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1:59:46 页码:10
2023年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精选8篇)
2023-11-18 01:59:46    小编:ZTFB

教案的编写可以体现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理念,反映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要编写一份较为完美的教案,首先要清楚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这些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变通性和可操作性。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篇一

对这个题目的正确解说应当是,(1)从所“记”的对象和内容看,《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等“记”的是“桃花源”、“小石潭”等实地实景,显然属游记类性质的记叙;而《核舟记》作者“记”的是一艘“核舟”,一件工艺品,目的是要展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绝顶智慧,很可能写成说明文。(2)从表达方式及语言看,前者几乎一律用描写文字,对其环境、场景、气氛、人物等穷形尽相作细致入微的刻划渲染;本文则多用客观的说明性语言,采用多种科学的说明方法。就此可以区别:同为“记”,却是文体迥异的两类文章。

关于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具体而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文体。记叙文的基本特点是叙述性和具象性,所谓叙述性,就是用叙述的方法介绍和说明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事物状态的一种特性;具象性,则是就描写这个写作手段而言,是指用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文字把事物、人物的情况、面貌等等描述出来,给读者以具体清晰的印象。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实用事体。它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完整地了解、认识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构造、关系或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性。说明文的特点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一)内容的知识性;(二)材料的科学性;(三)语言的通俗性;(四)表达方式的解说性;(五)结构的条理性;(六)功能的实用性。

结合实例反复阐述、体味,可以辨清两种文体及两种语言。

问题的提出时间不必绝对化,似可置前,也可放在疏通文字之后。学生素质好的,超前讨论,可以先入为主,促进对文句内涵对语言风格的理解;反之,则可在疏解文字后再讨论,才不会流于架空或空口无凭式的枉费口舌。二是对这一问题讨论的程度不宜过深,点到即止,且多由学生自行体味。)。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篇二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资料。

1.讲授大道大同两个概念。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梦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梦想社会画卷。

今日,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体把握。

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研读理解。

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

明白学生翻译课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3.全班交流。

探究讨论: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指导朗诵。

理清文章脉络,帮忙学生理解记忆文章资料。本文分三层。

一.总领全文。

二.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三.总结全文。

指导单独朗读,注意停顿。

教师总结:

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篇三

1.质疑并点讲有关词句:

2.口译并评价翻译情况。

3.讨论(1):这一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描述船头三人的神情态度。

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若有所语”和佛印的“矫首昂视”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

(2)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

(3)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无微不至呢?

表现这一点的地方较多,如对东坡外貌的刻划,对东坡、鲁直“衣褶”的介绍,对佛印左臂所挂念珠的说明“珠可历历数也”。

(4)齐读这段文字,理清说明、描述的顺序,争取背诵这段文字。

这段文字,介绍人物神情,其顺序是由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描述每个人物,又是由人物上部描述到下部描述。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篇四

2、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理解全文大意,积累词语。

2、领会文章的内涵。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齐背《桃花源记》……文中的桃花生活是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但早在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构想,我们的先哲们把这种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种社会是怎样的。

2、作品与背景简介。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

2、听录音,注意难读字。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5、自读课文,对课文的字词句进行解释。

6、学生翻译全文。

8、分析文章的结构。

9、学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拓展练习。

1、发挥你的想像,把大同社会的场景进行形象的描绘。

2、“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3、你如何看待我们政府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这个大同社会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字词句释为主,具体内容略)。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篇五

2.整体感知xx,理清xx脉络,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理解全文大意,积累词语。

2.领会xx的内涵。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齐背《桃花源记》……文中的桃花生活是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但早在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人类美好生活的构想,我们的先哲们把这种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种社会是怎样的。

2.作品与背景简介。

3.出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的注音与解释)。

2.听录音,注意难读字。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5.自读课文,对课文的字词句进行解释。

6.学生翻译全文。

7.齐读课文,思考: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xx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3)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怎样?

8.分析xx的结构。

9.学生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拓展练习。

1、发挥你的想像,把大同社会的场景进行形象的描绘。

2、“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3、你如何看待我们政府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这个大同社会的关系?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练习(字词句释为主,具体内容略)。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篇六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4.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1.朗读法。2.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3.探究创新法。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研读理解。

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

知道学生翻译课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3.全班交流。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3.指导朗诵。

4.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本文分三层。

(一)总领全文。

(二)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三)总结全文。

5.指导单独朗读,注意停顿。

1.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篇七

1、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背诵全文。

1、学习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敢于冲破现实,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理解文意,当堂成诵。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本文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有无相似处?

2、这个社会理想能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

1、朗读法。即多读。

2、自学与点拨相结合。

多媒体。

1课时。

一、导语。

复习《桃花源记》,它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生答: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人各尽所能参加劳动。

二、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1、大家把课下注音标在文中后,教师请一学生试读课文,强调纠正字音。

2、学生大声自读课文两到三遍,直到读熟。

3、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全文,教师提示重点词语。

与ju通“举”,选拔矜guan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男有分fen职业、职守货恶wu厌恶、憎恨。

亲以……为亲;抚养闭杜绝。

三、理清文章思路,背诵课文。

1、文章可分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概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层:“故……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学生一边齐读课文,一边思考层意。然后试着背诵。

3、多媒体播放原文,不带标点,让学生读出句逗。

四、探究思考。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相似的地方在哪里?

2、这个大同社会能实现吗?今天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五、小结。

远古的人们描绘的美好社会到今天都没能实现,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这宏伟的蓝图终会成为现实。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吧。

古人都有理想,我想: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每天进步一点点?考一个好成绩?好大学?在这里,我祝大家美梦成真。

大道之行也优质课教案篇八

1、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背诵全文。

1、学习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敢于冲破现实,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理解文意,当堂成诵。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本文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有无相似处?

2、这个社会理想能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

1、朗读法。即多读。

2、自学与点拨相结合。

多媒体。

1课时。

复习《桃花源记》,它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生答: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人各尽所能参加劳动。

很好。今天我们的新课《大道之行也》与此相似。

1、大家把课下注音标在文中后,教师请一学生试读课文,强调纠正字音。

2、学生大声自读课文两到三遍,直到读熟。

3、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全文,教师提示重点词语。

与ju通“举”,选拔矜guan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男有分fen职业、职守货恶wu厌恶、憎恨。

亲以……为亲;抚养闭杜绝。

1、文章可分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概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层:“故……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学生一边齐读课文,一边思考层意。然后试着背诵。

3、多媒体播放原文,不带标点,让学生读出句逗。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相似的地方在哪里?

2、这个大同社会能实现吗?今天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远古的人们描绘的美好社会到今天都没能实现,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这宏伟的蓝图终会成为现实。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