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怎么写(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9:25:19 页码:9
最新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怎么写(精选10篇)
2023-11-18 19:25:19    小编:ZTFB

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另外,写总结时我们也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练性。接下来是一些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一

良好的习惯属于人们的道德资本,这个道德资本是不断增值的。对于人们的现实生存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人们只是依靠理性进行支配,还要受到思维和行为的制约,使规范的期待可以变成稳定的习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最有利于习惯的养成。如果只是利用传统的方式,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结合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找到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实效性策略。

小学生思想道德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过程中,其中的制约因素是比较对应的,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教育者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和家长没有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过于重视读书的分数,规范只是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教育的方法也比较陈旧,缺乏一定的实效性,教师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在学生资产行为规范养成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当前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我国正在不断的社会转型,存在很多诚信缺失和假冒伪劣等行为,对于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影响。社会中不良的环境削弱了学校的教育作用,很多的学校都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利用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促进作用。

1.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将学校的人文环境进行优化,让学生在和谐环境下受到影响,养成行为规范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各个方面需要进行有效的配合,学校中的教师和校园环境需要进行协调统一,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可以在人文环境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需要创造出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管理呈现出规范化,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和做人。例如:某农村小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创办文明角,张贴各种励志宣传语言,利用各种夸张又强烈的背景和图片,吸引学生前来观看,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成长。

2.将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进行渗透,习惯主要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养成的。通过积累,就会在各个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针对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有机的渗透,使理论和实际进行有效的联系,并且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先进思想的主要载体就是知识,在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有效的渗透各种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容易的接受。教师需要以学科教学的特点为基础,将教育的目标确定下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目标进行细化,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发展属于一个渐进的过程,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提高其道德认知,需要符合心理成长的规律,养成过程的设计需要具有阶段性和层递性。

3.健全监督机制。在各个班级活动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养成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少先队活动,利用大型的校队活动,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训练。在活动开始之后,学生要以排队的形式入场,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就坐,要求他们认真的听讲,给予礼貌的故障,严格规定队员的敬礼和站立等行为,使学生可以集体活动当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明确遵守规范的意义,结束了互动,需要让每个学生对活动给予反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融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校的生活要具有规范化和序列化。

4.优化乡镇德育环境。利用乡镇德育,可以有效的延伸和补充学校德育,德育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自身具有辐射力和渗透性。社会环境对于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影响,属于一种社会外部控制,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建设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培养社会文明风尚。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的论述,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对策进行全面的论述,提出具体的措施,希望可以促进我国当代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我国的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可以更好的做人。

参考文献:

[1]杨献南,鹿志海,张传昌,张盼.习惯教育视野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与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80—85.

[2]杨文元.养小习惯做大文章——山西省盂县第二实验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4:31—3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二

教师成为范本,更能让他们学习并仿照。教师平时在上课时的精神面貌、处事方法,要做到每天乐观积极,言而有信,公平公正,乐于助人,乐于学习等等品质,这样学生一方面能够对教师的品格产生一种崇敬感,最终模仿教师的做法,进而养成良好习惯。此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名人的事例告诉学生们,这些名人的事例,可以让他们向这些成功者学习到成功的经验。如在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时,可以引出数学家高斯的事迹,进而让学生对他们良好习惯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另外,要注意激励做得好的学生,鼓励不是很成功的学生,可以给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一些褒奖;对有不足的学生进行亲切指引与鼓励。小学生都是渴望认同与夸奖的,在这种的氛围下,他们就能够积极踊跃的投入养成教育。

二、关照内心,做良师益友。

小学生对于大人的态度感觉较敏锐,心理随力也比较脆弱,稍不注意,学生可以就会伤害到了心灵,所以教师要注意关照每一位学生,要注意观察,建立交流关系,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针。教师要放下架子来,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才能把内心世界展示给老师看。在讲台上面讲课,出错时要勇于承认,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会犯错,有错改即可;教师通过切实行为,让学生学会沟通的方法等等。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学生就会更喜欢教师并对他进行更多的模仿学习,无论在课程教学与养成教育方面,都有极大的助益。

养成的教育要渗透到生活与学习中的每一个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言传身教,激励他们,只能传递正向的价值观;教师应设置真实境况,使学生从实践中习惯成自然。这就需要教师教学中,设计一些精心设置的教学的活动,把所有目的都渗透在其中,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变孩子。举例而言,就是现在比较普遍利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程的时候,同时也履行着行为规范,最终养成习惯。美好品质的养成是终身的事情,若想要让孩子可拥有优良的各种习惯,那么,必须从孩子的时候就努力培养。教师在上课时,更要注重这个方面,惟有把这项任务重视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总结。

小学生各方面观念未成形,就如一张白纸,单纯也容易被影响,这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另外如果不注意也会造成学生学坏的不良后果。也就是说,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会是终生的,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这说明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我相信,祖国的下一代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基础,将来才能成长为祖国栋梁,成为新世纪建设的人才。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契合xx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求,以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严格规范学生言行,强化小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加强基本道德素养,提高文明素质,增强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为此,特拟定本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活动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等要求,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为契机,以小学阶段“八礼四仪”为抓手,通过扎实、持之以恒的养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个性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建设,使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充分利用黑板报、展板、小荧星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展开宣传,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月正式拉开帷幕。

2、各中队根据本班特点制定学规范用规范活动方案。

3、各中队举行“学《守则》,做文明有德之人”主题班队会。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

1、充分利用晨会、班队等时间组织学生读背《八礼四仪》要求和《中小学生守则》。

2、结合小学阶段《八礼四仪》要求、我校常规、《好习惯好人生》校本教材等,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3、以9月10日教师节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4.结合我校新学期环境的美化,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教育,教育他们自觉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讲究卫生,不乱扔杂物。

5.评选规范之星。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

9月底,各中队将相关材料上交至德育处,德育处将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3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四

对孩子们的养成教育来说,班主任的引导作用非常关键。比如说,在班级组织开展的每次活动后,班主任对这次活动的总结或评价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节点”。有经验的班主任是绝对不会忽视这个时机的。在学生劳动的时候,班主任会认真或有目的地注意观察全班每一名同学在劳动当中的表现,他常常会抓住学生在劳动中的积极的一面,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养成教育的需求,及时地在短时间内梳理出总结时候要讲的要点,在活动后进行总结的时候,就会有针对性地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对有提高的同学进行鼓励,对一些比较落后的同学提出鼓励性的希望。总之,一定要使每一名同学在活动以后,都能够感觉到自己有进步,有成功的感受。如此,就让学生在心里树立起了自觉要求进步的渴望。

二、家长要认真负责。

学生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乃至于成长都负有不可推卸的监护责任。要尽可能地时时刻刻把心思用在孩子的成长上,既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又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绝不要以为关心孩子的学习就行了,有的家长常常会觉得孩子既已如此,就这样了,怎么学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还不如糊弄随便“学习几个庄稼字”,然后回家耕种田园或外出打工挣一点钱算了,或者学一点什么技术以供未来糊口就行了。殊不知,这种想法真是目光太短浅了,甚至可以说是对孩子未来的不负责任。孩子的学习需要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应该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自然地引领他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因此说,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不能够停留在那种“我们家长都没读多少书,也没识多少字,不也一样生活了吗”这样的落后层面上,而应该引领孩子从小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一定要让孩子彻底地杜绝那种“事事依赖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书包父母装,爷奶背”的坏习惯,要让他们从小就养成尊敬长辈、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

三、学校与家庭要科学配合。

学校与家长在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这个问题上,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是共同体,是同盟军,要相辅相成,要有机结合,要经常沟通,要互通有无,要相互信任,相互探讨切磋。所以说,教师和家长必须要把感情和着眼点建立在让学生健康发展的共同目标上,携起手来肩并肩地完成好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养成教育任务。现在,大多社区、学校都建立了“家长学校”,这是一个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绝佳平台,是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情况以及帮助家长采取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渠道,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充分地利用好这个平台,家长与教师一定要常联系、常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每一个学生也都是一个社会人,因此我们说,社会环境对每个人在生存与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要充分认识到,现实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各种现象会纷纷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还未成年的孩子,涉世尚浅,肯定会有好奇心,又由于秉性好动,因此非常容易被一些不良的现象所迷惑,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平时家长或者老师还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去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比如说清理路边的白色垃圾,清除那些烦人的墙体小广告,到敬老院或孤寡老人家里做义务劳动,等等。寒暑假期间,还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社区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有条件的家长也可在假期里带孩子去旅游,让孩子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或者名胜古迹之中,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情怀。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自然地从内心里升腾起一股积极向上的热情。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简单而行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它需要家长、老师亲力亲为,共同担负起这个重大的责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五

社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补充、延续及实践基地,它可使小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内化,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可组织学生走进影院、公园等公共场所,让小学生践行遵守公共秩序的理念,也可依托社区力量,结合假期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参与服务工作。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将养成教育规范化。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加强德育,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将良好学习习惯教育深入到各科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提问、学会倾听、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不断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及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养成教育的落实与课堂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在课堂上深入督促学生按一定的规范进行“自律”,促进学生各种良好品德的形成。另外,学校可利用校本课程将养成教育的内容规范化,开展“交往式”课堂研究,使学生学有所得、做有所依,系统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此推动养成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养成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应紧紧围绕学校文化理念,精心设计各种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品质形成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因此,学校应通过外部环境的建设来营造养成教育的外显氛围,比如要精心布置楼廊、走道、教室、厕所等场地,让一些美化心灵、启迪心智、激发灵感的知识如春风般浸入学生心田,从而促进养成教育的进行。道德品质的形成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实现。实践是养成教育内化的基础,因此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养成教育的实效,将常规活动更深入化,以“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为主线,如可以开展艺术节和读书节、班队会每月一主题、“爸爸妈妈当老师”、“告别陋习,从我做起”、“诵读经典美文”等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活动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发展。将养成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融合起来,以幽雅的环境和精心设计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升养成教育的内涵,这样,学校德育便不再是空洞的说教。

四、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新课程在评价理念中特别提出:要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指标、主体、方法的多元性。进行科学的多元化评价,是促进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动力源和催化剂。在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可采用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关注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在评价时努力达到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多元的激励性评价中收获自信,获得发展。例如学校、教师精心设计“美德卡”,将学生的美德表现具体化,使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中的日常表现有了具体的评价标准,通过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班主任综评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美德养成的发展过程,在每学期末进行总体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可以让其回顾和反思自己习惯的养成情况,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在与同学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可及时发现他人的优点,提出其有待改进的方面,同时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别人意见与建议;而家长对孩子评价的过程,是家长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言传身教重要性的逐渐推进的过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家长言行的自律性与示范性;班主任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自主权的人,因而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多元的评价机制能够给学生更多的体验和锻炼的机会。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只有多种渠道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知行统一,坚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才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帮助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才能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提升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六

《班级公约》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只有被很好地执行,才能使养成教育得到落实。所以,检查与督促等管理措施就成为引领养成教育的手段之一。既检查教师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训练,又检查学生养成教育的达成度。只有这样,才能将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不同的养成教育训练标准与要求,不同时段也有不同训练达成标准与要求,统一由德育处组织安排人员进行检查考核验收。值日老师检查:值日老师负责对各班的文明礼仪、纪律卫生、两操集队、中午用餐、集体放学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认真进行汇总,汇总结果张贴到校门口公示栏。德育处不定期巡查:根据各年级段不同月份或不同周次的养成教育重点,德育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巡查。发现问题即时反馈,摸清情况,督促整改。学生干部检查:学校开展“五项百分竞赛”,由大队部所有委员分工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文明、卫生、两操、红领巾、文明监督岗。对检查出发现的问题,由大队委员开出“友情提醒单”至所在班级,责令及时整改。每周对“五项百分竞赛”进行汇总,分年级进行排名评比公示。开展阶段总结:按时间段,每两个月总结一次;按养成教育内容,每一阶段养成教育重点完成时总结一次。在召开学生座谈会、核实检查及巡查记录、走进班级进行调查了解等基础上,形成年级和学校两个层次的养成教育阶段性总结。同时通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推广先进工作经验,确保养成教育工作深入有效地进行。

结合节日活动开展感恩教育上半年的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下半年的教师节、敬老节等,都是应当成为开展感恩教育的好契机。感谢长辈的教育活动可以有:帮妈妈洗一次脚;为奶奶捶一次背;向教师送上一句祝福;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打扫卫生、唱歌跳舞等。结合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清明节前后,各班以诗歌、故事、网络祭英烈等多种形式表达了对先烈的怀念以及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国庆节期间,各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班级自主设岗制”,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各班拥有自主设岗权,学校不限制名额,按需设岗、按学生特长设岗,全班同学人人有事可做,班级事务事事有人管理。如有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等传统岗位;也有纪律委员、图书委员、升旗委员、用餐委员等事务岗位;还有爱国委员、文明委员、敬老委员、创新委员、进步委员等精神岗位。开展总结表彰评比活动养成教育实施一学期后,由德育处统一组织总结表彰评比。每学期期末,各班与“班级自主设岗制”相结合,由全班同学投票,得票过半且得到大家认可的同学,申报校级“礼仪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卫生之星”“助人之星”等,由德育处进行表彰,张榜公布,以巩固和激励一学期以来养成教育的成果。

要真正使小学生养成教育有明显成效,则需要家校合力,同行同为。在家庭中,年轻的父母大多因为忙于工作,而将孩子交给老人看管。祖父母与外祖父母的过度溺爱,与年轻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致,让一些机灵的孩子在学校这番表现,到了家里又是另一番表现。甚至有些低年级学生在校表现还不错,双休日一回到老人身边就原形毕露;在学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刚跨出校门老人就递上了“美味”的零食要避免类似这种情形的发生,就得将养成教育的意识延伸到家庭,使家庭和学校形成默契,达到一致。通过开家长会、建家校qq群、上门家访、电话短信交流等方式,下发《给家长朋友的一封公开信》等,与家长定期沟通,让家长知道孩子在校应该养成什么样的好习惯,应该改掉什么样的坏习惯,在家要达到怎样的养成教育要求。通过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家长的积极配合,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七

论文摘要:养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作为大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高校辅导员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及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途径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讨。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它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反复的教育和实践而形成,是高校形成优良学风、校风的重要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养成教育是学校针对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治学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的基础文明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为主要内容,通过系统完善的教育过程与环境,使一个人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一种教育手段。

(一)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客观需要。首先,在思想道德上,大部分的当代大学生渴望成才,积极思考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社会角色。但在社会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部分大学生的观念和道德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他们标榜以自我价值为核心,强调个人。忽视社会、集体,同时也缺乏远大理想和目标。其次,“另类文化”在大学校园出现。有的大学生滥用网上最新的另类语言,盲目追求所谓的“非主流”,实行夸张另类的扮酷。这一切都说明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势在必行。

(二)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他们生存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纪律松弛。具体表现为宿舍脏乱差现象严重,学生动手能力差;饮食习惯不好,不少学生有吸烟酗酒的现象;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有的缺课、逃课,对学习失去热情,有的最后不得不留级甚至退学。

(三)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需要。

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群体,他们承担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行为管理工作。辅导员经常深入基层,对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情况比较了解,对学生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因此他们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学业成绩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说明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者。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辅导员要根据学校及大学生自身实际需要制定长期和近期的思想教育工作规则和计划,并在不同阶段组织好各固定性和非固定性的教育活动。在养成教育中要使同学们提高对品德模范的认识,增强其遵守思想品德规范的自觉性,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是日常生活学习的管理监督者。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进行管理监督是辅导员的中心工作。它包括大学生的学习管理工作、组织行为管理工作、日常生活管理工作以及学生活动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习惯,从而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营造良好群体环境,实现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而形成优良的学习、生活秩序;同时辅导员还要对包括寝室卫生、就餐秩序等日常行为习惯给予足够的重视,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党团组织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是良好心理素质引导者。高校辅导员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已经初步社会化的年轻人,他们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作为辅导员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有效巩固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抵制消极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上进、和谐适应、宽容感恩、协作友爱、能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人的人性特征。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一)加强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塑造人文精神。科学规范的管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养成,凡是要求大学生达到的行为要求和思想品德要求,就要在在制度上有保证管理中有措施,而辅导员正是大学生监督管理者。

不仅如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不只是教育、管理的对象,更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辅导员应创造有利条件,调动学生内在积极因素,发挥正确的主体意识,开展广泛的自我教育活动,以达到让学生达到养成教育中自我规范、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加强学生实践活动,使理论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养成教育最有效、最直接的环节是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辅导员应带领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加深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辨证思维能力,培养美好的情感和健康的心态。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养成教育言传身教的模范,其言行举止无疑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教育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的观念,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树立现代“以人为本”的观念,教育终身化、国际化观念对大学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八

1心要静,认真听,抓重点,勤思考。在别人回答问题时要目视此人,心无杂念,不要开小差,抓住重点语句,动脑思考说话者的意愿与你的想法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要做出明确的判断。

2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多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总比别人强,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别人回答问题时,不是随意抢话、接话,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教育孩子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同学之间相处要真诚、宽容。

二、加强能力训练,掌握倾听技巧。

1听口令做动作,培养倾听时要细心的能力。老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比一比谁听得认真,动作准确。

2听音乐猜声音,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认真听,然后将听到的.声音名称写在纸上,看谁听到的最多而且准确。

3听故事演一演,培养学生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请一名同学讲一个小故事,看谁能够将故事复述下来,再与小组成员合作将故事表演给大家看。低年级的同学可以采取传话训练,看谁传得又快又准确。

4听写训练。在听写词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读词语,每次读一个两个或三个词语,调整好听写速度,让学生边写边记忆词语,有助于学生一边集中精神倾听,一边用心强化记忆。

5接读训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朗读课文时,突然停止一位同学的朗读,让另一名学生接着读,可以迫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读。

三、多用激励语言评价,感受倾听的魅力。

1言语激励。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要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比如“这么一点小小的错误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把他的优点和不足都说出来了,你听得可真仔细!”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话语只要你运用恰当及时,就能够使学生在鼓励中获得倾听成功的情感体验。

2荣誉激励。有一次在一节语文课上,我给同学们范读课文时,一不小心将“疲惫”读成了“疲乏”,等我读完课文后立刻有个同学站起来指正,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奖励他一个光荣贴,我告诉同学们这枚光荣贴不仅仅是因为他认真倾听发现了错误,还因为他能够耐心地听完朗读,这些良好的倾听习惯都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同学们都很赞同也很羡慕,接下来的学习他们个个都跃跃欲试,都在为获得光荣贴而暗暗努力。

3表情激励。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激励在无声中进行。学生发言时,教师的一些细微变化他们都能感受到,比如教师的点头、微笑、眼神交流等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鼓舞,让听者更加有兴趣,让说者更加有信心。

四、家校结合,共同培养。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老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鼓励,延续培养的过程,效果会更好。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训练。相信只要我们师生携起手来,用心捕捉和善于利用一切时机,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将会更加精彩纷呈。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怎么写篇九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怎么写篇十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通过注重小学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紧密沟通等方式来实施。

(一)关注细节,树立明确的育人目标。

行为习惯是人们通过长时间的重复练习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自动化的行为方式[1]。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生活的过程中,任何一件小事或者一句话都可能会对小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意指导小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学习。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方式可能会使小学生对养成教育的学习兴趣较低,影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质量。在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为小学生播放“孔融让梨”、“曾子杀猪”等视频画面,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视频观看过程中,加深对诚信、谦让等内涵的深刻理解,使农村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二)开展活动,构建良好的育人氛围。

小学生比较喜欢一些具有竞技性、趣味性的游戏活动,针对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的方式,在充分激发农村小学生活动参与热情的基础上,更好的指导小学生学习思想道德知识。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二月文明举止活动,三月尊老爱幼活动,四月绿色环保活动等等[2]。每个月通过不同的主题指导小学生进行文明学习。

(三)家校沟通,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而是需要长时间、多方面的努力所形成。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形成习惯养成指导,同时也要增进与小学生家长之间的紧密沟通和交流,多角度、全方位的指导小学生学习正确的思想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建立一个qq沟通群,或者建立学生档案,记录学生家长的电话,当教师布置“我为妈妈洗脚”等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然后真实而具体的了解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从而针对小学生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指导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知识的学习。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小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注重小学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紧密沟通等方式,加强对小学生的正确思想和行为引导,展现小学教育中“教书育人”的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