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如何写(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5:16:35 页码:7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如何写(优质11篇)
2023-11-19 05:16:35    小编:ZTFB

教案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可以帮助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编写教案要注意灵活性,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通过阅读这些教案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如何写篇一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认、会用。

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船长在危机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一、出示课文题目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比赛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给小朋友们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比赛还要有趣、精彩。

2.齐读课文题目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请你认真读课文,想个办法个让别的同学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

3.交流:你用什么办法把故事内容告诉别人?

(1)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2)列提纲或小标题

(3)画图

(4)小组表演

(三)指导学生用列提纲的方法或图示法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2.交流: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读读写下的感受

3.讨论:你为船长的办法怎样?你觉得还有别的办法吗?

(五)分组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小组内相互解答。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出来在讲读课文时大家共同解决。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体会船长在危机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课件

(一)读课文,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

1.回顾导入:这节课继续学习《跳水》,齐读课文题目。

2.用逆推法回忆课文内容。

谁跳水?为什么跳?从什么地方跳了?孩子为什么会到那个地方?猴子为何这样放肆?

3.读课文,完成跳水图。

(1)故事的发生、发展是在水手、猴子;孩子和船长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进行的。自由朗读课文,把它们之间的联系用箭头标出来,并用最简洁的动词连起来。

(2)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

(3)指名到黑板上完成,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

(4)师生交流。

4.看图讲讲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

(二)指导朗读精彩句段。

这个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具体表现在文中拿起地方?找出有关句子

1.趣:猴子的、淘气、顽皮。

2.险:孩子爬上最高的横木顶端的危险处境。

3.智: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

提示学生:朗读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三)换角色讲故事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讲给别人听?

1.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你会怎样想?

2.你如果你是那条船上的一名水手,你会怎么讲?

4.如果你是船长,你会重点讲些什么?

要求学生任选一个角色分组联系生活讲故事,然后分别请四名学生担任一个角色到前面讲

想象表演,完成作业

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上的人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组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然后以“孩子被救上甲板之后”为题,写一段话。

跳水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如何写篇二

3、初步掌握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重点:读懂各种灯的语言,了解它们的作用;

难点:初步掌握儿童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兴趣。

推荐阅读文章(电脑、投影)。

盒子一只。

头灯一个(头灯:野营用具,可用松紧带绑在头部照明,设有两道开关:一道开关长亮,另一道为闪烁开关,用于呼救或警示)。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将头灯藏入盒子,请学生猜猜里面是什么。——猜不出。

教师将灯打开,使光透出,请学生猜。——猜出是灯。

教师出示头灯,戴在头部,演示其用法,并讲解:

教师不公布答案,暂时保密!

这个答案你们自己也找得到。打开课本学习第13课,自然会找到答案。

2、揭题——《会说话的灯》——齐读课题。

提问(灯怎么说话?什么灯会说话?……)。

这节课就请大家当当小科普员,一起研究研究会说话的灯。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范读。反馈:听了一遍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指名随意说。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会说话的灯?(用双横线划出)。

指名反馈,板书。

4、再读课文,归类(分段)指导:

a两类:马路上会说话的灯(红绿灯、车灯)/夜晚会说话的灯(航行灯、灯塔、飞行灯、红灯)。

b三类:红绿灯/车灯/夜晚会说话的灯(航行灯、灯塔、飞行灯、红灯)。

5、研读课文2——9自然段:

(1)分组自学。

出示小科普员自学建议:

a、第2——9自然段:感情朗读,用波浪线划出灯说了些什么。

b、最感兴趣的灯:美美地读,与小伙伴交流、研究,准备接受同学的咨询,解答同学的疑问。

c、其他内容:找问题,质疑,考核其他小科普员。

(2)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6、作业:字词抄写作业,选做作业本相关作业。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如何写篇三

知识与技能:

1、在预习时,通过自主努力,学习本课13个生字的读音,会写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能将课文分为三部分,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3、体会课文所描述的孩子上学、回家情景,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以读促讲,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困难,感悟山沟里的孩子热爱学习的可贵品质,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过程:

出示河南山区一所小学的一位同学所穿的破旧鞋子

播放轻音乐伴奏带《高山流水》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

1、播放自制动态图片:课文插图“上学路上”的电闪雷鸣,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山沟孩子每天上学情景的句子。

2、播放音频文件《狼嚎》,想象孩子们在上学路上遇到的困难,体会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的上学心情。

3、播放视频文件《安康小学生大火把上学》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

1、播放视频《山沟里的孩子》纪实片,想象山沟孩子学习时的情景,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部分

组织小组编组,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

1、理解“黑夜”“……”的深意

2、联系生活实际,对比自己现在的学习情景,体会山沟孩子不怕困难,感悟刻苦学习的精神。

布置作业:想象山沟孩子学习时的情景,再写一两段话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如何写篇四

1、学会8个字,会认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读重点词句,从中悟出一些品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多么优美的环境呀,大家想知道,这是哪儿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同座一起读,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纠正生字读音,相机指导学生读准“脂、挚、室、帐、晒、素、郎、虑”等字,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抹、荫”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1、独立自主,探究学习:学生个人自读,边读边思,并在书上批画相关重点词句。

2、学生汇报自学所获,提出自己尚未弄清楚的问题。

3、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由豆花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虫虫们快乐幸福的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学生由物及人展开联想,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4、指导朗读、深化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8―18自然段,读后组织评议。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出示小黑板展示4个重点句子(课后三个重点句和第17自然段),师生合作,品读感悟。可运用“读―思―议―评―读”的方法学习,在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学生分组竞赛读这几个重点句,组织评议。

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学生作典型发言。

6、配乐朗诵课文8―18自然段。

三、作业超市: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给小伙伴听。

2、小练笔:《金色的梦》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明显存在。例如,每次上完课后,我都有遗憾,却一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样一首快意十足的古诗,总感觉孩子们学得不够放松。

课堂上有我期待的生成,但某些生成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错过一些因势利导的好机会,今后的课堂教学机智要加强。我想: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人民教师,我一定以成长的姿态踏上新课程改革的征程。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如何写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含有一个多音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一个多字糊.

2.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积累词语.在艰巨”顾名思义”和前功尽弃”三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含1个多一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1个多音字糊”)。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注意缝纫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处理:差”和糊”两个多音字。

2.师对韧和纫进行指导和点拨。

3.12个生字中有几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写一写要注意左右之间的避让关系。

4.注意梭”字的写法。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

7.指名课文.师注意点拨。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

五.作业:。

1.生字组词.写在田格本上。

2.完成课后作业4题。

3.查阅有关缝纫鸟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作者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缝纫鸟的喜爱之情,我们也走进缝纫鸟,欣赏欣赏它美丽的身姿,体会体会它勤劳的品质。

二、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几次写“我”观察缝纫鸟,“我”观察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把几次观察的情况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结果。

(一)“我”第一次观察,看到了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

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枝以保护自己,惟一能劳动的就是它们那只尖嘴。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1、你能不能把缝纫鸟编鸟笼的过程加上几个顺序词?加上后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它们先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接着用自己的尖嘴,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

2、你从哪知道了缝纫鸟很聪明很能干?(抓住“有经有纬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这些词句谈)。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如何写篇六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投影片、录音机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习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看日出 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 碎小的步子移动 自觉磨练

走小路 自己意志

(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如何写篇七

1.学会12个生字(含有一个多音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一个多字糊.

2.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积累词语.在艰钜”顾名思义”和前功尽弃”三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5.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美之情.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12个生字(含1个多一字差)和新词。

认读7个字(含1个多音字糊”)。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29课缝纫鸟。

齐读课文.看到课文你会想到什么?

注意缝纫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处理:差”和糊”两个多音字。

2.师对韧和纫进行指导和点拨。

3.12个生字中有几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写一写要注意左右之间的避让关系.

4.注意梭”字的写法.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把句子读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

注意互相帮助.

7.指名课文.师注意点拨.

三.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怎么想就怎说.(课文继续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默读课文。

提出来.

五.作业:。

1.生字组词.写在田格本上.

2.完成课后作业4题.

3.查阅有关缝纫鸟的资料.

第二课时。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一、谈话导入:作者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缝纫鸟的喜爱之情,我们也走进缝纫鸟,欣赏欣赏它美丽的身姿,体会体会它勤劳的品质。

二、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几次写“我”观察缝纫鸟,“我”观察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把几次观察的情况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结果。

(一)“我”第一次观察,看到了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

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用自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但那劳作是相当艰钜的。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枝以保护自己,惟一能劳动的就是它们那只尖嘴。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1、你能不能把缝纫鸟编鸟笼的过程加上几个顺序词?加上后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它们先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接着用自己的尖嘴,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

2、你从哪知道了缝纫鸟很聪明很能干?(抓住“有经有纬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这些词句谈)。

(1)想象缝纫鸟编织鸟笼的样子,做一做它们的动作,说一说你的感受。

(2)读出自己的感受: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4、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细致?读后条理又是这样清楚?(作者观察细致,描写时有顺序)。

5、再次读这段话,体会缝纫鸟的能干,以及作者的写法。

(二)第二次亲手拾起缝纫鸟的草窝,作者看到了什么?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

出示: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它特别像我们小时侯用秫秸编织的蝈蝈笼子。经纬交织,左右相连十分结实,即使从大树上掉了下来,也一点都没有解散或变形。

这句话中作者对缝纫鸟编织的草窝感到惊叹,可以用对比的方法。

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那草窝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把这种草窝的精致读出来。

(三)第三次作者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感受到什么了?(缝纫鸟坚忍不拔)从哪感受到的?

把你对缝纫鸟的赞赏读出来。

这么好的句子、这么坚忍不拔的鸟,值得我们把它记在心中,练习背诵。

三、这篇文章就要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可以从写法上谈,也可以从内容上谈)。

板书设计:缝纫鸟编织巢穴忙碌.勤劳.而又欢乐坚忍不拔修补巢穴。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如何写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含有一个多音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一个多字糊.

2.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积累词语.在艰巨”顾名思义”和前功尽弃”三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含1个多一字差)和新词,认读7个字(含1个多音字糊”)。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注意缝纫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

1.谁能看着生字表组词读生字.

处理:差”和糊”两个多音字。

2.师对韧和纫进行指导和点拨。

3.12个生字中有几个是左右结构的字?写一写要注意左右之间的避让关系.

4.注意梭”字的写法.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正确.

6.两人一组互相读课文,注意互相帮助.

7.指名课文.师注意点拨.

三.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怎么想就怎说.(课文继续了我在坦桑尼亚观察缝纫鸟编织巢穴.修补巢穴.

四.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默读课文,提出来.

五.作业:。

1.生字组词.写在田格本上.

2.完成课后作业4题.

3.查阅有关缝纫鸟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缝纫鸟的赞赏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和有序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作者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缝纫鸟的喜爱之情,我们也走进缝纫鸟,欣赏欣赏它美丽的身姿,体会体会它勤劳的品质。

二、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几次写“我”观察缝纫鸟,“我”观察到的情况有什么不同。把几次观察的情况画出来。

三、汇报学习结果。

(一)“我”第一次观察,看到了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出示:

它们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用自己的尖嘴,先是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但那劳作是相当艰巨的。它们双脚的爪子,首先要紧紧抓住树枝以保护自己,惟一能劳动的就是它们那只尖嘴。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1、你能不能把缝纫鸟编鸟笼的过程加上几个顺序词?加上后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它们先从印度洋沿岸的草丛中衔来一根根两三尺长的嫩草,接着用自己的尖嘴,把草打成几道圆圈,而后用人类织布的原理,有经有纬地开始把长长的嫩草左右穿梭。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

2、你从哪知道了缝纫鸟很聪明很能干?(抓住“有经有纬看上去它们那尖嘴的灵巧程度,一点也不比人类的双手差。”这些词句谈)。

(1)想象缝纫鸟编织鸟笼的样子,做一做它们的动作,说一说你的感受。

(2)读出自己的感受:一只鸟要花两三天时间不停歇的劳动,才能给自己编织成一个能让它自己和情侣相依而居的窝。

4、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细致?读后条理又是这样清楚?(作者观察细致,描写时有顺序)。

5、再次读这段话,体会缝纫鸟的能干,以及作者的写法。

(二)第二次亲手拾起缝纫鸟的草窝,作者看到了什么?发出了什么样的感叹?

出示: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它特别像我们小时侯用秫秸编织的蝈蝈笼子。经纬交织,左右相连十分结实,即使从大树上掉了下来,也一点都没有解散或变形。

这句话中作者对缝纫鸟编织的草窝感到惊叹,可以用对比的方法。

那草窝简直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那草窝就是一个精致的艺术品。

把这种草窝的精致读出来。

(三)第三次作者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感受到什么了?(缝纫鸟坚忍不拔)从哪感受到的?

把你对缝纫鸟的赞赏读出来。

这么好的句子、这么坚忍不拔的鸟,值得我们把它记在心中,练习背诵。

三、这篇文章就要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呢?(可以从写法上谈,也可以从内容上谈)。

板书设计:29.缝纫鸟。

编织巢穴。

忙碌.勤劳.而又欢乐坚忍不拔。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如何写篇九

本文是一篇极具生活情趣的记叙文,共有四段。

第一段总的说在美国西雅图有一个特殊的鱼市场,在那里买鱼是一种享受。第二段主要写作者在鱼市场的所听、所看、所感,展现了一幅鱼贩们充满乐趣和欢笑的和谐生活图。第三段主要写作者了解到鱼贩们这样快乐生活的原因。第四段主要写鱼贩们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附近的人们。全文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浅显,读来倍感亲切、自然,读者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旁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传递快乐的意识。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语言。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借助旁批领会课文内容,感受鱼贩们的快乐。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引导学生借助旁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传递快乐的意识。

三疑三探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注意课前观察附近的鱼市场,说说自己在鱼市场的感受。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谈话导入,审题质疑。

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漂洋过海,去西雅图一个特殊的鱼市场走走。

2、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

3、看到这个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鱼市场的快乐表现在哪儿?

鱼市场里怎么会有快乐?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三个主要问题走进课文,探究鱼市场的快乐,来感受鱼市场的快乐。

二、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难记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借助批注理解问题,画出有关语句,用心读一读,并仿照文中的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注意留足时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三、合探解疑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自己觉得难读难记的生字新词?学生自主交流,自主识字。

2、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说评结合,以评促说。

体会鱼贩的快乐

1、同学们,在这个异国他乡的西雅图鱼市场的快乐表现在哪儿?(鱼贩)你从课文哪些句子体会到鱼贩的快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他们面带笑容,让冰冻的鱼像棒球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大家互相唱和:“啊,5条鳕鱼飞到明尼苏达去了。”“8只螃蟹飞到堪萨斯。”这是多么和谐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欢笑。”

2、指名朗读,评价,读出快乐了吗?

3、情景模拟鱼贩们的唱和,感受鱼贩充满乐趣和欢笑的生活,体会鱼贩的快乐心情。

4、让我们都快乐起来,快乐地读读鱼贩们们的快乐。

6、鱼贩们为什么这样快乐?先然学生自己说说,然后填空。填一填。(可以用课文中的话,页可以用自己的话)从快乐的生活中,鱼贩们发现了xxxxxxxxxxxxxxxx,感悟到xxxxxxxxxxxxx。从快乐的生活中,鱼贩们发现了并不是生活亏待了自己,而是自己的期望太高,以至忽略了生活本身。感悟到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7、小结:鱼贩们懂得了:生活的本身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我们不能改变生活的本身,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呢?于是,他们不再抱怨,而是把卖鱼变成一种有趣的游戏,愉快地对待,把苦日子过得甜蜜、轻松。于是,一个创意接着一个创意。

8、启发想象:鱼贩们还会想出哪些创意?

体会顾客的快乐

1、鱼市场的快乐仅仅体现鱼贩身上吗?还体现在哪些人身上?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顾客是快乐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3、角色体验。

(1)如果你是一个参加接鱼游戏的顾客,你来快乐地读读。指导学生理解“意犹未尽”、读出“意犹未尽”的感觉。

(2)你是让鱼贩排忧解难的顾客,读出你此时的感觉。

4、感悟顾客快乐原因。

出示:在鱼市场里,顾客能够xxxxxxxx,能够xxxxxxxxxxx,能够xxxxxxxx还能够————。

师:顾客能够参观市场,享受快乐;参加游戏,体验快乐;交流谈话,获得快乐,在买鱼的同时将快乐打包带回家去,在这里买鱼怎能不是一种享受呢?齐读“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

四、质疑再探

1、这节课,我们读懂了在鱼市场鱼贩们创造快乐,快乐卖鱼,顾客们体验快乐,快乐买鱼。因为他们都感悟到出示:与其每天抱怨沉重的工作,不如愉快地对待工作,把苦日子过甜。

齐读这句话。

2、再看看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解疑。

五、运用拓展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一定兼顾写作方法)

2、请你根据课后生字、课文中的四字词语、重点语句、课文内容,给自己设计一份作业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3、教师补充题:同学们,回想我们的学习生活,要听讲、要写字、要背书、要算题、要摘抄、要记单词,常听同学们抱怨,看了鱼贩们的快乐,你们打算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呢?可以以名言的形式写在课题的旁边。

学生写名言并交流。

教师:同学们,只要我们乐观地对待学习、生活,积极地享受学习、生活,那咱们处处都会拥有快乐。

板书设计:

鱼市场的快乐

鱼贩顾客我们

愉快地面对生活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如何写篇十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2.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的精彩场面,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了解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从而体会武松的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并通过对武松心理活动的分析,了解课文对人物描写的真实性。

一、导入谈话:

今天我们学习第29课《武松打虎》,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这部小说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的喜爱。明末清初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水浒传》做了详细而全面的点评。他说打虎这一篇啊,“人是神人,虎是怒虎。”老虎是发怒的老虎,而打虎的人呢那是个神勇之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是怎样的怒虎,武松又是如何的神勇。

二、直入重点,精读第二部分

3、第一个阶段采用的什么战术?(守)。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对手,他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出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武松怎么样?(十分机智)

4、默读。用——勾出老虎进攻的招数,标出序号;再用~~~~勾出武松应对的动作,标出序号。

5、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这真是一只怒虎。不过,我有个疑问:既然是写武松打虎,应该突出武松多么神勇,为什么把老虎写得那么厉害呀?(写虎是为了写人)

6、而武松实际上用了几招?进一步说明了武松的机智。

7、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防守反击,反守为攻。

8、自由读第六段,看武松打虎分别用了哪几招,在课文旁边做上批注。

9、刚开始用什么打?结果呢?

10、武松没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老虎的反应呢?

12、虽然老虎已经七窍流血了,但武松还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这时的老虎已经……彻底解决了老虎。

12、小结:我们看到,武松在梢棒打折的情况下,临危不惧,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表现得十分(勇敢)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表现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武松明明害怕,却仍然不肯回去,还对自己说“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好面子)

4、作者写武松害怕、好面子是不是会有损于他的形象?(这样写使武松的形象更可信、更真实),所以说武松不仅是个神人,同时他也是个凡人。

5、武松虽然心中也会害怕,但他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也说明他还是勇敢,所以在后面打虎时才表现得那么勇敢。

小结: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武松的形象显得更真实,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四、总结全文,激励阅读

作者对武松打虎的过程和打虎前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致生动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武松的形象,让我们感到真实可信,也使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水浒传》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等着同学们去细细品味。

小学四年级语文缝纫鸟教案如何写篇十一

通过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认识本课的14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2个。能正确读写“平坦、所谓、阶梯、葱茏、游览、机械、惭愧、辛劳”等词语。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学习课文时,要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峨眉道上铺路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教育学生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它们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峨眉山的铺路人是怎样铺路的,认识到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教学构想。

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充沛,便于进行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留意影视中或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关注他们的劳动;查找有关峨眉山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教育。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大家游览过哪些名山大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我国的风景区峨眉山游览一下,你们愿意吗?(出示课题)。

2、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有山峰相对如峨眉,故名。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是看到、听到的,哪些是想到的,做上记号。

3、指名回答。

三、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小声读第1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读了第一句“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你知道了什么?

3、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路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读懂的?(理解“竖”“天梯”)。

4、走在这样的路上,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5、指导朗读。

(二)学习二——六段。

1、自由读2—6段,思考:我们在途中遇到了十几个人,他们有什么特点?是干什么的?

2、路是怎样铺成的?指名说,谁还想说一说?

3、读了这几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4、指导朗读。

(三)学习七、八段。

1、作者由峨眉道上的铺路人想到了什么?默读7、8段边读边画:表现铺路人辛劳的词语。

2、指名读。

3、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体会,引导学生归纳铺路人的辛劳:

游览路线:二百多里。

石板数量:数不清。

铺路方式:不能用机械,只能用人工。

铺路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4、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我为什么感到愧疚?

5、铺路工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称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有哪些贡献?

6、齐读本段最后一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7、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五、朗读课文、指导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2、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学习课文,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领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对铺路人的艰辛劳动的敬佩。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脸对脸齐背,互相检查。

2、开火车轮流背。

二、复习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在峨眉道上遇见铺路人,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艰辛)。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为什么说铺路人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找答案。)。

三、进一步体会感情,学习表达。

1、出示句子,进行比较。停步仰望……竖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停步望去,只见石阶出现在前面的坡上。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山势怎样?(陡峭)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铺起路来呢?(艰辛)。

(3)范读、指导朗读。

(4)小结:我们边读边想,找出两组句子有何不同,通过比较,知道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好,再有感情地朗读,现在我们就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出示句子:

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冲毁的路。

他们开山取石,做成石板,运上山去重铺冲毁的路。

(1)边读边想,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写的好?为什么?

(2)你体会到铺路人怎样?(艰辛)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3)范读、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铺路时的情景。

3、自学:

(1)出示自学方法。

a.一边读,一边想,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b.从哪里看出铺路人的艰辛,为什么?

c.边读、边想象。

这数不清……背上山来的吗?

这些石板,不都是背上山来的吗?

这么长时间,他们吃了很多苦,流了很多汗。

这样日复一日……多少汗。

(2)学生交流,集体订正。

3、按内容填空。

如果没有(),没有(),就没有(),就没有(),也就没有()。

四、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峨眉道上的铺路人说点什么?

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的描述,把你想象的峨眉道上的路画下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