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和加深记忆。总结是一种反思和反馈的方式,我想我们需要借助总结来不断完善和进步。总结是一个有趣又有挑战的写作任务,通过范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篇一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是研究,都需要科学、有效的方法作为支撑。借助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咨询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对此,本文将从心理学宏观和微观视角出发,探索心理学咨询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发展提供实践技能支持,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借鉴的理论依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二者在研究方法论上具有相通性;其二,二者的研究对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其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关怀给予了二者相互借鉴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教育工作者在实践教育工作中面对教育环境、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等外在因素的变化,发现原有的教育方式或培养方案存在缺陷,无法满足教育对象的需求,具有不适应性。依此为前提,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改进原有教育方法或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方法创新过程中应当遵循目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以保证学生工作的实际成效。教学方法创新是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关键,在保障教育实践能力的层面,实现高校学生工作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实践性。
西方现代心理学两大方法论分别是现象学和实证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强调人的行为活动、主观能动性,注重探索人的行为活动,旨在追寻人类存世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关注人,重视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其研究对象是人的思想,帮助人塑造良好的精神品格。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稳定的,推进的范围也是确定的,在道德情操、思维能力方面帮助社会人实现更高正能量发展,提高青年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与心理学现象学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叉。
心理学宏观视域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工作实践中提供视角和思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呈现动态发展的特点,其教育方法吸收、借鉴了多种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了社会人文学科诸如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在内的学科理论知识。方法论体系,兼顾学科理论的规范性、科学性、灵活性,是在多种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相互交叉渗透中建立起来的。
心理咨询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工作便利,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难以区分各种技能,在应用层面更是左右为难。对此,要主导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把握更高的行动指标,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学活动时突出自身的主导地位,扎实掌握学科理论知识、各种技术在不同情况下发挥的不同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心理活动是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人的心理活动是不稳定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波动,更进一步说它受制于特定的文化传统的影响,用西方的心理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情境中的现實问题,在对象、参数、指标、目的等层面必然缺乏可信性和有效性。心理现象是发展变化的,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体现方式是不一样的。心理学方法的优势,可以在学科的流转之间得到充分展示,这一点值得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吸收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其研究范式存在较大差别,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经典研究成果和理论,研究方法传统。心理学更侧重微观科学研究,运用实验统计、数据描述、问卷调查等,科学运用量化指标开展工作。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参照指标。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学生工作中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统筹全局的观念,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个体的进步,尊重和重视因材施教的实际成果,还原、证实个性成长经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经得起检验,更趋于实际,把握住学生成才发展的主道。
正如恩格斯曾经说过:“任何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之后,才算达到完善的地步”。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可以尝试进一步拓宽路径,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有大胆的借鉴,在研究方式上可以有精确指标,包括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
在实践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定量方法执行对教育对象的分析和决策。在此过程中,严格控制相关因素的影响,严格控制信息选项,只提供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容选择,同时可以营造出专业信任的气氛,将其他影响降到最低,利用定性方法进行后期的访谈,了解参与者的心理状态,排除参与者的其他不相关意识,这种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现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研究策略。
创新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改造,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具有客观规律、科学性。教育者主体在实施教育过程时,有必要根据目标对象的发展状况,及时把握针对指数,追寻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实现积极目标。在制定创新方案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必须明确实现的目标。前提之一,这个目标需要具有三趋向性,即:导向性、方向性和促进性,能在理性层面确保激发、规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行为方式,围绕工作目标,摸索出可行性较强的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创新是学科发展进步的重要评估指标,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这两门学科的有机结合,可以帮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完善和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欧彦伶.论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的反思[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
[3]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130.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主要包含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地养成。这四个方面的教育理念在《论语》中无处不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增加了积淀感。
一、《论语》中蕴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理念能使大学生树立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系统、具体地分析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论语》中的世界观即孔子的“道”。孔子说:“朝问道,夕死可矣。”(《里仁第四》)什么是孔子的道呢?“精气之物,游魂为变”,说明了万物和生命的起源。“游魂”来自于孔子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儒家认为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五行之体现在仁、义、礼、智、信,因此做到这五常就达“道”矣。孔子的“道”的世界观核心是“仁”,《述而第七》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德”来自于“道”,外在表现于“仁”上。这是孔子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产生深远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理念要求大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要求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做到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论语》中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价值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其“学”有觉悟的思想体现在《论语宪问》中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的人生观还体现在“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其蕴含了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的一生尽管困难重重,但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活灵活现地从其“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中传达出来。《论语》的这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生观,教诲当代大学生如何锤炼自我、涵养气度、拓展心胸、提高修为、敢于担当。
三、《论语》中蕴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观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观理念主要让大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了解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论语》中博大精深的政治观犹如一盏指路明灯,古往今来一直璀璨于人们的灵魂深处,教人以“德”感化。正如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为政要以“德”感化,任人唯贤,率先垂范,不以杀示众,以暴治政,正如“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展现了孔子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大谋大略,展现了大人物的大格局风范。《论语》中的政治观能引导大学生清晰认识社会、民族、国家,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使大学生以天下为己任,增强对国家兴亡的忧患意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观理念主要是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气质、修养,树立起具有时代风貌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论语》中的道德观是经过几千年筛选、积淀下来的精华,与注重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道德体系是不谋而合的。“有道德”是《论语》的显著特征。《论语》教育每个炎黄子孙要做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仁,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注重严于律己,每个人要通过“修己”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有道德情操的人。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让道德成为自己行为的风向标,践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道德情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日积月累。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论语》中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帮助大学生除恶扬善、分清是非,以此形成一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真、善、美的和谐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2]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篇三
1.家庭因素。
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生活负担重的情况,所以忽视了子女的教育情况。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利也有弊,部分中小学生会努力,明白用知识可以改变家庭环境。也有一部分中小学生和家长不重视教育,没有长远的眼光,导致他们过早放弃学业,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没有判断能力,容易犯错。
2.整体教育程度低。
很多家长都认为子女的教育问题应该全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没有重视家庭教育,没有意识到家长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不重视子女的问题,很多家长面对子女对网络的沉迷甚至不闻不问。
3.过分溺爱。
家长的通常思想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在人生路程上少点挫折,于是过于溺爱,盲目满足。从而让未成年人没有独立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家长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无论对错都采取支持的态度,这样更让他们肆意妄为。
4.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孤儿。
这些问题应该是影响子女成长最为严重的因素,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这些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等亲人对其抚养,很容易导致子女的自卑感和孤独敢。
5.教育方法不妥。
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师和孩子都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只能凭感觉去解决问题,这样很容易伤其他们的自尊心,导致反叛心理的产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学校对家庭的信任。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1.多沟通多交流多联系。
农村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需要加强学校同家长之间的联系。由于部分家长过分相信孩子不会出现问题,或者认为到学校见老师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因此不会主动与学校沟通。因此学校应该多关注这些问题多提供平台让学校和家长进行交流,让双方都能了解和掌握子女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逐步认识到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多留意多观察。
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多留意和观察中小学生的思想倾向和行为表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要挖掘其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从心理入手,让学生认为老师也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我们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所以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将自己作为学生的榜样,用言语和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思想落后的学生,需要老师们去关心他们,走进他们,指导青少年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结语。
学校和社会要多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外活动的机会,丰富课余生活,让学生有健康的课余生活,促使他们在学习之外也可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不会胡思乱想。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去选择健康的书籍和电视节目,然后拓宽视野。充分利用拥有的教学资源,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学习,才能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篇四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古代的德育教育是与伦理、政治相结合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评价方法是根据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制定的,没有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思维;近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过多的采用定量的方式,过度注重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创新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将定量和定性相互结合,从而发挥评价工作的指挥棒作用,提升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各个学科交叉发展、综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个领域的渗透和融合不断地深入,所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适应和采用这种整合的发展趋势,用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不断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在实施和发展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第一,不断改革和寻求稳定相统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模式与人们对于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的模式的需求有一定的矛盾,所以,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不断的改进评价方法,但是在不断改进的同时也要保持稳定,要考虑到高校教育中的其它因素,要解放思想,但是不能孤立的进行改革,要将不断改革和寻求稳定相结合。第二,坚持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整合各学科的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还要结合被评估者自身的基本需求、思想道德形成规律等,只有将科学思维和人文关怀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第三,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统一。定量分析是客观的,可以将某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客观、公正的分析,比较直观;定性分析较为大致,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对具体要素的评价具有局限性。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可以弥补彼此之间的不足,更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第四,把握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要将受教育者看做一个整体,整合性的引入科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时效性;同时,针对不同的被评价要素,即不同的受教育者,要坚持层次性的分析,将整体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而发展的,人的思维活动在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环境在变化,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也不能一尘不变,要不断创新,不断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方法的创新要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化发展起到推进作用。除了传统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者两者相互结合的分析法,还可以采取更为人性化的评价方式。例如: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传统的评价体系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评价受教育者,新的评价体系应该更为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凸显受教育者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主动参与评价,受教育可以相互评价甚至自评。同时要注重受教育者在实践中的考评,加大此类考评比重。受教育者的德育水平的发展、理论知识的践行、能力的显现都需要社会实践的考验,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所以要加强考察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准和能力。在个性化发展的考评体系中,有意识的考虑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对创新素质的发展、创造的潜能、长远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和发掘。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路径选择上应该有以下几点: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改革中对评价方法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讨,注重理论研究,明确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依据科学的价值观,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制度,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建立与之相互适应的方法体系。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更加科学和全面,必须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进程,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当前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手段还局限于查阅文件、检查资料等传统的方式上,这种评估方式有其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必须对评价方式不断更新。第二是要运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手段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评估。主要是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避免人为的一些过于传统和流于形式等现象。第三是注重长远利益。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当前的对象和对象的当前表现,要尝试将毕业前和毕业后的评估有效结合,有政治性的评估,还要有道德性的评估,评估学生在校内的思想政治表现,还要评估学生在校外的思想政治表现,总之是要拉长评价的广度和深度。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仅要注重对原材料的检查,更要把现代科学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运用到评价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办法的不足之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篇五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古代的德育教育是与伦理、政治相结合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评价方法是根据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制定的,没有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思维;近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过多的采用定量的方式,过度注重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创新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将定量和定性相互结合,从而发挥评价工作的指挥棒作用,提升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能。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各个学科交叉发展、综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个领域的渗透和融合不断地深入,所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适应和采用这种整合的发展趋势,用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式,不断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在实施和发展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第一,不断改革和寻求稳定相统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模式与人们对于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的模式的需求有一定的矛盾,所以,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不断的改进评价方法,但是在不断改进的同时也要保持稳定,要考虑到高校教育中的其它因素,要解放思想,但是不能孤立的进行改革,要将不断改革和寻求稳定相结合。第二,坚持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整合各学科的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还要结合被评估者自身的基本需求、思想道德形成规律等,只有将科学思维和人文关怀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第三,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统一。定量分析是客观的,可以将某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客观、公正的分析,比较直观;定性分析较为大致,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对具体要素的评价具有局限性。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可以弥补彼此之间的不足,更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第四,把握整体性和层次性的统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过程中,要将受教育者看做一个整体,整合性的引入科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时效性;同时,针对不同的被评价要素,即不同的受教育者,要坚持层次性的分析,将整体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而发展的,人的思维活动在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环境在变化,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也不能一尘不变,要不断创新,不断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方法的创新要对被评价者的个性化发展起到推进作用。除了传统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者两者相互结合的分析法,还可以采取更为人性化的评价方式。例如: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传统的评价体系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评价受教育者,新的评价体系应该更为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要凸显受教育者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主动参与评价,受教育可以相互评价甚至自评。同时要注重受教育者在实践中的考评,加大此类考评比重。受教育者的德育水平的发展、理论知识的践行、能力的显现都需要社会实践的考验,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所以要加强考察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准和能力。在个性化发展的考评体系中,有意识的考虑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对创新素质的发展、创造的潜能、长远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和发掘。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路径选择上应该有以下几点: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改革中对评价方法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讨,注重理论研究,明确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研究思路,依据科学的价值观,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评价制度,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建立与之相互适应的方法体系。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更加科学和全面,必须注重以下几点:第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科学化进程,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当前很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手段还局限于查阅文件、检查资料等传统的方式上,这种评估方式有其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必须对评价方式不断更新。第二是要运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手段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评估。主要是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避免人为的一些过于传统和流于形式等现象。第三是注重长远利益。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当前的对象和对象的当前表现,要尝试将毕业前和毕业后的评估有效结合,有政治性的评估,还要有道德性的评估,评估学生在校内的思想政治表现,还要评估学生在校外的思想政治表现,总之是要拉长评价的广度和深度。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仅要注重对原材料的检查,更要把现代科学的先进理念和技术运用到评价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办法的不足之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文档为doc格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篇六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运用心理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积极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学探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内涵及特征。
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融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主要研究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具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就是依据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心理学融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一门新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的产物,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人的心理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交叉性、应用性、实践性等诸多特点。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心理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专业人才,但是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缺陷。因此,只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运用心理学,才能够丰富高校思想教育的内容,使教育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主见的大学生,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就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因此,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就要运用心理学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分析,这样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以及思想发展状况,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基础,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预测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进行因材施教,合理有效运用心理学,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的性。
心理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是以人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为重要研究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依据人的思想活动与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心理学自身的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措施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在思想上产生明显的效果。因此,借助于心理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管理。
1、心理学的应用范围狭小,缺乏针对性。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许多高校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很少高校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学,即使有些高校在积极探索心理学理论知识,只不过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并不真正懂得如何运用心理学。
2、缺乏心理学专业人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心理专业人员缺失现象。当前,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配备数量不足,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人才缺乏,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大都是没接受过系统训练的非心理学专业人员,心理学水平较低,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
3、心理学课程建设滞后。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没有建立完整统一的心理学教学与指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还没有达成共识,这就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难以熟练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与规律。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仍处于初级水平,心理学课程建设滞后,实用性不强,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的有效发挥。
4、缺乏关注学生的心理。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教育中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和重思想教育轻心理教育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分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规律缺乏全面的了解,学生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难以针对性及时进行解决,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了心理健康发展。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由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已经趋于独立,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心理学的优势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当前教育的对象大都是“80后”和“90后”,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这些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些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心理因素,诸如不善交往,独立意识差,心理脆弱,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作为担负着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努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积极借助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学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有效落实高校思想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运用心理学教育,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这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仅仅靠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借助于心理学具有预测功能的优势,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科学合理地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采用合适的方式,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前解决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问题。
3、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针对性、科学性、预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想遵循这些特点,就必须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征。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性格、思想、爱好,才能有针对性、预见性地制定措施,解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学生的性格、思想、爱好等特征往往表现在学生的情绪和言行举止上,因此,可以借助于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时掌控好学生的情绪、言语和行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实效性。
五、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有效结合的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心理学,能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趋向于科学化和合理化,更具有目的性。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的有效结合。
1、积极转变思想,对心理学教育进行正确定位。
传统教育观念过分重视教学内容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心理学教育,这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这种情况已引起了许多高校的重视,把心理学教育看成高校德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积极运用心理学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心理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观念,因此,要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对转变观念,对心理学教育进行正确定位。
2、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不仅仅是心理学专业教师的事情,而需要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这就需要高校领导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资力度,让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有机会参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健康有序的进行。
当前高校学生常常会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长时间就会形成心理问题,因此高校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对于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邀请一些专家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心理咨询,能够把心理健康辅导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结束语: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和复杂的育人工作。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只有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采取多种有效心理策略,逐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才能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篇七
摘要:本文以就业为导向研究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提出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帮助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它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学生步入社会的信心与实力。但是目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完善,主要有施教者的就业素质意识不强和大学生的就业角色意识不高这两个问题。要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主要解决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支持观念。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改革创新是各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教育者需要有长远的目光,要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质以及最新的外界环境状况来及时的更新教学的内容,将原本一些过于冷门、繁杂与陈旧的知识摒弃掉,替换成对大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全新思想。并且,教师应该要提前预判大学生就业的走势,分析未来大学生就业的情况与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活动,当发现大学生有出现因为就业压力过大而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开导与疏通工作,减少学生负面情绪与心理方面的问题,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善、健全的人格,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转变传统观念的时候也要注意完善系统化的就业支持机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需要得到一定的重视。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开设常规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课程,还需要成立一个对学生全面开放的“思想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让学生在产生困惑的时候能够专业人士为其进行排忧解难,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排解心里的负面情绪,避免学生在因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而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与做法来释放压力的情况发生。
二、丰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基于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还要让学生能够沉下心来踏实做事,拒绝急功近利,培养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让大学生对目前的时代背景与就业现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减少一些错误的求职观念的产生,让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层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并让其生化成为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职业价值观。因为社会的不断的变化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许多高职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学历较低,又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对未来的就业感到希望渺茫,并产生一些焦虑感与自卑感,进而做出一个不正确的就业定位。通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能向学生传输一些积极且具有正能量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谁都会有一个低潮期,无论在何地,我们都能通过努力工作而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诚信意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有部分学生为了让自己在就业上更加具有竞争力,就会违背诚信,找一些不法分子来制造假的证书或是学历帮助自己找到满意的工作,事实上,这是社会信用危机朝着教育领域蔓延的一种现象,大学生的诚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三)职业心理素质。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被处处呵护,感受不到来自社会的压力,但是一旦步入社会,许多的现实问题就接踵而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地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容易给大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落差,如果没有处理好将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大学生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中。
三、建构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在大学时期的不同阶段,高职院校教师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在大一时期,学生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对未来的职业有一个粗略的规划,脚踏实地地学好专业技能,抵制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在大二时期,要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并且还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与实践生活当中去,培养他们的多项技能,养成多元就业观;在大三时期,教师应该要帮助学生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并给他们讲解最新的就业形势,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做出一个明确的就业定位,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
结语: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要加强学生的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人生做出正确的规划,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与道德培养,做到知识、能力与情感三方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继方,钱宏伟。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j]。党史博采,2013(7):52。
文档为doc格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篇八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思想逐渐趋于多元化,导校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出现了一定的难度,已经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职责是帮助政治认识不足、思想不成熟的大学生,从尚未完成自然人、生物人平稳地向社会人过渡,并能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这项任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考验。
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方法落后、单一,仍受到“一刀切”“一锅煮”等原有教育模式的束缚。[1]很多高校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为管理学生的一种辅助方法,而这种教育方式要求大学生必须服从某种要求,过分强调个人来适应他人、群体、社会,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关注不够;(2)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存在偏差。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涌现出很多需要充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我国的市场运行法律法规尚需完善,且受到全球多种不良思潮的影响,使得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问题,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严重影响;(3)网络环境对在校大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2]信息网络技术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必需品,但网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的同时,其开放性与隐匿性及网络法规的不完善、网络技术的不健全,却对大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导致某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3]网络中存在的暴力、色情、迷信信息和各种欺诈新闻的出现,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易造成大学生的自我迷失,且网络往往成为敌对势力对高校采取思想渗透的媒介,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4)竞争压力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经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异常率竟达11%~15%,甚至超过这一范围。大学生人才济济,很多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后,失去原有的优越感、竞争压力变大、产生自卑心理,与此同时,很多独生子女承受着太多来自家庭的期望,增加其竞争压力,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
(一)明确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教师引导与自我教育结合的方法。
一切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其本身的矛盾斗争所决定的,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与前提是明确人的主体性地位。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的主体性会表现为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价值取向是明确人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其独创精神与独立自主精神,然而,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以教育者为主导,认为教育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理所应当的,没有确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忽视了挖掘器自身的自律潜力,导致人的自我意识呈现出沉睡的状态,影响了教育对象的思维活力的展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预想的结果。大学生应接受因外部压力而带来的心理矛盾斗争,而这种心理矛盾变化的趋势与学生的控压能力的培养是由教育者采取的引导方式决定的,不仅应重视教育引导的成果,还应该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4]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是积极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了解自身心理层面存在的劣根性,培养学生的引导与改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观念抓起,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认知循环,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人格特质,这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目标。
(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秉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表现为学生将自身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能力,采取主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去选择、去体验、去解决,在实践过程中寻找答案,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开发各种学习资源、拓宽学习空间、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为学生的实践与探究创造自由与开放的教育氛围。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辩论活动、评析、政治演讲比赛等实践活动;在校外,组织学生通过人物采访、红色旅游、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提升其个性整合拓展。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是统一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5]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认识,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不管是从人的本质意义来说,还是从人的心理结构来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或者工具,其思想政治素质是内部知、情、意、行的一致,涉及到体验、实践、认知、内化等主要因素,表现了人的知识与能力、理智与情感、心理与生理的全面发展。我们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观应该是全面统一的,一方面,应实现教育的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另一方面,教育的工具价值与理性价值也应该统一。实践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思想,应首先做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融合,再追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率,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并促进其全面发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视从实践活动中真实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意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卢梭曾说过:“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经验与感觉是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取的,体验是现代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因而,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获取经验与感觉。
(三)将网络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
1.重视校园网络管理,摒弃有害信息。目前,多数高校都设有校园网,给教师和学生上网提供便利,为其掌握信息网络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为保证网络技术的正确应用以及网络的畅通,许多高校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还需重视校园网络软件的建设和加大管理力度,借助软件来过滤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屏蔽恶性网页,实行对网页以及论坛的规范化管理。2.重视大学生网站的建设,引导大学生理性地对待网络。大学生有很强的变现欲、求知欲,学校的宣传部、团委等机构,应指导大学生组织各种形式的网络交流活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应与大学生的需求息息相关,符合大学生的个性需要,帮助大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认识与技能,进而提升大学生网络应用水平。此外,学校应加大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力度,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综上所述,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秉承严谨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求真务实的教育精神,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创新教育方法,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4]张悦.新形势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0.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篇九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主要包含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地养成。这四个方面的教育理念在《论语》中无处不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增加了积淀感。
一、《论语》中蕴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理念能使大学生树立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系统、具体地分析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论语》中的世界观即孔子的“道”。孔子说:“朝问道,夕死可矣。”(《里仁第四》)什么是孔子的道呢?“精气之物,游魂为变”,说明了万物和生命的起源。“游魂”来自于孔子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儒家认为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五行之体现在仁、义、礼、智、信,因此做到这五常就达“道”矣。孔子的“道”的世界观核心是“仁”,《述而第七》篇:“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德”来自于“道”,外在表现于“仁”上。这是孔子世界观的集中体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世界观产生深远影响。
二、《论语》中蕴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理念要求大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要求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做到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论语》中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人生价值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其“学”有觉悟的思想体现在《论语宪问》中的“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的人生观还体现在“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其蕴含了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孔子的一生尽管困难重重,但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活灵活现地从其“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中传达出来。《论语》的这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人生观,教诲当代大学生如何锤炼自我、涵养气度、拓展心胸、提高修为、敢于担当。
三、《论语》中蕴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观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观理念主要让大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了解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论语》中博大精深的政治观犹如一盏指路明灯,古往今来一直璀璨于人们的灵魂深处,教人以“德”感化。正如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为政要以“德”感化,任人唯贤,率先垂范,不以杀示众,以暴治政,正如“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展现了孔子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大谋大略,展现了大人物的大格局风范。《论语》中的政治观能引导大学生清晰认识社会、民族、国家,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使大学生以天下为己任,增强对国家兴亡的忧患意识。
四、《论语》中蕴含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观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观理念主要是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气质、修养,树立起具有时代风貌的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论语》中的道德观是经过几千年筛选、积淀下来的精华,与注重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道德体系是不谋而合的。“有道德”是《论语》的显著特征。《论语》教育每个炎黄子孙要做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有益于国家、民族的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仁,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注重严于律己,每个人要通过“修己”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有道德情操的人。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大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让道德成为自己行为的风向标,践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道德情操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日积月累。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论语》中高尚的道德行为准则,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帮助大学生除恶扬善、分清是非,以此形成一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真、善、美的和谐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郭泉.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
[2]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篇十
摘要:本文以就业为导向研究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提出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帮助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它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学生步入社会的信心与实力。但是目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完善,主要有施教者的就业素质意识不强和大学生的就业角色意识不高这两个问题。要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帮助大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主要解决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支持观念。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改革创新是各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教育者需要有长远的目光,要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质以及最新的外界环境状况来及时的更新教学的内容,将原本一些过于冷门、繁杂与陈旧的知识摒弃掉,替换成对大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全新思想。并且,教师应该要提前预判大学生就业的走势,分析未来大学生就业的情况与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活动,当发现大学生有出现因为就业压力过大而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开导与疏通工作,减少学生负面情绪与心理方面的问题,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善、健全的人格,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转变传统观念的时候也要注意完善系统化的就业支持机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需要得到一定的重视。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开设常规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课程,还需要成立一个对学生全面开放的“思想心理健康辅导中心”,让学生在产生困惑的时候能够专业人士为其进行排忧解难,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帮助学生排解心里的负面情绪,避免学生在因负面情绪得不到宣泄而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与做法来释放压力的情况发生。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层次是基于课堂的理论知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还要让学生能够沉下心来踏实做事,拒绝急功近利,培养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让大学生对目前的时代背景与就业现状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减少一些错误的求职观念的产生,让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第二层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并让其生化成为学生的职业道德品质,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职业价值观。因为社会的不断的变化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许多高职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学历较低,又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对未来的就业感到希望渺茫,并产生一些焦虑感与自卑感,进而做出一个不正确的就业定位。通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能向学生传输一些积极且具有正能量的思想,让学生明白谁都会有一个低潮期,无论在何地,我们都能通过努力工作而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二)诚信意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有部分学生为了让自己在就业上更加具有竞争力,就会违背诚信,找一些不法分子来制造假的证书或是学历帮助自己找到满意的工作,事实上,这是社会信用危机朝着教育领域蔓延的一种现象,大学生的诚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三)职业心理素质。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被处处呵护,感受不到来自社会的压力,但是一旦步入社会,许多的现实问题就接踵而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地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容易给大学生造成心理上的落差,如果没有处理好将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大学生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中。
三、建构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在大学时期的不同阶段,高职院校教师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学生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在大一时期,学生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对未来的职业有一个粗略的规划,脚踏实地地学好专业技能,抵制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到一步一个脚印,在大二时期,要进一步深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并且还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运用与实践生活当中去,培养他们的多项技能,养成多元就业观;在大三时期,教师应该要帮助学生理解最新的就业政策,并给他们讲解最新的就业形势,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做出一个明确的就业定位,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
结语: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要加强学生的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人生做出正确的规划,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与道德培养,做到知识、能力与情感三方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继方,钱宏伟。以就业导向为基础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j]。党史博采,2013(7):52。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文篇十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巨大进步和人的主体性高扬的今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过程中的非人本倾向突显出来,并且已经显现出诸多问题。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与个人本位价值取向上存在失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政治教育为主,形成了以强调国家、集体利益为主要内容和个人绝对服从集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这种价值取向的严重失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人学空场”,这种无视人的需要,忽视人的权利,漠视人的发展的教育,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和初衷,导致了异化的人,片面的人的普遍存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实现由社会本位向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和新模式的转换。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地位与实际地位不相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认为对受教育者的教育是万能的,可以解决学生的一切问题,片面地夸大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否认、淡化、轻视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在教育实践中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重视,在教育实践中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往,我国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和以政治为中心的教育内容来教育和管理学生。学生与社会接触少,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不够,服务社会的意识淡薄,以至于一些学生形成了知行不一的双重人格。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看作容纳道德理论知识的“容器”,以说理和单向灌输为主,无视具体的、活生生的、充满个性的人,无视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个别差异性,忽视行为和习惯的养成。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教育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已经为大家所接受了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也比较容易做到。坚持主体性原则,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求教师认识和承认这一点以平等的态度看待学生、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
(二)以促进人的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格和综合素质和能力。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贯主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们衡量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任何一种理论创新和任何一种实践活动以及我们现在任何一种工作得失的.最终标准和价值尺度。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的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是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和各种能力的形成,是其在实践中产生相应情感并反复体验和不断升华的过程,需要通过自我的主体性实践活动来完成。实践活动具有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功能,它对于提升人们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应把学生简单地看作接受某种现成答案的被动对象,而应加强实践性环节,鼓励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去参与教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等各种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一)两种教育模式的内容不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崇高的理想道德教育,以服从教育,规范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恪守本分为基本标准,以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为其调整范围。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个性教育、责任教育、人格教育为主要内容,并将道德调节的范围延伸至自我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以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不仅关注人的个体的发展,而且关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二)两种教育模式的方法不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过程,即教育者由外而内地“给予”受教育者以道德价值与规范,其方法是“单向一维”的灌输和说教。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认为道德实践活动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其在道德实践中产生相应情感并反复体验和不断升华的过程,需要通过自我的主体性实践活动来完成道德实践具有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功能,它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提升道德境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两种教育模式的目的不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道德规范的维护与遵守,强调理论化形态的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接受,以培养不逾矩的道德个体为目标,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其功能。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的统一,在强调维护社会系统正常运行和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尊重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和创新精神,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视社会性功能而忽视个体性功能的片面性。
参考文献:
[1]张天宝.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47.
[3]韦世义.高校德育课堂如何走向主体性[j].高教研究,2009(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英语课后教学反思范文(优秀14篇)
-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理性看待西方节日范本 关于西方节日与我国传统节日的看法和态度(3篇)
- 最新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总结范文汇总(优秀9篇)
- 大学音乐鉴赏学习心得论文汇总 大学音乐鉴赏心得论文3000字(二篇)
- 最新大课间跑步日记(实用8篇)
- 单位无房证明范文(模板10篇)
- 单位部门工作总结(通用13篇)
- 2023年成长成才成功演讲稿汇总(大全13篇)
- 军事理论课论文(优质19篇)
- 2023年一件遗憾的事(优质1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年终总结
政 治 思 想 表现(通用13篇)38下载数 446阅读数 -
2024年
政 治 思 想 方面总结(大全9篇)17下载数 105阅读数 -
思 想 政 治 情况表现(优秀15篇)19下载数 151阅读数 -
思 想 政 治 自我鉴定50字(优秀17篇)24下载数 972阅读数 -
最新
政 治 思 想 纪律表现(模板14篇)42下载数 102阅读数 -
思 想 政 治 培训总结报告(大全11篇)16下载数 927阅读数 -
个人
政 治 思 想 工作汇报(实用9篇)25下载数 878阅读数 -
幼师
思 想 政 治 方面的总结(大全20篇)47下载数 733阅读数 -
思 想 政 治 工作计划(实用17篇)27下载数 942阅读数 -
个人
政 治 思 想 总结100字(精选8篇)39下载数 857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