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内容的回顾,更是对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在写读后感之前,首先要对阅读内容进行仔细而全面的理解。这些读后感范文从不同角度对书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思考书中的内容。
诗经氓读后感如何写篇一
同学们,寒假中,老师要求大家每天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写一篇读后感。这个要求是不是让你们为难了?你们知道如何写读后感吗?从来没有写过读后感不要紧,只要你认真读了,认真想了,再看看老师下面的话,一定可以写出优秀的读后感来的。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读后感是什么。简单地说,“感”就是感受、感想。“读后感”就是读了某篇文章后的感受和感想。具体来说,就是你读了一篇文章后,学到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等。
写读后感时,读是基础,感是关键。先要通读原文,读熟、读懂,领会文章内容。其次,“感受”很重要,有了感受才能生发感想,才能有发自内心的“想法”。就某一篇文章来说,可生发的感想很多,如:我们可以对文中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故事,某一思想,某一处景物,文章的结构等等产生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议论,可以是对一个方面,也可以对多处内容进行评说;可以是逐字逐句的分析,也可以是从点到面,或从整体到局部地说明你的想法,这就是“感”。
我们二年级小朋友写读后感,要注意,最好只抓住一点把你的感想说深、说透。
当然,光有议论是不够的',要想使文章生动,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相类似的、或听到的、看到的事例,来进一步说明你读文后的感悟,文章就会生动有力得多了。
为了文章的连贯、完整,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应该把所读的文章,与举的例子,以及自己的体会联系起来,作简要的说明。
以上所说,是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掌握初步的读后感写作方法而介绍的一般模式,同学们可以参考,但也不必受此局限,而应该认真阅读、体会文章,真正做到“有感而发”,写出优秀的“读后感”。
诗经氓读后感如何写篇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许许多多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诗经》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里的爱情是华夏儿女最古老的悠悠恋情的见证。这些爱情里,都是如此简朴、自由,却奔放、热情。又或是委婉、朦胧。比起唐宋华丽浮艳的爱情诗,《诗经》中的爱情更能使人在平静的语言文字中浮想联翩,似乎身临其境,更为这此爱情故事感动万千。
“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躅。”调皮的小女子与男子约肢,却藏了起来,男子见不到女子,又是着急又是无奈。其实女子就躲在城边一个小角落里,看着不知所措的男子边笑着。“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我爱的不只是荑草,而是我所爱的女子。这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单纯男子的心里对白。《静女》里的女子并不是娇生惯养的贵族千金,而是一个渴望自由的调皮可爱的勇敢女子。男子则是如此痴情质朴,憨厚老实呢。这样的爱情是如此的单纯、自由,就是短短的语句中让我回味无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阴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男子不断追寻着自己的梦中情人,她是如此的美丽,又可望不可得。《蒹葭》全诗整齐的句式,描绘着男子追随着“伊人”移动。这是如梦中仙境般奇妙,朦胧,却可惜不可及也。让人仿佛致身境中,深深体味着诗人那凄婉的心情,却又不顾一切努力的追寻,那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情感世界阿!
前两首是古代人们对理想自由的追求与向往,而《氓》却包含对于现实背叛的痛恨与无可奈何。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贸丝来,来即我谋。”男子热烈地向女子直白表达心意到“以乐车来,以我贿迁。”男子与女子终于如愿相恋成婚。而结局却出乎意料“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简单的话语,吐露出因社会男女不平等婚姻带来的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这也是古代许多妇女在自由和婚姻上悲惨命运的缩影。
《诗经》中的爱情,或是理想或是现实,或是自由或是无奈。却都让人感受到古代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越是如此质朴的承诺,越是感动了现代繁杂的心。
爱情本就应是真诚,简单才是最美!
诗经氓读后感如何写篇三
读后感的“感”是由“读”而引发的。所以,读懂原文,把握中心是我们写好读后感的前提和保证。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所读对象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地领悟其中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而正确地引发我们的感想。因此,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浅尝辄止,而要静下心来,真正用心去读懂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感”从“读”来、有“感”而发,而不是未“懂”而“感”、乱发感想、空发感慨。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产生的感想往往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读者面对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产生的.感想也往往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能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感”点,并从中筛选出最符合原文思想,自己感受最深、最有话可写,或是角度最新颖的一个“感”点。我们可以写关于自己对做人的认识,也可以写关于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还可以写关于自己在某一知识方面的收获……总之,我们的思维不能有定式,思维要开阔一点,感点要丰富一点。这样,我们写出来的读后感才是自己的读后感,而不会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读后感的标题拟写也很重要。通常形式是“《读〈……〉有感》”“《〈……〉读后感》”,但这样的标题不够新颖,难以使人耳目一新。我们不妨紧扣感点,采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形式,即:正标题是自己所确立的感点,副标题是读的对象。如:“《做生活的强者――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爱,永不褪色―〈第十一根红布条〉读后感》”……这样的标题,既高度概括了我们读了某本书或某篇文章后的感想,又十分吸引读者的眼球,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说到这儿,大家觉得写读后感很简单吧!下面,就让我们读一篇这方面的作文,读后,联系自己读过的其他著作,试着也写一篇读后感。
诗经氓读后感如何写篇四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柳林风声》。
是英国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一问世,便受到了世界各国小朋友的喜爱,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名著。
这本书以蟾蜍、鼹鼠、獾、和河鼠的历险故事为主线,对他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做了详细的描述。
故事从一只鼹鼠厌倦了地下生活,便悄悄的来到了河岸上。
在这里,他和河鼠成为了好朋友,结识了许多生活在河岸边的小动物。
这本书塑造了几个重要的动物形象,鼹鼠胆小怕事,酷爱冒险;河鼠热情好客,生活浪漫;獾侠义十足,具有领袖风范;蟾蜍喜欢吹牛,追求刺激。
我最喜欢獾的聪明机智,不喜欢蟾蜍,因为它总做错事。
我们在学习上要向獾学习,不要学习蟾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诗经氓读后感如何写篇五
先秦时代人们用歌唱来抒发感情、针砭时弊。用礼乐来构建社会和国家的制度。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国家都有类似我们今天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主要类似今天去做集成,去到民间采风,收集民间传唱的歌谣的人。后来孔子把这些收集来的歌谣,做了归类和筛选,集结成《诗经》,孔子把这些诗歌分成“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民众日常生活唱的,最具泥土的芬芳,最能生动的表达民众的所思所想、所见所感,如我们现在唱的通俗的流行歌曲;雅,是王公贵族、文人雅士唱的歌;颂,则是国家举行大型活动时唱的。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同的流行歌曲,十五个国家就有了十五种国风。翻开《诗经》首页,是孔子选定的首篇,充分彰显“思无邪”的《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只鸣唱了两千多年的水鸟,把我们一下子带到先秦时代那个至真至善至美的世界。欢快的水鸟在水边啼鸣,翩翩君子遇上了窈窕淑女,从鸟鸣到人的歌声、琴声,中国人含蓄表达感情的方式,和用“赋比兴”的手法来生动地引出诗句的创作方法,就这样传承下来。
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指出了《关雎》这篇诗的音乐之美,乱是指音乐结束时的合奏。所以读《诗经》就要反复读诵、反复吟唱,在音韵和节奏里读出诗的律动和情志。
有一天傍晚,我一个人走在街上,突然想起《诗经》中的一句“嘒比小星,三五在东”,抬头看看苍茫的天空,瞬间有一种非常想流泪的感觉。《诗经》真的太美了!如果此时此刻,我头顶上是繁星点点的夜空。我一定会看到那颗两千多年前被写进《诗经》的小星,也会明白“三五在东”的真正的含义。我们和古人头顶上是同样的蓝天、同样的星空。为什么古人的心,那么敏感、那么纯善?能够把宇宙万物和人性的情感浓缩在短短的一首小诗里。
从桃花写到各种树、各种草、各种藤蔓;从各种小虫子,写到各种小动物、各种瑞兽;从青春年少的情窦初开,写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从出征将士的勇敢无畏、威武勇猛,写到普通女子出嫁后思念父母兄弟、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诗经》就是一部丰富、生动、深刻,又色彩缤纷、绚丽多姿的壮阔无比的.社会画卷。每一首诗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有一个曲折、丰满、有趣又美丽的故事。比如说“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为我们生动的刻画了一位贵族公子的形象而“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又表达了远古时期人们对于子孙满堂的一种渴望。
《诗经》最打动我的地方,除了其表达的真挚情感、塑造的生动人物和故事之外,总是用一种动物或植物来比喻和兴起,让人很容易就明白。这就是《诗经》“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它所选择的那种动物和植物是那样精准又生动有趣,真是令人叹服。如刚才举到的那两首作品,用麒麟来比喻外貌、品格俱佳的公子;用蟋蟀来兴起对家族兴旺、子孙满堂的期盼。这样简单地了解每一首诗大致的意思,明白每一种植物或动物的象征意义,我们就会很容易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受到《诗经》无限的情趣和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除了享受本身那个优美的过程之外,读诗,还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提升我们的生命品质。《诗经》之所以称为经,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读本,具有很高的文学欣赏的意境,它还可以对社会伦理、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读诗、讨论,明白修身、做人的道理,领会诗里传递出的智慧。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读《诗经》,连说话都不行,在那个时代,《诗经》是孩子们启蒙学习的必读课本。《论语·泰伯》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通过学习《诗经》,不仅能掌握文学创作的基础方法,还是修身重要的一课。还是拿《关雎》来说,这首诗不仅传达了一个非常美的诗意的境界,更重要的告诉了我们一种做人的方式。谦谦君子是怎么样的呢?当她遇到一个心仪的女孩子,他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他的感情呢?虽然他“辗转反侧”“梦寐思服”,但是他采取的方式是“琴瑟友之”,用最高雅、最美好的方式去向她表达内心的情感。“我们在一起先来切磋一下琴技,看看是否琴瑟相合,先交朋友,再慢慢谈感情。”而感情最终的结果是,“钟鼓乐之”,把这个女孩子热热闹闹地娶回家,一生相守。
如何相守呢?在这里就要提到另一首诗——《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这是一首极富情趣的对话体诗,闻一多《风诗类钞》曰:“《女曰鸡鸣》,乐新婚也。”难概全篇之感,统观全篇,实是赞美青年夫妇和睦的生活、诚笃的感情和美好的人生心愿的诗作。整首诗对话由短而长,节奏由慢而快,情感由平静而热烈,人物个性也由隐约到鲜明。它的意思是:“女说:公鸡已鸣唱。男说:天还没有亮。女说:不信推窗看天上,启明星已在闪光。宿巢鸟雀将翱翔,射鸭射雁去芦荡。男说:野鸭大雁射下来,为你烹调做好菜。佳肴做成共饮酒,白头偕老永相爱。女弹琴来男鼓瑟,和谐美满在一块。男说:知你对我真关怀呀,送你杂佩答你爱呀。知你对我体贴细致呀,送你杂佩表谢意呀。知你爱我是真情呀,送你杂佩表同心呀。”这真是一场情趣盎然、生动活泼的家庭生活剧啊!
再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真正的美。《论语·八倄》中子夏问孔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这是《诗经·卫风·硕人》里描述卫国第一夫人无比美丽的诗句。是说美妙的笑很好看,美丽的眼睛顾盼有神,洁白的丝用来画绚丽的画。子夏问老师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他说,“绘事后素。”说先有白底,然后可以画画。子夏就说:“礼后乎?”,就说礼是仁德之后的事吗?他由卫国夫人本身就很美(“素”),然后表现为巧笑倩、美目盼(“绚”),联想到心中有“仁”,行为才会有“礼”,这让我联想到曾经很流行的一句话说,“你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它的意思是说,一个女孩子内在的品质、修养和性格才是让别人感觉她美丽的原因,而不是因为外在的形象、衣着、打扮等让人觉得她美。所以,真正的美,是心中有“仁”,行为有“礼”。
让我们一起来读诗吧!找一本注拼音的《诗经》,反复诵读,体会声韵之美,先别去管那些字是怎么写的,先读顺读通,大致了解一下内容,反复吟诵,践行诗教,你就会走进诗经奇妙的世界了。
诗经氓读后感如何写篇六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是中国文学的正宗,读诗和写诗是历代许多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先秦至五代的漫长历史时期里,中国的诗歌创作一直没有间断,涌现了为数众多的杰出的作家和光辉灿烂的优秀作品,不少诗人及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传统诗歌,博大精深,雄健典丽,宛如一部色彩斑斓的画卷,以不惊风雨泣鬼神的宏伟乐章。在漫长的历程中,涌现出许多大诗人,他是耸立于东方的一个又一个诗歌的泰山。放眼世界文坛,中国的传统诗歌是独特的,是无与伦比的。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读经时,讲求语速、语调:要求语速不急不徐,语调抑扬顿挫。现在一般人一切都讲求快速,有的人听到读经读得这么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实读经就是让我们的心能静下来。一个人能定得下来,才有能力思考,面对问题,才不至于慌张、忙乱。心定功夫的培养,就是由平素来训练的。训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读经。读经既简便易行又不用花钱,每一个家长在家里就可以辅导孩子培养这种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现代常说的训练沉稳、从容的心理素质。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安定的维系都有赖于这些圣贤遗留下来的智能和经验。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在诵读古诗文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诗经氓读后感如何写篇七
梁启超认为《诗经》有三种读法。第一种读法,是以《诗经》来陶养感情。
《诗经》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作者包括各个阶层各种职业,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诗篇内容广泛,而情感深刻。无论是对国家社稷的,还是对家庭亲人的,无论对朋友的、还是对爱人的,《诗经》之中都可找到代表的作品。而其表现情感的方法,有极缠绵而极蕴藉的,有极委婉而实极决绝的,有极沉痛而一发务使尽的,有于字句处写其深痛或挚爱的,有其辞繁而不杀、以曲达菀结不可解之情的,有极淡远而一往情深的,也有极旖旎而含情邈然的。可以说是抒发了各式各样的情感。
中国古代有“诗教”一说,即是说经过《诗经》的学习与教育,对完美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乐对于人情的感动功能去整治人心,从而使人对自己的趋善行为进行自我观照并产生愉悦。而梁启超所谓的“陶养感情”,也正是在于这一点。将《诗经》作为文学作品去细读细品,从抒写情感的地方去欣赏、感受,可以蕴养审美,从而影响到人格。
第二种读法,是在应用上。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是古代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当时文人士子必需的文化素养,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除此之外,断章赋诗取所求,也成了《诗经》在现实社会运用的常态。《左传》中就记载了许多卿大夫赋诗言志的事迹,《韩诗外传》、《新序》等书中也会在叙事之后引用《诗经》中的话语来证明。这些应用,实际上不是都用《诗经》的本事与本意,而是“通吾所感与作者之所感”,是引申之后的应用。这种读法,也可以锻炼德性、增长才智。
第三种读法,则是把《诗经》当做古代的史料或者是史料的尺度。
《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相对于王畿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即典范的音乐。《颂》则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通过这些诗歌,既可以看到各地不同的风俗,也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状况,既可以看到各色人物,也可以看到各类动植物。而城郭建筑、农具、兵器、礼器、用具等等,都涉及在内。这就可以将《诗经》当做古代的史料来读。而在《诗经》以前,正式的史书并未出现,传说、神话、传记、谶纬等所记载的古事,杂糅不可究诘。因此,可以将《诗经》作为辨别史料真伪的尺子,也就是所谓的史料的尺度。
可以说,《诗经》既是诗,也是历史;既有文化情感,也有道德伦理;既作为学习的读本,也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交流工具。读《诗经》,从不同的方面去读,就有不同的收获。
当然了,读《诗经》,少不了读一些注释,如果是研究之用,那么《毛诗正义》、朱熹的《诗经集传》、陈乔枞的《三家诗遗说考》、陈奂的《诗毛氏传疏》、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胡承珙的《毛诗后笺》等都可参考。若是平时翻阅欣赏之用,那么程俊英的《诗经译注》有注释也有白话翻译,通俗易懂,可以参看。
诗经氓读后感如何写篇八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这是一首婚礼上唱贺的喜歌。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盛大而奢华的婚礼:百两御之百两将之百两成之。男家派百辆车马迎娶,女家派百辆车马送亲,众宾客用百辆车马见证他们结合。
一种解释是:鹊为男方,盖好了房子,迎娶鸠这位女人住进来,居之方之盈之,证明这个雀巢是鸠最好的归宿。这也告诉我们婚嫁中男方需得准备供鸠居住的房子。
另一种解释是:鹊并不指男方,而是指男方的原配夫人。鹊辛辛苦苦经营的巢,被鸠这个后进门的妾或平妻占据,而且是用一场空前浩大的婚礼来宣告鸠的胜利。
不论那种解释,都不能否认这首诗是婚礼进行曲的存在。本诗从御之将之成之的顺序,逐一罗列,叙述了这场婚礼是如何被众人见证,如何神圣不可推翻。
如果是前者,无疑表达的是一种喜悦和祝福。如果是后者,则体现了一位妻子眼睁睁看他娶别人、眼睁睁看他入了洞房门的怨愤和绝望,用多数人喧闹来映衬一个人的悲哀。
本诗运用了以点代面的手法,一场婚礼何其繁缛,而作者只从百两车马来做描述点,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描述婚礼细节。这种手法做到了所谓的四两拨千斤妙处。
用三个百两体现婚礼的热闹,更凸显出另一方的清冷寂寞。严重的反差,既表达的鹊无声的悲哀,做到了大音希声的功效,也揭示出一夫多妻的男权社会之丑陋。
诗经氓读后感如何写篇九
在中国文献典籍中,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者,莫过于“五经”。“五经”中影响最广,感人最深者,则莫过于《诗经》。故《诗序》说:“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正得失”,言其伦理道德功能;“动天地,感鬼神”指其情感功能。正人之行、动人之心的双重功能,确立了《诗经》在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我们今天阅读《诗经》,却感受不到这两种功能的存在,这原因便在于观念上的差距与价值取向上的变化。要想走近《诗经》,还须先破除观念形态上的障碍。
第一须破除的是20世纪对《诗经》性质的认定。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以及语文教材、文学通俗读物,关于《诗经》都给出了这样的概念:《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似乎已成为天经地义。
这个观念最大的问题是,忽略了《诗经》对于建构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意义。我们不否认《诗经》的本质是文学的,但同时必须清楚《诗经》的双重身份,她既是“诗”,也是“经”。“诗”是她自身的素质,而“经”则是社会与历史赋予她的文化角色。在二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乃至东方历史上,她的经学意义要远大于她的文学意义。《毛诗序》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孔颖达《毛诗正义》说:“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朱熹《诗集传序》说:“《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其在中国文化史上之地位由此可见。同时她还影响到了古代东亚各国。如日本学者小山爱司著《诗经研究》,在书之每卷扉页赫然题曰:“修身齐家之圣典”、“经世安民之圣训”等。朝鲜古代立《诗》学博士,以《诗》试士。他们都以中国经典为核心,建构着其自己的文化体系,由此而形成了东亚迥异于西方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文化思想体系。这是仅仅作为“文学”的《诗经》绝对办不到的。作为“文学”,她传递的是先民心灵的信息;而作为“经”,她则肩负着承传礼乐文化、构建精神家园的伟大使命。一部《诗经》,她承载着的不仅是几声喜怒哀乐的歌咏,更主要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与心灵世界;一部《诗经》学史,其价值并不在于其对古老的“抒怀诗集”的诠释,而在于她是中国主流文化精神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史,是中国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发展史。如果我们仅仅认其为“文学”而否定其经学的意义,那么,不仅无法理解《诗经》对于东亚文化建构的意义,而且也无法解释东亚的文化与历史。
钱穆先生说:“《诗经》是中国一部伦理的歌咏集。中国古代人对于人生伦理的观念,自然而然的由他们最恳挚最和平的一种内部心情上歌咏出来了。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观点,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篇。在这里我们见到文学与伦理之凝合一致,不仅为将来中国全部文学史的渊泉,即将来完成中国伦理教训最大系统的儒家思想,亦大体由此演生。”(《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7页)钱先生对《诗经》的这一把握应该说是非常精确的。“文学与伦理之凝合一致”,更好地说明了《诗经》的双重价值。从“伦理”的角度言,《诗经》中所运载的观念形态,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精魂之所在,其之所以有“正得失”的功能,有“止僻防邪”的社会功效,原因正在于此。如果抛弃了这个精魂,而只关注其“歌咏”,关注其所谓的“文学本质”,实无异于舍本逐末。因而要想正确认识《诗经》的价值,走近《诗经》,就必须纠正20世纪形成的这种偏见,从“文学与伦理之凝合”的角度,把握《诗经》的真精神。
其次须破除的是把《诗经》作为“古典文学知识”的观念。20世纪在文学研究领域出现了许多新观念,其中影响最深者有三:一是“唯物论”,认为文学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有其自身的规律,文学研究就是要研究文学的运动规律,用规律来指导当下的创作。二是“进化论”,认为文学是不断进化、发展的,中国文学史就是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三是“遗产论”,认为古代文学是古人留下的一笔值得继承的文化遗产,有了这笔遗产,可以使民族文学宝库更丰富,成为我们今天创作的知识资源。在这三种理论的观照下,《诗经》便变成了一种古典知识。这种“知识”,她的意义重在认识上,即认识中国文学发生期的诗歌形态,认识赋比兴对后世诗歌艺术的影响,认识其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位置,同时帮助理解和阅读古典文献等等。许多人阅读《诗经》是为了掌握知识,获取古代信息,《诗经》的精神意义在这种观念中丧失殆尽。显然这大大地影响了对《诗经》的正确、全面的接受。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这三种理论不好,而是说不能仅以此来认识《诗经》。在这种观念下,所发现的只能是《诗经》作为客观存在的意义,而难以把握其内在精神。要知道,文学中有知识,但文学不是知识,她是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有思想,有情感,有灵魂。对于她,不能用对待知识的方法去分析她,把握她,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灵去感悟她,去感知她作为精神存在的意义。
第三须破除的是“创新”观念。“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词,在许多方面确都需要创新。但对人文学科来说,更需要的是“务实”,是“守正”。在“守正”的基础上“出新”是可以的,而不能刻意去“创新”。只有在原有基础上自然而然生出的“新”,才是有生命力的。孔子说“述而不作”,“述”便是“守正”,“作”便是“创新”。“述”比“作”难,因为只有全面地把握前人的成果,才能准确地“述”出来;而“作”则可以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另搞一套。当下在人文学科中,“创新”意识过于强烈,好像“新”就是好的,“旧”便意味着没有意义。在这种意识支配下,有些人不从正路上去理解《诗经》,也无心去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合理性,而是锐意求奇、求深,近于“脑筋急转弯”的方法,于是观之则“新说”丛出,按之则无一能落到实处。这些人“创新”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出成果,写文章。一般读者则不能辨其是非,只是觉得新奇便好,奇便能刺激自己对知识的兴趣。这样自然很难把握《诗经》的精神本质,也不可能有耐心去领会《诗经》的真正意义。
总之,“诗歌总集”观念关注的是诗的艺术形式,“古典知识”观念关注的是《诗经》中的文化知识信息,“创新”观念关注的是自我表现,其目光投射皆是外在于《诗经》的东西,而忽略了诗歌的内在精神。只有清除了观念上的这些障碍,才有可能走近《诗经》。
就具体阅读方法而言,前人有不少值得我们继承、学习的成功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孔子所提出的“思无邪”的读《诗》方法,即要从正面理解诗意,不能想歪了,想邪了。《诗经》是中华文明大厦的支柱之一,她与大厦的存在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她歪了,那就意味着大厦倾颓。
其次是缩短与《诗经》的时间距离。也就是说,在观念中,不要把她当作古诗,要看作就是自己或身边人作的。即如朱熹所说:“读《诗》且只将做今人做底诗看。”“读《诗》正在于吟咏讽诵,观其委曲折旋之意,如吾自作此诗,自然足以感发善心。”“千古人情不相违”,纵然《诗经》是数千年前旧物,事态万殊,而人的情感反映则与今人无别。在略检注解,疏通大意的基础上,把她的意思品读出来,而后与自己及身边、眼前的人、事、物联系起来,其中的道理、情感自然会汩汩流出,使自己进入情景之中,去体会其心灵的脉动。在这种情景下,你可能会把外在的什么赋比兴之类,统统淡化,而感受的是她的精神力量。
其三是静心平读,反复涵泳,不可有丝毫私意掺杂。朱熹说:“读《诗》之法,只是熟读涵泳,自然和气从胸中流出,其妙处不可得而言,不待安排措置,务自立说,只恁平读着,意思自足。须是打迭得这心光荡荡地,不立一个字,只管虚心读他,少间推来推去,自然推出那个道理。”朱熹曾批评人说:“今公读《诗》,只是将己意去包笼他,如做时文相似,中间委曲周旋之意尽不曾理会得,济得甚事?”(上引皆见《朱子语类》卷八十)这就是说,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强加在诗上,而要通过反复涵泳,让诗意自然流出,而与自己的情感、思想相融汇。王*明《传习录》中有训蒙的《教约》,他说:“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王*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89页)这是让《诗经》的精神汇入自己血液的一种方法。
前人的这些宝贵经验,在今人看来可能已经不合时宜。原因是20世纪西方学术思想的输入,彻底改变了中国学术原初以“修己”为第一要义的治学方向,而代之以知识开掘为第一目的。于是《诗经》由原初的鲜活的精神生命,变成了凝固的古典知识,其正人之行、动人之心的双重功能,也随之丧失。同时学术界也出现了学术与人格分离、学术与人生分离的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也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古典的阅读方法的重新呼唤。
诗经氓读后感如何写篇十
通常不管是说话或朗读很自然都要换气,就是话与话之间的停顿时间。此停顿不只是生理上的需要,也可用来表情达意,使听话的人更能领略说话者或朗读者的意思。
停顿时间的长短与段落、句子与标点符号都有关连。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接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而标点停顿的时间则较短。以标点符号来说,又因符号不同而停顿的时间也跟着改变。句号、问号、感叹号与删节号的时间较长,分号、破折号、冒号次之,逗号较短,顿号最短。有时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由于语气的需要也要暂时停顿,这种停顿虽也有断句的作用,但是气不可以中断。
二、速度。
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影响朗读的速度,通常表现高兴、紧张、害怕、激动、愤怒等内容时速度较快,悲伤、失望、生病、哭泣等内容的速度较慢。
不过,跟停顿一样,速度也不是坚守原则一成不变。为了更准确表达作品的情感,可随时有变通的处理方式,务必要灵活运用。正如唱一首歌一样,有人能把歌曲的速度和该停顿的地方处理得宜,也就是诠释得很恰当,就能引起聆赏者内心的共鸣。反之,若把握得不得当,旋律不对或节奏不准,我们就说他唱得不好。‘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这一句话,也可作为朗读技巧的重要参考。
三、轻重。
因为重读的字词不同,感觉所强调的重点就不一样,重音用得适切,可以使语句的意思更加鲜明,而表达不同的意义。
四、升降。
升降指的是语句里的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句里有了这些变化,才会有动听的语调。所谓声音的高低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搭配得宜,节奏感好,词句就富有音乐的美感。句调的升降变化,虽是对整句说的,但是一句话句调特别显著的变化,却是表现在最末一个音节上。一般句调有四种变化:
高升调:前低后高,语气上扬,表示鼓励、号召、反问、申诉等感情。
降抑调:前高后低,语气降低,表示果敢、坚决、自信、赞扬等感情。
平直调:整句语句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高低变化,表示悲痛、冷淡、庄严等感情,一般的叙述或说明也用平直调。
曲折调:句子的高低,有曲折变化。一般开始和结尾,声音都比较低,中间声音升高,表示惊讶、怀疑、讽刺、双关等复杂的感情。
诗经氓读后感如何写篇十一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有一个课后题是要求写读后感,但是,怎么写?成了学生犯愁的问题了。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体。同学们在读书或看电视剧后,往往有些人物或情节触动自己的心灵,使情感受到引发,若将这种感受付诸笔端,便是我们要说的“读后感”。
“读后感”的记叙则是为“感”服务的,所以力求概括叙述,简明扼要;而把主要笔墨用在阐释感受上。“读”只是个引子,是引发感想的前提条件,“感”才是写作的重点。
写“读后感”要注意如下三点:
感受,产生于“读”之后,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详细阅读原文,要把握原文的创作背景、作品的主题,作者的观点等内容,为下文生发感想作准备。概括说就是“吃透”材料,熟知内容。有了“读”的前提,才会有“感”的结果。
写“读后感”,大都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这样写得肤浅。写作时,要注意侧重其中的一个“点”。一部优秀著作中,总会有使你感动的情节,有给你启迪的思想观点,那你就要精心挑选让你感动,给你印象最深的那一点,然后加以联想,生发,构思你所要写的读后感。
社会风气的好坏,周围的人或事往往给你很深的印象。经过认真阅读,已经找到最能触动你情思的“感点”,是这个“感点”引起了你对现实生活的联想,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那么,只要将联系起来的生活内容有选择、有侧重地写出来,就是很好地联系了生活实际。这样的联系,自然亲切,内容丰厚,富有现实教育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个人职业发展描述范文(模板14篇)
- 2023年九年级语文天下第一楼精品教案范文简短(精选19篇)
- 关于开门红风采展示口号公司开门红口号通用(七篇)
- 2023年想象及点评评语(大全18篇)
- 文明礼仪演讲稿3分钟通用(通用19篇)
- 最新心中的阳光范文范本(模板11篇)
- 2023年海外销售代理合同范文范本(精选10篇)
- 2023年想象及点评评语范本(优质19篇)
- 最新中国经济近代史论文2范本(实用10篇)
- 最新培根哲学论文通用(大全19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