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反思过去的机会,也是我们规划未来的起点。对于那些边界模糊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确定其分类?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你处理人际关系。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一
当前我国的民族音乐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关于民族舞蹈,戏曲,说唱以及乐器的内容较少,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实践作用的课程缺少有效的安排,这也导致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基本不能演奏民族乐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在民族音乐演奏时经常会使用锣,钹,板等乐器,小学音乐教学中普遍设置了打击乐器教学的内容,在讲解三角铁,木鱼,碰铃等内容时可以加入这些民族乐器配合进行演奏,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民族乐器的声音特点,增强学生的基本乐感和节奏感,也实现了对于民族乐器的教学。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民族音乐赏析的课程,让学习了解民族音乐四大件等基本内容,明确不同民族的主要代表性音乐作品以及主要的民族乐器,了解常用的古筝以及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开设民族歌曲演唱的'课程,使学生的民族音乐水平全面得到提高[4]。
(二)增加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
民族音乐与生活实际连接紧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组织校内外的多种活动来增加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体会到民族音乐的美好。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参加民族音乐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实践,开阔学生的视野。一些音乐教师带领学生观看民族音乐会,倾听民族音乐,让学生学习各种民族舞蹈,类似的活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使民族音乐更加立体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强体验感,使得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三)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音乐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鉴赏以及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以及审美的能力,在感受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音乐的具体形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用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各民族都具有自身的代表音乐,比如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江苏的民歌《茉莉花》等等,这些民歌的传唱度比较高,会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学生的欣赏过程中,教师不可过多打断学生,以学生的自身感受为主,简单引导即可,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在含义,提高自身文化底蕴,从内心深处喜爱民族音乐[4]。
(四)持续教学的模式。
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生可以真正接受民族音乐,实现有效的传承。通过口传心授,感染熏陶的方式可以全面促进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录像等方式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通过音像资料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实现学习水平的全面提高。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二
我国的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舞音乐,民间说唱音乐,民间戏曲以及民间器乐,这些音乐的内容,形式,风格各不相同,不同的民族音乐构成了多元的民族文化。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许多音乐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反映除了劳动者的状态以及审美情趣,是对于劳动生活的直接表现。民族音乐具有比较强的通俗性和不确定性,这种音乐方式通过劳动人民的情感抒发来表现歌曲的内容,贴近群众,具有乡土气息和极强的通俗性,由于我国面积辽阔,民族音乐也具有多种形式,内容比较丰富。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民族音乐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了解民族音乐的基础知识,通过民族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相关教育工作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应当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加强与世界各国音乐的融合,不断丰富发展自身的体系,促进民族音乐传承[3]。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三
小学阶段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个人修养的全面提高,增加艺术鉴赏能力。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研究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促进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持续提高,为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做出贡献。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四
随着我国的逐步开放,国外的音乐作品大量涌入中国,传播范围比较广泛,这也给我国的民族音乐带来了比较大的冲击。很多小学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西方音乐的教学,西方音乐教学系统在我国的小学音乐课堂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对民族音乐的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严重不足[1]。
(二)音乐教师的个人水平有待加强。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民族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这也要求音乐教师对于相关的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当前,小学音乐教师整体素质有待加强,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数量较少。很多专业的音乐教育学院因此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加大了对于民族音乐教师的培养力度,这对于未来民族音乐教师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民族音乐的教学系统不够完善。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关于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比较片面,只是涉及简单的民族歌舞学习,对于一些民族乐器以及戏曲的教学内容比较少,这使很多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基本知识掌握严重不足。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往往只是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之中,没有完整的体系,小学生头脑中对于民族音乐没有建立起准确的概念,不利于传承与发展[2]。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五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世界各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民族繁荣与兴盛的象征。下面小编搜索整理了关于民族舞的现状及其传承发展,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时代特征。国际文化和现代文化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民间民族舞蹈受到时尚文化的冲击,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逐渐流亡和消失。传统的“四筒鼓”舞蹈就面临即将消失的危机。作为一种由汉族男子表演民间祭祀集体自娱性舞蹈,是以前东北农村土葬时的必须节目,然而新的殡葬方式使他没有了表演的场合,近几年这种舞蹈已经很难看到。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间舞蹈文化,成为新时代时期关注和思考的新问题。
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各民族文化在不断地碰撞中出现了同化的态势。“水鼓舞”是德昂族特有的传统民族舞蹈,是以前祭祀和泼水节的主打节目,有很强的自娱性。德昂族独特的水鼓文化礼俗就是围绕“水鼓舞”形成的。然而,经济的弱势直接影响到民族文化的发展,如今“水鼓舞”已经被以汉、傣为主的强势文化所涵盖。傣族的象脚鼓和“嘎秧”舞已经替代了“水鼓舞”在德昂族内的传统地位,成为德昂族人的新宠。
民间舞蹈是一项群众参与性活动,并没有严格的专业限制,其文化传承受一定的地域和环境的影响。民间舞蹈只有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才能体现出本民族文化的精神,更具有感染力,不论是参与者还是欣赏者,也更容易把握和领略民族舞蹈的风格,有利于民族舞蹈的传。很多民间舞蹈都是在祭祀活动或者传统节日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就像纳西族的`东巴舞,就是民俗活动中发展和传承起来的民间舞蹈典型。
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是民族民间舞蹈最主要的传承方式,这种群众间的传承,也是民族舞蹈最为常见的传播方式。家族传承主要是在亲属间进行,父子、叔侄都可以作为传承的对象。这种“子孙代代相传”的传承方式有着自身的优点,因为是家族内部的授传,所以很少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而传承的内容能较好的保证原有的风貌,保证民族舞蹈的纯正的民族风味,这也是我们至今可以看到很多原生态民间舞蹈文化的原因。
师徒传承是民间舞蹈传承中最为常见的方式,这种传承没有了亲情的限制,因而可以更为广泛的传播,并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融入别的文化因素,使民族舞蹈出现更为新颖的方式。
在民间民俗舞蹈的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应该聚集各方力量。首先政府也应该充分发挥行政的力量,对保护和发展民间民俗文化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在政府保驾护航的同时,更需要各艺术家、民俗家、舞蹈学者在民间民族舞蹈的研究和探索方面做出积极地努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的作用,民间民族舞蹈来自于民间,民众的参与才会使它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现在国家将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作为拉动地方经济的新方式,这使得民族民间舞蹈焕发出新的气息。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成为旅游开发的亮点,很多民间民族舞蹈被融入商业的元素开始展现独有的民俗风情。有些民族舞蹈经过艺术家的再加工,成为优秀的艺术作品,释放出独特的魅力,《雀之灵》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近年来,人们在保护、发展和传承民间民族舞蹈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为了加大保护力度,各种保护和继承民间民族舞蹈的政策法规相继出台,同时将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纳入不同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处在危境的民间民族舞蹈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并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中被重视,在保护中得到恢复和发展。
随着信息的网络化发展,全球化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日趋频繁,欣赏、学习、借鉴使民俗文化交流在相互促进中呈现同化的趋势。所以,要在这种趋势中成为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佼佼者,就要努力发掘民族民间舞蹈的个性,在求同存异中突出自己的特色。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六
音乐总是能够打动人心,表达、抒发人类的感情,其中,笛子艺术属于民族音乐中较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音色较为明亮圆润,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笛子在民族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民族音乐发展中一定要把笛子艺术永久地发展与传承下去。掌握笛子的基本属性与演奏技巧,对笛子艺术有更为透彻的了解与认知。在众多的民族乐器发展中,笛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脚步基本是一致的,并且和中国人民群众的娱乐、艺术精神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个演奏乐器,更多的是中华民族音乐学科内涵的展现。
一、笛子的发展史与表现形式。
(一)笛子的发展史。
笛子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但是其具体的起源时间无法确认,当前,国内外对于笛子的起源时间有不一样的研究结论。笛子属于河姆渡出土中的文物,其中有一种笛子类型被称之为骨笛,骨笛与现今的六孔笛有很大的相似度,河姆渡出土中的笛子文物距现在已经有了八千多年了,属于我国最古老的一种笛子。其次,在罗泊湾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支有7个暗孔、用2节竹削制成的笛子。随后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笛子,这都能够证明我国笛子拥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我国文物学者通过查阅早些年的文献发现,在皇帝时期就存在竹笛子,到了宋朝的时候人们用笛子表现出高低调子,广泛流传于人们的娱乐生活中。当笛子成为地方戏曲伴奏中的关键乐器之后,促进了笛子更好的发展,被运用于各种民族音乐中。
(二)笛子的表现形式。
笛子属于汉族最为古老的乐器,也是最具有特色与民族气息的,是民族音乐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乐器。笛子的传播形式历年来都是心口相传的。笛子可以说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乐器,但是相应的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新颖的乐器,因为笛子是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拥有了一定的历史沉淀和厚度,但是笛子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脚步,当前很多流行乐曲中融入了笛子艺术。笛子最初是借助于曲艺与戏曲伴奏登上舞台的,充分展示了笛子的美好之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笛子分为“南派”与“北派”两种形式,主要是受到当地生活环境与地域民族的影响,具备有自身较为独特的艺术魅力。人们在欣赏音乐过程中,通常不会在意音乐的音域,而是更多的看音乐是否能够打动人心,好的音乐能够触碰人的情感,比如《我和你》这首奥运主题曲,仅仅用到了12356这几个音,但成为了永远印在人们心中的歌曲,从这可以看出六孔笛子比其他乐器的音域少,但是表达的音乐情感比较丰富。在演奏笛子中,有用到半音,比如《流浪者之歌》就可以用笛子来演奏,但是《流浪者之歌》用小提琴来演奏存在很大的难度;其次,还有《无穷动》这首曲子,其中运用了较多的半音与循环双吐演奏,很多音乐大师无法充分掌握这种演奏方法。从以上几点可以表明,中国笛子中的演奏技巧是如此高超,很多人利用长笛演奏的时候基本的循环换气都做不到。对于笛子的音域问题,很少人知道存在八孔与十孔笛子,八孔与十孔笛子能够拓展半音的音域与演奏,这就是笛子在发展中的创新,这证明了我国的笛子艺术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在变化着。
(一)保留笛子中的民族风特色。
要想让笛子在民族音乐中有更好的发展,永久地传承下去,首先要保留笛子中的民族风特色,因为我国现在提倡继承传统优良文化,而民族风属于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在笛子发展过程中不能够仅仅追求创新,而是要适当地保留笛子中原有的民族风特色,这样才能够促进笛子艺术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在笛子发展过程中要时刻体现出民族文化气息,展现出我国的独特文化,这样才能够在多元化的艺术氛围中生存下去,做到代代相传。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更多新型的行为、思想、事物等,对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始终要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把具有中华民族文化气息、元素、特质的优良素材保留下来,去除一些被社会淘汰的腐朽技艺。因为每一个地区的发展都是不同,从而人们对于笛子艺术的理解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淮河与秦岭属于分界自然环境的标志,同时也是分别经济和社会的标志,从而展现出了南方和北方人之间的.文化、性格差异性,俗话说“南柔北刚”,同样在笛子艺术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南方人的生活通常是依山傍水,所以艺术风格较为清亮、委婉、柔和与清脆相互呼应,让人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北方人的生活往往是居住在高原山地或者平原中,使得人们的性格朴实、爽朗,从而笛子艺术也比较高亢低回。我们要保留这些民族艺术特色,这也是分辨中国56个民族的重要途径,是永远不会被遗弃的。
(二)把笛子艺术载入到图书馆中。
从建国至今,我国的笛子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六十多年,并且在这六十多年间笛子艺术发展较为迅速,仅仅依靠心口相传就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这展现出了笛子的艺术魅力,是非常值得永久发展与传承下去的,所以要把笛子艺术传入图书馆中,让更多的人去认识笛子,感受笛子的艺术形式以及发展历史,激发人们对祖国优良艺术的自豪之情。比如,对曲笛、梆笛、定调笛发展历史的介绍,这些都可以载入图书馆中,这些笛子也反映出我国在历史发展中人们的审美水平在逐渐上升。曲笛产于苏州一带,它虽然很小巧,但是音色较为细腻,通常展现的是c调与d调,适合演奏细腻悠扬的曲子,和江南美景很搭;梆笛属于音色激越高昂的笛子类型,多用于北方地区的独奏与伴奏中,如梆子戏、二人台、吹歌等;定调笛适合于乐队演奏,通过调节音孔与吹孔的距离改变音准,非常适合于民间演奏。以上都是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具体运用,值得让更多的人去发掘、了解。
(三)把笛子艺术中的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
中国的笛子艺术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想要把笛子艺术永久地流传下去,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保留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对笛子艺术进行创新,让笛子艺术中的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促进笛子艺术的更好发展,走向国际化发展路线,不仅仅让国人在民族音乐中继承、弘扬笛子艺术,还要让更多的外国人对笛子艺术有深刻的了解与认知,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笛子演奏者要勇于尝试不同风格的笛子艺术形式,把各种风格融合在一起,比如,将笛子艺术运用于流行音乐创作中;在民俗音乐笛子曲目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让传统与现代无缝衔接在一起,让笛子艺术在民族音乐中得到更好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总之,要想让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继续发展与继承下去,需要保留笛子艺术中的优良元素,并且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把传统笛子艺术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起来,促进笛子艺术的创新,让更多的人更为深刻地了解笛子。
参考文献。
[1]刘飞.笛乐演奏家简广易、俞逊发、李大同舞台表演研究[d].扬州大学,2017.
[2]贾黎明.秦地笛子代表人物及其演奏作品音乐特点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
[3]王彦.对大g调低音笛的演奏特点探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7.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七
民族舞蹈它作为一种艺术国粹,对于它的传承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的发展前提必须是在继承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创新。只有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才能够推动民族舞蹈事业更好的发展。
民族舞蹈;创新;传承;发展
我国是一个集56个民族为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舞蹈文化的形成是伴随了几千年历史洗礼所形成的产物,并且集结了歌舞乐三者的特色,以最为原始的舞蹈为载体,逐渐发展而成的。由于人文背景、文化差异、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民族舞蹈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经过长期的沉淀之后,它们都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如安徽的花鼓灯、傣族的嘎光、维族的赛乃姆等等。舞种丰富,动作也是千姿百态,一般的都具有集体性载歌载舞的共同特点。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技和资讯的日新月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舞蹈种类,如爵士、街舞等等,但是民族舞蹈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动摇,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的维持和提升这种状态,这就对我国的民族舞蹈创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们就民族舞蹈如何在社会新形势之下茁壮的成长,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从各个方面作出具体的阐述。
舞蹈是人们思想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它没有国界的限制、种族的约束、思想的禁锢、宗教的差异,它就是一个自由的载体,是所有人通用的一门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56个民族所造就的各种美轮美奂的舞蹈被流传了下来,它们以各种形式存在着、或温柔、或婀娜、或刚强,但它们都带着各自的民族特色,蕴含着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还伴随着土色土香的人文气息。给人们的感官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同时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如何让民族舞蹈继续传承下去而不至于在我们手中埋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去做。一是民间对于舞蹈的自然传承,主要强调的是对于原生态舞蹈的传承,它受到环境及其宗教信仰的影响,从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出发,都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加工的动作,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用来形容此意境最好不过。但是我们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将舞蹈永远停留在最初的位置上,我们必须以此为基础,对其不断的进行改造加工和提纯,结合技能技巧发挥,使其更具有舞蹈的欣赏艺术性。二是教育方面的传承,主要是指将原生态的艺术从基本动作到技巧的运用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规范的教学素材,以便运用于后期的教学之中。这样也将民族舞推广到一个更大的艺术舞台上,最终走向国际化的大舞台。最后就是在原生态舞蹈的基础之上进行再创作并加以传承下去,如我们熟知的杨丽萍老师所创作与表演的《雀之灵》,它在这里面就涵盖了杨丽萍老师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对爱、对自然、对生存环境、对信仰的一种态度,她不是为了展示技艺,而是为了展示她的生命。
就目前而言,随着时代飞速的前行,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对于自己的`民族舞蹈文化在慢慢地淡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使创作者失去了创作灵感的来源,导致对于民族舞蹈的继承在慢慢地失传。对于民族舞蹈的再创作也显得力不从心,所以现在广大的艺术工作者齐声呼吁大家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多多支持民族舞蹈的再创作工作,为民族舞蹈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更为广大的平台,并且用法律的相关措施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也就相当于保住了传统民族舞蹈的根基。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原来传统舞蹈的基础上提炼加工,让它时刻以最鲜活、最亮丽、最优美的状态出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眼前。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不被遗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并随着子孙后代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随着发展的步伐源远流长。
随着二十一世纪经济、科技的迅速崛起和发展,民族舞蹈的创作步伐也加快了脚步。现在有很多的艺术学者将现代舞与传统的民族舞蹈在改编上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形成了另一种风格的舞蹈,里面吸收了现代舞的风格和元素,同时又强化了民族舞的本体特征,深受大众的喜爱,使其更具有了灵魂和观赏性。比如:《邵多丽》、《牛背摇篮》等等,他们都是以这种方式合成的极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极广,可以用于各个舞蹈派系。但是我们在进行再创作的时候,一定不能随意删改传统民族舞蹈的最为核心的部分,这样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删改之后,它所代表的实质就会发生转变,与我们要保护、创造、传承和发展民族舞蹈的理念就会背道而驰,使民族舞蹈变得越累越糟糕,慢慢的遭到人们的厌恶,最终遗弃我们几千年来历史沉积的结晶。所以对于再创作而言,我们要传承之前艺术作品之中的精华部分,再加入现代舞蹈的独有特点,就能够做到模仿借鉴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也在同步进行。
对于民族舞蹈作品,它们主要展现的更是一种民族精神及其文化涵养,在后期的民族舞蹈发展过程之中,不断地创新是对于文艺创作者的最基本的要求,如何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开拓创作空间,也是他们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创作作为一种传承和发展民族舞蹈的主要方式,它是结合了艺术家自身的修养和才华及其所选舞种的民族特点。无论民族舞的动作和形势如何的转变,它所折射的都是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意蕴。总而言之,对于民族舞蹈的创作必须以生活为基本素材、以时代为背景、以民族最真的本质为模板,再投入创作艺术者的情感,才能创作出最优质的作品。
在这个发展快速的时代中,各方面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当然,作为民族舞蹈也不例外。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人们的思想和对于美的审视及其传递情感的方式也在时刻发生着改变。再加上现代流行舞蹈元素的穿插进入,人们要求的增多等等,直接影响着民族舞蹈的发展速度。所以如何才能让民族舞蹈不被时代的洪流所击退,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提升民族舞蹈的质量,并且将自身的特色很好地传承、发展和延续下去,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要深思和有待及时解决的问题。
从创作艺术者来说,他们首先必须要调查研究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民族舞蹈,什么样的舞蹈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可;并且以改革的心态仔细分析研究,利用无限大的思维空间,结合中西文化的差异,传统与现代的差异,从各个角度微观审视,汲取和挖掘创作的资源,创作出极具中国特色的民族舞蹈,从而推动中国民族舞蹈的发展,让它走向国际更大的舞台。
综上所述,我们看出民族舞蹈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从每一小步去具体研究分析。从继承传统的民族舞蹈文化,到创新提升民族舞蹈的质量,最后到有效的发展民族舞蹈。这每一步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并且将弘扬民族舞蹈为己任,中国的民族舞蹈则将一路前行。
[1]肖灵.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1).
[2]吴毅,潘红兵,张铎.漫谈民族舞蹈创作的创新意识[j].四川戏剧,2009(06).
[3]朱璐.中小学舞蹈教育与民族民间舞传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八
音乐总是能够打动人心,表达、抒发人类的感情,其中,笛子艺术属于民族音乐中较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音色较为明亮圆润,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笛子在民族音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民族音乐发展中一定要把笛子艺术永久地发展与传承下去。掌握笛子的基本属性与演奏技巧,对笛子艺术有更为透彻的了解与认知。在众多的民族乐器发展中,笛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脚步基本是一致的,并且和中国人民群众的娱乐、艺术精神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个演奏乐器,更多的是中华民族音乐学科内涵的展现。
笛子的发展历史较为悠久,但是其具体的起源时间无法确认,当前,国内外对于笛子的起源时间有不一样的研究结论。笛子属于河姆渡出土中的文物,其中有一种笛子类型被称之为骨笛,骨笛与现今的六孔笛有很大的相似度,河姆渡出土中的笛子文物距现在已经有了八千多年了,属于我国最古老的一种笛子。其次,在罗泊湾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支有7个暗孔、用2节竹削制成的笛子。随后陆陆续续发现了很多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笛子,这都能够证明我国笛子拥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我国文物学者通过查阅早些年的文献发现,在皇帝时期就存在竹笛子,到了宋朝的时候人们用笛子表现出高低调子,广泛流传于人们的娱乐生活中。当笛子成为地方戏曲伴奏中的关键乐器之后,促进了笛子更好的发展,被运用于各种民族音乐中。
(二)笛子的表现形式。
笛子属于汉族最为古老的乐器,也是最具有特色与民族气息的,是民族音乐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乐器。笛子的传播形式历年来都是心口相传的。笛子可以说是一种较为传统的乐器,但是相应的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新颖的乐器,因为笛子是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拥有了一定的历史沉淀和厚度,但是笛子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脚步,当前很多流行乐曲中融入了笛子艺术。笛子最初是借助于曲艺与戏曲伴奏登上舞台的,充分展示了笛子的美好之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笛子分为“南派”与“北派”两种形式,主要是受到当地生活环境与地域民族的影响,具备有自身较为独特的艺术魅力。人们在欣赏音乐过程中,通常不会在意音乐的音域,而是更多的看音乐是否能够打动人心,好的音乐能够触碰人的情感,比如《我和你》这首奥运主题曲,仅仅用到了12356这几个音,但成为了永远印在人们心中的歌曲,从这可以看出六孔笛子比其他乐器的音域少,但是表达的音乐情感比较丰富。在演奏笛子中,有用到半音,比如《流浪者之歌》就可以用笛子来演奏,但是《流浪者之歌》用小提琴来演奏存在很大的难度;其次,还有《无穷动》这首曲子,其中运用了较多的半音与循环双吐演奏,很多音乐大师无法充分掌握这种演奏方法。从以上几点可以表明,中国笛子中的演奏技巧是如此高超,很多人利用长笛演奏的时候基本的循环换气都做不到。对于笛子的音域问题,很少人知道存在八孔与十孔笛子,八孔与十孔笛子能够拓展半音的音域与演奏,这就是笛子在发展中的创新,这证明了我国的笛子艺术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在变化着。
(一)保留笛子中的民族风特色。
要想让笛子在民族音乐中有更好的发展,永久地传承下去,首先要保留笛子中的民族风特色,因为我国现在提倡继承传统优良文化,而民族风属于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在笛子发展过程中不能够仅仅追求创新,而是要适当地保留笛子中原有的民族风特色,这样才能够促进笛子艺术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在笛子发展过程中要时刻体现出民族文化气息,展现出我国的独特文化,这样才能够在多元化的艺术氛围中生存下去,做到代代相传。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更多新型的行为、思想、事物等,对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始终要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把具有中华民族文化气息、元素、特质的优良素材保留下来,去除一些被社会淘汰的腐朽技艺。因为每一个地区的发展都是不同,从而人们对于笛子艺术的理解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淮河与秦岭属于分界自然环境的标志,同时也是分别经济和社会的标志,从而展现出了南方和北方人之间的.文化、性格差异性,俗话说“南柔北刚”,同样在笛子艺术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南方人的生活通常是依山傍水,所以艺术风格较为清亮、委婉、柔和与清脆相互呼应,让人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北方人的生活往往是居住在高原山地或者平原中,使得人们的性格朴实、爽朗,从而笛子艺术也比较高亢低回。我们要保留这些民族艺术特色,这也是分辨中国56个民族的重要途径,是永远不会被遗弃的。
(二)把笛子艺术载入到图书馆中。
从建国至今,我国的笛子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六十多年,并且在这六十多年间笛子艺术发展较为迅速,仅仅依靠心口相传就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这展现出了笛子的艺术魅力,是非常值得永久发展与传承下去的,所以要把笛子艺术传入图书馆中,让更多的人去认识笛子,感受笛子的艺术形式以及发展历史,激发人们对祖国优良艺术的自豪之情。比如,对曲笛、梆笛、定调笛发展历史的介绍,这些都可以载入图书馆中,这些笛子也反映出我国在历史发展中人们的审美水平在逐渐上升。曲笛产于苏州一带,它虽然很小巧,但是音色较为细腻,通常展现的是c调与d调,适合演奏细腻悠扬的曲子,和江南美景很搭;梆笛属于音色激越高昂的笛子类型,多用于北方地区的独奏与伴奏中,如梆子戏、二人台、吹歌等;定调笛适合于乐队演奏,通过调节音孔与吹孔的距离改变音准,非常适合于民间演奏。以上都是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的具体运用,值得让更多的人去发掘、了解。
(三)把笛子艺术中的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
中国的笛子艺术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想要把笛子艺术永久地流传下去,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保留民族音乐特色的基础上对笛子艺术进行创新,让笛子艺术中的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促进笛子艺术的更好发展,走向国际化发展路线,不仅仅让国人在民族音乐中继承、弘扬笛子艺术,还要让更多的外国人对笛子艺术有深刻的了解与认知,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笛子演奏者要勇于尝试不同风格的笛子艺术形式,把各种风格融合在一起,比如,将笛子艺术运用于流行音乐创作中;在民俗音乐笛子曲目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让传统与现代无缝衔接在一起,让笛子艺术在民族音乐中得到更好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总之,要想让笛子在民族音乐中继续发展与继承下去,需要保留笛子艺术中的优良元素,并且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把传统笛子艺术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起来,促进笛子艺术的创新,让更多的人更为深刻地了解笛子。
参考文献。
[1]刘飞.笛乐演奏家简广易、俞逊发、李大同舞台表演研究[d].扬州大学,.
[2]贾黎明.秦地笛子代表人物及其演奏作品音乐特点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
[3]王彦.对大g调低音笛的演奏特点探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7.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九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章内容。欢迎阅读!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民族服饰指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不同民族基于生存环境、习俗文化等的差异,其服饰的发展变化也不尽相同。这里的民族取材是很广泛的,用于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民族,如中华民族。
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共性,又有历史阶段性;同时也具有社会阶层性,民族的多样性。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个性鲜明、千姿百态,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传统民间艺术的亲切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世界的直接接触与碰撞的结果。它即朴实又生动感人。因此,在每一件民间艺术作品中都融入了创作者们对世界、对生命、对社会的理解。它再现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观念与情感,成为最直接的艺术之源,所以说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最具原创力的艺术。
近年来,中国元素被中外服装设计界广泛运用,更有西方服装设计师在挖掘古老东方璀璨而神秘的文化中获得成功。让・保罗・戈尔捷在20xx年春夏装中用西装造型、毡帽、紧身衬衫、喇叭裤塑造了西部牛仔的服装形象;marcjacobs20xx年的民族风格以部落感的饰品和非洲风情的裹裙为蓝本;chanel在20xx年以层叠的吉普赛长裙搭配吉他,带来一幅“都市游牧族”的经典造型。东方设如:viviennetam在她的20xx春夏时装系列中加入了云纹、梅花及牡丹图案,辅助于刺绣,钉珠的表现工艺,与现代廓型相结合展示出中国风。
而在中国,传统中国的文化元素却成为了本土服装设计师手中的“天使与魔鬼”――一方面,设计师在运用民族文化概念时力图标新立异,却概叹总落后于西方设计界的精巧创意;另一方面,为无法将浩瀚的本民族文化与时装完美结合而纠结。于是,很多设计师在民族服饰文化的运用方面迷失了。
从艺术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主流艺术或文化的发展都曾受到民族传统艺术的影响和滋养。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流传至今,也证实了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坚持现代设计的民族性很大程度上要求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与借鉴。尊重传统,发扬传统,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去吸取精华丰富素养,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设计者的必修课。
在民族风格溶入现代设计方面,日本取得了很大成功,日本的设计起步阶段也是西方化盛行,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创造了极具民族文化风格又是现代设计观念的艺术设计成为了民族特色与现代时尚观念相结合的优秀典范,使日本的艺术设计颇具世界影响力,在日本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是其最重要特征之一。日本设计师的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能让人清晰的识别。
那么中国印象呢?在公众的印象中,法国的服装浪漫;英国的服装前卫,美国的服装时尚;意大利的服装精致,那么,中国服装的最大特色应该是什么呢?她所应该体现的本源是什么呢?――中国的文化,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
如何灵活运用中国文化的元素?在西方,设计师们积极从世界各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并使之转化成永恒的时尚艺术。中国风格的高级时装让一种沉静的气质顷然而出,成为这个奢华当道、热闹缤纷的世界里,让人驻足欣赏的美丽风景。让中国风带着厚重的历史感与新鲜的时尚感,席卷了变化万千的时尚舞台,这一切主要得益于国际顶尖品牌的设计手法非常多样化,而且运用极其灵活,丝毫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概括其设计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现代时装外形轮廓与中国服饰元素的混合;二是中国化元素非中国化运用。
国外设计师在吸取中国元素时往往是在现代时装外形轮廓基础上大做局部文章,以寻求创新和突破之处,并以实现现代设计与传统民族元素的完美结合。最常用的设计手法即采用中国工艺材料和图案色彩或装饰或打破基本固定的款式造型。
在工艺材料运用方面,要数中国特色的织锦与刺绣运用最为广泛。最常见的是栩栩如生的刺绣花朵,或镂空或采用立体感较强的中国刺绣方式,展开了花朵最妖娆的姿态,让面料充满了立体感。
在图案色彩方面西方设计师不仅仅只停留在过去对龙和花卉团纹样的简单复制上,而是进一步挖掘了更具有中国人文气息的绘画,如中国的水墨画,dior的设计师在白色的面料上用泼墨的手法画上了黑色的花朵,并加以红色花朵点缀,而服装款式简单平常,但泼墨花纹的出现却让连衣裙有一种清雅的面貌。以民族风着称的enzo,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元素不断进行重新演绎,在黑色天鹅绒的面料上刺上了抢眼的民族图腾,而花朵、圆点、金属镶边等图案和各种颜色的交错融合,也在服装上撞击出了最美丽的火花,搭配西式的长毛绒红色围巾,展现出一派热烈的民族风情,让中国最具有民族风格的时装元素在世界时装舞台上大放异彩。
大红、紫罗兰以其明艳之色更显女性千娇百媚,这些颜色显然是凸显中国女之美的必备元素。而一些热闹颜色的混合具有无限视觉冲击力,红和绿,湖蓝及明黄,那些生动的对抗色令我们在挑战眼球极限时,再造出鲜活的中国味。
西方的设计师用自己视角理解演绎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这些方式固然值得借鉴,但是东西方设计师受各自传统文化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上的差异,对彼此的运用并不充分的理解与认同,而彼此消费群体的审美趋向亦不相同,因此,中国设计师在借鉴的同时,也需探索出属于能充分体现"中国美",中国人精神的设计风格。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厚积累,对一个设计师来说是何等的重要。要创造出中国设计的特色与风格,离开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行不通的。设计师们应该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当中去思考怎样设计,怎样去融合,自己去想,自己去创造。世界化的设计是不存在的,中国的设计永远是中国的设计,文化是本土化的东西,它必须是自己的,将新的理念融入环境和文化创造出新的服饰,就是新的中国时尚。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十
民族音乐具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珍贵的财富。在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中,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遭受打击,年青一代的学生,很少人主动关注民族音乐。本人认为,中小学是发展与传承民族音乐的一个方向,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其寻找尽可能多的群众。
一、中小学传播与传承民族音乐的可行性。
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生存环境和传播的人,中小学是培养社会接班人的重要环节。苏教版中小学教材有众多民歌歌曲,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学校职能部门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民族音乐传承离不开青少年一代,其传承的主力军更是他们。中小学学生源源不断,为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受众。
(一)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中小学喜欢欣赏现代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作品中去慢慢引导。例如,他们喜欢听流行歌曲,老师可以把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引进课堂,引起他们的兴趣,以点带面,让学生知道有很多流行音乐也是基于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逐步培养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及学习民族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的方法。
1.民歌的学习。
民歌一般是口头传唱,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的歌曲。在学唱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多媒体将音乐、画面、歌声融为一体,例如,学习《茉莉花》这首曲目时,我们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茉莉花的图片,讲解不同地方的生活环境习惯,造就了不一样的的性格。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学生学习到河北《茉莉花》的刚直、爽朗;江苏《茉莉花》的委婉、抒情。
2.民族乐器欣赏。
现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不但让学生了解到最经典器乐作品,还详细地把每个乐器组中的重要乐器都作了图文介绍、音色听辨,还有作品的结构分析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加详细地、直观地去了解器乐及器乐作品。如器乐合奏《喜洋洋》有几个段落组成,必须分段欣赏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丰富了他们综合理论知识。在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体现了该乐曲学习的`音乐价值和艺术内涵,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
3.流行歌曲带动民族音乐的兴趣。
我们可以巧妙地把他们喜欢的歌曲和民族音乐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他们喜欢听《江南style》,喜欢跳骑马舞,从蒙古族的骑马的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声乐作品,中小学生都很喜欢,大部分作品带有是流行元素和民族元素相结合,大家很容易去接受,也很容易去传唱。
4.开设民乐团,民族舞蹈团,合唱团。
学校应该开设民乐团、民族舞蹈团,合唱团等社团。中小学课本中有很多优秀的民乐合奏作品,如新疆民歌有许多适合中小学生演奏的作品,音乐老师可以去精心挑选来在学校课堂民乐团使用。学校安排定期去排练,在排练中通过讲解曲子的结构、创作背景等,让学生喜欢这首乐曲并且愿意去学习和演奏。
5.加强教师民族音乐文化素养。
音乐课不是单一的课程,音乐教师要有驾驭中华民族音乐教材的能力,提升民族音乐文化底蕴。中小学民族音乐发展与传承的成败与教师有着直接的联系。教师作为发展与传承的主力,不是被动者。因此,作为知识传播者应尽可能地提高在民族音乐的综合素养,健全民族音乐的知识结构,以自身行动去带动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看法和认识,让学生能继承发扬民族音乐,从内心深处去感受民族文化。
6.加强对其他民族音乐的了解。
中国深厚的多民族文化与音乐的多元性,民族音乐显现出与西方民族音乐的不同,这些不同为民族音乐在中国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然,艺术也存在着普遍的共性,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不应该局限在地本国音乐的学习上。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习也应该涉及对其他民族音乐的研究,这是对本民族音乐发展的一种推动。只有深刻的了解世界音乐,才能意识到本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位置,使国内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加全面。
第一,通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我们可以对音乐的观念有所改变,意识到本民族音乐所具有的价值是独特的。第二,将民族音乐体系完整地建立起来,使我国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所占据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学校教育才能更好地传承音乐文化,可以增加我们民族自信心,使民族的凝聚力与自豪感得到增强。
四、结语。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发展和传承民族音乐,教师发挥主导性作用,在中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及学习,将民族音乐当作一种音乐基础课程进行学习和讲解,才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从目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过程,音乐工作者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将中国的音乐推向世界,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十一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东方古国,各民族拥有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民族,因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拥有着数以万计从内容到形式,从韵律到风格各显异彩、斑斓夺目的民族民间舞蹈。下面由小编搜索整理了一篇关于探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文章,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世界的大融合,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已濒临流传或是消失的状况。文章简单分析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其传承及发展的相关策略。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同胞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民族文化。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用舞蹈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各族人民群众对生活热爱的思想情感及美好愿望的寄托,在人民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民间舞蹈在形成和发展中,诸多方面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并在舞蹈文化内涵以及舞蹈动作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风貌。通过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我们对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可得到进一步地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体现了一个民族精神,是一种"人类活态文化财产"。所以说,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就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延伸。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受新文化的冲击而濒临消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文化观念自然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带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不断改革及更新。由于新文化的冲击,本民族传统文化势必会受到影响而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濒临消亡。比如说我国的"四筒鼓"舞蹈,其起源于东北农村,是一种存在于葬礼上的舞蹈,自娱性较强。但近些年来,为节约土地资源,我国大力实施火葬,使这种存在于葬礼上的舞蹈也慢慢消失现"四筒鼓"舞蹈只存在于偏僻的乡村。另一个是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影响而面临同化的威胁。随着各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讲究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大融合。如今网络已遍布世界各地,各国人民以及各族人民在利用网络进行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同时自然也会带来文化的相互融合,且这种文化大融合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在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一个民族要想保护其传统文化已变得越来越困难,我国不少民族传统文化已面临同化的威胁。比如说我国的"水鼓舞",其是我国德昂族为祭祀而进行的舞蹈,一般多出现祭神活动或是泼水节。但由于受周边汉族及傣族强势文化的影响,其已慢慢被同化而被傣族的"嘎秧"舞所替代。
面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濒临消亡及同化的现状,为保护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传承。通常来说,现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环境传承;另一种是群众传承;还有一种是社会传承。
环境传承是指通过特殊的环境及气氛,让人们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本质及魅力,在对本民族舞蹈风格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将本民族特有的民间舞蹈文化展现于传统节日或是祭祀活动当中,使人们能够将本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民间舞蹈本身就具有群众性,其表演者就是参与活动的'人员,因此其传承是发生于一种特定的环境下的。如东巴舞蹈,其是纳西族特有的民族舞蹈,通常多出现于民俗节日或是祭祀活动,而本族人民自然也可借大祭风或是祭天等活动将东收舞进行传承。
群众传承是指在群众当中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现群众传承的主要方式有家族传承及师徒传承。家族传承又由父子传承及叔侄传承构成。由于亲情关系,家族传承受外界影响较少,传承内容相对纯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比如"跳菜"舞,其是南涧彝族的特色民间舞蹈,其传承方式就是家族传承,也正是因为家族传承,其才得以流传至今。师徒传承是最为常见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方式。师徒传承虽没有亲情的联系,但其进行传承的范围更为广阔,不同传承师者门其指导方式不同,使得传统舞蹈文化能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从而补充传统民间舞蹈文化。比如"四筒鼓"舞蹈,其就是以师徒传承方式而使其得以发展并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社会传承是指利用社会力量来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的方式。我国向来主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因此对于传承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也倍加重视。现我国已设立各种研究机构以研究并保护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如2002年,我国东巴研究院联合云南民族大学设立了"纳西族语言文字学和东巴文化"本科班。以社会传承的方式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传承。
1.在传承中发生改变。随着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很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且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地区,其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进行传承的过程当中势必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改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保有的本民族的"土风味",同时也会注入一定的商业元素。因此必然会进行适当的改编及加工。如云南的傣族,其在表演傣族特色舞蹈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其他民族的元素,形成了很多优秀的新时代特色舞蹈,比如《雀之灵》、《水》等。
2.在保护中获得发展。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来说,传承的前提是保护,而保护又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现人们对于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视度已越来越高,很多地方政府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保护当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有些还以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来进行保护。
3.在同化的过程当中树立自己的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人们已进入信息时代。通过网络,各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而针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不少民族通过吸取及借鉴的方式使本民族文化得以发展,同时也让各民族舞蹈文化呈现出趋同的状态。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为在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势必也会作出更大的努力,以突显出本民族的特色。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由于经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大融合,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不免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及影响。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我们不能迷失自我,要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分析国际形势,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吸取并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给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1] 江源.浅析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2(24)
[2] 王安妮.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j].大众文艺.2010(12)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十二
摘要: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音乐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民族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寄托。随着社会的发展,愈来愈多的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这使我国的民族音乐的传承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想要真正的将民族文化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就必须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本文以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为主题,首先分析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的关系,其次探讨优化学校对于民族音乐继承的建议,以期通过探讨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教育之间的关系,更好继承民族优良音乐文化,创新传统的民族音乐。
文档为doc格式。
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篇十三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它不仅仅是我们国家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瑰宝,更是我们先人勤劳智慧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既重大又深远,从古至今,传统文化一直伴随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高深的、值得我们研究的,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甚至全世界去学习的。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生存的各个角落都有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传统习俗、传统节日、传统品德等。当然,传统文化也深深地渗透在艺术设计的各方各面。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设计;教育;运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艺术文明。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句简单的俗语我们都再熟悉不过,但是别小看这简单的八个字,这八个字当中不光蕴藏着人生哲理,它还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艺术之中。中国人喜欢方,也喜欢圆,我们的桌子、椅子甚至是文字都是方方正正的,给人一种严谨、规矩、正气凌然之感,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会发现,方方正正、有菱角的艺术品往往给人一种严肃、规矩之美。方桌四边,这就形成了饭桌文化,根据人们地位等级的不同,其所坐的四边位置也会不同。延伸到艺术设计中,这一点为现代的公司会议桌奠定了基础,公司会议桌的设计一般为矩形,老板单独坐一边,员工两边散开,这是传统文化,也是艺术文明。
2、中国人不光喜欢方,也喜欢圆。
人们常说:“说话要能圆场,做人要圆滑,声音要圆润等等”。“圆”是一种生活技巧,更是一种生活能力,说话办事圆滑的人往往能交到许多朋友,从而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而说话耿直有棱角的人往往会得罪他人,让自己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中国有个词语叫做“外圆内方”,这句话就很有哲理,很有艺术,外表圆润,不与人争吵,事事左右逢源,内心有自己的原则,不允许别人践踏,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为人处事,说话办事艺术中的明显表现。这两点仅仅是众多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中国语言、文字既方方正正,又耐人寻味。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美术设计教育中的运用。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古人喜欢寄情山水,放浪形骸,吟诗作赋,寓情于景。他们的内心是高雅的、是清澈的、是放荡不羁、片飘飘欲仙的。中国传统古诗词在描写山水景物上是十分卓越的,诗人、词人往往能把景色描写的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置身于景中。王维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也是我们现代美术设计教育中常常提及的案例,我们在学习美术绘画的时候要能够描绘出自己想要的意境,能够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心境。比如王维有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们闭上眼睛,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叶扁舟,自由自在地在河中飘荡,不知不觉小舟竟然走到了水的尽头。既然无路可走,那不如就地欣赏那云卷云舒罢了!看到文字我们脑海中便会出现美丽的景色,而当现实生活中我们泛舟湖上,抬头望云时,也一定会想到这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美术设计就是这样,在美术教育中,老师一定会交给大家什么是意境,什么是印象,这些艺术设计知识都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文化当中。2)我们都知道“字如其人”,如果一个人的字写的清新秀丽,那我们就可以推测这个人亦是如此,清新脱俗,干净整齐,如果一个人的字写的歪三扭四,乱七八糟,那我们一般会觉得这个人,办事不靠谱,为人不利索。其实,绘画也是这样。我国古代文人大多喜欢泼墨山水画,喜欢有禅意昂然的作品,因为他们大多心胸豁达,想要脱离凡尘俗世的干扰,隐居在那山水之中。所以,在美术设计教育中,泼墨山水画的元素无处不在,也在影响着每一位学着的思维和行动。再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对称美。在我国,以对称为美,以成双成对为佳,所以不论是在建筑方面还是在绘画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对称美。环顾我们现在生活的四周,到处都是绘画艺术设计当中的对称美,不管是包装封皮、墙体广告,还是其他的平面设计,都存在着传统的对称元素。在我国古代,人们喜欢对称的东西,喜欢成双成对的东西,尤其是在帝王之家,皇亲贵族之中,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们国家在绘画艺术教育中仍然会把对称美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绘画方式和高雅的绘画水准。
三、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教育中的运用。
1)相信建筑工程专业的同学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我们不说深奥的建筑学原理,就拿我们都熟悉的故宫来说,故宫就是古时候的皇宫,是皇家居住的场所。在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存在了上千年,所以等级制度非常明显,这也毫无保留地表现在了我国的建筑工程上。乾清宫是皇帝的居所,它的位置在整个故宫的中心线上,表示皇帝是整个国家的中心,而后宫所在的几所宫殿则组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这代表着后宫的身份和地位。在现代的.建筑艺术中,传统文化仍然很明显地存在,比如我们国家新盖的房子都会在房顶上放一块泰山石,“泰山石敢当”,这既是祈求平安的意思,也是建筑设计中很重要的元素。2)现在流行复古建筑,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古香古色的旅游区,比如公园的凉亭,小区的门楼,饭店的装潢和牌匾的设计等等,这些都会给人一种古香古色的气息和韵味。旅游区的复古凉亭往往能够让人心旷神怡,语言谦和,这都是因为在古代,好友知己往往在凉亭中把酒言欢,吟诗作赋,以文会友,所以现代设计的凉亭也会带给人谦和、温驯之感。饭店的装潢更能体现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教育中的运用,饭店想要打造什么样的气氛,就会模仿哪个朝代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教育教学中,教师会把每个朝代的建筑风格教授给学着,也会把这中建筑风格所体现的人文价值教授给学着,所以在饭店或游乐场所的建筑设计中,一定要请专业的、受过建筑设计教育的设计师来为自己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四、结语。
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潜心研究,总会发现其中的奥秘。传统文化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去研究和学习的。传统文化存在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方方面面,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总会发现美的存在。
作者:刘源单位: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略清.浅谈中国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出版社.(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推荐中国梦·劳动美(实用19篇)
- 2023年亲情小学简短(精选16篇)
- 初中九年级语文屈原备课教案简短(大全10篇)
- 公司客户活动主持词开场白范文如何写(精选16篇)
- 2023年描述妈妈的故事初中(优秀11篇)
- 最新试用期个人工作总结试用期个人总结如何写(实用12篇)
- 大班数学教案分类与整理(模板17篇)
-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 论语第四章里仁读后感500字(七篇)
- 指导教师心得体会指导教师心得体会(优秀15篇)
- 白鹿原学术论文 白鹿原论文5000字(4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