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8:45:06 页码:11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精选14篇)
2023-11-19 18:45:06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可以提高我们的经验和能力。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示范,希望对大家写作总结有所启发和引导。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军训阅兵仪式暨开学典礼。刚才,同学们雄壮的军歌、饱满的精神、整齐的步伐、准确的动作,使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感到由衷的高兴。短短的十天,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同学们辛勤努力的结果,更是部队教官们高度责任感和卓越教学技能的巨大成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学院,向帮助和支持我院办学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本次军训付出辛勤汗水、精心施教的部队教官们表示最诚挚的敬意!

同学们,来到××学院,你们三年的成人成才生活正式开始了。我们全院教师、干部、职工有决心和你们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把学院的各项工作做好,把你们培养教育好,使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急需的新生力量。

××学院是一所新型的学校,她是在国家把信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在中国从“世界工厂”迈向“世界办公室”、大力发展软件外包和服务外包的形势下诞生的。她顺应了历史潮流,受到了国家、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也受到××、××、××等一批世界顶尖级的企业和××、××、××等一批著名企业的支持。董事长××先生投资办学,拳拳爱国心,深深民族情,令人敬佩和感动。××××参与办学,全力支持学校发展,令人鼓舞。××在中国唯一参与了高博的办学,更让学院的办学实现了高起点,新模式。在这样一个新颖的、超前的培养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的摇篮里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出类拔萃。

××学院坚持成人成才教育,注重培养同学们“四会”:第一是。

学会做人,厚德是做人的基础,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文明行为和进取意识,既是今天在校、更是今后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础。第二是学会做事,作风要扎实、苦干,标准要精益求精,能力要突出动手操作。第三是学会求知,大学阶段,课程多,新内容多,我院又特别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完全不同于中学题海战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调整学习方法,适应大学学习。第四是学会合作,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是现代社会必须的,更是软件产业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只有学会合作才能事业成功。

××学院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为培养目标,一贯重视外语教学和发展国际合作。学院要求学生“电脑精,外语熟”。学院采取“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同学们运用电脑的实践能力。学院要求学生外语要用熟,掌握外包所需要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电脑精,外语熟”将大大提升高博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学院为同学们成人、成才、成功,为大家的专转本、就业或出国深造,在你们的学习、课外活动、业余生活上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希望同学们珍惜。今天我要说,同学们迈进了××就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坚信同学们“人人有潜能,个个能成才”,期望同学们自尊、自信、自律、自强不息。军训虽让同学们身体疲劳,但看到同学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更加相信,今天在校,你们以××为荣,三年后走入社会,高博一定会以你们为荣。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部队教官在军训中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并衷心预祝同学们大学学习成功,生活愉快!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二

有人说,教师是烛光,燃烧自己释放光芒。那你知道哪些我是演说家复旦大学教师演讲范文?下面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几篇我是演说家复旦大学教师演讲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里的“天真”所指的,恰如我们祖先在遥望着闪烁的星星,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痴迷,想去追究这个宇宙的秘密;它也指人类的天真,是我们祖先对大自然的一种谦卑和敬畏。

不得不承认,其实我们已经丢失了许多人类的天真。我们一定要设法把它找回来,至少能够部分的找回来。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天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

受了更多的教育,并不表明就应该变得似乎高深莫测,其实此刻你更应该恢复人类的天真。因为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去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道理,去探究关于自然、关于社会的造化。

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说:“研究的动力必然不是来自哲学问题,而是来自事情的本身。”因此,教育所要造就的不是貌似高深莫测的人,而是有着苏格拉底般天真的人——他明明可以有活路,但是为了他心中的学问,为了人类的天真,可以去赴死。我们也要造就阿基米德般的天真,即使当士兵拿长枪对着他的时候,他仍然说,请你不要把我在地上画的圆给踩坏了。我们也需要爱因斯坦、黑格尔、老子、孔子的天真。他们的天真不是因为无知,这些人都知之甚多,不仅知道得多,而且非常通达。他们的天真当然也不是愚蠢,更不是愚昧,只不过是他们不在乎,或者不谙于世故。他们常常看起来冒着傻气,这在我们博士、硕士研究生身上也会出现,所以社会上才会说,“哦,一批傻博士”,但这恰恰是一种真诚和没有经过任何人工修饰的原始的纯真。

有时候,纯真的人在现实的社会中,看起来非常的羸弱,但他们却拥有伟大的、理性的和道德的力量。但凡大学问家,都有这样一种天真。而那些老于世故的、所谓“成熟”的人,对那种冒着傻气的人的天真似乎都不屑一顾,这些“成熟人”看似左右逢源,但他们只会随波逐流,他们没有必要去探索任何东西。他们永远认为只要存在就一定合理,而合理的东西似乎就没有必要去追究,要做的只是去逢迎而不必去改变;一切只需要适应,而不必坚持;一切只需以个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而不必去顾忌道德。这种老于世故的“成熟人”,实际上失去的就是人类本来应该有的天真。

人类的天真是谦虚,也是纯真。所谓的人类天真,是对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的一种谦卑,一种谨慎,更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根本的尊重。失去了这种人类的天真,知识的积累会使人变得通达,但同时也会让某些人变得更加狂妄,貌似豪气冲天,天天叫喊着要改天换地,似乎可以无所不能,无所不为。但到头来,我们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他们只会犯下难以挽回或者根本就不可能挽回的错误,反而贻害了人类。因此,越是受过高等教育,越是掌握专门知识的人,越要具备健全的人格,越要成为一种德性的存在。为了这份责任,让我们一起找回人类的天真,因为天真才会使你像孩童般的去对未知进行追问,才会毫无顾忌地,并且不求回报地去探索自然、宇宙、社会的奥秘。

请答应我代表复旦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对李敖先生来复旦大学访问给我们校庆增加了异彩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先先容一下演讲台上几位先生,第一位就是大家敬慕已久的李敖先生,第二位是我们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秦绍德博士,第三位是凤凰卫视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我叫姜义华,是我们学历史系的教师,现在担负人文学院校长。现在先请李敖先生、秦绍德先生、刘长乐先生就坐。

姜义华:我是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的,我很早就留意到李敖先生在很早之前在1961年还就是中国台湾大学历史系一年级学生的时候,就由于他撰写了《播种者胡适》和《胡适的经历和著作》两篇文章,充分肯定了胡适作为新文化播种者的历史功绩,为当时正处于国民党一批御用文人围攻中的胡适打抱不平,而崭露头角。

我在讲中国现代思想史的时候,是将李敖先生看做继胡适、殷海光、雷震等人所代表的自由主义传统的继续者,而且是一个身体力行者。李敖先生曾被胡适评价为「比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作为一个坚持思想和学术自由信念的顽强斗士,李敖先生身陷囹圉多年,但是这些逆境更锤炼了李敖先生锋利的批评性的品格,他所撰写的《传统下的独白》、《孙中山研究》、《蒋介石研究》等书都致力于用事实、用大量第一手他所把握的珍贵的资料,打破其他人制造的种种神话,恢复历史本来的面貌,这些著作是史论,更是政论,这些著作使李敖先天生为自由主义最有影响的一位代表人物。李敖先生著作等身,还有独立鲜明的个性,一向勇于思前人所未思,想前人所未想,现在他的很多著作在大陆出版,还通过凤凰卫视专目正在缩写李敖先生。

李敖:刘长乐先生感谢你,没有你我今天不会站在这儿。姜院长是我的老朋友,所以我可以开一句玩笑,他为了把我今天讲话故意的学术化,所以变成了这类样子,和他坐在一起。实在我跟大家说,他讲得太长了,并且他的普通话讲得不够好。学问一级棒,语言不好。我跟大家说,我最怕这类讲堂,缘由讲过,作为一个演讲的人,他要很礼貌地照顾每位,可是当讲堂是这个样子的时候,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我就觉得我自己是一台电风扇。

今天我在这里很倚老卖老地说,我看过的上海你们都没有看过。远在56年之前,当我离开上海的时候,我看到一幅景象就是在这个外滩,在银行的眼前,上海的人人民警察察骑着大马手里拿着皮鞭打群众,群众怎样来的?清早5点钟戒严的时间一解开,四面八方涌向上海的银行,干甚么呢?往挤兑黄金。这些黄金是当时国民党政府搜刮了人们的财产,用金圆券搜刮人民财产,就是说你家里有黄金,除你手指上的金戒指之外,全部向政府来兑换金圆券。假如不兑换的话,黄金没收,人法办。这些黄金被国民党政府搜刮走了以后,忽然一夜之间要卖出来了,就是你买到一两以后,到外面卖可以卖2两的价钱,所以上海人疯了,就拼命挤兑黄金。当时上海有一组人人民警察察叫做「空中堡垒」,就是骑着大马拿着皮鞭打,打都打不散,我亲眼看到一个灭亡的政府,一个亡掉的中华在最后兵败山倒的时候是甚么样子。

我和他们一起逃到中国台湾,当时我没有选择权,由于我只有13岁。当我现在又回到了上海,56年以后我回到上海,大家知道我的感觉吗?就是我看过那末凄惨的画面,你们都没有看到,你们也不会感觉有甚么不同,可是对我而言,我才知道国家的富强是多么的重要,特别在上海我看到了,请鼓掌。

在复旦讲「尼姑思凡」。

我这一次回到祖国的报告是分三场,刚才姜院长给我定的题目都是假的,我真的题目是三个定位,第一个定位是我在北京大学要讲金刚怒目,我在清华大学要讲菩萨低眉,我在复旦讲甚么,要讲尼姑思凡。为甚么要讲尼姑思凡?讲到我们理想及现实一面。

在元曲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讥讽尼姑的话,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削往了头发,她看到一些男青年以后,她把眼看着眨,眨巴眼看他,眉来眼往,叫思凡,就是比较务实的一面。

一个匈牙利的作家当年是共产党,后来脱离了共产党,叫卡斯利,他写了一本书叫做《下午的黑暗》。这本书里面讲到老共产党被整的时候,要枪毙他的时候,他最后和整他的年轻的共产党说,儿子,你们休想硬把天堂造出来。可是大家想想看,我们真的努力往硬造天堂,照着说法,他在45岁之前花了20年往打仗,可是在49年以后,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共产党很努力的往造出一个天堂。

可是说其中有20年的时间浪费了,为甚么浪费了?大跃进、都浪费了这些时间,甚么缘由?我们想到汉朝的一个故事,汉朝有一个天子,你们都叫他汉高祖是错的,应当叫汉高帝。汉朝的天子是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献帝,献帝就三国了,大家知道我的记忆力是多少的好吗?汉高帝刘邦痛恨知识份子,痛恨复旦大学的学生(笑),知识份子来的时候是戴着帽子,一把把帽子抓下来放在下面撒尿,就是看不起这些人。有一个人叫陆贾,就和他讲,说怎样样治国。刘邦说,马上得天下,老子是骑着马得到天下的,谁要听知识份子讲课啊?陆贾讲了一句话,你马上得天下,你不能马上治天下,治天下需要专业人才。这个专业人才我在北京的时候是说出自北京大学清华,当我到上海的时候,就说是出自复旦。(笑)。

由于没有专业人才,用爱国的热情拼命想把天堂造出来,所以我们付了代价。可是我们又回头想,我们有无机会建造一个天堂?当方法对的时候,当时来运转的时候,我们觉得有一个机会可以造出天堂。

今天是中国的大好机会。

大家想想看,有一句外国话:中国人的机会,这句话是讽刺的,是看不起的,是美国过往在西部淘金时代讲的一句话,中国人的机会,就是中国人的机会是很渺茫的机会,只要你变成中国人,就没有机会。可是现在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有机会,不但中国人有机会,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字都有机会。

我举个例子给大家看,过往我们的呆板印象里,中文是很难学的,中文是很难认的,不是吗?我们伟大的共产党曾努力要消灭这个中文,共产党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只造成了简体字成功了,可是大家知道不知道,简体字面对现代的时候,它有题目了。

题目在哪里?当中文你不往写它的时候,中文很轻易学,我告知大家,中文是全球最简单的文化,从文法而言,是非常简单的文法,东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可以是形容词当动词,我们中文有这么优秀的转变的能力,大家知道吗?这类东西大家过往说中文不利于发展,要消灭它,可是大家想想看,我们今天要消灭它,发现忽然中文咸鱼翻身,就是由于了现在的科技,当打字的时候发现一个字一个音是最好的一个输进方法。

当我们知道中文里面有很多同音字的时候,我们知道有困难,可是我们把它解决。我李敖穿的衣服的「衣」字有156个字的同音字,比如我李的「李」字,有的是有音没有词,怎样解决这个题目?有待于复旦大学来面对。我们中文把它发扬光大,为甚么消灭不了?它有那末厚的文化基础,为甚么?它有十万字的古书在我们的背后,它不是埃及文字,也不是巴比伦文字,中文是一个活的语言。

我们现在讲英文,英文在14世纪的时候是一个地方语言,它是德国式的一个土语。英国那个时候国会开会文,大学讲课文,吵架文。可是当英国人出了莎士比亚,出了约翰生,出了这些人以后使英文变得越来越强势。到今天,英文直接要挟到全球各国语言,包括法文和中文。可是当现在电脑科技出现的时候,英文要挟不到我们,我们发现有这么好的基础来发展我们的中文,并且发展我们中文的思路。所谓中文的思路就是过往由于中文的智库组经常常使用4个字的。

成语。

来表达思想,大家知道这个思想,可是当我们仔细想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个里面有很多很好的文字。假如这个屋子着火了,大家夺门而出,请留意这个夺,这个夺字很重要。我李敖讲的好,他们眼泪夺眶而出,我讲得太好了,眼泪都快出来了。打败国民党,国民党闻风丧胆,大家留意这个看字,中文有一些极好的特点。

我必须和大家说,固然你们的国文很好,的确赶不上我,为甚么赶不上我?由于你们缺少一个窍门,甚么窍门?就是我有一个本领,把任何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除弄数学之外,弄文学,弄语文,要把它量化。比如说我站在这里,我们描写老中青三代,我告知你我们怎样描写,我会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关心的是大小,当中年以后我关心的是是非,当我老年的时候我关心的是硬软。人生既然是这样分的,刚才我往1号,当我60岁的时候往了1号出来,大家知道我们男生的裤子前面有一个拉链,拉链前面有一个布盖盖住这个拉链,那块布英文叫做fly,当我60岁的时候经常小便出来,拉链经常没有不拉起来,当我70岁的经常拉链不拉就小便,用具体的方法描写我60,描写我70,这是多少的重要。当我们说这是女孩子,这是老头子,这不是最好的中文,当我们说这是红颜,这是白发,这才是最好的中文。

繁体字。

好认。根据原结构出来它好认,当我们不写它的时候,它就好认。所以我们想想看,我们要不要把中文的优点用现代的科技把它开发下往,我们有很多意境是洋人所没有的。比如英文有一个ajar,就是门是半开的,中文没有这个字,我们可以用中文的意境,所以我们写书,写西厢记,说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就是中文的意境。比如说,宋朝的黄山谷,他忽然说香来了,一听说香来了,每个人都这样子嗅,他说不对,他说香气这样闻就不是香气,香气是你坐在这儿,忽然一股香气到你的鼻子里了,香气是主动你是被动,这样感觉出来的香气才是香气。这么细腻的感觉在我们中国文学里面可以看到。一样的黄山谷也说,当他做官被贬官,有一次到城门楼里把他关在里面不让他动,外面在下雨,人出不往,他把脚从窗户伸出往,由于雨水淋到他的脚,他说我生平没有感觉这么快乐,大家想到这个意境吗?这是了不起的意境。所以我们在中国的语言和文字里面,中国的思想里面可以保存这么多的意境,用现在的科技我们把它发扬光大。

我讲这些事情就是告知大家,当有一个东西出现的时候,我们就有了这个机会。美国有一个文学家马克吐温,这个孙子一生赚了很多钱,可是都糟践掉了,由于他喜欢投资发财,可是每次投资都失败。最后来了一个人说我有一个玩艺,你这么和它讲话,隔壁就听到了,就是电话。可是马克吐温说这是甚么玩艺,我不要投资,所以他就失往了这个机会,一生要投资,最后碰到一个最可以投资的他遗漏了,这就是机会的题目。我以为今天我们遭遭到一个好的机会,中国人应当面对一个机会。我经常说过往历来没有碰到这么好的机会,今天我们碰到了,我(此资料转贴于们要珍惜这一次机会。

有人打我李敖的主张,说你到了北京你要骂共产党才过瘾,有的人也打我李敖主张,你到了北京你要捧共产党才过瘾,我李敖是给你们玩的啊!?(笑)。

我刚才在车里和刘长乐老板说,天行有常,立身有本。我们这类人该说的就要说,该说对的就要说对的,该说错的就要说错的。可是,我们知道讲话要有技能,硬梆梆的讲话是不好的。所以我给大家演讲,第一次报告是金刚怒目,第二次报告是菩萨低眉,第三次是尼姑思凡,为甚么叫做思凡?就是女的下辈子要变男的,男的下辈子要变成佛,这是佛教的整个精神。女的下辈子成男的,这是尼姑的理想,可是现实上面她觉得十丈软红,灯红酒绿,觉得很遗憾,这是现实题目。所以我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不要再谈理想题目,可以谈一点现实题目。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三

20xx年9月6日下午13:00,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中山北路校区思群堂顺利举行。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党委书记汪海萍,党委副书记万明霞、副主任代蕊华和李政涛以及各事务部主任、各系所党政领导和教师代表、教育学部全体新生与新生辅导员出席了本次开学典礼。典礼由教育学部党委副书记韩春红主持。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正式拉开帷幕。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袁老师首先代表教育学部全体教师欢迎新同学的到来。随后,袁老师以“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你们做好准备了吗?”的提问展开了一场关于“大学给了我什么,大学希望我怎样”的精彩演讲。

袁老师指出:大学会带给同学们丰富的知识,亲密的朋友,不同的体验,但最重要的,大学带来的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思维方式的改变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经验思维转变为科学思维,经验思维缺少知识与理性。对此,袁老师认为同学们应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去认真读经典,学会独立思考,拥有自己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第二,由小我思维转变为大我思维。人是社会的人,要重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并为社会做出贡献,要有社会意识,关心、了解、参与社会。不仅要有社会责任感,更要有社会能力,只有在社会中,人才能发展起来。因此,人不仅要适应社会,更要改变和改造社会。第三,由消极思维转化为积极思维,对此,袁老师借创业者张一鸣的例子向在座的同学们提出有成就的人所拥有的五个特征。

一是永远充满好奇心,不断接受新事物。二是对未来世界充满乐观主义的倾向,相信变化会给自己带来好的结果,关于选择“没有最好,只有选择一个不是最坏的”,人生一定要对未来充满乐观,而不要让悲观支配我们。三是不甘于平庸,“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从跨进校园的那天起同学们就应该树立崇高的志向,不断设立新的,更远大的目标。四是不傲娇,延迟满足感,要保持一定的定力。五是对重要的事情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走弯路。对此,袁老师表示,学校与老师都会提供帮助,但重要的是大家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确立自己的目标。最后,袁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入学伊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改变思维,学会独立思考,汲取正能量,成为一个“基础厚、能力强、负责任、复合型”人才。

随后,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顾小清老师代表教育学部的250余名教师在开学典礼上发言。顾老师围绕自己在大学期间对自我认识、学科爱好的逐步探索与确立的过程,通过讲述个人的丰富经历,勉励在座的学弟学妹们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及兴趣所在,要一直保持着永不气馁的劲头,始终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最后,顾老师表示,教育学部的252名教师将在同学们未来的求学之路上助大家一臂之力,希望大家在师大、在教育学部的日子里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20xx级新生们的到来不仅让教育学部的各位老师们欢欣鼓舞,心潮澎湃,更是让教育学部的老生们认识到自己身为学长、学姐的担当和责任。典礼上,教育学部学生联合会主席陈建同学作为老生代表发言。“在我眼里有梦想的人生才是幸福人生,对梦想的坚持才是真正的积极乐观”。陈建同学在发言中指出,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不忘初心,做追求极致的梦想家,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中为梦想而奋斗。

作为对老师和学长的回应,新生代表、学前教育学系20xx级本科生郭璇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她表示地铁站中学长学姐的迎接,贴心负责的学导的帮助,辅导员耐心认真的答疑等等,这一切都让自己深切感受到了“爱在华师”的真正含义。并表示在学期伊始,自己也有三个目标:一是要有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不可松松散散背离了梦想;二是要积极主动,有自我追求,对自我负责;三是挑战自我,听从内心的召唤,拥有踏出自己安全区的勇气。随后,新生代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xx级硕士研究生柯婧秋发言。她指出站在新的起点上,要做到学习知识,关心社会,提高科研素质,保持对科研的热情,希望与在座的各位新生同学共勉。

简短休息之后,学部20xx级的本科生同学为在座的各位新生带来了《华东师范大学校歌》合唱。轻快昂扬的歌声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也道出了教育学部对全体教育学子们的殷切期盼。

在共同观看了教育学部的介绍视频之后,20xx年新生开学典礼下半场正式开始。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汪海萍教授为新生上了生动的大学第一课——说说华东师范大学。已与华东师大结缘36年的汪老师满怀深情地向同学们讲述了师大的故事。她通过介绍华东师大的前身、历任校长、名师大家,道出了师大的文脉传承。华东师范大学秉承大夏大学与光华大学“自强不息”“格致诚正”的精神文脉和圣约翰大学“学思结合”“中外汇通”的优良传统,追求“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办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多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始终以建设高水平的重点大学和以教师教育为优势传统的研究型大学为特色,努力建设以培育全人为目标的、走向世界的国际化学府。最后,汪老师指出华东师范大学的未来由全体师大学子共同书写,希望同学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历代师大人的精神风貌,始终怀着赤诚之心,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旺盛的求知欲望,在师大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至此,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圆满落幕。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新成员们将在华师开始一段新的旅程。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牢记师长们的教诲,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己任,努力将教育学部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灿烂辉煌!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四

演讲稿的格式由称谓、开场白、主干、结尾等几部分组成。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为了让您在写演讲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复旦大学开学典礼校长演讲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 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 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五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校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热烈欢迎2531名本科生、3894名研究生成为北师大新的一员。同学们,你们的到来为百年师大注入了新的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成功地考入北师大表示衷心的祝贺!也感谢你们选择了北师大,北师大欢迎你们!

同学们,在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后,取得优异成绩的你们,将梦想与信任寄予了这所百年学府。你们将在这里开启新的人生航程,将在这里书写人生最美丽的篇章。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教师们的最大快乐,也是北师大的最大快乐。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含辛茹苦养育你们的家长们,感谢辛勤耕耘培养你们的教师们!

上周,我校刚刚度过了111周年华诞。120xx年来,我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堪称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楷模。校友莫言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bnu从此也有了一个别名,beijingnobeluniversity(即北京诺贝尔大学)。同学们,去年,我校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这是时代赋予北师大的崇高使命,也是我们的“师大梦”。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工程,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几年中,你们也许会“吐槽”学校拥挤的宿舍和道路,也许会抱怨“紧俏”的自习室座位和餐位,但我要告诉大家,事实上,你们今天的条件已经比两个多月前毕业的师兄师姐们有了新的改善,比如大浴室已经是全新的面貌了。请大家放心,你们学习生活改善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学校正在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生活条件、校园环境等方面加大力度建设,正在尽最大努力为你们的成才创造一流的外部条件。也请你们把自己当作学校的主人,通过学校主页上的书记信箱、校长信箱,通过学生会权益部、你所在的院系,通过师悦网、蛋蛋网等,把你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给学校,不断推动学校工作水平的提升。

同学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学风,只有有了一流的学风才能培育一流的学生。一个人能否成才,学校条件只是外部因素,关键还要靠同学们自己。一流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哈佛大学在为每位新生发放的《学习生活指南》中明确指出:抄袭、剽窃、改头换面地移植,是哈佛教学、研究和学习的大忌。中央电视台《世界著名大学》摄制组在哈佛大学采访时,拍到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仍灯火通明,不少同学还在彻夜苦读。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在哪里?我觉得学生的学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虽然目前我校的学风总体是好的,但与全国其他重点高校一样,存在一些值得警惕的倾向:有的同学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有的同学存在“混日子”的心理,得过且过;也有的同学缺乏创新的精神,攀登学术高峰的毅力不够。有的同学整天挂着qq、看着微信,上课就犯困,上网就精神;平时不抓紧,期末就拼命;个别同学缺乏科学精神,无视学术道德,违反校规校纪,论文抄袭,考试作弊。这些现象必须坚决改变。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从严治学。从今年开始,我校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对博士生毕业论文质量提高了要求,并全部送校外进行盲审,今年6月,应届博士研究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未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现已进入第四年学习。目前,我校硕士研究生和全国很多高校一样,基本都全部按期毕业,从明年开始,学校将进一步严把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关,大力加强对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审查,对于未达到毕业标准的同学,学校将实行延期毕业制度。目前,我校本科生每年按期毕业率95%左右,有5%左右的同学不能按期毕业,今后,学校将进一步严把本科生毕业关,并为延期毕业的同学免费重修课程提供支持。一年过不了可以两年过,两年过不了可以三年过,但是我不希望你们中的任何一个同学到了60岁还未从北师大本科毕业。

优良的学风是北师大百余年优秀传统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宝贵的无形财富,更是北师大办学声誉的重要保证。陈垣老校长特别强调学风建设。他经常告诫青年学子要注意读书治学的长期性和艰苦性,他说:“读书并没有什么秘诀,如果说有秘诀的话,那就可以说是要有决心、有恒心,刻苦钻研,循序渐进。”我校一大批名师先贤们的严谨治学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同学们,养成良好学风对你们未来几年的学习、科研工作十分重要,甚至还可能影响你们一生的发展。为此,我就养成良好学风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一要善于学习。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修养、一种责任和一种境界,要真正做到日精其学、日新其业,无论是新入学的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有一个在学业上再上一个大台阶的重任,要在学业的精深与广博上下功夫。你们是学校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后的第一批学生,你们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力军,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二要善于思考。进入大学后,面对着众多名师、“大牛”,你们是否有质疑和挑战的勇气?大学生的质疑,应该基于扎实的学识积淀和符合逻辑的假设。学思结合,方能结出硕果。世界上许多重大发现、发明和创造,都是学与思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将进一步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加大推广研究性学习和启发式、探索式学习的力度,促进教学相长,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要善于实践。北师大有很多高水平的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这些高平台上不断学习,参与重大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每个人都会逐步拥有高远的视野、大度的胸怀、精深的能力。学校将为你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如参加各类科学研究项目,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未来教师素质大赛,参加“百千万”社会实践工程,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等等。参加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加深你们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也会锻炼你们的各种能力。

四要善于创新。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向我国教育界提出严峻命题的同时,也强调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我校教师、著名数学家傅仲荪先生提倡创新,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如果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有创新,就给100分,还要另加奖励。学生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最近,学校将出台一系列奖励办法鼓励同学们创新;对做出特别重要贡献的同学,学校将在推优、评奖和深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期间,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学习、科研和社会实践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同学们,今天,你们与北师大一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你们要以世界一流大学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培养世界之眼光、理性之思维、质疑之勇气、创新之意识、开放之视野,为实现你们的成才梦、为实现我们共同的师大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最后,祝同学们学业进步、大学生活充实而快乐!谢谢大家!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六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七

演讲稿。

记得小时候,父亲问我:“你长大了干什么?”“当老师!”是的,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教师。为了那梦想,常常召集几个小顽童,墙上挂上一个小铃铛,用手摇几下,表示上课了,然后便摇头晃脑的讲起了连自己都一知半解的“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那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便油然而升,长大后,当我带着大学校园青春的激情踏入一中校门时,当我开始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时,才真正懂得了这已不再是一种游戏,而是一种事业,伴着这种事业要求我具备高尚的教师道德、素质,这才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一中早已是邯郸市的一流学校,社会各界人士都已认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那是因为我们有一支过硬的领导班子,更离不开教师们辛勤的付出。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我们学校的教师无时无刻不在起着示范作用,以他们执着的精神、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一中发挥着光和热。多少次老师们都是带病上课,多少天老师们都是以校为家,多少位老师都是一个班主任,三个班的课,孩子尚且在读书求学的关键时刻。然而,他们无怨无悔,他们不曾抱怨。

当看到学生们羽翼丰满、展翅高飞时,他们倍感欣慰;当他们听到学生“老师,您辛苦了”这普遍的问候时,艰辛都已烟消云散,唤来的又是旭日东升的明天。

有人说,从来没有哪一个职业像老师一样付出如此的多。是啊,他们只求付出不求回报。说无私吧,太老套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的老师呀,在世人肆意践踏良知时,却用生命去维护,一遍一遍地向学生们讲述着真、善、美,不惜付出毕生的代价,何以为证?夜晚的星光可以作证,校园的梧桐树可以作威作福证,桌上大大小小的药瓶可以作证,那在门口等妈妈回家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可以作证!

“勤勤恳恳、默默无闻”这是老黄牛的精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蜜蜂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就是蜡烛的精神。可以说每种产物的存在,都有年一种精神支撑着它。教师的存在呢?支撑它的就应该是这种高尚的师德吧!

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三个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无奈,今天叫无畏,明天叫无悔。“到年迈花甲,蓦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伟大,生活赐予了幸福。因为我在一中找到了我心灵的归宿,从教人生我有泪无。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对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

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已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如果我的学生是蜜蜂,我甘当采蜜的花朵;如果我的学生是花朵呢,我一定做好护花的绿叶;如果我的学生是幼苗,我一定当好称职的园丁;如果我的学生是卫星,我一定当好把他们送上万里征程的火箭;如果我的学生是火箭呢?我一定当好一名火箭兵,用我坚实的肩膀,顶着他们踏上辉煌的前程。别为了让家长认识你,别为了让老师认识你,最美的发现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当我望着孩子百双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这片闪烁的星光里,我将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老师们,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让我们携手并肩,不回顾,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做爱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做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就要有一颗爱心,因为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是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的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

名言。

:“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同时陶先生还用自己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爱”的涵义。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欲用砖头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一下情况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说。这时男声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故事有些内容值得大家深思和玩味,有些老师从“后进生”身上找不出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除了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之外,缺少爱心不能说不是一个原因。

步入菁菁校园,迎面几个大字: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是我们共同的心声,更是一中人坚定的誓言!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把爱种在孩子们的心间,因为我知道:在这世上,有一种最能体现无私意蕴的情感叫做爱心,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

有爱就有一切。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八

好的'演讲稿,应该既有热情的鼓动,又有冷静的分析,要把抒情和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下面是精选《关于师德的教师演讲稿范文》集锦,希望你能喜欢。

一:范文教育,因持守而美丽。

教育,是用真诚弹拨灵动的音符,奏响一曲生命乐章;教育,是用智慧凝聚明亮的色彩,渐变成一道炫丽的彩虹;教育,是用师爱托起璀璨的繁星,持守一片成长的天空。弹指一挥间,我已立于讲台二十二载,担任班主任工作也已十七度春秋了。多年来,我始终坚持用爱浸润学生的心灵,用文化为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养真德,求真知,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

正如在教学上我们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一样,在班级管理上我们也应“因师而异,因班施策。”班主任应依据班情和自身优势为班级发展量身定制目标与方略,故而班级的发展现状能反映班主任的治班理念。我的治班理念是:文化管理铸班魂,不拘一格育人才。文化管理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它的作用不在于灌输,不在于命令,而在于熏陶与浸润,在于体验与感悟,在于创造一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良好氛围。

“文治”的理念决定了我班“文治”的思路,即“以文载道,以文育人,创新方法,打造特色”。具体来说就是:以精神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灵,以物质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以制度文化滋养学生的德行,以行为文化润泽学生的成长。

思路是良好的开端,关键还在行动。为了将班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师生共同敲定了“我自信我快乐我成长”的班训,设计了班徽;并由学生自主管理,营造了一个简洁明快、温馨优雅的文化育人氛围;我们还通过民主途径制定并完善了班级制度,再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且落实。

当然,孩子们最喜欢也最受益的还是那些富有新意的班级活动。“自编制度歌”和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帮助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今天我值日”、“想挑战吗”、《班级成长日记》等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信心、责任心;“班级新闻联播”、“1+1手拉手”、“团队争章”等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感恩意识、互助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凡人凡语”、“教师寄语”等活动则在班中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为了拓宽教育渠道,集合教育力量,我们鼓励学生家长与我们一起书写《班级成长日记》;为了营造更为宽松优雅的文化育人环境,我们创建了班刊《静听花开》,申请了班博“静听花开,欣赏怒放的生命”。班刊与班博成了记录孩子们成长足迹的天空,他们还在自主管理班博的过程中提高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锻炼了写作、审美、评价的能力。两年来,我班曾先后有8篇博文在《小学生作文》、《天津教育报》、《渤海早报》等刊物发表、获奖。孩子们把从写作中获得的自信迁移到其他方面,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了全面发展。

丰富新颖的班级活动让孩子们得到了更多的历练,同时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与高度认可。我班在“文治”理念的指导下,锻造了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育人环境,逐渐形成了自信、乐学的班级氛围,孩子们的团体意识、感恩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越来越强。我班曾先后被评为北辰区优秀班集体、特色班集体。我个人也在实践中丰富了自己的治班理论,有8篇德育论文获奖或发表,并获北辰区优秀班主任、十佳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在每学期的班主任工作考评中也因工作求实创新而屡获佳绩。

面对繁杂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慨叹班主任工作的平凡与伟大,更慨叹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幸福与感动,我会继续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态,守住一片心灵的宁静,在师爱的真谛中延伸生命,在无悔的付出中聆听爱的回声……教育因持守而美丽,生命因持守而永恒。今生的我,愿用这颗不愿沦落于浮尘的心来持守这一片成长的天空。

范文二:给学生点亮一盏灯。

(一)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

任何人都喜欢好孩子,任何一个老师都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喜欢一个缺点明显的孩子,恐怕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做的。牛君文,刚刚入班时,废话连篇,扰得四邻不安,他们小组的成员经常找到我,要求把牛君文调走。我知道,开学之初,一旦调走了牛君文,对牛君文的教育将会失去最佳时机。那么在班内,各组的六号,也将有被歧视被驱逐的可能。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召开了是否随便调走本组成员的主题班会。我问学生:“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当我们的小组成员犯错误时,是发配边疆,还是帮助他改正缺点?”“如果你是小组的六号,你喜欢被尊重,还是喜欢被孤立?”“我们班的考评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作为小组的一员,你愿意因为你自己而拖小组的后腿吗?”“作为六号,是否也应该在渴望被尊重的同时也尊重一下其他同学?”讨论结果,小组成员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特别是一号,有帮扶六号的责任。从此,我班同学做到了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同学。牛君文,也因为表演天赋和集体荣誉感获得了全班同学的尊重,他也在努力地赶超他的对手,争取为他们小组出一份自己的力量。那次,他赶超了对手,欣喜若狂,在班内大声喊道:“我终于战胜李泽刚了”,然后,和他们组男同学欣然拥抱。是全班同学的尊重和关爱,使六号同学能快乐地学习,快乐地融入这个集体。这也是一班同学人人都努力学习的原因吧,那是一种内驱力,而不是外在压力。

王绍州,脾气暴躁,极易激动,上课口若悬河,开学初,有好几次就要与同学发生口角。那天,我正站在教室内看学生写作业,教室内非常安静。他迟到,忽然,他书一摔,冲着巩士正大声吼道:“我迟到怎么了?你管得着吗?”你要知道,当时我在教室,那简直就是对老师权威的挑战。全班同学的目光全部集中在我身上。我静静地走过去,用手势示意王绍州跟我走出教室。我不笑也不急,“说原因。”“老师,我来晚了,他在那儿嘟囔。他还管我,他自己都抄作业”“他为什么管你?”“减我们组分了”“减你们组分了,作为你们小组的一员,他有权利管你吗?”“有”。这时候,王绍州低下了头。我继续:“你看到我站在班里了吗?”“看见了”“你觉得,在老师的面前咆哮,是对老师的尊重吗?”面对我越来越严肃的面庞,此时的王绍州已泪流满面。“老师,我错了,我没控制好自己,我给巩士正道歉。”此时,预备铃已响,他站在讲台,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道歉,这也是一年来我们班同学唯一的一次公开检讨。巩士正也站起来说“我方式不对,我也有错,对不起。”一场**因此平息。知道了王绍州的火爆脾气,我不断地为他静心,使他的一颗心慢慢沉静下来。每当感觉到学生开始浮躁的时候,魏书生的“松、静、匀、乐”四字口诀也被我运用到班级管理当中,读美文、讲故事、明道理,所以,直到这一学年的最后,我们班都没有出现一起打架事故,直到期末考试前的最后一天,学生都能安静地学习。这也是我班学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原因之一吧!

是尊重和关爱,理解和宽容,成就了一个和谐班级。

(二)心中要有一杆秤。

一年前,县医院,一家人为了争夺一套房子,妯娌两人恶语相加,大打出手,最后,一人被刀刺死,一人被送往监狱。

虽说是人心的贪欲毁掉了两个人。但细想一下,造成如此惨剧的原因,是否她们的公公婆婆也难辞其咎。如果他们的心中有一杆秤,公正公平地处理家庭纠纷和家庭财产,我想,即使妯娌二人有矛盾,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止一个,更不至于损伤性命。

很多的事情都是因为心灵的天平倾斜了,倾斜到不能承受之重,再加上心胸的“狭窄”,于是就酿成了悲剧。

由此,我想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有的老师做事认真,对班级严盯死守。刚开始,他的班级秩序稳定而有序,班级成绩也不错。半个学期后,学生秩序开始越来越乱。我们周围也有这样的老师,正好,有一个亲戚的孩子在这个班,与其谈起他的班主任,他说:“我们班主任,对待学生不公平,学习好的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不管,班干部违反了纪律,他也不惩罚,很多同学心里不服气,所以有一部分学生故意捣乱。”

是的,不仅是一个班级,整个社会都是如此。一个家庭的长辈,一个单位的领导,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如果心中有一杆秤,公正、公平,那么就能维持心灵的平衡。人与人之间就多出许多的坦诚和宽容。

公正公平方能打造和谐的班级。所以,我在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力求监督到位,形成一种浩然正气。任何一个同学违反了班规,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管你是男生还是女生,不管你是班长,还是普通学生,我都会一视同仁。这样,对于较难管理的同学,他亲眼看着你公正严明,他意识到,老师和值日班长不是针对他的,班规,是需要每一个同学都必须遵守的。这样,学生和老师就没有敌对情绪,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一种浩然正气就悄悄形成了。

(三)你的人格魅力是一盏明灯。

公正、公平、坦诚、正直、宽容大度、善良、爱心,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大到爱国、尊老爱幼,小到弯腰捡起一张纸,都是一种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的力量。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很敬业的老师,我也很注重我在学生中的垂范作用。但我不赞成,为了工作也不回去看一眼将要离世的父母,我也不赞成,拿工作当借口不理会得了重病的家人。正因如此,在父亲病重需要照顾的两年间,我没有耽误一节课。我认真备课,尽量把课堂打造成孩子们的乐园,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我也没有抛弃我的老父亲,我们兄妹三人轮流照顾,论到我照顾时,我就尽量避开上班时间,利用饭前饭后,利用晚上时间,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我经常替父亲把脉,喂他饭食,为他穿衣,给他买他所愿意吃的任何东西,满足他提出的一切要求(凡能做到的),听他给我们讲他年轻时候的事情,推着轮椅陪他逛街。照顾父亲就像照顾一个新生的婴儿。后来,父亲各器官衰竭,时日不多,在最后住院的7天内,我衣不解带,整整在医院陪伴了父亲7个夜晚,白天,我依然上完了我该上的课程。三天后,父亲永远离我们而去,我心中的痛楚无法言表。可是我没有留下遗憾,我是父亲眼中的好女儿——我尽了孝心,我同时也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我们班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相信,我的孩子,我的学生,除了感受到我的责任心外,还会从我身上领会到另外一种东西——那就是孝心!

说到这里,我还要感谢感一个人,那就是耿校长,在父亲病重期间,耿校长是我的年级主任,他给了我最大的支持,在父亲去世后的日子,每当我想起父亲,没有让我留下一点遗憾。

我相信,一些优秀的品质会化为你的气质,你的宽容和大度,你的善良和爱心,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你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一盏明灯。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以人为本,以金子般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无限热爱之中。

最后,祝愿大家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暑假,谢谢!

精选《关于教师师德的演讲稿范文》集锦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内容是否对您有所启示呢?更多最新的演讲稿发布尽在,欢迎阅读。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九

要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律而不堕落,拒绝与社会的污浊同流合污;不要工于心计、明哲保身,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或者对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追求。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一句简单的话,爱因斯坦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但是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十

演讲稿的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境、具体场合来确定,要求情感真实,尊重观众。现如今,演讲稿在演讲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家知道演讲稿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复旦大学校长新生开学典礼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到底怎么学?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你们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要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这个导师可以是学校的老师,也可以亲戚、朋友或同学,等等。因此,在严格的意义上,真正的“自学成才”并不存在。韩愈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与此对应,对于学生,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和“释惑”。

你们都会归属于某个专业学科,因此你们当然将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可以认为是学生的“受业”。

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a。 n。 whitehead)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学教育,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给学生某些学科专业的一部分知识,而古代书苑中的哲学家给弟子传授的是智慧。”当时,爱因斯坦(a。 einstein)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呼吁:“仅仅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的生活。虽然,通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其和谐的人格。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道德的有深切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反观当前,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具有明确职业指向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学校设定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即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制器”而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

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在内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比例已逐年下降,而且已经降到很低了。换言之,你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你学的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比如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培训所”。

因此,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你们来到复旦当然要认真地学习足够的专业知识,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也是卑微的。恰如爱因斯坦一贯的认为,纯粹的专业技能学习并不保证你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将扼杀相关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的精神基础。”

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作为复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悟道”。

何为“道”?“形而上者谓之道。”

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道同时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

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未来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一点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开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只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它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追求积极而严肃的价值过程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自我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去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有可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把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永远置于他在物理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上。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改革,使整个教学体系体现出一种对价值的追求。虽然,这些课程就这类问题也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我们至少能提供一些思考的线索。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它启示人们如何使得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为这个仍然充满种种困难和困惑的现实世界中不至于迷失,并为它提供希望和理性。

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够更具有使命感,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xx在今年教师节的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是‘传道’”,而这个“道”就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悟道”,就是去追求、践行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

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就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它包含了一套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更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我们常说的学习“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而“智力”则只是“形而下谓之器”的“器”而已。

就知识的获取而言,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moocs)等各类网络视频课程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的时代,大学的教师将沦为只是一个“节目主持人”。甚至,更加危言耸听的是,传统的大学教育将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

其实,这种担忧并非新鲜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就指出:“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除了图书馆以外,我们有了更多的途径来获取信息。

如果大学只是起到课堂的知识传授,即“授业”的.作用,学生也只是“受业”,上述担忧不无道理。因此,罗素提醒“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领悟知识。”其实,自古教书育人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成熟,人格更独立。唯有人格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就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就是“悟道”。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

首先,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且学生在学习这类知识的成效能够非常定量、精确地来进行考核时,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只有好的教授才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上论坛无法完整复制现实的讨论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对话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的娴熟技巧,有能力以散文的形式重现复杂的思想和体验。这个要求是太高了。

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贯穿于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中,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将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制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会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他与他人的实时接触进行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恰恰就是这些,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显得更为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归到古代的教育理念,即,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回归到更加注重“智慧的传授”,也是中国古人说的“传道”。而也能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若没有感觉到思想的力量,那是因为思想的贫乏。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期感到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

当然,“思”更是思想。我们经常人云亦云地说,“这个世纪确实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要强调,仅仅“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道德知识,无论其属于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双刃剑”。它们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祸害人类,甚至于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全人类的未来命运,我们更需要“思想”和“智慧”,即,我们更需要中国人所谓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我们要思考人类的“大道”,也要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学科之道”。

人类近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以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的思想。由于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成功,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思考所依据的思想,大多尚未突破中世纪的思想家们的成就。因此,我更希望在新世纪里,将“知识的时代”转化为“思想的时代”,即成为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但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它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至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侏儒’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类重大而又复杂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和解惑的一种具体诠释。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中提到,复旦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在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如果这样去做了,那么自己内心,以及与自然、与他人和社会都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仁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呢?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快乐学习的说法,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会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

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十一

亲爱的同学们:

小荷尖角,蝉鸣盛夏,转眼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同学们带着对未来的期许,挥别大学时光,即将走向人生新的阶段。看着你们这几年在大学里学习、生活、历练、成长,渐渐褪去曾经的懵懂与青涩,此刻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光芒,我非常欣慰。在这充满荣耀与喜悦的时刻,我想带领你们一起,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辛勤培育你们的家人和一路支持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几年前你们从数百所高校中选择了重庆大学,重庆大学也从数百万名考生中选择了你们,正因为有了这个选择才注定了我们之间的缘分,才成就了你们和母校之间深厚的情感,才有了迅速红遍网络的重大版《南山南》。“黄葛黄,银杏落,白驹匆匆过;长江长,嘉陵深,四海念师恩”,同学们心怀母校的一草一木,用歌曲镌刻了心目中的缙云湖、银杏路、民主湖、文字斋,表达了对母校由衷的眷恋,让我十分感动。相信你们在母校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在将要离别的此刻变成最珍贵的回忆,深藏于心底。我也相信,母校也未辜负你们的选择。

漫漫人生路,你们会面临更多的选择。“选择”是人生的重要课题,重大的“选择”关乎方向,细小的“选择”影响心态,你几年前的选择造就了你的今天,而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你的未来。我曾在开学典礼上给同学讲过“你的大学,你的舞台”,今天毕业之际,我想给大家谈谈“你的选择,决定你的精彩”!在重庆的六月,难得有今天细雨中的凉爽,我们把毕业典礼安排在今天,就是“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精彩”!

回顾大学时光,你们用最美的青春也做了许多不同的选择,选择了不同的“舞台”和各自的“精彩”。这几年,除了课堂的学习,也许你驾驶自主设计组装的赛车,风驰电掣在赛道上,让青春在创新创业中绽放光彩;也许你还努力成为了“校园好声音”,大大小小的晚会上都有你惊艳的亮相;也许你做了摄影爱好者,图书馆、寅初亭、松林坡、团结广场,甚至远方的丽江、西藏都被你用镜头精心收藏;也许你做了一名潜心的探索者,实验室里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让你初次品尝到了科学的魅力;也许你参与了帮助贫困地区架桥铺路的公益活动,奔走在形形色色人群中的田野调查、访谈分析,让你开始似懂非懂社会这个庞大却精密的系统;又或者,你只是做了最平凡的阅读者,在图书馆里闻着书香,享受岁月静好;甚或做了最安静的思考者,一个人坐在虎溪河边的石凳上眺望了一次次富有诗情画意的日落夕阳。不论怎样,我希望你们的选择都让你们获得了历练和成长。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从今天起,你们即将告别母校,走向社会,成为工程师、成为研究员、成为律师、成为教师、成为记者、成为公务员……等等,从此踏上多彩的人生路,用自己的“选择”去书写人生的精彩。

相比抱怨,我希望你们选择微笑。刚刚步入社会的你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委屈,或许会遇到难处的同事,或许会碰上烦心的工作,或许会在寂静的夜里孤单独酌,或许会在清晨醒来,发现自己仍然平凡普通,但我希望这时的你能选择微笑,对过去的伤痕一笑而过,对未来的挑战乐观坦然。千万不要选择抱怨,抱怨会消磨你的人生;与其抱怨,不如用抱怨的时间去改变你可以改变的一切。世界是一面镜子,映射着每个人的内心,你的内心是什么样子,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选择抱怨,你的内心就充满着痛苦和灰暗;选择微笑,你的世界就充满阳光和希望;你的选择决定了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选择善待你不喜欢的人和事,并不代表你虚伪,而意味着你内心的成熟和气量。唯愿在你们的脸上,看到的总是笑容。

相比逃避,我希望你们选择承担。今天的仪式对你们而言,也是一个成人礼。从今天起,你们要学会安抚自己内心时常叫苦的“宝宝”,学会如何承担。“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责任贵于黄金,重于泰山;勇于担责是一种人生的态度,是立足社会、幸福家庭、成就事业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首先,要承担一份做儿女的责任,“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当你为了心中梦想而风雨兼程时,也不要忘了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次回家探望,让父母老怀安慰。我们还要承担一份做公民的责任,正所谓“人人好公,则天下升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你们当然可以做个键盘侠“针砭时弊”,但我更欣赏另外一种态度:你怎样,你所在的中国就怎样。

当然,选择不等于任性。

做出选择,我们需要清醒的认知。

我们要学会认识自己。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自己,意味着静心内省、看清最本质的自己、明白自己最珍视的价值、正确了解和看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古语有云:“造化无全功,巧其音者拙其羽,丰其实者啬其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扬长避短是人生的一大哲学。我们必须学会做人生的减法,不要为“全”字所累。有选择就会有放弃,选择了一条路就意味放弃了其它所有的路。人生的选择并没有标准答案,只要你的选择是遵从自己的内心,不断自我选择的过程就是使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过程。

做好选择,我们更需要一些定力。

小时候老师就给我们讲过“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这很荒.唐,长大后,我们却时常犯这样的错误。刚有了方向,就想有结果,不然就陷入迷茫、痛苦、挣扎,这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常常走入的误区。但是,完善人生不能急功近利、心气浮躁,而需要沉淀和积累。选择固然重要,有时可能比努力更重要,但是别忘了选择之后,还有千山万水要跨越。你必须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努力,才能证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你们处于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安逸。我们“面向太阳,不问花开”,坚信“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最近,媒体常常在描述一个词叫做“工匠精神”。我想,不论你们接下来要进入的是哪行哪业,都要静下心来体悟手艺人安静而安定的内心,体会什么叫“闳约深美”。

同学们,等待你们的将是更为广阔的天地。未来的生活,你们可以一杯茶、一卷书,感悟“心远地自偏”的宁静,也可以审时势、敢打拼,享受“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潇洒。而我,只愿你们,在做任何选择时,都不曾忘记今日在这风雨操场把握的初心。

同学们,道不尽的是离愁,说不完的是别殇。就要说再见了,可我知道,你们幸福转身的一瞬,是母校为你们驻足凝眸的一生;我更知道,无论时光多么久远,母校永远知你冷暖,懂你悲欢!今日,我们挥手作别,只望他日,你们都能欣慰,种.种选择,千般道路,此生不负!

谢谢大家!

上海财大校长在本科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亲爱的_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好!对各位即将离开校园的毕业生而言,今天的毕业典礼,是你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在你们完成学业、整装待发之际,我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悉心培育你们成长成才的老师和家长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同学们,毕业季的校园总是亮点不断、惊喜连连:你们用400多人集体拼出的“i?sufe”,表达了对母校最深情的告白;你们用串联起校园地标的“毕业跑”,重温了大学生活最生动的记忆。今天,当离歌唱罢,拨穗礼成,你们就将奔赴人生的下一站。此时此刻,相信大家都已经为自己的梦想收拾好了行囊。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无论你想过怎样的生活,都希望你能坚定地追随自己的内心,任何时候都不放弃梦想。

谈及梦想,有人说,这是一个梦想泛滥的时代,每个人对此都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梦想缺失的时代,多数人缺乏应有的坚持,总是流于想法、沉于安逸,甚至堕于苟且。那么,作为新一代“上财人”,大家究竟该如何看待和追求自己的梦想?又该在梦想起航前怎样做好心理建设?借这堂“最后一课”,我想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

首先,寻梦须有志,梦想的“称重机”是责任与情怀。

歌德说:“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爱尔兰人也有句格言:“伴随着梦想而来的是责任”。人的一生中责任无处不在,小至对家庭、亲朋,大至对社会、国家。百年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展现了几代人为民族复兴顽强奋斗的艰辛历程。作为将参与和见证百年中国梦最终实现的年轻建设者,你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你们的个人梦想天然地、历史地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回首我校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一代代上财人以国家民族的兴衰为己任,以经济之学服务社会、匡助社稷,在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我校1954级校友、校董会名誉主席、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金云辉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大学毕业时,他带头响应“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坚决要求赴大西北支援边疆建设。

在疆期间,他曾做过财务、当过秘书,通过从基层做起,向实践学习,终究找到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他曾这样写道,“虽然那里当前的经济还不够发达,生活还不够富裕,但我们热爱它、建设它、保卫它的意志和信念没有动摇过”。正是在这样的梦想与使命指引下,他克服了初到边疆时“十年才能回家探亲一次”的思乡情绪,抵御了改革开放后大批支边人员“孔雀东南飞”的浪潮影响,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行动,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给了边疆建设事业,也由此成就了自己充实而灿烂的人生。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你们当中,也不乏有梦想、有担当、有情怀的上财人——他们在艰苦而充实的军旅生活里铸就青春无悔,在“暖冬计划”“爱在财大”“一米阳光”等志愿服务中书写大爱无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梦有多远,人生就有多远。情怀入梦、家国在心,把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这才是个人梦想的“试金石”和“称重机”。“上财”二字赋予你们的,不仅是深厚扎实的专业素养,更是“经济匡时”的抱负与情怀。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希望你们敢于立大志、善于做小事,眼前做减法,长远做加法,在广阔的人生舞台上演绎自己的精彩!

其次,逐梦须有行,梦想等不来,只能靠脚踏实地干出来。

寓言大师克雷洛夫说过,“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在我们身边,有的人经常抱怨却不曾谋求改变,有的人总在等待时机成熟却永远也等不来。于是,很多人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却终究只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甚至主张“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殊不知,实现梦想的关键正在于果断行动,让梦想像种子,萌芽生长,伸出地面,寻找阳光。

我校公管学院2013级博士生田志伟正是一位踏实的“行动派”。在校期间,他参加了7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发表了15篇高质量论文,主编或参编8本学术著作,还获得各类奖项14项。由他创建和指导的“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学生创新团队”,先后摘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等奖、德勤税务精英大奖赛论文一等奖等桂冠。这张“高颜值”成绩单的背后,是田志伟对于学术梦想的执着深耕和不懈追求。

用他自己的话说,学术思考犹如空气,每天都得有。为此,他总是在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常常与同学讨论到面红耳赤、忘了时间。正是有了这份“每天一点小进步”的行动与坚持,才使得他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在积淀中不断提升。他还通过组建和引领团队攻坚创新,实现了以行动带动行动、以梦想唤醒梦想。这让我们更加相信,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梦想唯有被付诸行动,才有价值。身为年轻人,与其羡慕别人的成功,不如为了自己的梦想奋力一搏。正如徐特立先生所言,“台阶是一层一层筑起的,目前的现实是未来理想的基础。只想将来,不从近处现实着手,就没有基础,就会流于幻想”。为此,希望你们做思想的巨人,更要做行动的强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梦想前行。

最后,圆梦须有恒,梦想的实现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不要让你的梦想死在成功的前一天晚上。

圆梦之路并不平坦,往往布满荆棘险阻,也充满引人放弃的各种诱惑。面对困难和挫折,很多人恒立志,却难以立恒志。如雨果所言,“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为此,凡成大事者都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今天的每一位“人生赢家”,都曾饱尝过奋斗岁月的酸甜苦辣。

我校1988级贸易经济系校友、珠海健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董凡的创业经历,便是最好的印证。二十多年前,他大学毕业,进入当时的知名药企珠海丽珠公司。十几年前,他倾其所有,带领60余名职工出资买下了严重亏损的丽珠医用生物材料厂,全力开拓医药行业的新产品血液灌流器市场。

今天,他领导的健帆生物已成为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80%的“中国血液灌流”之王,并于今年春季成功上市。然而,在改制之初,企业曾连续5年亏损,董凡承受了贷款发放工资的压力,经历了借钱还债的窘迫,也体验过寄人篱下的苦涩。但他始终坚定信念,奋力前行,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自主创新的执着,改写了中国在这一领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历史,开创了挽救生命、造福后人的事业,成为了“百折不挠的草根创业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梦想唯有经历坎坷,才更加接近成功;人生唯有经历打磨,才更加具有意义。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不管生活将以怎样的方式去考验你们的意志、稀释你们的梦想,都希望你们内心强大,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向失败讨经验,不断开拓人生的新境界。

同学们,青春不散场,梦想正远航。希望大家以敢想敢做不怕输的勇气,去享受追求梦想的过程,不忘初心,不负此生。我期待着你们通过不懈努力,站在离梦想更近的地方,去续写百年来上财人“寻梦有志,逐梦有行,圆梦有恒”的动人故事,去唱响属于自己的欢乐颂!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请记得,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心灵驿站和精神家园!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谢谢!

大连理工校长郭东明毕业致辞:

亲爱的2016届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属于你们每一位毕业生的重要节日。衷心地祝贺你们,通过努力奋斗,顺利完成学业。作为你们的校长,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我代表学校,向为你们的成长倾注无限心血的师长、亲人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也特别感谢家长朋友们,感谢你们对大工的信任与支持!

又是一年毕业日,我又一次站在这里,心情很激动。首先,我为你们高兴,因为你们在大工学习本领、增长才干、砥砺品格、收获情谊,褪去了入学时的青涩与懵懂,变得更加坚毅与成熟。同时,我又感到不舍,因为你们即将告别师长和同窗,离开熟悉的校园,奔赴各地去追求青春的梦想,去谱写精彩的篇章。我相信,你们会永远心系母校,友谊的小船会始终扬帆远行!

我知道,你们当中,有人选择了继续驰骋学术科研之路,有人选择在国家重点行业建功立业,有人选择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奉献青春……我相信,你们都在选择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人生道路。这些天,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和回答的问题: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在你们即将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时候,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们问我,我的答案是: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不要试图去做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如果把攫取个人名利和身外钱财作为成功的目标,这样的成功绝不是有价值的人生。那么,什么是有价值呢?爱因斯坦的解答是:“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在于他能得到什么。”

什么是有价值和怎样成为有价值的人,我们还可以从传统文化里找到答案。“价值”两个字里面都有“人”做偏旁,说明“人”最重要。“价”字有“介”,“介”字意味着在两者之间,引申为“交流”、“合作”等;“值”字右旁为“直”,其含义是“正直”、“真诚”等。所以,如何成为有价值的人,那就要记住:人是最重要的;要合作共赢,要正直向上!

做有价值的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今天的时代,在当下的中国,做有价值的人则更为迫切和任重道远。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十三五”宏伟蓝图也已全面展开,在今后五年或更长的时间里,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依然是中国的主线,但是,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去做有价值的人,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全面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始终胸怀家国、不忘初心,既要善待自己,更要关爱他人;既要勇于创造,更要甘于奉献。这既是我对你们的期许,更是母校对你们的嘱托。

同学们,做有价值的人,不仅是每个人的追求,更是时代赋予你们的责任。这里,我有几点希望,作为临别寄语与同学们分享。

一是希望你们做生活简约、心灵淡泊的人。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的生活。然而,过度追求依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难以持久,且往往导致内心的空虚与痛苦。生活,因简约而优雅;人生,因淡泊而从容,只有简约淡泊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我希望你们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扰,面对浮躁、保持淡泊,面对困境、平静对待,面对诱惑、守住底线。以平常心待人,以平和心做事,人生之路自会越走越广!

二是希望你们做常怀感恩、乐观向上的人。人生的价值因感恩而升华。感恩家人、朋友,我们会收获家庭的幸福、友情的温馨;感恩同事、单位,我们会收获工作上的支持,进而取得事业的进步;感恩国家、社会,我们将坚定人生的信念,收获前行的动力。对美好事物感恩很容易,我希望你们即便遇到委屈和磨难,依然要心怀感激,这是成长必经的历练。不要因为烦恼而抱怨,不要因为伤害而怨恨。我相信,精彩的人生一定属于那些对挫折也心存感激、乐观向上的人。

三是希望你们做坚守梦想、积极进取的人。人生价值最终体现在对时代的贡献上,落脚点是事业上的进步。事业靠本领成就,本领靠学习提升,任何成长与进步都需要积极进取、厚积薄发。希望你们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坚持对理想和事业的不懈追求、心中有梦,不要因为挫折而懈怠,不要因为失败而轻言放弃;要永远坚持学习,把所学融会贯通,用于实践;要永远保持正确的价值观,正直不阿,积极传播“正能量”,激励自己,带动他人。我相信,绚丽的人生一定属于坚守梦想、积极进取的你们!

此外,我还有两句叮嘱的话:一是希望你们重视健康,不要因为年轻而疏于锻炼身体;二是希望你们要给自己做加法,多读书、广交友、勤做事,不断充实自己。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创业最需要的是合作精神。今天的你们,比入学时更充满激情,斗志昂扬,跃跃欲试。我相信,你们寒窗苦读,千锤百炼,每个人都有单打独斗的能力,但现在你们必须学会合作,学会共赢,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创造价值。我们也知道,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当你们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大课堂,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做有价值的人,无关乎你在哪个行业,无关乎你在哪个岗位,但需要你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有用必有大工人!

亲爱的同学们,入学时,你们以学生身份成为“大工人”;今天,你们将以校友身份作为新一批“大工人”走向社会,回馈国家。世界需要你们,祖国需要你们,你们该出发了,相信你们在社会的大舞台、大熔炉中,一定能成为无愧于大工、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的有价值的人!

祝同学们一路顺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十二

过去已成为历史,站在开学典礼的起跑线上,我们要怀揣理想,去迎接我们的新学期和新挑战。那么你想知道关于开学典礼复旦大学的老师是怎么发言的吗?下面由本站小编向你推荐复旦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希望你满意。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到底怎么学?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你们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要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这个导师可以是学校的老师,也可以亲戚、朋友或同学,等等。因此,在严格的意义上,真正的“自学成才”并不存在。韩愈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与此对应,对于学生,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和“释惑”。

你们都会归属于某个专业学科,因此你们当然将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可以认为是学生的“受业”。

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a.n.whitehead)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学教育,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给学生某些学科专业的一部分知识,而古代书苑中的哲学家给弟子传授的是智慧。”当时,爱因斯坦(a.einstein)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呼吁:“仅仅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的生活。虽然,通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其和谐的人格。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道德的有深切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反观当前,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具有明确职业指向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学校设定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即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制器”而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

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在内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比例已逐年下降,而且已经降到很低了。换言之,你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你学的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比如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培训所”。

因此,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你们来到复旦当然要认真地学习足够的专业知识,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也是卑微的。恰如爱因斯坦一贯的认为,纯粹的专业技能学习并不保证你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将扼杀相关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的精神基础。”

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作为复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悟道”。

何为“道”?“形而上者谓之道。”

“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

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道同时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

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未来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一点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开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只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它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追求积极而严肃的价值过程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自我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去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有可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把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永远置于他在物理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上。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改革,使整个教学体系体现出一种对价值的追求。虽然,这些课程就这类问题也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我们至少能提供一些思考的线索。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它启示人们如何使得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为这个仍然充满种种困难和困惑的现实世界中不至于迷失,并为它提供希望和理性。

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够更具有使命感,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在今年教师节的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是‘传道’”,而这个“道”就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悟道”,就是去追求、践行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

“道”还是一种智慧。

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就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它包含了一套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更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我们常说的学习“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而“智力”则只是“形而下谓之器”的“器”而已。

就知识的获取而言,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moocs)等各类网络视频课程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的时代,大学的教师将沦为只是一个“节目主持人”。甚至,更加危言耸听的是,传统的大学教育将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

其实,这种担忧并非新鲜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就指出:“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除了图书馆以外,我们有了更多的途径来获取信息。

如果大学只是起到课堂的知识传授,即“授业”的作用,学生也只是“受业”,上述担忧不无道理。因此,罗素提醒“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领悟知识。”其实,自古教书育人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成熟,人格更独立。唯有人格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就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就是“悟道”。

“悟道”就是要获取智慧。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

首先,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且学生在学习这类知识的成效能够非常定量、精确地来进行考核时,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只有好的教授才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上论坛无法完整复制现实的讨论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对话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的娴熟技巧,有能力以。

散文。

的形式重现复杂的思想和体验。这个要求是太高了。

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贯穿于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中,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将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制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会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他与他人的实时接触进行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恰恰就是这些,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显得更为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归到古代的教育理念,即,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回归到更加注重“智慧的传授”,也是中国古人说的“传道”。而也能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还必须持续地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若没有感觉到思想的力量,那是因为思想的贫乏。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期感到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

当然,“思”更是思想。我们经常人云亦云地说,“这个世纪确实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要强调,仅仅“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道德知识,无论其属于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双刃剑”。它们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祸害人类,甚至于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全人类的未来命运,我们更需要“思想”和“智慧”,即,我们更需要中国人所谓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我们要思考人类的“大道”,也要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学科之道”。

人类近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以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的思想。由于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成功,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思考所依据的思想,大多尚未突破中世纪的思想家们的成就。因此,我更希望在新世纪里,将“知识的时代”转化为“思想的时代”,即成为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但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它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至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侏儒’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类重大而又复杂的挑战。

“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和解惑的一种具体诠释。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中提到,复旦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在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如果这样去做了,那么自己内心,以及与自然、与他人和社会都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仁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呢?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快乐学习的说法,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会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

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到底怎么学?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你们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要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这个导师可以是学校的老师,也可以亲戚、朋友或同学,等等。因此,在严格的意义上,真正的“自学成才”并不存在。韩愈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与此对应,对于学生,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和“释惑”。

你们都会归属于某个专业学科,因此你们当然将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可以认为是学生的“受业”。

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a.n.whitehead)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学教育,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给学生某些学科专业的一部分知识,而古代书苑中的哲学家给弟子传授的是智慧。”当时,爱因斯坦(a.einstein)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呼吁:“仅仅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的生活。虽然,通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其和谐的人格。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道德的有深切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反观当前,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具有明确职业指向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学校设定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即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制器”而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

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在内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比例已逐年下降,而且已经降到很低了。换言之,你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你学的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比如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培训所”。

因此,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你们来到复旦当然要认真地学习足够的专业知识,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也是卑微的。恰如爱因斯坦一贯的认为,纯粹的专业技能学习并不保证你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将扼杀相关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的精神基础。”

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作为复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悟道”。

何为“道”?“形而上者谓之道。”

“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

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道同时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十三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了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的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从今天起,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或者说到底怎么学?我们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一般来讲,自学成才,几乎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他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哪怕你不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但如果你在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你就是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来讲,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以及释惑。虽然你们最终会被归到某一个专业,或学科,会学习很多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受业。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德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教育,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学生某些学科的一部分的专业知识,因为你不可能把专业也教完;而不是像古代书院里那样,哲学家们传递给弟子的是一种智慧。其实,当时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发出呼吁,他说仅仅靠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地生活。虽然通过专业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和谐的人格。他同时也指出,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不过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此话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然而,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随之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明确的职业指向使各种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教学的内容设定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及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自弃,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已逐年下滑,而且已经降到非常低了。也就是说你学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这个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必须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包括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的培训所。专业知识固然是重要,大家固然必须去认真地学习,但是你们在复旦仅仅做这点是不够的。按照怀特海德的说法,如果你仅仅只想学一些专业技能的知识,那么你是非常卑微的。因为纯粹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保证你真正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会扼杀你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精神的基础。虽然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来到大学作为学生来讲,更重要的实际上是一个悟道的过程。

何为“道”?“形而上谓之道”,“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因而道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然而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未来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过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因此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的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包括对自己、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的教育只是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很可能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对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的追求当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一种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远远地高于他在物理上的巨大的成就。我们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以及专业课程改革,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到一种价值的追求当中去。虽然我们对这类问题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是我们至少能够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而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启示人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在充满着种种困难的现实世界当中不至于迷失。不仅如此,而且我们还要为这个世界提供新的希望和合理性。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说来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我们更具有使命感,才能让我们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教师节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传道,这个“道”就是传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我们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悟道,就是去追求,去践行这个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的“道”也是一种智慧。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也包含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我们常说的升值引以为荣的智力只是“形而下谓之器”当中的“器”而已。就获取知识而言,在今天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等等网络视频课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大学教育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时代,大学教师将沦为节目主持人;而更加危言耸听的是,就连我们大学存在的必要性都应该受到质疑了。其实这种担忧并非什么新鲜的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哲学家罗素就指出过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传播中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注意,知识传播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途径更多了。如果我们把大学只是理解为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也就是传道授业当中的授业,学生也只是去接受授业,那么上述的担忧当然就不无道理。因此当时罗素就提醒我们,说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领悟知识。如果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那么教师可能是要失业了。其实,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人格更加独立,惟有人格的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的本质那就是获取隐藏在各种知识背后的智慧。

学习一定要悟道,悟道是获取智慧的过程。但是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就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只有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类知识的进步能够非常定量地、精确地来进行表征,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同样的知识,只有好的教授更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络上的论坛无法完整地复制现实当中的讨论这样一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现实对话中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娴熟的技巧,有能力以小说或者散文的形式来重现复杂的思路和体现,这个要求是太高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实际上是贯穿于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微妙的互动关系当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才是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是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所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与他人实时接触时的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这些恰恰将对学生产生极其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在当今显得更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到古代、古典关于教育的定义,回到更加注重智慧传授的教育,回到中国人说的传道。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必须坚持持续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久存在的一些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谨慎慎思的生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当然“思”还是思想,我们虽然习以为常地说这个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对道德的知识,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它任何什么学科,一定都是一把双刃剑,可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祸害甚至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人类未来的命运,我们更需要的是思想和智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思考人类的大道,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专业之道。人类近一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中叶思想家们和哲学家们的思想而来的。人类在近一两个世纪以来,由于在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是我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极度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所依据的所有思想,其原初和原形基本上都是在中世纪时候所诞生的。因此我更加希望在新世纪初时,将知识的时代转换成为一个思想的时代,转换成一个一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辈出的时代,转换成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因为科学也需要思想家。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若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最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而又复杂问题的挑战。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具体阐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当中提到,我们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内在的重要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这样去做了,你们与别人包括与社会自然就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也就是仁就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从我个人来讲,我不相信那种所谓快乐学习的说法,这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你们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演讲篇十四

又到开学季,又一个开始。开学典礼,固然不是校长演讲比赛,但从校长的演讲中,年轻的学子依稀可看到未来的大学生活是何种模样。

引用网络日志,暴露高校功利化。

“一个新学生在人人网上写了一篇日志《我将如何读大学》,其实我知道他现在正坐在你们的中间。”开学典礼前晚,杨玉良读了两篇学生在网上的文章。昨天他面向3000多名学生说,“学生们说得很好,引起了我的思考,激发了我的思想。”

日志里,这位学生说,在他还没踏进大学门槛的时候就有人跟他普及如何混进学生会、如何讨领导的欢心这样的大学官场风云,他也不清楚大学是不是填鸭式教育体制的最后一道检疫机关,他害怕自己的独立性因为不得不妥协而被无情地吞没。“我非常欣赏他在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的同时,保持着一份冷静和警觉。说句实话,他的担心正是我们当前大学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担心的问题。”杨玉良说。

杨玉良又引用另一篇今年大二学生的文章《我和复旦》,“不要对大学抱有多大的幻想,这里有的老师上课也会非常无聊,这里的制度会让你感慨腐败已经深入到滋养精神的这个殿堂。如果大家关心高等教育,一定已经看到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有很多的质疑。”

杨玉良认为,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社会的需求和预期,责任就在学校。大学的问题绝非仅仅是过于强调科研而忽视教学所导致的教育质量的滑坡。更重要的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研究和竞争所产生的功利主义的心态,甚至有时是一种集体的功利主义心态。这种功利主义的心态也许会带来学校的某些数据或者学校的规模等方面的增长,但其必然侵蚀大学的学术精神和社会责任,这种功利主义的心态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选择,使他们变得短视、流于平庸,不能保持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也就失去了在未来担当起重要责任的能力。

“没学到东西的人是最可悲的”

“正如有位同学所说,练高gpa(平均成绩点数)却没有学到东西的人是最可悲的。”杨玉良表示,在一个功利化抬头的时代,一个校长其实也是显得势单力薄的,也正因为如此,一切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在这样一个时代当中,复旦鼓励每一位学生能够自由探索和独立思考,复旦希望每一个学生保持对复旦的信任和忠诚,更鼓励每个学生个性签名无可替代。”杨玉良说道,复旦期待每一个学生都出类拔萃,但更关注学生人格的养成,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勇于承担责任。

“我想大家一定会非常熟悉哈利波特,”杨玉良引用罗琳参加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所发表的演讲作为结尾:“她说‘如果给我一个时间机器,我会告诉年轻时的自己,生活不是拥有的物品与成就的清单,你们的资格证书、简历都不能等价于你们的`生活’,请大家深思。希望同学们能够依据自己内心的追求决定自己前进的路程,并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她引用古希腊作家的话说我们在内心的所得将改变外界的线索,内心的修炼才是大学四年生活对你们最为重要的东西。”

[学生反应]。

“在飘飘然的时候被校长敲了警钟”

杨玉良引用两篇网络日志时,在座的学生“轰”的一声沸腾起来,他们或许根本没想到“开学第一课”竟会以那么多“负面消息”开场。“这不是校长在拆自己的台么?”有人小声说。而一双双专注的眼睛,一对对竖起的耳朵则表明,他们渴望直面问题、寻求答案。

当杨玉良肯定了学生的尖锐与深刻,并由此引发出对高等教育和大学使命的理解时,学生们齐声回答:“好!”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当我们还沉浸在开学的兴奋中,感觉接近梦想而‘飘飘然’的时候,杨老师为我们敲响了面对现实的警钟。”复旦学院经管试验班的许嘉捷说。“校长的讲话很实在,传递出学校和我们之间平等的信任与默契,感觉自己瞬间长大了许多。这里尽管不完美,但注定是我们成长中必要的一站。今天我终于明白,内心的修炼才是大学四年最重要的东西。”张京京同学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