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1 12:15:18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题词是一种在书籍、文章或礼品上写下的简短祝福语或感言。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跳出细节,从宏观上概括并指出问题的核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篇一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校正后就直了,金属制的刀剑等放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范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什么过失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马车远行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能达到千里;。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不能)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不能)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用心专一啊。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篇二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所以木材经墨线校正后就直了,金属制的刀剑等放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君子广范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什么过失了。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马车远行的人,并不是善于走路,却能达到千里;。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不能)到达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不能)汇成江河大海。
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用心专一啊。
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译:秦国有足够的力量(乘他们)困顿而他们,追赶逃兵败将。
2、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山河。
倒下的尸体上百万,流出的血可以使盾牌漂起来;(秦国)乘着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诸侯,分割各国的土地。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方的边界修筑长城来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余里。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译: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的应和他,都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
7、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试着让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量一下长短大小,较量一下权势和力量,那就不能够相提并论了。
8、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可是秦国凭借那狭小的地盘,得到了天子权势,统治着八州,使同列的诸侯朝拜称帝,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9、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求!无乃尔是过与?
翻译: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
无乃”,岂不,难道不,恐怕。“过”,责备。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翻译:(盲人)站立不稳而又不能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扶起来,那么还要用那些辅助的人干什么呢?相:这里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
3、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这个职位,(如果)不能的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陈:施展。列:职位。(翻译时要字字落实,字字对应)。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要替自己的行为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疾:痛恨。辞:托辞,借口。
6、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顺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忧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五十步然后停下。
注意:“或”,有的(人)。“走”,在古代是指逃跑。
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不行。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5、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网眼细密的渔网不进池塘,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木材就用不完。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五亩的宅地,栽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制的衣服了。
7、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译:粮食和鱼鳖不会吃完,木材不会用尽,这就使百姓对供养活着的人、安葬死去的人没有什么不满。
8、(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七十岁以上的人穿帛食肉,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9、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这与拿着刀子刺人而把人杀死后,却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返回目录。
如何提升高考语文成绩。
1.多看点高考试卷的精析文章,而非一味地做试卷。有时候吃透一篇好的试卷精析比闷着头做十套卷子管用。
2.对于全国卷高考语文的前三项题目,在平时训练中,遇到自己做错的拿本子记下来,没事的时候翻翻,无须特别记忆也一样能记得住。
3.做词汇选择题目的时候,对于近似的词汇,多念几遍,培养语感。别以为语感可有可无,早早晚晚他会让你大吃一惊。
4.阅读文章完成题目类试题,在读文章的时候切不可一字一句死抠,也不能一目十行。只要按照正常的速度就可以。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第一感觉。
5.针对作文进行专项训练:一周一篇作文,切记构思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时不时练习一下为某段话拟个题目。
6.不要试图压题,猜题。只需要按照正常复习步骤循序渐进即可。
7.针对各种文体的文章做专项练习。
8.写作的时候要收放得体,别搞得憋半天好容易憋出个思路,一下笔就收不住,记住一句经典成语:过犹不及!
9.培养自己的想像能力。
10.每天看看电视新闻,读读报纸!至少30分钟。
返回目录。
高考前注意事项。
一、高考前的饮食。
高考前的饮食问题应该是考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家长总是调样的给考生做吃的。其实高考不需要在饮食有太大的变化,因为高考的能量消耗,和平时上课的能量消耗比较来说,差不多。不需要额外吃喝东西,就是平时吃什么,高考前的饮食和平时差不多就行。
二、考场熟悉。
高考前准备工作之一,前一天都要去熟悉考场。如果在本校考试,当然就没问题。如果到考场在外校,需要熟悉路径,考室的位置,座位的位置。特别注意厕所的位置,不要有陌生感。考试中途如果出现陌生的事物,容易转移注意力。
三、心理调节。
高考将至,不少考生会出现失眠的情况,甚至出现身题不适,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考前焦虑所引发的。针对这种情况,高三网小编建议考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
首先,要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充分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给自己减压,把高考视为一种常态考试;多听听欢快轻松的音乐但不要太放松找不到考试状态,只是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或调节;最后,作为家长则要不断鼓励考生,给予考生自信,使高考前由焦虑所产生的沉重感、压迫感、不安感等焦虑的症状得到缓解。
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于高考来说无比重要,因为这样才能使考生平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在考试中能被‘激活’,并从‘内存’中调动出来,才能在高考中冷静应对,自如发挥,达到最佳状态,考出最佳水平。
四、调整作息时间。
为了在高考时,能够有更好的发挥,更好的适应高考时间,在考前的一段时间,可以按照高考时段的时间安排作息,这样可以帮助考在考试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五、考试规则。
在考前一定要记住高考的规则,不要带考试禁止的东西进入考场,考号、姓名要写在规定处,不要勿带草稿纸等出考场。考号姓名以及答题卡涂写方式可以在平常的模拟考试中演练。这是高考注意事项中最重要的一点。
返回目录。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篇三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5、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8、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1、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篇四
一轮的基础复习之后,针对考试题目类型设置,可以将语文拆分成为几大重点版块,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复习。
考生们可以通过平时考试、课堂复习,找到尚存遗漏的知识盲点,完善知识体系。拆分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拆分后更好地发现完善,使之组合后可以实现分数的提升。
在此强调一点,要具体落实和积累知识,基本功要做好一个字“背”。在对古诗词、文化常识、成语、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落实上,都需要你踏踏实实去“背”,为之后的冲刺做足准备。一定要从现在开始背,冲刺阶段再背就来不及啦!
2.掌握实战解题技巧。
除了复习策略的改变,在二轮中应将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实战运用到解题中,摸清知识点背后的考查形式,强化实践解题能力。
训练审题、思考、答题的规范技能,语文知识点的掌握在二轮统一规范的答题技能训练后,可以更高比例的转化为提升的分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篇五
在高三总复习的第一阶段,同学们应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语文知识”关。复习时,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的要点内容熟练运用,相信可以提高语文成绩!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高三语文复习资料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常见诗歌语言特色与风格:
1.平易: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易近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是一种质朴的美。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诗经硕鼠》。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自己去体味。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10.洗练:语言表达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韵无极的境界。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
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道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登高》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杰出的诗人在创作中往往形成富有特色的艺术风格。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幽寂静穆,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以及(孟)郊寒(贾)岛瘦和“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等等。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篇六
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五十步然后停下。
注意:“或”,有的(人)。“走”,在古代是指逃跑。
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不行。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5、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网眼细密的渔网不进池塘,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季节进入山林砍伐,木材就用不完。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五亩的宅地,栽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品制的衣服了。
7、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译:粮食和鱼鳖不会吃完,木材不会用尽,这就使百姓对供养活着的人、安葬死去的人没有什么不满。
8、(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七十岁以上的人穿帛食肉,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9、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这与拿着刀子刺人而把人杀死后,却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有什么不同呢?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篇七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1、顺叙——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所作的叙述。顺叙型的结构模式是:总叙+分叙(分叙1+分叙2+分叙3+分叙n)+结尾。作用:条理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重要断面提到文章前面,写完结局或断面,然后才按时间顺序写。作用:这种笔法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对全文来说,插叙仅是一个片断,插叙完后,文章仍回到原来的事件叙述上来。这种插叙不是叙述的主体部分,一般不发生在主流的时间范围内。若把这种插叙删去,虽会削弱主体的深刻性,但不明显影响主要情节的完整性。
作用: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作用: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再现自然风光。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五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具体回答的时候要说明白是什么性格、什么心理等。
2、二种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等。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3、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4、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篇八
考查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知识点: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要特别问到,才回答此点;尤其要注意的描写手法,如动静、视听、声色、远近、虚实、白描;抒情方式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4、基本题型及答法:审题问什么就答什么,是什么——为什么(结合分析)——怎么样(效果,情感)。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篇九
2、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_山河。
倒下的尸体上百万,流出的血可以使盾牌漂起来;(秦国)乘着有利的形势,宰割天下诸侯,分割各国的土地。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于是派蒙恬在北方的边界修筑长城来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余里。
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译: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译: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译: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的应和他,都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他。
7、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试着让东方诸侯国跟陈涉比量一下长短大小,较量一下权势和力量,那就不能够相提并论了。
8、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可是秦国凭借那狭小的地盘,得到了天子权势,统治着八州,使同列的诸侯朝拜称帝,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9、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求!无乃尔是过与?
翻译: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
无乃”,岂不,难道不,恐怕。“过”,责备。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翻译:(盲人)站立不稳而又不能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扶起来,那么还要用那些辅助的人干什么呢?相:这里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
3、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这个职位,(如果)不能的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陈:施展。列:职位。(翻译时要字字落实,字字对应)。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要替自己的行为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疾:痛恨。辞:托辞,借口。
6、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顺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忧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篇十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特征:
(1)联系具有普遍性。
(2)联系具客观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
2、联系的普遍性是什么?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及其要求是什么?
(1)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要求:一、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二、但是,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根据联系和实践的关系,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及其要求是什么?
(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什么是整体和部分?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是什么?
(1)含义: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关系: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6、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什么重要意义?
(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发展的普遍性是什么?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人的认识的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
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10、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4)因此,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11、为什么说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新事物本身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3)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4)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5)所以,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12、事物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13、事物发展的状态是什么?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14、什么是量变和质变?
(1)量变: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统一、相持、平衡、静止都是量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2)质变: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统一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都是质变过程中呈现的状态)。
15、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是什么?要求我们怎么做?
(1)关系: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二,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2)要求:一、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二、当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的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6、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矛盾.
17、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观点.
18、什么是矛盾?它有哪两个基本属性?
(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19、矛盾的普遍性是什么?有何要求?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要求:
(1)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0、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它的表现是什么?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
(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如何?
(2)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3)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一事物总是和同类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
(4)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为特殊性,反之亦然.
2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指导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努力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就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3、什么是主次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主要矛盾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次要矛盾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3)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4、什么是矛盾主次方面?他们之间的辨证关系如何?
在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此即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另一方则处于被支配地位,此即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5、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
(1)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4)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
26、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7、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8、辨证否定的含义及本质?
(1)含义: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29、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的灭亡的根本根本途径是什么?
根本途径是辨证的否定.
30、辨证否定观的要求是什么?
(1)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不仅尊重书本知识,尊重,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31、辩证法按其本质说是什么?为什么?
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因为。
(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不断运动中,因而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3)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32、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是什么?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3、唯物辩证法与行而上学的分歧是什么?根本分歧是什么?
(1)分歧: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行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篇十一
美国人安迪,右手只有4个手指,他是一名优秀的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但是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他的梦想,虽然安迪具备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几乎所有的条件,但是各电视台的负责人看到他残疾的手就都回绝了他。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之后,安迪终于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在试镜的时候安迪按电视台的意见戴着仿指手套,以最自然的态度去面对观众和自身的缺陷,由于安迪真诚、自信、充满魅力的主持,安迪受到了热烈欢迎,成为一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观众来信不断,他们热情赞美了安迪的主持艺术,对于他面对缺陷的坦率给予了热烈的赞美,观众接受了他的缺陷。
安迪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坦率地面对自身缺陷的态度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以“面对缺陷”为话题写一篇800安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题材目自拟。
(本网整理)。
思路领航。
1)选拔人才时要看到人才的长处,不能只看到缺陷。如一个刚正方直的干部非常年轻有为,但有时性格比较暴燥,此时就应该取其长而弃其短予以重用。
2)谈人的性格:突出的优势与突出的缺陷常常是并存的。如聪明的人往往不够勤奋,性情温和的人往往缺乏魅力,能言善变的人往往会流于八面玲珑。
3)缺陷还是优势,要看环境的要求。如谦虚谨慎在中国是美德,到了美国就成了没有能力的表现,人才就有被埋没的危险。
4)缺陷也是一种美,如维纳斯的雕像,比萨的斜塔,各种历史遗址或废墟等,自有其完整或完美所不能替代的美。
5)正视自己的不足与缺陷,扬长避短,才能成功。如著名的科学家扬振宁,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差,因而放弃应用物理而转向理论物理学,才成为诺贝尔奖的得主。
与缺陷对坐。
关键构思。
1)从人们对待缺陷的态度这一角度展开论述。
2)以“厕所工程”等事例形象地说明“人与缺陷对坐”中的得与失。
对于天生的尤物,我们总是要求完美,以赋予美好事物神话的性质。然而客观世界却并不存在客观完美,从这一点看,似乎总是有悖于人之常情,当然,这本也无可厚非,因为世界的多元化本身就注定了其并不总是满足和服务于人们的主观意愿。因此,尽管人们殚精竭虑地去粉饰涂抹那些种种的不尽如人意,却依旧难以触及到缺陷自身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它作为客观世界一部分不可或缺的“直实身份”。
对此,早在几千年前的老子便已有认识,于是他将他辩证的色彩世界观寓于《道德经》留给后人,时间之水流逝到了今天,却似乎并未唤来人们思想意识领域内的“惊蛰”,在林林总总的缺陷面前,人们依旧不吝惜他们软弱无力的伪装,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其结果注定是重复上演“于事无补”和“庸人自扰”的肥皂剧罴了。
记得多年之前,读过一个故事,讲的是即将远行的富翁将自己的豪宅托付给一位友人照料,富翁走后,友人便入住进来。起初,这里别具匠心的园林小品使他感觉如履仙境,欣喜不已。不久,他感到内急,便去如厕,忽然间他感到与奢华的豪宅相比,这里的厕所显得局促了不少,便不悦起来,他决定为富翁改造厕所。于是,他聘请了许多工匠,大兴土木,忙得昏天黑地,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在厕所扩建好的那一天,富翁归来见友人愁眉不展便问其原因。
友人讲:“自从你走后,我整日忙着改造厕所,而园中的那些亭台轩榭,池鱼假山,异草繁花却并未来得及欣赏,如今你回来了,我将不得不离开这里了。就这样,友人又搬回了原来的寒宅,不久之后,悒悒死去。
的确如此,生活中的“厕所工程”耗尽了无数人的心血与青春,然而生活中有更美丽的、更实在的景致,在我们的周围静静地敞开,等待着有心人去观赏,如果我们愿意,我们就能越过尘世的种种牵绊,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在这里,生活本身比所有挖空心思的浪漫揣想都迷人。
据说鸵鸟被追急时会把头钻进沙里,自认为平安无事,其后果可想而知。而事实上,这也正是我们许多人的真实写照。当然,人类逃避自身缺陷的伎俩远要比鸵鸟的高明睿智多了。在他们那里,善于伪装敷衍的本能早已发展成为投机取巧的滑头主义和明哲保身的市侩哲学。
听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只参加过某名牌大学业余补习的作家,未成名时,参加某个演讲比赛,在接受评委们的考核时,他总是不失时机地渗透自己的名校身份(事实上只是业余补习)。日后他成功了,成了一个知名作家,当记者采访问及他曾就读的高校时,他却对参加补习的事缄口不提了,而且还一再强调自己并未上过学,弦外之音当然是矜夸自己的天分了。那时那刻,“缺陷”也成了比“优势”更闪耀动人,引以为荣的“尤物”了。
诚然,对于生命中的种种缺陷,我们自当无法否认,而另一方面,我更不建议人们去做一个时时刻刻只关注自身缺陷的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的颓废之徒。在一切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成熟与健康的心态——在失意时,不夸饰缺陷的影响,在得意时,不否认缺陷的存在,并且对自身缺陷抱持一种“宽容”的态度。当然,这里的宽容并不是不屑一顾的傲慢,也非修养见解上的策略,更不是韬光养晦,以退为进的姿态,而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人格,一种境界,是对客观存在的洞察,也是看透了生存究竟之后的觉悟。
就如诗中所讲的:竹密岂阻流水过,山高无碍白云飞!
缺陷。
关键构思。
1.以想像的故事展开:“我”乘坐“完美”列车,跨越时空去向古今中外的名人寻求“完美”的答案。
2.以“我与名人对话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缺陷的看法。
什么是缺陷?翻了翻字典,上面赫然写着“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于是我撇了撇嘴,投去不屑的目光,然后毅然背起行囊,踏上了一辆寻找“完美”的列车。
我翻开自己的“完美”名册,第一页上分明写着“鲁迅”。我于是告诉列车长“去绍兴!”他点了点头,然后便轻轻地按下一个按钮……刷!突然间,我感到车窗外的景色如闪电般疾驰起来,但等到我再次回过神的时候,它们又原地静静地呆在那里,不见一丝动静了。
“到了!”列车长冲我笑笑。
“哦!”我竟来不及惊讶列车的神速,便飞一样冲下去,直奔向“百草园”,我知道那里是鲁迅先生最钟爱的地方。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间或也会听到“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和蟋蟀的琴声”但这园中分明又加了一个小亭和一条绕亭而流的小溪,正是从那亭中传来阵阵琴声,和着流水潺潺,组成了一幅绝美的乐章。看那亭中之人,正方脸、浓胡须、一簇簇与社会不调和的竖着的头发。
“那一定是鲁迅先生了!”我像是已得了胜利一样,花一般的笑容已经在脸上荡开了。
“什么?完美?我?哦,不不不……”当鲁迅先生听明白我的来意后,竟不假思索地做了否定的回答。这无疑是极令我失望的。
“为什么不呢?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已经成了中国白话小说的经典,您的杂文一直是后人争相模仿的对象,您的……”
“不,你错了!”鲁迅先生打断我的话,“的确,我是一个取得过很多成就的人。然而成就却绝不代表着完美。我花了一生的时间使自己向完美靠近,可是我最终发现,这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梦罢了。虽然我改掉了很多毛病,但依然有着许多明显的缺陷。例如,我的尖刻。不错,它确是让我的文章显得犀利,尖锐。但久而久之,它已经溶进了我的生活,使我慢慢变得偏激起来。我否定了中国诗坛从古到今所有的诗人,我‘骂’遍了一切主张用‘改革’而不是‘革命’方式去解决矛盾的人;就连我的好友郁达夫,在他决定‘隐退’的时候,我不是也给予了最辛辣的讽刺吗?我并不很尊重他人的某些自由,也不很体谅他人的感情,甚至……“他突然停下来,久久没有说话,我感到他的呼吸变得沉重且急促起来。
就这样,我沮丧地回到车上,变得有些灰心起来。然而回想起鲁迅先生的微笑和鼓励时,我又打开了那本“完美”名册,翻到第二页,“对,爱因斯坦!”我叫了起来,自信像是立刻突然再生一样,重新布满了全身。
“快,去美国!“我立刻喊来列车长,又一次,瞬间便到了。
“怎么出国也这么快?”我有些纳闷,然而这个疑问也只像蜻蜓点水般掠过我的脑海。因为我是那么急不可待地奔向了美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理所当然的,我在那儿找到了爱因斯坦。
“你还真够幼稚的!”他竟毫不客气地对我说,“不是因为你寻找完美,而是因为你居然找到了我的头上!知道吗,年青人?突出的优势往往与突出的缺陷并存。像我,在物理上具有极大的天赋,那便决定了我一定在某方面有着大的缺陷。说实话,我是一个相当怪癖的的人,不合群,留着独有的‘爆炸头’,脾气坏极了,连对我的妻子也不客气。天啊,快给我走开,别再妨碍我工作了!他的坏脾气像是又上来了,把我不由分说地赶出了实验室。
……之后,我又拜访了爱迪生、富兰克林、黑格尔、列宁、孔丘……无一例外的,他们都让我失望而归。
“难道世界上真找不出没有缺陷的完美的人吗?”我沮丧至极,懒洋洋地坐在列车上,把那本“完美”名册翻到了最后一页。“马克思”——一一个鲜明有力的名字立刻使我重新振作起来。“就是他!我坚定地告诉自己。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个演绎出人类思维最美丽结晶的伟人,无论在事业或家庭中都取得辉煌成就的人,一定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
我回到“完美列车上,默默地坐在那儿。突然,我问列车长,“这车好棒,你是怎样驾驭这样完美的列车的?”
“不,它不完美!”列车长微笑着回答我,“因为它有缺陷,它只能运输你的思维,而永远不能控制你的行动。它是很快,可只限于增强你的意识,仅仅是意识……”
拥有双臂的维纳斯。
关键构思。
1.提出一个极富创意的问题:拥有双臂的维纳斯美不美?
2.立足于维纳斯来谈缺陷,谈的是“缺憾美”
与我有相同疑问的人有很多很多,这就足以证明维纳斯的创造者是多么高明。
他蔑视世俗对完美的追求,不停留于眼睛的取悦,因此毅然地斩掉了维纲斯的双臂让人们去注意缺陷,让人们为缺陷或扼腕叹息或浮想联翩。这样,维纳斯就扣住了人的心灵,不知不觉中为她神驰心游,自然就更能流芳百世了。
维纳斯的创造者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想证明:缺陷也是美丽的。这与以往人们对美的看法大相径庭。以往,人们对美总是要求完整与圆满。因此,“美”只有到“完”时,才算达到了美的极致,而美中如有缺陷,哪怕是一点,也被贯以“美中不足”的名目加以批判。而断臂的维纳斯却向人们展示了另一种美,一种让人浮想联翩的完美。
倘若维纳斯拥有了双臂,那么她无疑是完整的,也许是完美的。人们对她的完美只可欣赏,只可赞赏,却失掉了令人的心灵驰骋遨游的能力。久而久之,她也终将沦为一只完美的尤物,除了完美,不会再给人带来什么新鲜感。
拥有双臂的维纳斯不懂得缺陷美。其实,缺陷是对完美的另一种看法。它不同于完美。它不确定,不单一。在这里,缺陷是对完美欲言又止的表达,是对完美包罗万象的诠译。人们只能依据缺陷的部分去猜测完整的部分,这样,完美不再是专一的,也由于这不专一,才能使更多的人有想像的余地。由此,这缺陷带来的完美,永远能吸引人们,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如果承认了缺陷美,也就不必忙着为维纳斯找胳臂了。在你我心中,都有一个完整又完美的维纳斯女神的形象。她或者直臂俏立,或者弯臂交叠,或者玩弄着饰物。不管怎样,这些完美的形象都是人们语言所不能描绘,人类双手所不能雕刻的缺陷美的极限!
话题2曲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曲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等。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思路领航。
1)事物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发展、前进的。我们可以站在哲学的高度审视社会和历史以及人生的变化,以论证我们的观点。
2)我们的成长是曲折的。小时候固然有童年的欢乐,但也有疾病的侵袭;入学后有成绩优异时的高兴,也有成绩落后时的苦恼;还有与同学的矛盾、与家长的隔阂等等,每一步都伴随着曲折。
3)成功之路是曲折的。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了上万种材料,歌德写《浮士德》用了六十年,宋祖英是从山沟中走出来的等等,每种成功都充满了艰辛与曲折。
4)创业之路是曲折的,如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之后,国内的政治形势便发生了变化:反右、大跃进、自然灾害、文革等,使经济建设几乎陷于停顿。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整顿调整后,才走上正途并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5)面对曲折,我们要有挑战的勇气,要有必胜的信心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我们才能不畏曲折,迎曲折而上。
迟到。
关键构思。
1)把梦中怕迟到的紧张与现实中不介意迟到的悠闲对比着来写。
2)以戏剧性的结局表明生活中一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曲折”。
睁开眼一看,我触电般地从床上跳起,顾不上严冬的寒冷,套衣服,拎书包,破门而出。一看表,7点整!还有30分钟,有希望!
一屁股坐上自行车,踩了半天,自行车不动,啊,忘了开锁!又是一阵手忙脚乱。我的双腿似乎特别来劲,踩着车,一点不觉累。自行车以极限速度向前冲着。到了十字路口,红灯。管不了这么多了,量车子也不敢碰我。正在这时,迎面来了一辆公共汽车。危险!把车头往右一打,我和自行车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一垃圾箱被撞翻。行人纷纷指责……管不了那么多,我扶起自行车继续踩,又踩不动。上帝啊!今天必迟到无疑了!真倒霉!一根“调皮”的树枝卡在后轮中,我抓起树枝狠命往后一抽,树枝出来了,但我的胳膊肘结结实实地撞在身后硬邦邦的电线杆上。顾不上那催人泪下的疼痛,我看了看表,7点27分,有希望!
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推开教室门,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用同情的目光盯着我,班主任像一尊雕像,一排难兄难弟气喘吁吁地站在一边。唉,又迟到了,我摸了摸隐隐作痛的胳膊肘,紧紧闭着双眼。
当我睁开眼,嘿!我发现自己躺在暖和的被窝里,胳膊肘一点儿也不痛,原来是一场梦!我长吁了一口气,伸了个大懒腰,我看了看钟,天哪!7点过了!这下要迟到了。反正总要迟到,不如慢条斯理一点,乐得个自在消遥。于是我像星期天早上那样,先慢慢漱口,再悠悠洗脸,然后拿着面包走出家门,哼着小曲下楼。
马路上,红灯。有几个慌张的同学闯了过去,我心里直骂:关键时候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看我多好,斯斯文文地等到着绿灯。
到了学校,看见一群手端热干面的同学冲上教学楼,我直摇头,何必呢?反正已经迟到了!推开教室门,值日生冲着我喊:“你迟到了!”
“我早知道,迟到了就迟到了呗!”
“不过挺可惜,只迟到1分钟。”
“会么?!”我惊诧万分,立刻拉过几条胳膊看表,分明竟是7点31分。
我7点起床,那样慢腾腾地到校,只迟到1分钟?哦,我猛然想起家里的钟拨快了一刻,唉!
曲线美的提示。
关键构思。
1.由曲线的形态联想到自然、历史、人生中的“曲线”。
2.以曲线与直线的比较喻指两种不同的人生。
我曾一度很向往直线,老做着“平步青云”之类的美梦。可现实,却常常把我梦中的“直线”分割殆尽,使我举步维艰。
曲线是美的,而美的东西,恰又往往由曲线构成。
曲线的美,在于自然。
人类的历史跌宕起伏,有峰巅,也有深谷,可谓一条曲线。
一条无形而又无限延展的曲线。帝王将相,从这里经过,凡夫俗子,亦在这里繁衍。“读史使人明智”。人类历史这一曲线,给人启迪,让人清醒。它,犹如一面明镜,可映照出每个人、每个时代的美丑和兴衰。历史的起伏,是自然的,因为从人类茹毛饮血的年代起,历史的道路,就不是涅瓦街上的人行道,而是在荒野中前进,有时穿过尘埃,有时脚踩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又行经丛林。历史这条曲线,显示了宏伟的美。
人生道路,也是一条曲线,坑坑洼洼,曲曲折折。它上面,既留有得意者的欢欣,也淌过失败者的泪水,既有顺利者的喜悦,又有受挫者的苦恼。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的幸运儿,也许有,但却少得可怜。而且,正由于人生像条曲线,生命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当一个人,走完了自己的坎坷旅程而蓦然回首时,他定会为自己留下的曲折而执着的印迹而欣慰,对大千世界报以满意的一瞥……人生的曲线,鼓人信心,给人希望,激人奋进,展示了人类奋斗的力量和力量的美。
青年作家陈建功说:“只要星星还在天空闪烁,我们就不必害怕生活的坎坷。”的确,既然人生是一条曲线,我们畏头缩颈又有何用?倒不如昂起头来,大踏步前进为好。
可是,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爱把人生设想得阳光灿烂,风平浪静。可以想见,这些人的前途,是决不会春光明媚的。他没有奋斗的准备,又哪来胜利的甘甜?相反,那些能正确看待人生,成功面前不骄傲,挫折面前不气馁,能经受得住生活中种种遭遇和艰难的人,倒往往会赢得成功。
人生之途是曲折的,人类历史是曲折的,可这决不说明人生前途的黯淡、历史潮流的倒退。人生之途虽然曲折,但前景却风光无限;人类历史虽然曲折,但时代却在飞跃。无论人生,无论历史,都是在曲折中前进,挫折、低谷,只是前进中之“小插曲”而已。因而,事业上的巨人们,在受挫时是决不会消沉的,因为他们透过暂时的风雨,能窥探到未来的阳光。
记得,恽代英有句名言:“创业是艰难的,敢于创业的人,便不应计较艰难。”而我们,立身创业的时代,处于创业的年龄,对理想,有美好的追求,对未来,有瑰丽的憧憬。因此,对将来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才是。君不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么?更何况,我们,还有着较大的弱点:虽内心火热,却比较脆弱;虽理想美好,却缺乏恒心;虽条件优越,却又缺少阅历。所以我想,若我们欲“扼住命运的咽喉”,则恒心应为我们的良友,经历应为我们的参谋,当心应为我们的兄弟,希望应为我们的哨兵。毕竟,成功之路不是笔直的阳关道,而是充满荆棘和艰辛的崎岖山径呵!
“美是生活”。而生活中,有的却不是想像中的直线,而是一条条饮含汗水和曲折的实实在在的曲线。因此,我要说:美,正是生活中的曲线。
人生,绝不轻言放弃。
关键构思。
1.开头借描写黑夜以烘托人物的低落心情。
2.由从“泪”到“笑”写母亲再就业的艰难曲折。
是夜,抬头不见弯月,连星星都没有。母亲拖着疲惫的身子,目光呆滞地踏进家门,好不容易才吐出五个字:“单位倒闭了。”从这一刻起,母亲同众多失业者一样,再也闻不到“大锅饭”的喷香了。我一言不发地注视着母亲,想要安慰她,却不知从何说起。此刻,她所想的也必如我所想的:“这个本就少一根支柱的家该如何支撑下去?好久、好久,都没有声音,我们相对默然,欲哭无泪。
“妈妈,怎么办啊?“我终于沉不住气了,怯怯地问道。
一滴泪自母亲的眼中滑落,她用力地咬着唇,然后硬是挤出几个字:“怎么办?自己找工作去。”
“失业”、“下岗”,报纸电视上的醒目标题一下子涌到我眼前,我把声音压得更低了:“可是,现在工作那么难找……”
“难是难,可不找行吗?靠下岗工资,靠社会救济吗?”
我无言以对。
第二天一早,母亲便揣着一张刚拿到的会计证来到职业介绍所,令她大为欣喜的是,她被一家小的合资公司录用了。可是,仅仅几天,她便被解雇了,原因是她仅有文凭而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屋子里重又陷入死一样的寂静。夜已深,我不敢出声,偷偷注视着母亲,好一脸的憔悴,眼角不停地涌出泪水。
“妈妈,干不了财务就算了吧。”我柔声劝慰道,“不如找别的……。”
“我是不会放弃的。”没等我把话讲完,她就打断道,“我就不信没这份儿能力。没有经验怕什么?多做做就一定能行!
我痴痴地望着她流满泪水的脸,为她的坚定所折服。
曲曲折折,也不知到过多少家公司,母亲步步为营,艰辛地边学边做。老财务的故意刁难、经理的挑剔、工作的繁重,她都默默承受着。
一天下班后,母亲兴冲冲地对我说:“公司要给我加薪水了。”我一愣,继而露出会心的微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妈妈,你真行!”
她的笑容地那样灿烂,我深深地被她吸引了……。
人生本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潮起潮落,绝不会一帆风顺,惟有那些勇往直前、不轻言放弃的人方能驶抵胜利的彼岸。我想,我当与母亲共同驾驭人生之舟,驶向前方!
话题3放弃。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思路领航。
2.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放弃的,如虚名、小利、但有的东西却永远都不能放弃,比如尊严、责任等,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放弃了它们,我们就会沦落为社会的渣滓。
3.通过一个人放弃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从中我们可以年到一代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一位老模范工人每每把自己应得的荣誉让给年青的一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护青年、无悔奉献的高尚品质。
5.可以从放弃与获取的关系入手,展开自己的论述。
学会放弃。
关键构思。
1.以蜘蛛爬墙失败的事感悟到“学会放弃”的哲理。
2.从“放弃是为了得到”的角度进行论述。
一只蜘蛛,面对着面前高大滑溜的墙壁,是上了又下,下了又上,情景很是感人,在场者没法不加以意志坚强、锲而不舍的美誉,可也有人说了:它太笨了。
在讲究效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不得不学会一样新的本事——放弃,这对人也许太容易了,不正好应了人身上潜伏着的惰性吗?累了、闲了、乏了、倦了,不干就是了嘛!千万别误会,我们要学会的不是放弃这个动作本身,这么说吧:正如月亮为了给世人宁静、神秘的夜而放弃了发光的本领;葡萄为了能够成为佳酿而放弃了新鲜的权力;又如绿叶,为了让红花显得更美艳,而放弃了自由的使命。没错,它们都放弃了一些,不过同时,又得到了另一些,或者让别人得到了一些,这就是放弃的技巧。
放弃也针对诱惑而言,面对诱惑是学习放弃的最好机会。你会在复习迎考阶段去和同伴一块儿玩耍吗?你会在德芙巧克力面前把朋友的秘密说出来吗?这种或是贪图暂时的快乐,或是只顾一己之私利而放弃另一件更有价值的东西,比如成绩、比如友谊,是断断不可取的。再说说中学生敏感的话题吧!我们不会更不该在这样的时候陷到花季、雨季的朦朦胧胧中去,“沿途的景色再美,为了到达我们的目的地,也决不能下车。”这样双向的东西,无论放弃了哪一边,都会对自己有影响,可性质不同,这时,哪方面对自己更重要些呢?考虑清楚以后,就大胆地放弃另一面吧!
放弃对于我们是个重大的课题,由于它需要我们思量、判断,所以懂得放弃的人,是不会顾此失彼的。
也许有一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大问题,并没有演讲简单,也没有巧克力那样单纯,那么就想想维纳斯吧,放弃了手臂才更好地诠释了残缺的美。
学会放弃,对我们很重要。
终于,蜘蛛又从墙上滑下来了,可这回,它绕道走,或者借助工具,它到了墙壁的另一边。
学会舍弃。
关键构思。
1.用鸣蝉蜕壳、壁虎断尾、算盘空位等生活中有启发意义的现象来阐发道理。
2.从“不该拥有的东西,就应该舍弃”的角度展开论述。
鸣蝉奋力地甩掉了外壳,因而获得了高空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挣断了尾巴,因而在危难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盘若填满自己的空位,变得座无虚席,将丧失自己的运算功能。
对那些不该拥有的东西,我们应该舍弃。
现实生活是复杂的,而我们的承受力有限。如果大脑是一个仓库,不管仓库多大,一种东西充斥其中时,另一种东西定然无法进入。比如读书,当我们痴醉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刀光剑影中,我们又怎能专注于复杂的几何方阵,怎能用心于浩繁的英语单词呢?想读的和该读的,你必须在两者间作出选择。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作出类似的选择。舍弃应该舍去的,你便是智者;舍弃不该舍去的,你就是愚夫。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家具、财产、衣物,甚至没有顾及生命,却从熊熊大火中救出了几箱书。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了那些启迪心智、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而有些人,终生抱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信条,追逐着金光闪闪的财宝。为了庸俗的追求,他们舍弃了人格和道德,舍弃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错误的舍弃,使他们的一生龌龊卑鄙。
不是每一株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舍弃。算盘要想具有运算功能,必须舍弃多余的算珠。你向往山居的清静,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温馨与柔美。
我们应该学会舍弃。
退出考场。
关键构思。
1.写一个“我退出高考竞争的故事。
2.通过周围人的态度来写“我”退出之后的心理蜕变过程。
他的话犹职一道光亮。
在我脑海里闪过。
我不会放弃追求与信念。
一
沉默了好久,班主任只是静静地看着我。我看到,她眼中分明写着惋惜与无奈。
终于,她轻轻地叹了口气:“决定要走了?”
“是的。你应该祝福我才对。”
“祝福……我只有祝福了!”
“我会常来看你的!”我尽量笑了笑。
班主任转过身去,又是一阵的沉默。最后,她摆了摆手,我慢慢地退出了办公室,听见她的叹息。
上周学校进行了摸底测试,一向成绩不错的我考得很糟!考虑了整整两天,我决定退出二十天后的高考。
二
尽量微笑地走进教室,我感到许多人都看着我,我不敢和他们的眼光相触。慢慢地收拾书包,边打量着教室里熟悉的一切……我拎起书包,也没有勇气向同学们说声再见,就在惋惜不已的目光中逃出了教室。
走出教室的那一刻,忽然有一股想哭的冲动。快步向前走几步,到了幽暗的楼道,终于落下泪来,泪珠“啪”地一下掉在地上,好响!暗骂自己没出息,都已决定退出了,还哭什么!
我是一个很极端、很矛盾的人。高度的自信与彻底的自卑同在,我不能容忍失败,也许是经不起失败,害怕自己落榜,所以干脆放弃!
也曾告诉过自己千百次,一次失败并不代表一切,还可以从头再来的!可仍无法面对那可怜惜的分数,也无法面对父母与老师。
刚才在进教师办公室前,一向与我为敌的竞争对手扇了我一记耳光,骂我是懦夫。懦夫?懦夫!心被狠狠地敲了一下,很疼!一直以为自己很坚强的!
三
拎着沉重的书包,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微风细雨中,街上热闹如昔,却没有人注意我,霎时间,我感到自己很孤独、很寂寞!
低头看了看校徽,又觉得自己很可笑!一个戴着省重点中学校徽的学生,居然在上课的时间提着书包逛大街。狠命地把校徽扯下来,随手一扔,可又捡起来,或许可以做个纪念吧!
习惯性地挪回家,机械地推开门,在四只眼睛的注视下,逃进了卧室。倒在床上,呆呆地瞪着眼前的一切。忽然,目光触到了那个绿色的画夹,里面装着为考美术学院苦练的画稿,我神经质地蹦起来,一把把它扯过来,抽取里面的画,看着一张张五彩缤纷的画稿,觉得自己很可怜,很悲哀。“嚓嚓嚓“全撕了,点着一把火,把它扔进火里。看火把它一点一点地吞噬掉,我就像一点一点地在毁灭。
又取出这次测试的试卷看了看,真可笑!堂堂的重点中学的优等生,居然只考了那么一点分!居然会退出考场!把试卷也扔进火里烧了。
四
父亲推门进来,拍了拍我的肩膀:“只要自己不后悔就行了。”
后悔?我的字典里有“退出”,有“放弃”,就是没有“后悔”!我坚决地摇了摇头:“不后悔!”
“那你是决定退出?”“嗯!”“决定放弃?”“嗯!”“是放弃还是退出?”
父亲的话犹如一道光线,在我脑中闪过,令我茅塞顿开。“是退出,不是放弃!是退出,不是放弃!”
是啊!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退出一两个生活的考场,可是,并不是放弃了毕生的追求与信念!
毕竟,退出不等于放弃!
话题4眼界打开之后。
视野开阔会使一个人认识加深,认识深入,也会使一个人眼界更宽。请以“眼界打开之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可以展开想像,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写法可以多种多样。
2.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领航。
1)可以写参加各种活动使我的眼界大开,如“未来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使我不仅了解到各地的风土人情,也在活动中懂得了未来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和应有的使命感。
2)书籍使人进步。通过读书,我增强了文学修养,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和贡献,认识到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规律,更懂得了读书的目的:学以致用。
3)可以写打开眼界的必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如改革开放后对资本主义认识的改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反观自己,找出差距,力求进步。
4)“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作为校报记者的我有幸采访了文坛大家,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对社会、对百姓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思想的犀利、深刻深深地启发了我。
5)翻出小时候的日记,我发现了我的天真幼稚,也发现了我的浅薄狭隘,深思之后,我明白了:是生活使我的视野开阔了。
走进书的世界。
关键构思。
1.以“我”与书的交流为线索结构全篇。
2.从历史、科普、哲学、音乐、文学多方面谈论自己的心得体会,展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书的世界。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每天晚上,做完功课我便咬一枚青果,捧一本心爱的书,与作者“秉烛夜游”。
我与书中人物一起赏花、听雨、观海、望云,也会“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还会为琼瑶的千古情节“泪湿春衫袖”,更会被钱钟书的幽默睿智逗得掩卷遐思。
走进书的世界,轻柔、飘渺,真像我一个人在做梦,走在空中,拨开前面挡住视线的白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海阔天空的新境界。
我读历史。
刘备三顾茅庐,人人都说诸葛亮架子大、傲慢,我却不以为然。我们试想,诸葛亮从小饱读诗书,胸怀凌云状志,三分天下的宏图早已在心中酝酿成熟,要施展如此伟大的宏图怎能逢人便讲呢?他的用意无非是要探探刘备的诚心,看他是否有鸿鹄之志,是否能从善如流,是否值得与之共建大业。如果一个人才张三传也应,李四传也到,那他还算什么人才,至少不是第一流的人才吧!
我读科普。
原来人类社会以前只是一个二维平面,充其量是个面积在不断扩大的平面。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它扩展为立体三维空间。也许很快,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又给它添上一条时间坐标轴,成为四维空间。
我读哲学。英雄用武之地没有天空,伟大的演出没有观众,思想寂寞而发出最吓人的呼喊,四周却是一片沉默,越来越强制的沉默——这就是尼采的悲剧。
我读音乐。
在大自然里音乐所吐的是海潮的升腾,巨风的激荡,那永存在静寂的天簌间的交响。它罗列宇宙一切的庄严与和谐,松涛与流泉的共鸣,和风与垂柳的合舞,花开花落虫鸣鸟呼的交织,或者自远而来更远而去的空谷震响的回音。
我读文学。
我认为海明威干净而无抒情性的记叙是美的,而卡夫卡干涩郁抑的心理描写是不美的。马尔科斯的魔幻是美好的,而昆德拉的幽默是不美的。
我与书籍的情缘会绵延一生,正如我对罗素的崇拜会持续一生。
远方。
关键构思。
1.按照“欲离开城市追寻远方”——“领悟‘远方’的真义”——“在城市中寻找远方”三部曲结构全文。
2.以“白鹭立雪”这句话作为文章的转折点。
生活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中,视线常常会被林立的高楼大厦所阻隔,想看得更远,于是我爬上了建筑物的天台,天台上的风景似乎不比下面好多少,我没有能力透过污浊的空气看到更远的地方。为什么这个大城市让我感到如此狭小?为什么总是有东西挡在我面前,不让我看得更远?带着对这个城市的失望,我决定消失一阵子,到一个可以满足我愿望的视野开阔的地方去。
收到拾好行囊,我拿起一本书随便翻起来。恰好看到这样一段内容:“白鹭立雪,愚者见雪,智者观白。”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句话,蕴含着如此深邃的道理。白鹭站立在雪中,愚者的目光被白鹭吸引,却忽视比白鹭更加美丽洁白的雪;而聪者也只不过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事物,不惜放弃眼前的“小利”;只有智者,才会明白白鹭随时会飞走,积雪也会随着太阳的出现逐渐消逝,只有在智者心中,白鹭和白雪是一体的,透过他的眼睛,无论是动还是静,都在“白”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我明白自己原来为什么总感到周围狭小了。我总以为压抑我心灵的那一夜忽起的高楼,是那夹杂着灰尘的空气,以及一切城市所特有的产物,它们挡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到豁亮的远方。然而现在,我知道我需要的已不再是视觉上的满足,我需要的是一片属于心灵的净土,那是一种真正的开阔的感觉。
放下行囊,我游荡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透过高楼,透过树的枝杈,我看到了曾经出现在梦里的远方。
生命的真谛。
关键构思。
1.以陆幼青的事迹为引子引出论题:死亡。
2.从死亡的角度来领悟与反思生命力的真谛。
在那之前,我从没有仔细想过什么是死亡。
一天我偶然从报纸上认识了一个叫陆幼青的人。他很年轻,他很有才,他的事业正旺,他的家庭美满,他——得了癌症。更令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选择了不同于常人的方式对待即将到来的死亡;放弃治疗记下自己每一天的所想所感,名曰《死亡日记》。
从此以后我一直很关注他的消息,并且一直在网上阅读他的《死亡日记》。后来,他给自己买了一块墓地;后来,我在《实话实说》中看到了他。他很平静很安详很建谈甚至从表面上看他很健康。这样一个人,为什么这么年轻就会死呢?我这样问自己,对于死亡,我迷惘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知道了人都会有死的那一天。在医院里,我看到过临死前的人的挣扎和努力,那时我很害怕;在书中我读过董存瑞手持炸药包炸敌人的碉堡也炸毁自己的肉体,那时我很敬佩他;在现实生活中姥爷去世时我看到他平静安详的脸,那时我真的很伤心。
死亡是不可预测的,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个“现在”的日子。有位哲人说过,每个人都相同的一点就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天中的24小时,不同的只是利用这24小时去做的事情。我们都想利用有限的生命多做一些事,其实延长生命最好的办法就是珍惜每个“今天”。
生与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很多东西我还想不明白,关于生命、关于死。不过我知道,这些思考都还只是小小的开始,我会不断思考下去,我相信我会找到生命的真谛。
(本网整理)。
从点滴小事看中美教育。
关键构思。
1.以“我”的感触为线索。
2.从日常小事的角度来反映中美教育的差距这一大问题。
今年寒假随乐团旅美一遭,又再开一次眼界。在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国现代化的同时,也通过点滴小事看到了中美教育的巨大差别。
我们有专门的时间随各自的美国朋友深入课堂。第一次接触陌生的环境,我的心情当然是新奇兴奋的。第一节是数学课,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学生们上课的状态。教室里只有二十几个人,他们人手一册巨大而又装帧精良的书。老师在前面侃侃而谈,还不时与同学们交流、开玩笑,连我这个小小的“天外来客”也在其照顾范围之内,偶尔被问上两个问题,美国学生的上课纪律对我们而言确实算得上松散。他们可以喝水、吃东西,也可以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自由出入教室。然而,大家并不因为这点“自由”就心不在焉。他们几乎没有人说话,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绝没有我原先想像的那样乱成一锅粥。下课后,书统一交还老师,原来那些教科书是循环利用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源浪费。这所学校的课间休息有五分钟。我的朋友告诉我,这五分钟不是用来休息的,而是用来移至下一间上课的教室的。在美国,学校是分区割置的。人文类、自然类、社会科学类……每学科都有其固定的教室。课间需要换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看着身旁川流不息的人群,我也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他们虽然节节课间倾巢出动,秩序却一丝也不混乱。想想我们学校上个课间操还人声鼎沸呢,更别提五分钟全校大换班了!
第二节我要跟朋友去上合唱课。这所学校有专业的排练厅供学生上课及演出。刚一推开剧场大门,便听远处歌声徐徐传来。我的朋友还没来得及脱掉外衣,就已经边跑边跟着唱起来。这种争分夺秒的时间意识深深地感染了我,哪里敢有半点怠慢?学生们陆陆续续地小跑而来,声音也越汇越动听了。待简单的基础训练结束,学生们已个个立于台上,准备好上课了,这份投入真让我敬佩!
听着台上时而婉转时而深沉的歌声,我不禁被他们专注的精神所打动!当我国还在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争论不休的时候,美国早已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美国学生吸引我的除了他们的气质外,还有他们的衣着。他们梳着超级怪发,穿着奇装异服,然而,,却把个性展现淋漓尽致,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相比之下我们的小伙也英俊潇洒,姑娘也美丽动人,但脸上就是多了那么一份稚气。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篇十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指出“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本意为嘲讽新月派与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孰料这一讽喻时事、有感而发的观点竟在传播中异化。有人提出魏晋有所谓“人的觉醒”,并把魏晋时期“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结合起来,“魏晋文学自觉说”在学界影响愈加广泛。实则不同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流行的“纯文学”观念,中国古代文学自产生就自觉担负起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魏晋文学自觉说”乃至“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正如程水金教授所说,“文学的自觉”成立的前提是有一个亘古不变且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学”概念,实际上这一概念并不存在。
虽然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新的文体也不断涌现,但正如曹丕《典论•论文》所说:“文本同而末异。”言志载道的传统是“本”,具体文体和文辞的变化是“末”,根本点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近代以前,中国文人的主要学习及研究对象是经史、诸子、辞赋等著作,但20世纪以来,中国受西方文学观念尤其是19世纪初法国女作家斯达尔夫人《论文学》的影响,认为文学的特质为抒情性、形象性与典型性。照此标准,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六经、诸子就不是文学,至多含有文学因素。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这种现象限制了学者研究的范围,破坏了中国文学历时三千年的完整性和包容道统价值的深刻性。这种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及其价值的否定。探讨中国文学史,不能背离与古代文学共生共长的学术传统,更不能失去对传统的敬畏。若将六经、诸子等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将失去自身特色,中国文学研究将不具有完整性。
倡“魏晋文学自觉说”者多以曹丕《典论•论文》之“诗赋欲丽”为据,认为魏晋时期文学从政治、教化和社会责任感的束缚中挣脱,重视表现个人情感,对艺术审美性有了自觉追求。事实上“文学的自觉”这一概念并不适合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中国文学自产生起就有自身的审美标准与价值追求,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说目的很明确,即言志载道;二是先秦文学已对文辞之美有深刻认识并自觉追求。《文心雕龙•宗经》说六经具有“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叙述特点,说的就是六经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包括魏晋南北朝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曹丕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评价与《左传》所载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终极人生理想。
在中国文学发展,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都能始终将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这一社会价值被历代作者和读者共同认可。研究中国文学史,描述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否定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这个根本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提出曹丕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说法,是嘲讽“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其本意在传播中被异化。
b.主张“魏晋文学自觉说”的学者认为,在魏晋时期产生了“人的觉醒”与“文的自觉”,其观点在学界影响很广泛。
c.中国古代文学从一开始就与18世纪末以来西方流行的“纯文学”观念不同,它担负着传承道义的社会教化重任。
d.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因为新的文体不断涌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但其言志载道的传统并没有发生过动摇。
答案d。
解析将“新的文体不断涌现”表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的原因,属于强加因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代以前没有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文人学习及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经史、诸子、辞赋等,其中六经、诸子只是含有文学因素的作品。
b.20世纪以来,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更侧重对符合西洋近代文学分类的诗歌、小说、戏曲等文学种类的研究。
c.研究中国文学史,不能用典型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学观来破坏中国文学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否定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色及其价值。
d.如果将中国古代经典中以原道、载道为价值追求、引导社会向善为终极目标的著作从中国文学史中剥离,中国文学会失去自身特色。
答案a。
解析从原文来看,“六经、诸子只是含有文学因素的作品”并非作者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的自觉”并不适宜用来描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并不存在一个永恒不变且中外适宜的“文学”概念。
b.曹丕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与《左传》的“三不朽”思想一致,都表达了希望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人生理想。
c.魏晋时期并未产生“文学的自觉”,因为如果对文辞之美的自觉追求是“文学的自觉”的话,那么这种自觉从先秦文学就已开始了。
d.中国古代文人都把明德、载道与经世致用作为首要目的,中国古代文学从未有过“为艺术而艺术”的“自觉”时代。
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文人都”说法错误,文中是“绝大多数时代的绝大部分文人”。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篇十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特征:(1)联系具有普遍性(2)联系具客观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
2、联系的普遍性是什么?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及其要求是什么?
(1)含义: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要求:一、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二、但是,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根据联系和实践的关系,联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及其要求是什么?
(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
(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小学教师个人培训计划(实用12篇)
- 2023年年度销售计划目标标语(汇总8篇)
- 2023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冀教版(实用12篇)
- 2023年度乡镇残联工作计划表(大全13篇)
- 2023年小学政教处工作计划秋季(优秀9篇)
- 最新口腔科科室工作计划(优质13篇)
- 2023年新员工职业规划范文 新员工三年职业规划(3篇)
- 最新新员工下阶段工作计划(实用11篇)
- 教师培训计划范文(实用15篇)
- 教师师德师风培训计划(模板1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有关自来水公司更换水表的通知范文范本(5篇)
21下载数 632阅读数
-
2023年社区科普活动方案范文(模板9篇)
10下载数 550阅读数
-
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情况报告(精选9篇)
14下载数 669阅读数
-
2023年财务人员自我评价简短(优秀14篇)
29下载数 965阅读数
-
员工对领导评语(大全10篇)
34下载数 614阅读数
-
中国航天英雄个人事迹(模板12篇)
44下载数 731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