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高一怎么写 三国演义对于某一人物的读后感(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3 15:27:39 页码:7
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高一怎么写 三国演义对于某一人物的读后感(4篇)
2023-01-03 15:27:39    小编:ZTFB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高一怎么写一

1、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2、诸葛亮的——神妙莫测

3、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装样子两相情愿

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6、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7、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8、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9、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10、孔明皱眉头——计上心头

11、黄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

12、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13、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14、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15、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16、诸葛亮要丑——不知

17、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18、操遇蒋干——倒霉透了

19、赵子龙出兵——回回胜

20、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21、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22、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23、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24、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25、阿斗当官——有名无实

26、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27、关羽打喷嚏——自我吹嘘

28、张飞讨债——声势凶

29、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30、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31、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32、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33、关羽开凤眼——要杀人

34、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35、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36、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37、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38、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39、张飞拿耗子——大眼瞪小眼

40、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41、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42、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43、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44、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4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46、孔明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47、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48、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49、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50、张飞睡觉——不闭眼

51、关帝庙里找美髯公——笃定

52、孔明用空城计——迫不得已

53、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54、猛张飞舞刀——杀气腾腾

55、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56、曹操败走华容道——兵荒马乱

57、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58、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59、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鹅毛扇

60、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61、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62、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63、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64、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65、曹操转胎——疑心重

66、关羽刮骨疗毒——无痛苦之色

67、吃曹操的饭干刘备的事――――吃里爬外

68、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69、刘关张桃园结义——生死之交

70、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71、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72、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7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74、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75、关羽守嫂嫂——情谊为重

76、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77、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78、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79、赵云大战长坂坡——大显神威

80、黄忠叫阵——不服老

81、孔明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82、刘备三顾茅庐——好难请

83、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84、曹操下宛城——大败而逃

85、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86、张飞战马超——不分胜负

87、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88、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89、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90、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91、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92、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93、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94、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95、诸葛亮妻——为事业着想

96、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97、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98、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99、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100、关羽进皇宫——单刀直入

10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02、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煞

103、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104、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105、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106、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107、关羽走麦城——末日来临

108、过五关,斩六将;

109、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110、蒋干盗书——聪明反被聪明误

111、关羽开刀铺——货真价实

112、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113、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114、诸葛亮征孟获——收收诸放放

115、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116、曹操败走华容道——果然不出所料

117、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118、张飞战关羽——忘了旧情

119、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120、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121、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122、关羽流鼻血——红上加红

123、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124、阿斗的江山——白送

125、张飞捉蚂蚱——有劲使不上

126、刘备编草鞋——内行

127、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128、诸葛亮吊孝——假仁假义

129、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130、黄忠抡大锤——老当益壮

131、吕布戏貂蝉——英雄难过美人关

13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33、诸葛亮玩狗——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134、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35、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136、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

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高一怎么写二

《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至西汉之间,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三个军事集团,为了独霸天下以至沙场厮杀的战乱时期。其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独霸一方、窥伺天下的乱世枭雄;解民倒悬、广施仁政的一代义主;横刀立马、勇猛绝伦的威猛大将;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军师谋士……然而,在这个人才云集的时代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赤胆忠诚的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写照;“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从此,他义无反顾地追随刘备;应对东吴的盛邀,他断然拒绝;白帝托孤,他全心全意辅佐刘禅;他“六出祁山”,只是为了兴复汉室;上表《出师表》,表达了他对蜀汉政权的赤胆忠诚。诸葛亮的忠诚深深打动了我,令我敬佩不已。

从古至今,忠诚一向受到人们的敬仰。屈原的投江自尽,以身殉国,是忠诚;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是忠诚;赵子龙乱军救主,一身胆也,是忠诚;魏征敢于直言,向李世民进谏两百多次,是忠诚;岳飞的“精忠报国”,是忠诚;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诚……忠诚是一种美德,值得我们去学习它,歌颂它,传扬它!

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因为忠诚,他先身士卒;因为忠诚,他不怕牺牲;因为忠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忠诚,他把自我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国家!虽然仅有平凡的工作,但他却家喻户晓,受到全国人民的敬仰,就是因为忠诚。有了对国家的忠诚,他才用尽一生精力研究‘‘两弹’’,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见,忠诚对人们成就一番事业,也是十分重要的。

此刻的社会,人们的物质享受多了,像金钱、权力、名誉等利益,深深诱惑着人们。有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从而不择手段到达目的,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只要有利可图,就将忠诚抛之脑后。这样的人,往往只能享受一时的利益,最终的下场都是身败名裂。

忠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逝的时光,社会改变,渐渐销蚀了忠诚的光芒。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肩负着民族腾飞的的重任,我们要时刻提醒自我,不能违背忠诚,要使忠诚永放光芒。

忠诚,是青春冲刺的诺言,是生命履行的职责,是安身立业的根本,更是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品质。让我们做一个忠诚的人,一个忠于学业、事业的人,一个忠于社会和国家的人!

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高一怎么写三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每每看到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都会想起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群雄四起,驰骋战场,斗智斗勇,忠心为主的叱诧风云的英雄人物。

献帝无能,十常侍管理朝政,黄巾教欲反天下时。刘、关、张相遇了,志向相同的三人在桃园中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即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自此,关张二兄弟誓死为玄德打拼天下,无怨无悔。这是情,手足情,英雄惜英雄。

念“三国周郎赤壁”不禁想起赤壁之战:周瑜用假书信让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庞统来献连环计,诸葛亮足智多谋,“巧借”东风。才使得曹操几十万大军几乎一败于此。

抛开火烧赤壁孙刘联军大胜不谈。且说周公瑾曾多次在心中暗思:“孔明之才胜吾十倍,如不除,必为江东后患”“既生瑜,何生亮。”这些话正证明了周瑜的心胸有多么狭隘。

但是,周瑜并非只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周公瑾在临终之前仍然不忘嘱咐众将:“汝等善事武侯,共成大业。”由此可见,周瑜也是一个忠心为主的人,只可惜妒忌毁了他的一生。

每每看到用以祈福的孔明灯飞上天空时,就会想起那个被司马懿称为“天下奇才”的诸葛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六出祁山、智取汉中、木牛流马、巧布八阵图等诸多事件,都无一不证明了孔明的“奇”。昔往日,刘备三顾茅庐,重用孔明,玄德拜其为军师,在为关张二弟雪恨时,被陆逊火烧了七百里军营,病危在白帝城向孔明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可见,孔明的功绩之大,可孔明并没有自立为王,而是辅佐刘禅继位,忠心不二。我想孟获的七擒七纵,也证明了孔明的胸襟之宽广……

后来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品着《三国演义》,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读后感与人物赏析高一怎么写四

a。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上承汉文化,下启西晋统一全国。教材内容较为单薄,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足。我利用多媒体来开发课程资源,采用地图在课件上的直观呈现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b。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表现欲强、思维活跃。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常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课件中我主要用地图、动画、图片来使抽象历史形象化。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a。“鱼”: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课标内容标准】

b。“渔”: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

1。从史实归纳出历史论断的方法;

2。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曹操)的技能;

c。“欲”:

1。激发学生渴望统一、热爱和平的情感;

2。使学生形成主动了解历史知识、研读历史资料的愿望,形成古为今用运用历史经验的愿望。

重点、难点:

其中教学重点是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积累历史知识的角度出发,我将其确立为本课的重点。突出重点的策略是看图说史强化记忆。)

难点在于客观、辩证地评价曹操。

(难点难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突破的关键在于牢牢把握“论从史出”的利刃。)

为了顺利实现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我选择采用“精问启导,情境再现”的教法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

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还原历史,组织学习活动。这点将在教学过程三环节中一一体现。

教学过程的三环节实质是:导入—新授—拓展。

(一)现实出发,设疑激趣

课前,我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来营造氛围。上课伊始,我提问学生:你知道三国中的哪些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后我指出:历史上的曹操,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称他为“奸雄”,还有人唤他作“奸贼”,你怎样评价曹操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三国,首先去了解曹操。(历史学习从现实开始,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感知理解,归纳建构

新授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四步走:初步感知——情景再现——话说曹操——梳理巩固。

第一步:初步感知

小组合作学习,从课本中提取相关信息,完成填表竞赛卡。

战役

名称作战

时间作战

双方战役

特点战斗

结果原因

分析意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教师暂不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让学生随学习深入自主校对。这样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实现初步感知。

第二步:情景再现

知识重点1——官渡之战

①幻灯片定格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上,我提问学生:

东汉末年人们的生活环境怎样呢?人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北方有实力的割据政权有哪些?

(让学生通过感性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理性认识人民对和平统一的向往。明确袁、曹势力,引出官渡之战。)

②结合课件演示,学生简述官渡之战的概况,再结合史料交流探究——曹操为什么能以弱胜强打败袁绍?

引导学生归纳: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知人善任,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袁绍傲慢轻敌,不能听取正确意见。

③出示《官渡之战后形势图》,引导学生认识官渡之战的意义在于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那么,下一步曹操统一南方面临的对手是谁呢?

知识重点2——赤壁之战

①学生结合课件演示简述赤壁之战的概况,再交流探究——赤壁之战曹操以多败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确: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曹操骄傲自满。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曹操还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根本原因)

②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自主校正填表竞赛卡,完成对知识重点的强化积累。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会给三方带来什么变化?

知识点3——三国鼎立

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让学生完成填图练习,教师再课件演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识点4——三国经济

请三名学生分别代表三国谈谈本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图片我将引导学生明确以下要点:(课件展示)

新授第三步:话说曹操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曹操的故事?请同学们联系与曹操相关的史实,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曹操。

“熟悉”了曹操,再指导学生:以史为据评价,看主要功绩,做到全面客观、一分为二。难点的突破迎刃而解。

新授第四步:梳理巩固

1。梳理板书

师生共同回顾,图文示意,梳理板书。不仅归纳了“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位人物、五个时间”的知识点,还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实现历史知识树的建构。

2。课堂抢答

是对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检测。

(三)拓展迁移,古为今用

1。以古启今

你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位人物?他的为人品质给你哪些启示?

2。以今寻史

有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陆与台湾的分离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何相似之处?请同学们课外查阅相关史料进行比较归纳。

使学生形成主动了解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经验的愿望,让历史学习“从现实中来,回现实中去”。历史与现实无缝对接。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我在尝试“以一根主轴串联所有历史知识、用一个问题落实所有知识点”的模式,于是本课的设计我从“评价曹操”切入;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利用图片、地图、图表、音像等媒体来创设情境,学生便能走进历史去理解历史。凸显了“信息技术为课程服务,信息技术与课程交融整合”的理念;注重加强历史与现实间的联系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借此机会想和专家们商榷的是:这是否完全适用于世界史的教学?

请多多指教,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