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是表达观点和论证的一种方式,通过写议论文可以锻炼自己的观点清晰和论证能力。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和准确。以下是教育专家总结的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请大家积极尝试。
都江堰导游词都江堰导游词范文简短篇一
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都江堰水利工程。
东汉末年,中原群雄纷争,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对刘备说道“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里的益州指的就是现在的成都平原一带。在诸葛亮的眼里,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物产丰富,人们安居乐业,确实是一块福地。
然而,时间倒退到500年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着地势四下漫流,此时的益州常常饱受着洪水和旱涝的摧残,人们流离失所。
直到公元前256年,秦国吞并六国,开始统一中国之际,蜀郡太守李冰率领众人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建成后,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等一系列功效,真正把岷江引进了成都平原。
朋友们,我们从成都来的时候,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现在呢,我们就一起登上秦堰楼,去观赏都江堰的全景,找寻答案!参观时请注意安全!
站在秦堰楼的走廊上远看都江堰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奔腾的岷江宛如一条巨龙,从西方的大山深处滚滚而来。而都江堰仿佛巨人一般,一下子遏制住了岷江的龙头。岷江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着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同样处在弯道上的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水速快的时候,甚至是几吨重的大石头都能通过飞沙堰排出去。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浩浩荡荡的岷江水经过这里流入成都平原的千万亩农田,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平凡。
其实,都江堰整个工程都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
不信?我们先前往鱼嘴,再一一道来。
都江堰导游词都江堰导游词范文简短篇二
今天,让我向你介绍都江堰。它建于战国时期。这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几个儿子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水利工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据说在都江堰建成之前,岷江的水从山口流出,流速突然下降,经常发生洪水。大约2250年前,秦赵浩棋统治时期,秦李兵父子借鉴前人的经验,带领当地人民修建水利工程。该项目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鱼嘴、砂堰和瓶口。你看,这是鱼喙,一个建在河中央的引水大坝。它将汹涌澎湃的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外部河流排放洪水,内部河流取水灌溉。沙飞堰在泄洪、排沙和调水方面发挥作用。你认为它看起来像一个瓶口吗?这里的功能是控制水的流入。因为嘴的形状像一个瓶颈,所以它被称为瓶口。通过这种方式,内江流入川西平原,通过山口灌溉农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的良田远在千里之外,被称为“陆海”和“天府之国”,因为水旱灾害都依赖于人民,饥荒无人知晓,也没有几年的饥荒。四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很快,人民受益匪浅。这个项目今天还在进行。
让我们更进一步,都江堰有许多名胜古迹。龙符寺建在李堆上。这座寺庙是三重的,高耸入云,沿着山一步一步地上升。前厅展示了一座2。9米高、4。5吨重的李冰石雕,它是1974年外江大闸修建时从河床上挖掘出来的。这座石像建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皇帝灵帝早期。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形石像,非常珍贵。后厅展示了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
雷宇山脚下是两个国王的庙,是古代人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在治水方面的成就而建造的。它最早建于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崇德寺。宋朝以后,李冰和他的儿子被创建为国王,并改名为二王庙。现存的建筑是在清朝重建的。这座寺庙被古树和美丽的环境所环绕。正殿和后殿有李冰和二郎的雕像。李冰的治水公式刻在寺庙的石墙上:“深挖低筑堰”,“在海湾抄近路,适时画红心”。
这里的山是绿色的,水是闪闪发光的,寺庙是古朴的,空空气是新鲜的,长长的安澜桥飞过河流,金刚堤枕躺在深水中。当你参观它的领土,目睹这个巨大的工程,了解它的引水和泄洪原理,你不能不被像李冰这样的古代人的无与伦比的魔力所折服!
今天,我把你介绍到这个地方。请停止参观,30分钟后到这里集合。也请注意安全!
你可能也会喜欢它:故宫三宝殿的导游,颐和园长廊的导游,鼓浪屿的导游
都江堰导游词都江堰导游词范文简短篇三
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都江堰工程在两千多年运行中,充分发挥了工程潜能,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独具特色宝贵的经验。其中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治水先驱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都江堰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充分反映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性和长期性。都江堰水文化的内涵,反映了在工程修建、维修、管理和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遗产之一。这也是联合国评定都江堰工程为世界重要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导游词都江堰导游词范文简短篇四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两千年前,李冰父子面对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火攻玉垒化为离堆。鱼嘴堤分水、飞沙堰溢洪、宝瓶口引水,将逢雨必涝的西蜀平原,化作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发挥着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一千八百多年前,道教创始人张陵看中了青城山的碧绿清幽,决定在此修炼道法。青城山的香火愈来愈盛,但道家修建的观宇与亭阁始终深藏于密林之间,与四周的山林岩泉融为一体。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离堆锁峡、金堤夕照、雄关古道、玉垒仙都、寒潭伏龙、笮桥飞虹、玉女仙姿、岷山晓雪、宝瓶春晓等自然景观,与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城隍庙等古代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天人合一的千古奇观。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昂头于岷江江心,包括百丈堤、杩槎、金刚堤等一整套相互配合的设施。其主要作用是把汹涌的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在古代,鱼嘴是以竹笼装卵石垒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内、外江江水的比例自动颠倒:内江进水量约4成,外江进水量约6成。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能自动控制内江进水量,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由于宝瓶口自然景观瑰丽,有“离堆锁峡”之称,属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一。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上下重叠交错。宏伟秀丽,环境幽美。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其下临深潭,传说因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xx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现在的桥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现在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都江堰导游词都江堰导游词范文简短篇五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下面是都江堰。
导游词。
随小编一起看一下吧。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我是你们的导游。
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最后我们在离堆公园门口集合登车。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紧跟团队,以免走失;同时,希望大家记号我们的停车位置和车牌号,以及我的联系方式。
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景区概况。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蜀郡首李冰率民众耗时约20年修建而成,距今已经有20xx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并且依然发挥巨大效益的无坝引水工程。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现在我暂且不讲飞沙堰如何排水防洪,也不讲宝瓶口怎样控制水量。重点给各位讲讲都江堰的渠首部分鱼嘴。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位于江心位置形如鱼嘴的就是鱼嘴分水堤。
鱼嘴为都江堰水利工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三大基础,我个人对它做一个总结,就是巧夺天工的一个“巧”字!
第一个巧:分四六,平涝旱。
大家请看,面对滚滚而来的岷江水,河床中央的鱼嘴将它一分为二:一条外江继续担任主河床的作用;一条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道。当年李冰特别将内江的河床深度挖到低于外江河床三尺三,又使外江的河床宽度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这样一来,岷江水流量小的时候,六成的水就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灌溉用水。到了洪水季节,岷江水流量大增,河床宽广的外江就会容纳近六成水流量,以免成都平原遭受洪涝之灾。这种功能就是二王庙石崖上刻着的六个字—-分四六,平涝旱。
鱼嘴的第二巧,就是它发挥了排沙排石的功能。
由于都江堰处于岷江中游,所以,上游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河水在弯道处的环流原理,江水冲击在弯道的崖壁上会产生漩流,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表层;并且,水流越大卷起的沙石越多,因而大部分的沙石都会自动被带到外江而不会进入内江。同时,鱼嘴又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因此80%的沙石就会从这里排走,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
第三个巧:中流砥柱。
大家设想,在没有钢筋水泥的两千多年前,眼前这个固若金汤的鱼嘴堤坝是用什么材料构筑的呢?李冰巧妙的使用土石和装有卵石的竹笼,互相连接,形成堤坝。因为用料简陋,历朝历代有不少人想要改变工程用料。元代官员曾在鱼嘴这一关键部位铸造一个一万六千斤的铁龟;明代地方官又以铁牛镇守鱼嘴,但是都被洪水冲走,以失败告终。直到明代御史卢翊巡查四川考察水利时提出,只有李冰用竹笼装卵石的古法才符合以柔克刚的自然规律。把竹子编成竹笼,用竹笼装卵石,层叠堆垛,连接成坝才能减少堤坝断裂的可能,加上卵石之间的空隙可使水缓慢渗出,也就减少了溃坝的危险,从而形成既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同时,由于工程修建时不追求一劳永逸,取材因陋就简,所以每年的岁修又可使都江堰实现持续更新,体现了因势利导朴实无华的东方思路。
当然,仅有鱼嘴的作用是不够的,都江堰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都江堰景区。都江堰位于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离成都约56km。在游览前,我先交代一下注意事项:在游览时,请大家保管好自己随身物品。同时,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紧跟团队,避免走失。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离堆,最后在大门口集合。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现在请跟随我的脚步,进入景区游览。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是蜀首相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建的。花费了大约20年,才修建完成。距今天已经有20xx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依然发挥巨大功效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了”。而这激动人心的工程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的。接下来,我就一一为大家解读三大工程是怎么发挥其巨大作用的。随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这就是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鱼嘴。它形如鱼的嘴巴,因此得名为鱼嘴。现在我们站在鱼嘴的坝口,看岷江汹涌而来,经鱼嘴一分为两股,即内江和外江。外江继续担任主河床的作用,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渠。李冰特别将内江河床的深度修的低于外江三尺三,又将外江河床的宽度修的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加上这里是一个弯道,在春耕水流量小的时候,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提高,水势受河道弯曲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一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程度平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
三字经。
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旱涝”。
另外,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落差很大,上有水流湍急,所以,有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远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旋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的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鱼嘴正是出于“正面去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所以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我们不得不佩服李冰选址的准确。我们现在看到的鱼嘴已经是钢筋混凝土建筑,那么在从前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呢?在从前它可是用土石作基,用卵石竹笼护堤。人们就地取材,把川西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放在坝边,在里面塞满河边冲击的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筑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这种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5.12大地震后,鱼嘴出现了多处裂缝,到如今鱼嘴上被修复的痕迹还清晰可见,它也因为裂缝而成为大家最关心的景点。
总的来说,鱼嘴可以用一个巧字来形容,位置选的巧,分水分的巧,排沙排石排的巧。当然,仅有鱼嘴是不够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去参观下一处工程——飞沙堰泄洪道。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都江堰景区导游,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今天我们游览的线路是:进入离堆公园,参观堰功道,伏龙观,金刚堤,鱼嘴之后再到安澜索桥,最后原路返回。游览时间为2小时,希望大家游览过程中紧跟团队,请注意安全,爱护景区环境卫生,今天是都江堰禁烟日。
好啦,现在请随我进入离堆公园,一路走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战国末期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即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率民众修建而成。而今同为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的灌区早已沦为沙漠,同为战国时期修建河北郑国渠也早已被泥沙淤塞而废弃了。只有我们都江堰,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无坝引水枢纽工程。
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庙,伏龙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值得庆幸的是文物基本完好,更为幸运的是都江堰渠首工程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都基本完好无损。
好啦,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金刚堤了,请看内江对岸山坡上的秦堰楼和二王庙正在进行地震之后的恢复重建,相信很快就会展现出它往日的风貌。
各位游客,请往这边看,我们从这里来观赏这伟大工程的精妙之处宝瓶口引水工程。当时李冰要引岷江水到成都平原,就必须在玉垒山上打开一个缺口。在没有炸药的战国时期,李冰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工程的难题呢?李冰使用了冰火相激的自然方法,先使用火烧岩石,再取岷江上游的雪山之水浇泼巨石,经这么一折腾,坚硬的巨石纷纷断裂。再用铁锄,铁楸挖出来。仅开凿宝瓶口就用了8年时间,听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使人惊叹李冰父子和他们率领的民众的这种执着的精神。
宝瓶口的开凿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李冰治水前,岷江有一条孽龙,兴妖作怪,为爱百姓,李冰便派李二郎与孽龙大战,孽龙战败,逃亡青城山王婆岩。见一老婆婆,饥饿难忍的孽龙表要老婆婆为其做饭。老婆婆将铁链放入锅里化做面条,孽龙狼吞虎咽的吃下面条,结果动弹不得。正在此时李二郎赶到,由黎山老母变成的老婆婆将锁住的孽龙交给二郎,嘱咐道:“不要杀他,没有龙吐水,怎么种庄稼!”于是李二郎将孽龙永远锁在离堆下的深潭里,避害兴利。
传说终归传说,下面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宝瓶口宽20米,长43米,枯水期水深为8米,洪水期为12米。宝瓶口的绝佳之处就在于它既能保证进入内江灌区的水量,又能在洪水期挡住过量的洪水进入灌区。由于宝瓶口引水点高,海拔729米,成都海拔500米。两地存在落差,因此整个灌区可以做到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当夏秋季节洪水到来时,由于宝瓶口进水处窄而深,阻水作用相当显著。洪水主流只能在宝瓶口前横向流过,并且很自然在宝瓶口右边形成一个立轴漩涡阻水,洪水愈大,漩涡也就愈大,阻水作用自然就愈强。因此当宝瓶口前水位很高的时候,绝大部分洪水就会自动折回,经人字堤从飞沙堰溢洪道排出。这就是成都平原水大不淹,水小不干,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由来和保证。
经过金刚堤,我们来到位于离堆侧面的另一个主体工程,飞沙堰。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飞沙”二字的由来也就源于此。现在请大家随我这边走,这儿就是鱼嘴的坝口,经鱼嘴一隔,汹涌的岷江被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渠首的这三项工程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最终达到“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兴利避害的目的,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四川。至今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灌田1186万亩,而且以后还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是李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的水利工程。
好啦,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下一个景点安澜索桥。过桥时请慢慢行,注意安全。谢谢大家!
都江堰导游词都江堰导游词范文简短篇六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热烈欢迎大家来四川旅游观光。在21世纪初到来的今天,朋友们带着对大自然风光的喜爱、对历史文化的吸引走到一起来,让我们共同去拥抱四川雄奇美丽的山川秀水,让我们一道去呼吸四川浓郁的风情画意和清新空气。
各位朋友,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司机姓x,是一位具有多年山地驾驶经验的`师博,同时也是一位藏族司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我代表我们光大国际旅行社向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有幸与大家一起认识,有缘与大家一路同行,我俩将全心全意以优质的服务展?"四川"的形象和风貌,为朋友们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请大家支持、监督和指正我们的接待工作。谢谢朋友们,谢谢!
"金鸡一唱天下白,路上更有早行人。"今天我们带着发现的眼光去捕捉每一处风景线。大家知道昨天和过去,甚至更远的年代,有谁来到成都?成都有哪些早期旅游节目?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就曾到过今天我们将要去参观的秦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游览。唐代李白游历四川时,发出"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的赞叹,杜甫对成都留有"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感叹。宋代陆游心中的成都则是"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院花溪?"中国人来了,外国人也跟着来了。据历史记载,外国人来四川旅游始于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经陕西入川。清光绪三十三年(1807年)十月到第二年十月,来到四川的外国人计达212人,包括领事官员、教师、医生等,他们的足迹远达现在的九寨沟方向和北川、汶川、茂县,打箭炉等地。
都江堰导游词都江堰导游词范文简短篇七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今天要向大家讲解的景点是都江堰。
其实啊。原因就在于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科学性,可能大家都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它科学的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水量等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食无荒年,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之所以能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还得益于这三大渠首工程。
首先,让我们看看鱼嘴分水堤的妙用,那顾名思义,是该工程大堤前端形似鱼嘴,故而得名,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水,将上游奔流而下的江水一分为二,左边称为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的主流,主要用于排洪,右边沿山脚的是内江,为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大的任务,并且在洪水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调节水量的作用。春天,也就是枯水季节时,岷江水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用水,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四成,这样可以保证灌溉,夏季洪水季节时,在弯道动力学原理的作用下,二者的比例会自动的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灾。二王庙墙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经》中说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说的鱼嘴这一天然调节分流比例的作用。
除了分水这个功用外,鱼嘴还有排沙的重要功用,因其建在岷江大弯道的下方,因而外江处于凸岸,内江处于凹岸。当洪水季节来临时,水流夹带的大量沙石到大弯道时,不可避免地形成巨大的漩涡,此时含沙量大,重而沉底的底层水被离心力甩出,与百分之六十的主流一起直冲外江,而含沙量小的表层水被离心力甩到凹岸,冲向内江,鱼嘴是二八排沙的,百分之八十外江,百分之二十内江。
鱼嘴说完了,现在我们接着看看飞沙堰的功能,飞沙堰位于鱼嘴下方1070米处,长200米,高2.15米,是一个看似平凡的工程,其实它的功用却非常的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旱灾害的关键,它的主要作用是泄洪,即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把多余的水从这里排到外江,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情况,飞沙堰还会自动溃堤,让大量的江水回归岷江的主流,另一个作用是排沙,刚才说道在鱼嘴处已经江百分之八十的沙石排到了外江,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到了内江,这些沙石进入内江后并不会全部的流入成都平原。因为飞沙堰在这里起到了排沙的关键作用。它会将这百分之二十中的百分之十五的沙石排到外江,这样就只有百分之五的沙石才从宝瓶口进到成都平原,一般情况下,洪水越大,飞沙堰的排沙功能越强,最高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八。这样就保证了内江水流的通畅。可见飞沙堰的确不简单。
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开的一个口子,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形如瓶口而得名。宝瓶口是内江水流进入成都平原的通道,它有固定的进水量,不管有多少水流入内江,只要超过了宝瓶口的接纳量,它都会一律的拒之口外。从而保证成都平原有足够的水用于灌溉,同时也不至于遭受洪水灾害。说道宝瓶口,就不得不说它的开凿过程,玉垒山山石坚硬,当时生产工具落后,民工们是用铁具凿挖的,工程进度及其缓慢,挖通估计得30年,后来,有个有经验的老民工建议,应当在岩石上开一些沟槽,然后放上柴火,点燃燃烧,这样岩石会爆裂开,再用冰冷的岷江水浇灌,在热胀冷缩的原理作用下,坚硬的玉垒山就不再坚硬了。最后,李冰用了8年的时间打通了玉垒山。在宝瓶口的一侧,大家可以看到离堆。因为与玉垒山山体相离而得名。
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就是这样工作的。其中不难发现,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功用是相辅相成的。正是有了这样的相互作用,都江堰才如此的伟大,它是独一无二的。“因势利导”是它治水哲学的精髓,它和现在司空见惯的拦河大坝,一横一纵,一堵一导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治水哲学。一个是征服自然,一个是顺应自然。都江堰以它不可思议的水利哲学频频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赞扬。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水库的平均寿命只有50年,条件较好的美国水库的平均寿命也不超过320xx年,相形之下,都江堰却已经存在了2200多年。难怪余秋雨先生会在它的著作中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都江堰导游词都江堰导游词范文简短篇八
世界古老水利工程之一。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岷江中游。又称百大堰、犍尾堰、金堤等。始建于公元前250年,公元1335年正式命名为都江堰。现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渠首在灌县境内,包括“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和“宝瓶口”4个主要工程和数以千计的渠道与分堰。岷江水流至玉垒山下时,被“鱼嘴”工程分成两股,南侧称外江,是岷江正流,以排泄洪水为主,兼有灌溉之利;北侧为内江,又称都江堰,长约160公里,以灌溉农田为主。其下游分汊为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等渠系。
其中,走马河和柏条河的一部分尾水,在成都以南入府河后,再重返岷江正流。“鱼嘴”后面是由巨大的鹅卵石筑成的内外“金刚堤”,与“鱼嘴”连成一体,是分水工程的主要部分。“金刚堤”后是“飞沙堰”,以排洪排沙为主,使内江江水保持适当的水量。堰后即为离堆巨崖,崖下就是“宝瓶口”工程。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成都平原上河流走向与等高线相垂直的天然地形条件而建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都江堰灌区工程进行了彻底改造和扩展,使灌区面积由原来的14县市,17.3万多公顷农田,迅速扩大到30县市,57.3万多公顷农田。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开始,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改变,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水利专家仔细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叹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时可以引水灌溉,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说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为什么称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都江堰导游词都江堰导游词范文简短篇九
大家好!欢迎来到四川成都的都江堰景区,我是导游柳百川,很高兴认识你们,你们可以称呼我“牛导”。在观赏之前,我先强调一下注意事项:一、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二、请大家爱护环境;三、跟随团队不要走丢。
现在,请大家跟着我,踏进都江堰大门一起游玩吧!你们知道吗?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是蜀首相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建的,大约花了20年才修建而成。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世上年代最久的无坝引水的水利工程。
乘着微微的江风,我们来到了有名的宝瓶口,大家有没有发现一端岷江水带波涛汹涌的江水冲了过来,但是,到了中间,它就变成了一只忠诚的小狗,不得不流得慢了。三江口中间就是宝瓶口,宝瓶口把汹狠的江水一分为二,这种法子叫以柔克刚。宝瓶口的原理是:中间有一座被挖掉两旁的大山,水流冲过,就自然变成了两条,它是人工凿成控制江水的咽喉,因此叫做宝瓶口,就因为它的外形像个瓶子。
关于宝瓶口,还有一个传说,大家想听吗?
相传李冰治水前,岷江有一条孽龙,兴妖作怪,危害百姓。李冰便派李二朗和孽龙大战,孽龙大败,逃亡青城山王婆岩。一见老婆婆,饥饿难忍的孽龙要老婆婆为其做饭,老婆婆将铁链放入锅里化做面条,孽龙狼吞虎咽地吃下面条,结果动弹不得。正在此时李二朗赶到,由黎山老母变成的老婆婆将锁住的孽龙交给李二郎,并叮嘱道:“不要杀它,没有龙吐水,怎么种庄稼。”于是李二郎就把孽龙锁在泥堆的深潭里,避害兴利。
现在请大家自由活动,我们四点在对面烧烤店整合,祝大家玩得开心。游客们,时间过得飞快,是时候要告别了,如果下次有机会我还做你们的导游。
都江堰导游词都江堰导游词范文简短篇十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都江堰景区。都江堰位于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距离成都约56km。在游览前,我先交代一下注意事项:在游览时,请大家保管好自己随身物品。同时,请大家爱护景区环境,紧跟团队,避免走失。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离堆,最后在大门口集合。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个小时。现在请跟随我的脚步,进入景区游览。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是蜀首相李冰父子率领民众修建的。花费了大约20年,才修建完成。距今天已经有20xx多年的历史了。是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依然发挥巨大功效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水利工程。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了”。而这激动人心的工程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组成的。接下来,我就一一为大家解读三大工程是怎么发挥其巨大作用的。随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这就是都江堰的第一大工程——鱼嘴。它形如鱼的嘴巴,因此得名为鱼嘴。现在我们站在鱼嘴的坝口,看岷江汹涌而来,经鱼嘴一分为两股,即内江和外江。外江继续担任主河床的作用,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渠。李冰特别将内江河床的深度修的低于外江三尺三,又将外江河床的宽度修的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加上这里是一个弯道,在春耕水流量小的时候,主流就有约六成的水进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灌溉用水。洪水季节,流量急增,水位大幅提高,水势受河道弯曲的制约明显减少,再由于外江一侧江面较宽,内江一侧江面较窄,内江的流量会自动低于外江,进水约四成,这样又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程度平原的防洪难题。这种功用便是都江堰三字经中所说的“分四六,平旱涝”。
另外,鱼嘴还具有一定的排沙排石功能。岷江落差很大,上有水流湍急,所以,有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根据弯道环流远理,江水在弯道产生的旋流,会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的上层,大部分便自动被带入外江。鱼嘴正是出于“正面去水”“侧面排沙”的理想位置。所以80%的沙石从这里排走,大大减少了内江淤塞之害,我们不得不佩服李冰选址的准确。我们现在看到的鱼嘴已经是钢筋混凝土建筑,那么在从前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呢?在从前它可是用土石作基,用卵石竹笼护堤。人们就地取材,把川西的竹子,编成长长的竹笼横放在坝边,在里面塞满河边冲击的的卵石,一笼接一笼,一层接一层,筑成了坚固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这种方法简易而效果极好。5.12大地震后,鱼嘴出现了多处裂缝,到如今鱼嘴上被修复的痕迹还清晰可见,它也因为裂缝而成为大家最关心的景点。
总的来说,鱼嘴可以用一个巧字来形容,位置选的巧,分水分的巧,排沙排石排的巧。当然,仅有鱼嘴是不够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去参观下一处工程——飞沙堰泄洪道。
各位游客:你们好!我是都江堰景区导游,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景区。今天我们游览的线路是:进入离堆公园,参观堰功道,伏龙观,金刚堤,鱼嘴之后再到安澜索桥,最后原路返回。游览时间为2小时,希望大家游览过程中紧跟团队,请注意安全,爱护景区环境卫生,今天是都江堰禁烟日。
好啦,现在请随我进入离堆公园,一路走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概况。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战国末期秦昭襄王五十五年,即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率民众修建而成。而今同为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的灌区早已沦为沙漠,同为战国时期修建河北郑国渠也早已被泥沙淤塞而废弃了。只有我们都江堰,至今仍是世界水利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无坝引水枢纽工程。
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中,二王庙,伏龙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值得庆幸的是文物基本完好,更为幸运的是都江堰渠首工程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都基本完好无损。
好啦,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金刚堤了,请看内江对岸山坡上的秦堰楼和二王庙正在进行地震之后的恢复重建,相信很快就会展现出它往日的风貌。
各位游客,请往这边看,我们从这里来观赏这伟大工程的精妙之处宝瓶口引水工程。当时李冰要引岷江水到成都平原,就必须在玉垒山上打开一个缺口。在没有炸药的战国时期,李冰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工程的难题呢?李冰使用了冰火相激的自然方法,先使用火烧岩石,再取岷江上游的雪山之水浇泼巨石,经这么一折腾,坚硬的巨石纷纷断裂。再用铁锄,铁楸挖出来。仅开凿宝瓶口就用了8年时间,听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使人惊叹李冰父子和他们率领的民众的这种执着的精神。
宝瓶口的开凿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李冰治水前,岷江有一条孽龙,兴妖作怪,为爱百姓,李冰便派李二郎与孽龙大战,孽龙战败,逃亡青城山王婆岩。见一老婆婆,饥饿难忍的孽龙表要老婆婆为其做饭。老婆婆将铁链放入锅里化做面条,孽龙狼吞虎咽的吃下面条,结果动弹不得。正在此时李二郎赶到,由黎山老母变成的老婆婆将锁住的孽龙交给二郎,嘱咐道:“不要杀他,没有龙吐水,怎么种庄稼!”于是李二郎将孽龙永远锁在离堆下的深潭里,避害兴利。
传说终归传说,下面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了解一下。宝瓶口宽20米,长43米,枯水期水深为8米,洪水期为12米。宝瓶口的绝佳之处就在于它既能保证进入内江灌区的水量,又能在洪水期挡住过量的洪水进入灌区。由于宝瓶口引水点高,海拔729米,成都海拔500米。两地存在落差,因此整个灌区可以做到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当夏秋季节洪水到来时,由于宝瓶口进水处窄而深,阻水作用相当显著。洪水主流只能在宝瓶口前横向流过,并且很自然在宝瓶口右边形成一个立轴漩涡阻水,洪水愈大,漩涡也就愈大,阻水作用自然就愈强。因此当宝瓶口前水位很高的时候,绝大部分洪水就会自动折回,经人字堤从飞沙堰溢洪道排出。这就是成都平原水大不淹,水小不干,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由来和保证。
经过金刚堤,我们来到位于离堆侧面的另一个主体工程,飞沙堰。飞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飞沙”二字的由来也就源于此。现在请大家随我这边走,这儿就是鱼嘴的坝口,经鱼嘴一隔,汹涌的岷江被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
渠首的这三项工程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最终达到“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的兴利避害的目的,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四川。至今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灌田1186万亩,而且以后还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就是李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的水利工程。
好啦,请大家跟随我去参观下一个景点安澜索桥。过桥时请慢慢行,注意安全。谢谢大家!
都江堰导游词都江堰导游词范文简短篇十一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让我向你介绍都江堰。它建于战国时期。这是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几个儿子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水利工程,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据说在都江堰建成之前,岷江的水从山口流出,流速突然下降,经常发生洪水。大约2250年前,秦赵浩棋统治时期,秦李兵父子借鉴前人的'经验,带领当地人民修建水利工程。该项目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鱼嘴、砂堰和瓶口。你看,这是鱼喙,一个建在河中央的引水大坝。它将汹涌澎湃的岷江分为外江和内江。外部河流排放洪水,内部河流取水灌溉。沙飞堰在泄洪、排沙和调水方面发挥作用。你认为它看起来像一个瓶口吗?这里的功能是控制水的流入。因为嘴的形状像一个瓶颈,所以它被称为瓶口。通过这种方式,内江流入川西平原,通过山口灌溉农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的良田远在千里之外,被称为“陆海”和“天府之国”,因为水旱灾害都依赖于人民,饥荒无人知晓,也没有几年的饥荒。四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很快,人民受益匪浅。这个项目今天还在进行。
让我们更进一步,都江堰有许多名胜古迹。龙符寺建在李堆上。这座寺庙是三重的,高耸入云,沿着山一步一步地上升。前厅展示了一座2.9米高、4.5吨重的李冰石雕,它是1974年外江大闸修建时从河床上挖掘出来的。这座石像建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皇帝灵帝早期。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形石像,非常珍贵。后厅展示了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
雷宇山脚下是两个国王的庙,是古代人为了纪念李冰和他的儿子在治水方面的成就而建造的。它最早建于南北朝时期,被称为崇德寺。宋朝以后,李冰和他的儿子被创建为国王,并改名为二王庙。现存的建筑是在清朝重建的。这座寺庙被古树和美丽的环境所环绕。正殿和后殿有李冰和二郎的雕像。李冰的治水公式刻在寺庙的石墙上:“深挖低筑堰”,“在海湾抄近路,适时画红心”。
这里的山是绿色的,水是闪闪发光的,寺庙是古朴的,空空气是新鲜的,长长的安澜桥飞过河流,金刚堤枕躺在深水中。当你参观它的领土,目睹这个巨大的工程,了解它的引水和泄洪原理,你不能不被像李冰这样的古代人的无与伦比的魔力所折服!
今天,我把你介绍到这个地方。请停止参观,30分钟后到这里集合。也请注意安全!
你可能也会喜欢它:故宫三宝殿的导游,颐和园长廊的导游,鼓浪屿的导游。
都江堰导游词都江堰导游词范文简短篇十二
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景区位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市城西,距四川省会成都市仅30分钟车程,双流国际机场58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区地处内陆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5.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水质、空气都到达国际标准,全年均适宜旅游。
景区面积为220公顷,核心游览面积120公顷,是由离堆古园、都江堰渠首工程、二王庙、玉垒山、松茂古道等20多个重要景点串联成的旅游环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都江堰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具有极强的欣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清溪园]由于园中的美景是以清澈的岷江水为主线来串缀,因此称它为清溪园。清溪园占地约8000平方米,园林建筑风格取材于川西民居,造园手法以水生景,清泉在岷江特有的各色卵石的映衬下,凸显出浓浓的野趣。透过照壁的漏框,我们可以看见览秀亭屹于小山之上,山间溪流潺潺而下,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同时也使这里成为整个园林的组景中心,我们眼前的这些盆景,有全国罕见的上千年的树桩盆景,也有再现巴山蜀水幽、险、雄、秀自然风貌的山水盆景。
园中最著名的树叫紫薇佛掌,紫薇树在民间一直是桔祥的象征。看它象不象如来佛祖的手掌,它历经沧桑,阅尽世间万象,是一件活的文物。您向它祈祷或许会带给你好运。这就是园内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花瓶,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了。请看瓶口与瓶底是合拢的,而瓶身是镂空的。每年的6~10月满树盛开的紫薇如同插在一个镂空的花瓶里,栩栩如生,堪称盆景艺术中的珍品,在《中国花经》中有专门介绍。
园中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屏风,它制作于明末清初,是用紫薇、银薇、翠薇三件花木编制而成。其大胆的想象,独特的构思,在全国尚属首例。它取意于古园林建筑中园门造型,虚实相间,既美观又实用,盘扎艺术大气而精巧,显示了园艺师精湛的技艺。
[堰功道]这条宽阔的大道,叫做堰功道。道旁屹立着十二位堰功人物。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江堰的社会成效与日俱增,这不仅要归功于李冰科学的选址、设计、施工,更要感谢从秦汉以来的历代驻川官吏和有识之士对都江堰的悉心维护。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这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功道。左右分置了十二尊古朴凝重的青铜雕像。12尊青铜像分别代表了从秦汉时期——唐、宋、元、明、清历代各历史时期治水建堰功绩卓越的有功之臣,就是靠他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不断的加固维修,才使都江堰至今青春常在。
他们大局部是蜀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是兴修水利的专家。作为一方的执政者,他们在深刻认识到水利对于农业、民生和社会稳定意义的同时,更是领悟了都江堰“道法自然”的科学观和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治蜀的一个大事是提倡农耕,要抓农耕,其中最大的一个事情是抓水利,抓水利最大的事情就是维护都江堰。在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派了1200人长期驻守和维护都江堰工程,也是他第一次在都江堰设了专门管理都江堰工程的堰官。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后来。诸葛亮治蜀,政绩昭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了李冰治水精神的深刻启迪和影响。在成都平原,了解了水情就是了解了民情,治理了水情就是疏导了民心。而能够疏导的根本,就在于体察民情、了解民心、顺应民意。其疏导之法的精髓就在于:不是堵、不是围、不是截,而是金刚堤的顶端,形如鲸鱼之嘴巴,故名为鱼嘴。鱼嘴与金刚堤的共同作用是使岷江河床分汊,即分为内江和外江,所以鱼嘴与金刚堤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程。
从分水堤与金刚堤位于河床中心位置分析,这个堤的建造,主要是李冰利用了河流的弯道环流的科学原理形成的。如的分水堤东侧是岷江凹岸,也正是内江流经的.部位,西侧是岷江的凸岸,也正是外江流经的部位。这里的弯道环流的表流流入凹岸,把凹岸被侵蚀的和过境的大量泥沙,由环流的底流再搬运到凸岸堆积成遇回扇,其中一局部泥沙在江心堆积形成规模宏大的江心洲(金刚堤),泥沙在洲头不断堆积、延伸,加之人工不断对它们修筑、加固和保护,形成今日之天然——人工金刚堤和鱼嘴。金刚堤和鱼嘴的存在,使岷江主流在此成为分汊型河床。
尤其鱼嘴的存在意义,在于发挥分汊河流的分水分沙作用,如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河流主流线多靠近河谷凹岸流去,分水堤将约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内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量,简称“四六分水”;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相对升高,河流主流线相对变直,大局部江水流向凸岸,故分水堤又将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内江。显然,这是李冰掌握了分汊口即江心洲(金刚堤)和洲头(鱼嘴)的分水分沙特点,又利用了内江具有平面弯道环流泄水特性,创造的科学分水方法。
走了几十米只见有一个喷泉。它周围是一个个竹子编的细长的竹篓,里面全是很大的鹅卵石,一旁还有几个用木头做的、绳子固定的像三角架一样的东西,据说当年李冰父子就是用这两个东西把水拦住的。喷泉中间还有四五条又粗又长的木桩横倒在里面。听导游说,古时每年都要清理江底的沙石,李冰就是用这木桩做标记,挖到木桩后就不再向下挖了,直到现在江底下都有那样的木桩。
继续往前,导游带着我们往鱼嘴方向走去,途径堰功道,它的两侧是十二位建造和保护过都江堰的功臣们的铜像。
我们一直从后向前走,不远处就先看见了“宝瓶口”,宝瓶口把一座大山分成了两局部,两局部之间的水流向内江,另外多余的水分流到了外江,成都市区的用水多半是内江的水。再向前走就是“飞沙堰”了,它的主要作用是泄洪排沙,内江经过了飞沙堰就很干净了。正在我感慨古人的伟大时,不知不觉地来到“鱼嘴”了。因为它的前面像一个扁平的鱼嘴,因此而得名鱼嘴,就是在这个地方把岷江活生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
这次去都江堰,我看到了华夏儿女的聪明才智。他们做了竹篓,将小的石块捆在一起,增加重量,不至于被水冲走,像三角架的东西那么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还有前面我说的把山一分为二,如果要把山慢慢的挖那么需要挖很长的时间,但古人知道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先把石头用火烧了,再立刻浇水,使石头在迅速收缩时炸裂开来,变成了小石块,不但方便搬运,而且更加省力,也节省了很多时间。
我真佩服李冰父子的毅力、决心和智慧,我们要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
都江堰导游词都江堰导游词范文简短篇十三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都江堰游览观光。今天,我有幸担任你们的导游。现在请随我一同出发。请注意:请大家进去后不要乱丢垃圾、践踏花草、随地吐痰。谢谢!
在建堰初期,都江堰名叫“湔堋”,三国时期叫“都安堰”,有名“金堤”,唐代叫“楗尾堰”,到了宋代,才有“都江堰”这个名字。
现在大家请下车,跟我走,前面就是伏龙观。伏龙观是传说中李冰降服孽龙的地方,现在用于祭李冰,伏龙观里现有李冰石像和飞龙鼎。现在,请大家自己参观伏龙观,半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请大家跟我来,这边是安澜索桥,又被称做夫妻桥,是中国古代五大桥梁之一,始建于宋代,17世纪毁于战火,在清代重建,现在把竹索改成了钢索,木桩改为混凝土桩。刚建桥时,它叫“珠浦桥”,宋代是改名为“评事桥”,直到清代重建时,才改名为“安澜桥”。
请大家跟我上桥,往下看,这河的河床里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离堆公园里有它们的复制品展览。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去离堆公园、药王庙、二王庙游玩,5点正大家在景区门口集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qq入群自我介绍范文通用(优质8篇)
- 最新大年初二范文(实用13篇)
- 最新美食的主持词范文(大全9篇)
- 2023年大学生评优个人事迹简介范文如何写(模板15篇)
- 平凡的世界感悟及启迪(实用14篇)
- 2023年医德医魂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1篇)
- 有关探讨军事指挥系统的论文(七篇)
- 表彰奖励通报范文简短(精选20篇)
- 参观部队心得体会部队参观学习体会范本(优质11篇)
- 阅读阿Q正传感想范文简短(精选16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2023年
都 江 堰 导 游词讲解500(优秀20篇)49下载数 469阅读数 -
成
都 都 江 堰 风景区导 游词范文(汇总9篇)29下载数 269阅读数 -
2023年成
都 都 江 堰 风景区导 游词范文(大全9篇)10下载数 697阅读数 -
2023年介绍
都 江 堰 导 游词介绍都 江 堰 导 游词范文(实用11篇)22下载数 986阅读数 -
最新
都 江 堰 导 游词结尾(优秀18篇)30下载数 352阅读数 -
都 江 堰 导 游词(通用14篇)30下载数 474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