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1:58:20 页码:10
最新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大全20篇)
2023-11-19 11:58:20    小编:ZTFB

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为了更好的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多读名著是提升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挖掘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改进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总结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一

国防教育是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的重要形式,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通过这种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爱祖国、爱家乡、及对外来侵略的防卫观念;热爱人民军队,敬慕英雄,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爱人民,关心他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的公民意识。为了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进一步推动我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围绕我校新的《学校章程》中心思想,把握德育和国防教育的脉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我校国防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为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育中长期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激发学生拥军热情,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使全体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拥军的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树立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志向,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理解有国必须有国防、有国防必须有国防教育的道理,认识保卫和平、保卫祖国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培养“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

(二)牢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任列强侵略的历史教训,了解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对国内外敌对势力颠覆、破坏与和平演变的图谋要提高警惕,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三)认识“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道理,学习解放军不畏艰难、英勇作战的优良作风和当代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认识现在的和平生活,是革命先辈流血牺牲、长期奋斗得来的,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民富国强,青年学生必须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认识长期的和平环境不能忘记国防,只有人民军队的壮大、国防科技的兴盛和全体公民国防意识的增强,才能筑起保卫伟大祖国的钢铁长城。青年学生要积极参加军事训练,加强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一)了解基本国防知识: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4、初步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的巨大作用;。

5、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二)掌握必备的军事技能:

1、根据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学习军人的仪表和作风;。

4、结合军训等活动体验军营生活。

(一)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学生宣传国防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不仅要重视国防知识的学习,更要从小立下志向,努力学习,为将来保家卫国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举办国防教育讲座。

(三)组织学生观看防空知识的教育片,直观地把学生带进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的古代战争,带进声光交错、炮火连天的恢弘场景,带进金戈荟萃、兵书充栋、弹痕遍野的军事园地,带进充满危险、充满神奇、充满感性的国防时空。让学生从中领略到东北人民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岳飞、戚继光、裕谦三总兵一个个民族精英的忠心赤胆,人民解放军和国防后备力量的"时代风采;从中了解到国防法规、军事技能、兵器装备的基本常识,军和部分外军的最新动态;从中感悟到世界军事革命的严峻挑战,人民战争思想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培植国防精神,增强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大意义。

(四)鼓励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扬起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发奋读书的风帆。国防观念是关系国家安危,支持国防事业,防备外来侵略的崇高的理念,是推进社会进步,巩固国家政权的强大力量。大力弘扬国防精神,倡导爱国之心、强国之责、报国之志、卫国之勇,定能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的发展。我校通过本次国防教育的主题活动,全校师生达成一种共识,国防教育应从青少年抓起,应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并号召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用理想、用信念筑起一道攻不垮、摧不毁的精神长城,去迎接明天的挑战!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二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案集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进一步组织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校本培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劳动纪律观念;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学校管理队伍。

(2)建设。

1、坚持周一例会制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2、管理干部要做到“五个一”要求;即深入一个年级组,深入一个教研组,抓好一个科研课题,指导好至少一个青年教师,高质量的完成听课指标。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学校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靠近。学校领导干部要参加平均每周2小时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4、在县教委开展的“20xx教学管理年”活动中,要认真参加并组织好相关活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

5、干部在教育科研方面为群众的表率,除抓好一个科研课题之外,每学期要撰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6、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廉正建设;使干部真正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踏实肯干、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的模范。

(3)教师队伍。

(4)建设。

1、坚持周二例会制度;除集中学习之外,还要进行自学,保证每周2小时学习时间;并写出学习心得及在工作实践中运用的总结。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职工带头使用文明用语,杜绝使用不文明语言;教师要依法执教,落实好上级有关精神,不搞以盈利为目的的家教活动。

3、严格组织观念,严肃劳动纪律,反对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作到政令畅通;下大力气抓好教职工的各项管理,使得教职工进一步积极按时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等活动。

4、认真贯彻上级教育体制改革精神,增强教职工竞争意识。

5、继续抓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

(1)做好20xx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推荐评选工作。制定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发展规划以及培训方案,进一步完善校级骨干教师的考核评选制度,学校要对县校两级骨干教师予以鼓励。

(2)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开展好校内“导师带教”活动。

(3)在教师中继续开展“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活动,让学生、家长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学期末评选出我校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并报中教科参选。

(4)请师德讲师团到我校演讲,学习我县优秀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6、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建设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1)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如培养一批能够担任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心理辅导员等。

(2)落实好上级及我校的十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意见。鼓励教师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3)努力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的相应培训工作,广泛学习试验区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成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落实奠定基础。

我校在教师中深入开展师德学习,并就当前师德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学习与讨论,受益不浅,感触颇多,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的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的素质和师德水平,与社会和人民大从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整个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目前,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将成为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的基本矛盾。教育工作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教育整体比较薄弱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教育为农村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亟待加强。

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

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能力,根据《长沙市“xx”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长教发[20xx]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二五”规划,根据校长室工作安排,特制订本方案。

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团队建设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因而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命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课程理念的创新,和谐团队赋于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我校将通过系列措施,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高素质卓越教师队伍。

全校教职员工。

(见附件一表)。

1、教科室:负责活动及会议安排、专家预约、接送、资料收集、整理。

2、总务处:负责饮用水;

3、信息中心:负责会场设备、录像、摄影。

2、外出训练请老师们着装轻便,注意防暑,注意安全(详细要求见拓展活动方案)。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省市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规定在高中一年级开设“劳动技术课”,高中二年级开设“通用技术课”,贯穿高中三个年级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利用我校现有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食堂、宾馆每学年开展学生帮厨活动;我校的农场,每学年安排学生实践体验。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我们将其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卫生保洁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复兴社区参加公益性劳动,将复兴社区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公益服务工作。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5.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6.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8.开展评选“劳动能手”等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政工作队伍不仅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而且是维护校园稳定,确保我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转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其主要内容就是加强这几支队伍的建设,大力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和推进思政队伍立体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1.配足配强组工干部,为思政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这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组工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能力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要配足配强专兼职组织工作干部。

2.优化强化辅导员队伍,实现思政队伍职业化。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一线,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支稳定规范、精干高效、独具特色的政治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优化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我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加强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核,辅导员上岗前应经过心理测试和职业倾向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其任职的重要条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新任辅导员上岗前要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岗前培训,由学校对培训合格的辅导员颁发结业证书,使辅导员做到持证上岗。按照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的职业等级要求,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化建设,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2)实施一年一培训计划。开展全校辅导员全员培训,使每一名专职辅导员1年内至少参加1次学校组织的专业培训。重点加强新聘辅导员培训,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辅导员在岗期间每年要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在岗培训。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内地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修培训。提升辅导员学历层次,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他相关学位,学校积极推荐工作实绩突出的辅导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非思政专业辅导员应在参加工作3年后,选修并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六门主干课的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培训,建设一批网络培训精品课程,提高辅导员培训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我校要将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享受有关鼓励政策。

(3)完善实践锻炼制度。依托我校与疆内其他高校、内地援疆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组织辅导员赴北疆高校、内地援疆高校学习考察,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组织辅导员到革命圣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等开展社会考察和假期实践,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广泛组织辅导员开展假期家访,密切家校联系,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需求。建立辅导员校际挂职锻炼机制,推动辅导员与党政干部之间的经验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学院选派辅导员到学校党政机关、学校周边的街道乡镇、国有企业等挂职锻炼。

(4)为辅导员配备助理,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为辅导员配备助理,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选用高年级的学生干部作为辅导员助理,使辅导员可以专心致力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工作,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增加辅导员的工作幸福度。

3.充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目标。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参与,实行班级导师制是充实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作为班主任队伍的补充,班级导师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包括各学院教学管理主要领导、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以及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组成,与班级和学生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和学生交朋友。

4.用好用活思政教师,提升思政队伍专业化水平。

通过聘请思政教师担任社团导师和班级导师,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让思政教师能够结合学生中的各种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提高自己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两课”教学中,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以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学习特征的了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的辅助队伍。既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和主课堂作用,同时发挥思政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势,具有“双重效应”。

1、规范培训,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时代的变化与挑战,发挥好思政工作队伍的主体作用,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是唯一的出路,规范培训是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的有效途径。

规范培训内容是规范培训的核心。紧紧围绕思政工作知识与能力所需规范培训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中共党史与党建理论、共青团历史与团建理论、世界观与人生观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内容;二是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知识、法律常识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三是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教育能力、职业指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思政教育岗位必备能力的培训课程。四是“菜单化”选学课程。

2、以干代训,建设“实干型”思政工作队伍。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往往是辅导员,年纪较轻的辅导员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也更容易理解学生的动态、想法,增添了思政队伍的朝气与活力,但年轻辅导员往往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见识不多,经历很少,所以他们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方法欠缺。通过建立日常工作会议制度,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沟通、交流、讨论和重点讲解,在讨论分析中寻找突破口,解决突出问题,使思政干部在业务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提高;通过“一带一”、“一帮一”互帮互学的形式,实现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岗位实践加强思政干部的工作实操能力;通过交叉检查、现场观摩,实现互帮互学、互相促进,提高学生思政工作队伍的战斗力。

4、拓宽思政工作队伍职业发展渠道。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干,科学设计学生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职业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思政工作队伍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引导思政工作队伍走职业化发展之路。建立思政工作队伍与校内专业教师的交流机制,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与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衔接机制。把思政工作队伍作为高校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建立从专职思政工作队伍中选拔党政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

5.推进职业文化建设。坚持精细化工作理念,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内涵建设,培育思政工作队伍核心价值观,凝练思政工作队伍职业伦理。建立思政工作队伍岗前宣誓制度,培育发掘思政工作队伍先进典型,塑造思政工作队伍职业形象,增强思政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和职业认同感。每年举办全校思政工作队伍职业能力大赛,展示思政工作队伍才能风采,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健全完善思政工作队伍谈心谈话制度、家访制度。通过调查研究、交流谈心、走访慰问等方式,加强对思政工作队伍的人文关怀,改善思政工作队伍的工作、生活环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6.加大表彰宣传力度。学校党委、组织部将思政工作队伍纳入优秀教师评选表彰范围,并在校优秀思政工作者评选表彰名额中向一线专职思政工作队伍倾斜。设立校级优秀思政工作队伍工作示范岗,着力培养一批思政工作队伍的“带头人”。加大对思政工作队伍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把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作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人才强校的重要举措,统筹培养、同等支持。建立高校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高校党政“一把手”是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党委要明确专人分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党政专题会议,分析、研究、部署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工作。

2.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实现队伍整体优化,做到思政工作队伍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相互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岗位与其他教育、管理、服务岗位的相互配合,思政工作队伍工作与校外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相互协调,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工作的有利环境和氛围。

3.加大经费投入。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和培训。各学院要把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并落实培训经费;要设立思政工作队伍科研专项经费,学校要在社科基金中设立思政工作队伍科研专项基金,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完善考核机制。学校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文明学校考评等,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情况督导检查。要把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纳入提高我校办学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我校行政部门和各学院党政领导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和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把思政工作队伍工作评价结果作为进行绩效考核、发放岗位补贴的主要参考,作为岗位聘任和发展晋升的重要指标;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思政工作队伍要予以警示谈话,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思政工作队伍要通过一定程序予以解聘。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优秀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计划在全体教师中推荐成绩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师,然后由澎湃新闻进行撰稿宣传。为做好推荐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全校所有在岗教职工,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本校从事教学工作满5年以上教师。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在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中率先垂范,师德师风深受学生、学生家长和同行的认可。

1.有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2.有道德情操。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以德施教、以德立德,人格品质高尚,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坚守精神家园;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有扎实学识。既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教学能力过硬、教学态度勤勉、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具备学习、处事、生活、育人的智慧,是智慧型老师,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4.有仁爱之心。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善于在教书育人和教学管理之中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能够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尊重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

5.其他要求。推荐人选必须能够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全校教师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推荐资格:从事有偿家教或在校外社会培训机构兼职、兼课;以获取利益为目的介绍、暗示或强制学生接受家教或到培训机构培训;擅自给学生征订复习资料或推销学习资料及学习用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在招生过程、评估考核、职称评聘、领导选拔任用、评优树先等活动中存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拉票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其他损坏教师形象和声誉的行为。

根据学校推荐方案,我校每月推荐星教师1名。

1.学校制定推荐评选方案。内容包括推荐评选的范围条件、办法、程序等等,单位推荐评选方案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2.学校组织实施推荐评选。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根据单位推荐评选方案,实行层层推荐的方式组织实施评选推荐工作,确定推荐初步人选。

(1)教职工代表民主评议推荐。召开教职工代表会议,公开范围、条件。根据一线教师综合表现情况投票推荐1名“星教师”候选人。

(2)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评议推荐。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结合全体教职工评选推荐情况提出学校推荐初步人选。

3.学校领导班子审定。学校领导班子对推荐评选情况进行审核,研究确定单位推荐人选。

4.学校公示。学校将推荐结果、推荐人选的基本情况等内容在单位明显位置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个工作日。

5.专业媒体撰稿宣传。

热爱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学生中出现了许多怪现象,他们花钱如流水,独生子女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由于他们认识能力差,往往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劳动,人类就无法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的道理,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自立,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体会到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做到尊敬长辈,热爱长辈。我校将根据学校实际,组织全体学生深入广泛开展“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

1、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锻炼学生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明确劳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劳动是无上光荣的。

2、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明白劳动不只是动动手脚,而是手、脑、心、神并用的一种技能和技巧,有利于开发智能,促进大脑发育,使他们成为现实社会有用的人才。

3、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定期参加劳动基地的活动,通过实践得到知识和技能。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一)宣传动员。

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做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月动员工作,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要求大家能积极行动起来,做学校里的热爱劳动小标兵,做家里的热爱劳动小成员。

(二)实施阶段。

1、在5月13日母亲节这天进行“今天我当家”的家庭劳动实践活动。

2、组织一次主题班队会:“劳动最光荣”。

3、各班出好一期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黑板报。

4、组织一次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为主题的中队活动。

(三)总结阶段。

1、围绕本月的主题教育,各班组织学生交流心得感受。

2、各中队推荐评选2名“劳动之星”。

3、各中队上交一份“劳动最光荣”主题教育总结。

4、资料图片整理装订。

1、各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按学校要求有序开展工作。

2、要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确保活动收到实效,避免走过场。

3、活动形式要多样,并及时总结。

4、所有活动都请形成文字材料,并请积累相关的活动照片素材。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实施计划。

我校劳动教育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劳动基地建设,以实践教育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和生存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成员:xxxxxxxxxxx班主任。

1.以教育为导向。坚持以德育为基础,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的劳动为国家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2.遵循规则。有效地将劳动实践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学生特点和学术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当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整合专业。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过程和特点,探索建立产业教育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与实践培训活动有机结合,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模范精神。加强诚信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实践导向。以劳动实践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劳动生产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验劳动困难,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精神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新颖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

用3-5年时间,争创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实现中职劳动教育常态化,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家庭普遍重视劳动教育良好氛围。统筹区域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健全有效的教育机制,形成立体、开放的中等职业教育劳动教育体系。

(一)科学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与每天劳动时间有机结合,与实训实习有机结合,发挥实习实训课在劳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每学年设立一个集体劳动周,根据专业、年级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根据需要编写职业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或自主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社区、社会资源,开发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社区劳动实践课程。开发校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职业学校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结合专业设置,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企业劳动实践课程。

(二)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专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将劳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劳动实践有机结合,有序开展。统筹组织好学校劳动实践。结合学生管理一日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教室环境美化、实训室清扫、勤工俭学等劳动实践岗位,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劳动实践岗位系统图谱,引导学生自主制定校内劳动实践公约,倡导学生自治管理,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服务理念。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企业,参加校外劳动锻炼。基于产教融合的企业劳动实践。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用技能参加劳动,通过劳动促进各专业交流,引导学生尊重规范和标准,积累职业经验;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相结合,鼓励创新型劳动,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三)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各班级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沟通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使广大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合理安排劳动作业。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明确家庭劳动内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作业,以一定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鼓励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

(四)大力推进社会劳动实践教育。

明确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实施要求。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社会实践范畴。加强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劳动实践。推行学校集体组织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数量和质量。通过各类培训提升教师指导能力,教师躬亲示范,以身作则,结合各类基地特点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参加劳动,逐步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加强对教师劳动教育参与度和劳动教育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的考核。公益劳动实践教育方式。联合社区、街道及各类公益场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校团组织的作用,做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教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加强劳动,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建设部分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制定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力争挂牌省级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率先建成一个规模适度、课程完备、管理规范、运营良好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并向所在地区中小学生开放。鼓励学校因地制宜栽植多种类的花草、树木,开辟专门区域种植农作物,开展适宜的养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承担养护、种植和养殖等劳动任务,学习相关劳动技能和动植物知识。打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统筹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因地制宜,面向行业、企业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一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型劳动教育实训基地。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

(六)创设劳动文化传承主阵地。

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多渠道表彰宣传劳动实践优秀典型,在学生中牢固树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结合学校特色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班会、劳模报告会、工匠进校园、手工作品制作、劳动技能表演等活动。发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志愿者组织,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与二十四节气、“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农村学校可结合地域特点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教育学生热爱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积极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七)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学生在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将具体劳动内容、过程和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作为升学、评优、毕业的重要参考。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对各地劳动教育组织和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的专项督导。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要根据规模和特点,配备能满足基地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可争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在坚持公益性原则下,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创收,减轻家庭负担。教育部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五)加强宣传引导。

职业学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畅树奉献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在重大疫情、灾害面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三

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高校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者、研究者、协作者、指导者和教学设计者.高校教育信息化对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加快环境建设,重视潜件建设,加强制度建设,组织教师培训,引导自身建设.

作者:宋建军作者单位: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5)分类号:g45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四

农村教师对农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目前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与农村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加强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作者:徐凯作者单位: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15刊名:吉林农业英文刊名:jilinnongye年,卷(期):“”(12)分类号:g45关键词:农村教师结构失衡师资队伍建设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五

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为契机,充分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居安思危,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国防意识,提高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推进学校国防教育、民防教育深入开展。

全国宣传主题:赞颂辉煌成就,延续红色基因,支持改革强军。

学校活动主题:关注国防关爱生命。

1.组织一次国旗下教育。

时间:9月11日(周一)升旗仪式。

2.组织一次宣传活动。

时间:9月12日(周二)午会课。

3.组织一次学习活动。

时间:9月14日(周四)十分钟队会。

4.组织一次人员疏散演练(方案另见)。

时间:9月15日(周五)早上,做操之前。

5、组织一次急救自护培训。

时间:9月15日早上(周五)早上,疏散演练之后。

1.周一、周五,全体学生穿好校服,佩戴好红绿领巾。

2.请活动相关老师认真学习好活动方案,并落实好相关活动。

3.请班主任协助德育室宣传好本次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4.请信息组_老师和各楼道护导老师负责好拍照(活动后传给金波老师)。

5.活动结束后,请各项活动负责人将活动材料(说话稿、教案等)上传给朱_老师。

6.请朱_老师负责完成活动快讯的撰写。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六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师资队伍质量是衡量高校科研实力和教学质量高低的最重要因素,而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决定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保障。其中特别强调:“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议题。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2]中,则将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验作为优先发展教育,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实现的条件之一。

1.适应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先行实验区,利用地缘,人缘支持的优势,率先进行改革,发展十分迅速。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越来越重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也日益增加,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日益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基本上属于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这些院校起点较晚,师资队伍的基础有限,所以师资队伍建设处于适应教学型的建设期,在建设的理念上和战略布局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教学型院校特点。除深圳大学外,珠江三角洲的几所地区本科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都是应用型人才,但是在应用型外延上有所区别,即在应用型人才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品质规格有所差异。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提出“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惠州学院提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肇庆学院则提出“培养知识基础扎实、社会适应性强和具备实践能力的各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目标,要求教师能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适应这种人才培养的体系,各校的人才战略的实质和核心内容就是师资队伍发展战略,即围绕学校目标定位,以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统揽师资建设工作,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动力,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路子,使得青年师资队伍建设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2.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相对短,因此各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均呈现为中青年教师为主,45岁以下教师占师资队伍的比例在70%-80%之间。如惠州学院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52.7%、肇庆学院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0.78%,佛山科技学院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20.2%。这说明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这些高校注重引进和使用中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非常重。在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中,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2.1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都是应用型的,并在实际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通过引进和培养方式,努力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从措施上看有:鼓励青年教师考取专业和职业资格、强化青年教师在学生生产实习和专业实习中的实践训练、支持青年教师参与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科研和咨询、鼓励青年教师直接参与企业活动等。

尽管如此,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总量上却是不足的。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高校仍未完全形成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学术型院校模式仍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补充和引进教师的主要来源仍是从高校引进教师和吸收毕业生;教师要服从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岗位和实验实训岗位的分工,导致了教师主要精力和活动倾向于书本知识传授;在入职前和入职后,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难以获得持续和稳定的应用能力锻炼机会。各校对于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以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还普遍认识不足,政策和措施也未完全到位。

2.2超过控制线的`生师比所带来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生师比16:1以内是优秀等次,18:1为控制线。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这些年的生师比还是较控制线高的,如惠州学院为21.18:1,肇庆学院为21.09:1,佛山科技学院为18.87:1。目前广东省对省属高校的拨款方式上为按生均标准拨款,因此,扩大招生数意味着增加学校办学经费,必然导致学生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另一方面,在增加教师上这些高校更多考虑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即便这些高校需要在评估前引进一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但师资队伍数量的增长仍低于学生规模的增长,这给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带来的问题有:

(1)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增加较多,其中少数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周学时达到12节以上,多数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周学时在8节左右。青年教师上岗时本身的教学素质就有所不足,然而一到学校就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技能的提高。

(2)尽管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绝大多数是教学型高校,但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量却有一定的要求,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使得青年教师科研投入的精力受到一定的影响。

2.3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

师德师风建设是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灵魂。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呈现出的多样性,一些负面效应对青年教师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上一些高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术养成,而忽视了对青年教师素质养成教育,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错误观点,缺乏必要的师德素养,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授业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欠缺。

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为引进优秀青年教师,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支付安家费、支付科研启动费、提供办公室、专门设置实验室等。为适应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应着力制定和实施柔性人才引进政策,对应用型专门人才施行双聘制、兼职制和客座制的优惠政策,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在岗位聘用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实施代理制管理过程中,应实施更加有利于应用型师资队伍发展的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的资源配置机制。

3.2优化激励机制,兼顾教学和科研。

应优化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应用型师资队伍发展的机制,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公正的发展环境。应充分发挥岗位聘用制度的杠杆作用,按照岗位设置的原则和需要,通过实行绩效工资及奖励在教学一线岗位上成绩突出、积极创新的青年教师等手段,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支持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承担和参与科研工作、参加学术交流,特别是支持教师开展结合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科研课题。只有兼顾教学和科研,同时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给青年教师提供公正且畅通的上升通道,为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才能促使青年教师进一步成长。

3.3加强约束,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

在对青年教师的约束机制上,特别要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制定和实施教学规范和考核细则,使青年教师能够自觉用这些职责、纪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必须加强青年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从师德师风建设入手,并将其纳入制度建设层面来抓。严格树立“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不断提升青年教师从业道德水平,并结合人事管理相关工作如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正确引导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健康成长。综上,青年教师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本科院校发展的主要力量,学校必须加大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有效且稳定的人才培养制度,将青年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当作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图说(第1版)《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广东人民出版社,,3:150.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七

20xx年9月17日是第xx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按照温宿县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我校深入学习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自身特色,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共建巩固国防”这个主题,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标语、宣传板、黑板报等各种形式使全体师生都知道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来历,今年9月17日是第十五个全民国防教育日,知道“依法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公民国防观念”这个主题。

根据温宿县教育局《关于组织开展第xx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四个一”专题教育活动,即唱一首爱国主义歌曲、组织一次国防教育知识竞赛、举办一次以班为单位的主题班会、观看一部优秀国防教育影视片。具体要求是:

1、各年级自主确定一首爱国主义歌曲,利用音乐课进行学唱;

2、开展一次以四至六年级学生为主体的国防教育知识竞赛;

3、各班举办一次主题班会,学生自己谈谈对国防知识的认识;

4、利用计算机课的时间全体师生观看一部优秀国防教育影片,谈谈观后感。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八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按照栏杆集镇党委《关于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结合我院实际,现就开展主题教育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我们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推向前进,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我院党支部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的迫切需要。全院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强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动主题教育在我院党支部落地见效。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院班子成员为重点,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医务人员为建设强优新的栏杆集镇卫生院而共同奋斗。

主题教育要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担使命,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找差距,就是要对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有的放矢进行整改。抓落实,就是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要全面把握,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主题教育,要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救死扶伤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推动全体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努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要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勇担职责使命、焕发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精气神。通过主题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推进医疗服务改革创新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中,把初心使命体现到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中。

开展主题教育,要体现政治要求,推动全院广大党员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绝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要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同“医疗服务补短板、医疗质量强监管”结合起来,同助力栏杆集镇党委政府打赢健康脱贫攻坚战结合起来,同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起来,突出抓好节流与开源、改革与改造“四大任务”,统筹抓好项目建设、医疗服务、健康扶贫、院内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栏杆集镇卫生院落地生根。要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全院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查摆检视存在的问题,切实整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建设强优新的栏杆集镇卫生院。

主题教育从2019年9月开始,11月底结束。这次主题教育不是一次活动,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不划阶段、不分环节”的重要指示,用心用力,抓细抓实,真正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确保取得实效。

(一)学习教育。

将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上来。

1.精心组织筹备。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系列部署要求,不断提高全院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9月23日下午召开主题教育动员会议,全面启动主题教育。

2.原原本本学习。全院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自学为主,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文章。要坚持学原著悟原理,原原本本学、逐字逐句学,列出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规定篇目的学习。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全院党员干部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媒体即时推送学习内容,引导党员利用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手机平台和电视栏目深化学习。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支部为单位,以“三会一课”为载体,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领学带学作用,带动全体党员提升学习效果,组织召开全局党员领导干部自学成果交流会,分专题开展交流,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浓厚氛围。

3.集中学习研讨。院党支部要在9月下旬旬集中安排一周时间,采取院党支部集中理论学习、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分专题进行研讨,重点围绕规定篇目和内容开展深入交流研讨,党员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撰写交流发言材料。充分运用陈原道故居等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缅怀先辈事迹,传承红色基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根据全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部署、我院改革发展现状,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注重运用相关正面典型和一些贪污腐败等反面典型案例,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通过学习,提升素质和能力,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二)调查研究。

结合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着眼解决实际问题,领导干部要主动了解我院实际情况,掌握实情,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1.开展调查研究。院领导班子要带头执行领导干部联系点工作制度,深入门诊、各科室及卫生室等基层一线,放下架子、扑下身子、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沟通,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增强调研的深入性、真实性。对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带回来协调有关方面努力解决,不具备解决条件的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合理确定走访地点。要根据走访主题,多到问题突出、矛盾集中的地方和所联系的门诊、科室及卫生室开展走访。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走访安排,防止扎堆走访、重复走访。要轻车简从,不搞陪同,不增加基层负担。

2.撰写调研报告。调研结束后要梳理调研情况,形成调研报告,10月中旬前召开一次成果交流会,院领导班子成员交流走访成果,院支部主要负责人逐个点评。对走访工作不重视、掌握情况不透彻、分析问题不深入、对策措施不精准的,严肃批评教育,责令进行再调研、再梳理。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走访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把走访成果转化为院党支部决策的重要参考,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3.讲好专题党课。支部书记要确实认真讲党课,要突出针对性,结合实际讲学习体会收获,讲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存在的差距和改进工作的思路措施。专题党课要在10月底前完成。

(三)检视问题。

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初心使命,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查摆自身不足,查找工作短板,深刻检视剖析。

1.广泛听取意见。要结合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一对一谈心、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置征求意见箱、开通专线电话等形式,充分听取职工群众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存在突出问题的反映,对改进作风、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认真查摆自身不足,查找工作短板。支部将结合巡察、干部考察、工作考核等情况,对各门诊、科室及卫生室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提出意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梳理汇总,形成清单。

2.认真对照检查。全院党员干部要着眼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本次工作的部署,着眼全院改革发展要求和职工群众期盼,着眼健康脱贫攻坚底线性任务,着眼立足职能、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主动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点查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查找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查找在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感情、服务群众方面存在哪些差距,查找在思想党悟、能力素质、道德修养、作风形象方面存在哪些差距。对上级巡视督查考核、扫黑除恶督导等方面反馈的问题,要一同对照检查,把自己摆进去,从工作问题中查摆思想问题、作风问题。

3.深刻检视反思。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联系思想工作实际,实事求是检视自身差距,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找深,明确努力方向。院领导班子要聚焦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检视反思。检视剖析要一条一条列出问题。支部主要负责人负责审阅班子成员的检视问题清单,检视问题清单于10月底前完成。

(四)整改落实。

突出主题教育的实践性,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巡视巡察反馈的问题等,列出清单,逐项整改。

1.制定整改方案。根据检视问题清单,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按时报指导联系组审阅把关。整改措施要落细落小、务实管用。支部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整改工作,要做到限时整改、逐项落实。对新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纳入整改范围。

2.开展专项整治。一是整治对党不忠不实问题。重点整治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置若罔闻、应付了事、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问题。二是整治不担当不落实问题。重点整治害怕担责、明哲保身、遇事就躲、遇难就绕、推诿扯皮、各自为政的问题。三是整治作风建设突出问题。认真开展“四察四治”专项行动,察政治要件落实,治阳奉阴违;察中央部署落地,治政令梗阻;察机关作风建设,治文山会海;察领导干部履职,治弄虚作假。四是整治涉农涉水领域腐败问题。重点整治利用手中权力,借工作之便,在办理群众涉农涉水事务中滥用职权、吃拿卡要、行贿受贿等问题。五是整治扫黑除恶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党员干部职工涉黑涉恶、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问题。

3.抓好整改落实。要把“改”字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坚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一时解决不了的盯住改、限期改,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间,确保一件一件整改到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整改,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表率。要加强对各门诊、科室及村卫生室整改的督促检查。

(五)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主题教育结束前,院领导班子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运用学习调研成果,针对检视反思的问题,联系整改落实情况,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自我批评要见人见事见思想,相互批评要真点问题,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

会前,支部主要负责人要与班子成员逐个谈心,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谈心。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要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和发言提纲。会上,支部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班子成员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会后,根据巡回指导组反馈情况形成民主生活会专项报告,对专题民主生活会剖析的问题和列出的整改措施,要及时形成整改清单,紧盯不放抓好整改落实。注重健全制度,把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运用好、坚持好。

(六)评估主题教育成效。

重点看领导干部是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看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是否增强,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没有充分发挥,看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和工作作风有没有进一步改进,看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没有提升,看栏杆集镇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有没有提高。

把开展主题教育同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结合起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思想、作风、履职能力进行评估,及时提拔使用好干部,坚决处理对党不忠、从政不廉、为官不为的干部,形成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层层压实责任。全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支部领导下开展。成立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支部书记***同志担任组长,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支部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党员领导干部结合分工协助抓,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形成一把手抓总、一级抓一级、合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建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强化督促指导。栏杆集镇卫生院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督促指导,采用随机抽查、听取汇报、专项调研、情况通报、重点约谈等方式,对门诊、科室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及时总结交流新经验好做法,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发挥带动效应,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重要契机,督促基层加强党建薄弱环节,梳理分析工作短板,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三)加强宣传引导。注重运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宣传媒介,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宣传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实际成效,加强正面引导,强化舆论监督,为主题教育营造良好氛围。选树宣传理想信念坚定、思想境界高尚、敢于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先进、当先进。同时,利用一些反面典型,以案例明法纪、促整改,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九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能力,根据《长沙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长教发[20**]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二五”规划,根据校长室工作安排,特制订本方案。

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团队建设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因而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命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课程理念的创新,和谐团队赋于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我校将通过系列措施,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高素质卓越教师队伍。

全校教职员工。

(见附件一表)。

1、教科室:负责活动及会议安排、专家预约、接送、资料收集、整理。

2、总务处:负责饮用水;

3、信息中心:负责会场设备、录像、摄影。

)。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十

论文摘要: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必须兼顾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健全的引进人才体制和完善的自主培养模式推动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也就进一步提升。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目前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又较为滞后,教师专业成长和高校自主培养体系尚未完善,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一大瓶颈。要整体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必须兼顾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

一、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高校引进人才要从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出发,从学校的定位出发,立足于学校自身的实际,坚持人才引进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带动内部人才的提高,以适合的成本引进学校急需专业的人才。

(一)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

引进人才工作是建立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基础上。优越的工作环境是吸引并稳定人才的重要保证。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充实的科研基金和良好的生活条件有力的保障了引进人才的成长,使他们安心工作,充分发挥特长。切实“人才为本”、“百家争鸣”的观念,在政策方针、学术科研上一视同仁。采取破格提升、重要岗位特聘和提高特殊岗位待遇等方式,把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采用多样的聘用方式。

效仿国内外大学的通行做法,建立“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新机制,采取特聘、兼职、项目合作、短期工作等多种形式广泛吸引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构建开放式人才管理模式,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共享,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三)引进人才与学科建设相结合。

学校的整体定位决定着学校的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猛发展,人才(师资)数量、质量跟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加之随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又产生、形成了新兴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新的师资,这些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的紧张和缺乏。高校的人才引进应该与学校整体定位和发展战略机遇结合,要选准重点学科或特色学科,要从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出发,立足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引进人才和学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四)强化引进人才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拓展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使引进入才的业务素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引进人才的继续教育制度。继续教育根据引进人才的学科专业和科研特长,兼顾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采用各类培训班、进(研)修班、国内外调研、学术技术讲座(会议)、广播电视教育、网络远程教育和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的自学等方式进行。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引进人才的专业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使引进人才始终站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前沿,以此带动学校建设和发展。

(五)落实引进人才的考核。

为了充分发挥引进人才效能,避免优越的学校待遇和长时间的日常工作,使个别人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学校应建立健全一套人才引进后的考核机制。引进人才应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严把进口关;建立考核档案,实行年度考核制;根据个人贡献情况,落实奖惩制度。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促使引进人才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从而使学校达到引进入才的预期目的。

二、强化自主培养体制。

在健全人才引进机制的.同时,对现有师资队伍的自主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长期的培养规划,完善的培养体制,将进一步建设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一)保证培养经费,多渠道多视角地实施教师培养规划。各院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多层面的教师培养方案,保证培养经费到位,力争科学合理地使用。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有关高校进修学习,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接受系统培训。还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定期选派教师进行出国进修、攻读学位等,使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还可利用在国外学习的有利条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确保高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借鉴国外经验、举办教学成果交流。高校应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去探究更有效的教师素质提高方案与策略。当然,高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借鉴与创新结合起来。

(三)苦练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是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的关键。首先,要树立高校青年教师良好的专业态度,即树立良好的教育信念、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其次,专业的意识对于初任青年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高校青年教师虽然在大学时学了一些知识,那也只是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与专业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积累,当拥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才能发生质的飞跃,上升而达到大家公认的专业水平。

(四)加强师德建设,树立高校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需要。坚持每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切实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时间保障,内容落实,形式多样。坚持用身边的典型教育感染身边的教师。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新闻、报纸等宣传媒介加大舆论宣传,扩大影响,不断深化教育效果,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

(五)建立教师基本素质评价标准,重视教师素质培养的实践性。学校应注重从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师素质培养方案,让教师经过培训,能够在观念上产生一个飞跃,从而初步具备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利用信息环境的基本能力和意识。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对教师运用理论整合教学资源、进行学科教学实践的长期指导和跟踪相结合,使教师的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能力同步提高。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兴衰。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牵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应紧紧抓住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的契机,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尽快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建设情况,通过自主培养的方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为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楼世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5).

2周光明.论正确处理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五个关系[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3黄敏华.如何改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考试周刊,2009,(6).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十一

摘要:如何让没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快速地具备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能力?这是目前摆在各大高校领导面前的一大难题。不少教师接受培训后感慨自己学习后对未来的教学更加迷茫了,虽然专家们的理论分析很到位,但对创业没有丝毫经验的教师如何才能理解这些创业理论又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面对这一门新课程、新学科,学校有必要花大量的精力放在该课程的师资队伍的建设上。

在此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大规模改革中,创新创业课程成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涉及的学生至少是全校四分之一的学生,能胜任该课程的教师哪里来,高薪聘请企业的知名创业成功人士?还是直接把任务划分给学校现有的在职教师?这就是摆在高校领导面前两个活生生的问题,也是本文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过程主要讨论的两点内容。

就这点可以肯定地说,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创业成功人士的参与。创业成功人士的参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1.1讲座形式学校应该聘请各个行业的创业成功人士来学校给学生们进行交流学习,因为这样的成功人士往往才会被现代学生所信服。讲座交流学习方式不拘泥于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别样的学习形式,现代的学生更喜欢这样的课堂。成功人士给学生往往传导的是他自身创业成功的事迹,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学生能够弄内心深处去感悟一些东西。1.2聘请创业成功人士作为该课程的专职教师讲座形式的教学有利也有弊,创业成功人士往往只是在讲述各自的成功经验,并没有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去创业,他们是有保留地交流经验。如果学校能够把创业成功人士聘请过来作为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专职教师,那就不一样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将会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们。既然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门必修课程,那么与之对应的教师就应该也因此孕育而生。因为创新创业作为一门课程、一个学科,要找专业教师没有比创业成功人士更加适合的人选了。

在没有创新创业课程的专职教师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年青老师让学校领导看到曙光。

2.1一次尴尬的教学经验。

一位电子技术专业的年轻老师的创新创业课程第一次课堂教学经验:“他走进教室自我介绍之后得到了学生的鼓励,才敢翻开创新创业导论的教材,第一堂课几乎是按着课程念完一些理论知识,然后跟学生们一起读完了课本上的相关案例,连跟学生们分析案例时自己都好几次词穷。”该教师对自己不自信源于没有创业的经验,可以深刻体会到没有创业经验的老师给学生上创业课程无疑是纸上谈兵。

2.2教师培训。

不管什么专业的教师都是要靠学习培养出来的,那么创业创新课程的专业教师肯定也是可以经过学习培养出来的。年青教师具有好学的特质,经过一定的学习培养肯定可以胜任该课程的教学。

2.2.1网络课程培训。

网络学习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网络学习关键在于网络资源的建设。缺少创业经验的教师们同样也希望网络学习资源能够有越多的'创业案例越好。我们要从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中借鉴教学方法,而不能照搬教授们的教学方法。比如,网络大部分的学习专题都是以本科教学为主,理论研究偏多,但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而言,学生对理论知识是比较排斥的。若教学过程完全照搬各位专家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那么教学效果应该不会很好,甚至反而会越来越差。

2.2.2专家学者面授教学。

学校、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该多组织安排专家学者来给年青教师或学生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教师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专职教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比较了解,相信只要经过一定的培训,教学效果就不会很差。成功企业家的教学经验不足,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参与教学工作,所以若由他们来承担创业创新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一定就很好。

2.2.3教师参与创业实践。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在不耽误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参与创业活动。要想让学生们都有机会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师本身就应该先有机会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该想尽各种办法来让负责该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能力的锻炼。

3结束语。

面对于创新创业课程,我们希望该课程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学生能从课堂中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更希望创新创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冯林,张葳.批判与创意思考[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杜永红,梁林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于互联网+视角[m].清华大学出版社..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十二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目标,实施和完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则是加强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建设。高校体育师资建设是体育素质建设的基本保障。然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存在诸多问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协调适应等原则,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素质体育师资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越来成为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断实现育人目标现代化,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的战略性教育目标之一。高校体育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体育教育的有力支持,高校人才培育的身体素质将出现短板,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竞争意识的社会人才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因而,在素质教育的有力导向下,必须不断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各种路径发展体育师资队伍。

近年来我国高校院校的不断扩招、兼并和调整,形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和目标。在此形势之下,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当前高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急需扩充师资力量。根据当前学界的研究,随着高等院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高等院校的体育师资却没有相应增长,因而普遍出现公共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过大的情况,甚至达到了399∶1的程度。生师比过大导致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加大,教学任务加重,进而威胁到体育教育本身质量的提高。此外,教育质量的问题还突出表现在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和硬件资源的不足上。硬件条件是体育教育的基础,没有足够的体育教育资源,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必将难以进行。

其次,当前高校体育教师有效激励制度供给不足。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主体不断分化,利益激励亟待规范。在制度激励理论中,个体是追求自我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追求自我利益是其行为的根本动力。个人利益有多种形式,其中经济利益是普遍的和基本的形式,其他的利益形式,随着个人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不同而不同。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师资的需求层次中,经济需求仍处于首位,其次是自我实现需要、安全与依附需要、尊重需要。然而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有效激励却无法形成有效制度,使得各种制度发挥规范和约束作用,也无法使各种利益激励在个人身上实现整合,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组织人力资源问题中的根本挑战。

再次,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有限。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是决定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科学素质、工作质量,衡量体育教师素质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前,高校学生数量的剧增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来看,体育教师队伍中以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历居多,研究生比例低于国家标准,尤其是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比例更小,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的数量不足。“学缘”结构单一,“近亲化”严重。职称结构不够合理。体育教师学历职称结构的不合理,就突出体现在拥有博士学位的人较低,属于金字塔的顶端。而博士群体恰恰是具有科研能力、发展科研成果的主力军,因而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不足表现明显,高等院系体育教师撰写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亟待提高。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高层次要求,越加需要科研能力的增长来辅助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制约必将影响体育教学理想效果的实现。

二、素质教育目标导向下体育师资建设的原则探析。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培育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加快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建设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关键。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学校体育发展之本的观念,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建设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这一方面意味着要促进广大体育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准,强化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要掌握和了解体育教师的心理状况和各类需求,从个体的需求层次出发,着力于满足体育教师生产发展的各方面需要。

二是科学发展原则。素质教育强调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去进行教育课程的设置、教育计划的确定,这就意味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科学发展理念的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具体到高等教育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来说,科学发展原则意味着必须尊重体育师资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就要求需要全面调查和认真研究当前我国体育师资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和反思体育师资建设中的难题和挑战,学会运用科学方法、理性工具和整体性思维来探索体育师资建设的总体战略和具体步骤。

三是协调适应原则。高等教育的发展立足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当中,离不开各方面环境条件的支持。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体育师资的建设应当适应经济发展,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建造发展相适应水平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场地;体育师资建设应当适应社会发展,将时代发展的理念和社会进步的观念融入体育师资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来;体育师资建设更应当与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其他内容紧密协调、相互配合,使得体育素质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课外活动等融入一体,使体育教育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和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视域中的高等教育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也必须依托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有力建设和持续发展。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存在着诸多体育师资建设落后的现状和问题,根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协调适应的原则,应当从以下途径出发,大力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育师资发展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任何一个教育目标实施的导向和指南,缺乏科学、有效、可实施的战略规划,教育目标就无法完整实现。基于素质教育的导向,体育素质教育必须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如何开展体育素质教育,设置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应当成为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而体育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体育师资队伍的发展才能为体育素质教育奠定根基。在此认识高度上,中央和地方各级高教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体育师资建设,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对体育师资建设的总体目标、分目标、资金投入、实施部门、实现步骤等内容予以明确化,使得体育师资能够得到有序建设、持续发展。

其次,大力加强体育教育的科研能力建设,提升其整体教学和科研素质。加强体育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下达文件的明确要求。根据我国当前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较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当大力加强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建设。这就要求各高校应逐步建立体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完善、落实教师进修制度,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支持院校面向社会聘请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同时,各地方政府和高校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和办学特色,设置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科研能力发展目标,一方面积极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体育教育理念的提升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另一方面应补上科研能力较弱的短板,加大投入引进培育科研人才,积极促进研究型体育教师队伍的建立。

再次,应当优化各项教学制度,设定合理的激励结构促进教师队伍发展。制度建设是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师资建设能够持续进行的必要保障。制度即是所有约束和激励人们行为的一切正式和非正式规则的综合。在正式制度的建设中,高校应当反思现有教学制度中的问题,修改或废除阻碍体育师资建设的落后规则,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奖励制度和惩处制度,加强诱导因素、行为导向制度和行为规化制度三者之间的合理协调,通过合理的制度规定为体育教师人力资源队伍的发展奠定基础。在非正式规则的建设中,应当充分调查研究当前高校体育教师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基本观念,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实现和满足高校体育教师的各项需要,同时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体育教学和师资建设塑造一个文明、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十三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市教育局、县教科局相关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坚持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1、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3、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1、课程的有机渗透。依据上级要求,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有效渗透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美德、劳动技术的教育。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可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培养责任感。

3、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4、鼓励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5月)。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

3、课程整合与渗透。利用学校各级课程进行整合与有效渗透,利用有利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4、加强督导评价。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突出家务劳动评价,形成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具体的劳动情况和相关材料计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可作为评选“劳动小能手”、“三好学生”等的依据之一。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6月)。

各校对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交流。做好劳动教育成果的积累(如汇总家务劳动,家务劳动的感受体会,家庭成员对孩子家务劳动的评价感受等等)。同时要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存档工作,并上报中心校,届时中心校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对评选出的家务劳动小能手、劳动好少年等进行表彰。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十四

20xx—20xx年是我校在省部共建新平台上实现西部一流,全国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奋斗目标的关键阶段。为了抓住这一战略机遇,用好用足国家和省上的扶持政策,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人才荟萃、富有创新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支撑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校师资队伍现状,统筹学科专业建设需求、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特色强校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西北师范大学20xx—20xx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问题。

“十二五”、“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稳定、培养、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工作措施和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教师的数量明显增加,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得到了整体性优化。20xx年至20xx年,教师人数从834人增加到1217人;教授从102人增加到224人;副教授从303人增加到37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从83人增加到261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从250人增加到583人,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净增29.4%;教师中外校毕业者714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9%。

师资队伍的数量增长和结构优化支撑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办学规模扩大的需要,支撑了人才培养结构从师范教育为主向大力发展非师范教育、推动学校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需要,支撑了学校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需要。

但是,目前的师资队伍建设状况与全国同类高校相比,发展速度仍显缓慢,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现有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专业师资已不能满足学校学科发展和办学规模的需要;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拔尖创新人才数量偏少;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偏低,仅为21.4%;截止20xx年底,我校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89人,仅占教师总数的8%,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偏低,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学术团队建设滞后,部分学科梯队断层现象严重;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务者比例仅为24%,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仅为18%,青年教师整体教学任务重、科研成果少、发展后劲不足。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人才强校战略在学校整体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统筹学科建设需求、教育教学改革需求、办学特色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数量目标与质量目标相结合,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紧紧抓住稳定、培养、引进三个环节,通过超前规划、学科带动、机制创新等措施,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人力保障。

(二)建设目标。

依托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创新基地和重大项目,努力构建人才集聚平台、成长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定位明确、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衔接紧密的师资队伍培养和支持体系。到20xx年,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400人左右,兼职教师达到100人左右,紧缺专业教师数量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达到55%以上,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0%以上。拥有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高层次学科带头人10名左右;在本学科方向享有国内外较高知名度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30名左右;在本学科方向享有西部地区较高声誉的中青年专家100名左右。

三、重要举措。

着眼于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双重目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五大计划。通过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模式、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汇聚领军人才,打造创新团队,整体提升中青年教师的素质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一)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20xx—20xx年,学校将实施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设立“西北师范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储备基金”。通过引人与引智相结合的灵活思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高我校人才聚集效应。

——根据学校建立的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设置首席专家岗位和相应的专职科研编制,发挥科研创新平台、创新基地在汇聚优秀人才、培育学术梯队、产生重大成果等方面的聚集效应,吸引高水平人才来我校工作。

——设置10个左右特聘教授岗位,吸引学科领军人才。通过公开招聘、合同管理,面向海内外遴选一批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思维,能带领本学科在前沿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领军人才,规划学科发展,主持和组织重大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学科队伍建设和学术梯队建设。

——每年设置20个左右讲座教授岗位,吸引优秀学术带头人。依托国家人才引进“__”及甘肃省“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积极采取“成组引进”和“带项目引进”的方式,吸引一批具有国际较高学术影响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指导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整合学科梯队,培养学科带头人,指导、培养博士研究生,争取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

——依托多学科集成的创新团队,吸引和培养100名左右本学科方向在西部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专家。

20xx—20xx年,学校将通过培养、引进和转型三个渠道,建设一支70人左右的以承担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工作为主要任务的专业教师队伍,着力解决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定向培养。每年留出2个博士招生名额,定向培养学科教学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通过七年的不间断培养,到20xx年学校定向培养的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教育专业师资达到20名左右。

——积极引进。面向国际国内人才市场,以优惠待遇条件吸引10名左右教师教育学科学科带头人,开展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引进15名左右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毕业、具有较大潜力的优秀博士研究生;面向基础教育一线教师队伍,采取柔性管理模式,遴选15名左右具有丰富经验和一定的学科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具备高级职称的实践型专家兼职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学科研工作。

——促成转型。积极推动具备普通专业和教育学或心理学两种学历背景的在职教师转换发展方向,通过短期进修培训和实践锻炼,转型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教师达到10名左右。

(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旨在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优秀青年学术骨干、为未来学科领军人才的成长搭建平台。20xx—20xx年,学校将通过设立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培育项目等措施,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条件;通过支持攻读博士学位、分批次进修学习,整体提升青年教师学历层次、学缘结构;通过给任务、压担子,激发青年教师自我发展、自动提升的危机感、紧迫感。

——实施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依托“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资助计划”提升青年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到20xx年,培养100名左右具有独立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为青年学术领军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施百名教学新秀培育计划。每年遴选15名左右在教学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青年教师予以资助奖励,支持青年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

——实施青年教师学历提高计划。每年选派30名以上的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每年引进30名左右的“985”“211”学校和科研院所应届博士毕业生来我校工作,使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四)应用型专业师资建设计划。

应用型专业师资建设计划旨在重新整合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20xx—20xx年,学校将通过引进、引智、转型、校企校地合作等渠道,建立起一支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具有应用型专业知识结构、学习或实践背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直接引进。吸引一批具有博士学位、实践经验丰富,又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实践型人才补充到相关专业师资队伍中。同时,从国内外科研院所选留一定数量相关专业的硕士(尤其是具有相关专业资质、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上应届毕业生来我校工作。

——采取柔性管理模式,面向社会聘任100名左右相关专业的实践型专家兼职从事应用型专业的教学工作。

——推动转型。遴选100名左右相近专业方向的在职教师,鼓励他们转换专业发展方向,通过短期进修、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等途径转为应用型专业师资。

——加强校企、校地合作,扶持应用研究创新,提高应用型专业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

(五)师资队伍国际化成长计划。

师资队伍国际化成长计划旨在提升师资队伍把握本专业领域国际前沿知识和信息动态的能力,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和双语教学能力。20xx—20xx年,学校将通过选派留学、短期进修访学、与国外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邀请海外知名专家讲学等多种途径大力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通过七年的建设,使我校教师具有国外留学、研究经历的比例达到30%左右。

——积极争取国家公派、西部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每年选派15名左右教师出国攻读学位、进修访学。

——设立中青年教师留学基金,每年选派30名左右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到国外高水平的科研院所进修深造,提升教师国际学术背景和整体素质水平。

——启动双语教学师资培养计划,选派100名左右从事双语课程教学的教师赴国外学习相关课程,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实施海外学者讲学支持计划,每年邀请一批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提高学校和教师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弘扬百年办学传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把“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师大精神和百年办学的优秀传统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在教师管理、培养的各个环节,贯穿在教师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引导广大教师继承扎根西部,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自觉融入学校建设西部一流、全国高水平大学的宏伟事业。

——修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突出对全体教师“奉公守法、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尊重学生、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建立教师进修学习与日常培训、新聘期培训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促进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主动把握学科发展动态,主动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的教学。强化对新上岗教师的岗前培训,使他们熟悉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定位,熟悉岗位职责和相关管理制度,缩短适应期。

——建立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师德问题劝戒制度和师德评价结果运用制度。把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聘用的基本条件,作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岗位职责和业绩评价体系。认真落实《西北师范大学学术道德与学术行为规范(试行)》,保护学术环境,惩治学术失范。在晋职、评优、评奖中严格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

(二)构建新型师资管理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i类创新基地平台汇聚和培养人才、优化资源配置、创造重大成果的独立运行机制。实行学校直接领导下的首席专家负责制。创新基地平台具有科研活动、人才培养和科技资源分配的自主权。首席专家在国内外公开招聘,合同管理。实行创新基地平台人员准入制,通过平台招聘,将符合创新基地平台建设目标、科研基础好、合作精神强的学术带头人和研究队伍引进创新基地平台。创新基地平台实行以竞争和流动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及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制度。首席专家和研究人员实行年薪制,采用工资加创新人才津贴的二元结构工资制度。

——打破人才部门和单位所有的壁垒,打破影响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壁垒,支持教师跨学院、跨单位组建创新团队,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带动教师队伍科研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整体提升。

——创新教师业绩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校内津贴分配制度。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按照不同教师岗位类型、不同学科类型、不同专业类型,分类设计岗位职责和业绩评价指标,确定相应的校内津贴发放标准;突出教师创造性业绩的权重,加大对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奖和应用性成果的奖励力度。

——充分发挥职称评聘的杠杆作用,按“科学评价为基础、岗位需要为前提、聘约管理为手段”的原则,激励教师努力钻研业务知识,提高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在学校师资队伍学历普遍提升的情况下,逐步提高职称评审中的学历等要求。

(三)营造稳定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创设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学术环境,靠实学校领导密切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扩大教师在办学治校方面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广大教师在参与办学的各项工作中享受事业发展的乐趣,感受主人翁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加大资金筹措力度,逐步提高校内津贴总量,增加教师收入。

——加快青年教师公寓建设,改善中青年教师居住条件。

——关注教师健康,对全体教师进行定期体检,精心组织系列体育活动,免费开放体育设施,组织、引导教师积极锻炼身体。

——办好附属中小学和幼儿园,为广大教师子女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服务。

(四)加大经费投入。

设立1亿元的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基金,支持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五大计划。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十五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思政工作队伍不仅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实现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而且是维护校园稳定,确保我校教育教学秩序正常运转的需要。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其主要内容就是加强这几支队伍的建设,大力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和推进思政队伍立体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1.配足配强组工干部,为思政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这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组工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能力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要配足配强专兼职组织工作干部。

2.优化强化辅导员队伍,实现思政队伍职业化。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一线,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支稳定规范、精干高效、独具特色的政治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优化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我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加强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核,辅导员上岗前应经过心理测试和职业倾向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其任职的重要条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新任辅导员上岗前要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岗前培训,由学校对培训合格的辅导员颁发结业证书,使辅导员做到持证上岗。按照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的职业等级要求,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化建设,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2)实施一年一培训计划。开展全校辅导员全员培训,使每一名专职辅导员1年内至少参加1次学校组织的专业培训。重点加强新聘辅导员培训,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辅导员在岗期间每年要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在岗培训。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内地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修培训。提升辅导员学历层次,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他相关学位,学校积极推荐工作实绩突出的辅导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非思政专业辅导员应在参加工作3年后,选修并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六门主干课的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培训,建设一批网络培训精品课程,提高辅导员培训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我校要将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享受有关鼓励政策。

(3)完善实践锻炼制度。依托我校与疆内其他高校、内地援疆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组织辅导员赴北疆高校、内地援疆高校学习考察,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组织辅导员到革命圣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等开展社会考察和假期实践,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广泛组织辅导员开展假期家访,密切家校联系,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需求。建立辅导员校际挂职锻炼机制,推动辅导员与党政干部之间的经验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学院选派辅导员到学校党政机关、学校周边的街道乡镇、国有企业等挂职锻炼。

(4)为辅导员配备助理,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为辅导员配备助理,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选用高年级的学生干部作为辅导员助理,使辅导员可以专心致力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工作,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增加辅导员的工作幸福度。

3.充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目标。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参与,实行班级导师制是充实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作为班主任队伍的补充,班级导师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包括各学院教学管理主要领导、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以及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组成,与班级和学生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和学生交朋友。

4.用好用活思政教师,提升思政队伍专业化水平。

通过聘请思政教师担任社团导师和班级导师,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让思政教师能够结合学生中的各种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提高自己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两课”教学中,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以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学习特征的了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的辅助队伍。既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和主课堂作用,同时发挥思政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势,具有“双重效应”。

1、规范培训,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时代的变化与挑战,发挥好思政工作队伍的主体作用,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是唯一的出路,规范培训是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的有效途径。

规范培训内容是规范培训的核心。紧紧围绕思政工作知识与能力所需规范培训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中共党史与党建理论、共青团历史与团建理论、世界观与人生观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内容;二是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知识、法律常识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三是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教育能力、职业指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思政教育岗位必备能力的培训课程。四是“菜单化”选学课程。

2、以干代训,建设“实干型”思政工作队伍。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往往是辅导员,年纪较轻的辅导员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也更容易理解学生的动态、想法,增添了思政队伍的朝气与活力,但年轻辅导员往往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见识不多,经历很少,所以他们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方法欠缺。通过建立日常工作会议制度,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沟通、交流、讨论和重点讲解,在讨论分析中寻找突破口,解决突出问题,使思政干部在业务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提高;通过“一带一”、“一帮一”互帮互学的形式,实现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岗位实践加强思政干部的工作实操能力;通过交叉检查、现场观摩,实现互帮互学、互相促进,提高学生思政工作队伍的战斗力。

4、拓宽思政工作队伍职业发展渠道。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干,科学设计学生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职业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思政工作队伍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引导思政工作队伍走职业化发展之路。建立思政工作队伍与校内专业教师的交流机制,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与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衔接机制。把思政工作队伍作为高校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建立从专职思政工作队伍中选拔党政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

5.推进职业文化建设。坚持精细化工作理念,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内涵建设,培育思政工作队伍核心价值观,凝练思政工作队伍职业伦理。建立思政工作队伍岗前宣誓制度,培育发掘思政工作队伍先进典型,塑造思政工作队伍职业形象,增强思政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和职业认同感。每年举办全校思政工作队伍职业能力大赛,展示思政工作队伍才能风采,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健全完善思政工作队伍谈心谈话制度、家访制度。通过调查研究、交流谈心、走访慰问等方式,加强对思政工作队伍的人文关怀,改善思政工作队伍的工作、生活环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6.加大表彰宣传力度。学校党委、组织部将思政工作队伍纳入优秀教师评选表彰范围,并在校优秀思政工作者评选表彰名额中向一线专职思政工作队伍倾斜。设立校级优秀思政工作队伍工作示范岗,着力培养一批思政工作队伍的“带头人”。加大对思政工作队伍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把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作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人才强校的重要举措,统筹培养、同等支持。建立高校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高校党政“一把手”是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党委要明确专人分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党政专题会议,分析、研究、部署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工作。

2.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实现队伍整体优化,做到思政工作队伍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相互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岗位与其他教育、管理、服务岗位的相互配合,思政工作队伍工作与校外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相互协调,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工作的有利环境和氛围。

3.加大经费投入。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和培训。各学院要把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并落实培训经费;要设立思政工作队伍科研专项经费,学校要在社科基金中设立思政工作队伍科研专项基金,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完善考核机制。学校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文明学校考评等,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情况督导检查。要把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纳入提高我校办学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我校行政部门和各学院党政领导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同事评价和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把思政工作队伍工作评价结果作为进行绩效考核、发放岗位补贴的主要参考,作为岗位聘任和发展晋升的重要指标;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思政工作队伍要予以警示谈话,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思政工作队伍要通过一定程序予以解聘。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十六

进一步组织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校本培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劳动纪律观念;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职工的整体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学校管理队伍。

(2)建设。

1、坚持周一例会制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2、管理干部要做到“五个一”要求;即深入一个年级组,深入一个教研组,抓好一个科研课题,指导好至少一个青年教师,高质量的完成听课指标。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学校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靠近。学校领导干部要参加平均每周2小时的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提高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4、在县教委开展的“20xx教学管理年”活动中,要认真参加并组织好相关活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

5、干部在教育科研方面为群众的表率,除抓好一个科研课题之外,每学期要撰写出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

6、认真落实好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廉正建设;使干部真正做到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踏实肯干、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的模范。

(4)建设。

1、坚持周二例会制度;除集中学习之外,还要进行自学,保证每周2小时学习时间;并写出学习心得及在工作实践中运用的总结。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职工带头使用文明用语,杜绝使用不文明语言;教师要依法执教,落实好上级有关精神,不搞以盈利为目的的家教活动。

3、严格组织观念,严肃劳动纪律,反对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作到政令畅通;下大力气抓好教职工的各项管理,使得教职工进一步积极按时参加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等活动。

4、认真贯彻上级教育体制改革精神,增强教职工竞争意识。

5、继续抓好青年教师成才工程。

(1)做好20xx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推荐评选工作。制定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发展规划以及培训方案,进一步完善校级骨干教师的考核评选制度,学校要对县校两级骨干教师予以鼓励。

(2)进一步完善指导教师制度,开展好校内“导师带教”活动。

(3)在教师中继续开展“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活动,让学生、家长参与对教师的评价,学期末评选出我校的“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并报中教科参选。

(4)请师德讲师团到我校演讲,学习我县优秀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6、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多种培训模式相结合,建设一支复合型的教师队伍。

(1)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如培养一批能够担任综合实践类课程的教师,班主任要成为心理辅导员等。

(2)落实好上级及我校的十五时期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意见。鼓励教师进修,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3)努力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校本培训。

(4)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改革的相应培训工作,广泛学习试验区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成果,为国家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落实奠定基础。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十七

《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快气象培训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建设。《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的目标要求,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实施“211教师培养计划”,计划培养或引进20名学科带头人,培养100名具有高级职称且教学水平高的专职骨干教师,选聘100名教学质量高且学员反映好的首席兼职教授,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气象培训发展要求、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二、学科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

人才是学科队伍构建的基础,完整的学科团队是由学科带头人、骨干人才、青年人才等不同层次、发挥不同作用的人员组成的。学科队伍建设的内容包括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整体队伍的数量、素质、结构状况等。学科带头人是学科队伍的灵魂,引领发展。他们在学科团队中担任多种角色,是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是学科团队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能够根据发展需求,整合目标、制定规划、组织队伍、协调关系、指挥实施,有效推进学科发展。骨干人才是学科队伍的主力,承上启下。他们在学科团队中是学术思想活跃、年富力强、具有创造力的群体,是学科建设主要任务的具体完成者,也是培养带动新人的主要力量,其中的骨干拔尖人才可以作为未来学科带头人的后备力量。青年人才是学科持续发展的保障,承载希望。青年人才的素质和潜在的创造能力将决定学科队伍未来的兴衰,对学科的存续和发展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是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学院队伍特点分析。

第一,由于近年来人员退休和大批量引进毕业生、归国留学人员、博士后等高学历青年人才,学院人才总量近一半为35岁以下青年人,36至45岁中青年骨干人才仅占17%,46岁以上人才占35.4%,整体队伍年龄结构呈中间小两头大的形式,年轻人多,经验不足,还需花时间花大力气进行锻炼培养,中间中青年骨干不足,骨干力量年龄集中在46岁以上。学院近年来引进毕业生、归国留学人员、博士后等人才的学历层次都较高,基础比较好,职称晋升也较快,自以来,学院人才队伍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不断攀升,目前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占69%,高级职称人才占56%,队伍发展潜力较大。第二,学院青年人才队伍是占学院人才总量近一半的庞大队伍,是学院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因此这支队伍的素质和潜在的创造能力如何,对学院将来的'发展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年人才队伍整体水平较高,大部分具备硕士博士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副高职称中几乎都是博士,三到五年内可有实力晋升正研;中级、初级职称的人数较多,中级职称中大部分为硕士博士,三到五年内可有实力晋升副研。但是,干部学院35岁以下青年人才男女比例为1∶1.625,女多男少,性别比例严重不均衡。第三,人才是学科队伍构建的基础,学院学科团队成员来源于学院师资队伍,因此队伍结构上也存在一些相似的特点,但也有不同。学历层次较高,大多数为研究生以上学历;职称较高,十四支队伍中,有8支队伍高级职称人员达到一半以上,仅有两支学科队伍高级职称人员较少,占1/4,但是正研级专家很少,多数学科没有正研专家;每个学科领域,学科团队成员专业背景与学科匹配度都很高,有些学科也有交叉学科或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的团队成员,这更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年龄结构上,各学科团队成员普遍很年轻,需要锻炼和成长,有个别学科团队成员年龄普遍偏大,创造力和潜力不足;学科团队大多女多男少,性别比例严重不均衡。学院正研级专家较少,学科带头人更少,目前学院的学科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仅有个别重点学科具备学科带头人,多数学科不具备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比较匮乏。学科梯队结构也不是十分合理,年轻人才偏多,作为学科队伍的主力的骨干人才不足,需加快培养学科骨干人才的步伐,充实学科骨干力量。

四、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

第一,基于学院学科发展现状和学科带头人培养目标,人们可以将学科带头人学术权威和学科团队组织领导者的两重角色分开来考虑,分为学科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分别承担学科团队组织管理和学术引领的职能。设立学科队伍一个学科负责人,多个学术带头人的模式,一个学科可以有多个研究方向,学科负责人要是其中一个研究方向的骨干拔尖人才,同时还要负责整个学科团队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管理,而学术带头人可以只是在某一个研究方向上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第二,借水养鱼,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聘请一些学科急需的有名望的专家学者作为学院的学术带头人,兼职指导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包括参与学院的学科规划建设,参加学院重大科研项目的申请,带领学院的骨干人才参与到一些重大科研项目中去等。在这样的学术科研环境下,学院的骨干拔尖人才可以得到更充分的锻炼和成长,发展为学术带头人的后备力量,也能够推进学科队伍的整体发展,将学科队伍推向学科前沿。时机发展成熟的时候,有些聘请的学术带头人也可以直接引进到学院来,作为学科带头人,发挥更全面的引领作用。第三,学院各学科牵头人多为学科团队中骨干拔尖人才,承担着谋划和推动学科发展、组织管理学科团队的任务,可以作为学科负责人加强培养,一方面要在学术带头人的带领和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科研水平,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强自我培训和修炼,继续提高团队组织、领导、协调和管理的能力,对其中有潜质的学科负责人也可以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储备力量。对于这部分储备人才,创造条件和机会,送到国外访问进修,了解国外科技新动态、新进展、新方法,开阔视野,快速提升学术科研水平。第四,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发放学科带头人津贴,对学科带头人进行业绩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圆满完成学科发展计划和达标任务的学科带头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未按计划完成达标任务的重点学科带头人应解聘,重新进行选拔和考核。

五、学科梯队建设及成员培养。

第一,对有潜力的青年骨干人才,要给压担子、压任务。敢于让他们承担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参加重大科研课题的重要工作,在任务的驱动牵引下,可使一些有潜力的人才脱颖而出,从而培养出骨干拔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并形成良性循环。第二,有计划、有步骤、分批次地将不同层次、担负不同任务的青年人才“送出去”,国内外进修、访问交流和培训、下基层锻炼、到业务单位挂职,给他们创造“充电”的机会。第三,把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教授“请进来”,请他们授课作报告,通过专家的授课、指导和与专家的交流,使青年人才了解国内外科技新动态、新进展、新方法,开阔了视野。第四,加强内部交流,对于“送出去”的青年人才,把他们国内外进修、访问交流和培训、下基层锻炼、到业务单位挂职的所见、所得、所感作交流汇报,同样也能使大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子江,李子兵.国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与特色[j].大学教育科学,(1).

[2]张天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科稳步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7).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十八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能力,根据《长沙市“xx”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长教发[20xx]3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二五”规划,根据校长室工作安排,特制订本方案。

和谐的教师团队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团队建设中所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因而能否构建一个和谐的团队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命运。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课程理念的创新,和谐团队赋于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我校将通过系列措施,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与战斗力的高素质卓越教师队伍。

全校教职员工。

(见附件一表)。

1、教科室:负责活动及会议安排、专家预约、接送、资料收集、整理。

2、总务处:负责饮用水;

3、信息中心:负责会场设备、录像、摄影。

2、外出训练请老师们着装轻便,注意防暑,注意安全(详细要求见拓展活动方案)。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十九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优秀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计划在全体教师中推荐成绩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师,然后由澎湃新闻进行撰稿宣传。为做好推荐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全校所有在岗教职工,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本校从事教学工作满5年以上教师。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在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中率先垂范,师德师风深受学生、学生家长和同行的认可。

1.有理想信念。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2.有道德情操。为人师表,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以德施教、以德立德,人格品质高尚,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坚守精神家园;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3.有扎实学识。既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教学能力过硬、教学态度勤勉、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具备学习、处事、生活、育人的智慧,是智慧型老师,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

4.有仁爱之心。爱岗位、爱学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善于在教书育人和教学管理之中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能够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尊重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

5.其他要求。推荐人选必须能够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对全校教师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其推荐资格:从事有偿家教或在校外社会培训机构兼职、兼课;以获取利益为目的介绍、暗示或强制学生接受家教或到培训机构培训;擅自给学生征订复习资料或推销学习资料及学习用品;向学生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歧视侮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在招生过程、评估考核、职称评聘、领导选拔任用、评优树先等活动中存在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拉票贿赂等违纪违法行为;其他损坏教师形象和声誉的行为。

根据学校推荐方案,我校每月推荐星教师1名。

1.学校制定推荐评选方案。内容包括推荐评选的范围条件、办法、程序等等,单位推荐评选方案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2.学校组织实施推荐评选。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根据单位推荐评选方案,实行层层推荐的方式组织实施评选推荐工作,确定推荐初步人选。

(1)教职工代表民主评议推荐。召开教职工代表会议,公开范围、条件。根据一线教师综合表现情况投票推荐1名“星教师”候选人。

(2)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评议推荐。学校推荐评选工作小组结合全体教职工评选推荐情况提出学校推荐初步人选。

3.学校领导班子审定。学校领导班子对推荐评选情况进行审核,研究确定单位推荐人选。

4.学校公示。学校将推荐结果、推荐人选的基本情况等内容在单位明显位置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个工作日。

5.专业媒体撰稿宣传。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篇二十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政策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培养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实施计划。

我校劳动教育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劳动基地建设,以实践教育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和生存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成员:xxxxxxxxxxx班主任。

1.以教育为导向。坚持以德育为基础,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的劳动为国家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2.遵循规则。有效地将劳动实践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学生特点和学术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当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整合专业。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过程和特点,探索建立产业教育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与实践培训活动有机结合,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模范精神。加强诚信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实践导向。以劳动实践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劳动生产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验劳动困难,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精神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新颖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

用3-5年时间,争创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实现中职劳动教育常态化,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家庭普遍重视劳动教育良好氛围。统筹区域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健全有效的教育机制,形成立体、开放的中等职业教育劳动教育体系。

(一)科学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与每天劳动时间有机结合,与实训实习有机结合,发挥实习实训课在劳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每学年设立一个集体劳动周,根据专业、年级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根据需要编写职业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或自主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社区、社会资源,开发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社区劳动实践课程。开发校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职业学校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结合专业设置,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企业劳动实践课程。

(二)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专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将劳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劳动实践有机结合,有序开展。统筹组织好学校劳动实践。结合学生管理一日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教室环境美化、实训室清扫、勤工俭学等劳动实践岗位,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劳动实践岗位系统图谱,引导学生自主制定校内劳动实践公约,倡导学生自治管理,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服务理念。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企业,参加校外劳动锻炼。基于产教融合的企业劳动实践。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用技能参加劳动,通过劳动促进各专业交流,引导学生尊重规范和标准,积累职业经验;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相结合,鼓励创新型劳动,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三)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各班级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沟通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使广大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合理安排劳动作业。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明确家庭劳动内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作业,以一定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鼓励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

(四)大力推进社会劳动实践教育。

明确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实施要求。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社会实践范畴。加强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劳动实践。推行学校集体组织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数量和质量。通过各类培训提升教师指导能力,教师躬亲示范,以身作则,结合各类基地特点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参加劳动,逐步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加强对教师劳动教育参与度和劳动教育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的考核。公益劳动实践教育方式。联合社区、街道及各类公益场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校团组织的作用,做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教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加强劳动,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建设部分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制定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力争挂牌省级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率先建成一个规模适度、课程完备、管理规范、运营良好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并向所在地区中小学生开放。鼓励学校因地制宜栽植多种类的花草、树木,开辟专门区域种植农作物,开展适宜的养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承担养护、种植和养殖等劳动任务,学习相关劳动技能和动植物知识。打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统筹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因地制宜,面向行业、企业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一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型劳动教育实训基地。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

(六)创设劳动文化传承主阵地。

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多渠道表彰宣传劳动实践优秀典型,在学生中牢固树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结合学校特色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班会、劳模报告会、工匠进校园、手工作品制作、劳动技能表演等活动。发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志愿者组织,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与二十四节气、“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农村学校可结合地域特点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教育学生热爱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积极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七)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学生在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将具体劳动内容、过程和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作为升学、评优、毕业的重要参考。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对各地劳动教育组织和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的专项督导。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要根据规模和特点,配备能满足基地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可争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在坚持公益性原则下,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创收,减轻家庭负担。教育部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五)加强宣传引导。

职业学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畅树奉献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在重大疫情、灾害面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