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8:01:25 页码:12
最新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汇总18篇)
2023-11-19 08:01:25    小编:ZTFB

家庭是人们生活中最温暖的港湾,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应该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和内容。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可能仅是冰山一角,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总结文章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和提升写作水平。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一

幼儿的家庭教育发生于家庭之中,与幼儿园的教育相比较,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及时性特点,家庭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得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起点,对于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早期性。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因此家庭成为儿童生命的摇篮。在家长的指引下孩子在第一声啼哭后,由父母引导着进行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了人生的教育,所以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庭教育具有早起性的特点。

2.广泛性。

幼儿园时期的家庭教育,其本质上来说是帮助孩子完全融入到整个家庭生活当中。因此,在家庭教育过程当中呈现出来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其不仅涉及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知识,还包括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的文明习惯、伦理规范、生产技能、自然知识、社会知识。除此之外,家庭教育工作存在于每一个普通的家庭当中,社会全员都能够参与到家庭教育之中,对于当前人类社会来说,一个孩子出现在一个家庭中,那么家庭教育也就涌现出来,这使得家庭教育越来越广泛。

3.权威性。

家庭教育是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家长对于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为了使得孩子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作为家长倾注了无数的心血,正是这种亲情,使得孩子对于父母,家庭产生了依赖之情,进而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权威的体系。在年幼的儿童严重,父母是权威的化身,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言行和教育是有着一定的权力和威力的。子女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父母,而且父母也是孩子们在早起摹仿的榜样,所以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有相当大的权威性。其本身愿意得到家长的表扬和管教,这直接促使家长本身的教育工作更好的号召力及感染力。

4.差异性。

由于每一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及所处的背景不同,不同的家庭都有着自己不用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孩子身上出现的性格上的巨大差异。由于家庭的成员构成不同,所带来的家庭传统、家风也有着极大的差异性。

5.感染性。

由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着亲缘及血缘关系,使得孩子对于父母的"喜""怒""哀"乐"都能够心领神会。在处理一些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进行学习和模仿,逐渐成其以后处理问题的方式。

1.父母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存在早起性及连续性,孩子在家庭中度过其生命中模仿欲最强的两个时期,而这个两个时期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生活在乐观、向上并有着良好的兴趣习惯的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在其个性心理的建立形成中就会倾向于乐观向上;如果是父母每日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肆吵闹,耽于大牌娱乐,则会对孩子兴趣与人格的形成有消极的影响。由此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幼儿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2.提升家长自身素质。

父母的品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的感染性及权威性使得孩子将父母作为其摹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及道德水准,孩子都会加以摹仿,由于幼儿园中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关于价值标准以及道德标准还尚未成型,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孩子没有足够的判断力来决定什么应该摹仿,什么应该摒弃孩子无知的在学样,父母作为孩子学习的一面镜子,应该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宽阔的胸怀,正直的品格,成为子女道德行为和思想上的模范。

3.帮助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目前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孩子的缺点及特长,没有根据自身孩子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合理的培养目标,盲目的追随自己的意愿,最终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应该建立一个对孩子的合理期望,进而制定出合理的、适宜自己孩子特点、、兴趣需求、发展水平的培养目标,促进孩子进一步发展。此外,最为家长应该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父母对于子女应该采取一种平等的、民主的教育方法。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尊重自己孩子的想法,使得孩子有勇气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愿望及想法。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二

在现代社会中,最被关注的是走在社会前端的人、引领方向的人。毫无疑问,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需要这样的人才;需要懂得创新的人才;需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因此我们要从娃娃抓起,努力培养文化界、科技界的创造型人才。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素质教育之一。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教育儿童的创新行为是教育者需要研讨的一门专业课程。关于在美术活动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发挥儿童的创新潜能,人人都各执己见。

由于幼儿在日常教育中收到的美术教育是有限的,大都通过美术教育老师的引导,其中美术教育中的手工课是幼儿园美术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为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通过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双手参与活动。通过这些动作,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得到发展,并使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协调发展。手的动作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导到手———“手脑并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质相应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因此,手的动作对发展思维有积极的参与作用。在美术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在画画或做手工的过程中要与同伴交往,帮助同伴解决困难,与同伴共同进步。这就无形中引导幼儿学会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发展他们的交往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如自信、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等。

(一)专业化美术。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这种被称为专业化的美术活动大多以思想比较成熟的一部分群体为主,大都出现在中高中和大学的美术课程中。在幼儿时期的美术教育中,大都以生活化的美术教育为主,并在这种生活化美术的基础上不断地向专业化引导过渡。

(二)生活化美术。

“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是指,在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将传统美术活动的材料与幼儿生活中发现的美术元素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熟悉的人、事、物为内容的活动,注重生活与美术教育的紧密结合,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于生活。

(一)培养兴趣是重中之重。

幼儿时期的孩子,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幼儿的美感体验处于积极发展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善于欣赏美的东西,而且要鼓励幼儿敢于把感受到的美表现出来。为了培养幼儿的美感意识,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发展幼儿创造美的能力,必须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论是发现美、欣赏美还是创造美,都是通过美术教育实现的。

(二)如何培养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看电视节目,欣赏电视中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并加以评论解说;或者参观艺术作品展览,引导幼儿欣赏优美的艺术作品,提高欣赏美的能力。在幼儿获得美感体验、提高欣赏美的能力之后,家长可以让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美景,鼓励孩子进行实物写生,把他观察到的美景描绘下来,加以适当的想象,创造美。

[1]丹尼格雷戈里.手绘的奇思妙想[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王秀丽.幼儿美术教育的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慰宜.幼儿绘画教学活动设计[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旦大学出版社,2010.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三

重智轻德是一种普遍倾向。许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业和分数,一开口就是“考多少分,排多少名”,而对孩子的思想品德以及理想、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则不闻不问。对孩子的奖惩随其考分高低而起伏。考好了,笑逐颜开,有求必应;考差了,阴云翻滚,横眉冷对。弄得许多孩子心力交瘁,自暴自弃,离家出走,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优秀的家长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益于社会的合格人才。

不少父母对孩子实施超前教育。一岁教识字,二岁背古诗,三岁学计算,还要教外语。课本没弄懂,又去听奥数。还有钢琴、舞蹈、绘画、书法等各类艺术特长班,庄稼生长有季节,孩子成长有过程。揠苗助长会使庄稼枯萎,教育孩子急于求成,其结果是欲速不达。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生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为孩子创设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舒适的教育环境。

俗语云:“有其父(母),必有其子(女)。”有些父母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不足,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何会高大?他们的教育话语怎能有分量?因此,父母首先要正己,为孩子树立一个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爱憎分明、乐观、自信、开朗、友爱的榜样。这样,当孩子每天“阅读”着父母这部大书时,必定会受益匪浅;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会自然形成,家庭教育也会事半而功倍。

受传统影响,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听话”与“顺从”,缺乏民主平等式的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发言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许多孩子自身的事情也要由家长说了算。父母打骂管教孩子是自家的私事。孩子没有隐私权:信件被拆开,书包和口袋被搜查,抽屉的锁被撬开,日记被偷看,行为被跟踪——这些做法不仅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人格与自尊,而且也大大削弱了家长的权威,束缚了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创造性。目前,社会需要民主和谐,家庭也需要民主和谐。家长要“信任孩子”、“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此外还要“善于倾听”,倾听孩子的不同见解,倾听孩子的苦与乐诉说,和孩子做知心朋友。

有的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生怕子女吃苦受累,学校搞点劳动,怕累着;做卫生,怕孩子脏着,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有的甚至对学校和教师横加指责,造成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深刻裂痕。实际上,孩子的成长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密切合作。家长要注重家校联系,要通过校访、电话、书信等形式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从而有的放矢的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往往有这种情况:父母要严格要求,而祖父母(外祖父母)却流于迁就;有的主张“教育成才”,有的却说“树大自然直”,如此等等,互相矛盾,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应该值得我们思考。作为孩子的家长要在施教之前通过学习、分析、交流而达到统一。不是谁年龄大、辈分高就听谁的,而是谁的意见科学,符合孩子的实际就听谁的。家庭成员有了科学的统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有了统一协调的行动,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不少家长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值,这本是无可非议,人之常情。然而,孩子有一点小错误,有些家长就不分青红皂白,一味的打骂孩子;反之有些家长包庇孩子,忽视孩子的缺点,纵容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两种方式都是教育的失误。合格的家长要注重和孩子的沟通,要严爱有度,要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要关心和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个环节,采取多种教育方式来促使孩子在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四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积极地教学态度是培养青少年优秀人才的首要因素。做父母的生育了子女,不光是是把孩子养大,更重要的是要如何教育孩子使之成为有用之才。如果不重视教育,孩子的善良天性就会改变,教育孩子远比抚养孩子要难。我们既要懂得教孩子什么,又要知道怎么去教;而且,更重要的一条是要专注、持久,毫不放松。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

作文。

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2、“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五

从案例中,笔者以“爸爸在旁边从始至终没发过任何言论”来概括了父亲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能已经影响了父子之间的感情,使得孩子过于亲近母亲,而忽视父亲的存在。由于家庭成员较多,父亲基本无从插入。又因觉得自己难得休息一天,所以常常推脱给母亲或奶奶。父亲的放任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需要研究者和家长共同重视。

2.祖辈———溺爱型。

隔代家庭的祖辈家长对孩子溺爱严重。表现为:凡是孩子要的,想法设法办到,甚至上天摘星星也行;一切包办代替;一切事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是和父辈的不同。案例中,虽试图阻止过,但孩子想要也就给了。祖辈并没有意识到这样溺爱孩子有什么不对,奶奶说过:“算了,就给他”、“对他好没什么不对啊”。

3.曾外婆———支持型。

支持型具有健谈、赞赏、善解人意,容易和孩子打成一片等特点。曾外婆的人缘极佳,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人来找曾外婆聊天。从她的人缘和周围邻居的评价中,笔者确定她是一个爱干净、勤俭节约、健谈的老人家。

(一)家庭成员人数多,容易在教育方法上产生分歧,缺乏一致性。

由于大部分时间是母亲单独抚养,父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又是漠不关心的状态,其他家庭成员文化水平有限,似乎无法提出科学的意见。这样,家庭成员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会产生不一致性是必然会发生。现如今,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整个家庭中没有受到重视。父亲常说:“到妈妈那里去,走吧。”这种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导致孩子对父亲产生惧怕疏远或对立,亦使父亲的教育权在无形中失落。而爷爷奶奶的溺爱则促使孩子的`性格会偏向任性。

“认知偏离”主要是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特点不了解。因此,对孩子的行为会产生认知偏离。普通家长都认为幼儿期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贪玩、任性、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三个主要方面。相当多的家长把爱玩当成了贪玩,没能把孩子的天性放在首位,充分释放和利用孩子玩的天性来进行引导与培养。其实“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孩子通过游戏来获得最直接的认知经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三)成人不当的行为示范。

(一)重视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家长教育,定期进行育儿培训。

家长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其素质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家长素质是家庭教育中最强有力的教育因素,也是实施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为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必须在社区范围内推行家长教育培训活动,以全面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乡镇政府应该积极举办免费育儿讲座,鼓励每个家长参加。可利用幼儿园师资优势,给祖辈家长提供免费咨询和讲座。为此,其思想可传递于父母,帮助父母共同担负婴幼儿的教育问题,制定育儿方法以及内容。

(二)重视行为示范的榜样作用并有意识地营造语言环境。

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能力。因此,每个家庭成员的正面引导很重要。例如:妈妈教东东浇花,东东很喜欢,抢着要自己浇花。后来东东不肯停止浇花,妈妈呵斥东东并把他关在门外。可以看出,母亲是有意识地引导东东爱护植物,但呵斥东东的语言确不是良好的榜样。因此,笔者和母亲沟通后,提出调整与东东沟通的方式,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改变母亲的措词和语气,试图使得孩子明白、理解。一般语言发展正常的幼儿一岁半左右是单词句阶段,他们会运用简单的词来表达。东东2周岁时笔者开始观察,但至今东东都不会使用简单词或句。研究者针对这个问题,主动和家庭成员沟通,试图找出帮助东东语言发展的方法。其方法集中于家长要有意识地营造语言环境,例如:家长每天可抽空1到2小时时间专门陪东东看图书、讲故事,考虑到是婴幼儿,年龄较小,长辈们可反复强调其中一本或两本,便于幼儿记忆和复述。

作者:唐美卿单位:昆山市张浦第二幼儿园。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六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躯体和双手动发展的最佳时期,手指、手腕等肌肉群的运动与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又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因此,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培养并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应采用多种科学途径、利用多方资源培养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手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提高人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幼儿来说,通过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意识。

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手工课堂上,借助于一些造型作品作示范,教师教小朋友们动手做,鼓励小朋友们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动手做一些小挂饰等。在做手工的程中,幼儿会通过对教师制作过程的观察、记忆和思考,不仅培养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意识,而且培养和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尽管幼儿在手工课堂上是模仿教师的制作过程来动手完成自己作品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幼儿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增加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这部分东西就是幼儿的“创造”。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在作品表达方面,会传达出自己的特色,包含着自己的想法与创意,从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的手工作品。在这种动手的过程中,实际上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3.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教育学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其未来的全面发展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其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在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使眼、脑与手等得到协调锻炼,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而幼儿在自己实际制作的过程中,会对老师的操作步骤进行回忆,对其制作过程进行模仿,并展开想象力,这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1.积极引导。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双手”。也就是说,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通过引导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学生在做手工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干预孩子,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即使幼儿做出的作品很简单、粗糙,也不能批评,而是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除了手工作品之外,老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动手拿水果、整理书桌、收拾玩具等。对于一些复杂的难度较高的事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教师要告诉学生一定的方法与技能,指导幼儿进行反复练习,再动手实践。

2.创设情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呢?从幼儿的成长特点和心理规律来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情景中进行观察、模仿、体验和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活幼儿的记忆,而且激发了幼儿的情感。例如,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准备一些工具与材料,包括橡皮泥、小瓶盖以及颜色鲜艳的纸张等,这些材料会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们动手制作的积极性。

3.组织活动。

通过组织积极的活动,能够强化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提高活动的效果,可以在不同年龄的幼儿中组织开展不同的动手活动。例如,在幼儿小班中开展整理玩具、穿衣服比赛。在中班或者大班的幼儿中组织开展搭积木、叠衣服比赛等。通过组织活动或比赛,调动幼儿们的动手能力。为了激发幼儿们的参与意识,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例如,在组织的叠衣服比赛中,对获胜的幼儿就奖励一个纸星星等。通过小小的奖励,幼儿的兴趣就会有明显高涨,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会显著提升。

4.家长参与。

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组织,也需要家长的理解、参与和支持。实际上,在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比较宠爱,觉得孩子还小,不应该动手劳动,甚至还有一些家长代替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手工作业,忽视动手能力培养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其实这种心理是完全错误的,幼儿虽小,可是完全可以这样就大大巩固了幼儿园里训练的成果,达到了家园统一,保持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因此,我们设置了“家园之窗”,因此,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向家长介绍一些锻炼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与经验,要求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洗自己的小毛巾等。也可以鼓励家长一起参加亲子游戏或活动,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件手工作品等。

培养动手能力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积极引导、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以及家长参与等方式,强化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努力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幼儿的创造意识,为幼儿的未来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辛利民单位:公主岭市第一幼儿园。

[1]田莉萍.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1).

[2]王莉丽.创设环境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5(1).

[3]倪素霞.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1).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七

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主题活动设计,实际上是由老师在主题活动具体实施之前完成的工作,并为其他指导老师提供参考,然后由各小组指导老师完成指导计划。通常情况下,主题活动设计应当包含活动主题(即活动主题的名称、活动背景等)、目标(其中包括总目标和各环节的分项目标等)、适用对象、活动时间、活动设计和指导人员、活动持续时间、实施过程以及实施建议和评价等。从实践来看,制定指导方案,不仅可以明确老师的任务,而且有利于落实具体活动。

主题活动设计中的主题,即在老师指导下的集体活动中,以某主题作为基本线索,并且围绕该主题参与活动人员进行交流。对于幼儿园而言,设计的主题应当符合教育性,而且最好结合节日、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内容,以确保设计话题的“亲民”性,这也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大大提高了活动实施的实际可行性。明确的活动主题,应当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用性一定要强,能够确保幼儿在参加该主题活动过程中学以致用,即利用自己所参加的活动及所学,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也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教育主题各阶段活动的全面展开,孩子们的认识以及体验也逐渐深化,主题活动的主要目标基本形成,主题活动中的各阶段设计目标也不尽相同。第一,首次活动目标表述。即孩子们参加某活动方向以及要求。在一次具体活动中,既可以是课堂教学活动,又可以是课外活动。第二,活动范围。参加主题活动的孩子状况。实践中可以看到,虽然很多教育主题之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均可实施,但是幼儿园大、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水平等参差不齐。对此,应当明确范围,教育活动设计方案应当更具实际可操作性以及针对性。

第一,设计人员。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既可以是老师作为设计人员,也可以是教学团队。标明设计人员,既可以是对老师创造性劳动的认可,还有利于实施人员、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第二,教学团队。以主题活动为基础,成立教学团队,这是最基本的。同时,还要明确教学指导小队,既可以明确团队形成、各成员具体任务,又可以促进主题活动的有效实施。

首先,应当做好活动主题资源准备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家庭、幼儿园现有资源以及实践基地和社区等,同时还包括幼儿园人力资源,如教师和幼儿家长利用。其次,主题活动的具体实施。在这一环节是主题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建议分阶段对主题活动全过程优化设计,或者利用可跳转设计思路,每一个阶段的目标设计均是在分解主题活动总目标。在此过程中,不仅包含了幼儿活动的主要内容设想,而且必须包含与之对应的老师指导重点。比如,在“绿化带以及小区环境”这一主题活动方案实施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就可以将研究过程进行分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确定专题,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此阶段,老师应当结合实际,通过播放花草树木以及草坪被践踏等相关环境问题课件、视频等,然孩子们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和认知,并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公众意识。在此过程中,还要适时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准确定位和确定活动专题。第二阶段,研究方式和方法。我们和孩子们共同商讨,根据专题优选研究方式和方法。(1)拍摄一些关于绿地破坏方面的照片和视频;(2)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记录践踏草坪的人数;(3)组织问卷调查,随机对街头群众做调查;(4)访问主管部门、专家。第三阶段,组织幼儿进行分组讨论、开展实践活动。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主题活动内容,编排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活动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并且选择活动方式和方法。第四阶段,总结。根据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调查问卷资料等,撰写报告,构想和设计汇报形式,在准备好交流汇报以后,再展出结果。

幼儿教育主题活动评价,作为主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始终贯穿于整个主题活动全过程。对于主题活动方案而言,在设计时,应当包含活动评价方面的内容,同时这也是应当重点突出的评价方式。就活动实施而言,笔者认为对主题活动具体实施时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以及困难等,需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幼儿园老师应当及时转变角色,准确定位,既是指导者、合作者以及设计者,又是学习者、资源查询者和研究者。在当前的形势下,研究以及探讨幼儿教育主题活动实施时的老师指导策略,成为需注意的基本问题。作为老师,应当具备观察以及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整合和提升幼儿的能力,并为此创设优越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调整计划。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主题活动中的主题设定、实施,应当非常的灵活,根据事件、教育节日、孩子比较感兴趣以及容易激发他们兴趣的事为切入点,同时还要灵活实施活动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丰富。通过优化设计幼儿教育主题活动,来有效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作者:吴红霞单位: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八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能锻炼幼儿的身体,助其学到知识,增长智慧,提高动手能力,学会主动分辨事物,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学会合作,主动地体验社会生活。幼儿在玩游戏时能够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挥想象力,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增强自信心,借助游戏认识周围的事物。

游戏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育家陈鹤琴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幼儿天性好动,不宜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姿态,否则他们会感到疲劳和厌倦。游戏能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掌握教学常规,乐于与人交往,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使幼儿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1.常规游戏,增强体质。

常规游戏形式简单、取材随意、灵活多变,深受幼儿的喜爱。它丰富了幼儿的童年生活,其轻松愉快的游戏方式也给幼儿带去了无限欢乐。在常规游戏中,幼儿能反应敏捷、记忆准确,集中全部注意力,充分调动身体的各部分积极参与活动,使眼、耳、手、脚和腰协调一致。如跳绳、接力跑、打溜溜球、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规游戏。在活动中,幼儿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享受充足的阳光,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促进骨骼生长,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锻炼体能。

2.竞争游戏,培养个性。

幼儿年龄小,做事缺少思维,但是好胜心很强。教师在幼儿做游戏时,采用积极鼓励、肯定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游戏表现,运用赏识的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赞一声“你最棒”或轻轻抚摩一下幼儿的头,给予一个微笑,伸出大拇指。如:在玩石头、剪子、布或跳绳比赛游戏时,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胜利时,就会心花怒放;失败时,就会闷闷不乐。教师及时开导,让幼儿继续努力,找到自己的不足,改变方法,必须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恒心,就一定能够成功。这样在竞争游戏中能够培养幼儿的个性和积极的情感,良好个性也会逐渐养成。

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教师以“发展幼儿多元智能”为价值取向,依托游戏资源整体设计幼儿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使幼儿的情绪在游戏中积极高涨,能积极主动地去参与,乐而不厌。

1.数学游戏,开拓思维。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因此幼儿不爱学习。如果数学教学与游戏巧妙结合,就能减少幼儿的疲劳,满足幼儿对游戏的欲望,也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幼儿学到应有的数学知识。如:教学《2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参观动物园”的游戏。出示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认真观察:“有几只野鸡呀?”(2只野鸡)教师设计爬台阶游戏,谁能说出野鸡身上有关“2”的事物,就可以爬上一个台阶,谁先爬上最高的台阶,谁就获得胜利。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数量是“2”的事物。野鸡有2只脚,2个翅膀,2只耳朵,2只眼睛。幼儿们兴致勃勃地玩着,很怕老师没听到,把全部精力都投入游戏中去。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认识了数字“2”,突出了生活中数学的意识,调动了幼儿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唤起了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使幼儿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语言游戏,张扬个性。

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在活动中发展又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活动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游戏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掌握语音词汇和口语形式。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学习语言的游戏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有机会说。如:玩“过家家”的角色游戏时,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小朋友等不同角色。吃早饭时,爸爸、妈妈是怎样给爷爷、奶奶夹菜的,他们会说什么?小朋友在吃饭时是怎样挑食的,妈妈、爸爸会说什么?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语言。幼儿们扮演得惟妙惟肖,语言也很精彩,幼儿们体验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懂得了尊老爱幼,了解了每个家庭成员的职责。扮演不同的角色给幼儿带来了快乐,也使幼儿学会了换位思考,增加了表达的机会,从而促使其语言能力不断提高,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夯实了基础。总之,幼儿人小心不小,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可塑性强。教师要巧用游戏,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其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1]贺玉杰.让幼儿体育游戏焕发新的生命力[j].赤子(上中旬),2015(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九

好家长成就好孩子――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支点。

1.了解孩子的需要。

(1)消极因素。

1.用孩子的思维去看待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就如同孕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太阳和水那样重要。然而,如此重要的感情,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爱的误区”。

1.只关心孩子是否“吃得饱”,不关心孩子是否“过得好”

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把培养孩子的态度、意志、品质、责任感、敬业心、适应能力、劳动习惯、沉着冷静、善待挫折等品质忽略了,使孩子成为学习的“尖子”,人格上的“矮子”,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生存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以上是我本人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当然这是不全面的,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叶莉。让幼儿在韵律活动中充分的表现自我[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02)。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十

家庭教育是一门高深的颇讲艺术的学问,作为家长,愿意以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孩子作出榜样,不过早设定未来,教会孩子走好眼前的路。关注她现阶段的状态,及时给予引导与帮助。使孩子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终生的。同时,也会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共同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言传身教;培养;学习。

前不久,读了一本十分富有禅意的绘本《安的种子》,三个和尚———急躁的本、刻意经营的静与泰然的安,同时从老师父那儿分到了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安以他平和的心境,让古老的千年莲花盛开了。从教育的角度,这是一个关于等待、慢养的故事,纵深思量,有大道至简的生活态度及哲思在里头,值得让人去体味,为人父母,我们何尝不是手捧了一颗珍贵的千年莲花花种,能与安一样泰然面对吗?女儿今年十一岁了,和周围许多孩子一样,她活泼聪明,乖巧可爱,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读《淘气包马小跳》,特别崇拜老师。也和所有孩子一样,有时会贪玩、任性,会丢三落四、犯迷糊,总让人不省心。尽管如此,我们和所有家长一样,一直用心、用爱去呵护、包容着孩子的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如何为人父母,如何更好教育好孩子。下面就浅谈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学习、实践与体会:

托尔斯泰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的举止。”孩子在具体形象地认识世界,也在用心观察和模仿着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是具体道德概念的化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仿效的标准。当你看到一个彬彬有礼的孩子,就知道他有怎样的父母,当你看到一个粗鲁的家长,就可以预测他会养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意识到言传身教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迎接女儿到来前,我们所有的家庭成员都有了这样一个默契的准备:做好孩子的榜样!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言传身教。

1、亲子,教给孩子爱的能力。女儿还是婴儿的时候,常需不分昼夜地照顾着她,其中的辛苦想必所有的父母都能体会。但是,我告诫自己,不管自己多辛苦,这是为人父母必须要承担的,倘若因此而烦躁,女儿再小肯定也会感受到,必定会影响到日后的个性。所以,我努力让自己做到,当女儿醒来睁开眼看到我时,一定能看到我的笑脸。时间长了,平日里和她相处脸上总自然而然地挂着微笑。所以,女儿从小就爱笑,与人打照面时,脸上总会挂着微笑,纯真的笑容让她在与人相处时平添了亲近感。此外,为了增强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馨,正面地去接触、扩大生活圈子,工作之余,我们都会努力创设与女儿相处机会:讲故事、玩拼图、逛公园、看童话剧、打羽毛球等等,也常带着她参加家庭聚会、同学聚会、外出旅游等。在一些亲子的活动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点滴关爱,并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给孩子做一些示范,帮助、教会她建立培养初步的人际关系,相信孩子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会增强亲情、友情的认识,增强爱的能力。

2、耐心与等待,教给孩子宽容。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与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事情。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不要让情绪左右自己,父母要以身作则,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告知孩子事理,给予具体的指导,耐心地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国外流传着这样一首《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这首育儿歌,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内含丰富的哲理,可见,一个家庭特别是父母教育子女的思想、教育的态度和教育的方式等,对孩子的身心发育都有直接的关系。

3、认真工作与生活,教给孩子担当。让孩子看到工作及生活中的父母都是有责任感的人,慢慢让她明白什么是担当。我和爱人从事不同行业的工作,但都对工作认真负责。孩子也常看到我们工作的样子,这时,我们会告诉孩子,我们在工作的时候需要专注,她可以在一旁安静地做事情,但不能影响到父母的工作。生活中,也难免出现一些小问题,但我们都会以商量的态度去面对,共同担当、经营家庭,决不会在孩子面前失去理智。

一直以来,我们尽可能让女儿按她自己喜欢的方向去发展。我们不想过早地为她设定未来。但是,我们会关注她现阶段的状态,及时给予引导与帮助。比如,上小学之前,我们尊重学前班老师的课程教授,并不急于让孩子额外提前学习、储备小学的知识,而是积极地配合学前老师,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告诉她小学里与幼儿园不同的趣事,帮她展望小学生活的美好,调整孩子的作息,训练她规定时间里做事的专注度等等。女儿上小学后,发现她很快就可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也很快融入了新集体,建立了新的人际圈子。孩子的成长循序渐进,学习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我们更愿意在每个阶段,细致地做好孩子成长的引导,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立,让她慢慢地认识自己,我想这样,未来的路她自己肯定能做好选择。

记得有一次接女儿放学,听到同年级几位妈妈的聊天,议论孩子们学科单元小竞赛的成绩,听起来那几个孩子都挺不错的,但妈妈们好似不太满意,都在责备自己的孩子为什么粗心,要不就拿一百分了!我不禁莞尔走开了牵着女儿,一路听她叽叽喳喳说着一天的趣事,当然也有说到她95分的测试成绩,女儿反省了自己答错的地方,有点忐忑地偷偷观察我的反应,看来刚才几个大人对一百分的期望影响了她,我很高兴地表扬了她:保持了原有的水平,并能及时发现了自己粗心大意的地方,告诉她,我相信有这样的学习态度,一定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优秀并不仅仅是一百分。在我们看来,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主动的学习态度是更值得期待的,孩子能不断地在学习中进步、完善,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优秀的表现。一百分就像盛得满满的一杯水,如果让孩子时时端着这样的杯子,她是无法走路的!出点小错、做点调皮的小坏事,生活才有不同的滋味。学会欣赏遗憾永远比拥有完美更有乐趣!

我们的家庭氛围较为民主,凡事引导为主,尊重女儿的想法及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她的自信、自律,也让她学会依理平和地去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当然,因为这样的氛围,让她产生了一定的心理依赖,有时会逃避困难。比如,有点不习惯严格的要求,不太愿意去做突破等等。发现类似的事例后,我们还是引导为主,不着急去评价她的表现,给她倾诉的时间,一般会在散步等较放松的时间交流,并会附和她:“对呀!这样确实有点困难!”“如果批评的是我,我也会和你一样难受。”“是哦,是得花点时间”……先去认同她的感受,再从另一个角度和她一起沟通,了解她不愿改变或害怕的原因,然后帮她分析,去拓展她认识事物的广度,最后和她一起想适合她的办法,鼓励她勇敢去面对,去适应、去改变,告诉她,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发现更好的自己。

换位思考,是我们在帮助女儿处理人际交往时经常用的方法,慢慢地,她还能比较好地运用在生活当中。记得有一个周末,女儿和大院里的孩子们一块儿骑车,刚开始玩得都还挺愉快,后来分组比赛时,有个女孩难过地哭了:因为她腿有点不方便,怕影响速度,好多孩子都不想让她参加。女儿拉上那个女孩跟她一组……在不远处的我,看到这一幕,说实话还挺骄傲的!我们觉得,学会换位思考,实际上也在培养孩子一颗宽厚的心。

“要么阅读,要么旅行,思想和脚步,总有一个在路上!”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我很喜欢阅读和旅行,女儿在我的影响下,从小也喜欢上了阅读,并且喜欢和我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及收获。现在,她每天都会有30分钟以上的自主阅读时间,阅读书目从童话到儿童小说到名著青少年读本,有文学有科普有历史有地理,阅读量的增长丰厚了女儿的知识。假日里,我们也会安排旅行,旅行中大大小小的不同体验,让女儿增长了见闻,开阔了视野。因为有了女儿,我们才有了父母的角色,伴随她的成长,我们也在不断地学习,学习如何成为父母,如何成为朋友。所以,在这过程中,她的成长,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成长?我们愿意更努力,耕耘不辍,像安一样泰然面对、静待花开。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十一

摘要:在人的培养过程中,教育是关键。人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构成。家庭教育为教育之源,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指导人生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亦是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三个方面来探讨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身心健康影响。

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及民族的命运。在大力提倡优化国民教育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因为长期以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了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发展,能够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影响就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师的角色。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则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父母应从细节处做到以身作则,如信守对孩子的承诺,欣赏别人的优点,敢于承认错误并勇于担当,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如果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和睦相处,做到长幼有序,给孩子留下文明、礼貌的做人之道。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性格、品行以及待人处事的态度等都是有影响的。子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才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才会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也不要对孩子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在批评孩子之前,先表扬他好的一面,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做家长的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孩子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适时实施施挫折教育,同时注意孩子对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引起负面影响。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收获一生的幸福和成功,家长要有意培养孩子超越自我,勇于竞争的意识。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人员的构成及其排列顺序。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家庭结构面临着由大家庭向小家庭、小家庭向多元家庭发展的趋势。如果正常的家庭结构被打破,则会给孩子心理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如:父亲或母亲早亡,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灵创伤,使其失去了精神的依托,出现行为不正常、情绪不稳定等现象。随着离婚现象的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具有自卑、少言寡语、性情孤僻、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较强等心理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家庭、学校的极大关注。目前,学校里有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是由于残缺的家庭结构造成的。所以,要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地发展,首先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完整和睦的家庭。

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家庭的和谐美满。家庭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对人起着一种感染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并在其熏陶引导下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在和谐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而不良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可使孩子胆怯、嫉妒、孤僻、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由此可见,家庭氛围的好坏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爱、地位平等、温馨和睦,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努力为和谐的家庭氛围添砖加瓦,这是我们最理想的家庭。我们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才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趋利抑弊,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1]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期。

[2]赵丹娣,《儿童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及教育观念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4期。

[3]宋芳、苏林雁,《儿童气质与行为、家庭教育的关系》,《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第2期。

[4]张学强《家族与家庭教育:宋明理学的观点及其实践》,《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十二

摘要:在人的培养过程中,教育是关键。人的教育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部分构成。家庭教育为教育之源,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指导人生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亦是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家庭的结构、家庭的氛围三个方面来探讨了家庭教育。

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及民族的命运。在大力提倡优化国民教育体系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因为长期以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强调了学校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随着人们对家庭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孩子的身心得以更健康的发展,能够使孩子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在我们生活中,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影响就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而父母则扮演了孩子第一老师的角色。家庭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以身作则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父母应从细节处做到以身作则,如信守对孩子的承诺,欣赏别人的优点,敢于承认错误并勇于担当,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如果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定要注意和睦相处,做到长幼有序,给孩子留下文明、礼貌的做人之道。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性格、品行以及待人处事的态度等都是有影响的。子曰:“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才能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才会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也不要对孩子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在批评孩子之前,先表扬他好的一面,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做家长的应当教育孩子学会欣赏别人,这样孩子才会正确看待自己,才能与别人合作。适时实施施挫折教育,同时注意孩子对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引起负面影响。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收获一生的幸福和成功,家长要有意培养孩子超越自我,勇于竞争的意识。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人员的构成及其排列顺序。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家庭结构面临着由大家庭向小家庭、小家庭向多元家庭发展的趋势。如果正常的家庭结构被打破,则会给孩子心理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如:父亲或母亲早亡,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灵创伤,使其失去了精神的依托,出现行为不正常、情绪不稳定等现象。随着离婚现象的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具有自卑、少言寡语、性情孤僻、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较强等心理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家庭、学校的极大关注。目前,学校里有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是由于残缺的家庭结构造成的。所以,要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地发展,首先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完整和睦的家庭。

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家庭的和谐美满。家庭的氛围在无形之中对人起着一种感染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亲情的可贵,并在其熏陶引导下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所以在和谐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爱劳动、爱清洁、守时守信。而不良的家庭氛围,会给孩子造成极坏的影响,可使孩子胆怯、嫉妒、孤僻、懒惰、放任、不懂礼貌、言语粗俗。由此可见,家庭氛围的好坏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关爱、地位平等、温馨和睦,无论孩子还是家长,都努力为和谐的家庭氛围添砖加瓦,这是我们最理想的家庭。我们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才能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础。

家庭是社会存在的细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加。我们应当认识清楚其中的利弊,做到趋利抑弊,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以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1]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期.

[2]赵丹娣,《儿童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及教育观念的相关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4期.

[3]宋芳、苏林雁,《儿童气质与行为、家庭教育的关系》,《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年第2期.

[4]张学强《家族与家庭教育:宋明理学的观点及其实践》,《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十三

: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是重视能力教育,而忽视性格和品德教育;重视中小学阶段的教育,而忽视大学阶段的教育。而中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是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差,一旦进入大学,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管控环境和相对激烈的竞争中,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是极端的负面情绪。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的关注、及时的疏导和排解。其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且不可替代,高校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将家庭教育融入到大学教育之中。

当前中国家庭教育的普遍状况是重视孩子在小学和中学时期的教育,买昂贵的学区房,花大价钱报各种辅导班,家人全程陪读等等。但是一旦孩子进入大学,大部分家庭都有了如释重负之感,同时也放松了对远在外地求学孩子的教育,转而将这个责任转嫁给孩子所在的学校。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孩子从小在父母严格的监控和指引下生活,而相应的基本生活能力、判断力和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都普遍贫乏。而高校师资力量有限,高校教育又不同于小学和中学老师“手把手”式的全程陪同教育,高校已经将大学生视为具有独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来对待。除了上课时间,大学生的课余时间是基本可以自由支配的。这种管理上的突然放松,时间上的充裕,和所面临诱惑的增多,就容易让学生沉迷于网络,或耽于其他一些娱乐而荒废学业。更有甚者,一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差,不善于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个人的一些心理问题无法排解,长期积压甚至有可能造成抑郁或暴力犯罪事件的发生。这些频频发生在高校的暴力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也给被称作美丽“象牙塔”的大学校园蒙上了阴影。高校“惨案”频发,这究竟是事出偶然,还是高校教育出现了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学校、社会在青少年教育上出了问题,大家都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一好百好,往往忽视了孩子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问题,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脱节,也成为大学生伤人事故频发的一大原因。但是有部分家长却说,“希望学校加强管理,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等,给孩子适时的引导和帮助”。

事实上,学校教育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家庭的教育和家长的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甚至可能超过学校的教育。所以,我们势必将家庭教育融入大学教育之中。当然这不是说像中小学生那样动辄“请家长”,而是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协同疏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正日趋复杂,学业压力、人际相处成为当前大学生出现心理困惑的主要原因。现在各高校已基本健全了学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而现在学生自主性也很强,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进行心理咨询并不丢脸、也不是难为情的事情,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利用学校的这些资源。但是,仍有部分同学因为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或者认为与别人谈论自己的心理问题很尴尬,难以启齿,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掩饰自己的情绪,将自己压抑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世界里,而不是选择去找心理辅导老师或学校寻求帮助,心理障碍或者困惑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化解。

这时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的协同合作了,孩子难以向老师和同学倾诉的问题,如果家庭能够及时介入和关心,应该会向家长倾诉,这样家长和学校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问题的恶化,也可及时挽救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甚至是几个家庭。要建立、健全这一联动体系,首先,学校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个与家长交流协作的平台,建立一个有效的通讯录,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能及时与每位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和沟通;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这样的家长比较集中的机会,做好宣传和沟通;再者,学校相应的负责老师如辅导员、班主任的联系方式也需要向家长们及时公布,方便互通信息。这不是所谓的“打小报告”,而是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保障每一个孩子能顺利成才的原则与担当。

第二,家长们一方面确实需要转换心态,以一个平等交流、让孩子为自己负责的态度来对待已上了大学的孩子,给孩子自己锻炼、成长的空间;但另一方面,这绝不等于放任,家长仍需要做好观察和适当的引导,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以上大学为“分水岭”的一蹴而就。家长可以与学校保持有效的沟通,适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心理变化,做到有的放矢地引导。当然,家长也不能走上另一个极端,想当然地仍然像中小学时那样遥控和掌握孩子的一切,每天需要孩子电话汇报一天的行程,甚至是饮食。更有甚者,每天电话咨询相关辅导员或班主任情况,这都很不现实。大学不是幼儿园,大学生已经是具有独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课余时间有自己的自由,就算是辅导员或班主任也不可能掌握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行程。

第三,整个社会生活应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不拿孩子相互攀比,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顺应每个孩子自然的成长和成才之路。拿孩子相互攀比是中国社会长期普遍存在的陋习,很多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之中,无形之中给孩子心理上增添很大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观的物质化、功利化,独生子女一代新的人际交往模式、贫富差异带来的不公平感,学生群体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都刺激着大学生的敏感神经。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校园事件中突显出来的问题,其实是对于法律意识淡薄和心理健康长期忽视,也反映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律知识教育的缺失。这些教育,不仅仅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应当渗透到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从小让法治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受到关注。

有人说学校培养的学生体育不好是废品,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而有心理问题存在的学生更是一座不知何时爆发的活火山。废品可以再利用,次品可以再加工,但是那不知何时会爆发的活火山一旦爆发就意味着毁灭,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不仅仅是高校的职责,也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的参与和努力来实现。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十四

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孩子会受到种种影响。尤其是自发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有的孩子在家庭影响下,可以较早地显示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在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同时,认识着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父母最先总是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那种贪婪、自私、斤斤计较、欺善怕恶、吹牛、违犯法纪、缺乏爱心的是最损害形象的,一旦印入孩子心中,不但难以磨灭,而且还是今后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同时,又常是导致孩子自悲、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病态心理的原因之一。另外,还要敢于在孩子面前认错,那种认为认错就意味着降低威信,于是强词夺理硬辩,甚至以打驾手段镇住孩子的作法是最愚蠢的,最失诚信的,在孩子心理会刻下失望、伤心和轻视。因此,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现在的父母大多忙于挣钱,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会忽略了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些父母可能简单的认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有最先进的学习工具就是对教育的投资。其实不然,父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仅是一些物质的简单投入,而更多的包括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和呵护。首先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育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既不自轻自贱,也不自骄自傲,这样才能正确地为人处事,否则孩子就会片面地认识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遇到事总感觉不顺心,不是嫉妒别人,就是烦恼、愤恨,被一些不健康的情绪所笼罩,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快乐。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自信的基本点是相信自己有力量完成某项任务,即使这项任务带有挑战性,自信心来源于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父母的教正方式,欣赏孩子,是每个父母对孩子都应该有的基本态度。最后,要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世界上,没有一条缀满鲜花的路铺在孩子面前,只待他去收获一个又一个的果子,去体会种种成功的欢乐,谁也躲不开那生活中必然会有的失败和挫折。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十五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因此家庭中家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他们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家长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程度。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从根本上说家庭教育就是“教子做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良好的品质是成才的基础。但是,在目前众多学生家庭中,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各方面能力尤其是思想上的培养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是家庭生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处于学前阶段的孩子,身心方面各种需求的不满足都不得不依附于家长,家长在家庭中的这种独特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在孩子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威信,使孩子能够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这是家庭教育的一大优势。家长是否能维护自己的权威,与其是否能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时时处处为孩子做表率有关。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好:家长的权威,主要基础只能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为上。家长能否正确运用自己的权威,还与其是否能尊重孩子,爱护孩子,对孩子宽严并济,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有关。例如,儿子把邻居小伙伴的脸抓破了,父亲不仅要批评儿子,而且还应带着儿子到邻居家去赔礼道歉,使儿子对自己的过失行为产生内疚感。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不通过“家长制”统治孩子,不滥用“权威”吓唬孩子,不动用“家法”体罚孩子,以免形成对立关系,阻碍孩子的发展。例如,家里来了客人,父母不能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就命令孩子为客人露几手,背了唐诗以后,还要唱英文歌曲等。

每一所幼儿园,都有针对家长的规章制度,用来约束家长行为,便于整体管理。在贯彻制度的时候,如何才能让家长主动、自觉的遵照执行呢?硬性的规定,当然可以收到一定效果,然而,实施起来,既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也会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进行。

幼儿天性好动,磕磕碰碰的事情时有发生,家长爱子心切,有过激言行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个别家长对幼儿微小的伤痛小题大做,搅闹不休,遇到这类家长,可以采用“倾听”和“转移”的方法。

1、倾听:家长投诉,有时候会就事论事,有时候,可能是借题发挥,把平时对老师的不满和积怨一并发泄出来。这时候领导者不必急于解决问题,只要专注、耐心的倾听就可以了,其实,家长可能是想让老师多多关注自己的孩子,诉说之后,他自己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即没有具体想要解决的问题,老师们也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诉说之后,心情平静下来,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另外,从家长的倾诉当中,领导者很容易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便于解决,达到令家长满意的效果。

2、转移: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火气很大的家长,得理不饶人,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面对面的冲突是不会解决问题的。任由家长吵闹下去也不是好办法,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采取转移的办法。把话题转移到其它方面上,比如孩子谁带大的呀,是不是和老人住在一起呀,尤其是在不经意间把孩子的在园情况,可爱之处在字里行间表现出来,把老师平时对孩子的赞誉描述通过园长的语言表达出来,会令家长格外感动。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了解所有孩子的情况,鼓励教师发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通过谈话,让家长了解到,他所掌握的情况可能是片面的,不论是幼儿园领导,还是老师都是有爱心和负责任的,而且在深深的关爱着他的孩子。这样家长常常会转怒为喜,在和谐轻松孩子气氛中解决问题,结果当然是容易令人满意的。

幼儿园无小事,老师有责任保证孩子在园的分分秒秒都是安全快乐的。但是幼儿园的工作也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于我们自己工作的失误,领导一定要有勇气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家长的质疑,以坦城、负责的精神处理善后工作,达到令家长满意的结果。

宽容、理解、重情、沟通是处理家长工作最基本的方针,除此之外,还要求领导者懂法,守法,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承认孩子的主动地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家长要认识到儿童是独立的个体,不仅有着与同龄孩子相似的一些年龄特征,而且还有着与同龄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并予以尊重应以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帮助和指点。比如有孩子不珍惜玩具、追求高消费的毛病,父母可提示孩子把领用钱存起来自己购买玩具,使孩子能体会到玩具的来之不易,学会爱惜玩具和使用金钱,做个明智的消费者这是家长指导孩子的目标。家长对孩子进行指导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后不对孩子进行指导,帮助孩子甩掉“拐杖”,使孩子能够学会自我教育。

家长和幼儿园有一个共同的纽带――孩子,家长们在望子成龙,幼儿园在培养孩子茁壮成长。有了这种共识,家园合作就应该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十六

守规则是文明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一个人关于规则方面的素质往往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而规则的养成又往往依赖于幼儿时期家庭间的教育,因此,本文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中关于幼儿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继而针对问题,阐述了幼儿规则养成在家庭教育中的对策以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规则是对空间以及自由所提出来的某种意义上相对的约束和限制,规则是一种很好的秩序与规范,能够使人的各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发挥出更大的自由度,并且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培养,就能够使幼儿规则意识以及行为得到巩固,为孩子未来良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关于规则意识方面的培养并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完成并且见效的,这需要家长以及老师在教育中点点滴滴渗透,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以及规则执行能力,使幼儿更加适应以后的校园生活,更加适应社会生活。

1.1居高临下,意识缺乏。

目前,存在一些家长,他们与孩子处于不平等的状态,在孩子面前总是会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这样是很不恰当的,对孩子在规则养成方面造成十分负面的影响。因而,家长应该摒弃“家长说的话都是权威的,是不可改变的”这样的观点。因为父母往往也是存在着缺点的,也往往会有讲错话的时候。家长在家庭生活以及家庭教育中都要尊重孩子,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应该是贴心的,应该是孩子可以向其倾诉的朋友。同时,家长也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如果说错话或者做错事都要勇于承认,而且,如果孩子的观点是正确的话,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

有的家长认为幼儿现在年龄还小,如果对他们确立规则的话就有些早了,也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还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教育一直大力提倡要充分展现孩子的个性,应该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性,如果加强对幼儿规则方面的培养那么就会违背这个原则,对幼儿管得太紧也会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展现。这些观念都致使了一些家长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孩子规则的养成而有所忽视。正如孔子曾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这说明自由是那种可以随心所欲的境界,然而,自由却也是建立在所有人都能够遵守规则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说,关于规则的教育并不是限制自由。

1.2自相矛盾,方法不当。

部分家长意识到孩子如果在幼年的时候没能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这将会给他们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多障碍,因此,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家长就给孩子制订了很多家规。然而,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之中,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方法不当这一问题。除此之外,有些家长不能够以身作则,却只是一味地要求幼儿要遵守规则,自己却不按照规则来行事;有的家长之间对于规则教育的理念不一致,比如爸爸要求要这么做,但是妈妈却又要求要那么做,这会导致幼儿无所适从,有的孩子还会趁机利用家长之间的分歧来“投机取巧”。还有的家长存在着对规则的程度把握不准的问题,例如,有的家长规则过度,然而有的家长却规则淡漠。

1.3自暴自弃,执行困难。

有的家长在谈到给孩子确立了许多规则要求的时候,总是会抱怨执行起来十分困难。家长往往都有这样的抱怨:“我已经厌倦了整日对他们唠叨个不停,却一点效果都没有。”“规则对他们似乎一点都不管用,每次我都得不断重复提醒。”由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性的制约,他们一般无法具备很强的规则行为以及规则意识。因此,家长肩负教导幼儿的义务以及责任,不能听任孩子自由发展,正因这样,家长才更需要加强引导与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规则行为的养成。

2.1体验后果,增强规则意识。

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有时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能够使得幼儿由他律转变到自律。适当地让幼儿接受一定的自然后果法,是有必要的。“自然后果法”是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他主张对儿童反复的过失采用“自然后果法”,即让儿童凭自己的直接经验接受教育,体会自己所犯错误的自然后果,从而学会守规则。

当然,这种方法是要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还要和引导说理相结合,要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爱意,让孩子能够慢慢感悟,逐渐变得懂事起来。

2.2巧用方法,理解规则。

孩子的规则教育不应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如果家长要采取强制的手段让幼儿识记规则,那么,可能只会是暂时记住,真正的执行效果并不会很好,这是由于幼小的孩子无法一直自然而然地记住并且遵守规则。所以,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幼儿都喜欢游戏活动、爱听故事这些特点,增加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东西在规则教育当中。这些方法能够让幼儿更加容易地接受并且理解规则,效果也会比直接的强制命令要好得多。

2.3创造条件,执行规则。

有的时候,当孩子具备了一些的规则意识,但是却仍会出现时常违规的情况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就是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去执行规则,从而加深对规则的理解。例如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经常带宝宝到有孩子的朋友家里去,或鼓励宝宝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给孩子们提供在一起玩的机会,这时成人最好不去关注他们。尽管孩子之间不时会发生磕碰,但恰恰是彼此之间的冲突,使孩子们懂得了哪样做行得通,哪样做是行不通的。

2.4及时鼓励,巩固规则意识。

鼓励以及表扬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但要有物质上的满足,还要用点头、微笑、抚摸等肢体动作,来对幼儿某一遵守规则的行为的表现表示赞同,所有这些都是一种对孩子的肯定,都是一种表扬,从而让幼儿巩固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以及规则执行能力,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作用,社会任何地方都会存在着不同的规则,同时,不同的社会角色也需要遵守不同的规则。如果社会没有规则,那么这个没有秩序的社会,一定会是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甚至是无法生存的社会。但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并且见效的,这需要反复、长期的引导,只要家长用自己的耐心以及细心去认真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么就一定能够使得幼儿把各种规则,化为他们自觉的、自主的良好行为,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之中。

[2]孙丽娟.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科学性.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14).

[3]方智力.幼儿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探究.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1).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十七

幼儿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年轻的父母,我经历了幼儿家庭教育的磨练,感受良多,收获颇丰。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你给孩子提供的是什么,而在于你给孩子的态度是什么,也就是说,你的人品可以决定孩子的性格和发展。本文将重点讲述我对幼儿家庭教育的体会和心得,同时也会分享一些我所学到的家庭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第二段:亲子关系的建立。

亲子关系的建立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他们会慢慢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这是亲子关系转折的重要时期。如何巩固亲子关系,让孩子感知到父母对他的爱和肯定,就是我们在家庭亲子教育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经验。首先,家长要坚信并展现出对孩子的真爱,不要忽略任何孩子身边的小细节或者是重要的事件,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透露出不满或者负面情绪。其次,教育方法应该是抚育性的,多关心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健康,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予充足的自由度。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在父母的陪伴下慢慢成长。

第三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氛围的营造就成为幼儿家庭教育中必须要处理的问题。在这个阶段里,孩子面对的困惑和压力会越来越多,这时候家长就要在教育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良好的学习方式应该是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的,适合于孩子的特点和个性的方法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绘画、阅读等有趣的形式将孩子引领到学习的领域。而且,家长们一定要时刻鼓励孩子,送出肯定,这样可以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第四段:独立自主的培养。

在孩子的成长中,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尤为关键。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独立思维和行为能力。对于很多父母,独立是个相对较难掌握的教育技巧,但也是千万别忽视的。家长在这一点上应该反思,是不是过于担心孩子的出错,或是顾虑到孩子的安全,已经抑制了孩子的正常发展。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要逐渐地将更多掌握的控制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有更多的决策权和尝试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第五段:结论。

总之,幼儿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家庭教育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对于父母来说,教育孩子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做得好。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吸收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和稳定,突破自己的思考,让孩子们顺利地迈向成功的路程。

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十八

幼儿阶段是孩子成长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家庭教育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基础。作为家长,对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幼儿家庭教育成为了每位家长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得出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希望通过本文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第二段:合理的人性关怀是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人性关怀是基本理念之一。因为孩子在成长中需要家长的关心和呵护,家长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蒋勋曾经说过:“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在他们幼年时期注重人性关怀和精神培育,让他们在身心全面发展中慢慢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自我性格,长大后才会更加果敢、自信。”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中的人性关怀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至关重要。

第三段:理性的成长引导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家庭教育中,理性的成长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盲目地迎合孩子,而应该遵循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注重其思想和行为意识的培养,引导孩子塑造良好的人格和性格。同时,还应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开展各种启发性的游戏和教育活动,通过亲子互动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第四段:尊重孩子的个性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的个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家长应该尽可能地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和个性特点,从孩子自己的角度出发,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尊重孩子的个性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还能够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能够提高孩子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段:结论。

总之,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注重人性关怀和合理的成长引导,同时也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虽然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家长的关注和呵护,都需要家庭教育的引导和帮助。相信只要我们在家庭教育中遵循上述理念和原则,积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能够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明确的认识到,家庭教育需要指导和参考,但孩子成长过程中也需要去关注孩子不断塑造出独特的个性,这样的基础会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通过学习和体验懂得从理性高度对待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将影响孩子未来学习和成长的全方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