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2简短(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0:23:33 页码:11
最新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2简短(汇总9篇)
2023-11-12 20:23:33    小编:ZTFB

壁球是一项集身体力量和灵活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在总结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和表达,以确保观点的清晰和准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总结范文,并附上了一些写作技巧,供各位参考借鉴。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2简短篇一

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在环境科学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目前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形式、实验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围绕优化整合现有实验资源,建立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实验课程教学训练体系提出若干建议,以资借鉴。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环境类专业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我国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环境类专业,培养了大量环境类人才。高等教育阶段本科实验课教学系统培养了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为其日后深入学习和工作打下了牢固基础。因此,本科实验教学能否取得应有效果,是衡量本科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如何建立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高校实验课程教学训练体系,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实验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难题。

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结构,更能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1]。因此,实验课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状况,导致师生降低对实验教学知识的主动接受程度和认知能力。二是教学模式陈旧。当前实验教学所需实验仪器由实验老师调试,所需试剂也是老师配置好后提供给学生使用,讲授课程时,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演示,学生做实验时只是“照葫芦画瓢”。很少思考这个实验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做,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什么地方,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法,等等。三是实验室功能单一,造成资源闲置。实验室只进行实验教学,一些大型精密仪器由于价格昂贵,套件数较少,维护费用高,学生在上实验课的过程中很难长时间操作,导致仪器使用率低,国有资产出现大量闲置和浪费。

为解决实验课程体系松散、实验内容重复、实验数量开出率较低等诸多问题,要求重新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删去无法完成的实验题目,合并重复的实验题目,按照现代教育规律建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另外把实验课教学提高到与理论课同样的高度,单独设课,单独考核。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将实验教学大纲中的实验课按其内容性质和规律整合归类,推陈出新,有机整合实验题目,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

实验课程考核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实验考核是测量和评价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考核,不仅可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可以考查学生实验操作熟练程度、实验技能掌握程度和处理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实验考核是检查实验教学效果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效的实验考核可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笔试轻操作”的一贯看法,发现和改进教学薄弱环节,着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2]。

目前实验课程的考核主要有笔试、口试、操作等形式,操作考核又分指定和抽签确定实验试题两种方法。这些考核形式各有优劣,应因地制宜,灵活应用,一般由平时考察与期末考核组成。期末考核参照职业能力测试形式,即建立有一定题量的试题库,考核时随机抽取考题形成试题单,一份试题单上包括笔试、口试、操作等内容。考生按试题单上的试题要求进行解答、口述或操作,由监考员参考评分标准给出成绩。一般每位考生考试时间为15~20分钟,可分考场进行,每位考官同时考核2~3名考生。

实验课程教学一般由实验技术人员备好药品和仪器,理论课教师指导具体实验内容,学生按照既定题目完成实验过程即可。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由老师配好试剂,学生按照步骤机械做实验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实验准备阶段引入实验室,让学生从头到尾了解玻璃器皿的洗涤、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仪器的维护和校订,以及实验结束后废物的处理和实验室的整理等环节的工作,让其参与到实验课全过程中,接受系统的锻炼,有利于学生从事自主设计型实验及参与科研。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室资源利用最优化的最佳形式。把实验室开放作为实验教学的课外延伸,不但能增加学生接受实验训练的机会,而且能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参与科研活动提供训练平台。对于低年级学生,可将实验教学内容占用课时多,难度较低和需要反复训练的实验整理集中,作为实验室开放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将学生科研项目,教师科研课题,以及毕业论文实验等纳入实验室开放内容中,由指导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训练学生运用掌握的实验技能衔接好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3]。

随着时代进步,实验课程教学在授课形式、内容、考核方法、教学效果及与之相应的实验室管理等环节出现一些问题。优化整合实验室现有各种资源,打造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实验教学科研平台,是解决上述实验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环境类实验课程考核改革是大势所趋,操作考核方式灵活有效,能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虽然实践过程中易出现抽取考核试题难度不相当、考官评分主观性不一致等问题,但这种实验考核方式仍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并逐步积累经验,日臻完善。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2简短篇二

摘要:市场营销学是商贸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也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业就业环境也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也要进行适当的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以及快速适应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营销学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创新创业形势下如何做好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创新创业;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界、业界都纷纷响应,社会活力也因此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创造力。在这个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时代下,与创新创业有着紧密联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营销学教师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能够有效适应创新创业环境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现阶段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就目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依然采取教育计划制度,教材版本相对滞后。在这个瞬息万变、知识每天都在更新的社会市场环境下,这种老版本的教材内容明显存在脱节情况,缺乏时代感。受现代资信影响,现在的学生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也愿意去学习新生事物。这种与社会环境相互脱节的教学内容已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影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这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就目前市场营销学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更偏向于理论化,忽视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方面的内容比较少,甚至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这对学生职业能力、专业素养的培养极其不利。这种类型的课程设置没有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接轨,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

(二)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就目前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不够了解社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实际需求,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无法进行明确定位。此外,由于对社会需求了解不够,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还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所以人才培养上存在系统性、实用性缺失问题。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难以培养出企业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这就会间接地导致社会需要的人才和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相互协调。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仍旧是主攻场所,学生难以掌握和理解实践知识。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或载体,比如社团、企业、专业软件、实验室等。目前很多学校的实践平台对于教学需要还难以满足,而企业实践也仅仅局限于参观,没有真正发挥出实效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无法得到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

(三)教学方式单一化,考核体系不完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授课教师本身就不具备创业经历,所以营销实战经验匮乏。大多数教师掌握的营销知识也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无法有效对接企业的营销实战。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市场营销学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获得营销知识,但是教学过程比较乏味、枯燥。虽然有部分教师会使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式,但是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情境和案例本身,不能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也难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考核体系不完善也是当前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学校依然采取卷面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让很多学生依赖考前突击、强记考点知识去获取高分,但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以及平时的知识积累有所忽视,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个性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在创新创业形势下的改革策略。

(一)合理设置课程,积极更新教学内容。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而言,课程是主要的实现途径。在创新创业形势下,学校首先要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确保教学内容具有规范性、前沿性。由于市场营销学课程是一门既具有较强实践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课程,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既要重理论又要重实践。就笔者个人经验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教师在选择市场营销学教材的时候,尽量选择最新版本的、融入创新创业内容的教材;其次,教师应当加大课程资源的开发力度。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最新营销案例、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科前沿知识等,以此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又如,教师可以与校外部分企业合作,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然后采取校企合作编写教材的方式,将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案例加入到教材之中;最后,由于很多学生在毕业后都留在本地就业,习得的市场营销知识和技能最终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对当地企业进行走访或者关注媒介等方式了解到当地的营销情况和营销新动向,然后将一些本土化的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对当地的营销要求和产业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7]。需要注意的是,在课程设置上面不仅要重视市场营销内容与创新创业内容的融合,还要确保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比例范围内。对于实践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设置项目的实施、营销计划拟定、目标市场的定位和选择、市场调研等方式,确保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由于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仅仅掌握理论知识的人才已经难以受待见,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企业往往会优先考虑有一定工作能力且参加过社会实践的`人才。在创新创业形势下,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应当迎合当前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再根据社会需求去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对自己今后就业创业有帮助的内容。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市场营销学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实践应用。学校以及市场营销教师要结合国家以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规划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等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就目前情况来看,创新创业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不仅要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教师还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落实,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强化,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通过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训室、课堂等平台,多方位、多层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模拟实训营销活动的开展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性认识;开展校内实践教学,比如依附模拟软件、建设营销实训室等,目的是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营销思维。除此之外,学校以及营销学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书”项目比赛等一些创新创业比赛,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锻炼。校外实践教学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展开。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对真实的职业场景有所了解,在实战训练中完成营销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吸收。在实施教学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理清教学思路。就笔者个人教学经验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定价策略,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对于价格变动的应对策略做到明确掌握;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促销策略,以此引导学生掌握促销预算方式和促销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对市场分析有关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对市场营销预测效果以及基本方法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在理清教学思路之后,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式创新。首先,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模拟实践对抗式教学、分组研究性教学、视频体验式教学、情境创设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各种教学方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针对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完善,除了要看学生的卷面成绩,教师还要以实现学生能力提升、让学生注重平时知识积累为目的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创新教育活动的积极程度和效果折合成学分,此外还可以使用实际操作、市场调查、营销策划、案例分析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提升考试的灵活性和应用性,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核。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对市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市场营销学对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创新创业形势下,市场营销教师必须要做好课程改革工作,以社会需求为切入点,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业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视域下高职市场营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n]。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0):155—156。

[2]赖育青,陈桃利。基于专业基础课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索——以普通本科财会类专业为例[j]。时代农机,2017,44(09):198+201。

[3]赵晶。以创业创新为导向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7(12):464。

[4]李燕。基于德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j]。山东纺织经济,2017(03):62—64。

[5]彭绮。浅谈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策略[j]。民营科技,2017(03):231。

[6]高金城。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6(22):193—195。

[7]赵锋。基于创业导向的《市场营销学》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n]。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9):125—12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2简短篇三

2016年秋季学期,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机械设计课程中首次实践对分课堂。课程班级为2个自然班,共计65人。每周两次课,每次2学时,实际上课15周。然后为让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有充分的了解,并能尽快接受,在学期开始时,就将教学大纲、教学规划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以便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所了解,并在上第一节课时向学生详细解释该教学模式、关键点、注意事项和具体要求。在课程教学规划的整体安排上,根据本门课程实践性强、内容多而杂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讲授和讨论时间为课堂讲授占总学时数的70%,学生讨论占30%,可根据授课的具体情况做调整。授课过程为教师课堂讲授在前,学生课后内化吸收在中,生生课堂讨论在后。课程教学内容按章节划分,每个章节所需学时由教学内容决定,包括讲授时间和讨论时间,学生课后内化吸收时间由自己的学习情况决定,不占用总学时数。教师课堂讲授环节,主要是搭建学习内容的大框架,梳理知识点,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对重难点内容进行较详细的讲授。学生在课后的内化吸收环节中,通过阅读教材,复习ppt课件,整理随堂笔记,写出完整的读书笔记,并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留下的作业、问题,复习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进行知识拓展,为随后的课堂讨论做准备,这个过程是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自主学习的过程。为了使随后的课堂讨论达到好的效果,老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完成对知识的温习和巩固:复习老师上课讲过的重难点,完成读书笔记;(2)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本门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和实际应用的联系,找到1-2个应用实例;(3)问题总结:根据所学章节的相关内容,要求每个学生提出2—3个问题,多提不限。问题可是学习内容、课后习题中未解决的问题,也可是课本外相关知识,问题可用来考教同组成员,也可向同组或外组同学寻求帮助,以最终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学生以3-5人为一组,组内成员自己指定组长、记录员和发言人,进行组内、组间和班级内讨论。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再次获取知识,最后由老师做讨论总结。

(二)教学效果实施。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表现在: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课堂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对分课堂改革了机械设计课程在传统纯讲授式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2]。在课堂讲授环节,教师主要搭建知识点的基本框架,在学习内容上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讨论环节时,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为了讨论能得高分,再加上小组成员的相互制约、帮助与鼓励,学生基本都能主动参与讨论,积极的表现自己,课堂参与意识明显增强。

2.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力求完整详尽,常常采用满堂灌式的授课方式,解决问题时,教师往往是自问自答,学生参与度低,倾听的意愿不高,师生交流少。课后学生互动学习的环境很难保证,生生之间的交流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把互动交流作为课堂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带着问题来参与课堂讨论,很大程度上靠自主、协作的方式学习。在组内、组间、班级内的讨论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学会借鉴他人的视角,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个人素质。同时教师也可以随时参与讨论,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和学生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3.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对分课堂模式下,学生经过课堂讲授——课后内化吸收——课堂讨论三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对同一内容进行了三次有效的学习,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稳固记忆,避免考前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学习效果显著提升。通过问题拓展,提升了学生考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加强了过程性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学期末所做的问卷调查中,80%的学生对对分课堂持肯定态度,认为在该模式下,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目标明确。在期末考试中,该班的平均成绩、及格率远高于其他班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主动性有很大帮助,也是对教师讲授模式的新探索的肯定,对其他课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结语。

在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本人尝试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该模式下,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逐渐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交流者”,教师由知识的机械“灌输者”逐渐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3-4]。对分课堂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尝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现今该课程教学的不足,值得在所有机械设计基础类课程中推荐。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2简短篇四

【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名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y1703072。

前言。

《移动通信》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课程主要讲述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典型移动通信系统(gsm,cdma)的关键技术,包括移动通信中调制解调算法,移动通信信道传播特性和抗衰落技术,时分多址(tdma)数字蜂窝网的组网原理等[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移动通信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2]。

一、课程内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移动通信教学需要介绍各种信号调制解调的算法,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移动信道的特征;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信号分集接收、纠错编码技术和均衡技术,组网技术的多址访问、区域覆盖、信道配置、网络结构、信令和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技术,gsm系统总体、无线接口、控制与管理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课程还需要补充介绍4g、5g移动通信核心技术原理[3]。

在移动通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对课堂教学理论内容要求不断提高[4]。在以前,我国移动通信处于由数字无线电技术组成的数字蜂窝组网技术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时代。2009-,移动通信发展到基于cdma技术的3g通信时代。之后,移动通信进入4g时代,典型代表是数据传输速率显著增大。目前,5g通信技术标准已经正在制定。不同阶段移动通信关键核心技术进展较大,移动通信课程不仅需要介绍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补充最新技术发展。增加了课程难度,对有限的课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有限课时内讲授完移动通信基础组网技术和最新技术发展是移动通信教学的一个难点[2,5]。

第二,移动通信课程试验箱无法保证全部学生深入学习移动通信关键核心技术。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为例,我学校之前使用的南京润众科技有限公司rz8001移动通信实验箱。该实验箱可以完成各伪随机序列产生,信号编码、调制和解调波形实测等基础实验,以及移动通信7号信令演示等系统实验。

上述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移动通信基础算法的掌握,但是无法促进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更深入地学习,制约了教学效果。移动通信实验设备价格较贵,如果仅仅依靠学校更新试验设备,是无法赶上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步伐[3]。因此如何有效开展符合最新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实验环节,就成为了移动通信课程教学的另一个难点[2]。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教学质量,我校电子信息专业与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实习中心合作,合理优化课堂教学与实习内容,从多个方面提高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中重点讲授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和最新进展,负责理论方面教学。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实习中心负责实践环节教学。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实习中心拥有较先进的通信设备试验机房,如无线类的3g,gsm,cdma,wlan等。培训过程按照企业要求开展,可以有效保证实践环节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将部分先学课程中介绍过知识点让学生自主进行复习,教师讲授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和知识点。将《通信原理》和《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已经学习过调制解调算法原理和纠错编码技术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复习,对相关算法进行仿真,包括调制解调原理概述、数字频率调制、数字相位调制、噪声与干扰、纠错编码技术等。学生以作业形式汇报学习结果,保证学生对移动通信基础算法的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移动信道传播特性、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移动信道传播模型、组网技术、多址技术、区域覆盖和信道配置、网络结构、信令、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gsm系统的无线接口、控制与管理、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等内容。同时,补充介绍4g通信核心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智能天线技术思想,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基于ip的核心网技术,拓展介绍5g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上述内容的`学习保证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基础框架具有较为扎实的掌握。

在中兴通讯学院西安培训中心实习中,重点突出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搭建、配置和管理。实习内容包括学生实践操作gsm网络质量评估和双频优化,无线参数设置与调整、gsm网络网络规划,路测软件和工具的使用,分析讨论无线网络优化实际案例等。以lte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为背景,学生自动进行频分双工(fdd)的基站硬件配置,时分双工(tdd)基站硬件配置和网管配置操作(fdd和tdd)。上述实习内容和移动通信课堂教学内容充分结合,互为补充。在强调移动通信网络基础原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最新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在实习过程中,重点强调学生自主动手能力,以考试和答辩相结合的形式对实习效果进行考核。

三、结束语。

移动通信是电子信息专业面向未来通信技术发展需求的必要课程。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减少课堂教学与商用技术发展的差距。借助面向应用的实践培训,增强学生在移动通信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较好地提升移动通信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后续就业和深造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4]莊陵,曹建玲,李强,“新移动通信技术背景下的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36.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2简短篇五

这一学期来,本人热爱本职工作,进一步加强转型,认真学习新的职业教育理论,及时更新职业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诲人不倦,有一定奉献精神。

下面是本人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教育教学方面:

1、课前认真做好“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虽然同学们的底子较差,但是在积极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方法也得到了转变和提高。

二、教学研究和继续教育方面。

1、按时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平常多向前辈们学习,积极听课并参。

与评课;继续坚持到校外听课,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2、认真学习电子电工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为完成课改目标,我们电子电工备课组团结协作,发扬刻苦钻研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提高电子电工专业教学质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2简短篇六

通过对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不足的分析,结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提出物理实验教学在教材、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方案,以期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作者:沙金巧范君柳朱爱敏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数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刊名:硅谷英文刊名:siliconvalley年,卷(期):“”(24)分类号:g64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素质教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2简短篇七

多年来,不计后果的发展模式不断激化人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等基本知识,“环境地质学”成为很多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各高校纷纷压缩总体教学时间,“环境地质学”课程教学体系也经历着内容精简和课时压缩的变革。笔者就近年来担任湖南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质学”课程授课教师的体会,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索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教学管理部门和同行授课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环境地质学》是从地质科学中衍生出来,用地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地系统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调控与改善环境质量及减少环境灾害损失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培养学生的环境地学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意义重大,促进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更多地关注本领域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理解和掌握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原理、形成、分布、预防和治理措施,掌握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自觉、主动地把本课程与环境科学专业的其他课程联系起来,增强环境保护研究与管理意识。

目前,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地质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这两个教学环节及其开展形式都存在一些弊端,概括如下。

本校的《环境地质学》开设学期为第三学期,是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们无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背景知识,更无地质学基础背景知识,对于环境、环境问题、地质、环境地质和地质环境等基本概念没有任何认识。因此,课程初期需用6~8个学时讲授环境、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环境伦理、环境危机、资源有限性、可持续性、生态系统及平衡等环境科学领域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占用总学时的近四分之一,这势必导致后面的有关内容无法深入阐述。

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及查阅该课程的众多教材发现,教材版本多,内容各有侧重。多数教材偏重于地质学专业背景。在讲解方法上是用地质构造和地质演化的理论讲解地震和火山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特征,将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融入到各章节的讲解中。这些内容很适合矿业院校的地质工程专业学生,而环境科学专业学生认为以上内容跟自己所学专业关系不大,自然而然地就降低了学习兴趣,影响到了学习效果。环境专业学生学习《环境地质学》课程则应侧重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资源、调控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预防地质灾害及避免地球化学循环异常等,然而现有的教材关于这方面的内容较少。

目前,环境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有两种备选形式:其一是就近组织学生考察湘江污染治理;其二是宝石考察与鉴别。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1.可供选择的典型实习场地十分有限。由于经费有限,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只能就近选择学校周边及长沙市内的实习场所,如组织学生参观湘江带的污染治理。这样的实习场地不够典型,且不太切合教学主题,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大。

2.宝石鉴赏实习效果欠佳。基于市面上珠宝店铺对受访人群的可接受程度及学生安全性考虑,实习过程采取小组调查形式,各小组自行选择商场珠宝专柜或古玩市场进行宝石调查及鉴赏,教师无法同时对多队进行跟进、指导和监督。因此,部分同学并未按要求外出调查完成实习过程,从而也就无法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相关知识,这就失去了开展实习的初衷。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根据环境地质学课程自身特点及环境科学专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针对环境地质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由于环境地质学的教材大都侧重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因此不能过多地依赖教材,需要补充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查阅大量学科相关资料,掌握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并融会整合,在课堂上做到详略得当,深入浅出。在讲述书本上固有的理论时,可以适当结合身边或近期热点案例,如在讲述地质灾害时,可结合舟曲泥石流、汶川大地震、深圳滑坡等进行详细介绍。对相关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打破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另外作为课堂教学而言,还要注意课堂艺术,教师要注重教态,语音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来吸引学生,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特色,重点介绍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资源、预防地质灾害及避免地球化学循环异常等。强调人地和谐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使学生认识到地质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是相互制约的。培养广义性、有限性和稀缺性的资源意识,坚持节约利用、综合利用和持续利用原则,充分发挥资源的多重功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科学的人口意识、合理的生产意识、适宜的消费意识和正确的文化意识同样非常重要。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危害人类的自然过程始终存在,要充分认识这些自然灾害,尽量避开或缩小它们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

鉴于“环境地质学”的多学科交叉性,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专题多且相互独立等特征,可构建“选题—导学—自学—小组讨论—演讲—反馈”专题化合作讨论教学模式(图1),即对于专题多且相互独立的课程,教师应该在导学前高度重视“选题”过程,适当增加案例切入式选题,并将小组讨论和自学过程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外,使学生的讨论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不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该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生合作的协调者”的角色。

根据环境地质学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其最佳实习方式应该是组织学生去考察、参观典型的原始地形地貌,或者地质灾害后遗症及修复治理工程和防治措施等。据此,我们提出以下改革建议。

为保障基本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需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应该增加野外实习经费以确保野外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整体效果。野外实习费用为周期性支出,该经费投入应该纳入常规性投入范畴,按照每生每年一定额度划拨,给野外实践教学以经常性投入,才能解决目前问题。

为克服实习经费短缺带来的限制,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环境地质学的实践教学可打破原来的统一组织安排模式,采取多方向、多课题、多时段、多地点进行。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框架列出几个大的方向,如参观原始典型地形地貌、水土流失、宝石鉴赏等,由学生选题。或者学生自主拟定方向,呈报教师审查和批准。如此一来,学生们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方向。

实习场所可以选择在老家周边、课余活动场所、郊游场所或其他课程实习场所等,由学生自主选择,如地质博物馆、自然保护区、海洋侵蚀与堆积地貌等。合理安排实习时间,该教学实习周安排在理论课程结课后,距学期结束有两个多月时间,因此,实习时间可以灵活安排,除给定的实习周外,学生还可以结合所选实习点的情况,利用周末、假期等,在完成其他活动的同时关注周边的地质环境状况以完成实习。

总之,笔者认为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地质学”课程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学过程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都要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结合,同时增加最新研究进展等内容,突出教学过程的知识性、专业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2简短篇八

[摘要]c语言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学校往往在教学上投入很多,却收效甚微。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懂,理论与实践脱节,所以很难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本文从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出发,分析c语言教学过程中现存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总结,试图探索出一种符合现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

一、前言。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c语言在以其目标代码质量高,使用灵活,数据类型丰富,可移植性好等特点而得到广泛的普及和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在系统软件开发、科学计算、自动控制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在众多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竞显风流的当今社会,c语言以其强大的功能仍在高级程序设计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c语言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开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程序设计过程理念的形成都与c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c语言有着其它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也有其较难学习的一面。由于现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原因,所以在学习中普遍反映“难学”、“不懂“,这也是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

二、现行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现行教学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完全分离,不能相互促进。理论课中往往只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分析和灌输,在广度上对知识没有拓展和延伸,必定会影响对知识深度的剖析,也会造成学生理解的困难。而实践课程通常被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很多时候是在走形式:一方面,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往往用上网来对付实践课;另一方面,老师很难监控到每个学生,了解他们是否都在认真编写、调试程序。这就造成理论课没有起到为实践课打基础的作用,实践课也没有起到巩固、应用理论课的作用。

2.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不深入,严重影响了c语言的学习。因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延续性和拓展性非常的强,包含了算法、数据结构、计算机基础等相关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课程的知识。在c语言教学中涉及到进制转换、取值范围和顺序存储等基础知识时,发现很多学生还没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甚至根本不理解。在这样薄弱的基础上,c语言教学很难顺利进行。

3.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停留在表面、对知识学的一知半解。由于接受的多是课本知识,所以动手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导致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上好第一堂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堂课是最基础的理论知识课,如介绍c语言的发展、特点、优点等内容,往往不被教师所重视,认为应该把精力放到程序设计部分。其实恰恰相反,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它关系着学生是否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渴望进行后继内容的学习问题,所以绝对不能照本喧科。而对c语言的发展追本溯源,将c语言领域的开发投入、研发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对c语言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及c++、vc++进行介绍,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兴趣、推动后续知识的学习。

2.详细讲解基础知识,深度剖析与后继课程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涉及的数据类型、取值范围、运算符、优先级、表达式等内容虽是基础知识,但对学生来说却是迈入程序设计大门的第一步。没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便无从谈及程序设计,所以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一定要详细。比如遇到整型数据的取值范围问题时,可以适当拓展一些原码和反码的知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链表知识是c语言的难点,这部分内容和数据结构联系密切,所以要深度剖析,尤其是对带表头结点的单、双链表更要讲解的清晰、透彻,为数据结构、java语言等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这样继往开来,不仅可以巩固以前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3.重点分析程序设计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很多学生认为,进行程序设计就是用计算机语言编写源代码,这其实是学习程序设计的一个误区,编写源代码仅仅是完成了程序的编码,而程序设计从问题分析就开始了,它包括分析问题、选择算法、绘制流程图、编写源代码、调试并测试程序,直到取得正确结果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绘制流程图能使程序员在编程时思路清晰,减少编程错误。利用流程图来分析、查找、解决程序设计中的问题能够一目了然。例如:下面这一简单的while循环结构,用流程图便可以轻易发现错误所在。图1是错误代码的流程图,它使程序陷入了死循环,图2是正确的流程图。所以绘制正确的流程图,是减少代码错误的有效手段。

main(0。

{inti,sum;。

i=sum=0;。

while(i=100)。

sum+=i;。

i++;。

printf(“1+2+3+…+100=%d’,sum);。

}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即使对简单的程序设计的讲解也严格的按照程序设计的过程一步步的进行分析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

4.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体会程序设计全过程,巩固所学知识。学生通常在c语言的学习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与时间,但却离实际要求相差很远。因为缺乏了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也是计算机类学生的通病。为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实验可以说是学习c程序设计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故意将赋值符号“=”和等号“==”互换、漏写分号“;”和大括号“{}“,设置一些待解决的错误,引导学生在编程和调试过程中逐一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养成编程的好习惯,更能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对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积极性的培养有很好的作用。

5.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适当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课,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来,逐渐模糊两者之间的界限;传统教学与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以便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注重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按章节、按阶段对相关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把模块化的知识连接起来,系统、全面的掌握所学内容。

四、结束语。

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参考文献:

[1]杨路明等.c/c++程序设计教程.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王士元.c高级实用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2简短篇九

每个医院的信息安全状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医院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医院信息的管理目标,并对管理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落实责任制,保障管理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2.2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

工作人员应该对信息系统的设备信息进行全面的记录,并进行档案备份,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档案信息定期对信息系统设备进行检查与维修,保障信息安全系统的正常工作。

2.3加强对信息管理工作的审核。

对信息管理工作进行审核能够及时发现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信息管理工作起到强化的作用,消除信息管理工作中疏忽的安全隐患,为医院信息提供了安全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信息化的建设离不开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只有对二者进行综合考虑,才能提高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医院应量衣体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引入先进成熟的技术,建立一套符合自身情况的信息系统,为医院的正常运转提供安全保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