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慈母手中线的散文(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5:53:25 页码:8
最新慈母手中线的散文(汇总20篇)
2023-11-18 05:53:25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的肯定。一个好的总结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准确的思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一

母爱,是伟大的。

每天早上,您都会比我早起半个小时,轻手轻脚地为我做与众不同的新奇早餐。您做什么都很讲究,每天的饭菜,您都会为我摆一个造型,光看就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俗话说,好饭菜要色香味俱全,妈妈做的饭菜就应了那句话。

您做的饭菜那叫一个可口哇,正如“此菜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一样,令人不想放下筷子,就算是吃完了也依旧口齿留香。

而我呢,却总是辜负您的一片好心。

小时候,我耐不住性子,三分钟都坐不住。一旦坐下来,超过三分钟我就会大发雷霆,不是摔筷子,就是扔饭菜。因此,我经常把妈妈惹火。

而现在,我性子虽是耐住了,但时间却来不及,我往往是把妈妈辛辛苦苦做的饭菜丢在一边,从门口买个包子,就急急忙忙地跑向学校。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二

自古以来,“严父慈母”就是一个俗定的事实。可我的父母却不是这样。打记事时起,我就感觉身材魁梧的父亲,性格温和,慈目善眉的,平常对我们兄妹几个关爱备至。而矮小瘦削的母亲,则脾气急躁,性情刚烈,整天一脸威严容,对我们历来严加管束,极少慈爱的流露。因此,我自小就和父亲亲近些,对母亲则比较疏远。

听父亲说,我出生的年代正是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遭遇自然灾害,加上苏联的背信弃义,讨偿国债。我们国家几乎是一穷二白,物资也非常匮乏。母亲生我坐月子时,全大队只有一挡猪肉售卖点,并且要凭经大队支书亲手签批的肉票才能买得到猪肉。所以,我一出生就营养不良,只有脑袋正常发育,身子骨架好长一段时间都是矮矮的、瘦瘦的,历来弱不禁风,打小就害怕干体力活。但是,我并不因此而获母亲的额外垂怜,大概是兄妹多的缘故吧,我既不是老大,也不属老幺,她哪顾爱得过来。上学前,我的任务是要照看妹妹,要牧鹅或放牛,加上一早起来要捡拾猪牛粪挣工分。一个小不点的,每天天未亮时,就被母亲叫起,拿起耙爪挑上粪箕,从村头走到村尾,从村东行到村西,捡拾猪屎牛粪,交给生产队沤制粪水肥料,按重量记工分。当时,还没有政策限制私人养猪,家家户户的猪都是放养,所以晚上满村游荡的猪儿,拉下的粪便到处都是,不过,拾粪的老人、小孩也不少。每天放学回家也要给队里放牛,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都不得歇息,一头牛粪一头柴,一肩挑回家。只是父亲还怜惜我,在那种天寒地冻或电闪雷鸣的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如果不用出工,他就顶替我一天半日的,使我得以享受一下难得的清闲。

每天一早,天色还是朦朦亮的时候,我只觉得还是刚刚入睡,耳边就响起母亲的大声吆喝:“阿大、阿二、三妹、四妹,还不起床?该干嘛干嘛了。”我被吵醒好梦的不愉快,嘟哝着,擦着惺忪的睡眼爬起来,又倒头睡去,直到母亲第二次进来,重拍我的屁股说:“你这大懒二,还不起床?”

……。

直到我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回乡务农,还脱不了母亲的管束。当时,我虽然已十七八岁,但是身体单薄个头矮小,身高不到一米五。参加队里的劳动,只给评个半工人的工分。尽管这样,每天队长用报筒一喊工,母亲就把正熟睡中的我拉起。为此,我心里好长的一段时间都存着对她的怨气。后来,大队小学叫我去代课,心里庆幸总算摆脱母亲套给我的无形枷锁了,可以快乐地享受自由了。但不久母亲也就因劳累成疾,卧病不起了。病重之际,她喊齐我们兄妹四个聚集床前,挺愧疚的样子,显得有气无力地说:“孩子们,我一直以来对你们的严加管束,怨恨妈吧?”我们不出声,只是含泪地摇着头。她喘了一下又继续说,“其实,妈这样也是迫不得已呀,一个七口之家,一日三餐要吃饭,一年四季要穿衣,不勤力挣工分,年终就没有分红,也没法拿回口粮呀!还有妈这样要求,并不是害你们,以后,你们慢慢就会明白的.,特别是老二,妈希望你不要忘本啊!”母亲,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农村妇女,给我们道出的是社会现实、是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啊!可惜我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母亲的一番苦心。以至后来母亲故去,兄妹们哀伤的哭叫声惊天动地时,我只是为遮人耳目跟着干嚎,没有泪流,也不十分伤心。这是我多年来一直觉得愧疚,对不住母亲的行为。我母亲她只在世间活了56年,自我懂事起,看到的她都是整天忙碌,没吃过一餐象样的好吃的东西,没穿过一件不带补丁的衣服,就连病了也舍不得花钱就医。她本应活到今天的好光景的呀!

我的父亲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十二生肖属虎。但他一点虎威也没有,我认为他倒像个猫。没有脾气,待人诚恳,与世无争,一生从未说过那些粗言脏话,关于这点,我曾与多个朋友说起,他们怎么也不相信。也难怪,在我们当地农村的成年男子中,张口粗言赃话是正常的,特别那些驾牛犁田耙地的汉子,生气地吆喝起牛来,总是粗言烂语地骂娘。父亲小时侯,家境还算殷实,读过两年私塾,之乎者也的文章虽然学得不多,不过,一些古诗词句倒是能背出来,一手正楷也挺标准,还记得那“三纲五常”、“二十四孝”之类的名言、故事,常拿来教育我们几兄妹。同代人中,也算是个有文化的人。

在兄弟姐妹中,父亲比较偏袒我。从小,有什么心里话,我首先和他说;有什么要求,第一个向他提。虽然母亲掌管着家里的钱粮,好像读书时,要用的纸笔簿,如果向母亲要钱去买,她总是极不情愿的,更不要说我喜欢的故事书、连环画和其他的玩具了。大概是我上五年级的时候,我被选中,代表学校参加全公社的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为了争取多点时间练习,我想买副乒乓球拍,但最便宜的也要一块多钱,够我家一天的伙食费了。我不敢向母亲要钱,只向父亲透露我的愿望,令我想不到的是父亲居然说服母亲答应我的要求。至于父亲对我的偏爱的原因,我只是猜测:也许是对出生于困难时期的我,因营养不良而导致先天不足的一种精神上的补偿,也许是因我比兄妹们聪明,爱好读书的缘故。答案我一直不知道,父亲也没告诉我。

母亲去世后,生产队也就解体,分田到户了。父亲领着我们兄妹几个埋头苦干了几年,日子倒是过得滋润,我们也已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逐渐解脱出来,可父亲却日渐年迈体衰。我结婚成家以后,我家已是十多张口。我和新婚的妻子与大哥大嫂之间因一些小事,而引起矛盾。父亲说:“俗语说,树大分叉,子大分家。这是迟早的事,既然你们兄弟合不来,就分开过吧!”于是,我们的大家庭也解体了。我原本提出要和父亲和两个妹妹一起过,妻子同意,大哥也没意见,但父亲却反对。他说:“家就分三个,我带三妹四妹过,田地嘛,就分成两份,我和两个妹妹的田地,你们兄弟对分,老二在学校教学缺劳力,二妹帮他们,老大的孩子小要人照看,小妹帮你们,我在耕种时给你们出牛工,粮食就按地亩平均。”老父想得挺周到的,我们也只好同意了。事后,父亲曾悄悄地向我解释说:“老二,并不是爸和妹妹不愿跟你们过,我是想帮你们呀,你想过没有?如果我们现在跟你们过,你大哥大嫂表面虽不说什么,但心里会认为我偏心眼护你们呀!万一以后我有什么三长两短的,你大哥他们撒手不管,岂不是拖累了你?”

又过了几年,我转了干,妻子也找了一份临时工,我们全家般了出去,责任田全交大哥家耕种了,老父和妹妹也全都帮他们干活。平常,我只是塞给他一百几十元买菜、零花的,但他舍不得花,要么留到过年给我的女儿、儿子利市,要么就是给他们买零食、玩具。在那艰苦年代过来的老父亲,节俭惯了,有时我们得空回家探望他,买回一两斤猪肉,他总是埋怨我们乱花钱,猪肉留到变质也舍不得吃。我们兄妹给他买的新衣服,平时他也极少穿。还常劝我们要勤俭持家,履行节约。

我的父亲活到78岁,他得病时,是我们兄妹几个家庭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尽管医生说治愈的希望不大,但是,我和大哥商量决定就是借钱也要治疗,他知道后坚决拒绝。怕给我们留下负担,拖累我们。我们的父亲,为了儿女,不惜自己的生命!

直到我已为人父以后,似乎才明白父母的一番苦心。是严厉的母亲,塑造了我刻苦耐劳、不畏艰难的个性,是父亲的宽容,使我学会处世待人之道。“慈父严母”,多么伟大的爱啊!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三

作者:孟郊。

原文: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1.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诗意:

赏析: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四

《游子吟》全诗歌颂了母亲的.伟大以及母爱的真挚,诗人孟郊终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而在母子分离的时刻,母亲为临行的游子缝制衣裳的场景使诗人内心感动。

通过叙写慈母缝制衣裳的动作与神态,表达出母子之间深刻的骨肉之情,描写这些日常生活细节,借助朴素自然的文字表达出慈母的深笃之情。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五

项羽是个性情至极的人,望着江对面的刘邦和他的红衣汉军。以及自己的几百名黑衣楚军。伤感至极。这时,史书中的乌江亭长冒出来说:“大王,他们为国殉职,死得其所。咱们还是快回楚地,等我们东山再起之时再祭奠他们也不迟啊。”项羽想了想,还是扬鞭而去。

项羽回到楚地,对众江东父老大喊:“现天下,已被汉贼夺去,我欲东山再起,众江东父老,可肯助我一臂之力?”

这史书中所说的江东人民,自然是一堆正常人。暴秦刚亡,天下想修生养息,谁会与你一起造反?你是项羽又怎么样?就算你是朱棣,我也不会舍命陪君子。

江东人民中自然少不了代表,这代表也不能没有个名字,就给他路人甲的光荣称号吧。这路人甲就对着这西楚霸王大喊:“我们凭什么相信你,当初你也说会带领我们夺得天下,结果怎么样?八千人就换你了你胯下的那匹马!?”话音刚落,大笑声四起。当然霸王有霸王的风范。立刻回道:“要不是当初我轻信刘邦那小人,我怎么会落到如此田地?”

路人甲说:“几句话就让你交出了几千人的性命,我们又凭什么相信你的话呢?你的命值钱,我们的命就不值钱吗?”霸王无言。在他所信任、相信的楚人没想到这么无义。

这就是乌江亭长所说的江东人才。项羽想要东山再起,可惜西山不准他的小伙伴被一个人所操控。其实现在想想也释然,谁会在太平盛世的时候为了一个“义”而丢掉自己的性命,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孟圣人,舍生取义者只有乱世才有,舍生取义者是乱世的特产。

霸王再次来到了乌江边上。提刀自刎。苟延残喘几年又有什么意义?换来的只是史书上的一个较大的数字和“霸王于乌江自刎之。”而不是“霸王不肯过江东,自刎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六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

许多年的光阴转眼即逝,当我们有朝一日停下匆匆的脚步,回首往事。我们会发现这期间发生了好多的事,无数的变化,然而大都已不留什么影像,唯有父母对我们的关爱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多年前,我也是有父母的人,那时候父母为我欢喜为我忧。可年少自负的我心高气傲无视亲情的存在,怀着生活的点点创伤,怀着丝丝的失落和伤感,怀着要拿青春赌明天的决心去追随似懂非懂的爱情。原以为自己一定会走得潇潇洒洒,从从容容,没想到就在我将要踏上迎亲的车门时,我看到了母亲那装满不舍和牵挂的双眼,心中顿时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失落!车子在前行,家越来越远了,门前的人和树都看不见了,可母亲的眼神一直在我眼前晃动。想着从此我将远离生我养我的父母,远离我生活了二十几年的故土,当我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他们会亲切地唤我“亲戚”,我忽然感觉离这生我养我的人和地疏远了许多!

母亲一直都不大中意我远嫁他乡,可无论她心里怎么反对表面上还是很平静。我知道她爱我,不想让我为难。

在我筹办婚事的那段日子里,母亲一直强装笑颜。我知道母亲心里有太多太多的不舍和担忧。由于我从小性格懦弱而且体弱多病,所以母亲对我总是不放心,总怕我受苦受累。从小到大她一直都偏袒我,虽然那时我已经二十三岁,可母亲对我的'担忧依然未减,她总希望我能就近找个好人家也好受她的照顾,而我偏偏选择了一个很远的地方作为我的归宿。我所爱的人对母亲来说又是那样的陌生,她根本无法判断我所选择的人是否会诚心诚意地待我一生,而我又是那样样的固执,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母亲对我这没有底的婚姻忧心忡忡。有好几次半夜里醒来,我看见了一闪一闪的亮光,我知道是母亲在黑暗里吸烟。母亲有吸烟的习惯,这是太多的苦难和不幸给她的赏赐,每每遇到不如意的事母亲就会吸烟,其实吸烟对她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发泄的方式,就像一个人在无声的哭泣,眼泪没有流出而是流进了心里。我知道母亲心里苦又不忍责怪我,所以只好把所有的苦水往肚子里吞。可惜我意已决,不顾母亲的伤心执意远嫁。在我大喜的那天,母亲神情格外谎乱,说话语无伦次,还丢三落四,我心中虽很不忍但还是对母亲有些许责怪,怪她不该那么不谨慎。好在有几位叔母帮忙,一切都还顺利。

婚后我的日子一直过得十分拮据。那时丈夫每月只有四百多元的工资,妹妹又正在上学,婆婆体弱多病。我因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对诸多事不太适应,尤其是饮食总觉难以下咽,每天都吃得很少,我本来不很丰满的身体更加削瘦。每每回家,母亲脸上总会布满阴云,但她从来没有责怪过我,只是想方设法做一些好吃的劝我多吃一些,劝我多住些日子。我都是为人妻的人了还要母亲这样为我劳心劳力,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后来便索性很少回娘家了,我想眼不见,心不烦,只要母亲看不见我的破败像,她的心里就会少一些烦恼。然而事实并没有像我想像的那样,我的逃避只是更多的增加了母亲的忧郁和牵挂。终于有一天母亲坐车亲自看我来了。当我看到白发苍苍的母亲拎着两个大包,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站在我的面前时,一种深深的内疚和负罪感使我无言以对!母亲晕车,所以坐车对她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然而思女心切,她忍着痛苦一路呕吐着来看我了!

在我家住了几天后,母亲决定回去。我便送她回去,一路上母亲不住地吐,每吐一次后她就脸色苍白,苦不堪言。最后几乎连胃液都吐出来了,人坐都坐不稳……回到家后,母亲整整在床上躺了三天,她说自己总会觉得房子在动,床也在动!尽管如此,后来母亲还是拖着虚弱的身体几次来看我,我真不知道母亲是怎样忍受着这样的痛苦来回往返,但我深知那是深深的爱女之心在支撑着她使她忘却了痛苦。多年后回想起这一切我依然会泪流满面,我是一个不孝女,我给母亲带了太多的思念和牵挂!

疼我爱我胜过自己生命的母亲就这样去了,从此我们相隔阴阳两界。母亲形去影散,几回回我与母亲梦中相见无语,醒时唯有哀伤缕缕,泪流千行。我是读书人不相信所谓鬼神,然而深深的思念常使我不由的期盼真能有一位神人给愚钝的我一点暗示,让我能与母亲有所感应。好多年了,每每我看到在乡间的林荫道上或是在城市的公园里年轻的妈妈拖着幼小的孩子慢慢前行,生怕孩子摔倒摔伤。可调皮的孩子总会不时抽出小手嬉笑着乱跑,妈妈便会在后面急急的追,一脸的焦烁不安。我就会想起母亲,我会想如果母亲还在人世,我牵着白发苍苍的母亲的手,陪她在夕阳下轻轻漫步,那是怎样的从容和温馨!可惜我一直在忙自己的事,繁重的劳动,繁杂的家务常常让我疲惫不堪,我无心也无力回报母亲。我总在想等到有一天我的生活好了我一定风风光光的陪母亲去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陪她买她喜欢的东西,陪她吃她最爱吃的饭菜!从没想过她疲惫的身子是否等得起?母亲一生都在为儿女操劳,为了儿女她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真的是展开眉头,又上心头,一生不得开心颜。可是我们做儿女的总是在忙在等,以种种理由为自己寻找借口,岂知世上有好多的事可以等,唯有对父母的孝敬和关爱不能等。他们疲惫的身子常常难以自持,当他们离去的时候留给我们的唯有无尽的思念和悔恨。

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六年了,在这六年里我走过了许许多多坑坑洼洼的路,在行走的途中每当我想懈怠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母亲那充满期待和鼓励的双眼,我就会鼓起勇气努力地往前走。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父母之爱是可以永恒的,即使有一天他们不在了,但这种爱依然可以温暖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母爱就像涓涓的流水,已深深地渗透到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滋润着我的每一根神经,陪伴着我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前行。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老人节来临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思念我远在天堂的父母,深深地怀念父母所给予我的一切,深深地祝福父母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七

每一个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子女,都会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我要感谢妈妈为我织的小毛衣。

记得那一次冬天,我每天放学回来都很晚,上床时双手双脚也都是冰凉的,妈妈见了心疼,所以每一次都趁我不在家的`时候用针给我织毛衣。每一个线都包含了妈妈对我的关爱,每一次都把手上扎的好几个小洞,可是终归有一天,这件事被我发现了。

那一天,我做完家庭作业,想出来透透气,一出来就看见妈妈咬紧牙,忍受着手上的伤痛。我好奇地问:“妈妈,你怎么了?”她满脸通红地说:“没有,可能是刚才烧菜的时候碰到了。”我半信半疑,过了好一会儿,我在房间里看电视,突然要上厕所,抱着肚子来到了卫生间。过了好一会儿,我的肚子总算不疼了。我出去的时候,那一幕让我感动了,妈妈在忍受痛苦给我编织毛衣。我扑地一声钻进妈妈的怀里,过了几天,妈妈终于把毛衣打好了,而我每天都穿着它去上学。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八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相信大家对这首诗很熟悉吧,这是孟郊写的《游子吟》。这首诗写出了妈妈是多么关爱自己的孩子,是啊,世界上有哪一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我的妈妈也不例外。

我十岁的时候,知道有一种叫“点读机”的.学习用具,他有许多用处:可以听歌、点读课文、玩游戏、看教学视屏等等。那时,我就天天天缠着爸爸给我买一台,可爸爸总是不耐烦地说:“卖什么,家里这么穷你也知道,你妈身体不好,在家休息,又要看病!就我一个人挣钱养家糊口,哪有那么多钱?”说完,爸爸头也不回地走了。而妈妈站在一旁沉默着。

星期天是我的生日,“看来生日那天没什么好开心了。”我自言自语的说道。

一转眼就到了星期六的晚上,我很早就睡了。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中,忽然听到妈妈在说:“……为了让她有利于学习,去买一台吧。”而爸爸说:“你也要关心自己啊,家里只有那么点钱……”迷迷糊糊中我又进入了梦乡。

“宝贝,祝你生日快乐!今天我们一起去书店。”第二天一早妈妈来到我床边笑着对我说。“嗯”我点了点头,马上起床了。

到了9点半,我们一家来到了宁波新华书店,这里是我梦寐以求想到的地方,我直接“冲”到了三楼书柜,拿起一本《优秀作文》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宝贝,抬起头,看看这是什么?”妈妈和爸爸不知什么时候到了我身边。“点读机!”我一下蹦起来,高兴地说:“我终于有点读机了!”这是,爸爸对我说:“好好谢谢你妈妈,这些都是她好不容易存下来的钱,本来要去买药的,现在给你买点读机了。”“谢谢爸爸妈妈。”我蹦啊跳啊,开心极了。妈妈又笑了,笑得那么灿烂。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无盖的天空下的荫蔽?在生活中,您细心地照顾我,呵护我,给我温暖。在这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

妈妈,我永远爱您。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九

不管是孩童,还是老人,如果被爱都是有恃无恐。

们。因为那个追求你的人很爱你,所以我们在他(她)面前总是最随意的'样子,我们学会了无理取闹,学会了使唤人,只因为我们心里知道那个人很爱我们,所以他不会拒绝我们的要求。被爱的人总是有恃无恐。可是有时候后我们却忘记了每个人去容忍另一个人的限度都是有限的,当达到一定的限度时,这份爱就会变成对方的负担,最后你会失去的很透彻,最后你再回头,才会发现你到底有多过分,同时你也要记住,当这个人真的决定不爱你时,他会有多难受,也许父母不会走,但是他们会变得冷淡、心凉。而那个爱你的人,他有凭什么要无条件忍受你呢?不过是爱你罢了,当他不爱你了,就是真的放弃了,因为你不要的有人当宝贝。

永远不要把别人的爱当做你无理取闹的资本,没有人有义务对你一直好,没有人有义务要一直爱你,也没有谁的心是铁打的不会疼,你可以不爱对方,但是千万不要用对方的爱来伤害他,请记住,别做那个被人爱就有恃无恐的人,珍惜每一个爱你的、能忍受你的小脾气的人,这份爱你可以不回应,但是应该爱得到你的尊重!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十

我们要感谢父母的事有多少呢?数不清。但我最想感谢的是妈妈每天给我做饭这件事。

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妈妈在满是烟的厨房里做饭的情景,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那时,她每天都会做我最爱吃的青椒土豆丝、红烧肉和蛋炒饭。那时我很能吃,往往吃饭才动了几口,菜就吃光光了。每每这时,妈妈总是会再进厨房,再重新炒一盘,并叮嘱我要注意吃相,不可以只吃菜不吃饭。

现在,妈妈仍是会做许多美味的菜给我吃。记得有一次,妈妈想问我吃什么。我当时才起床,脑子迷迷糊糊的,竟说要吃小龙虾。但是妈妈什么也没有说,带着我跑了半天,才买回三斤小龙虾。中午就把他它们给炒了,做成了一盘红烧小龙虾,两顿饭就给干掉了。我吃了一大堆,壳堆成一座“小山”,有好几厘米高,而妈妈呢,她只吃了几只,差不多是我吃的二十分之一。

妈妈,感谢您不顾劳累,天天做美味的菜给我吃,我真感谢你!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十一

从我记事起,妈妈的手上,总带着一枚闪闪发亮的顶针。顶针是用薄薄的铁片做的一个箍,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浅窝,戴在中指上,做针线活的时候帮助针鼻那头顶在浅浅的窝里,不会戳破手指。顶针是每一个农村女人必备的东西,不用时和针头线脑剪刀布头放在一个编制精美的小笸箩里,摆在妈妈的大木箱子上,妈妈一有空就戴上它缝缝补补,那些原本艰难苍白的岁月,在妈妈一针一线精心的编织下,竟也过得有声有色。

记忆中,妈妈做得最多的,就是我们脚上穿的鞋子。那个时候的农村,几乎人人都穿家做的布鞋,可那做鞋的过程,却繁琐而费劲。做鞋子前,妈妈先比对着我们脚的大小,用牛皮纸绞出个鞋样来。我们的脚年年长,妈妈压在炕沿毡底下的鞋样,也就年年放大,还会不时地变着样式,松紧的,方口的,系带的。妈妈是巧手,鞋样绞得又合适又漂亮,村里的大婶大嫂们经常来我们家,让妈妈绞鞋样。农村的女子,基本都会作鞋,可能绞出鞋样来的却没几个,听着她们叽叽喳喳地夸着妈妈,我们的脸上也多了几分自豪。

妈妈做鞋子用的底料,是用家里的破旧衣服上的布片一层层粘起来的。先在桌子上铺一张旧报纸或者牛皮纸,刷上粘稠的面浆,把事先拆洗好的大大小小的布片拼凑好粘在上面,要粘四五层。底料干透了照着鞋样剪出底和帮,鞋底子要用四层合在一起,毛边用白布条裹紧,底部包上白布,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千层底”。鞋面多用黑色的条绒,女孩的鞋子就漂亮多了,用花布料或者彩色的条绒。粘好了的鞋底鞋帮,一双双摞在一起,上面压两块砖头,码在柜头上,有半米高,看起来白花花的,一派壮观。可这才是鞋子的雏形呢,要把鞋一针一线做好,穿在脚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每年秋天,忙完地里的农活,妈妈就开始给我们做一年的鞋子。纳鞋底用的麻线,是用一种亚麻皮捻成的,柔软结实。捻麻线要用一种特别的工具,我们叫它陀螺子,可不是小孩们玩的陀螺,它是铁制的,上面短粗,下面细长,中间有一个圆圆的铁片,下面细的那头还有一个小钩子。妈妈把一大把束好的麻皮挂在墙壁上,右手拿陀螺,左手拿麻皮,把陀螺靠在大腿外侧,用手在那圆柄上一搓,陀螺飞速地旋转,麻皮就拧成了紧紧的麻线。小时候,看妈妈捻麻线,觉得特好玩,尤其是看到一团乱麻也能在妈妈的手里变成细溜光滑的麻线,更是好奇,趁妈妈不在的时候,学着妈妈的样子盘腿坐在炕沿上,去转动陀螺的手柄,才发现它压根就不听我使唤,急出一头汗,也不能像妈妈那样捻出一根麻线。

整个冬天,妈妈除了给我们做饭,干家务,其余的时间都在给我们做鞋。鞋帮要沿上黑色的鞋口,白色的底边,针脚要粗细匀称,包条要裹得紧紧的。纳鞋底更是力气活,用长长的锥子先在厚厚的底子上扎个洞,再用穿着麻线的大号针穿过去,拽的紧紧得,一天的功夫,才能纳好一只小孩的鞋底。做好鞋帮和鞋底,把它们上在一起,一双崭新结实的新鞋就完工了。妈妈总喜欢在一双鞋子做好后,把鞋底对在一起“梆梆”地敲,从那清脆的声音里,也听得出妈妈做鞋子的功力。

小孩总爱穿新的,每次眼巴巴地看着妈妈给我做好一双新鞋,我都会迫不及待地从妈妈手里先抢过来,穿在脚上左瞧右瞧,再跑到外面在同伴面前炫耀一番,在大家羡慕的眼神中,连走路都觉得飘飘然。

冬天冷,妈妈每年都早早给我们做好棉鞋,细心的妈妈还会纳一个棉鞋垫衬在里面,穿在脚上热热和和的,大冷的天也不怕脚冻伤。穿着妈妈做的布鞋,我在那条蜿蜒崎岖的小路上来来回回地跑,上完小学又上中学。

上初中的时候,生活条件已经好多了,有些孩子开始穿买的球鞋或皮鞋,也有女孩穿很讲究的布鞋。和妈妈做的布鞋比,那些从商铺里买的鞋子无异有着炫丽的外表,鞋的主人往往也摆出一副公主般骄傲的姿态,让家庭条件差,买不起鞋子的同学们又妒又羡。

爱慕虚荣是女孩子的天性,十五六岁的我,已经懂得了爱美,看到某个女同学脚上好看的鞋子,曾经在我眼前引以为傲的妈妈做的鞋,却已经黯然失色。我不止一次在妈妈面前念叨,妈妈架不住我的纠缠,在秋天卖完公粮后,带着我和妹妹去了趟城里,给我们每个人买了一双好看的花布鞋。我迫不及待地扔掉脚上的旧鞋,把新鞋子换上得瑟。可没高兴几天,就发现它压根就是样子货,一点也不禁穿。塑料做的鞋底太薄,走一天路脚心疼,鞋帮子太软,走路老掉,穿着它上体育课跑步,不小心一只鞋就跑掉了,惹得同学们哈哈笑。我回家把新鞋塞到立柜底下,再把旧鞋换上,才知道,还是妈妈做的鞋,最舒服最合脚。

除了给我们做鞋,妈妈还要给我们夏天缝褂子,冬天缝棉衣棉裤,过年时给我们每个孩子缝新衣赏。那时候家里没有缝纫机,所有的针线活都得妈妈一针一线去做。在我的记忆里,妈妈就没有空闲的时间,尤其是冬天,我经常在半夜里醒来,还能看到妈妈在昏暗的灯光下穿针引线,那根小小的银针在妈妈手上来来回回,清贫的日子里有心灵手巧的妈妈,我们也倍感幸福快乐。

可能是因为那时候的布料都是棉织的,没现在的纤维结实,再加上学校的课桌凳子又破又粗糙,也没有多余的衣服勤洗勤换,孩子们的衣服裤子一点也不耐穿,屁股上和衣袖上经常露着破洞。妈妈细心,每次看到我们的衣裤刚破个小洞,或露出毛茬子,有欲破的迹象,妈妈就赶紧让我们脱下来缝补。妈妈打补丁的方法和别人不同,大多数同学穿的衣服补丁都露在外面,有些懒惰的妈妈们补衣服甚至不管补丁与衣服的颜色是不是合适,蓝裤子上缝一块绿色的大补丁,又扎眼又难看。妈妈补衣服可就细心多了,她不厌其烦地挑挑拣拣,找一块颜色和衣服相同或者相近的布头,修剪得大小合适,衬到衣服里面,针脚细密,平整,甚至让人看不出衣服缝补过的痕迹。

过春节前,是妈妈最忙碌的日子,全部的被褥都得折洗。妈妈每天起大早,拆掉一床被子,在做早饭前就洗出来,那时候没洗衣机,洗的衣服也无法脱水,只能使劲扭干,趁太阳出来的功夫晾晒。下午,被里被面晒干了,妈妈再赶着缝制,缝被褥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妈妈跪在炕上好几个小时,长长的大针在她的手上灵巧地舞动,我和妹妹一边看电视,一边给妈妈穿针。妈妈做的针线活太多了,眼神已经不好,穿针的时候对着亮光高高举起,眯着眼睛,把线头在嘴里抿一下,捻细,对着针孔穿过去,却常常穿空。每次看到妈妈穿针费劲的样子,我心里就像被那针扎了一样,一下一下地疼。从妈妈手里接过针替她穿好,眼睛总是涩涩的,想哭。

哥哥和我都相继出门打工,妈妈用羊毛絮成厚厚的被褥,缝得又细又密。妈妈说,离家一里,不如屋里,到了外面热了冷了没人关照,凡事都得自己操心,要学会照顾自己。青春年少的我们,总是自以为是,对妈妈一夜不眠重重的叮嘱过耳就忘,还嫌烦,听得多了,甚至顶上一句:“知道啦,啰啰嗦嗦的,耳朵都起茧子了。”妈妈被我们一呛,目光一下子黯淡了,不再说话,只是细心地给我们打点行李,从被褥到内衣袜子,都用手捋得平平整整,一样一样塞到行李包。看着妈妈失落而不舍的表情,我为自己的无知薄情而后悔,喉头哽咽着,却说不出一句安慰的话。

哥哥是家里的独子,从小被妈妈宠着,脾气却很坏。出门打了几天工,开始怨我们家贫,怨爸爸妈妈没本事,没置下一份像样的家业。他执意要去遥远的外地,说要凭自己的本事去打拼未来。对于哥哥的埋怨,妈妈哑口无言,她精心准备的行李在哥哥眼里,一文不值。他临走时用冷漠的目光跟我们道别,背上妈妈用新里新面新棉花缝制的被褥,头也不回就走了,一去好几年,连封家书都很少寄回来。多少个夜里,妈妈辗转反侧,夜不成眠。儿子的离家远行让妈妈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甚至有些寡言少语。我开始恨哥哥的无情,一次次写信,让他有空回家看看爸妈。他偶尔寄来一封短短的信,妈妈让我念了一遍又一遍,那久违了的笑容,在我眼里却像一枚尖刺,扎得我心都在流血。

妈妈常年累月为我们操持生活,自己却很少穿一件新衣裳,就连衬衣衬裤,都经常穿我们淘汰下来不要的。尤其是袜子,我从没见过妈妈为自己买过一双新袜子,她把我们穿破塞到抗沿下的脏袜子找出来,清洗干净,把脚后跟上的破洞补好自己穿。我用上班后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妈妈买了一套很廉价的衬衣、衬裤,两双袜子。当我把它们连同剩余的工资递到妈妈的手上时,妈妈的眼角湿润了,有泪光在隐隐地闪。她用粗糙的手掌细细摸索着新衣服,哽咽着说出来的,却是埋怨我的话:“傻妮子,妈妈在家穿啥都行,要新的干嘛,你在城里要穿得体面些,别被人笑话,以后不要给爸妈买东西。”我忍住眼里的泪,心却在隐隐地疼。

日子一天天过去,年轻的妈妈娇俏的模样,在一根根或粗或细或长或短的丝线里悄然不见,干枯的头发上落满秋霜。几个子女都长大成人,哥哥远走他乡,我们姐妹都已出嫁,偌大的院落里,只丢下妈妈一个孤单的身影。我隔几天去探望妈妈,总见她呆呆地坐在院子外面的老槐树下,痴痴地地望着南方的天空,我知道,她一定又在惦记她的宝贝儿子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远飞的鸟儿,却总也不见归巢。

妈妈真的老了,额头的皱纹像深深的沟壑,散乱的白发在风中飘动,灰黄的眼珠再也没有了活力,嘴里总是不停地自言自语。她太寂寞了,曾经一家人热热闹闹在一起的情景,是妈妈心里就是最美的回忆。

我过去搀起妈妈,送她回屋。院子还像以前那样打扫得干干净净,只是没有了生气。我让妈妈坐在院子里的太阳底下,给她梳理散乱的头发,梳子轻轻插进妈妈的白发,恍惚中,又仿佛看到妈妈用一条鲜艳的红绸子,给我扎上两个漂亮的蝴蝶结,眼里含着笑,目送我去上学。往事如昔,趟过岁月的河流,妈妈把一生的爱都给了家人孩子,古稀之年,却只剩一个人孤单度日,心中的那份凄苦又有谁知。

进屋取剪刀,我看到妈妈的针线笸箩依然放在那口旧木头箱子上,可上面,已经落满了厚厚的一层灰。没有了儿女在身边,妈妈再也不用为我们日夜操劳,缝缝补补,可她那颗失落的心,也像这个针线笸箩一样,被遗弃在无人看见的角落里,落满厚厚的尘埃。

我下意识地从线卷上拔出一根细细的针,那记忆里闪闪发光的银针,已经生满了红绣,亦如我油枯灯尽的妈妈!我分明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眼泪忍不住汹涌而出…….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十二

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焦灼关切,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这几天总在家里写作业,写也写烦了。所以我准备干些有趣的事情:做一些家务。说干就干,我把碗全部打上洗洁精,用手洗了起来。呀!打碎一个碗,没关系,继续洗。可之后打碎的碗越来越多。我放弃了洗碗。

我又开始拖地,可拖把没洗干净,地越拖越脏,我生气地把拖把扔在一旁。

我又准备洗衣服,可刚才洗碗的时候忘把手上的油洗干净,把油全部抹衣服上了,所以衣服一块是黄的一块是白的。正当我准备用消毒液洗干净的时候,妈妈回来了!我以为妈妈会大骂我一顿,谁知妈妈看了看我做的“好事”,笑眯眯地说对我说:“梦婷,做的不错,下次继续努力,相信你一定会做好的。”听了妈妈的鼓励,我鼓起勇气把我刚才弄乱的东西全部打扫干净了。

我爱妈妈!或许那个鼓励在别人眼里并不是很重要,但在我心里,它是我勇气的支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十三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述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情绪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齐,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透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正因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透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比较,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因此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相关阅读】。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透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一向广为传诵。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孟郊生命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向脍炙人口。计划反对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述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情绪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那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比较,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熙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十四

即使是在黯淡的煤油灯光下。

年轻的母亲总能将一条线。

准确地穿进缝衣针的针眼。

然后飞针走线。

缝补出清苦日子里的体面和温暖。

后来的某天。

坐在阳光下的母亲。

突然被那根针和那条线困住了。

她眯缝着眼,尝试了多次。

针和线,总是擦肩而过。

“儿,我花眼了呢!”

她抬头看了看面前的我,一脸的`惊讶:

“你帮我把针线穿上吧。”

又过了好多年。

母亲想为一件衣服钉扣子。

她把针和线递给我。

想让我像以往那样帮她。

不料,我也遭遇到同一难题。

那么近的针和线,竟如现实和理想那么远。

年届不惑的我也花眼了。

发觉了我的犹疑。

母亲的手抖了一下。

最后,终于完成了这次穿针引线。

母亲接过去走针连缀打结。

往日时光,在迟缓的动作里慢慢呈现。

我看着着安静的母亲。

突然感到。

而今能刺痛岁月的。

不再是锋利的针尖,而是那条柔软的细线。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十五

记得孟郊的那一首诗里这样写过“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自古以来,孝是一个永恒的题材,爱更属于一个广泛的概念,二十四孝图,孟母教儿,无论是史诗还是戏曲,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内还是国外,有关于孝和爱都是亘古的传颂。

今天兴起,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着翻着就看到这样一幅漫画,它的题目是《来一斤母爱》。刚看到这个题目我的第一反应是又是讽刺现实的吧,但是我错了,而且还错的离谱,它的旁白是这样说的: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子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段,看着她逐渐消失在转角的地方,她用她的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是啊,她们老去的容颜,逝去的青春,还有时间带给她们那深深的纹痕,以及生活带给她们的苦难,这些都是在我们随性的年华里远远都难以体味得到的。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绚丽的烟火,那她们就是繁华后的落寞,母亲她就是一棵树,而我们就是她历尽严寒酷暑育出的果实。在时间的推移中,她们的树身上增多的'是更多的皲裂,还有岁月在灵魂深处勾出的年轮,那一道道规则的椭圆就是她生命的印记。

小时候,我记的最多的就是母亲每天拖着疲惫的身姿出入家门的情形,那个时候自己特别的胆小,但是却很乖,从不惹祸。但有一次(那时候可能有四五岁的年纪)和弟弟干了一件“大事”,没有经过母亲的允许趁母亲不在家拿了十块钱去买果冻吃,啊,那十块钱在我们的眼里只是果冻,只是知道那能买很多吃的东西,事后母亲狠狠的打了我和弟弟,我记得很清楚的她边打我们边哭,说的什么现在记不大清了,只是她当时的神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奈,现在记起来应该用“恨铁不成钢”更合适,如果以后有人问如果让我感激生命中的一个人的话,那定是母亲无疑了。

慢慢长大的时候,我在懵懂的求学中,每每读到有关于母亲给孩子讲故事哄着睡觉的时候我就特别羡慕。或许那时候小,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故事,记忆中的都是小白兔与大灰狼,狼外婆之类的才能算作故事,但待上了中学,我突然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母亲曾经也附身在我耳旁讲过,她讲的是用我们方言说的“古今”,也就是故事,母亲她只上过两年学,而且听她说她那会儿常逃课,不爱读书,但是希望我们成才,这大抵上就是全天下父母的心思了,她更是如此了。

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我和弟弟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吵了起来,想来也是因为什么吃的东西吧,记得她当时给我和弟弟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尚记得当时的尴尬,想给舍不得,不给吧人家孔融那么小能让梨,那么我呢?母亲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总能在生活的各个小细节中捕捉到一些有用的东西教育我们。

母亲的生活是苦难的,这或许是我唯一能描述她生活的一个词,但或许是这种苦难磨砺了她,让她更加的坚韧,而对于我和弟弟,这两个看着她变化的孩子来说,也逐渐的懂得何为理解、宽容。时间让她青丝变华发,鬓角的那一抹白是那么的刺眼,我知道人一过半百啊她就老了,她也逃不过时间的催促。

第一年上大学的时候,我曾开玩笑的跟母亲说:“妈,我去学校了,别太想我啊,我已经这么大了,会照顾好自己的。”我记得母亲当时的表情是多么的复杂。

每周我会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或许是给母亲一个问候不让她惦念,又或许是一种习惯,一个对家的眷恋。

后来弟弟上大学了,我们两个都在外,家里只剩她一人了,我知道她是那么的孤独,每年假期回家就好像是一种时间的象征,一种例行公事般的感觉,但是每当触及到母亲那殷切的目光时总是那般心痛。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十六

“只道是愁肠易结花事不解,只道是福源难求韶光易逝,你说的前世今生,骗了谁?谁又信了你?都是爱,带着恨!”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最后一句便给了我深深地震撼力,是什么样的经历才可以说出这样的话语?什么样的承受力才可以如此的既爱又恨?什么样的心情才可以如此的经得起跌宕起伏?心中亦是一阵揪痛,不知道在当初的那一时刻,那一抹痕迹在今天看来是否已经全部的释然。

曾经的一纸离殇都化为一股薄薄的青雾,带着些许的疼痛弥漫在这一片天空下,要如何的努力才可以看清楚原来的面目,要怎样才可以将爱全部的释放,让你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恰到好处的温度,不会因为太低而被冻僵,不会因为太高而放肆。而今看到这句话之后,突然明了,只不过是你们比我早明白这个道理而已,我们都是相互爱着,相互恨着,没有爱又何来恨。

时光慢慢的流走,随着消逝的还有我们几人之间的那份情谊,而今的我不知道要如何再来面对那样一份过于炽热的牵连,曾经的那一份爱,在今天看来无非是自己当时失去了方寸,才使得后来的我有些恨意的离去。爱情里都说“爱的越深,恨得越深”,而今天我们几人的友情里,是否也可以这样来修饰呢?只不过将两人之间的爱化为五人之间的爱,而这份爱的存在则是我们所牵连在一起的唯一绳索,当有一天其中出现了裂痕,要让我如何来修补?要我如何来抓紧每一根?最终的我却也只有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将这个裂痕用满心的伤痕来填满。

这一无边的裂痕要何时才可以不再蔓延?那越来越远的希冀要何时才可以走到面前,再次的给予力量,来继续这个填补裂痕的工作?然而在偶然的某个时间里,当那一道墨黑色的冰水突然泼下的时候,我所有的支撑都轰然倒塌。一直知道事态的炎凉,一直知道我们所担心的某一天终会到来,一直以为我们已经彼此读懂了对方,然则一次如此渺小的历练却也将那根绳索砍伐的只剩如蚕丝般的一条,从此以后,愁肠满腹。

是因为太爱着你们,还是因为太在意你们,我总是说服不了自己永远的离开那里,即便是在找到了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之后,仍然身不由己的回到原来的地方,只是如此般静静地看着那一草一木的存留,一草一木的慢慢的凋零。是因为太恨你们,还是你们就不曾在意过,我毅然如此决绝的离开,不肯留下任何的痕迹让你们来追寻,哪怕是一抹味道的隐藏。

到底是骗了谁,谁又骗了我?所谓的前世今生又是在何时,要让今时的我要用一种满含空荡的双眼来再次的静观其中的是是非非?要怎样做,那双空荡的眼眸中会再次的呈现原有的色彩,来将那一份燃烧的痕迹再次的寻觅而来。在看着这些的纠葛当中,我仿佛感受到了心中的那份清寂,在这一时刻里已了无踪迹。

是谁在那样一份清静面前大声的呼喊着我的名字,想要将心中的浓情尽都述说?是谁在这样一朵离殇的花海里动情的嗅着芳香,想要将所有的情感尽都融化?惶惶然,不真切。

而今所演绎的这些,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只是这份情谊在我们彼此看来太过沉重,却又一点痕迹都没有,总是担心着其中一个会永远的离去,带走了剩余人的牵挂。而这一场宴席中,我们都是胜利者,然而却都是失败者。胜利了,是因为你们失败了,然而失败了,又是因为你们的胜利。其中又是如此的矛盾,如此的分不开界限。

而今心中却是明白的,没有“若是”,亦没有了当初的踪影,因为爱,所以恨,恨的根源依旧是爱,最后也会是化为一抹爱的痕迹来释放着心中的阴霾,让自己的内心深处可以明了,无非都是因为这一场愁肠的花事,无非都是福源难求,时光太过匆忙,带走的和带来的,总是在无形中给自己在心中留下看似无形却又最深的一场繁华后的落寞,然后是落寞之后的一味清淡,将所有的爱与恨都包裹在其中,都是爱,带着恨,却也是,都是恨,带着爱。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十七

不知不觉,又到了深夜。

手里活儿未停歇。

那盏枯瘦煤油灯,

映照慈祥你的眼!

一针一线的.牵,

牵出结实的布鞋。

走着歧坦人生路,

慈母教诲在耳边!

春去春来,已过了十年。

岁月写满你的脸。

昨日青丝般发辫,

如今白发披满肩!

一步一举的锄,

锄出丰收的喜悦!

背上远航的行囊,

开拓心中的一片天!

妈妈呀,妈妈,

你可曾停下,

多少季节,挥洒汗泪,

耕耘着圣洁的心田!

妈妈呀,妈妈,

你可曾记得,

在那遥远,有您孩啊,

有他深深的挂牵!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十八

母亲姓王,系出小镇名门望族,打小家境富足。

解放后虽经了“土地改革运动”,家庭成份被划为地主,后又历了“公私合营运动”,但因其家族开明,主动将产业交于政府经营,加之其父早早主动参军抗美援朝,也算得上革命家庭,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并未受太多批判,其家庭一众成员改换身份后,也从原来的地主变成了普通人民群众。

母亲这个原本的地主家小姐,在生下来只过了四、五年富足生活后,便与那时候所有的劳苦大众一样,过起了最普通的百姓生活。然他们毕竟是地主之家,读书、女红这些必要的东西,在历了各样的生活变故后,依旧不曾放下。只是,迫于当时那样的一个现实条件,她也得适应社会和现实生活,上完高小后便结束学业,分担起家中的一些担子,在生活的磨炼中逐渐成长。

待她长到谈婚论嫁的年龄,社会正处在一个唯成份论出身的年代,不论怎样,她们家终归是地主。地主家的女儿嫁给贫下中农,是当时最现实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待媒人将刚退伍回乡务农成份是下中农的父亲介绍给母亲时,他们一家人自是十分中意。没过多久便一切从简给完了婚。自此,母亲也从原来的地主小姐,变成了道地的农民。

结了婚,生活便归于它的本来面目,远不是人们所想象中那般美好。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日常琐事,在消磨着母亲青春的同时,也增长着她应付生活的才智。然母亲终归是读过书的人,她对于书的喜爱,没有因为生活境况的变化而改变。在我幼年的记忆里,常见她在生活之余去图书馆借小说来读,那书就放在她做针线活儿的笸箩里,得了空闲就翻看上几眼。我在边儿上爬着玩,母亲看书,也不时抬头看我几眼。我不知道那书中,是否就藏了母亲对于生活和未来美好的期盼?我只是觉得,那时的太阳很暖,她将脸从书中抬起来看我时,我能看到她的脸被那暖阳补了一层金边。

空闲时,母亲也会偶尔绣绣花,将“花样”贴在用弓子撑了的布上,用细小的绣花针,穿了五彩丝线,绣鸳鸯、绣蝴蝶,也绣并蒂莲。她用那细细的丝线,一丝一缕地穿插着,在绣花的同时,也绣进去自己的心事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后来,那些绣好的绣品,多都做了家人的枕套,那心事和期盼便伴着我们一家人入眠。

后来,孩子们长得快,需要的衣物和鞋子也越来越多,母亲便很少再有看书和绣花的时间,针线笸箩里再也没有了书,她的借书证也就不见了踪影,布弓子上那绣了一半的花,便再也没有完成。很多时候,我所见的都是她在缝补衣物和搓麻线纳鞋底子,甚或到我们半夜睡了一觉醒来,还见她在油灯底下缝补着。

孩子长得快,饭量自然也要跟着大起来,家中那点儿簿田的产出,是不足以五口人吃饱的。父亲虽是镇农机厂的骨干,但所挣的钱全都贴在家用上,依然不够一家人的开销。母亲便也去了他们厂里做工,在多挣一份儿工资的同时,亦可多得一份每月按时发放的劳保用品。那劳保里有帆布工作服、洗衣粉、白棉线手套和洋碱(那时乡人依旧把肥皂叫洋碱)。

干机械的活儿,少不了要和油打交道,很多活儿也都是需要戴上手套操作。所以,劳保用品必都是按月及时发放。可除了那些被称作劳动布的蓝色工作服,发得少也是必穿之外,洋碱和洗衣粉他们都是尽量节省着用。手上有油污了,都是先从地上弄些砂土搓得差不多了,才用一丁丁点儿洗衣粉再去洗,省下的碱和洗衣粉,都被拿回来给家里人洗了衣服。而那线手套,非到万不得已,他们极少会用,通常都是留一双在单位使用,还是几个指端都磨出洞的那种。好在那线手套有弹性,可塑性强,一侧磨出了洞,左右手倒换过来再用,那破洞的指端就翻到了背面,依旧可以凑合着使。

而那些省下来的线手套,被母亲拿回家之后,都被拆开线头后缠成线。她一边仔细拆扯着,一边让我帮着缠在线轱辘上,绕成了一团团的棉纱线。就连在厂子里大伙儿用烂后扔掉的手套,母亲也会把它们捡回来洗净、晒干,将没磨烂的部位,再拆抽出一部分能用的棉线缠成团。那烂手套拆成线是废物再利用,我能理解。可母亲把新新的手套也拆成线,便是我小小的脑袋所不能想明白的。问伊,她笑而不语,藏一脸神秘。

棉线缠得多了,她便用布兜儿装了带到班上。下班时,那布兜复挎在她胳膊上被带了回来。我去翻看,里面除了原先的线团,又多了几根竹签样的'毛衣针,以及用几根竹针撑起的一小块儿棉线织物,看不出形状。因为看不来形状,要织成啥东西也就不得而知了。见不是吃食和好玩的东西,自是引不起我的兴趣,也就懒得去管。后来,再看那随母亲挎来挎去的布兜,也就成了习惯,不再去关注。只是知道一有新手套发下来,母亲依旧会喊了我去帮她缠线。

一天下午,放学回来的我,被母亲叫过去,她笑着用手做尺,量我腿的长短。我便以为母亲是看我又长高没有,只顾着赶紧要跑出去和伙伴儿们玩,看见母亲脸上的笑,我并未去想太多。该玩玩,该吃吃,该睡了睡,便是那时候孩子的生活状态。日子该怎么过,是大人需要操心的事,在孩子的世界里,纵使是十分穷苦的生活,依旧可以过得无忧无虑。

又过了两天,早上被母亲唤醒,两眼尚迷蒙着,便见母亲抱着一团白到了床前。她轻抖一下,两条如瀑的白练便呈在我眼前,刺得我睁不开眼。待我揉了眼细看,才知是一条线裤被母亲提了裤腰悬在面前。看那线裤所用的线,竟就是平素被母亲拆了的手套线。至此,我才明白了母亲拆手套的深意。我忙起身,试那线裤,厚实且十分绵软,裹在腿上极暖。比起我平素身上所穿着的单簿晴纶秋裤来,不知要暖和多少倍。

有了这新线裤穿在身上,我一脸的笑。要知道,那年月多数都是穿又旧又破的衣服,而且都是老大穿完,老二接着再穿。今天能有新线裤穿,那兴奋就堪比了过年。

母亲让我穿好后,在床上让我来回转着身,看各处是否合适。她一会儿摸摸裤腿,一会儿又提提裤腰,像在细细看一件艺术品。而我所看见的,则是她那已经起了皱纹的眼角,被满满的成就和幸福感所塞满。

我穿了新线裤,一脸幸福地坐在床沿,母亲怜爱地用她的手抚摸我着的脸。那一刻,我才觉出,记忆中她那原本温热细腻的手,此时竟变得如此粗糙。而这粗糙的根源,则是因为日常的劳作,以及干粗活时没了手套的保护所致。她把劳保用的手套都拆成了线,工作之余又一针针织成线裤,穿在了我们身上,成为我们御寒的衣物。而这样的智慧和细腻心思,却出自一位昔日的地主家小姐身上。放在现时那些过惯了养尊处优生活的女人身上,怕该是永不能理解的。

相比起那些条件稍好人家用毛线织就的毛裤来说,这线裤不论在结实程度,还是保暖性上都要差不少。加上小孩子本就调皮捣蛋的天性,穿在外面的裤子裤裆被撑叉都是常有的事,这穿在里面的线裤,裆部被撑叉或是磨烂也就变得再正常不过。母亲也就少不得要在晚上,用手套上的线再勾着织补一番。油灯那昏黄的灯光,便又时常会在晚上,把母亲低头织补的样子印在墙上,成为那时我对母亲记忆最多的模样。

后来,我长大了,去外地工作,也娶妻生子。天冷时,穿着街上买来的各样保暖裤在身上,虽也御寒,却总觉不及母亲当年所织的线裤温暖。每每遇到别人扔掉露着指头或是沾着油污的线手套时,总会不自觉地多看两眼,去思想着若是当年母亲看见了一定会将它们捡拾回去,再洗了晒干抽成棉线,最后又如何在上班间隙,一针一针织成了线裤穿在我们身上。

前年冬天,逢了双十一网上购物便宜,我便从网上订了两套保暖衣给父母邮去。由于不知道母亲身体的具体尺寸,只知个子大且偏胖,便订了普通衣物中的大号,以为母亲能穿。邮到了,父母打电话过来,说他们有衣服,怪我乱花钱。我问衣服大小情况,他们只说能穿,话音里虽有喜悦,却是不住的埋怨我乱花钱买东西。

去年回家时,与父母坐下拉家常,说起我买保暖衣的事情,父亲便数落母亲,说她没见过啥好东西,把我买的那件瘦保暖衣,像宝贝一样冬天常裹在身上,并拉开母亲上衣的衣摆让我看。待我看过了才知,那衣服竟又瘦又小,粽子样裹在母亲身上。

母亲却说,瘦了裹着暖和!满是皱纹的脸上,堆着层叠的笑……。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十九

(一)。

即将迎来除夕夜,厦门更像燃烧的火光,城市的热闹又安静了下来,街道上过往的行人少了,车水马龙仨仨俩俩地驶过,城市还有余热的火焰燃烧着。商号都打烊了,人们都在家为新年张罗着。

小女腊月十四日就来了,一家人的团聚带来家庭的温馨。今年见面感慨良多,小女气色好了很多,白嫩起来了。看来家境百事和顺,心就宽,气色就调和。小外孙薇还是那么可爱、漂亮红嫩嫩。姐姐高兴起来了,看见妹妹进了屋,就顺手把年货,糖、饼分给妹妹吃。

姐妹一岁之差,很玩得来,十二岁的姐姐真像姐姐样,步步不离,并把自己添置的东西都拿出来给妹妹玩。

小孙女明年就要小学毕业了,薇薇也要上五年级。

今年的除夕,节气大寒。寒夜、冷风挟着冷雨。

寒夜的夜空,冷风洒在路上,湿漉漉地,凋零的黄叶在寒风中漫无边际地飘洒。行人依稀,偶尔有小车疾驶而去。

我们在江头“亚珠酒家”办了一桌年夜饭。亲家、家人、子女,我们十余人,合家欢聚一桌,充满着一种大年和谐气氛。大家交杯弄盏,传觞欢度新春贺岁,互祝新年平安,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国家人民安康的日子,我们为庆祝新年新气象,祖国安宁,人民的安康,我提议大家端起酒杯,为祖国新岁干杯!

一种欢快的气氛交融,对保卫祖国边疆的边防战士,在这冰天雪地里保卫着疆土,固若金瓯,无如伤缺,为他们辛苦付出干杯!

今年大家尊我年长,为我祝酒,我不善酒,饮料代酒很使我感动。在这新年除夕夜,给我心灵带来温暖。老人的幸福,儿女事业有成,长子时来运济,他的姻缘在我心灵世界没了后顾之虑,这也是一幸事。压岁钱又收到了数仟元。

我给俩孙女的红包壹仟多元,祝小孙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二)。

今天是初三日,下午我们一行六人,趁新年的喜庆到漳州石浔村,长子媳妇娘家拜年。

我们的车进入石浔村,广阔的平野成坵,一块块菜地,经济作物平整在原野,缘幽幽地,黛绿苍青,这就是厦门市人民食菜的源地。

石浔村不大,房屋楼舎建设有序,里弄、街面,看到一些新三层楼房,都是瓷砖墙壁,他们的经济状况,还是很富裕的。石浔村地处开阔,东距海滩一片,广阔的滩涂,临近铁道,不时会传来过往的火车,发出轰鸣声。滩涂湿地上,白鹭在觅食飞翔,这片热土带来石浔村人民繁衍生息。我在车上揽着景物,揽着滩涂,吮吸着没有污染的空气,一颗心在陶醉,爱在飞翔,心如云如烟在石浔村飘飘渺渺地遐思。

大儿媳和她家庭父母,已经侯等在门外。初三日,新年见面大家握手言贺,互祝平安,新年致好。

闽南的风俗,我不懂,感到农民的纯朴厚实,从心底里感到对他们一种朴素的爱。

婚姻带来的缘分,千里姻缘一线牵,了却了有缘人、终成眷属。

亲家家族比较大,据他介绍也有百多口人,亲家有二个女儿,第二个小女儿也有二十多岁,卫校毕业,在同安医院任护士。一个纯朴的家庭,造就了和睦相爱。我们都在二楼茶楼促膝喝茶谈心。

夜幕降临了,一带平原没有树林,没有山原,寒风凛冽,我坐在椅子上,一阵阵寒气袭来,手直抖索,在这黑夜天空中,飒飒飘着小雨,总感到精神萎靡。

今晚的家宴设在村外味佳豪酒家,二楼餐厅摆了二张桌,亲家宴请的`客人都象征性辈份与亲家同辈的男人女人,我的孙女、外孙女收压岁钱,据闻各陆佰元。

所谓“家宴”一桌也要千把元才下得来,他们知道我是“散文作者”又是俩亲家,所以家宴办得很丰肴。

宴集上,终是传杯弄盏,酒水传觞,祝新年平安,身体健康。这农民有它酒桌行色,商家,官场,遗风遗俗各有行辞。

晚九点多,我们与亲家、其家人握手辞别,寒风中踏着夜色,在车上举手告别,车徐徐离去。

夜色那么苍茫,人生就是缘来缘去,什么都讲一个夙缘,促成长子吴小姐缘定终身。人生的路还是漫长的,父亲、弟妹、兄妹一场要珍惜为你付出的劳心劳德,这都是“缘”,都是“爱”。

(三)。

因小儿要带父亲出国旅游,我于壹月初四带着小女一家返回南平家去,初七去沙县公安局对外窗口办护照,初八返厦,我遐思了很久,可能当天办不完要拖到第二天,担心细节很多。我从未接触过政法机关,我的初步看法,搞公安工作的人,把每个人都潜疑犯罪可能,所以他们的脸总是冷漠,拒人之外,在风闻中都称他们为“爷”。一副没有笑脸神精的脸,使人难于捕捉他的神情在揣测什么?尤其涉外办理出国护照,不知难到什么程度!

我初四下午三点多到达南平,进入南平这个山城,城市不大,在新年时间,年气很浓,街道上狭窄,车流量很大,人潮挤挤,车如流水,马如龙,人间真春风,称得上闽北市一级山城繁华烟景。

今天南平气温很低,零上5℃。寒气袭人,天阴沉,天气预报近日会有雨水,我坐车里,穿上带来的御寒行当。

我们回到小女家,家几天不住人。一进家门,有点冷嗖,新年吉利,小女买了鞭炮200响,骤然响彻,玉屏山峦,家好温馨。玉屏山地区,高楼耸立,鞭炮此起彼复,烟云笼罩着天空。小女忙着购置年货,接待到家的父亲、兄长,还是女婿提议去酒家办一桌年夜饭,我们在年夜饭桌上,儿女们频频祝福,祝老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举杯为这好年景,祝儿女事业有成,家庭幸福。酒至阑珊,我们回到住处,小雨飒飒地下,凛冽寒风它像唿哨一样,呼呼地响着玉屏山。松林,风吹过它像林海中的阵阵涛声。夜静了,只听窗外的世界,在这年夜里,鞭炮烟花在天空中像铁树银花璀璨开放,这个年夜,多么美丽的天空!沉睡的人们,在美丽的夜晚,深沉地安然入睡。第二天,天亮了,七时早早地起了床,洗完,来到玉屏园林,又一次故地重游。

玉屏园林变了,变得美丽了,变得更加可爱了。一种感情,我曾经在数年前为园林写了篇散文,“玉屏山园林秋夜”一文在散文吧。今天“玉屏山园林”早练的人们都来到园林锻炼。这些都是园林附近的居民,住家。

园林更显出一种妙龄青春少女充满的活力,青春朝气充满着美的少女魅力。人饰衣服,马配鞍,玉屏园林有一种新的风情卓越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叶凋山石路,瘦溪石桥高,泓潭疑水浅,涟漪知鱼散。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在南平遨游几天,品尝过南平的风味小食,十味香鸭,清烧大鱼头,光顾“大丰收”和南平烙饼一元一个。

初七,我们预计去沙县公安局办证,十一点到达,已经十一点三十分,他们下班了,我们约下午二点三十分上班。

下午二点,我们早早就去侯等,担心排队太多会拖时间,事情还算顺利,我们第一个就办完了。一个公务员小姐二十多岁,说起话来娇滴滴,秀丽端张,笑起来很漂亮。

她没有向我多问,看我是厦门湖滨南路的,也说她是湖滨南路的,我问她是哪里人,因为太漂亮了,所以我多此一句,她说,是三明市人,三明市也出美女,还是个厦门大学毕业生。她在我填的表格里看到我曾是空军部队转业的。一个老人,人到老年在我这剩余年月里,到外面去看世界也顺理成章。按办证手续,半个多小时,手续就办完了。我多虑了,对不起。

初八预计返厦门,小女苦苦地要求多住两天,说是父亲、二哥都难得一聚,父女情深。小女大学毕业口袋羞涩,在南平没有住房,她二哥成全了妹妹的心愿。

我们延近到十号,天空放晴,一份情一份爱,新年点点滴滴都是爱。初十上午,我们早早乘车离去。我回过头来,看着小女,热泪盈眶,泪水流下面腮,我举着手示意她回去说:“今年放暑假时再见。”

慈母手中线的散文篇二十

表妹打电话说:“你妈想你了,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就盼着你回去。”

二哥对我说,母亲买好了土鸡蛋,等我回去拿。

我知道母亲想我了!我是母亲的“乖乖女”,由母亲一手拉扯大,是她的骄傲,也是她永远的牵挂。

母亲常常笑着对我说:“你的两个哥哥长大后,我就一直盼望着生个女儿,怀你的时候,就默默祈祷生个女儿,你是我求来的哟!”

小时候我喜欢读书,学习成绩好,经常得奖状。母亲将奖状张贴在堂屋侧墙上,左右邻舍来家盯着看,母亲便骄傲地说:“这是英得的!”我被学校评为学生标兵,与参加工作的表姐一起参加镇里的表彰大会,得了一个“烊瓷缸”的杯子,母亲当宝贝一样,放在橱柜里藏着,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炫耀炫耀。

那时,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一组有8个学生,由小组长带着做作业、复习功课。我家住在学校附近,我又是小组长,同学经常到我家做作业。母亲特别高兴,笑嘻嘻地抓着粒儿糖、捧出自家炒的南瓜子、西瓜子给同学们吃。

我娘家住在镇上一个古老的巷子里,青石铺成的路,两边都是青砖黑瓦的`平房,我读初中时,巷子里还没有路灯,只是从住家的窗口里露出微弱的光亮。

“来了、来了……”母亲从家里赶出来,打着手电筒,匆匆忙忙地向我走来。一条长长的光柱将巷子照得特别亮,我向母亲扑过去,母亲紧紧地搂着我,走在青石板上,“哐哐”地响。当走到张家门口时,她大声咳嗽,似乎要吓跑什么似的。走到家里,才将我放开,轻轻地吁一口气说:“到家了,快洗脚睡觉去啊。”

母亲就像三月的阳光,总是那么温暖灿烂,唯独一次却泪雨滂沱。

那是我出嫁的日子,巷子里的两个“福气”的婶婶,将被面、床单、棉絮叠得整整齐齐,用红丝带捆好,将大红“喜”字放在上面。两个小妹妹当伴娘,陪我坐在闺房里。突然,听见母亲哭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在巷子里回荡,她边哭边说,街坊邻居都来陪着落泪。我的眼泪也簌簌地流下来,泪水湿透了大红衣服。待我走出房门时,我看见父亲的眼睛红红的,哥哥在擦眼泪,妹妹也靠着母亲伤心地哭泣。在母亲的哭诉声中,我被婆家接走了,走出了悠长的巷子。

很快我有了孩子,母亲更放不下我,总是从老家带东西给我。一次,学校的赵老师在楼下喊:“小杨,你妈妈来了,在学校门口拿着两个大袋子。”

“都是你爱吃的,亲戚给的糍粑,我都留着。土山药、糯米有营养。”她笑眯眯地说。

母亲始终牵挂女儿,我爱吃什么,她始终都记得。

我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我回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母亲时常念叨着我。“五一”回去,她便问:“国庆回来不?”

后来她也总结出了规律,“五一”、“国庆”两个节日放假时间长,女儿回老家的可能性比较大,她就每次提前把土鸡蛋买好,等我回家让我带走,这些年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我知道母亲的脾气,鸡蛋是买给我的,谁也不给的。

接表妹电话后,我赶紧乘车回老家。进了巷子,看见青砖到顶的墙,踏上石阶,推开半掩的漆红木门。母亲看见我,高兴得不得了,赶忙迎了过来。走到母亲的房间,我果然看见三纸箱土鸡蛋,放在地上还未封口。

“这鸡蛋你拿得动不,下车怎么办?”母亲慈祥地看着我问。

她将一个布袋子塞到我手上说:“这双鞋在办公室穿舒服。”

我打开袋子一看,一双厚实的毛线靴子,还有一件绿色羽绒背心。“我都有,你自己穿!”我将袋子还给母亲说。

“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听妈话,拿着!”母亲又将袋子放到我手上。

母亲快80岁了,听着母亲的话,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转过背偷偷地擦着。

突然变天,冷了下来,母亲催促我早点回黄州。她送我出巷口,背弓得似虾子样,跟着我后面赶路。看见邻居就说:“英回来了,英回来了!”

我催她回家,不要送我。“我走走,到巷口我就回来!”母亲坚持着。她站在巷口,扶着墙,目送我离去。

看见母亲被风吹动的白发、依依不舍的神情,我的心在颤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我永远的温暖、永远的恩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