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然后通过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通过对比演示,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正确的压线方法。因为在压制水晶头过程中如果出错,这个水晶头就报废了,所以教育学生制作压线过程中要细心,先观察好后再动手,尽量做到一步到位,避免因出错造成的浪费,发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中华美德。

(4)、测试。双绞线制作完成后,为了验证其连通性的好坏,需要使用测线器进行测试。这里通过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测线器的使用和测试双绞线的方法。

(三)、课堂练习(24分钟)。

巩固课堂知识是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我安排了如下的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一条t568b规格双绞线的制作,并使用测线器测试通过。

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练习,让他们消化操作,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分组练习的好处在于人人动手操作,不懂之处可以问同组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组与组之间比赛式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分析、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请同组学生给予帮助,鼓励他们多动手操作,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告诉给其他同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小组制作合格与不合格的网线)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进行简单点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同时归纳总结本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学生课后要多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

(五)布置作业(1分钟)。

课本p36——p37,本章练习。通过做习题加深理解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