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健身成果,激励自己继续向目标迈进。避免流于表面,应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原因。这里有一些优秀的总结模板,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参考。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一
[摘要]从体育欣赏的方法入手,对欣赏比赛的形式与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学生体育欣赏的方法并得出结论。实现体育教学与体育欣赏有机的结合,以全面发展学生为中心,与终身体育锻炼接轨,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
体育欣赏是人们生活方式多元化和体育文化大众化、生活化的产物,它可使个人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因此,有必要对体育欣赏的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让学生掌握体育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欣赏能力;使体育教师能在体育教学目标、思想、内容与方法中结合体育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1.1欣赏体育精神从整体上说,它包括竞争精神、自我超越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体育比赛的最大魅力在于永恒的竞争,在于有规则的公平、公开、公正(平等、和平)的竞争。从运动员的内在智慧及精神的角度观赏体育竞赛,竞技体育最能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比赛不仅比技术,而且比战术,比智慧,比精神。如篮球、排球比赛中如何发挥身高优势或避开身高弱势等。
1.2欣赏比赛的形式与过程竞技体育比赛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欣赏直接对抗性竞技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手球等球类项目以及拳击、摔跤等个人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个人技术的运用和整体战术的'配合以及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那种勇于承担责任、视野开阔、豁达合群和大智大勇的精神状态。(2)欣赏对比性竞赛项目。包括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这类项目比赛的特点是对比,要求运动员按规定条件和动作质量去完成比赛的技术动作,比赛中强调动作难度、美观和富有艺术性。(3)欣赏记录性竞赛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那种你追我赶的拼搏精神及勇敢坚毅、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1.3体育欣赏特性体育欣赏特性一般有直觉性、创造性、趣味性、超越性等。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欣赏直觉性教学,使学生的感性世界具有丰富的精神多样性。结合体育欣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多方位创新能力。依据体育欣赏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提高对该项目的欣赏水平,养成习惯、培养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要多利用体育欣赏的超越性,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增强自信、担当责任、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促进学生心理正常发展。
2.培养方法。
2.1体育教学必须增加体育欣赏基本知识传授,才能满足学生对它的渴求。根据培养目标内容来看,只有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了解体育必须通过体育欣赏的手段,体育欣赏就是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通过它,才能懂得健康的含义,才能通过观察、思维、创造去进行体育实践,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学大纲上根本没有这些内容。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有体育欣赏方法的基本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把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增加学生想要的知识传授。为形成终身的体育习惯作准备。
2.2加快对体育欣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满足现代学生需求。只有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完善体育科学体系,才能更有效地去指导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3重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化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体育文化的产生是满足人类的需要,体育欣赏也是现代学生的基本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才能满足现代化学生的渴求。
2.4加强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必须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体育物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医疗保健、饮食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为学生安全,健康、生动活泼的成长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物质环境。另一方面是体育精神环境,(网络、校园文化、座谈交流会等)让学生处处可以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他们需要的体育文化知识,感受到体育人文的亲和力。
2.5加强体育老师对体育欣赏知识的培训。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不仅仅是学习几个体育动作,而是对体育全方位的需求。体育老师是传播体育的文化人,这就给学校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达到纵横结构上的合理、尽力满足学生渴求体育欣赏知识的要求。
3.结论。
体育欣赏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许多对发展学生个性起着良好作用的潜在因素,我们只有充分挖掘,利用多途径向学生传授和传播体育欣赏的基本知识。并结合影响因素进行合理优化教学,让学生去真实地感知欣赏体育比赛和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爱好体育,谈论和欣赏体育,并参加体育,形成“欣赏体育热”,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最优化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通过论述欣赏体育的方法、了解体育的特点、提出对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体育欣赏对于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于现代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于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认识是绝对必要的。社会体育的哲学基础是生活世界,体育回归生活正成为世界体育发展的时代潮流。21世纪人们把体育与人民生命历程和人的基本权利联系起来,使体育向生活化、终身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标志着体育的发展是以人文为目标重新定位和以健康为目的的重新定向。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必须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满足学生文化生活的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欣赏中,关注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从而实现欣赏与实践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动力和自激互动的内在活力,使社会体育及其欣赏与实践的驱动力源于人们内在的生活需要。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二
摘要: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教师往往只对学生的运动负荷和运动量十分重视,而比较忽视学生运动后的放松恢复。如果只片面强调训练的质量,注重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而不重视放松恢复方法,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极度疲劳,严重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影响下一课的训练。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放松后恢复的手段,因为学生身体恢复不好,会影响下一级质量和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运动后放松康复提高运动性能和伤害预防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学生;体育教学;放松活动。
一、研究目的。
“放松是通往冠军之路的捷径”这句话在体育界已成为一条金科玉律的真理。这也充分证明了放松活动在体育活动的意义。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身体,有时是激烈的、紧张的,所以容易疲劳,尤其是在高强度的时候,心脏可能严重缺血,这样的一个突然停止运动引起的静脉血液回流的问题,是不正常的血液循环,可引起恶心和头晕,产生呕吐。同时,人在没有氧气的剧烈运动中,肌肉中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释放能量,会产生大量的血乳酸,当肌肉中的血乳酸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暂时的肌肉疲劳。因此,如何使运动产生的乳酸被氧化或分解呢?那就要必须进行放松活动。
二、研究方法。
休闲活动是实践环节。在不同项目练习中,引起肌肉疲劳部位各不相同,必须根据其实践项目的特点,设计各自的放松方法。
1.放松方法种类。
(1)放松操:是教师根据课的需要编排的、配以抒情轻柔的音乐、有各种舒展缓慢动作的节律操。
(2)抖动放松:是学生自己或相互间抖动上下肢肌肉来放松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高强度运动和上下肢力量练习后。
(3)瑜珈术:是源于古印度的一种身体柔韧练习方法,用于放松时可配以舒缓的音乐或大自然的声响效果,用缓慢的动作体验各种特殊体位,拉伸放松各个肌肉群。
(4)太极拳、太极剑:中华武术库中的瑰宝,柔缓的太极动作适合全身肌肉关节的放松。
(5)坐地放松操:坐在草地或地板上用柔缓动作练习的、类似于芭蕾地面基本动作的放松操。
(6)相互放松法:学生两人一组或一组人同时对相关肌肉群进行的捶打、按摩、抖动的放松方法。
(7)波浪练习:学生单个练习手臂或躯干波浪可用于放松上肢或躯干,许多学生手拉手的大波浪游戏可用于放松肩背。
(8)模仿放松法:模仿动物、卡通人物、机器人等,配以轻松诙谐的`音乐放松身心的方法,适合中低年级学生。
(9)呼吸导引术:用深而缓的呼与吸配合简单、舒展的动作,对机体与神经系统进行放松(吸收了古代导引术和气功的练习法)。此方法适合长距离项目后的放松。
(10)游戏法:组织一系列轻松的游戏,调节身心。如老虎与猎人游戏等。
总之,放松整理活动一般在缓和性练习、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
2.肌肉放松的方法。
(1)头部练习。第一个八拍:一低头,二抬头,三向左,四向右,五至八拍逆时针方向旋转3600;第二个八拍:一低头,二抬头,三向左,四向右,五至八拍顺时针方向旋转3600。
(2)放松肩臂练习。两臂自然放松下垂,一拍提肩部,二拍放松肩部,三四拍重复一至二拍,五至八拍逆时针方向旋转肩部;第二个八拍:一拍提肩部,二拍放松肩部,三四拍重复一至二拍,五至八拍顺时针方向旋转肩部。
(3)体前屈、体后屈。两腿左右开立,比肩稍宽,开始体前屈,双手尽量往前下方伸,静止5分钟至6分钟,然后成直立姿势;再身体往后屈,送髋,双手往后下方去触及脚后跟,静止5分钟至6分钟,然后成直立姿势。
(4)体侧屈。两腿左右开立,比肩稍宽,开始身体往左体侧屈,左手尽量往左下方伸,然后换个方向,身体再往右侧屈,右手尽量往右下方伸。
(5)大腿前群肌肉伸展练习。
站式练习:用左腿站立,右手握住右踝,缓慢地向上拉,感觉到腿前肌群得到了伸展后,保持8秒;换右腿、左手重复上述练习,也保持8秒。至少重复两遍。
卧式练习:俯卧地上,使左腿伸直,用右手捏住右脚脚面并缓缓拉向右臀,保持8秒;然后换成左手拉左腿,同样停留8秒,至少重复两遍。
(6)弓箭步压腿(两腿前后站立,超过肩宽,左右弓步下压8拍)。
跨栏步压腿:坐在垫子上,左腿伸直,右腿屈膝弯曲,左手及上体前倾去触及左腿,右手往后伸直,下压8次;右腿伸直,左腿屈膝弯曲,右手及上体前倾去触及右腿,左手往后伸直,下压8次。
仰卧练习:仰卧地上,右腿微屈,右脚全脚掌着地,左腿上举,双手握住腿部,并把左腿轻轻向上体拉近,左腿不能弯曲,停留8秒,两腿轮流进行,至少重复两遍。
(7)双臂画圈。自然站立,目视前方,双手自然下垂,而后如同跳绳,双臂向后、向上、向前、向下画圈10次,接着反方向画圈l0次。
(8)扭腰。自然站立,脚与肩同宽,双手撑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紧顶肾俞(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先按顺时针方向大幅度缓慢转动腰10圈,续以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
(9)臀部伸展练习。左脚前交叉右脚站立,上体前倾手触脚面,保持8秒,做完左腿做右腿,至少重复两遍。
3.心理放松的方法。
(1)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竞争性的比赛和训练,得到胜利取得成功的学生,大多是喜庆和欢乐的,这就使得“失败”的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有一定的压力,会感到与同龄人或队友实践训练只是陪衬,再努力也是白搭,从而失去了实践的信心和热情。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影响了他们今后的学习。针对这一现象,放松练习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放松。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简短、幽默的语言和故事来激励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因为好的游戏可以让他们暂时忘记失败,消除精神疲劳。
(2)大笑法。在下课前,教师可以有组织地让学生一起大声笑,笑出声,尽情开怀大笑。这样会使学生很放松地忘记一切,放松自己,消除因为运动导致的神经紧张,恢复正常的肌肉工作能力,改善血液循环。
三、结果与分析(略)。
四、结论与建议。
教师在对学生放松时,要把放松肌肉和精神心理放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更好地掌握动作。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三
阿尔都塞在其《从资本论到马克思的哲学》这篇长文中提出了一种所谓的“征候阅读”。这种阅读方法就是“把所读文本中隐匿的事件挖掘出来,并在同一运动中将其联系另一不同文本,而这另一文本却作为必然的不在场存在于前一文本中。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阅读文本的空白而发现新的问题。对于苏格拉底的对话,我们也可以进行这种征候式的阅读。苏格拉底在与人对话中讨论的核心问题即是与美德相关的若干概念。正是在讨论这些概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但是如果我们将这类文本进行相互参照仔细考察的话,就会感到我们并不能那么乐观地对待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他的对话背后所隐藏的一些相当深刻的问题可能被我们所忽视了。本文即试图分析其中所隐藏的若干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的启示意义。
一助产与引产。
苏格拉底称其对话方法为“产婆术”。汉语学界通常将其译为“助产术”并且也不对这两个词语加以分别,但是事实上这样可能会阻碍我们对其方法的深入探讨。严格说来,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助产”并不是苏格拉底“产婆术”的重心所在。在我看来“产婆术”的外延应该更大些,因为所谓“助产术”其目的当然在于“助产”,然而“产婆”之职并非全部在于“助产”,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之目标更不在此。
在《泰阿泰德篇》中,苏格拉底阐释了其母所从事的产婆职业的特点。在这个对话中他提到了当时能够成为产婆需要的两个条件:一个是“过去曾经生育”;另一个是因为“年纪太大而不能怀孕生育”。只有这样的妇女才可以作产婆。对于产婆的作用,他说,一是“准确地判断妇女是否怀孕”;二是“使用药物和符咒,可以随意加剧或减轻产妇分娩的痛苦,可以使难产者顺产,也能在妇女怀孕之初想要流产时给她们引产”。由此不难看出,作为产婆在两个阶段起着作用:首先在妇女出现所谓“怀孕”迹象的过程中,判断她是否真的怀孕;其次在生产的过程中,或者是帮妇女“顺产”,或者是给妇女“引产”。显然,用“助产”这个词语就难以涵盖苏格拉底所说的产婆的几个作用。
然而,即使我们对上述两种译法不加区别而称苏格拉底的方法为“产婆术”或“助产术”,这种方法与他的母亲所从事的产婆职业也存在极大的区别。我们看苏格拉底是如何说的:。
我的助产术与她们的助产术总的说来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我的病人是男人而不是女人,我关心的不是处在分娩剧痛中的身体,而是灵魂。我的技艺最高明的地方就是通过各种考察,证明一位青年的思想产物是一个虚假的怪胎,还是包含生命和真理的直觉。
这段话对于我们理解他的对话的精神实质是很有益的。但我想其中最重要的倒不是他所说的他的助产术和他母亲的助产术之间的那个“惟一的区别”,即男人和女人、灵魂和身体的区别;而是他所说的他的技艺的“最高明的地方”,这就是“通过各种考察,证明一位青年的思想产物是一个虚假的怪胎,还是包含生命和真理的直觉”。他还说他运用这种“产婆的技艺”的目的是“用它来帮助年轻的男人,让他们拥有慷慨大方的精神和美的气质”。实际上,联系苏格拉底的对话,能否生产出思想的“胎儿”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判断是否真的怀孕”的过程。苏格拉底对泰阿泰德说:。
在考察你的论断时,我可能会把其中的一些判定为假胎。如果我对它引产,将它抛弃,请别像一位被夺走头生子的妇女那样说我残忍。人们经常对我怀有那样的感觉,并想指责我消除了他们孕育的某些愚蠢的观念。他们看不到我正在对他们行善。他们不知道神不会恶意对待人,也不知道我的行为并非出于恶意。我的所作所为只是因为我不能容忍对谬误的默认和对真理的压迫罢了。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以上所引的两段话中分析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和他母亲的“产婆术”除了有他所说的那个“惟一的区别”之外,还有着更大的区别。我们己经分析了产婆对于怀孕的妇女来说在两个阶段起着作用,当然最重要的是在第二个阶段:她们的最大意义就是在于让产妇顺利生产胎儿。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在怀孕之初的“引产”和使难产者“顺产”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它们都是为了减轻妇女的痛苦。
我们习惯上都将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分为四个环节:反讥、归纳、诱导、定义,但是我们也都知道他的对话从来没有在最后得出任何定义。尽管如此,苏格拉底仍然乐此不疲地不断与人对话,因为他享受的是对话的过程。这才是他的对话式的“产婆术”和他母亲的“产婆术”之间的最大区别。苏格拉底重视的是在对话过程中的考察:考察青年的头脑之中是“虚假的怪胎”,还是“包含生命和真理的直觉”。如果是“怪胎”或者是“假胎”,他就会毫不留情地“引产”或者说“抛弃”。事实上,在苏格拉底的判断下,还没有哪个青年怀上了“真正的胎儿”,他们怀上的都是些“愚蠢的观念”,是些“对谬误的默认和对真理的压迫”。所以他的“引产”是和“考察”紧密联系的,这和他母亲的“产婆术”是极其不同的。尽管他总是说要通过对话引出那个普遍的定义,但是苏格拉底的对话进程己经说明“助产”倒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引产”。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苏格拉底将他的对话比喻为“产婆术”并不恰当。因为“产婆术”有其最后的宗旨,即让胎儿顺利地“呱呱坠地”(我想在苏格拉底的时代引产也只是少数特殊的个案)并让其成长,不管它是丑陋还是漂亮。苏格拉底当然也有他的最后宗旨,即寻找适用于任何特殊的普遍定义,但他始终没有达到目的,因为这样的定义是没有的。这就好比在妇女怀胎之后,如果不能证明这个胎儿是十全十美的,就不能让他正常地出生,只能将其引产。
他的母亲的“产婆术”需要的是结果,而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体现的是过程,因为哲学探索不是生儿育女。我们愿意享受哲学探索的过程,但是大概没有哪个产妇愿意享受生产的阵痛,只是为了那个胎儿,她必须忍受。对于苏格拉底的母亲来说“产婆术”的目的主要就是来“助产”,但是到了苏格拉底这里,问题就另当别论了。所以也难怪美国学者斯东这样说:。
苏格拉底常常把他的辩论术比喻为产婆术—用提问题的方法套出他的对辩者的真正思想来。但是在《拉奇斯篇》中,像在别的地方常常发生的那样,他一个接着一个把这些思想刚出论辩的娘胎就加以窒息了。产婆似乎是个老手。
斯东的话不无道理,因为苏格拉底的对话的确具有这样的嫌疑。我们通过分析《卡尔米德篇》说明这个问题。这篇对话主要探讨了“节制”:苏格拉底谈到了节制的问题,为了证明卡尔米德是否有“节制”的品格,就让他回答“什么是节制”。卡尔米德第一次的回答是“所谓节制就是某种平静”,然而这个回答很快就被苏格拉底所否定。接着卡尔米德第二次给出答案,说“节制使人感到羞耻或使人谦虚,节制与谦虚是一回事”。这个答案同样遭遇了被否定的命运。于是卡尔米德不得不给出第三个回答,说“所谓节制就是做我们自己的事”。然而在苏格拉底的反驳下卡尔米德招架不住,克里底亚接过对话,并且又提出自己新的定义:“节制就是自我认识。”最后当然也以失败告终。
我们不能否认这几个答案都是很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否认它们或多或少地包含着几分合理的成分。如果把这些答案进行适当归纳的话,可能会得到更加合理的东西。但苏格拉底并没有接着任何一个进行分析,仿佛他的任务就是用来否定这每一个所谓的定义。在“什么是节制”这个问题上,他确实保持着自己的“无知”,但在如何揭露对方定义的片面性上,他是非常在行的。
苏格拉底在与人对话的过程中,总是以让对方给出定义开始。许多不熟悉他的对话风格的人经常在开始时进行经验的罗列,这当然需要得到苏格拉底的纠正,并且他有时还做出示范。我们知道,他在对话中没有哪一次得出了理想的答案,但是他在给对手做出示范时,却总能拿出近乎完美的.定义。譬如在《美诺篇》中,他问美诺“美德”的定义,美诺说了许多种美德,于是苏格拉底以“形状”和“颜色”为例告诉美诺如何定义;在《拉凯斯篇》中,为了让拉凯斯说出他关于“勇敢”的定义,他则说了“快”的定义为其示范。这就很难让人相信他所经常说的“无知”是否真诚。
实际上,苏格拉底所听到的那个神谕也就说明他去找别人对话,并非为了能够得到关于诸如“美德”之类的东西的普遍定义,而是为了证实自己是否真是最具有智慧的,而那些自称有知识的人却是真正的无知的。在这方面,他得到了答案。
二怀疑与诡辩。
苏格拉底生活在智者运动的时代,他也深受智者的影响,所以他的对话不仅具有很强的怀疑精神,而且同时也有很浓的诡辩色彩。
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说苏格拉底与智者有许多共同点,其中之一就是“对于一切看来只不过以传统为依据的事物持批判的态度”。如果从苏格拉底追求知识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知识则只能是常识、意见,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这些传统的看法只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而不是理性的基础之上,因而是不全面的。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精辟地分析了苏格拉底的原则:。
我们的知识仓库是建立在沙丘之上的,略受袭击,全部大厦就会坍倒破碎。我们必须清理自己的观念,了解用词的真正意义,正确地为所用的概念下定义,确切地知道我们所说的是什么。而且,我们要有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要证明我们的论断,要思维而不是猜测,要对我们的理论加以检验,用事实予以证明,参照事实进行修改和纠正。
梯利对苏格拉底的这种判断无疑是正确的。这段话很容易让我们想到笛卡尔的哲学思路,这就是典型的怀疑精神。不同的是,笛卡尔是首先将日常认识搁置起来,寻找所谓的“第一原则”作为知识的基础;而苏格拉底在怀疑日常意见的真理性的同时,试图从中提取出绝对的东西。也正像策勒尔所说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索总是从经验出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苏格拉底是以经验来推翻经验的。因为经验的东西是不能囊括所有经验的东西的,所以他在对话中总能成功的推翻对方以经验为基础而下的定义。
苏格拉底的对话,尤其那些讨论定义的篇章,的确很能体现他的审慎的辩证态度。但是也就是在这些对话中,也渗透出他那难以觉察的诡辩色彩。
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如何以诡辩方式推倒传统的看法或说推倒那些在经验基础之上的意见的。比如在《卡尔米德篇》中,他让卡尔米德回答什么是节制,卡尔米德说“节制就是某种平静”。为了推翻这个所谓的“定义”,它首先将“节制”与“好”联系起来,说“节制属于高尚的和好的这一类事物”,然后列举了生活中许多平静并不是“好”的情况,那么在这些情况中平静当然不是节制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推理下,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说:“节制并非平静,节制的生活也并非平静的生活,因为人们都承认有节制的生活是好的,根据这种观点来看节制的生活肯定不是平静的生活。”但是,如果作为品质的集合“好”和“平静”有一交集,而“节制”则正好包含于它们的这一交集,这同样能够满足他对三者关系的讨论,却不能由此否定卡尔米德的观点,也不能得出他的结论。苏格拉底的方法其实是将个别情况武断地扩展到普遍情况从而抹杀了卡尔米德观点的合理性。在卡尔米德那里“节制”本是“平静”的特殊情况,但他却将“节制”与“平静”等同起来;“节制”本来也可以是“好”的特殊情况,但他又将“节制”与“好”等同起来。这样,由于“平静”与“好”之间存在冲突,所以“节制”也就无法用“平静”来定义了。所以,他的这种反驳实际是不成功的。
那么难道苏格拉底不能将普遍与特殊区分开来吗?我想他区分得是很清楚的。比如在《美诺篇》中,他要美诺拿出一个“美德”的定义,美诺首先说了男人的美德、女人的美德、孩子的美德、老人的美德,并说美德的种类有很多。但是苏格拉底说:“我想要一个美德,但却发现你有一大群美德可以提供,就好像发现了一大群蜜蜂。”他要的是“使它们之间无差别并且全都相同的这个性质”,是“贯穿于各种美德的美德”,他所寻求的是具有普遍性质的“美德”。苏格拉底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普遍定义。显然,如果他不能区分普遍与特殊,他就不能提问,也就不能以对方无法达到他的目的的理由推翻他们提出的具有经验特色的观点。
在《美诺篇》中,苏格拉底的论证也存在着其它逻辑上的错误。美诺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给“美德”下了定义:“对优秀事物的向往和有能力获得它们。”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美诺认为有人“向往恶”,有人“向往好”。很明显,美诺这里所说的“优秀”或者说“好(善)”都是道德意义上的,是以群体的利益为标准的。而苏格拉底在随后的论证中说,如果向往恶有时会带来伤害(这是美诺同意的),而伤害可以看作不幸,人们都是追求幸福而避免不幸的,所以对好事物的向往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如果我们认真思考的话,不难发现苏格拉底在后来使用的“伤害”己经不是道德意义上的了,也就是说己经不等同于道德意义上的“善恶”之“恶”了,而只是有损于个人的利益。避免个人的利益受到损失并不能说他在追求道德意义上的“善恶”之“善”,而只能说他在追求个人所认为的“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在考察对方定义的过程中,经常会以一种在逻辑上出现问题的论证反驳对方的观点。这种带有诡辩色彩的论证完全可以说明他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对方得出一个定义,而是要否决对方得出定义的任何一种可能。所以我们可以说,他的所谓“产婆术”的目的根本不在于“助产”,而只是施行一次次的“引产”,来证明他的对手所怀的都是些“虚假的怪胎”和“愚蠢的观念”。
三实证与形上。
亚里士多德说:“两件大事尽可归之于苏格拉底—归纳思辨与普遍定义,两者均有关一切学术的基础。”我认为,也正是这两点使得苏格拉底的对话没有因为具有智者色彩而流于单纯的诡辩,没有彻底成为像阿里斯托芬《云》中所说的那种胡搅蛮缠式的“不败的逻辑”。我们也可以说,苏格拉底以智者的方式结束了智者。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苏格拉底已经把这两者成功地运用于他的哲学探索,或者说将这两者成功地统一于他的哲学探索。亚里士多德只是指出了他在这两点上对于哲学的贡献。我们说苏格拉底是在这两个方面为后人的研究指出了方向,甚至可以说他是以一种殉道的方式为后人的研究指出了方向。苏格拉底的肉体被法庭宣判了死刑,然而他的追求绝对定义的哲学思考却被他的对话方式斩断了头颅。他的“归纳方法”和“普遍定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却没有第二个人继续按照他的方式探讨他所追求的那种事物的本质所在。
苏格拉底寻求普遍定义的理性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危险。因为在他的心目当中,“知识先于实践”,正如张志伟教授所说的:“按照他的观点,我们只有认清了事物的真相,才能把握事物的本性,把握了事物的本性,才能把事情做好。现在的问题是,人们不仅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少真实可靠的知识,而且通常都是在盲目无知的情况下参与政治生活的,这就是雅典衰落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只有人们知道了“美德”是什么,并将其实践于政治的时候,才能够治理好整个国家。但是在他的方法和目的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悖论:他的目的是达到事物的绝对定义,然而他的方法却是经验归纳。他在追求事物绝对定义的过程中不能明白普遍是不能完全覆盖特殊的。由于具有像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家庭相似”的特征,我们很难从描述的角度达到包含所有特殊的那个抽象的彼岸。他的目的在于实践美德,如果按照他的理论“美德即知识”的话,如果在没有关于“美德”的知识,在没有掌握“美德”的普遍性质和绝对定义的情况下,那么美德的实践就会遥遥无期。这种危险正如基托所说的:。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尽管他没有关于美德的定义,却并没有影响他在生活中实践美德;尽管他没有关于勇敢的定义,也并没有影响他在战斗中表现勇敢。这里我们将他与孔子作个比较还是有益的。孔子并不是像苏格拉底那样试图从经验上升到无法达到的那个抽象,而是采用了从普遍下降到特殊的过程,他不是先由特殊归纳出“仁”的普遍定义,而是在首先确立了“仁”的思想之后,将之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对于不同的人,他会给以不同的关于“仁”的答案。不可否认,孔子的这种方法更有利于道德的实践。苏格拉底始终在追求着绝对的定义,但是他的方法却使他的目的成为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他的对话总是在经验中展开,仿佛他相信事物的定义应该来源于经验,但他不是从经验中提炼抽象,而总是以经验排除经验。比如,他知道“勇敢”有多种表现,但他不是从这多种表现中抽象出一般(当然这个一般也不是绝对的),他能够清楚地区分特殊和一般,但他却不知道特殊和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而抛开个体去追求那个所谓的绝对定义。
所以他的对话以辩证的方式与真理擦肩而过,他的对话反映了哲学思维和日常思维的冲突。黑格尔说过:“哲学的观念常常正是通常观念的反面;而我们通常所假想的观念每每发现与事实不符。确实是这样的,在思辨的领域之中,我们需要哲学思维的参与;但在日常生活的领域之中,哲学思维有时会形成一种阻碍的力量,当然也许这种哲学思维是将人们引向“善”的。苏格拉底没有处理好日常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关系,这在客观上也可能会阻挡人们求知的道路。但哲学家们好像都有知难而进的勇气,他们沿着苏格拉底的道路继续前进,不过并没有按照他的方式。他的伟大弟子柏拉图直接拿出“理念”,解决了他的老师始终没有解决的普遍定义问题;而亚里士多德发展出的三段论法和“种加属差”的定义法则展示出了逻辑的力量。我们知道,归纳法在培根那里获得新生,但他也没有以此去追求苏格拉底式的普遍定义。他们都在以各种方式试图摆脱苏格拉底方法中所存在的那种实证路线与形上目标之间的内在困难。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四
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课标》对我们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通过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音乐课程的教学,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考核。考核初中学生音乐成绩,就是对初中学生音乐成绩的评定,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总结教学经验。
农村很多学校,对音乐学科还不够重视,没有专职音乐老师,音乐课时数也不足。不少教师对学生成绩考核还不够全面。有的教师到学期结束阶段,指定一首歌曲让学生唱一遍,根据自己的主观印象,在记分簿上打上分数,就算考核结果。还有的老师根据其他学科成绩,在记分簿上打上分数,也算考核结果。还有些老师毫无根据地在记分簿上打分数,也算考核结果。这些非考核的考核是不符合《课标》要求的,也就难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什么实施素质教育了。
笔者认为,考核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的音乐成绩,应力求体现《课标》中规定的要求和基本任务。只有这样,才是全面的。具体包括:唱歌、音乐欣赏、视唱、听辨、器乐演奏、音乐知识等各个方面。
考核初中学生的音乐成绩,笔者将它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
一、平时考核。
主要是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考核,在每节课的复习阶段对学生进行抽测,考核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唱歌。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已学歌曲的掌握情况,这里面主要包括唱歌的姿势、唱时的呼吸方法、咬字、吐字、发音、面部表情、感情处理、感情投入、动作表情等。其实就是考核学生的表现能力。
(2)唱游。这主要是对刚入学学生而言的。主要是看学生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变化进行有表情地律动,作即兴动作模仿。主要考核小学生用动作感受音乐的能力,也就是考核其创造能力。
(3)欣赏。这主要是对八年级、九年级学生而言的。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说出作品的名称、作者、作品主题、思想感情、作品风格、表现形式、表现手段等。通过欣赏考核,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审美能力。
(4)器乐。这也是对八年级、九年级学生而言的。主要考核学生的演奏姿势、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的掌握情况。
(5)音乐知识。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口答或在黑板上写出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
(6)视唱。把以前所学过的视唱全部写在卡片上,让学生抽出并看卡片唱曲谱。要求把音唱准,节奏唱正确、唱稳。
(7)听音。在做这项考核时,老师先在琴上弹出明确调高的音阶,然后再在琴上弹出一个或几个音,让学生唱出来或写出来。还可以把几种旋律写在黑板上,老师弹出一种,让学生选择。这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听辨能力。
二、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是对学生音乐成绩的一次全面性考核。笔者主要分笔试、口试、器乐演奏三个方面。
(1)笔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音乐知识、音乐欣赏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2)口试。一学期下来,学生已学了很多歌曲,他们对每首歌曲掌握程度怎样呢?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让学生自选本学期所学歌曲中最喜欢、唱得最好的一首作为考核歌曲。唱前学生可以自报歌曲名称,学生可以唱词,也可以唱曲谱,让学生尽情地唱,唱出歌曲的风格、情趣、味道。同时还要看学生唱歌的姿势、发音、咬字、吐字。这样的考核,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有上台表演的机会。
(3)器乐。各校所用器乐不同,可以让学生自选器乐,自选曲目进行演奏。要求奏出曲子风格,奏出情调,演奏技巧灵活。
最后把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综合起来就算该生的学期总成绩。这样考核才是全面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音乐素质,总结教学经验,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采用以上考核方法,必须在上好音乐课的基础上进行。根据《课标》要求,在音乐课上,我们教师要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要设计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要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音乐课上好,也才能有效地考核学生。平时不注重音乐教学,如何能考学生呢?相反,平时注重了音乐教学,我们就有理由去考学生,学生也会考出满意的成绩,学生考出了满意的成绩,他们对音乐课就会更加喜欢了,这样音乐教学和考核就形成了良性循环,音乐教学也就是《课标》规定的真正的素质教育了。
(江苏省新沂市唐店中学)。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五
一、原则:
1、全面性原则。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全面提高。
2、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练于乐。
3、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教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
4、安全第一原则。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活动主题:
以“运动、健康、快乐!”为主题,充分展示阳光体育运动与*同行的热烈、精彩场面。
三、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副校长)。
成员:*(团委书记,负责学生活动策划,建立相关资料)。
*(体育教师,负责学生长跑技术指导)。
*(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活动)。
*(卫生老师,负责学生健康保障)。
*(后勤老师,负责学生安全保障)。
四、实施内容:
第一阶段:(20*年1月6日――20*年1月8日)。
以体育励志为主题,带领、帮助和鼓励少先队员全员参与,积极参与,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地点;操场。
1、张校长、王校长做动员工作;宣布活动启动。
2、团委组织策划活动。
3、田永华老师做长跑技术及要领讲解。
4、环绕操场慢跑900米。
第二阶段:(20*年1月9日――20*年1月18日)。
以绿色*、人文*、科技*为主题,增进学生体质健康。
1、上传相应图片文字资料和有关信息。
2、宣传*知识,每周了解*内容。
3、每天推荐一名队员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体育爱好、运动收获。
4、每天环绕操场跑1500米,逐步提高速度。
5、团委和班主任老师对活动进行阶段性小结;班主任布置假期活动内容。
第三阶段:(20*年2月28日――20*年3月20日)。
迎*长跑比赛为载体,评选“阳光少年”,创造良好地迎*氛围。
1、恢复仪式,团委和班主任老师对寒假活动进行小结布并安排新的活动计划。
2、每天环绕操场跑1500米,逐步提高速度。
3、学校对长跑活动进行评选和总结。
4、仪式结束对个人活动成果进行奖励。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六
我几乎没有自己找语文习题写过,但是我喜欢在语文考试之前拿一本语文练习的答案来看,重点是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我会在上边做一些标记,总结常用的答题结构,标出答案中使用的高频词汇。这样做对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等主观题答题技巧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对照阅读古文的翻译也会积累更多的传记文体中常用实词虚词及句式。
数学学习方法:总的来说就是多做题,多总结。
数学对很多同学来说都是失分的科目,我认为数学的提高首先要多做题,做得多了速度自然就会加快,但是也不能为了刷题而刷题,要对同一类型的题进行总结归纳和思考,最终要达到从一定高度俯视试卷,毕竟数学卷子的考点是清晰而固定的。最后,如果数学基础确实薄弱,建议首先保证基础题不丢分,在基础题没有保证的情况下不要强攻难题。
英语短文改错可以采取排查法,第一遍先改显而易见的错误,第二遍仔细补充,第三边开始可以根据人称、单复数、时态、语态、冠词等常见错误点进行排查,有目的的寻找错误,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疏漏。
理综学习方法。
对于单一学科:首先要牢固基础知识点,弄懂所学知识。
物理大题和数学一样要多总结题型,多思考。
化学和生物有很多程式化的问题,要足够熟悉,形成条件反射。
对于理综考试要合理安排时间,因为题目不是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不要一直耗在一道题上不前进,会影响做后边题时的时间和心态。我当时的做法的做完选择题后先做生物再做物理最后做化学,但是每个人适用的方法都不一样,高考前的所有考试都是可以进行试验的,可以通过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七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不少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学科将成为生存的必需手段之一,计算机教学正成为面向21世纪的教学科目之一。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互动分析。
科技以人为本,生存信息化是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向,它所带动起来的人类日益密切的联系和沟通过程中,互动性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互动性反映的是联系双方的交互作用,体现的是主客双方在通讯联系、沟通过程中可能的角色转换,通过一定的反馈系统,互通信息,传递数据,各取所需,共同发展。由此发展起来的互动性产业,如互动电视,互动电话会议,互动网上购物,互动式教学等正逐渐发展并成为未来的主流。
一、互动性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应勤加思考,通过作业、测试、提问,上机练习等形式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力求在老师的指导下攻克自我的薄弱环节,并且由于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涉及物理电子学,信息处理,逻辑学,数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科目,涉及的教学范围比较广,教学难度相对增大,知识更新程度快,免不了存在教师和学生单方面忽视的知识环节,通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交流,教学信息有效反馈,新获取的知识和新发现的教学成果互补就能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素人才的重要途径,因而也就离不开教学过程中相互补充,及时反馈的互动性。
例如在美国流行的网上互动教学,就是以一方面通过学生个人在该学科的测试,其成绩依据程序由计算机统计分析,教学者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分析结果,设计不同的教学步骤和考核内容进行培训,同时又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从而一步步向既定教学目标迈进,这样的教学过程在计算机辅助分析下不断循环,能够起到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的作用。
二、如何有效发挥互动性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发展计算机软硬件使用的易用性。
众所周知,初接触计算机的人往往会觉得难以入门,或者在使用过程会因一点微小的失误而茫然失措,或者会为开关机先按哪个按钮而烦恼,中国的网络用户之所以占全国人口的极少比例其中一个原因不能不认为是上网使用的难度上。因而易用性是摆在全球软硬件开发商面前的重要课题。对于资源有限的学校计算机教学,就应充分在开发易用的计算教学软件上下功夫,试想撇开计算机硬件的复杂结构不说,软件难使用,难掌握,学生又如何有兴趣去接受,这方面全球软件开发商作了不少努力,如使软件界面图形化,可视化,采用鼠标按钮式方便操作等,提供大量的多媒体开发工具,大大增强软件的易用性,这在我们设计多媒体教案,教学软件过程中也应注意从易用性入手,特别是某些对学生进行测试的教学软件或用于浏览的电子读物的设计,易用性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教学,这也发挥互动性的前提。
其次,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这是体现教学的互动性的关键所在。
身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就等于获得财富,教学过程也不例外。教学信息可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教学时的课堂气氛,作业的完成情况,测验、考试情况分析等方面,还有学生的提问,发现、创新、实践方面也能够获取教学信息,同时教学者本人也要努力关注有关教学知识,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在教学中进行反馈和补充,掌握了这些教学方法和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统计分析,评估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的侧重点,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围绕互动性而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我们强调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一知识环节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在及时收集教学信息时对不同学生实施因“人”施教,如思想上不想学的学生,可配合思想教育,沉闷的课堂教学可结合教材适当采用视像、音频、图片、幻灯等多种的媒体教学加强教学效果,难以理解的部分则可以放慢教学速度,详加讲解,通过上机指导实践使学生掌握等,要求教学上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教育。此外不仅要因“人”施教,还必需因“教材”施教。计算机科学信息化的更新程度一日千里,同时职业教育要肩负培养具备社会就业的计算机技能的人才,因而教材的更新周期也会相当快的,故教师应在不断留意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互联网等资讯或学生自我反馈等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及时选择合适教材或参考书籍指导学生学习。总之,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并实施多种形式教学方法,正是教学互动性的追求目标。
最后,通过实践指导,激发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吸收,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个人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学、乐于去学。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尤其应该重视实践指导,往往部分课堂上难于理解的知识环节,通过学生亲自上机实践,教师从旁指导,更易于学生克服薄弱环节,并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个人的学习兴趣,并不断在实践中主动探索,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共同讨论,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中的互动效果。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的互动性体现教学双方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的交互作用,符合教学的最终目标,有利于培养善思考,高质素的人才,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互动式教学正逐渐成为一门新型教学方式,期待大家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不断探索,开拓创新。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八
摘要:本文通过对激励式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起到的推动作用,并且总结出一些对策与意见,以此对未来的体育教学提供参考建议,促进当代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激励式教育;高校体育;体育教学。
师生之间在相互欣赏的基础上来开展教学活动,这个过程就是激励教育。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仅可以给学生带来正确规范的引导,而且可以体现对学生不足之处的包涵精神及对大学生优点的表彰作用,而采用激励式教育还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提供一个和谐、愉悦、欢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其中充分得到成长。可见,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激励式教育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对提升的体育教学质量及体育兴趣是一个十分有效可行的办法。
1、激励式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日常的教学中,某些不经意的方式可能会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高校体育的教育方式与其他学科相比,需要掌握更好的技术要求,但是可能会因为教学整体性的不完善或者是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教学中教育方式的不足等影响,学生对完整的教学动作不能够完全地吸收,对体育的内涵不能够很好地理解。
但是通过利用激励式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亲身示范,将每一个教学动作都详细地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都有显着的提高。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都不能及时地知道自己在训练中的错误,更不用说及时地改正,而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因为学生人数较多,无法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教学,只能够对普遍学生的明显错误进行修正,这也就导致了教学训练的实际效果受到了大大影响。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激励式的教学方法去教导学生,亲自示范规范动作,让学生能够自我意识到不足,并且自我改正。而且采用激励式教育可以较好地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个了解,及时地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相符的教学方案,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的进行,有效地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促进高校体育教育能够良好地发展。
2.1、根据大学生的兴趣来开展。
当代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强,这也是导致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高校进行体育教育过程中,要充分鼓励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上取得的进步,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且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开展激励式的教育。
首先,可以对大学生的身材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教师尽可能地根据不同大学生的不同身体条件和素质,分别采取不同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体育教育。虽然,高校在制订体育教学方案时,制订了严谨、统一、科学的教学计划,但是教师在不违反学校的相关教学规定的前提下,还是能够在一般技能教学及共性指导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并且通过激励式教学的方式对大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及体育素质起到促进的作用。
2.2、根据大学生的特长来开展。
可以依据高校大学生的特长及特点进行划分,总体概述为2个形式的内容,并且以此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式的教育活动。第一,对学生的个人特长进行对比,对大学生过去学习过的体育项目进行了解,并且让学生发现自己比较擅长的体育项目。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比较熟悉的体育项目。再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评估,帮助大学生制订一个完善、科学、有效的计划,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这样才可以将大学生的特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例如,喜欢打球的大学生,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篮球技巧培训或足球教学等教育,促进大学生的特长发挥和发展,以此提高大学生的体质。第二,与其他人做比较,发现特长所在。在对大学生之间进行比较中发现,虽然当代大学生体质整体性在下降,但是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测试,高校大学生在柔韧性、体力、速度等方面还是可圈可点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地对大学生特长进行了解把握,大力夸赞学生的特长,积极鼓励大学生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去,以此全面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对奔跑速度较快的大学生,教师可以正确、科学地引导大学生练习短跑或接力跑等,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大学生不断坚持训练,以此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2.3、利用鼓励的形式来开展教育。
鼓励的形式所指的也就是对有进步的大学生们进行鼓励,如大学生在某个与体育有关的方面取得了进步,那么就应对大学生加以赞许,并鼓励他继续奋勇向前。即便是点滴的进步,或是在个人优点上继续发扬而形成的微小进步,教师都需要多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并告诫他们这种进步不仅仅是对他们的体质提升有好处,同时也帮助了他们改善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
2.4、利用理解式教育形势。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某些大学生可能会利用一些借口、原因及理由来逃避体育训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只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中那样去指责和批评学生,而是应尽量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试图理解他们。并且通过学生的角度,去积极地支持、赞同、认识他们的观点,然后帮助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以避免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此外,教师必须责无旁贷地以一颗真诚、用心的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到他们一片苦心的同时,也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产生对体育的理解与进一步认识。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能够适应大学生现状的自由、快乐学习法来推动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合理地引导、督促他们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3、激励式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3.1、摆正教学态度,多多鼓励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虽然这种鼓励看似平凡,可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大学生正能量,使他们感受到来自校园与教师的温暖。此外,教师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正视自己的教学态度,因为只有教师将态度摆正,以正能量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学生们才能够从中领悟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并树立终生的体育意识。
3.2、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所以,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对不热爱体育,甚至对体育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教师们应多多关注,对他们进行合理引导,并帮助改善他们这种心理状态。例如,现如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且难以摆脱对电子产品的依赖。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点来想办法将学生对网络的热情转移至体育中来。其次,许多大学生会产生对体育的抵触心理,主要是源于体育运动对身体能量所产生的消耗性。
而且还有一些体育项目极具危险性,也会导致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学生不热爱体育,甚至抵触体育。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将大学生对体育的这种抵触进行转移。例如,通过对轻松体育课堂氛围的营造来激励学生的拼搏、挑战精神。或是将体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多样化,适当引入一些有趣的体育游戏等,以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3、培养大学生的优点。
由于高校大学生已经进入青年阶段,所以他们自己自身的优点与缺点已经基本养成。因此,这就要求各高校的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大学生的自身优点,或是与他人相比较来说的优点进行延伸,站在激励的视角去发展他们自身已经具备的优点,将大学生正确地引导至体育活动中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可以通过2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兴趣与特长优点。首先,是特长优点,根据前面所说的,每个大学生已经根据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体育特长。所以,教师要对这一点充分进行利用,积极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点继续发扬光大。其次,就是大学生的兴趣。有的学生可能在某些体育运动上接触的并不多,或者是不擅长,但是却有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激励他们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并开展专项性教学来对大学生们进行体育方面的提升。
3.4、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日常实践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们感受自己的进步,这对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体育成绩来说是很有效的,也是激励式教育中的重要要点之一。
首先,在每一次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都需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全面的认识,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取长补短,避免自己的弱势,发挥自己的优势。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看见自己在体育上日积月累的进步,无论进步的大与小,哪怕只是点滴的进步,教师都需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以协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体育运动中更有行动力。例如,教师可以实用一些量化形式,像是对学生的分数进行判定,额外增填评语栏给每个学生,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来激励他们。或者是将大学生在学校运动会或者是一些其他体育赛事中的表现以直观数据展现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整体进步,从而营造良性的学习氛围。
4、结语。
如今时代,大学生们普遍体育积极性低,且整体身体素质也呈下滑趋势。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激励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及体育能力来说,都能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但是,想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激励式教育彻底贯彻落实,就需要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大学生面对体育学习,合理激励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提升教师的主动性、包容性与创新性。使得大学生最终能够在与教师共同进步的同时也树立终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九
摘要趣味体育授课方法是转变学生体育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营造学生创新思考与实践动手的氛围的需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张扬个性发展、贯彻“阳光体育”和“快乐体育”的需要。
笔者认为,只要大专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围绕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授课方法、围绕教学方法设计趣味性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添加趣味性教学内容就能有效提高大专院校体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运动中去尝试、理解、掌握、创新运动的乐趣,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使体育服务于学生。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趣味体育概念开始形成,在形成过程中出现很多种叫法,如大众体育竞技项目、趣味运动、夺标运动、趣味夺标运动、趣味游戏等[1],但其含义基本一致,强调体育的趣味性。
将趣味体育的方法和理念引入课堂教学曾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体育教学实践的深入,趣味体育的教学效果逐渐回落[2]。
一、实践意义。
趣味性授课一直是教师在完成大专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任务中追求的,也是学生在学习中要求的,一方面,趣味性授课可培养教师对专业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趣味性授课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致和兴趣,是学生喜爱专业并将之作为终身事业的动力之一。
虽然不可能每个人都终身从事体育运动,却可以每个人都终身保持规律的体育锻炼,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对大专院校体育课堂教育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灵活掌握要领、灵活运用技巧到课堂教育教学之中。
大专院校体育趣味性授课方法采用的直接意义在于转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态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和娱乐性强,教学中鼓励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和锻炼,既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又体现了“阳光体育”、“快乐体育”的宗旨,能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3]。
二、方法邹议。
长时间采用一种或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无新意,不能很好的保证教学效果。
可在某一授课内容中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授课方法、生动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创造自主创新的学练空间以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授身体平衡知识和学习习近平衡技能前引导学生玩“金鸡独立”游戏,这样切入课程的方法可使增加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认识,提升课堂授课效果。
在趣味性授课方法的选择上要注意:有趣的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内容;有趣的教学方法设置的目的是要提升教学效果;但有趣不能以牺牲学生的人格为条件,要尊重他人。
(二)围绕教学方法设计趣味性教学情境。
围绕教学方法的需要设置宽松的环境、成功的体验等教学情境是增加大专院校体育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手段。
例如,可将“单人夹球接力跑”引入教学,营造竞争性的教学情境。
可把班上学生分成两队或数队,每位队员跑的时候都要用膝关节处夹球跳着跑,到终点后把球交给同队的队员,队员接到球后再按照同样的规则往回跑,之后计算两队队员所用时间和。
在设计趣味性教学情境时要注意:教学情境的营造要与教学方法合二为一,服务与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的营造要服务与教学内容的总体安排;教学情境的营造要体现学校特点、时代特色。
学生对喜欢的内容具有极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并能主动地去学习,创造性的去学习。
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可根据大专院校体育授课内容的主旨思想进行外延和引申。
一般来说,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如跨条追逐)、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如健身活动操)、游戏化的教学内容(如超越跑)、新兴的运动项目(如跆拳道)引入课堂教学[4],使之成为核心教学内容的辅助内容以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在添加趣味性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仍然以授课内容为中心,不要喧宾夺主;要注意添加的趣味性活动项目的数量要适当,不要导致授课主旨偏移;要注意授课内容与添加内容的有机穿插,合为一体。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辅助的趣味性内容对核心授课内容的提升作用,增加大专院校体育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三、结语。
体育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趣味、挑战的魅力课堂,也是让学生学有所得的效率课堂,更是学生全面发展、张扬个性、挑战自我的课堂[5],这就要求大专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敢于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创设轻松愉悦的、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环境。
采用趣味性的授课方法是活跃课堂氛围、强化课堂效果、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举措,让每个学生在运动中去尝试、理解、掌握、创新运动的乐趣,养成终身运动的好习惯,使体育服务于学生处长成才。
参考文献:
为此,本文分析了游戏在大专院校体育课教学中的意义,并就如何在体育课中运用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作为体育老师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求,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体育游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喜爱体育课的热情,为大学生以后的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游戏是一种环节学习压力,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有效途径,在大力强调竞技精神的大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占据着不可代替的地位,是一种实用价值最高,作用最大的体育教学手段,它对学生拼搏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是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重要手段。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
兴趣是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源泉,而娱乐性则是兴趣产生的基础。
在教学中,为了完成动作要求,掌握必要的项目技能,常常一个动作需要重复的练习,虽然大学生的运动技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长期处于这种枯燥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很容易会产生厌学的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兴趣,体育教学质量必定会大幅度减弱。
因此,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要把游戏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来缓解训练中带来的压力,一边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以便进行动作技能的训练。
2.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拼搏精神。
竞技性体育项目是现代体育的教学重点,这也直接导致竞争成为了体育活动的最基本特征,同学们都渴望通过竞争来展示自我,获得对方的肯定,实现自我价值,所以,通过开展竞技游戏可以促进学生集体意识和敢于拼搏的竞争精神的培养。
例如,篮球是大家都最喜欢的一项运动,正是因为它竞争的激烈性和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吸引了千万的爱好者,教师可以利用这点开展篮球比赛活动,将大家吸引到游戏中来,通过享受游戏带来的竞争乐趣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3.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生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熟练程度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将游戏活动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发挥游戏的娱乐性和创新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掌握必要的项目技能,具备一定的体育素质,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
另外,当学生的技术水平达到熟练程度后,还可以通过游戏竞技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4.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拥有较高的要求,而游戏活动的综合性特征对提高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效果。
由于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可以极大的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更大的发挥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参与者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参与训练活动,使训练效果最大化,这是其它教学手段不能与之比拟的。
在求知欲的催动下,学生会爆发出远超平常的毅力和决心,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促进自身对各种项目技能的掌握,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也起到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
二、体育游戏在大专院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鉴于体育游戏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应用,以下是对游戏应用的几点建议:
1.准备活动中运用体育游戏。
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一些开展准备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另一方面是把各个关节活动开,防止训练意外的发生。
实践证明,用体育游戏代替传统准备活动中的活动项目,不仅可以更好的完成以上两个目的,同时还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情绪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篮球训练中,我们可以开展运球接力赛,既可以起到热身的效果,同时还能调动大家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后续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如:蛇形跑、螺旋跑、听口令抱团跑、拉网捕鱼、跳皮筋、打沙包、传球触人、跳绳等游戏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热身效果。
2.技能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
运用体育游戏来辅助体育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同时又能增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实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知识技能的目标。
比如,在一些相对单调的课程中,我们可以用游戏活动来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游戏中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例如,在教学短跑运动时,可以引入“训练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游戏活动,如喊号追人、黄河长江等游戏,都可以快速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练习奠定基础。
采用游戏实施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放松学生身心,让学生不管从心理上还是从身体上,都为进行体育运动做好准备工作,并通过准备活动锻炼学生良好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将学生的兴奋度调整到最佳状态,有利于教师对游戏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把握。
3.教学总结中运用体育游戏。
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结束总结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平静下来,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感,从而达到减轻疲劳的效果。
通过安排一些负荷小、活动轻松的游戏内容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游戏的娱乐性,要尽量避免竞技性,以幽默的形式为主,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愉悦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做到有始有终。
总而言之,体育游戏是大专院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实践也证明,体育游戏的教学方式深受大学生和教师的喜爱,能够使学生的中枢神经保持兴奋状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强化对动作要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三忠.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1,(20)。
[2]龚秀春.浅谈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s1)。
[3]王合成.浅谈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28)。
[4]贺天津.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1)。
[5]刘铁刚,王守文.体育游戏对大学生个性养成的作用及方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十
高校课堂教学不同于中小学的教育方式,因为其本身不再需要经历各种较为严苛的考试,我国的高校教育一般采用宽进严出的方式,只要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校门,其以后的学习就全凭学生本身的自觉性。再加上目前的教学方式还是采用中小学时期的教学方法,因此就造成学生缺乏上课的积极主动性,还会出现逃课的现象。
一、激励理论概述。
激励理论在国外被较早提出,是西方科学管理中的重要方法。在激励理论中较为著名的几个理论包括: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按照重要性和产生的顺序把人的需要分成5个层次。第一层:生理需要。生理的需要是人类发展之初最基本的需要,是人类物质条件的基础,为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提供最基本的条件。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人类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各项生产生活,如果最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那么接下来的一些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就无从谈起了。第二层:安全需要。人们的最基本生理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需求更高层次的要求,即安全的需要。这个安全不仅指生理的安全,还有心理的安全和经济方面的安全。这些安全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促使人类进行更高层级的活动。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对于人类的各项活动都有着促进的作用,因为其自身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就会较为轻松地进行相关的活动,情绪也会得到调动。但是同样地也要注意度的把握,如果一直都处于安全性较高的环境中,容易失去进取心和热情。第三层:社交需要。对于生理和安全这两种需求已得到满足的人来讲,就产生了社交的需要,即通常所说的社会归属感。人类早期是最为群居的生物发展演化而来的,因此当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产生更深层次的要求,试图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展现自身的价值。第四层:尊重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前三种需要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还可以看成是人类在发展中为了生存必须存在的需要,而社交和尊重的需要就可以看作人类在情感方面的需要。高等生物不同于低等生物的一个特征就是其本身具有自己的情感活动,因此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以后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情感的需求。在情感需求中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我尊重都相当重要,决定了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和起到的作用。第五层:自我实现需要。对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应该是人类在团体中最高级的'需求,只有上述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才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自我价值就是人类在相关的工作和生产中希望达到和自己能力相符的成绩,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理想和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即以后自己发展的目标或者希望自己达到的高度,在树立了相关的目标以后,从自身进行努力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即是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后三种需要的产生及其强烈强度与人的性格、志向、价值观及社会经历、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存在紧密的联系,并在较大程度上受其制约。
2.阿得德佛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阿德佛在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结论,认为一个人的需要只需三种就可以:生存、相互关系、成长,简称为erg理论,分别是existence(生存),relatedness,growth(成长)三个英文字母首字母的缩写,这三种理论的详细理解如下:
(1)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生存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只有生存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才有条件进行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其他活动。生存需要包括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相关方面的需要,即一般意义上讲的物质生活需要。
(2)相互关系的需要。在人类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以后,就产生了相关社交的需要。人类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的传达都需要社交进行传输。在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类要求通过交流来分享自身的经验和情感,以期自己的感情的需要得到满足。
(3)成长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通过对自己在今后的事业前途方面的考虑,制定相关的目标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就是满足了自己在成长方面的需求。从本质上说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需求相似。组织领导人员要想在对下属的控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对下属的需求进行了解。什么样的需求是他们所需要的,对他们以后发展有力的因素要了解清楚。通过这些因素的控制来影响下属的日常工作和行为。如果组织的领导不能很好地把握员工的需求,就不利于对员工的掌控,对团队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相关结论:第一,单纯的工作本身的一些因素,可以构成对员工的工作满足感的形成和工作态度的激励。这类因素的改善,在员工工作积极性、生产效率提高和激励机制建立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这类因素就是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激励因素可以概括为六点:工作中得到的成就感;工作过程中得到的认可;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对职务负责;未来发展前景;在工作中的晋升和发展机会。这些因素虽然在管理中非常重要,但是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第二,在双因素理论中,另一方面的保健因素在工作中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保健因素包括:公司管理制度、技术的监督系统、与同级人员关系、与上级人员的关系、与下级人员的关系、薪金、安全、工作条件。这些因素的缺乏直接会导致员工对于工作中的不满情绪的爆发,影响日常的工作效率。保健因素实际上就是人类在集体活动中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因素,如果这些最基本的因素得不到满足,员工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就会使他们缺少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消极地进行日常工作,对工作效率影响很大。
二、高校课堂存在问题及原因。
1.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课堂教学中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缺乏主观能动性。因为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就是在期末考试中及格就好,而且学校还制定了各项补考制度,考试不合格的学生还可以补考通过测试。这样就造就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惰性,使得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2.高校课堂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校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从学生方面来讲,因为大学的学科是按高考分数进行划分的,而且自身所学的专业和以后工作有着很大的联系,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并不是因为对这项学科感兴趣而进行学习,仅仅是因为以后比较好就业。这样本身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兴趣就不大,影响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教师方面来讲的话,大学的教师本身上岗的条件就和中小学不同,一般大学教师都是在学术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或者学术水平较高,而其本身并没有经过教书系统的培训,这样就造成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较为关注学术水平而忽略了教学本身,使得相关的课堂教育缺乏趣味,只是进行学术的灌输,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从学校方面来讲,对学生的管理较为松散,特别是在考试方面,对学生较为宽容,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因为考试较为轻松通过而选择只在考试之前才进行相关的复习,对日常的课堂教学较为忽视。
三、针对高校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制定目标激励方法。
教师在授课时既要灌输学术知识,又要与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关长远目标和阶段的目标。在学术教学中,穿插着进行现实教育,对目前该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传输,通过对就业压力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性,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通过制定相关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就感,激励学生在下一步的学习中更加热情。
2.语言激励。
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相关的激励语言,在大学教育中,一些较为风趣幽默、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的教师往往比较受学生的欢迎。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仅只是传输相关的学术知识,也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准确的语言激励提高学生在课堂听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环境激励。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学生解决不了的环境,让学生的心理出现落差,认识到自身还存在着不足需要加强自己的知识水平。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通过对这种差距的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对自身学术水平进行提高。
4.教师自身魅力激励。
我们都知道一些有自身魅力的教师总是拥有大量的学生拥护。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其自身的各项修养,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用积极饱满的热情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大学教育中的较为枯燥的学习方式,积极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自身的实际经历进行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同深受,和学生打成一片,积极进行沟通。这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授课,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校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就给教学带来了相应的挑战。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中,应该采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励方法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方法。通过激励,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一
在阅读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进行阅读,同时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阅读的技巧。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出与之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任务阅读。提倡“熟读深思”法,就要一改以往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多读多思,自己进行感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可采取四步读书法,即初读—再读—精读—熟读。以此四步,学生可以边读边质疑再到解除疑惑,以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同时对于重点词汇进行重点的理解,充分体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书就是要学生去读,自己品出其中的味道,而不是靠老师给讲出来。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提倡“启发诱导”法。
实践证明,启发诱导讲课能达到识事、达意、掌握表达形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草船借箭》的时候,学生对于文章中的主人公不了解,不知道他们为何会联系到一起,这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讲清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这对于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作用,在进行启发时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和方法,否则会导致启而不发,不但不会对理解课文有帮助,还会有偏差,浪费时间。
三、提倡“精讲巧练”法。
精讲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重点,让学生学得容易学的明白;巧练就是要有明确目的出习题,出典型题技巧题,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做题的技巧和规律。精讲精练可以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
四、提倡“内容和语言统一”法。
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自觉通过语言文字去正确理解思想内容。在做语言的分析时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因此,不能忽略作者对某些词句的独具匠心的用法。一定要注重语言以及修辞,不能只停留在对内容的理解上。
五、提倡“读写结合”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是吸收的话那么写就是表达。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读写的结合。阅读教学要使学生认真去体会作者的思路意境,这样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可以从范文当中学习到各种文章的不同的表达方法,写作时就有所借鉴,有所依照。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二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更新。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在体育教学设计上,要从“教师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锻炼、激发学习智慧与能力的角度,来考虑和设计教学进程;而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容器或“练习机器”。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上,从过去以教师单纯“教”、“灌”为主的方法转向由教师指导、启发和学生“学为主”的学法设计。在方法主体性上,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学生“自主练”为主;由过去“育体”、“练身”为主的方法,扩展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方法体系。由简单的“一刀切”方法手段,向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共同发展与特殊发展、差别发展相结合。在关注整体教学目标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个体学习中的问题。下面谈一谈低年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做对、做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并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妈妈。于是引出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小集团”教学法。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集团”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精神放松了,思想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创造,引导他们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三
小组教学即是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组员根据体能、学习能力合理搭配,针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小组共同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的模式,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1.1促进认知,情意发展。
小组合作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无压力、轻松的气氛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形成一个立体的练习网络。这种教学情景,对于体质较弱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到伙伴的帮助,分享小团体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大胆尝试就会成功,从而找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这种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发挥其特长,充分表现其认知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从中找到乐趣,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例如:技巧教学中,学生完成基本动作后,教师布置组合动作练习,让学生想办法将动作连贯起来。这时,学生热情高昂,各抒己见,彼此启发分析,提炼最佳方案。伙伴之间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结果,八个小组的表演都有精彩之处,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取各组之长,一个完美的组合动作在学生的创造中诞生了,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团体的力量,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1.2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小组练习以合作为主,小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并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愉快。何况,体育本身就是竞争,为小组而奋斗,大家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没有了埋怨和责怪,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了解和友谊。大家彼此帮助,取长补短,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在进行游戏比赛中,教师可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自己分配任务,让他们先在自己的小组中紧密配合,然后与其他小组竞争。这样每个学生都会觉得自己是本小组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他将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配合本组完成任务,并努力战胜对手。教师应认真挖掘各小组的优点加以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要找出其不足,最后评出完成任务最出色的小组。最好的小组要表扬,其他的小组也要鼓励他们努力提高。这样既能学生的培养竞争意识又能发展其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为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应找准位置,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积极引导鼓励,并及时调整解决未预料的问题,确保正常的课堂秩序,让学生能真正主动,愉快的练习。其次教师课前必须设计好学生行动的路线,各小组练习的位置,把握教材的重点,熟悉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情况,才能精心选择有效的练习方法,才能做到课上及时辅导,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教学质量。另外还要重点培养在民主氛围中产生的小组“领头人”,教会他们组织小伙伴练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小组都紧紧同教师联系成一体。
体育教学中的幽默法是一种有效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的手段,它具有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消除疲劳及批判功能。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幽默是一中普遍应用的艺术手法。在课堂中,幽默法可分为语言幽默法和非语言幽默法。语言幽默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表达方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或者运用笑话、故事等进行表达的教学幽默。非语言幽默法是指教师利用手势、躯体、表情等非语言的表达方法来实现的幽默,即动作幽默和表情幽默。
2.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评判一堂体育课上得成功与否,课堂气氛的好坏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好的课堂气氛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而幽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情绪激昂,更好地达到健康锻炼的目的,也就是说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容易产生快乐感和自信心,表现为积极参与各种练习,动作轻松自如,并能更快地掌握教师所教的动作,练习时乐而不疲。例如:在短跑教学中,动作规格的讲述若平铺直叙,那么会现得比较抽象,枯燥无味,难于理解,若形象地告诉学生“起跑前要象一个被尽量压缩的弹簧,听到跑的口令或枪声是‘啪’的一声冲出起跑线,同时,起跑后要设想后面有只狼在追自己。”从而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声音和设想的情景,那么会使学生更容易记住动作要领,又心情愉悦,更加喜爱体育活动。
2.2沟通师生情感,消除学生疲劳。
教学活动是一种认知活动的过程,此过程交织着师生情感的因素,情感是将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良好的师生情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教学幽默可让学生领略到教师所具有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和精神世界,使他们觉得面前的教师不只是一个可敬畏的“教师”,而是一个风趣可亲的“朋友”。另外,当学生在练习出现疲劳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用一些幽默,让学生在笑声中不知不觉地身心得到锻炼,暂时忘却疲劳,以兴奋的精神状态重新投入到课堂中来。
3警策批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事先未曾预料的问题,如教师在讲解动作规格,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讲空话是,教师可幽默地说:“谁带收音机过来上课呢,我们现在要认真学习了,请暂时把它关掉。”这种幽默的批评给学生起了警策作用,即能保持教师的权威,又不至于使学生陷入难堪的地步,化被动为主动,不仅不会使偶发事件干扰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反而使它运行得更稳健灵活。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幽默法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当学生精神疲惫,或课堂纪律松散,或学生面对困难,或师生间出现窘迫状态是,可适当运用。但如果在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操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必须严肃认真的气氛下进行,这时用幽默来逗笑学生,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伤害事故。再者,教学幽默的内容要不断创新。当学生第一次听到教师说出某句妙言趣语时会耳目一新,哄堂大笑,可若多次重复,则会觉得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平时要多收集一些素材,加以组装,改头换面,使之与体育教学的情景更加吻合,不断更新,达到“信手拈来”,而不是老生常谈。
所谓“文无定法”,体育教学同样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以赶得上新课程改革的这艘大船。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1).
[2]体育科研.,(2).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十四
一、领导机构:
组长:王*(校长)。
副组长:*。
组织实施:*。
安全监察:*。
医务工作组:王*。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为契机,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通过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以下简称“冬季长跑活动”),磨练青少年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提升青少年耐力素质,再次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新高潮。
三、参与范围及活动时间。
1、全校所有学生。
2、第一阶段,10月27日至本学期结束,第二阶段,春季开学至4月30日。
四、活动方案。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全体学生参加本校的冬季长跑活动,体育教师根据本校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参照小学五、六年级1000米的标准,为学生设定每天的长跑距离。学生在班主任组织下,在校园内集体跑完当天预定的里程,然后以全班同学累积的总里程评定成绩。
要求:
1、95%以上的学生跑完预定的.距离时,该班级即完成了当天任务。班级累计总里程需要达到教育部通知上公布的里程数。
2、10月27日,我校在我校田径场举行起跑仪式。以后利用课间操时间,在学校操场上举行本校冬季长跑活动。
我校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活动组委会根据活动开展情况,于204月30日举行冬季长跑活动结束仪式。
五、管理办法。
1、参加活动的班级,对身体条件允许的学生参加冬季阳光体育长跑活动进行注册登记,开设班级活动记录,详细记录学生的每天参与情况和总参与情况。
2、对因身体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此项活动的学生必须要有相关证明并作记载。
六、奖项设置及评选标准。
冬季长跑活动设“*市*新区*路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胜班级”、“*市*新区*路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少先队员”、“*市*新区*路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班主任”等奖项。
(一)优胜班级评选标准。
1、有98%的学生在活动时间内按要求跑完规定的里程;
3、有良好的长跑组织措施。
4、活动期间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七、评选及表彰办法。
按照评选标准,班级自评,填写申报表上报,最终评出*市*新区*路小学冬季长跑活动优胜个人、班级,报校组委会表彰,并颁发奖状、奖品。
优胜班级每年级2个,其班主任同时获得*市*新区*路小学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班主任称号。优秀少先队员每年级20名。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五
关于备考,我最想提醒的就是“清醒”。
希望你熬夜、刷题、记笔记、写错题本的作用都不是给自己以心理安慰,而是真正地使它们起到作用。“哦,我今天写了三套卷子可以心安理得的睡觉了”“看吧我已经这么努力了”,很多时候这些不过是麻痹自己的幌子。
真正重要的是你从这些工作中获得了什么。高考前的时间是宝贵的,你永远不可能把能做的事情全做完,希望你能用最宝贵的时间以最高的效率做最重要的事,让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回报,而不要做无用功。
以错题本为例,你既然写了,就要定期的去回顾它,错题本花费的90%的精力在记录上,10%的精力在回顾上,然而你可以从中获得的收获全在回顾——当然,如果你不是拿它用来练字的话——结果你费了很大精力去搭构错题本这个回顾的载体,却从来不去使用它或使用好它,显然得不偿失。
刷题刷卷也是这样,你用了100分钟做完一套试卷,只需要再用20分钟进行分析和总结就可以让这120分钟都有所收获,而你却停在了第100分钟,那么你这100分钟的努力都将成为无意义。真正重要的不是数量带给自己的膨胀感,而是知识的巩固。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十六
论文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对高校学生的音乐教育步伐的快速推进,社会各界逐渐重视提高其人文素质。音乐教育和科学有着密切关联的观点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音乐教育当中的教学内容,对于提高高校音乐赏析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性、创新性和制度性,应该重视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研究,以有助于高校音乐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完善。
高校音乐欣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审美观与情感层次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精神档次、综合素质以及人文素养。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是以高校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构建探究作为切入点的,并且对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提出科学的设想,有助于进一步解放教师的教学思路,有助于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改革,有助于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音乐欣赏学习,有助于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是中西音乐欣赏内容的比重失衡。我国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从整体以及单门的欣赏课程看,欧洲音乐为基础的西方音乐占据了其中的较大比例。
容相关联的实践活动,教学将呈直线形状的发展。可在实际上,音乐教学最佳模式并非为直线形状的过程,而是呈发散性的形状存在。课堂实践的补充学习将弥补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缺陷,使得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接触和理解音乐知识。
三是音乐欣赏教学的内容因教师而选定。高校教师多为专业音乐学院毕业,他们有的专注钢琴演奏、有的擅长于音乐历史知识、有的则偏好声乐的表演,等等。由于教师的自身特长,导致其在课堂的设置多是根据本身的情况而定。但是,音乐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最终目的应当是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发展,因师而定的音乐教材忽略了学生这个最主要的主体,无法起到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作用。
四是音乐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内容已经有着三十多年的历史,可基本内容的框架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仍旧是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两部分,而且多为至今延续几千年、几百年的音乐知识。
1.注重中国文化,加强民族特色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成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同时也是东方古老音乐的主要代表之一。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由于其文化、语言、历史以及风俗等不同,导致各个民族的音乐具有各自的异彩。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受到西方音乐教育的较大影响。因此,开辟有中国文化特征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之路,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显得极其重要。
2.编写科学、合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音乐欣赏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根据,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的途径。构建具有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就应当编写出一整套内容具有整体性、科学性与结构性等特点的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它是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是发展和完善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基础。编写适用于高校具有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的音乐欣赏教材,应当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3)音乐欣赏内容的载体具有多样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材已经不再拘泥于单纯的纸张形式,教材应拥有更多的变现载体。高校编写具有中国文化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时,也应当对现代化的载体进行充分的利用,发展多样化的教材变现形式。把文字教材(教科书、参考书、以及学生的指导书和补充书本等)、音像教材(幻灯片、录像磁带和音像光盘、电影片等)、视听教材(教材影片、投影片等)以及计算机信息教材(音乐图像资料以及电子书籍等)有机结合起来。
3.加强高校音乐欣赏教材当中的隐形内容传播。
在构建具有中国文化、民族音乐特色的教学内容时,除了确立以民族音乐为核心之外,还应当加强音乐欣赏教材中的隐形内容传播。
(2)纠正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错误思想。在长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由于多以西方音乐为主,导致在学生的认识往往以西方音乐为主流,从而忽略了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甚至有可能导致我国民族音乐的衰退、灭亡。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传播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以本土音乐为主体的意向。
三、总结。
高校音乐欣赏教学是教育活动中的门类之一,也有自身的规律。本文对我国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内容中的缺陷进行了阐述与研究,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音乐教学内容的更新改进思考。从加强中国文化元素、民族音乐特色的教学内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音乐教学内容应当具备时代性、开放性和传播载体的多样性特征,以及注重音乐教学中的隐形传播等方面,进行内容的更新改进。使得我国的高校音乐教材内容更加合理、科学,使得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充实将继承、传播和发展我国优秀音乐融为一体的、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音乐教材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礁.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11).
[2]冯兰芳.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10).
[3]姚思源.新世纪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改革发展的新动向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07).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文范文范本篇十七
摘要中专教育发展迅猛,令人欣慰。但就学生群体和教学环境来说,与高中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专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处于相对落后阶段。本文就中专英语教育中的听力教学展开探讨,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教材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交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进行研究。
一、活跃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听力练习一般都在一种被动且思想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进行,常会导致学生心情紧张,缺乏自信。一旦如此,学过的单词听了也无法分辨,出现生词时更增添了心理压力,以致影响整个听力过程。因此,树立自信心对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与被动的听力活动不同的是,口语活动往往形成一个平等的信息交换过程或积极的信息发出过程,所以心理负担较小。在平等的气氛中学生能较自然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其他知识在某情景下各抒己见,也能从容不迫地听取别人的发言。因而,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有说的机会。如让学生模仿对话中的语音、语调,并在完成补全对话练习后,再分组进行练习。有的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捧腹大笑,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建立完善的课堂听力教学模式。
课堂听力教学往往是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其课时不能够满足学生听力学习的需求,这对于听力较弱的同学来说是比较苛刻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的培养听力,尤其是听力较弱的同学。课堂上教师可能利用听录音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听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规范性的模仿,有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标准化语音的示范,以此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语音。学生自身也要在课堂上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和语音的辨音能力。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能够再找出英美发音上的不同,可以说就奠定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课上教师也要对英美发音的特点进行讲述,以帮助学生练好发音。
三、合理设计听力训练方式,使听力训练规范化。
(1)辩音训练要随时随地进行。
(2)听说对话训练要抓平时。听是理解信息,说是表达和传递信息,听是说的基础,说是听的提高。因此,英语训练的第一步是如何让学生开口说英语,要重在他们用英语自由表达的习惯,要抓平时,抓养成。
(3)听写训练要抓反复。听写是最朴实、最简便的听力训练方式,也是提高听力水平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一种限时性强、输入量大、需要高度集中一个人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一个人所有语言知识的脑力劳动过程。听写作为一种固定的日常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写习惯,当然听写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从单调词组开始,逐步过渡到段落及至全文。
(4)理解训练要抓突出。听力理解包括对句子和文章的基本事实的认定及文章相关内容间逻辑关系的推断,是听力的高级表现形式,必须要常抓不懈。
四、合理选择听力材料。
听力材料有独白及对话两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要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力水平,就要做好独白,如果要使学生同时掌握听说两种技能,最好选择对话。中专英语课本中的对话形式较多,这对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都是不错的保证。教师除了对听课本中给定的录音进行指导外,也可以自己选择听力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但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难易适度,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听力材料太难容易导致学生听不懂,不仅不会鼓励学生进行多听多练习的工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甚至丧失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失去自信心。听力材料太简单,容易使学生马上听懂,产生不屑一顾的心理,造成对英语听力兴趣丧失。
(2)内容适用。
(3)发音标准。听力材料要符合英语国家的英语用法和发音标准,让学生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感受到听力材料的地道。
五、引导学生扩大词汇量。
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听说的关键。我们知道,听英语时能较容易地模仿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但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词汇作基础,这就无法把所听到的这些音与其所代表的.意义联系起来。因此,提高听力必须扩大词汇量。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经常给学生传授一些记忆单词的有效方法,如分类记忆法、按读音规则记单词、按结构记单词等;在听力训练过程中,把学生将要听到的生词或已学过的单词用法加以解释说明,尽可能将词汇障碍在训练之前予以扫除。
六、重视听写。
听写需要调动手、耳、脑的参与,将听到的材料写下来,检验听的效果、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增强记忆能力,尤其是对语音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当听写达到一定的量后,语言水平自然就获得了提升。对于文章的选择要合适,过于简单听写起来没劲,难度过大,又可能会增加挫败感。在听写过程中,短句最好不要过短或者太长,以一个意群为基本内容,对于听不明白的地方,反复听。写完后,对听写内容进行总结,对拼写、词汇、语法、发音规律等做出改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听的能力的培养,认真研究听力教学的方法,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适应时代的要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实用版保洁服务合同协议书范文简短(精选10篇)
- 感想的英文是什么如何写(优质19篇)
- 2023年军事技能训练心得体会军事拓展训练心得体会2(优质19篇)
- 2023年浅谈社会主义发展认识论文范本(优质10篇)
- 2023年安全事故事例简短(优质14篇)
- 最新中学的英文是什么如何写(优秀12篇)
- 高中生语文学好散文散文分类怎么分简短 高中语文散文语言特点有哪些(3篇)
- 食品发酵技术论文2 食品发酵工程论文(九篇)
- 最新淘宝运营个人工作报告范文汇总(汇总12篇)
- 标准版门面租赁合同简短(优秀13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学 习学 科 育 人心得体 会如何写学 科 课程育 人心得体 会(七篇)46下载数 303阅读数 -
最新
学 校科 学 教育 论文题目科 学 教育 教学 论文4篇(模板)28下载数 350阅读数 -
2023年
学 校体 育 学 科 团队工作计划体 育 学 科 组工作计划(35篇)45下载数 785阅读数 -
历史
学 科 德育 论文 历史学 科 德育 渗透论文(7篇)32下载数 830阅读数 -
体 育 学 科 专业知识心得体 会和感想体 育 优势学 科 或兴趣学 科 心得(六篇)34下载数 928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